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與地壇》讀后感高二
當看完一本名著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與地壇》讀后感高二,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與地壇》給人一種沉重的壓抑感,凄涼而滄桑。它在無形之中,濃縮了人世種種無常,有一種宿命的味道。但是命運的神秘與深奧,時常以無常的形式讓人感到困惑迷茫。然而,命運卻也潔白如水,一切本是如此,不必多想!
書的作者叫史鐵生,是個一雙腿截癱的人,文章寫了作者在一座古園中度過的十五年的生活。作者二十一歲便失去了雙腿,那時的他找不到工作,也看不到希望。他就這樣走進了地壇,從中汲取生活的勇氣和奮斗的力量。
在史鐵生癱瘓后,他媽媽想盡一切辦法,盼望史鐵生能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所以除了古老的地壇,還有時刻呵護著他的母親。母親總是悄悄地來看他,又不讓他發覺,然后又悄悄地離開。
等他母親去世后,他才懂得那堅韌的意志和無私的愛。書中有這么一句話:”我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永的留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后,他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豪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史鐵生在經歷了絕望過后,找到了上帝留給他的另一扇窗。他終于明白,雖然雙腳不能動了,但還有雙手!最終,他靠著超人的意志力,徹底走出了陰影,這是何等的勇敢和堅韌。
我發現史鐵生對生死的見解深刻而獨特。作者在苦難的磨礪下,給了生死一個簡單的定義:生與死都是命中注定,都是事實。
是的,對生死不必有太多的追究。從本質上來說,應該想想“怎樣活下去”“怎么活得更好”。“好”沒有明確的定義,全是人們的主觀感受,現實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不全是痛苦,幸福與痛苦之間,也許就是看待事情的角度的差異。
作者經常在地壇公園看到:小小的蜜蜂、微不足道的螞蟻、不起眼的瓢蟲、一丁點的蟬、小小的露水、令人不屑一顧的小草……它們都在追求生命的價值,實現自己的理想。凡是自然界的事物,從不因為自己的渺小而銷聲匿跡,從不因為別人不重視而自我輕視,從而放棄生活的信念。而身為“人”的我們,又怎能因一個挫折就輕易地放棄自我?
史鐵生終究是幸運的,因為在不幸之后,他找到了精神上的棲息地和心靈上的庇護所。
人只有找到適合的角色,站對了人生的舞臺,為夢想奮斗過,才沒有白活。
即使生命只是曇花一現,我們也要把美麗的瞬間留下。所以,我們應該積極樂觀地生活,不因挫折而自棄。
其實,自尋煩惱,遠不如漫步夕陽下來得真切,來得美好。
【《我與地壇》讀后感高二】相關文章:
高二我的榜樣09-01
我在高二作文08-13
高一我與地壇讀后感(精選34篇)10-04
我與地壇讀后感1000字(精選16篇)04-29
高二我來了作文03-23
我的母親高二作文03-27
致我的高二的作文07-19
高二作文我的心愿11-02
我的終點只為我等待高二作文07-19
我的舍友,我的舍-高二寫人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