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高考語文作文集錦四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放眼各新聞網站、微博、App及公眾號等平臺,讓人心緒不寧。隨著奧運會的結束,積攢了四年的狂熱逐漸隱退,后奧運時代紛紛恢復了日常節奏,負面新聞撲面而來,令人躲閃不及,顧此失彼。這就是所謂新聞文本讀者情緒失控。
31歲的富士康員工在結束iPhone裝配線的夜班工作后跳樓自殺;32歲的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英語教師劉伶利因患癌癥被學校開除后不治身亡;18歲的南京郵電大學女生接到詐騙電話被騙走9900元學費后心臟驟停離世。……不知道讀者諸君怎么看待這些自帶痛感的新聞,是麻木不仁、一眼掃過,還是將不合理的工廠制度、絕情絕義的高校機關、無孔不入的詐騙分子都痛斥一番?無論如何,保持必要的敏感和合理的懷疑,適當關注世界和他人,學會批判性思考,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仍是一名普通新聞讀者的基本素養。而我們周遭林林總總的故事,善惡交織亦交鋒,悲喜相融亦相對,是非混雜亦分明,面對痛感新聞,將我們的心安放在客觀的立場上,有所痛惜,有所警惕,或有所思考,有所行動,量力而為。
青春不止是夢幻與美好,美好的反面也潛抑著危險、殘酷和罪惡。當年那個17歲的少年求愛不成,把汽油潑向16歲的少女,在她周身點燃了地獄之火。5年后的今天,當這樁轟動一時的毀容案漸漸被人淡忘,新的談資占滿各個媒體和社交網絡,受害的少女周巖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組個人寫真,照片中的她遍體鱗傷,卻長發披肩、臉含微笑。這鮮明赤裸的反差讓人內心發緊生疼。這疼痛是一種警戒,向我們昭示生命的意義正在于它的不可摧毀性,也告訴每個人我們得為減輕和避免這種不可預知的傷害再做點什么,不要讓關于生命的希望繼續埋葬在傷疤里。
與這段被損害的青春相比,更加難以言說的是另一段被剝奪的青春。20xx年,17歲的保姆錢仁鳳被控向幼兒園女童投毒,被判處無期徒刑。20xx年12月,在被關押、服刑13年又10個月后,錢仁鳳被宣布無罪釋放。此后,她在微信中寫道:“我要十多年的青春年華,我要媽媽,我要我應該有的歡聲笑語,我要十七歲至三十一歲的愛情,家庭,事業……”并對其蒙冤入獄的13年10個月,向云南省高院申請國家賠償共計955萬余元。我們不去糾結冤案究竟經歷了一個怎樣盤根錯節、撥亂反正的過程,單就結果來看,云南高院的172萬元賠償金和公開賠禮道歉,也換不回錢仁鳳丟失的14年青春時光,換不回她原本平凡無虞的快樂人生。事實本身的慘痛,讓我無法因為這樁冤案的平反而產生發自內心的歡欣鼓舞。也許它象征著社會正義的最終勝利,推動了所謂體制改革的進步,但對已經經歷這場噩夢的錢仁鳳以及沒準哪天也將經歷這一切的其他每個個人而言,冤案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無法逆轉的。它像黑洞一樣,吞噬自由、鮮活的生命,無所顧忌。但我們不能墮落于恐懼和悲觀,仍要與之抗衡,就如同西西弗斯不斷托舉巨石走向山頂的努力,抗爭本身就是意義,至少仍可抱著希望像錢仁鳳一樣在命運的歧路上扳回一程。
近6年來,富士康被曝出至少14起員工自殺事件,死因均為墜樓,開除患病教師并不是個案,女大學生遭遇同樣的詐騙電話被騙光學費的事也屢見不鮮。循環報道的負面新聞,描述的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它不但不會遮蔽世界良善的一面,還應有賴于讀者們的感悟和努力,激發和促進更多的美好和善意。在新聞閱讀的痛感里,且保持住這份警惕性。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語文這個名詞翻譯一下就是語言的文化,語文一般都是老師站在講臺上,學生坐在下面聽課,但課并不一定要這么上。生活處處有語文,在自己的探索學習的過程中,也上了一節語文課。
有一次,老師讓我們交換語言的魅力,老師并沒有帶我們上課,但是我們已經上了一節語文課。那節課,我們討論的內容如下:
在人類科技快速發展中,我們的語文知識的總量,也在迅速發展。在電視上,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有意思的廣告語,那一條又一條的廣告語,就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有的廣告商為了自己的產品銷量更高,絞盡腦汁的想讓廣告語更有吸引力;比如:蚊香廣告——默默無“蚊”,淋浴頭廣告——隨心所“浴”,電動車廣告——“騎”樂無窮……這些廣告語是通過把成語中的字換成那個字的諧音字形成的,有的人認為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這玷污了祖國的文化,還會誤導孩子;但有的人認為這樣做沒關系,還能做反面教材。其實無論是哪一種,都沒有關系,因為這都體現了語言的魅力所在。
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地方方言,那些方言,體現了那個地域的文化色彩,我的家鄉在宣城,這里的方言十分有趣,例如:昨個兒——昨天,更照——今天,明個兒——明天,不犯足——不可能……有的人反對我們有的時候用方言,其實我們是說著玩;有的人甚至寫出這樣的廣告詞:外語是可貴,方言價更高;學了普通話,兩者皆可拋。其實他們不必這樣做,每個地域的方言體現了每個地域的文化色彩,而這些美妙的色彩為語文這張圖畫添加了精彩的一筆。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只是在于我們是否善于發現它們。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今年語文高考作文以“新材料作文”為重點,這已是大家不爭的事實。那么,怎樣準備這“新”的“材料作文”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明確新材料作文的特點
“新材料作文”中所謂的“新”,是相對于前些年的“老”材料作文而言的。前些年的“老材料作文”一般是話題作文或帶材料的命題作文,而新材料作文則不是。那它是怎樣的呢?
請看20xx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于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只什么鳥,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只給出材料,既不規定話題,又不給題目,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筆者認為,這就是新材料作文的基本特點。
如果我們再將它與這些年流行的話題作文比較,就更容易看出它的特點。
新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有兩大相同和兩大不同。
相同點:
① 都提供給考生材料;
② 都給考生較大的自由度,具體說,就是“三自”:自主立意,自定文體,自定題目。
不同點:
① 審題難度不同。
話題作文給考生提供一個話題,也就是限定了一個范圍,如20xx年廣東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的雕琢一塊尚未完成的大理石,一個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著
他。
雕像逐漸成型,頭部、肩膀、手臂、身軀,接著頭發、眼睛、鼻子、嘴巴……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出現在面前。
小男孩萬分驚訝地問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訴孩子:“石頭里原本什么也沒有,只不過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這里來了。”
請以“雕刻心中的天使”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標題自擬,文題自選(詩歌除外),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很明顯,要求以“雕刻心中的天使”為話題,考生構思作文立即有了個立腳點,審題難度降低。
而新材料作文沒有提供范圍和立腳點,如上引的20xx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要學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難度顯然增大。
②立意與材料的關系不同
話題作文的立意與所給的材料關系不夠緊密,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甚至不用,如上述廣東題,所附材料只提供一個雕刻家的例子,作文中可用可不用這個例子。而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則不同, 它必須把材料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下面將具體談到),只不過考生們各自的態度和角度不盡相同。
總之,新材料作文較之老材料作文,審題的難度增大,對材料研讀的要求大大提高。
那為什么要換用新材料作文來考呢?依筆者看,有兩點原因。一是此種題型更符合語文新課程《課程標準大綱》的需要,突出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二是考試形式也需要不斷更新,不能好多年一張老面孔。
二、抓住兩個關鍵,破解新材料作文
那么,我們該怎樣去做新材料作文呢?應根據它“全面理解材料,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的特點,逐步去破解。這當中關鍵要抓住兩個問題。
(一)全面理解材料:
過去做老材料作文 ,對材料的研讀比較簡單,比較快,一二分鐘就行了。做新材料作文就不行了,按廣東省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陳妙云教授的要求,看材料的時間最少五分鐘。因為這是立意構思的基礎,是樹之根,水之源。而且,依筆者看,不僅要全面理解材料,而且要適當地分析材料,因為只有經過分析,理解才能全面深刻。
看材料要理解分析幾個有關思想內容的基本問題:
1、材料的主題是什么?
如20xx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它的主題是:通過烏鴉自不量力地模仿老鷹抓小羊的故
事和牧羊人及其孩子的評論,說明:人要量力而行,不過也要有敢于嘗試的精神。
2、材料可分幾個部分?
仍如上題,可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第二部分是評論。
3、材料中有幾個角色(或幾個方面)?他們的行為或言論(或這幾個方面)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意義和價值取向?
仍如上題,可歸納為:
①老鷹:熟練地成功地抓住了小羊。
②烏鴉:自不量力必然失敗,而且學老鷹學得不對(老鷹是“俯沖”,烏鴉是“哇哇地從樹上猛沖”)。
③牧羊人:認為烏鴉自不量力很可笑。
④孩子:認為烏鴉另有可愛的一面(敢于嘗試)。
這些問題弄清了,第一步的任務就完成了。
(二)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這是第二步的'任務。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么叫“側面”?什么叫“角度”?
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側面”就是“旁邊的一面,”一個正方體有六個面,都可以分別認作是側面,同理,一個事物、一篇文章的內容形式也表現為多個側面。就一篇文章的內容表現來說,可含有多個側面。分解時,要采取分類的方法。如大家所熟悉的故事《東郭先生》,按思想意義來分,有揭露狼的兇殘本性的一面,有批評東郭先生糊涂受騙的一面,也有贊揚農民聰明機智的一面。又如20xx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也按思想意義來分,有肯定老鷹的一面,有批評烏鴉自不量力的一面,有表現牧羊人看問題抓住實質的一面,有表現孩子看問題全面的一面,等等。只要把材料的內容全面理解了,這個問題就不難了。
選定了一個側面,再就要選擇角度。就是要選擇一個適當的角度去看這個側面,構思立意也就隱含其中了。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角度”就是“看事情的出發點”。對同一個事情,從不同的當事人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發現。還是拿20xx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作例,可以從以下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①從老鷹的角度看:
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
②從烏鴉的角度看:
自不量力或未學到別人本領的實質必然失敗。
③從比較老鷹與烏鴉的角度看:
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敗;東施效顰是不能成功的。
④從牧羊人的角度看:
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
⑤從孩子的角度看:
盡管烏鴉自不量力,但還有敢于嘗試的可愛一面。
⑥從比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
看問題還是全面一點好。
這樣一分析,你的構思立意就有了明確的范圍了,你盡可以從中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來寫了。寫的時候還要聯系社會生活實際,不能一味地就材料論材料。
肯定有人會問,這么多側面和角度有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或者說哪個側面哪個角度最好?關于這個問題,陳妙云教授說得很肯定,就是都一樣,平等關系,沒有高下、優劣之分。關鍵在于不論從哪個角度寫,都要扣住原材料的主題或部分主題。如從老鷹的角度寫,就必須涉及到主角烏鴉,用烏鴉進行反證,證明自不量力是要失敗的。選擇其他的角度也是如此。前面之所以要求大家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時候,要概括材料的主題,其目的也在于此。
為了進一步說明問題,下面我們再來以20xx年春季上海高考作文題為例。其題目為:
閱讀下面提示,根據要求作文。有過很多很多的地方,我們來過又離去;有過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們經歷又忘記;有過很多很多的朋友,我們相識又分開……未曾有過的那份感悟,歲月把它輕輕送來。
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題目自擬。
這也是新材料作文,只不過它選擇的材料不一般,像首散文詩。因為材料像一首散文詩,不是一篇小故事,故而較難把握,難度更大,審題立意的任務更艱巨。
對付這種新材料作文,破解程序跟上面所說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時候,要抓住散文詩的特點來分析。
材料第一部分是三個排比句,描述了人生旅途中的三種情況。第二部分是概述,說因為歲月流逝,對過去的這三種情況有了新的感悟。由此推導出的主題是:歲月使人的思想感情豐富成熟了。
根據這個主題,我們一般可以把材料中的三種情況當作三個側面,即“地方”,“事情”,“朋友”。如寫農村老家,兒時去過幾次,不感覺到什么留念,但讀到高中,繁囂的城市生活使自己感悟到了它的清新、和諧、純樸。又如寫自己曾幾次迷戀上網與父母爭吵,長大了才體悟到父母的苦心和自己的荒謬。又如與朋友幾次交往,之后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角度最好選擇個人(即自己),也可以寫別人。也可以寫成議論文,選擇一種或數種情況為論據,闡明歲月會使人的思想感情豐富成熟的道理。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又得到一點啟發,即解析材料時,首先要判定材料的文體特征,然后,再依據該文體的特征去理解分析材料。
三、備考時著重注意的三個問題
1、作文一定要切題。
切記“符合題意”(即切題)是高考作文閱卷首要的關鍵的標準,為此要多做“多角度分析材料”的訓練及成文訓練,提高自己的審材料能力和寫新材料作文的能力。
最近有幸聽到陳妙云教授介紹廣東高考作文閱卷情況,她反復強調了這一點,希望考生的作文首先一定要做到切題,否則,寫得再好再精彩,也只能判為四類作文,不及格。例如,
20xx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有位同學錯誤地理解材料,寫成“要保護動物”的文章,寫得很好,但仍被判為不及格。“符合題意”(即切題)好比是文章大樓的墻基,墻基歪了,上面蓋得再好再漂亮,大樓還是要倒塌。
為此要多做“多角度分析材料”的訓練,提高自己的審材料能力。像本文上面理解分析20xx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和20xx年春季上海高考作文題那樣,弄清楚,寫出來,不含胡。熟能生巧,多次訓練,審材料的能力一定會增強。
還要做一些成文訓練。不僅審材料立意要切題,成文時也要切題,要處處扣緊題意來寫,不可分散筆力。因為文中離題的地方(如某段)都會被扣分。
2、切不可猜題,套作,抄襲。
應試就是要踏踏實實,提高能力,切不可有任何僥幸心理和投機取巧的心理。猜到題是百年難逢的事,枉費心機;套作、抄襲總會露出馬腳,投雞不成反蝕米。有的同學事先備好了“萬能”的開頭結尾,臨場時略作修改用上去,結果不倫不類,反倒引起閱卷人的反感,被扣分。
相反,要多讀一些聯系社會生活的時文和社會新聞評論,并加以積極的換位思考,如我遇到這樣的題目該怎么寫,我可以寫類似的文章嗎,要我寫會有什么不同,等等,借此提高自己的閱讀寫作水平。
3、端正文風,語言要準確、樸實、流暢。
近些年中學生作文中出現了一種不良傾向,就是盲目追求語言的華麗,不求表達的準確簡明,反倒是一味地堆砌詞藻,架床疊屋,弄得花里胡哨,使人如墜云里霧里。這種不良的文風已引起作文界的警覺,遭到強烈的反對。陳妙云教授曾舉出典型一例,這里介紹給大家,以引起高度的重視。有位學生的高考作文中有這樣一段:
輕輕掃掉帶著覆蓋在心房上的薄薄塵埃,幽幽的打開心的透亮的水晶盒,一束火藍的焰火猶如精靈般躍動,映照著整個剔透無暇的世界,而正是這靈動的焰藍,閃爍著多少激蕩的靈魂,成為我永生不可磨滅的紀念。
乍一看,好像很美,其實語病叢生,晦澀混沌,華而不實。如“幽幽的”、“靈動的”、“剔透無暇的”屬形容不當,“火藍”、“焰藍”屬生造詞語,心中的焰火如何映照著整個剔透無暇的世界?激蕩的靈魂又如何去閃爍?這些又怎么成為“我永生不可磨滅的紀念”?等等疑問,叫讀者如讀天書。這樣的文章會被扣很多分。
反之,語言準確、樸實、流暢的文章給人一種親和力,易加分。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又是一年深秋至,這幾日桂花開得是那樣日益繁茂,又是那樣的不動聲色;桂花的香是清淡的,又是濃郁的。
一直以來,梅蘭竹菊被人稱為花中四君子,給人一種清冷高雅的美。可自從讀了李清照的“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越發覺得桂花的清淡,和不張揚的花期,細微的花朵才是更加的淡雅恬靜啊!
記得讀書時,在寒冷的北方小城,舅舅家每年初冬,總喜歡擺一株盛開的桂花盆景。可后來都說八月桂花香,難道是記錯了嗎,也許就只是深秋,但在那時還沒有暖氣的屋子里,分明覺得好像已經很冷了。每次從涼颼颼的屋外進來,盡管屋內也還是冰冷,可屋子里淡淡的香味,讓人感到一種別樣的不敢太暖的寒。
后來,讀到王維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就更覺得疑惑,春天——桂花?仔細查了才知道,原來是有一種四季桂的,那舅舅家的桂花應該是冬日無疑了。
王維的詩被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么空靈的詩句里寫的就只是桂花,因為細因為微,所以花落更加的悄無聲息。我們一想到花總是美好的,花瓣總是輕盈的,花蕊總是惹人憐愛的,花落總是紛紛的,而桂花葉密千層綠,花開只是萬點黃。因為太微小,像女人細密的心事,像凡世瑣屑的生活, 讓人有種靡靡風還落,菲菲夜未央的悵茫。
又說桂樹原來是月宮獨有的一種樹木,廣寒宮,聽著這樣的名字,看著這樣的字眼就覺得莫名的凄泠,更有情詩圣手李商隱的那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就更增添了這惆悵,于是李清照又說 “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至此,桂花在心底里留下了這清冷,憂傷與凄清,無法自拔。
就在前幾日,還只是看著附近這棵枝繁葉茂的桂樹,仿佛樹梢洇在淡淡的霧氣里,隨之像是細細密密的白點散落在這萬千枝葉中,昨日踮著腳尖看了,還只是一個個比谷粒還小的緊致的花苞,今日經過,就釋然開放了。滿園的香氣,讓多少人駐足觀望,多少人尋覓著這香味的來源,在這凄冷的深秋的早上,久久回蕩。
是啊桂花都開了,每個季節都有屬于她自己的美,每一種花都有屬于她自己的獨特,每一個花期也終將過去,都會留下短暫而絢麗的美。
花都能如此,人也應該堅守自我的高尚情操,在污濁的,混雜的社會中保持自己的本真。不改變初衷,最終贏得精彩。
【【熱門】高考語文作文集錦四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