安徽高考滿分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安徽高考滿分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安徽高考滿分作文1
劇作家和表演藝術家二人因為能不能修改臺詞一事,各執己見。這讓我不由地想到屈原《離騷》中的一句話:“何方圓之能周兮?”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是守方還是似圓?
“方”,彰顯的是一個人分明的棱角,是一個人內心秉性的追求,反映了一個人的修身原則。“剛直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憤,著成信使照塵寰。”身陷囹圄的司馬遷,堅持自己“方”的秉性,拒絕美言取悅漢武帝,雖然身陷囹圄,他仍能夠堅守“方”的信念,堅持太史令的職責如實記載漢代的史書,捍衛了史家的名譽。這“方”自是值得萬世銘記。
“圓”,彰顯的是一個人的處世智慧,是一個人外在的謀略,反映了一個人的處理復雜事物的水平。曹操及藺相如恐怕都算得上是將“圓”運用到了極致的高手,因為曹操心中能夠容得下許攸,所以才能在官渡之戰中獲得的出人意料的勝利;因為藺相如能夠用包容對待廉頗的無禮,所以才能留下“將相和”的佳話。這“圓”同樣值得彪炳史冊。
“方圓齊用,功效俱呈”豈不更好?“有人如是說。是的,方圓相融,自是人生的大智慧。然而,現實情況卻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常是”方“有余而”圓“不足,往往喜歡意氣用事,面對社會的種種弊端、他人的不足,常常難以容忍,憤世嫉俗。歷盡滄桑的中老年人則又”圓“有余而”方“不足,常常是老于世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此兩者,均屬于沒有把握好”方圓“之術。
梁思成在談建筑時曾說:”建筑的文法有一定的約束,但在它之下仍能有極大的變通的靈活性。“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我們應該明白:”方“,可以作為準條、原則來約束自己;”圓“,應當作為處世方法,學會隨環境要求改變自己。我們都熟知這樣的古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大海恐怕就是諳知”圓“的妙處的智者吧?
藝術家與編劇之間的爭辯,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坐下來,好好交流,從藝術的`角度去審視改與不改的差別。生活中的分歧,也應靠交流去溝通。老子以為”上善若水“,我們也應當如水一般,任方隨圓,這樣才能彰顯年輕人的智慧。方,便立世;圓,便處世。
安徽高考滿分作文2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伴著你我走到黎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剛開始,理想就像春天的一粒種子,隨著我們的成長,它也開始生根、發芽,變得蓬勃向上,成為我們的一種目標,一種追求。其實,當理想還是雛形的時候,它是我們對未來的一種憧憬與向往,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芳香四溢。古人曾經說過:“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而我從小到大的理想就是做一名人民教師。
教師是一個奉獻的職業,就像詩人李商隱說得那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雖然默默無聞,但卻責任重大。教師向一位園丁,只有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工作才能讓祖國的花朵長成棟梁之材。
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向往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源于六年前的一件事。記得有一次在一年級的時候體育課下課了,我的頭發松松垮垮地不成樣子,我當時并不會扎辮子,也就沒有理會松垮的頭發。可是不一會兒,頭繩就順著頭發掉了下來,我撿起頭繩,一手抓住頭發,一手把頭繩在頭發上纏繞兩三圈,雖說看起來有模有樣,但卻怎么也扎不好。我只好拿著頭繩去辦公室找李老師幫忙,“李老師,我的頭繩掉了,您能幫我扎一下嗎?”,我小心翼翼地說。李老師不但沒有怪我,反而認認真真地給我梳頭,還時不時地問我:“疼嗎?”,這一刻,我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對李老師充滿了感謝,也對老師這個職業產生了向往。我想做一名老師,一名心靈的啟迪師。我想站在講臺上,用手中的粉筆為講臺下一個個渴求知識的孩子描繪出春蠶。我愿用我的行動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得到前進的信心。
為了實現我的理想,我要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學習,多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培養自己的管理能力,我也會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豐富自己的閱歷,開拓自己的視野。
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還是讓我在默默獻身的陰影里做葉的事業吧。教師是我持之以恒的理想與追求,從今天起,我會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相信終有一天它就會實現!
安徽高考滿分作文3
劇作家堅持說,劇本是一劇之本,體現了作者的藝術追求,如果演員隨意改動臺詞,就可能違背創作的意愿。表演藝術家主張演員是在演戲,不是念劇本,可以根據表演的需要改動臺詞。一種是固于執守,一成不變的思想;一種是敢于假想,推翻常理的創新思維。在現代社會中,毋庸置疑,后者與時代同步。
日心說的提出是敢于創新,人類登月想法的提出是敢于創新,載人潛水想法是敢于創新。無論那些想法在當時看來是否能實現,是否合乎常理,那最起碼是表達了人們的美好愿望,是人類思想前進的一小步,況且如今的日心說已是公理,神舟登月,載人潛水已不在話下。若無那些大膽假想,何來今日的社會蓬勃發展?若無那些創新思維,何來今日矚目的科學成就?因此人們要敢于假想,跳出思維的囚籠,大膽創新,才能引領世界潮流,走向發展。
科學領域如此,文學領域同樣如此。總是照搬常理、無新意、無獨特之處、千篇一律的文學作品只不過是堆丟棄的廢紙而已。而莫言的文學作品就非如此了,一種打破固有思維的不迂腐不固守的創新文學,神奇般地將生活與魔幻色彩結合在一起,打破了那種固有的文學界限。莫言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偉大的獎項,無疑是肯定了莫言的創新文學,肯定了敢于創新的思維。
科學領域如此,文學領域如此,教育領域自然也如此。教師自身要敢于打破固有的迂腐的教學模式,使語言生動起來,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進來,真正實現”教“與”學“的有機融合。學生在學習知識、解答問題時也要敢于假想,跳出原有的定勢思維,使自己的潛質得以激發,真正做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其實,無論是科學、文學、教育領域,還是其他所有領域,人們都應該提出假想,敢于創新,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只有這樣,人類才能不斷實現超越。
創新,是裊裊的微風,喚醒人們的心靈;創新,是含苞的花朵,拂來沁人的芳香;創新,是皚皚的白雪,帶來豐收的喜訊。
社會在發展,在進步,劇本臺詞何嘗就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在尊重作者創作意愿的同時,演員完全有理由根據表演的需要去對臺詞做必要的合理的改動,當然,這首先要求演員本身要有再創作的意識和能力。
【安徽高考滿分作文】相關文章:
4.安徽高考作文
6.安徽高考作文2篇
7.安徽高考作文3篇
8.安徽高考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