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3年高考作文指導:議論文分論點的提煉與表達
相信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尤其是議論文,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法的評論是非曲直、表明主張態度的文體。這類型的作文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考作文指導:議論文分論點的提煉與表達,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怎樣提煉分論點
論證某一方面觀點、某一事理,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層次去展開,這每一層、每一面就是一個“分論點”。分論點是對中心論點的展開與說明,是中心論點的具體化。因此,提煉分論點的前提是先確定中心論點,并用一個句子的形式表達出來。提煉分論點的常用方法有:
1.追問原因法——即問一個“為什么”
追問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論點作為結論去追溯這個結論產生的條件和原因,或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或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形成分論點。由于因果聯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現象之間的一種普遍聯系,因此,運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論點是議論文寫作中使用得較多的一種方法。
例1:高考北京地區高考作文題為:以“安”為題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寧”、“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選定角度寫議論文。字數:不少于800字。
提煉:先把話題(題目)擴展成一個句子(中心論點),如:安全是生產得到保障的前提。再對這個句子表述的現象追問原因,于是得到分論點: ⑴沒有安全,生產將受到威脅;⑵沒有安全,勞動者生命得不到保障;⑶沒有安全,長期贏利的目標無法實現。
例2:古訓說:“不以規矩,難以成方圓”。現代人說,如何創新,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框框,突破規矩。請以“規矩”為話題作文。
分析:先把話題(題目)擴展成一個句子(中心論點): 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再對這個句子表述的現象追問原因,于是得到分論點:①沒有規矩,個人不能成才;②沒有規矩,集體不能穩定;③沒有規矩,國家不能發展。(蘭子曰:這三個分論點不是對原因的追問,而是對“沒有規矩”的后果的追問,是對“難成方圓”的解釋)
例3:高考話題作文“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提煉: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個句子(中心論點),無須擴展。對這個句子表述的現象追問原因,于是得到分論點:⑴世界千變萬化,事物是復雜的;⑵人們看問題的方法、角度不同;⑶評判事物時所持的標準不同。
2.追問辦法法——即問一個“怎么辦”
所謂追問辦法法,就是解決論證中的“怎么辦”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和途徑。這些具體措施和途徑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論點。采用“追問辦法法”提煉分論點,也必須先確立中心論點。
例1:江西高考,話題“臉”
提煉:先把話題(題目)擴展成一個句子(即中心論點):城市的“臉”(即外顯的給外人的整體形象)要美化。然后追問美化的方式:⑴美化自然環境;⑵改善城市治安;⑶提高市民文明素質。
例2:湖南高考,題目“談意氣”
提煉:先把題目“談意氣”中的關鍵詞“意氣”擴展成一個句子(即中心論點):人要有意氣,然后追問:人怎樣才能有意氣?于是得到三個分論點:⑴堅韌不屈,不畏風霜,不畏冷雨;⑵勇敢不懼,勇往直前,不怕犧牲;⑶自信樂觀,幾多風雨陰霾,總能撥開云霧見陽光。(蘭子曰:這三個分論點有些問題,這也是我們同學中常見問題,好像只要寫出三個分論點就好了,不去管它是不是在同一個邏輯層面上,是不是有重復、交叉,這三個分論點都是在談如何面對人生困境,實際上人生不僅僅有困境,還有順境。可以用孟子的話來闡釋意氣,形成三個分論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實在想用這三個分論點也不是不可以,修改一下,可以改為:⑴堅定不移:朝著正確的方向持續努力;⑵勇敢不懼:勇往直前,不畏困難,不怕犧牲;⑶自信樂觀,天生我材必有用,盡管幾多風雨陰霾,總能撥開云霧見陽光。)
例3:命題作文《學會欣賞別人》。
提煉:標題就是中心論點,無須擴展成句子。圍繞“怎樣學會欣賞別人”提出解決問題的三個具體做法(亦即三個分論點):學會欣賞別人,要求自己有胸懷坦蕩、虛懷若谷的作風;學會欣賞別人,就是要努力發掘別人身上的閃光點,學習并借鑒,不求全責備,不嫉賢妒能;學會欣賞別人就是要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追問結果法——即問一個“會怎樣”
追問結果法,就是把由話題(標題)確定的中心論點作為前提,去推想在這個前提下將會產生的結果(意義、價值、影響)。
例1: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提煉: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前提,可以去闡發“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意義(結果)。這樣我們可以想到:⑴在思維領域,正因為答案的豐富多彩,才有那么多發明創造,才有“百家爭鳴”的局面;⑵在文學藝術領域,正因為答案的豐富多彩,才有風格的多樣、創作方法的多樣,才有“百花齊放”的絢麗多彩;⑶在經濟領域,正因為答案豐富多彩,我們經濟才繁榮,社會生活才豐富多彩。
例2:以“擁抱生活”為話題
提煉:話題“擁抱生活”即為中心論點,無須擴展成句子,用推想結果的方法提煉:⑴擁抱生活,熱愛生活,就會樂于為生活付出;⑵擁抱生活,熱愛生活,就會有奮斗的力量;⑶擁抱生活,熱愛生活,就會創造美好的生活。(這三個分論點不在一個層面上,是(1)和(2)導致了(3),即樂于為生活付出,有奮斗的力量,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可以修改為:⑴擁抱生活,熱愛生活,才能體會生活的美好,有發現美的能力;⑵擁抱生活,熱愛生活,才能直面生活的丑陋,有改變惡的力量;⑶擁抱生活,熱愛生活,才能超越生活的平庸,有創造新生活的信心。)
例3:題目《這山望著那山高》
提煉:題目《這山望著那山高》即為中心論點,無須擴展成句子,用推想結果的方法提煉:①這山望著那山高,人就會永不滿足; ②這山望著那山高,人就會精益求精; ③這山望著那山高,人就會進取開拓。
4.追問對象法——即問一個“關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問對象法,就是先將由話題(標題)確定的中心論點用一個句子表達出來,再看這個句子的謂語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補出來或者具體列舉出來,即成為分論點。
例1:廣東高考,話題“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煉:將話題變具體一點為“用愛雕琢心中的天使”,為它作中心論點,謂語“雕琢”可涉及的人有: 叢飛,李春燕,洪戰輝等,于是可以組合成文章主體部分的三個內容:⑴叢飛用愛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愛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戰輝等用愛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顏色”為話題作文
提煉:把話題補充為“什么是最美的顏色”,于是可得到分論點:⑴綠色是最美的顏色,因為它是生命的顏色;⑵紅色是最美的顏色,因為它象征熱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顏色,因為它象征純潔。
5.追問內容法——即問一個“關涉哪些方面”
追問內容法,就是先將由話題(標題)確定的中心論點用一個句子表達出來,再看這個句子的賓語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補出來或者具體列舉出來,即成為分論點。
例1:江西高考,話題“臉”
提煉:將話題擴展為一個句子:三國戲是一部“臉”戲(中心論點),再對賓語“臉”戲,進行具體分解,即得到三個分論點:⑴三國戲是一部關于“奸絕”曹操的“臉”的戲;⑵三國戲是一部關于“智絕”諸葛亮的“臉”的戲;⑶三國戲是一部關于“忠絕”關羽的“臉”的戲。
例2:《拒絕窩囊廢》文題
提煉:題目即為中心論點。對“窩囊廢”進行具體分解,可以形成三個分論點:(1)拒絕平庸無能者(提倡德才兼備);(2)拒絕怯懦無聊者(提倡敢作敢為);(3)拒絕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遠)。
值得說明的是:⑴沒有明確的話題的作文,如材料作文以及話題隱含的作文,都可以先將觀點用一個句子表述出來,然后再根據以上方法提煉分論點;⑵在具體作文時,上述五種有時要同時用到其中的幾種,如:廣東考生一篇優秀作文,三個分論點為:洪戰輝責把自己雕琢成具有責任之心的天使;徐本禹把自己雕琢成具有報恩之心的天使;李春燕把自己雕琢成具有執著之心的天使。三個分論點運用于了第四和第五種方法。
二、分論點的表述
使用分論點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開、排得順;同時要求語言表達警句化。
1.“扣得住”,是說所列的幾個分論點應該從同一角度回答同一問題。如果是有的從“是什么”的角度說,有的從“為什么”的角度說,又有的從“怎么辦”的角度說,就是沒有“扣得住”中心觀點,這樣寫文章實際上論點就難以集中了。比如有的同學以“讀書樂”為題列了如下的論述提綱:讀書是苦的,但苦中有樂;讀書可以使人變得更聰明,所以其樂無窮;讀書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樂。這三條,每條回到一個問題,而不是從同一角度回答同一問題,就是沒有“扣準”。(這種毛病與我們說的層進式結構不同,如果用層進式,應該是圍繞一個方面深入表述,而不是全在面上,泛泛而談。比如:提出問題:讀書是苦的,哪有什么樂趣?分析問題:讀書苦在過程,樂在結果。結果并不是最終的成敗,而是自身的成長。解決問題:我們要不畏艱苦,化苦為樂。)
2.“分得開”,是說所列分論點之間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疊,沒有包容關系。某同學以“讀書樂”為題列的如下提綱就沒有分開:讀書可以增長知識,充實頭腦,一樂;讀書是一種高雅的精神活動,二樂;讀書可以提高素質,陶冶情操,三樂。第三條所說的“提高素質”實際包容了第一條的“增長知識,充實頭腦”,而“陶冶情操”與“高雅的精神活動”也有交叉:這就造成了邏輯混亂,思路不清。
3.“排得順”是說分論點的先后順序要合乎邏輯,合乎情理。也是以“讀書樂”為題,某同學的如下提綱就有排得不順的毛病:讀書能使人解煩惱,振作精神;讀書能給人豐富的知識,高度的智慧;讀書能使人熱愛生活,熱愛工作;讀書能使人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高尚情操。這幾個分論點都是從“為什么”的角度闡述“讀書樂”的,所以是“扣得準”的。但它有“分不開”的問題,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這里還有順序的問題,第1、第2,應本該先說哪一條?恐怕得先2后1;第3、第4,應該先說哪一條?恐怕得先4后3。如果1、3合并,那么比較合理的順序應該是:讀書能給人豐富的知識,高度的智慧;讀書能使人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高尚的情操;讀書能使人精神振奮,熱愛生活,熱愛工作。
下面的提綱就符合“扣得住”、“分得開”、“排得順”的要求:
⑴針對青年人,從“為什么”的角度回答問題:讀書可以增加知識;讀書可以明辨是非;讀書可以增長才干;讀書可以陶冶情操。
⑵針對曾經失去過讀書機會的某些中年人,從“為什么”的角度回答問題:讀書可以增補知識;讀書有助于工作;讀書有益于教育子女。
⑶針對老年人,從“為什么”的角度回答問題:讀書可使老有所養(神);讀書可使老有所長(智);讀書可使老有所為。(可以修改一下:讀書可使老有所長;讀書可使老有所為;讀書可使老有所安。)
⑷針對不善于讀書的人,從“怎么辦”的角度回答問題: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要注意“博”與“深”的結合;要注意學以致用。(可以修改一下:要明確讀書目標;要注意方法得當;要學以致用。)
⑸針對不愛讀書的人,從“是什么”的角度回答問題:讀書樂在“學而有思”(知識的習得);讀書樂在“每有會意”(情感的共鳴);讀書樂在“學以致用”(技能的掌握)。
從上面的論說提綱我們還可以看到,同樣是回答“為什么”,因為針對對象不同,回答的內容也有所不同,所謂“扣得住”,如果嚴格要求,就應該是這樣的。如果從“排得順”的方面看,分論點之間是有并列關系,有的則是遞進關系。
官場文學與正面表達
中國當代文學界莫名其妙地滋生了一種傲慢和偏見,不屑于在文學中表現生活與政治的關系。往古數千年,政治同日常生活的關系,政治關乎每個人的生死與呼吸,從來沒有像最近半個多世紀這么緊密過,更何況政治曾空前地傷害過每一個中國人。文學如果仍是人類的良心,它就不應該忌諱對政治中國的真實表達。這是十幾億中國人的真實生活和文化記憶,文學不應當回避。
最近十幾年,緊貼現實與政治的文學,比較突出地集結在所謂“官場文學”領域。官場文學之所以異常繁榮,原因必定是多方面的,但一個基本判斷不會變,即任何文學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地上長出來的。官場文學正是由于現實土壤的滋養,它才如此興旺發達。目前中國文學界,特別是文學評論界,對官場文學的輕慢和鄙薄,絲毫動搖不了官場文學的存在地位。某種意義上講,任何流派、任何類型的文學現象,都只是文學史上的某個過渡期,因而對當下官場文學的種種指責,不可看作否定官場文學的足夠理由。百年之后回望這段文學史的時候,看到的必將是另外一番風景。
官場文學最引人爭議的就是所謂的真實性。簡單地說,現實生活中有光明,有黑暗;有美好,有丑陋;有進步,有落后;有情有愛,有仇有恨。這些都是真實的。作家對此采取什么樣的取舍態度,這固然是作家的思想傾向問題,同時也是作家的文學態度、文學立場和文學能力問題。官方和民間判斷文學的真實性有不同的尺度,官方尺度往往是簡單狹隘的政治尺度,民間尺度則往往是非理性的情緒尺度。一個負責任的作家,既不能遷就官方尺度,也不能盲從民間尺度。遷就官方尺度,容易炮制粉飾太平的偽現實主義文學;而為了取悅民眾而迎合民間尺度,會使文學墮入另外一種惡俗。
什么樣的文學才是真實的文學,似乎讀者應該是最終的判官。但是,目前中國讀者閱讀反映現實的文學作品,存在一種普遍心理,簡單地表述就是,不相信好,只相信壞。作品寫了現實中的真善美,多會認為是假的、膚淺的;而寫了現實中的假惡丑,就會認為是真實的、深刻的。這是一種不正常、非理性的文學接受心理。當然,作家沒有理由指責和埋怨讀者,而應思考與之相關的另外一個問題,即如何表現正面價值。
人類的命運再怎么多災多難,人類前行的步履再怎么艱難曲折,都未能改變一個事實:人類永遠都會朝著光明的方向走。堅持選擇正面價值,這是人類的本能。如果不是這樣,人類早已滅亡。這是常識,勿用贅述。所以,目前中國讀者這種“只相信壞,不相信好”的文學接受心理是違背常識的、非理性的。作家有責任讓讀者回到常識,回到理性。固然,讀者這種不正常、非理性的閱讀心理,主要來自生活經驗而非文學閱讀經驗,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作家表現正面價值的能力受到了質疑和挑戰。如何在作品中表現正面價值,固然需要作家提高藝術素養和藝術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作家必須真正認清社會的主流、把準生活的基本面,滿懷熱忱地發現和塑造現實生活中正面的文學形象。
(選自2012年8月15日《文藝報》有刪改)
1. 下列對于“官場文學”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官場文學與當代文學界“傲慢與偏見”相悖,其特點是在文學中表現生活與政治的關系,是緊貼現實與政治的文學。
B、官場文學的繁榮基于文學與現實的關系,文學不應當回避對政治中國的真實表達,因為它是國人的真實生活與文化記憶。
C、官場文學也和其他文學現象一樣,只是文學史上的某個過渡期,當前對官場文學的種種指責,不是否定官場文學的正當理由。
D、官場文學由于現實土壤的滋養而興旺發達,文學評論界對官場文學的輕慢和鄙薄,動搖不了官場文學的存在地位。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官場文學是人類的良心,人們對官場文學的爭議集中于它過多地暴露了現實中的陰暗面,雖然現實中美好與丑惡、進步與落后并存。
B、近半個多世紀以來,政治同日常生活的關系非常緊密,政治關乎每個人的生死與呼吸,政治曾空前地傷害過每一個中國人。
C、官場文學應該具有現實性,它反映社會現實的真實性與作家的思想傾向有關,也與作家的文學態度、文學立場與文學能力有關。
D、官方與民間對文學真實性的判斷有不同尺度,官方尺度側重政治,民間尺度側重情緒。作家應有自己的立場,不遷就任何一方。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讀者是文學真實性的最終判官,但目前中國讀者對反映現實的作品有“只相信壞,不相信好”的不理性文學接受心理。
B、人類是在命運多災多難中前進,在步履艱難曲折中前行,人類的本能是選擇正面價值,走向光明的速度越來越快。
C、作者認為,作家有責任讓讀者回歸理性,選擇正面價值,因而作家應該思考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表現正面價值,塑造正面的文學形象。
D、讀者不理性的閱讀心理對作家表現正面價值的能力提出了挑戰與質疑,因此作家應致力于塑造現實生活中正面的文學形象。
參考答案:
1.C (C項:“當前對官場文學的指責,不是否定官場文學的正當理由”錯,屬于曲解文意。原文為“對當下官場文學的種種指責,不可看作否定官場文學的足夠理由”。)
2.A (A項,“官場文學是人類的良心”錯,屬于偷換概念,原文為“文學如果仍是人類的良心”;“它過多地暴露了現實中的陰暗面”主觀臆斷,原文為“官場文學最引人爭議的就是所謂的真實性”。)
3.B (B項,“走向光明的速度越來越快”錯,說法于文無據。)
【高考作文指導:議論文分論點的提煉與表達】相關文章:
小升初作文指導:分析題意,提煉素材06-01
高考作文指導02-22
高考作文指導05-10
高考作文寫作指導02-21
高考作文指導優秀02-25
高考作文指導:作文如何立意04-20
高考作文指導:如何使文章結構出色03-14
高考作文補課寫作技巧指導02-06
高考作文議論文范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