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的初一作文四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的初一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春節的初一作文 篇1
長輩發壓歲錢紅包,是中國春節的傳統習俗。和大多數同學不一樣,除了傳統紅包外,我常常收到一份另類的、私人定制版的“紅包”。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那就先從大外公的人生經歷說起吧!
大外公年少時家境貧困,交學費時捉襟見肘。教材需向同桌借著看;曾外祖父揣著5分錢借遍所有的鄰居,湊不齊6分錢買半斤鹽;當時家里難得才能吃一次白米飯,大外公就將自己在學校的口糧省出來,帶回家過年吃。如此窘境比比皆是。在同學和鄰居的幫助下,大外公一邊勞動一邊讀書,完成了小中高的學業。日子雖清苦,學習生涯卻很豐富多彩:第一次看電影,第一次使用顯微鏡,第一次接觸五線譜,第一次進閱覽室……
第一次參加高考時,大外公輾轉汽車、火車來到金華,晚上蚊帳里滿是臭蟲,不得不在婺江邊的窄石凳上躺到天亮,匆匆吃了早飯就參加考試,卻不幸落榜。第二次高考時,大外公邊在家鄉幫助辦學,邊自主復習,考取了杭州師范大學,我幾乎能想象大外公站在校園中,貪婪地注視著,歡呼著“我,是一名大學生了!”大外公懷著為國育才的理想,在永康西溪中學、永康二中、明珠學校種桃種李種春風,一種就是四十二年。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這位耄耋老人,至今都行走在傳播中國文化的道路上,雖然步子緩慢,卻堅定。 退休后的大外公樂于發揮余熱,不僅在金華市老年大學任教兩個詩詞班,還擔任金華市婺城區詩詞楹聯學會會長一職。
每次拜年時,大外公除了給我壓歲錢外,還附贈另類的“文化紅包”,那就是親自簽名的著作,如《歷代詩詞曲釋評》、《中華新韻(十四韻)新編》、《婺城對聯集成》等。撫摸著寫著“韻佳侄外孫女惠存”的書,聆聽著大外公的諄諄教誨,我感到特別溫暖,特別幸福。從年少貧寒到老有所樂,大外公見證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他特別期待我們傳承源遠流長的中華詩詞文化。
收到這些另類的“紅包”,我一定要倍加珍惜,并代代相傳!
春節的初一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座落在一個美麗的、山清水秀的、具有各色美食的地方——金華,古稱“婺州”,這是一個古老的,歷史濃厚的小城,經過2200多年的沉淀,各色節日都形成了自已獨特的傳統習俗。這次讓我來介紹下“春節”吧。
隨著一聲聲“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鍋碗瓢盆的撞擊聲,人們互相打招呼的問候聲中,迎來了中國人民最期盼的春節。每當除夕來臨,我家都會萬象更新:爺爺奶奶忙著拆舊福貼新“福”,預祝來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爸爸媽媽小姨則在廚房洗菜,切菜,燒火,個個忙得不亦樂乎。這也是我們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刻,大人們都忙著準備各色美食,無暇關注我們。我們撒了歡的放鞭炮,吃零食,看電視………這是我和表妹的天堂!到了傍晚五六點,媽媽把各色美味端上餐桌,全家人圍坐一起,其樂融融。桌面上新鮮出爐的剁椒魚頭,熱氣騰騰的雞、鴨,清馨可口的野菜,色香味俱全的大腸,白白糯糯、咬一口就滿口流香的湯圓,勁道十足的千頁豆腐………讓我看著都口水四溢。還沒等家人全部坐下,我就先吃上了。過了一會,人都入座,我和媽媽一起給大家倒上酒和飲料,邊喝邊聊天。說說哪有好玩的;嘖嘖贊贊哪有好吃的;討論討論哪有年貨好吃;全家一起憧憬明年的美好。年夜飯就在這種幸福、祥和、其樂融融的氣氛中歡快的過去。
吃完年夜飯,我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小孩子在一邊玩玩具,大人們邊看春晚邊聊天。也有湊一桌打打牌的。我們就在春晚的歌聲,孩子的吵吵鬧鬧聲中,等待著新年的到來。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我們全家一起開門、放炮、迎新年;這時村中此起彼伏的響起爆竹聲,夜空中各式的煙火像巨大的花朵在天空中綻放,又像耀眼的明珠在空中閃耀。人們以此來企盼來年順順利利、紅紅火火。
隨后的年期,我們拿著禮品,去親朋好友家拜大年,道祝福!長年不在一起的人們,聚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感情。
轉眼到了元宵,這一天我們全家一起做燈籠,吃湯圓,逛廟會,賞花燈。各色精巧的大紅燈籠,動物造型,植物陪襯,個個惟妙惟肖,令人難忘。
令人回味無窮的春節過去了,在殘燈末廟中結束了。我也在美食快樂中,迎來了新的`學期。
春節的初一作文 篇3
待舊符替新桃而上,我才發現:年,已來到了。
過年時,不可或缺的往往就是年貨。置辦年貨算得上是頭等大事:吃的、穿的、用的,干的、鮮的、熟的。而如今,年貨變得千篇一律,采辦年貨也少了本來該有的喜悅心情。
于是,在父母的提議與陪伴下,我踏上了尋找“舊”年貨的路——
從父輩的口中,我常聽到油齏一物。那是種歷史頗為悠久的食品,據說是遠古祭祀時必不可少的祭品,流傳到現在,幾乎只剩個模糊的影像和名字了。在深奧古村的小巷中,它出現了。
將面粉經加水和糖拌和后,搟成薄片,用刀切作兩頭尖的菱形小片,并在中間劃一道,然后一頭朝中間穿過,投入油鍋炸黃。新鮮出鍋的油齏色澤金黃,十分香脆,帶著芝麻的清香。在以前,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做油齏,油齏便也成為了那時孩子們的零食。
在那賣油齏的攤鋪上,還有一樣美食,名曰風枵。它記載于清代《調鼎集》中,是桐廬的傳統美食之一。其形似帛,輕盈精巧,有著糯米的清甜。鋪上的風枵是一根根的筷子狀,實際上風枵的形狀千千萬萬,有紐扣似的,有貓耳朵形的,也有一片片方形的。但不論怎樣的形狀,都是老桐廬人心中關于年的甜蜜回憶。
除了這些古老的年貨,到如今仍耳熟能詳的就是凍米糖。糯米、花生、芝麻……用米糖拌粘,切成小塊狀。一口咬去,只覺滿嘴的松脆香甜,無渣無屑,回味無窮。凍米糖甜到了心窩,或許正是沾了年味一抹,才格外清口。
一進入臘月,桐廬人就開始忙活殺年豬、打年糕、澆龍須、做索面、刮番薯片。一樣樣年貨,帶著人們的憧憬,在千家萬戶間搭起了一道橋。
身處城市,或許少了炮竹,少了燈籠,少了許多;
所以,尋找“舊”年貨吧。它們也許只在生活中、記憶中留下了一道殘影,但這似是似非的一點回憶,卻能點燃整個春節,言說你的年。
春節的初一作文 篇4
對于中國人最傳統的春節來說,我相信大家已經熟的不能再熟了,但真正了解春節習俗的又有幾人呢……
爆竹——正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爆竹始終是春節的象征。從小年開始,家家戶戶都少不了爆竹,爆竹聲中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著來之不易的團聚。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新年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放爆竹,記得小時候幾個小伙伴一起在鄰居家窗戶下放爆竹,耳邊傳來撕心裂肺的叫聲,不禁大笑起來。當然,每次這樣搞惡作劇都不會有好下場……但爆竹在我記憶中的春節留下了濃厚的一點紅。
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布拿來”,小時候每到春節,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看到家里來客人了便夸人家倆句、拜個年,憑借著我智慧的腦袋瓜總能“繳獲”一大筆數目可觀的壓歲錢,當然,壓歲錢還是要多多益善。
年夜飯——春節的重頭戲當然是象征著一家團圓的年夜飯咯。看春晚,吃年夜飯一般都是我們家的傳統,一大家子圍在一起,喜氣洋洋的吃個飯,時不時的放下筷子看看春晚的節目,大家談論著一年里的收獲,渾身透露著喜悅的氣息……
窗外爆竹的聲響奏起喜慶的天籟,五彩斑斕的煙花交相輝映著,譜寫著新年的樂章!一年一春節,團聚共此時。煙花隱明月,難忘今宵醉。
【有關春節的初一作文四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