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作文匯總八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考作文 篇1
周天原名周田,小唯是面粉廠廠長李成達的女兒。小唯10歲那年在上學路上出車禍去世。禍不單行,面粉廠接著又遭了一場大火,職工張正夫妻遇難,李成達便收養了他們的女兒秀秀,改名小唯。這一切周天渾然不知。他一直記得童年的暗夜里,睡夢中被驚醒,母親在一個黑影身下痛苦呻吟,天亮后,看到母親哭紅的雙眼。
在那個合歡盛開的季節,母親的尸體從不遠的河里被打撈起來,從此周天成了孤兒,那年他8歲。從大人們隱晦的議論中,他知道了欺負母親的那個人,就是面粉廠的主人李成達。
周天日復一日坐在母親溺亡的地方,不發一言,陪伴他的只有最好的玩伴秀秀,她對他說:“別怕,你還有我,我爸爸媽媽就是你爸爸媽媽。”后來,他被南方的遠親接走,臨走時,秀秀給了他一個紅色香囊:“田田,這是奶奶給我繡的,里面都是合歡花,送給你吧,別忘了秀秀。”
周天忘不掉,永遠也忘不掉。他改了名字,帶著他的復仇計劃回到小城。他假裝愛上李成達的女兒,想在婚禮上殺死她,想讓李成達在最幸福的時候體會到最深的痛苦,一如他苦難的童年。可是他沒有料到,上蒼會把自己心心念念的女孩送到身邊。
捧著那個香囊,周天瞬間醒悟:原來小唯早就知道他是周田。這個香囊他一直放在箱子的暗格里,無人知曉。小唯跟他在一起時,總喜歡撥弄他的頭發,他的鬢邊有一處疤痕,是小時候他給秀秀摘花,不小心掉下來磕在石頭上留下的,小唯的手無數次在那里摩挲摩挲,這么說她早就知道自己是誰,她只是沒有說破。
周天的眼淚簌簌而下,濡濕了手中的香囊,突然覺得有什么不對,將香囊打開,里面有一張字條:田田,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愛比恨長,讓我們開始屬于自己的地老天荒。秀秀。
周天緊緊抱住小唯,如同失而復得的寶貝,他甚至有些后怕,就差那么一點點自己就要失手毀掉永生的幸福。兩個人的淚水濡濕了懷中的香囊,眼前又幻化出幼年情景:無邊無際的合歡花,樹下,兩個未諳世事的孩童追逐嬉戲,落英繽紛,如夢似幻。
高考作文 篇2
每個人都有不理解別人的時候,同學或者家人的錯誤會被我們無限放大,就像我四年級的時候,我跟我最好的朋友鬧翻了。
那一次,我跟我最好的朋友小明鬧翻了。他沒有帶筆,偷偷從我書包里拿了一支筆。我上課的時候發現少了一支筆。我看到他手中的筆和我的一模一樣。上課時因為老師在,不方便找他,下課時,我過去問他。他說:“我沒偷,這是我新買的!”我一眼看到筆的油不多了,就說:“這支筆快沒油了,你怎么能買一支沒油的筆?”他承認說不是他買的,但又說是撿的。他死也不肯還我,我便劃了分界線,超線就打。他仗著自己胖,不斷地超線,我沒辦法只好認輸,從此以后我發誓再也不和他玩了。轉眼到了下午,他的筆沒油了,只好找我借。無論如何我都不肯借他,上課時他被老師罵了一頓,還被扇了一個耳光。我覺得他是惡有惡報,心里高興地不得了。
這時,我想到了媽媽說過的話:不能因為一點小事而傷害了珍貴的友誼。我想已經懲罰他了,就當是送給他吧。我把筆芯給他,他呆呆地望著我,臉紅了,知道了自己的不對,便說了一聲:“對不起!”才拿走了筆芯。第二天,他買了一支新筆給我,真是好人有好報。他跟我解釋了昨天偷我筆的原因,我原諒了他,從此,我和他成為了好朋友。
經歷了這件事,我學會了寬容,不因為小事吵架,這樣,友誼才會天長地久。
高考作文 篇3
有時,百般憂慮,滿懷著的是千般的愛意。
憂,不過是他人對你表達愛的方式
人世間的情感莫過于三種,親情,友情,愛情。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我們都知曉,他日必將離開母親溫暖的懷抱。生活教的我們必須不斷前行,南下,北漂,年輕的時候為了夢想拋頭顱灑熱血,即使摔得千瘡百孔,也會忍著痛繼續前行。少時,太年輕,以為身體是自己的,痛,忍著,只要能達到目的,這些,算什么。
可是,遠在外的兒女啊,你可知你們的父母此時的感受,傷在兒身,卻是,痛在母心,切膚之痛,她,如何不懂,你是她身上掉下的血肉,你的痛,她最懂,也是最痛,因為,她的痛在心中,說不出,摸不著,無藥可醫,唯一減痛的方式,便是你的聲音,或是你年輕的臉龐。所以,她戰戰兢兢的照著床邊你留下的號碼,撥給遠方的你,你可知,即便那頭的你不耐煩,幾次欲掛斷電話,她還是厚著臉道著家里的是非,拖著你,只因她擔憂你啊,只是想聽聽你的聲音,知道你過的好不好,~~她想你啊!!
異鄉之客,最是脆弱,彼時,唯一能給其安慰的怕是只有那永恒不變的愛情。茫茫人海中遇著一個對的人,你們相知相愛,彼此訴說,彼此信賴,兩顆脆弱的心,因為有了依賴,而日漸堅強。熱戀之時,每天數十個電話,上百條短信,都是少的,可是時間久了,便膩了,倦了,你嫌他麻煩??擄緣啦喚怖恚?塹萌媚忝刻旖?約旱男諧桃磺逡淮Φ娜?可媳ǎ?袷橇?永锏慕鶿咳福??チ撕潑斕奶煒眨?獠恢??饈撬??愕姆絞劍?蛐碚飧齜絞叫┬戇緣潰??獠⒉荒芊袢纖?詮匭哪愕氖率擔?虬??納?牽?淙徽廡┯鍬怯惺筆俏尬降模?/p>
可曾聽過這樣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最佳的報復方式,其實是冷淡,那種打從內心深處發出的冷漠,何必為了一個不相干的人浪費感情”或許你應該為此而感到慶幸,起碼這證明著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牽掛著你,時刻為你擔憂,有人愛的日子,終究不會太狼狽。
當然,如果說愛情會讓人流淚,那么友情便是為你擦干眼淚。
人活一輩子,誰沒幾個臭味相投的閨友,哪些你傷心流淚日子,那一次不是她們依偎在你身旁,為了你的事沖鋒陷陣,明知沒有結果,卻為了讓你開心,不讓你孤單,而毫不退縮,曾經,當你將你讀到張愛琳的話“笑,便讓全世界都知道,哭,你變躲起來哭”說給她們聽時,是誰立馬正兒八斤的對你說“親愛的,沒事,你要躲我不攔你,就算我看到你哭,也會裝做沒看到,等你好了,不痛了,就回來,我會準備好面紙等你”,那些單純卻又真摯的話語,就在這念念不忘的歲月里,日漸真情。
謝謝那些為了我而操碎了心的摯友們。
生活,終究是美好的,因為我所活過的每一天都在向我證明著我還在被這個世界記掛著的事實,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學會愛自己,愛生活,因為這是能人那些在乎你的人開心的唯一方式。
能有人為你擔憂,終是幸福的,那意味著還有人愿意為你付出感情,換言之,還有人愛你。
正所謂百般憂慮來自千般真愛,憂不過是那些善良的.人們愛你的方式!
高考作文 篇4
日本的"菠菜原則"。
日本人飯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們甚至把一種企業組織原則稱為"菠菜原則"。這個原則由三個基本點組成,即"報告"、"聯絡"、"溝通"。""菠菜原則"是日本企業的基本原則,任何一個雇員,從部長到社長,無一例外都需執行這條原則。所謂報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進展狀況隨時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將所見所聞匯報;外出的收獲,一定要讓全體同事分享。聯絡,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問題通知有關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車可能遲到,你得打電話告訴同事你何時能到公司。溝通,是工作遇到問題時,一定要找同事或上司咨詢,以集體智慧予以解決。
"菠菜原則"說的就是個人與組織之間的協調性原則。日本的這種原則是其教育體系與教育思想的產物。在日本人的觀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精英,而是培養能夠適應嚴酷集體生活的有協調性的人。這種教育貫穿著一個基本點,即培養合格的國民。這種國民具有共同的教養、共同的信念。
分析: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那么,個人就應該與整個社會融洽相處。這樣全體國民才有共同的向心力,這就是日本的教育。
話題:"教育的目的""個人與集體"
高考作文 篇5
當暮靄沉沉時,我們被勸說要相信楚天遼闊;當草長鶯飛時,我們被勸說要防備前方蜀道之難;當我們成長到每一個階段時,我們都被提醒著完成不合時宜的任務。于是童真就如那風鈴聲,漸行漸遠,消逝不聞。
“孩子從賣氣球的人手中牽走了一個心愿。”多么可愛而美好的詩句,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著燦爛的笑臉。而如今這樣的笑臉在冰封在凍結。本該童真的年紀,卻一臉愁苦,為學業奔波。我們不應抱怨現在的孩子為何圓滑世故,我們應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遺失,又是什么加劇了這種遺失的勢頭。
反觀社會,我們清醒地看到了一個充滿競爭意識,強調優勝劣汰的社會。當成年人大多在為名利所奔波時,當與孩子們共處時的談資均為事業發展、利潤虧盈時,試想一張白紙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跡斑斑?與此同時,將大人的不滿足強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長歷程之中,狼爸虎媽層出不窮的當下,一個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種惡性環境所扼殺。
記得汪曾祺描寫金岳霖先生時,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與孩子們斗雞,上課上到一半捉虱子的場景。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讓我們認識到一個學者、一個智者不應為虛浮名利鉤心斗角忙碌終生,而應是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和積極樂觀的情緒。
在一個鼓吹神童的媒體時代,在我心里,不是童褻瀆了神,而是神褻瀆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的,不會轉彎,也正因如此,他能看到我們遺失的美好。他的創造,他的發問讓我們看到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許就像是穿越時空的愛,能夠照亮冰點以上的風景。
這份童真,這份初心,倘若一直堅守,如同守護一株鮮紅欲滴的玫瑰,夢過于美好,守護也便更加沉重。天上人間,現實讓人們知道自由不過是獵人與獵物之間的距離。但為什么現實讓人們害怕得連一個夢的開端也不肯輕易地為孩子許下呢?
遺失的童真被一種潛在的暴力撕扯得支離破碎。最好的成長,不是小小年紀就考上名牌大學,不是小小年紀就深諳世俗之法,不是小小年紀就揮毫千里、琴聲悠揚。我更愿看到“最喜小兒無賴,村(應為“溪”——點評者注)頭臥剝蓮蓬”的無憂閑適之景。未來或許殘酷,但心中有好奇,有想象,有創造,便不畏懼。
有些事最重要的是經歷,那便到時再深究,有些事如此美好,為何不好好珍惜?遺失的童真,帶給我們惆悵,但愿這番醒悟能讓天真無邪的笑聲在風中散播得更久一些。
高考作文 篇6
為了幫助x生打開思路,前幾年江蘇卷的命題者們常常要在題目前加上一段提示語,但提示語也是個雙刃劍,提示語框死了或是提示得不周密,反而弄巧成拙。有人因提示語而打開了思路,有人也因提示語而誤入歧途。
今年的高考作文的命題者打破常規,沒有費盡心思擬什么提示語,而是在文題前提供了三則材料,這三則材料很有代表性,有中有外,有古有今;既有家庭人倫的憂與愛,也有國家民族的憂與愛,更有廣泛意義上的憂與愛,給了考生諸多提示與啟發。這種材料加命題的方式不知是不是將來轉為材料作文的一個過渡,反正江蘇的命題模式也應該有所改變,總是命題作文,命題者也會有江郎才盡的一天的。
文題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能引發考生對“憂”與“愛”的深層次的思考,而且這種關系型的作文題更有利于考查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憂”或“愛”的對象是什么?應該是同一的。憂是一種社會責任,歷史使命,有了責任感和使命感,對生活、家庭、社會就會充滿愛。“憂”中要有“愛”,“愛”中又要有“憂”,憂國與愛國,要寫出憂與愛的邏輯聯系,先有憂后有愛,愛從憂中來。這是對學子們水平與智慧以及人性與品德的綜合大考驗,任何一個方面的膚淺與缺失,都或多或少影響著精彩作品的誕生。
同時,文題的發散性又很強,既可寫小憂小愛,對親人、對同胞,體現親人、同學、師生、鄰里之間的關心和愛護,對生命個體的憂與愛,也可寫大憂大愛,寫對祖國、對民族命運憂與愛,不同層次的考生也都有話可說。人們常說“居安思危”,實際上就含有“憂與愛”的意思,有了憂患意識,憂患的最終是為了愛,這樣文章選材比較廣闊,自然就會有深度。
在文體的選擇上還是比較公平的,考生無論選擇哪種文體都可成文。寫記敘文,你可以敘寫生活中的點滴片斷;寫議論文,你可以縱論“憂”與“愛”的內在聯系和辯證關系。無論是寫記敘文,還是寫議論文,都要扣住兩點寫,如果閱卷老師能從你的文章中感覺到你的“憂”是因愛而生的,而你的“愛”又因為“憂”而顯得更加濃烈,那你的文章就一定能獲得高分!
金陵中學特級教師、語文教學專家喻旭初認為,這個題目也對中小學的教學有一些啟示。他認為,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觀察、了解生活,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生活,增強公民意識。喻旭初認為,現在社會欠缺公民意識,對很多事情都麻木了。而有了憂患意識,就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也會促進生活中一些不良現象的改變。
南京一中特級教師孫芳銘如果考生在考場上不是胡編亂造,不是像往年一樣靠引用古人、死人過日子的話,好好去寫這個題目,寫作過程就會是一次靈魂的洗滌。據我了解,今年考生中很多都是從大的方面來寫,寫憂國憂民的不少;也有一部分從小的方面來寫,寫憂父母,比如憂父母年齡大、責任重等,我覺得這些都可以寫。但是這樣寫很可能寫出來的就是“大路貨”。考生寫自己有真切體驗的“憂與愛”會更好。例如一高二的學生作文《吃飯》,寫的是他爸爸在一個大飯店請人吃飯,結果人一個也沒來,他爸爸就打電話給他爺爺奶奶,誰知爺爺奶奶開心地一路跟別人說。直到回家后還在講兒子今天請我吃飯。結果小作者看到爸爸回家后痛哭流涕,感觸很深。這種文章就很好。如果考生能夠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寫一點真切的體驗,就能寫出動人的文章來。
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尉天驕認為這個題目很多學生都有話說,寫得好卻不太容易。因為很多學生很容易走到套路上,拿屈原、文天祥等等來舉例。這個題目要寫好,怎么寫呢?比如抓住孟郊的詩,是母親對兒子的愛,可以反過來寫兒子對母親的愛;也可以取自己熟悉的入手,比如農村學生可以寫河流的污染、土地的減少,比如“我為什么憂患河流污染呢?因為我太愛我門前這條小河了。這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所以看到河流污染憂心忡忡。”城市學生可以寫因為居住環境的變化而引起的親情淡化。但很多學生想不到這些,容易寫到套路上。我還擔心一個問題,這個題目可能有的學生會把憂和愛寫分離了。只寫愛不寫憂、只寫憂不寫愛,或者將兩者寫脫離了都是屬于跑題了。
高考作文 篇7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作文樣式,它繼承了材料作文原有的對考生便于要求的特性,也兼備了話題作文所具有的思考范圍較為寬泛的優點。這樣一來,新材料作文一方面防止了學生押題、猜測、套作的弊病,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思考,選取適合自己生活體會或者世界觀的立意來作文。教師要善于探究新材料作文的特點,引導學生發現并掌握有效的審題立意的策略,讓作文為學生的成長增添正能量。
一、析題型、覓特點,提綱挈領
對比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我們不難發現,新材料作文有其不可替代的時代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特征。具體來說,新材料作文具備以下優點:
其一,新材料作文使應試作文呈現多樣性和鮮明的個性化色彩。題目本身要求學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同時“可以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這就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思考和立意的空間,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面和世界觀選擇切入點。隨著學生對材料不同程度和角度的理解,應試作品也會呈現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寫作局面,打破了以往習作在立意和審題方面的局限,便于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施展自己的才華。
其二,新材料作文拒絕隨意和套作。它在立意審題方面給了學生自由和方便,但它是建立在以材料話題為基礎上的,材料話題很大程度上在提示學生構思的范圍和立意的方向。新材料作文需要學生針對材料作深度的思考,才能理出正確的寫作方向。
其三,新材料作文以立意取勝。角度多了,寫作的方式也會有很多。學生可以接著講述故事而展現自己的敘述和創造能力,也可以發表見解來展示自己對人生世事的看法,更或者形神俱備地施展自己的散文技巧。那么,以什么尺度來衡量應試作品的優劣呢?顯然,無論哪種形式的作品,最能體現思想深度的就是學生作文的立意,這一點也是高考選拔人才的使命所決定的。
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但自由是建立在最基本的規則的基礎上的,這或許是對新材料作文一個切實的寫照和總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分析材料,梳理材料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縱向深度思維,讓學生能夠從諸多寫作角度中獲得最佳立意著手寫作,真正體現自己的個性化思維和理解分析能力。
二、重發散、拓視野,運籌帷幄
針對上述特點,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是思維由單一向豐富,由淺入深的思維過程和方法。這種方法要求學生學會從材料當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同時也對學生的思考習慣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別人準備止步時,我們多往前走一點”。發散思維可以通過橫向的聯想和縱向的深入思考兩種途徑來完成。橫向的聯想,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思考角度,有材料可選;縱向的深度思考,讓學生的思慮有了深度,以便選擇最佳切入點。
比如,20xx年高考江蘇作文“愛與憂”,雖是命題作文,但是也為學生提供了三個材料,可歸屬為新材料作文。以此題為例引導學生進行材料分析時,我們必須讓學生能夠放開思路把題目中的立意和角度研究透徹,再進行選題立意。那么怎樣發散呢?筆者以“‘愛’指什么,‘憂’指什么”這個問題為核心,讓學生閱讀材料進行解析。顯然,三個材料各有提示:于家庭,“慈母手中線”是愛,“意恐遲遲歸”是憂;于國家,“愛”是淚水,“憂”也是淚水;于人性,“憂患”與“大愛”共生。在分解材料所指的時候,學生豁然明白,原來三個材料之間聯系于“愛與憂”,又在愛的意義和范圍之間不斷放大。于是,選擇的目標逐漸明確,同時根據自己對每一個主題掌握的素材和敏感度再具體選定主題進行寫作,成功率就高了不少。
三、深思維、慎立意,決勝千里
有人把新材料作文叫做“立意作文”,言下之意就是這種作文立意是取勝的關鍵。作文立意能夠直接反映學生思想水平和深度,因而對考場作文的評價立意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志存高遠,意趣雅致,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
以20xx年北京卷作文“科學家與文學家對手機的不同看法引發了你怎樣的想象與思考”為例,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時,教師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分析的角度。學生梳理了“手機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手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交流方式”這樣兩個角度。如果不做深入思考,僅停留在這兩個角度的淺層選其一進行寫作,那么立意顯然就偏于膚淺了。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利弊兩個方面分別深入思考,學生又更深一層地明確,不管是科技方面的作用,還是交流方式的改變,都是利弊并存的,立意不停留在表面的單方面的“正面思考”。
總之,就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新材料作文正逐步滲透到高考語文中來。教師要根據新材料作文的特點,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引導,開闊其思路,拓寬其見識,使學生能夠在全面解析材料的基礎上深度思考,寫出切合主題、立意深遠的優質應試作文,展現自己的才華,決勝于高考人才選拔競賽。
高考作文 篇8
注重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維,是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的大趨勢
20xx年多數高考語文卷的作文命題,都達到比較好的水平。首先,注重思辨和理性思維能力。這是近幾年越來越明顯的命題趨向。例如上海卷提供了這么一段話,“人的心中總有一些堅硬的東西,也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如何對待它們,將關系到能否造就和諧的自我。”要求就這段話自選角度,自擬題目進行寫作。考生必須理解并抓住人心中那些“堅硬”和“柔軟”的東西,比如原則、信念、感情等,去展開論說。要寫好這樣的作文,需要有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而不是非此即彼,或用名言警句拼湊一下就可以寫好的。上海這幾年的作文題重思辨,往往還往哲理上引導,除了語言運用能力,還特別注重思維能力,這樣的題很難“套題”,平時讀書多的考生自然會發揮得更好。
又如浙江卷,所提供的材料是:古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應該是一致的。但金代元好問則認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離的。要求考生寫文章闡明自己觀點。這樣的題也是要求有辯證的思維,而且要有較多的閱讀積累。
我最欣賞的還是廣東卷的題。其提供的材料是:“看天光云影,能測陰晴雨雪,但難逾目力所及;打開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少了靜觀云卷云舒的樂趣。漫步林間,常看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但未必能細說花鳥之名、樹木之性;輕點鼠標,可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化,卻無法嗅到花果清香、叢林氣息。從不同的途徑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要求考生就此自命題寫作。這題涉及信息化帶來便利,也帶來某些新的問題,包括人與自然的疏遠,人的感受力降低等。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信息社會的發展,都是近來的熱點問題,考生一般都會有所準備。但這個題寫好并不容易,不能只是講愛護自然,還需要有點哲理的思索。浙江卷和廣東卷的兩個作文題目都出得有水平。
一些需要讀書“打底”的命題,將對營造讀書氛圍發揮引導作用
20xx年出得比較好的作文題,共同點是往理性靠攏,要求對所提供的材料有自己的理解和提升,或者要凝聚為某一觀點,去展開論述。這是值得肯定的,也體現改革的趨向。高考作文當然要考查語言表達,但語言能力的根本其實是思維能力。
互聯網時代,所謂“自媒體”風行,人們的思維方式在改變,許多偏激、片面的語言和思維習慣正在大行其肆。我曾經撰文分析,學生語文能力偏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思維能力低下。片面、偏激、虛無、不著調,往往是因為思維混亂。其實無論是傳統的語文教育,還是目前的應試教育,都不注重思維訓練。語文教學有必要重新強調邏輯思辨能力的培養,把語言表達訓練和思維訓練結合起來,才是正路。所以高考作文命題往理性靠攏,既是人才選拔的需要,也有利于扭轉當下語文教學的弊病。
現今的語文教學還有普遍的“一弊”,就是對讀書,特別是對讀課外書不夠重視。語文課講得精細、瑣碎,學生卻缺乏自主閱讀,特別是往課外閱讀延伸。很多學生高中畢業了,也沒能培養起讀書的興趣與習慣,甚至沒學會如何完整地讀一本書。語文教學有必要回歸“本義”—就是多讀書、養成讀書的生活方式。很欣喜的是,20xx年有些高考作文命題是注重考查讀書情況的,如上海卷、浙江卷,以及教育部“漢語文卷”的命題,都與讀書有關,需要讀書來“墊底”。這些命題,對于語文課營造讀書風氣是能發揮正面“指揮棒”作用的。
20xx年的高考作文命題,還比較貼近社會生活,考學生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讓考生有話說,只要結合各自的經歷來談,又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就各有所得,能考出實際水平。如全國一卷、二卷都出得不錯。一卷提供的材料是: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屢勸不改,女兒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后,依法對其父親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討論。命題者要求考生給父親、女兒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看法。這道題材料所揭示的是非常普遍的生活現象,學生肯定都有話說,而且用寫信的方式,可以寫得有情有理。
當然,貼近現實生活,并不排除發揮想象,而且最好能激發想象,只要這種“想象”是多數學生有興趣,又比較符合學生的思維特征的。如安徽卷關于“蝴蝶的翅膀本是無色的,只是因為具有特殊的微觀結構,才會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出繽紛的色彩……”,這會讓考生聯想到普通的印象和科學觀察之間的不同,從而引發關于科技與人生社會的許多思考。題目的現代感很強,又貼近學生生活,還能激發想象,考生有很多發揮的空間。
各地命題水平不一,有的缺乏新意,容易被套作,有的題意不清,難以下手
盡管對于作文題,人人都能“說一嘴”,但回到教學和高考的要求來研究,高考作文的命題比人們的議論想象要復雜得多。由于高考擔負著人才選拔的功能,作文題的設計和試卷的其他命題一樣,要充分考慮難度系數、信度和效度等要求:作文題難易得適中,測試結果(分數)得相對可靠和穩定,還得考出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閱讀題、知識題等比起來,作文題設計更麻煩,既要創新又要穩妥,要防止雷同、套題,還要考慮到閱卷評分是否獲得足夠的區分度等,可謂左右為難、絞盡腦汁,出題絕非易事。
從20xx年高考作文命題來看,各省市水平顯然參差不齊。有些省市作文題缺少新意,比較“老套”。如江蘇的“智慧”,四川的“老實和聰明”,湖北的“噴泉與泉水”,重慶的“殘疾母親”的故事,福建的“路”等,都相對較平,容易被套作。
還有些高考作文題的題意不清,缺少必要的規定性。如山東卷題目是鄉間有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莖須一旦糾纏在一起,是很難分辨的。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里絲瓜和肉豆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父親看了好笑,就說:“種它們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顧它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要求考生根據這則材料來自擬題寫作。這道題的毛病是缺少必要的規定性,是提示從生活看結果,還是說探究也需要分類?無論哪個角度都有些牽強,讓人無從下手。這是命題的忌諱。
值得注意的還有北京市的作文題。去年底北京市提出語文學科教學改進的21條意見,其中就建議改進評價方式,高考設置“可選擇性”作文題。20xx年北京卷就實施了這種“可選擇性”,命定兩個題目。這種改進應當肯定。但是供選擇的兩道題的難度不一。其一是“和英雄生活一天”,要設想和早已經逝去的某個英雄在一起,這要求有很強的想象力,非常難。第二題要求寫出哪一種物使你產生了“深入靈魂的熱愛”,這就相對容易得多,估計絕大多數考生都選作第二題。這樣就實現不了“可選擇性”的預設效果。
事實上,各省市的語文命題水平,在作文題上可能是最能見出高低的。20xx年仍然有13個省市是自主命題,據說明年絕大多數省市都將使用全國卷。統一試卷之后的高考作文命題,如何實施即將到來的高考和招生制度改革?又如何做到既利于選拔,又能對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產生正面的“指揮棒”作用?這是我們所期待的。
【【精品】高考作文匯總八篇】相關文章:
1.高考作文期待
2.高考作文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