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考話題作文錦集四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話題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曾在高考中風靡一時的“話題作文”,如今正在漸漸讓出高考作文的舞臺。剛剛結束的20xx年全國高考,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20套試卷中有19套為命題作文或材料作文,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為話題,依舊保留著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
1999年,一道《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作文題開啟了“高考話題作文”的時代。這種命題形式甫一出現,便受到社會各界的紛紛贊賞,并從此被反復使用——話題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的寬松規定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發揮空間,讓考生有話可說。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題形式,被人認為標準單一、發揮空間小,容易束縛考生的思維。
然而,隨著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現,其弊端也漸漸開始顯露。話題作文在題面上一般沒有觀點、主題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體裁不限,這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間,但另一方面,也為模式性、投機性的寫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屢試不爽”
“高三一年老師讓我們寫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題目,我每次都用三個人物: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后高考時也是如此。”浙江大學的研究生(論壇)蘇岳告訴記者,不管是什么樣的話題,他都采用同樣的模式:先寫一個題記,開頭用一串排比句進行總述,然后分列三個小標題,分別寫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進行結尾。
“這三個人無論是性格還是經歷都具有極其豐富的特點,不管話題怎么變,總是能沾得上邊。”蘇岳稱自己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反復打磨這套作文模板,并且“屢試不爽”,從來沒有失靈的時候。
隨著高考臨近,作文訓練由原先的一周一寫改為兩天一寫,蘇岳的模板也隨著反復練習而愈發穩定,不僅是文章結構和人物,就連具體內容也幾乎不用做改動,只需根據話題的不同,稍微調整若干關鍵詞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場上,幾乎就是在默寫。”
與蘇岳的“自主研發”相比,湖南大學的趙宇則是在語文老師的刻意訓練下進行模板化寫作的。“我老師的方法總結起來有三點最為核心:開門見山,巧用排比,旁征博引。”趙宇具體解釋道,“開門見山”,是為了給閱卷老師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為了顯出文采和氣勢,“旁征博引”,則是展現豐富的積累和開闊的視野。
基于這三個要點,趙宇的老師為班上同學總結了一份近一百頁的作文寫作須知,內容可謂極其詳細具體,不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寫作素材,就連文章應分幾段,每段寫多少字,用多少個句子,每句話起什么作用都有明確的規定。
筆者在采訪中發現,趙宇所提到的“旁征博引”,幾乎是所有受訪者的共識。積累背誦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軼事,是許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課。趙宇說,康德、尼采、維特根斯坦等哲學家的著作,他至今沒有讀過,今后也不大可能去讀,但在準備高考時,這些人卻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練地提起。
一位高考滿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筆者坦言,他對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論毫無了解,都是來自于高考前的突擊準備。而這篇作文獲得的評語,則是“知識面極廣”,“材料信手拈來,令人耳目一新。”
專家學者 閱卷方式加劇“模式化”
盡管依靠自己總結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頭,但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蘇岳卻顯現出幾分失落。從小喜歡閱讀和寫作的他,在高考過后,卻發現自己下筆時不再像從前那樣輕松自如,總是不由自主地寫成“高考體”,而對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覺大不如前。上大學后一年多,他才慢慢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
在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話題作文的盛行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違背了它的初衷。不限體裁,本意是鼓勵考生們嘗試各種文體,但在實際當中,考生卻常常會抱定一種文體進行反復訓練而不及其余,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體偏廢的狀況,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
熊丙奇認為,高考作文閱卷過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筆者談到,一位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曾在《南方周末》撰文表示,全國絕大多數省份作文評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鐘時間。正因如此,老師在指點學生寫高考作文時不得不迎合這種“快速”評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詞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讓學生說謊。
對熊丙奇的觀點,北京某大學的學生程欣感觸頗深。他毫不諱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說謊,“不是不愿意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是高考畢竟太重要,實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險。”
與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里引經據典,但與不少考生下工夫突擊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數則顯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創”。“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實,要著名,但他說的話和做的事則可以靈活處理。”
所謂“靈活處理”,就是寫作者自己編制出符合話題需要的觀點和事例,安排在一個真實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對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閱卷老師在那樣的快節奏下不可能花時間進行核實,他反而還會覺得考生的知識面很寬。”
后話題時代 應試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話題作文問世之初一片叫好,隨后質疑聲頻頻的情況下,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式又在悄然發生新的變化。
隨著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連續出現,考生漸漸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寫作越來越多,而這種情況也引起了命題者、評卷者的注意。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的“創新”一步步地成為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閱卷者的青睞。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經進入了‘后話題’時代。”北京精華學校高中語文教師、北京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生馬昕告訴筆者,20xx年高考是話題作文的鼎盛時期,全國15套試卷中,共有14套試卷采用了話題作文。而在此之后,話題作文所占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國18套試卷中,僅有2套試卷依然采用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到今年,更是只剩下了一套試卷。
與多數省份紛紛采用話題作文,又逐步回歸到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卻一直對話題作文說“不”。自20xx年起,北京市高考開始自主命題,除當年高考為話題作文外,從20xx年的《轉折》、20xx年的《包容》直到20xx年的《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20xx年的《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近8年來,北京高考一直采用命題作文。
相比于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由于命題和材料選取的不可預測性,能夠較為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現象。然而,人們對其產生的質疑也一直從未停止。由于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寫作必須建立在透徹理解題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礎上,如果考生與閱卷者對題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在很大程度上,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話題作文有話題作文的問題,命題作文有命題作文的弊端。”馬昕說。
熊丙奇認為,這種兩難處境在目前情況下難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注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學生在平時用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到了考場上,卻必須用另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按照出題人、閱卷人的思路寫作文,難以做到“我筆寫我心”。在熊丙奇看來,目前情況下,考生不應將作文訓練作為提高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而應該加強日常的寫作與積累。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蘇州的雨細軟,成都的雨淫綿,而北京的雨,輕靈又不失厚重。
雨打在成賢街的青石板上,雨打在國子監的幽翠古柏上,雨打在含笑而揖的孔子的飄飄儒巾儒袖上;于是,連雨也帶著古老的幽幽書香。
漫步雨中,無需撐傘,因為那雨滴由頭頂含羞吐蕊的潔白槐花上落下,仿佛夫子的諄諄教誨浸入心田;而你,也宛若走回古代,走回那鼓樂飄揚書聲瑯瑯的貢院,撫摸那歷經悠悠歲月的石碑的刻痕,也許,先祖的姓名恰在其中。
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國子監,這,或許是北京的符號;隱藏其后的,正是脈脈書香。
嶺南的風郁熱,塞北的風凜冽,而北京的風,和煦而清爽。
風吹皺昆明湖的一池碧藍秋水,風吹蕩開盧溝橋畔的菲菲蘆花,風吹響鼓樓檐角細小的銅鈴;于是,連風也帶著溫和的微笑。
漫步風中,不妨同如金風一般親切的人們一同歡笑。扯起一紙沙燕風箏,讓它帶你在北京晴藍的天空中飛翔;將風箏老人的匠心獨運一同放飛;搖櫓昆玉河中,聽不到那古老而悠長的叫賣聲或許微有缺憾,但耳邊充盈的那爽朗耐聽的京片子,是否還有一絲京劇的韻味兒?微醺風中,你聽到胡同口那一把京胡的綿軟京音兒,陽光映著微青的影壁,鴿哨兒響徹晴空,能不沉醉?
風箏、京音兒、胡同兒、京劇,這,或許是北京的符號,但隱藏其后的,正是濃濃的民俗。
西域的雪凄涼,中原的雪沉重,而北京的雪,厚重如千年歷史。
雪落在元大都遺址的殘垣斷壁上,雪落在紫禁城的金瓦紅墻上,雪落在銘記興衰榮辱的漢白玉華表上;那雪,亦落在新完工的大氣莊重的首都博物館上,落在建設中的擁抱世界的奧運場館鳥巢上。
紛紛雪花落于身上,左手是觀象臺的古老,右手是長安街的現代;左手是白塔的紅墻綠瓦,右手是中關村的車水馬龍;左手是歷史,寫也寫不完的榮辱興衰;右手是未來,也道不盡的輝煌愿景。北京人的雙手,沉重而又輕盈,而那心間承載的,正是落于我們肩上的千年的責任,是那份作為首都人的責任!
故宮、白塔、世紀壇、長安街,這,或許是北京的符號,隱藏其后的,正是北京人承載責任與歷史的心!家在北京,心在北京,留住歷史的符號,創造未來的符號,正是每一位北京人的心愿。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我的父親中等身材,長的微胖,一頭烏黑的頭發,有點兒卷,說話風趣幽默,待人和藹可親,助人為樂,與世無爭。平時愛好休閑、運動,周末經常陪我打羽毛球,還會做我愛吃的飯菜,只要是我老爸下廚,我這個讒貓就絕對會吃得飽飽的。雖然爸爸工作忙,經常沒空回家,但是我知道爸爸是十分愛我的,他每趟出差,無論再忙,也會為我買一件最漂亮、最喜歡的新裙子。
我父親的眼睛小小的,大家說是鼠目寸光,我媽媽經常埋怨他胸無大志,甚至連小志都沒有,但我能理解爸爸,爸爸的期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時時刻刻都能感覺到他期待的目光。
那次我永遠也忘不了……
那天,語文老師布置了幾道詞語解釋和作文,回到家,二話說便沖進房間打開電腦,準備在網上搜索答案。我正抄著詞語解釋,突然,爸爸回來了。我心里想,回來就回來唄!繼續抄我的,管他呢!父親看見我正在抄些什么,頓時勃然大怒,用嚴厲的目光瞪著我說:“你作文、詞語解釋都要在網上抄襲,這樣有什么用!以后你不可以在網上抄襲。” 頓時,我委屈的眼淚流了出來,賭氣拿著作業本獨自完成。第二天,老師在班上便夸我的作文完成得很不錯,希望繼續努力,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樣。回到家我也不理睬父親,沒跟他說過一句話。這時,父親過來用慈祥的目光望著我,語重心長地說:“我也不想罵你的,哪個做父親的喜歡罵自己的子女,你是我的心肝寶貝,只不過我看到你什么都依賴網上抄襲,不動腦筋,不查詞典,沒有真正掌握知識,最后是會害了你自己的,爸爸這樣要求你,也是為了你好啊!”我在父親的目光里看到了他對我的期望,讀懂了他處處為我著想,是那么深愛著我!我的心被感動了,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眼淚再也止不住了,哭喊著:“爸爸,我錯了,請原諒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每一個人獲得成功,都有嚴父慈母的教育,也離不開他們的關心和支持。
父親的目光是一縷陽光,讓我的心感到溫暖;父親的目光是一股清泉,讓我的心感到滋潤;父親的目光是一種力量,奮發自己天天向上;父親的目光是一種期待,期待自己健康成長……
爸爸,我要用我的好成績來回報你!不會辜負您的期望!不會忘記你的目光!在這里我對你說一聲:“爸爸,你辛苦了!我感謝你!”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一、話題作文的表述篇──記敘經歷
記敘經歷,除非命題中有特殊的規定,在一般情況下,既可以寫自己的經歷,也可以寫別人的經歷;既可也寫自己的親身體驗,也可以寫自己的所見所聞,甚至可以編述故事。如果沒有特殊規定,選材時就不要自己束縛自己的手腳,把思路僅僅局限在“我”上,而一旦突破“我”的限制,選材的天地就廣闊的多了。
首先,要學會描寫。①學會觀察對象。描寫是把事物的狀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所以描寫之前必須細致觀察對象。②學會選擇細節。描寫再現事物的狀態,不是把一切感受到的東西都寫出來,而是要有選擇地描寫,作者要有明確的目的,選擇最具表現力的細節,以此再現事物特征。③學會安排結構。寫作時要按照一定的步驟,合理地、有序地安排文字,一層層寫來,最終形成一個整體形象。④學會修飾語言。講究修飾的最好手段是多用修辭手法,如比喻、象征、擬人、夸張、對比等。
其次,避平鋪直敘。①在材料組合上:可以用三處地點,或三個時段,或三個鏡頭,或三張照片,或三件物品,或三段經歷……來組織全文,并配上小標題,如“童年”“少年”“青年”、“鏡頭一”“鏡頭二”“鏡頭三”等等,以避免平鋪直敘;②在結構安排上,可用設置懸念或運用倒敘來增加曲折;③在人稱使用上,可以第一人稱為主、兼用第二人稱;④在表達方式上,可用日記或書信去代替一般化的記敘。
再次,要合理虛構。在記敘經歷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質,更好地表現主題,在經得起推敲的前提下,應該進行合理虛構。①移花接木法。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改造、拼接、更換,將幾個人的特點融于一個人,或將幾件事的情節剪輯組合為一件事,或將發生在不同時段性質相同甚至相反的事剪輯到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內,使人物與事件更具典型性。②添枝加葉法。真實的事件本身簡單、平淡,或只是一個輪廓、梗概,可以此為基本框架,展開想象,補充細節,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使事情具體、曲折、生動。
二、話題作文的創新篇──語言求美
作文語言首先要通順。“語言通順”就是要用規范的現代漢語,不能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語言行文;遣詞造句時,句式選用要貼切,努力克服用詞不當,修辭不妥,不合語法、邏輯等毛病;詞與詞之間、句與句之間要上下銜接,一脈貫通,不要尚未理清思路就急于動筆,信口開河,湊字湊句,信手寫來;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目的和交際的場合、對象的差異,把語言表達得準確、清晰、連貫、得體。
在語言通順的基礎上要讓高考作文的語言亮起來,語言鮮活有文采,是每個考生都十分渴求的。那么,語言鮮活從何而來?有的`是順手拈來,有的是冥思苦索,但是,最根本的在于自己的文化積淀和語言修養。不讀書,不看報,不實踐,不思考,不研究新事物,不學習新鮮語言,不鍛煉思維的敏銳,腹內空空,思想僵化,那么只能人云亦云,毫無鮮活可言。平日堅持學習積累,不斷充實自己的語言倉庫,不斷進行語言的操練,才能厚積薄發,才能在關鍵時刻得心應手,寫出鮮活的語言來。為此,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①在詞語上下功夫。高考作文要力求詞匯豐富,特別要恰當選用最有表現力的定語、狀語、補語等修飾語。②在句式上下功夫。要在文中善于變換多種句式,主要包括長短結合、整散結合、恰當使用變式句等。③在修辭上下功夫。充分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④在引用上下功夫。在高考作文中要注意適當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語俗語、優美的詩句、歌詞、廣告語等,就更加能夠增加文采。當然,鮮活語言總是以不同形式顯示出力量,這種力量主要來自情感(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的力量。
三、話題作文的立意篇──化大為小
話題作文“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的寬泛政策,使有的學生“天馬行空”,有的學生有“無從下手”。前者在一個話題中信手走筆,穿梭于幾個話題中,什么都寫了,什么都不可能寫好、寫細;后者卻只能望話題興嘆。因此,要寫好話題作文,在理解話題的基礎上還要樹立“化大為小”的觀念。
化大為小,就是作者通過對話題的整體思考,從寬泛的話題中演繹成一個小角度,從一人一事,一斑一點,一枝一葉,片言只語落筆,聯想生發,洞隱燭幽,深入發掘,大題小做,以細小的局部顯示宏大的整體,透過平凡的現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質,在敘事寫景中透視深刻的人生哲理。話題作文的寫作范圍非常寬泛,如果僅把話題當作一個僵死的概念,籠而統之去寫文章,勢必出現內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要善于在一個寬泛的范圍內,“擇其一點,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寫“大范圍”中的“某一方面”,給自己選擇一個充分發揮、具體表現的好舞臺,這樣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內寫出立意鮮明集中、內容具體充實的好文章。如20xx年全國高考作文,要把“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樣一個大范圍“化大為小”,變為一個具體的小范圍,如生活態度、辨明是非、意識轉變、思維方式、教育改革、道德教養、人物評價、歷史反思、職業選擇、個性發展等等方面的都可以寫。再如,請以“壓力”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問領寫”:“什么可以構成壓力?”“有沒有壓力?”“壓力來自何方?”“壓力帶來什么?”“怎樣對待壓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這些問題,從這些回答中選擇一二來寫文章,達到“化大為小”的目的。可以寫壓力來自過重負擔,也可以寫壓力來自責任感;可以寫壓力從無到有,也可以寫壓力從有到無;可以寫壓力來自外界,也可以寫壓力來自自身;可以寫在重壓下喘不過氣來,也可以寫變壓力為動力;可以寫要善于自我減壓,也可以寫“把壓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選擇其中一個來寫,不要貪多,否則會造成東拉西扯,空談漫議。這樣“化大為小”,文章才會“出彩”。
總之,寫話題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針見血”。籠統而缺乏具體內容,那就只會大而化之,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寫法只能列入“基本符合題意”的一檔,最高得42分;如果大話、套話太多,文句也不夠通順,則很可能只拿個及格分(即36分),甚至更低。
四、話題作文的思路篇──時空聯想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變化、發展著,在一定的空間存在、運動著。而反映客觀現實的作文當然也離不開時間和空間范疇。要拓展話題作文的思路也可以從時間和空間這兩個角度進行聯想。
時間,即過去、現在和未來。可以在特定的時間背景中敘事,也可以將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如20xx年全國高考話題作文“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可以將計劃經濟的一元化時代與市場經濟的多元化時代相比較,也可以將封建時代的一人獨尊與現在的民主政治比較,等等。
空間,包括領域、地點、場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間背景會賦予話題不同的內容。如“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可以從領域方面進行拓展:在文學創作上,要提倡百花齊放;在科學探索上,要尋求多種可能性;在哲學界,百家爭鳴;在藝術界,流行著各種風格;在教育界,要培養各種各樣的人才,等等。
五、話題作文的創新篇──構思求巧
構思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所以要善于動腦筋。同時構思并沒有一個死的條條框框,它所涉及的種種問題,都是靈活多變,因而構思過程是一個充滿創造性的思維過程,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不同體裁不同類型的文章各有常見的思路模式,在結構安排上往往有明顯的軌跡可循,如記敘文的“總—分—總”式,議論文的“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總分式”,一般材料議論文和讀(觀)后感的“引—議—聯—結”式等等。構思的意義在于能合理利用材料,充分表現中心思想,構思創新就必須打破常規思維模式,適當變通,制造波瀾。
記敘類文章的構思創新。①角度求巧。如果大家都從正面切入,你不妨從反面或側面切入;大家都著眼整體,你不妨著眼局部;大家都從大處落筆,你不妨來個以小見大,等等。由于立意的獨到新穎,常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強烈的感染力和振聾發聵的作用,從而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順序求變。如果大家都按事情的發生、發展的順序組材,你不妨采用倒敘或插敘;大家都先寫主后寫賓,以突出主的地位,你不妨先賓后主,這同樣突出主的地位,等等。③方式求異。如果大家都用第三人稱敘述,你不妨用第一人稱甚至第二人稱;大家以敘述性語言為主,你不妨以描述性語言為主,等等。④結構求活。記敘文結構要靈活多變,一波三折,曲徑通幽。激起文章波瀾的技法常見的有:一是抑揚法。是指對寫作對象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然后陡然一轉,出乎讀者意料,從而使文章產生峰回路轉、跌宕起伏的效果。二是懸念法。構成文章懸念的技巧一般為“起懸──墊懸──釋懸”。可以用三處地點,或三個時段,或三個鏡頭,或三張照片,或三件物品,或三段經歷……來組織全文,并配上小標題,如“童年”“少年”“青年”、“鏡頭一”“鏡頭二”“鏡頭三”等等,以避免平鋪直敘。此外,還可以運用“誤會法”“巧合法”等,以引起矛盾,增加波瀾,從而深化主題。
議論類文章要特別注意論證求新。比較容易做到的方法:
(1)舉例新。舉例的來源:
①身邊的新鮮事。
②“焦點訪談”、“東方時空”、“實話實說”和各地電視專欄節目中所談的內容。
③《報刊文摘》每期第3版上的小故事。
(2)引文新。引文來源:
①新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
②報刊上的最新數據、資料。
【有關高考話題作文錦集四篇】相關文章:
1.有關橋的話題作文
9.新年話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