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高一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高一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傳統文化高一作文1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種文化孕育著一種文明。“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東方文明,正是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鑄就的輝煌。
當我掀開那悠久的歷史,深入那燦爛的文化,研讀那深邃的思想時,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必須繼承和弘揚這些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而對于一名中學語文工作者來說,傳播傳統文化更有著得天獨厚的客觀條件。我們的中學語文教材中,圣賢先哲的至理名言、詩詞歌賦、感人事跡,可以說比比皆是,它為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所以,作為一位語文教師,理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手中的課本,成為一名優秀的文化傳播者。
中學語文教材中雖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但如何能被中學生所認識、了解,其中優秀的成分如何能被中學生所接受、繼承,這是一個需要研究、探討和實踐的問題。筆者就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際和感受,談些粗淺的看法。
古詩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內容豐富,佳作云集,既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又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語文課本對這些傳統文化進行了精挑細選,供學生誦讀、學習,并讓他們從中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
古詩詞的語言最有特色,字字經典、內涵豐富、有著獨特的韻律美。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引領學生通過誦讀來體會詩詞的語言特色。學生在誦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把詩詞的神情理趣,在誦讀中傳達出來。例如,讀溫庭筠的《夢江南》就要讀得委婉、纏綿;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要讀出豪邁、宏大的氣勢;讀李煜的《相見歡》要節奏舒緩,帶著無可解脫的愁苦……由此來引導學生與作者神氣相通、心靈感應。對這些優秀的詩詞,不僅要多讀熟讀,而且要熟讀成誦,爛熟于心。需要時信手拈來,使它們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務,使文章厚實而優雅,添加文化含量。
對于古詩詞中的經典名句不僅要反復誦讀,更要細細品味。教師要經常有意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詩句“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的功力。品讀的`方法有很多,可從關鍵字詞、句式、修辭、節奏、平仄等方面入手。比如,《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運用夸張的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廬山瀑布磅礴的氣勢。再如,《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簡單的十個字就描繪了大雪時山中無飛鳥、路上無行人的蕭索景象,兩行詩對仗整齊,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又使人產生無限想象。教授古詩詞就是要帶動學生這樣細細品味語言,我們古典詩詞的魅力就出來了,學生就會喜歡上民族的語言,就會接受語言所承載的文化。
傳統文化高一作文2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從現代追溯五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的文化,這些文化都是古人,我們的失人,從他們身上演變而來的。比如,屈原是清明節的代表,屈原如果穿越到現在,絕對會是一位偉大烈士,供在中國最大的烈士陵園。
由于屈老的堅貞不屈,為國為民,不畏強權,誓死不做賣國的,寧可跳入江中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會為了一點小利益,而出賣國家出賣自己的人格,不會踐踏自己的尊嚴。
屈原死后,他的后人們為了紀念他,雖然他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但是現實中還是需要表示一下的,他們在屈原自殺的江中劃著小船,撒著用葉子包著的米團,人們覺得這樣魚蝦就會吃這些米團,而不會吃屈原的軀體了。由此在江中劃船變成了賽龍舟,撒米團演變成了現在家家吃的粽子,而在那一天人們把那一天定位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之士的紀念日,每年的4月4日就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們叫它“清明節”。
例如這樣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人肯定都不明白,在除夕春節為什么要放鞭炮,讓我來告訴你為什么。
相傳每年有一天,有個叫“年獸”來擾亂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糧食,毀他們的房子,弄的他們人心惶惶。可是看年獸那么兇惡高大,他們卻又不敢與之抗衡,終于有一天他們發現年獸怕響聲,于是家家戶戶都在年獸來的那天放起了鞭炮。年獸聽見這些鞭炮響聲,嚇得落荒而逃,人們終于又回到了平靜的生活。那天就成了除夕春節,就是這么來的,家家戶戶都要過年,給紅包,這樣才吉利,說這一年都會富富貴貴,平安無事。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我們中午的傳統文化節,所以源遠流長,就說明我例舉的僅僅是個皮毛,還有好多好多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就是有了這些傳統文化我們才會多姿多彩,這傳統文化代表了我國古代到今天,人民的智慧結晶。
就是靠的這些傳統文化,而就是這些傳統文化是別的國家,甚至別的星球所沒有的,它們是我國獨一無二的,是智慧,是結晶,是成果,所以它們會源遠流長。
中華傳統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你想模仿想復制那是遠遠不可能的。如果是簡簡單單的,有何是堪稱“傳統”這兩個字,就算再給你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它只會越來越神秘,你永遠知道的不是它的皮毛,其精髓不是精深,而是很精深,非常的精深。
所以我說中華傳統文化是源遠流長,是博大精深,是獨一無二的。
傳統文化高一作文3
華夏之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幾千年孔孟之道,幾千年禮儀之邦。可是,隨著西方文化的到來,傳統文化漸漸被忽略。在開放的、全球化的現代社會中,我們的傳統文化該如何傳承?
誰還記得街頭稀罕的技藝?
誰還懷念著兒時那麥芽糖稀吹出的糖人?誰還懷念著兒時那彩繪的惟妙惟肖的泥人?誰還懷念著兒時那精巧細致的剪紙?誰還懷念著……十年了,僅僅十年,那么多那么多的技藝從我們眼睛里、心里淡出了,甚至再沒有出現。失了傳承的技藝該如何找回?兒時的記憶難道只能成為回憶?民間工藝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誰還記得地方的精魂——戲曲?
誰還哼著“為救李郎離家園”的黃梅小調?誰還唱著“惜別離,惜別離”的越劇小生?誰還唱著“冰輪海島初轉騰”的京劇國粹?地方戲曲意韻悠長,現在卻被我們肆意地嘲笑。我們聽著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卻沒有人再哼唱那迷人的曲調。
誰還記得那文學的經典——四大名著?
誰還愛著那悲金悼玉的《紅樓夢》?誰還愛著有一百零八個好漢的《水滸傳》?誰還愛著壯志豪情的《三國演義》?誰還記得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的《西游記》?四大名著每一本都是經典,而現在的我們捧著手機,津津有味地看著玄幻、穿越的虛構小說,卻鄙夷文學最傳統的魅力。
對了,又有多少人記得道德呢?
“中國式過馬路”的不停上演;亂丟垃圾、隨地吐物的現象不斷出現;好心扶人反倒被人誣陷、坑騙;農民工好心讓座反倒被城里人看不起……泱泱華夏之國,堂堂禮儀之邦,過了幾千年之后,人們的道德底線卻在不停瓦解,人人平等的觀念被財富的等級取代,我們的文明該怎樣停止后退?
現代化、全球化的浪潮襲來,中國的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卻難穩腳跟。有那么多的人崇洋媚外,那么多的人追求著新鮮感,享受著西方節日帶來的愉悅,然后遺忘了中華的文明。中華文明漸漸成為水中的浮萍,浮在西方文化的水里,再沒了根基。
看來,氣急敗壞的中華文化將會給中國人一次考驗,不知有多少人能挺過去。
孔孟之道,禮儀之教,美德之義,該如何讓它們代代傳承下去,該如何讓它們重新充滿生機與活力?
人們啊,反思吧。我們的傳統,我們的文化,華夏的禮儀,華夏的文明,該如何繼續?我們中國人,該如何經受傳統文化的考驗啊!
【傳統文化高一作文】相關文章:
2.傳統文化
3.傳統文化初二作文
5.傳統文化深思
6.傳統文化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