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高一作文1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年味高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年味高一作文1
沒有了那震耳欲聾的鞭炮,沒有了全家人圍坐一起的超大屏電視,沒有一個慈詳的老人,她的笑,她的叮嚀,她的嘮叨。
一柱清香,躬敬的鞠上三躬,插在香爐上,隨清煙繚繞的是十八年相伴的時光。
二十四棟老房子,這是我最早的記憶,每天放學回來,樓道里都會響起我“高亢”的聲音“奶奶,開門啊”。而開門的,永遠是那位慈詳的老者。
過年了,大叔大伯姑姑嬸嬸們都會聚在一起,在這個小小的家里,煮上一鍋香噴噴的蓮藕湯,便暢聊起來。家族中,我排行最小,往往被大叔大伯們當作逗樂的對象,只有奶奶是永遠護著我的,那才是年味啊。
一年又一年,孫子從牙牙學語的孩童長成??瞳瞳的少年,最終我和父母搬離了老房子,為了我的學習,也離開了我的奶奶。搬家那天,父親將最后一件家具鎖在后備箱時,我最后望了一眼老房子,奶奶站在三樓的窗邊,隔著紗窗望著,目光是不舍的。
往后的時光里,每逢過年我們舉家都會重回老房子,再次聚在一起。可哥哥姐姐們都已有自己的事業與家庭,奶奶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過去的年味,再也尋不到了。
年味就這樣淡了下來。
奶奶得了重病,搬到了我們家,二十四棟的老房子又要拆遷,兩個重擔一下子落在爸爸的肩膀上,一天一天心力憔悴,白了頭發。
最后一年,奶奶是在我們家里度過的,我們終究也不知道奶奶最后一年是幸福還是不幸福,雖然空巢多年終有我們相伴,可全身已被疼痛侵襲,也許是在幸福與痛苦中度過的吧。
想留的東西永遠留不住,終究被歲月的長河,奔騰的波濤洶涌而盡,只是讓父親始終愧疚的是那一天子子孫孫們沒有一個人陪在奶奶身邊。
也是那一年,舊房子也拆了,在荒蕪的廢墟中想找到一個熟悉的瓦礫都難。
家人年年相聚的故居就這樣,也沒了。
新年是在還建房里辦的,二十二樓的高空,始終讓人感覺不安與厭煩。縱然家人也全都到齊了,但那種暢快,親切,那種縈繞心頭的溫馨,怎么也找不回來了。
房子間被長明燈的蠟燭點亮,焚香讓房間煙霧繚繞,伴隨著我的記憶從窗外飄向遠方。
可始終少了一個人的存在,望著窗外的霧氣似雪一般,可曾知道,白雪豐盈的年,有你相伴,才有溫暖。
年味高一作文2
現在的年,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濃郁的味兒。
“從今天起,我國正式進入了春運高峰,今年乘客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廣播里、電視上,都在傳播這樣的消息。年味開始醞釀起來了。
會有親朋好友來我家拜年,熱鬧增添了一點兒“年味”,但奇怪的是,來的人不少,送的禮不少,待的時間很短,說的話很少,好像禮到任務就完成了,給人的感覺就像還個禮走個過場罷了。
我們也會去親朋好友家串門,好多次我們剛坐下甚至還沒坐下。主人像是有很多事情要辦一樣的,我們茶杯還沒捧上就離去了。
劉少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寫過年的情景是人們從臘八開始就醞釀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門聊天,熱鬧得不亦樂乎,盡管當時人們的物質生活還很貧乏。而現在,送禮幾乎成了串門的唯一目的。
唯一比過去更有“年味”的就是大量購置年貨。人們刷著貴賓卡、會員卡,把一推車一推車的年貨搬回家。超市里的人們洋溢著物質滿足后的笑容,卻因失去了精神的依傍而顯得僵硬沒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的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飯店吃所謂的年夜飯,看似“年味”很濃,但在情感還沒來得及充分溝通就該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幾家親戚,送禮呢。
“年味”發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它像一只未熟透的蘋果,吃起來酸澀澀的。
還是以前小時候的過年過癮呢。雖沒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也沒有飯店里的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們一塊兒放兩元錢一包的小煙花能玩得痛痛快快,拿上個小電筒就可以去幽暗處探險,一副殘缺的撲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樂就讓我們心滿意足,一個小紅包就讓我們對新的一年憧憬無限……大人們圍坐在一起,像有講不完的話……那種心心相通毫無防備其樂融融的氛圍里才有真正的“年味”。
現如今,很多過年時的儀式都開始簡化甚至省去了,貼春聯、迎灶神、祭祖宗、喝臘八粥的習俗都少見了,人們認為這些太形式化了,那么請問,實實在在的東西究竟在哪里呢?
當外國為中國春運規模之大而感慨,連紐約帝國大廈都為中國年而亮起喜慶的紅燈時,他們是否知道,中國年的“年味“已經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年味高一作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宋代作家王安石寫的古詩,可以說明春節的習俗在宋代就有了,那么,時隔近千年的今日,春節的習俗會變嗎?年味,會變嗎?
在“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是我們13個家人的團聚之日。為什么要以噼里啪啦的鞭炮做一年的開頭呢?傳說,有一種作惡多端的怪獸,叫“年”,人們為了趕走它,就以放鞭炮的形式來驅趕它。現在放鞭炮是用來迎接家人,甚至成了兒童的娛樂……年味,變了一些。
過年時,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口貼上對聯,又稱“春聯”、“門對子”,傳說在古代,貼春聯是為了辟邪,掛年畫也是如此;如今,貼春聯掛年畫增添了許多紅色的氣氛,更加喜慶。雖然用意變了,但是形式確沒有變。年味,變了一些。
那大家知道壓歲錢的用意嗎?在古代,壓歲錢是用來給兒童辟邪、驅邪的,里面可能會放一些錢,這是大人們對小孩的心意,祝福小孩子們平平安安;如今,家長們竟認為不應該接受別人的紅包,覺得不好意思,或者用一些善意的語言將錢拿來保管,反正我的家人保管的錢都要不回來了……年味,變了。
白天,我家并沒有去給別人一家一家的拜年,我們一家13人都在家里,一年未見面的親戚白天在干什么呢?玩手機!圍著家中的圓桌,一種安靜的氣氛,并沒有以前那樣那么激情的談話,講述一年中發生的事情。爺爺奶奶安靜的坐在中間,看著都寂寞,其他人個個拿著手機,大的在玩微信、發朋友圈;小的們在聯機打游戲。爺爺奶奶孤獨的、靜靜的看著我們……這還是過年嗎?年味變了!年味完全變了!
晚上,孩子們在外面放起了煙花,大人們也玩了一天的手機,累了,所以圍成桌打牌、聊天。我在外面放煙花正起勁,一股濃濃的煙肆無忌憚的往屋里熏著,大人們也不嫌棄,只是說說笑笑罷了。到了凌晨,天空放起了五顏六色的花炮,每家每戶都要放的,漆黑的天空變得不黑,寂靜的天空開始不安靜,變得熱鬧非凡,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天上的煙花……晚上,真美。年味,似乎沒有變。
那么,隨著時代的發展,可能春節習俗的用意變了,形式變了,但是年味并沒有變,變的僅僅是我們看待年味的心……
年味高一作文4
除夕,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每到這一天,遠方的親人都要回到家里與親人團聚,吃上一餐團年飯,表示一家人永遠團團圓圓,相親相愛,幸福美滿。
晚上,我吃過年夜飯,全家人都一起觀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12點的鐘聲敲響了忽然,“噼里啪啦”的一聲鞭炮聲印入耳簾,我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煙花的聲音彼伏著,像是在與過去的一年告別。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了窗前,最值得引人注目的,還是那“非花卻比花甚之”的煙花了。十幾支煙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噴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綻放。赤橙黃綠青藍紫,樣樣俱全,姹紫嫣紅,把夜空裝點得美麗、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晝。“通!”地面上又升起個通體發紅的大火球。它飛到半空,“啪”的一聲,化作千萬顆小火星飛濺開來,拖著長長的、閃光的尾巴緩緩落下,好似翩飛的蝴蝶,從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風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個調皮鬼,給它們涂上七彩的顏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顆顆發亮,五顏六色的火焰拖著長長的尾巴,爭先恐后,前仆后繼地躥上夜空;瞧!那邊升出了“天女散花”,這里出現了“孔雀開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
天空中頓時成了“花”園,“花”的海洋,璀燦奪目,火樹銀花,多美呀!多么熱鬧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隨著一聲聲清脆的響聲,那漂亮的煙花托著一條美麗的長尾巴,在天空中劃下一道道拱們之后,“閃亮登場”了。煙花五彩繽紛,爭奇斗艷,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美麗的大花園!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沖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來;有的像秋菊、月季,萬紫千紅,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竄上天空,剎那間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頓時像炸開了鍋似的,沸騰不已。那各種各樣的喜慶聲連成一片,好似響徹云霄的交響樂。真是動聽極了!鞭炮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響聲在天空中回蕩。炮仗、鞭炮雙管齊下,一個個直沖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這邊的聲音弱了,那邊的又起來了,聲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鞭炮聲、炮仗聲匯成一股歡快和諧的交響樂,為這無邊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耀眼的禮花在空中閃爍,鞭炮聲聲震耳欲聾,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那五彩繽紛的煙花映紅了大地,映紅了天空,這絢麗的色彩,不正象征著我們祖國的錦繡前程嗎?
年味高一作文5
今晚除夕,爆竹聲中舊歲辭,在外的親人們都回家團聚,到處都是一片喜氣洋洋,暖入人心的年味。
下午,一大家子都到齊了,我們聚在一起討論這大年三十該怎么過,大家各抒己見,意見分壇,連平時都不怎么講話的舅舅參與其中樂呵呵的討論。最后大家一致認同,就爺爺的老家水府廟去過大年。
一路上陽光明媚,我們一大家子足足做了五輛車!伴隨著一路歡聲笑語來到水府廟,舊地重逢,水府廟越來越美了,平坦的小路兩旁都是綠水青山,在往前走就是一片大水庫。我迫不及待的下了車,張開手跑著,擁抱著這里獨有的風景,對故地來了個別樣的問候。
到了家,輕輕推開鐵門,便看到爺爺奶奶忙碌的身影,小輩們一哄而入,大聲祝福爺爺奶奶新年好,爺爺奶奶的臉笑成了兩朵美麗的菊花,這就是我們一家人年的開始。
廚房里,媽媽和阿姨們都在幫忙,媽媽一邊切著菜一邊和奶奶閑聊,阿姨們有的洗菜有的端盤子,一片和諧的年味畫。另一邊爸爸和家里長輩們在閑聊去年的瑣事,一群人嗑著瓜子不時哈哈大笑聊的不亦樂乎。
不一會飯上桌了,大家圍著一個大桌坐下吃飯,我不禁回想有多久沒這樣一起吃過飯了,團聚真好!親友圍在一桌,外面爆竹聲聲,屋里暖氣融融,觥籌交錯,祝福不斷,我給妹妹到了杯果粒橙,她大聲道了謝,并祝福我新的一年學業進步,開開心心,都得大家哄堂大笑,我歡喜的捏了一下她的臉。
映襯著新年新氣象,我帶著弟弟妹妹唱起了新年好,歌聲洋溢在餐桌上,屋子里所有人都在笑著唱新年好,爺爺還用毛筆字寫了"家和萬事興"濃濃的幸福涌上心頭:這就是我愛的年味呀!
吃過了年夜飯,弟弟妹妹迫不及待的把煙花拿出來,對著長輩們撒嬌要放煙花,我們在空地上一點然,瞬間煙花照亮了夜空,五彩繽紛,20xx年的倒數聲響起,新年到了!
聽著新年的歡呼,我默默許下了一個心愿:希望家人平安快樂,希望家人越來越好。
溫暖的年,幸福的年,快樂的年,這個年充滿了年味,那是親情的味道呀!
年味高一作文6
隨著今年第一次飛絮的降臨,越來越濃的年味便也迅速氤氳開來。
年味這個詞,隨著年齡逐漸增大,對它便有了各種不同的見解:當我還光著小小的腳丫在地上快活奔跑的時候,我以為,年味就是甜甜的糖融化在最終還留有余味,就是大人們都從各個地方趕到家人身邊其樂融融的樣子;后來長大了些,我以為,年味就是大人們拍拍孩童肩膀并給予的大紅包,就是夜空中絢麗奪目的煙花讓人心醉;現在我儼然成為了一名初中生,稚氣中也添了些成熟,年味在心中的定義也就變得不一樣了。
從驚詫于葉落的壯美,感懷于那極致的美麗開始,我就知道:快過年了。可終究沒有兒時那樣跳起來的激動與向往,因為近來我的眼前總是擺著該完成的寒假作業和寒假課外班的練習,就希望過年那幾天可以讓我輕松不少,當然,現實也沒有讓我失望,因此過年對我來說也是一個享受輕松的轉折點。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還是過年時的喜慶和熱鬧。大年初一的早晨,無論有多么困,各個家庭總會早起準備一頓豐盛的早餐,它不同于以往的輕便,而是由大魚大肉充替著,一年就這么一次,家里人當然得十分珍惜了,大人們大多忙著做菜,而孩子們也不會閑著,擺碗筷、整理桌椅的都有,餐廳里,大家爭相說著吉利話,祝福語……那時候,盡管夜色還是黑暗,但家家燈火通明,說笑祝福聲不絕于耳,便也不覺夜晚陰涼冷寂了。
這次過年,也見到了久違的親人們,其中讓我最有感觸的是爺爺。過去的那一年,爺爺生病了,以前的他每天都會早起出門晨跑,自從那次病倒,也襲走了一些原本的活力和光彩。現在的他臉上布滿了溝壑和皺紋,常坐在椅子上用只剩兩張皮的嘴唇持續地一張一合,和身邊的人說起“從前”。他的聲音有些許微弱,幽幽的,嘶啞的,談起的陳年舊事中夾雜了不少感嘆,他總對我表現出一種異樣的熱情,讓我上前,伸出枯干的手掌摩挲我的腦袋,他看我的眼神是渾濁的,但是有光甚至夾雜著一絲羨慕。我知道,他眼中的光是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和想起陳年回憶時的美好和幸福,而羨慕是自己老了,哪怕心有余也力不足了。所以說,年味中還夾雜著惆悵與感傷。
在如今腦海的定義里,或許這就是年味了。
年味高一作文7
“爆竹聲中一歲除”,又是一年春天到來,街上萬人空巷,家家戶戶都回老家過年了,我們家也不例外。
一回到老家,我們就立刻開始了大掃除。一桶桶水灑在院子里,揮起掃把掃塵埃,用拖把拖洗樓梯,年味就不知不覺地漫延在房子里。勞動后出了一身汗,空氣里全是咸味。啊,年味是咸的!
晚上到樓頂看星星,發覺這里的星空無邊無際,根本分辨不出哪個是北極星,哪些形成小熊座。遠處,已有人家開始燃放煙花,卻很稀疏,根本打不破,夜空的靜謐,但又隱約顯露出些許年味來,就像含羞的女子一般。這時的年味,卻又變得淡淡地了。
年三十晚上吃團圓飯,即使飯是平常的,卻也能吃出不一樣的味兒來。每個人的臉上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出觀喜,家家戶戶都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喝一碗肉,真甜!年味是甜的。
這一天,真可謂是百“花”齊放。這一家的煙花還沒放完呢,那一家的煙花又開始放了。無論哪一家的門口都掛著燈籠,貼著對聯,“福”字比比皆是,隨處可見。人們燃放的煙花震耳欲聾,把天空渲染得五顏六色。啊!年味是五色的!
看完煙花后,我看了看表,啊,差不多八點了,春晚要開始播放了。我看春晚連續看了好幾年,年三十晚看春晚已成為我的習慣。春晚里的一個小品《回家》深深地打動了我,小品中的父親為了不因一個紐扣引起思鄉愁,他自己乃至全家穿的衣服都不帶扣子。這讓我感同身受,無論我離家多遠都不會忘記故鄉。這時,思鄉愁又使年味變得苦澀。
大年初一早上放鞭炮,鞭炮“轟轟轟”地一個一個炸裂開來,叢中閃出黃色的火光來,卻又轉瞬即逝。鞭炮燃放后,整個天空都變得灰蒙蒙的,鞭炮產生的灰久久不散,直沖云霄。我整個人站在“霧”里,像來到了仙境。正當我想感受一下“霧”中清新的空氣時,“霧”調皮地鉆入我的鼻子,嗆得我不斷咳嗽。年味又變成辣的了。
初四回家,爺爺和親戚們依依不舍地送別,每個人的臉上都顯露出離別的悲傷。“別君去兮何時還?”這時的年味又變得酸酸的了。
啊,年味的滋味無窮無盡,簡直說不完啊!同學們,你們心中的年味是怎樣的?
年味高一作文8
本來,在記憶中春節是這樣的。
老屋里很是熱鬧,盡管沒有各種霓虹燈點綴,但足夠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氣洋洋,門前的竹竿掛滿了鞭炮,孩子們在井口旁邊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親便從外地,從城里趕回來參加祭祖,沒有禮炮,沒有奏樂,只為了團聚。在我記憶中除夕或者過年的八九點鐘,便會有各種雜技表演,但也許這只是我記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將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經不一樣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們神色匆匆,點燃香燭。長者引領晚輩三鞠躬,少了些紙錢,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復以往之香火裊繞,人聲鼎沸。
除夕夜,人是團圓了,但吃完了團圓飯,人們便各自活動,大人們打撲克,孩子們奔向網絡,以往家人圍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復存在。大年初一,傳統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該如此的我還是像機械般起床,過我的學習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還是我長大了?
或許年味根本沒有淡,因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簡化、焰火的漸少,還有我看到的各種新奇的過年方式。人們開始習慣了過年旅游、過年學習、過年運動,牌桌上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電視前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從此來看,年味真的沒有淡。我當初下結論說年味淡了,也許是我一時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結論。
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年齡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兒時天真,當時的我可以拿著鞭炮于各家各戶間串門,在想點燃的時候點燃。現在的我如果這么做卻一定被說幼稚。的確,我必須為這長大作出犧牲。但是如果僅從年齡上看我是長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壓力令我身不由己,我無力去管得了傳統這些東西。相對于長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難體會其萬里歸家只為一聚的艱辛,我沒有像他們一樣的閱歷,從心底認識到家的溫暖,那么我其實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團圓之時感受到過年的溫暖,卻沒有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種傳統的變遷,但也不像老人般懷古傷今似的,過年對于我來說,我認識到的是傳承的力量,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維系團結的力量,這是我無法否定的。僅僅從我的微薄閱歷來看,年味沒有淡,是我沒有真正長大。
年味高一作文9
按我家鄉的規矩,過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段日子。小孩子們會跟著大人們忙上忙下的,就著母親在廚房里的陣陣飯菜香,火盆中為祖先燒香的點點火光,年,就這樣消無聲息地開始了。
但隨著年齡的逐步增長,我隱隱約約的感覺,年味好像離我越來越遠了。
今年過年,父親沒有回家,二叔因為公事也沒有趕上年夜飯。按我家的.規矩,過年吃年夜飯時,全家十三口人必須都回來,哪怕只是吃口飯,喝口酒,也算是過年了。可今年,廚房里的大桌子空蕩蕩的,稀稀拉拉地坐著人。加上三姨身體不適,沒有下樓吃飯,我們的年仿佛沒有開始就結束了。
媽媽和二姨在廚房里做飯都沒有了興致,只是幾盤家常的小菜,便應付了事。雖然,大家笑著,可是我卻莫名多了種難受,我們的年哪兒去了?還記得小時候,家里可鬧騰了,我們一會兒要吃這,一會要吃那,爺爺奶奶就這樣笑著看著我們鬧,也不制止。小孩也越發任性起來,找出壓箱底攢了一年的花炮,也在大門口玩起,隨你怎么鬧,大人們也不說你,這是新年特有的權力罷了。而現在有了禁鞭令,并且我也沒有那么熱衷于玩花炮了,弟弟妹妹們最小的,也有了十來歲。在一起談天,也有了分拘謹,可我還是向往小時,兩小無猜,無憂無慮,那時的年味,我嗅得很清楚:是一種來自古老傳承的神秘感和全家團聚的幸福感,和現在的走個過場,我仍舊是,更向往那些年。
后來,年就這樣匆匆的來,又匆匆的走了,我有些婉惜,那分明是古老的傳統在人們的快節奏中消逝啊!因為麻木了嗎?有誰還在守著執念去找回那逝去的日子?
沒有了,也不再有了。
人們的生活節奏太快,導致我無暇在意那些我們不經意逝去的一點一滴。有誰會吟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晴入屠蘇”燃起一串新年的禮炮;有誰還會一本正經地講授著那遙遠的《年》的故事貼下一幅春聯;還有誰會舉起酒杯,望著一家人團聚的笑臉,歡快地說一句“過年了!”……
那都過去了,就像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一樣,年味一點點的變淡,變淡,消失。我害怕,害怕年的消失,我希望人們還會記住那歷史長河中最美的一抹紅,最經典,最鮮艷,烙印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頭!——年。
至我們正在消散的年味。
年味高一作文10
春節前幾天,陪著家人去置辦年貨。天正下著小雨,雖然沒有溫暖的陽光但卻也一掃之前的霧霾天氣。走在路上,遠處不斷傳來低沉悠長的汽笛聲,心想好久沒有做過輪渡了,這次有了機會去重溫兒時水波蕩漾,空氣腥濕的記憶。
到達目的地后,雨也恰好停了。我提議去花鳥市場瞧瞧,買些花草回去裝飾。去的途中,身旁的人沒有想象中的多,我還納悶,他們說都回家過年了唄。噢,回家才是過年啊。
節前的物價也漲了不少,看中的一盆萬年青價格差不多翻了一倍,看著他們在洽談價格,我到附近又轉了轉,看見了一盆含苞欲放的風信子。那樣子實在惹人憐愛,體態嬌小,放在書桌窗前正好。挑好了心儀之物,走之前還了解到風信子的象征義:只要重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豐富生活。聊了一會后,我急忙催促他們回去,他們似乎有些不滿:“不是你攛掇著來這兒嗎,這才多久就趕著回去啊?”“回家,過年。”
我腳一踏進家門,便急忙著張貼各式吉祥物。屋子在放假前就已經被整理得十分整潔了。對了,還有春聯沒換,不急不急,等到了三十那天再換也不遲。
“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古時人們的風俗也只能存活在詩歌與人們的想象中了,不過還好,一同祈盼新年的到來的這份心情一直未變。
沒有做下來多久,我又被支出去買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來到附近的市場,真的是人山人海。難道白天沒有出來的人都選擇這個時候出來?推著購物車在人群中艱難地前行,身旁的人們也沒有表現出十分喜悅的神情,反而多了一份恬淡和寧靜,抑或一種期待。在期盼什么?遠方游子的歸來、往昔不幸的離去、來年心愿的實現……或許都有,人總得有些期待,生活才能繼續。
終于,看著窗外別人家的陽臺上都掛起火紅的燈籠時,電視上的主持人換上喜慶的紅裝時,我知道,春節——各大節日中最具分量的一個,已經來了。期盼已久的春節就這樣來了,好像什么也沒有發生。是啊,這是我第一次想到這樣的問題,從年頭盼到年尾的春節來的時候,我竟毫無感覺。是因為沒有了兒時的煙火炮竹,還是沒有當年一大家人共居一處的溫馨?
“開飯了!快出來。”
“好,馬上就來。”
就像平時開飯一樣,我走出房間。不過當我看見墻上的福字與中國結,看見桌子上一圈擺放整齊的飯菜和斟滿酒的酒杯,看見他們臉上洋溢的滿足與喜悅,我知道就算沒有炫目光彩的煙花,沒有眾人的歡聲笑語,只要在家里,與最親的人在一起就是春節,就是過年。
這,就是年味兒。
年味高一作文11
大年三十的下午,在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后,我們一家人到達了鄉下的房子。
這是我爺爺奶奶的住所,平時我和爸爸媽媽外婆都住在長沙,只在逢年過節時我們才會回來。每一年的春節我都是在鄉下過的,所以自小那份熱鬧就印刻進了我心里。可今年,我卻很明顯地感覺到,鄉下這一片是實實在在地荒涼下去了。
記得在以前,過年的時候自己家里和鄰居家里都有很多人,大家來往串門熱鬧非凡。有時還會有玩龍(舞龍)的隊伍,從鎮子上一直玩到山上,火紅的隊伍在小路上蜿蜒千里。我和妹妹會被領著到周圍鄰居家里去拜年,一去就是好幾個小時,豆子芝麻茶可以喝到飽。可今年,家里周遭只有5戶人家亮著燈,就這一點星亮被周圍黑峻的大山襯得極其微弱。我和妹妹出去沒到20分鐘就回來了,發現自家堂屋里也冷冷清清的沒有幾個人來拜年。今年的年味,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就已經初初顯露出了它的寡淡。
而在平常,等到初一上午就會擠滿人的屋子,今年除了回來過年的我們家四人和姑姑家三人,竟再無其他人的身影。以往那些本就只在過年見一面的親戚,今年卻是連一面都沒見到。穿梭于屋子前后,那一點冷清慢慢滲進了心里。常和我們家一起吃飯的鄰居大嬸去城里兒子家里過年了,鎮上的奶奶的朋友也不再住在這邊了……今年的高坊,真可以說得上是人煙稀少。就連我帶著我家狗狗在路上散步時,都不用像往常一樣時刻注意有無來車。
高坊離長沙并不算遠,而且鎮口子上就有班車坐,加上幾乎各家都有兒女在長沙發展,近兩年鄉里空置的房子越來越多。所以也就導致今年的年味,遠比不上以前的年味濃厚。
我想這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吧。雖然這幾年有很多人因為經濟發展而到鄉村體驗農家樂生活,城里也相繼有更多的人回到鄉村,但春節算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一家人應該在哪里過年是件不算小的事情。所以在多方權衡下,選擇不回鄉過年的人還是占多數,且有增加趨勢。況且就算是就在城里過年,年味一年一年淡下去也是有目共睹的事。電子紅包盛行,視頻拜年新穎,各項活動豐富,使得傳統的走親戚拜年時間被壓得越來越少。
年味的寡淡,也許也是另一種與時俱進吧。我不想用悲觀的眼光去看待這件事,既然它已經發生,那我想做的是接受它,順應它,然后把它賦予一些創新和新穎。或許,在形式上,年味在今天寡淡了下去;但在情感上,年味會在明天更加濃厚,更加貼切我們的生活。
年味高一作文12
我的家鄉在華亭,在我們家鄉進入臘月門,傳統節日一個連著一個。年味一天濃過一天,傳統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動也就更更加豐富多彩起來了。
臘月初八這是華亭過年的前奏,這天要吃臘八粥,還要在臘八粥中放用肉餡包成的“雀頭”餃子。臘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紅豆、黃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來年五谷豐登之意;“雀頭”餃子用大肉作餡包成圓形雀頭狀,表示能消滅危害莊家的麻雀(據傳說臘八這天見不到危害莊家的麻雀)。
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升天奏事的日子,傳統的小年,又名辭灶。華亭人對過小年非常重視,這天早飯要吃攪團,有盼望團圓之意。街面上有售賣的用麥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傳送灶時給灶王爺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會向玉皇大帝告人間的狀了。送灶的時間大約在傍晚,家家都要擺祭品,放鞭炮,意味著過年開始了。
臘月的日子長了翅膀,一飛而過。轉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貼對聯,掛紅燈,張燈結彩;戶戶圍著餐桌、抱著電視守歲,放開肚量喝酒吃肉,毫無顧忌縱情歡樂,一年中所有的辛勞、煩愁在這晚煙消云散,所有的豐收、喜悅在這一刻被無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鄉的人都有“迎喜神”的傳統,吃過“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個個穿戴一新,喜笑顏開,牽著或趕著身上披掛了彩紙折疊的紙扇的牛羊騾馬,浩浩蕩蕩的向預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進發。這是為了驅除兇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沒病沒災。
元宵節那天,大街小巷馬社火、高芯子、車社火排成了長隊、綿延不斷,鞭炮、鑼鼓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又一次將過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戶戶點燃用玉米、蕎面捏的燈盞,小孩挑著紙糊的燈籠盡情玩耍,燈光、月光、星光融為一體,相映成輝。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過年最后一個節日。這天華亭農村有“燎疳”的習俗。婦女們使出渾身解數提早用雞蛋殼、五色紙糊好“疳娃娃”,男人們則割足枯蒿茅草為“燎疳”做準備。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著“疳娃娃”玩耍,看誰的“小媳婦”、“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門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當第一堆疳草點燃,聽到有人大喝“燎疳嘍——”,家家戶戶便都點燃疳草,霎時間熊熊焰火映紅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們爭搶著從火焰上一躍而過,以求燎去病災,燎紅日子。
【年味高一作文12篇】相關文章:
1.年味高一作文
2.年味高一敘事作文
3.年味
4.年味
5.年味
6.體驗年味
7.年味濃
8.幸福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