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給教師的建議高三讀后感4篇
給教師的建議高三讀后感1
本學期初,校領導贈與每位新教師人手一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并把這本書做為今年新教師培訓的主要內容之一。拿到這本書后,我經常認真閱讀,通過閱讀以及和同事之間的相互探討,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悟,借此機會將我的心得體會和各位進行交流。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拜讀的教育名著。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等。
書中共有100條,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蘇霍姆林斯基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針對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議向我們娓娓道來。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書籍,對我們工作在教育崗位第一線的老師來說,受益匪淺。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顯過時。看過之后,帶給我的是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為我指點迷津。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也將多方法和經驗用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條建議,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條的感受。書中第22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教師都在盡量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學生,用積極的智慧去啟發學生,而且還要有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在這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說:“我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我們常常希望學生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常常把課堂效果不好的原因歸結到學生身上。讀了這本書后,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教師自身,蘇霍姆林斯基就說:“如果學校里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么學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在教學實踐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后,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這些學生都是對這門學科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己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可能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那么,如何才能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呢我認為。
充分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要認真鉆研教材和大綱,認真領悟新課改的精神,廣泛查閱各種資料,精心備好每一堂課。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經驗的教師都在努力做到這樣一點:在他的學生熱愛的那門學科方面,教師制度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通過充分、精心的備課,才能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妙語連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備課不僅是備教材,更重要的是備學生,要考慮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讓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向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心情。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樂園,從而調動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
給教師的建議高三讀后感2
暑假放假之際,學校給每位老師發了一本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針對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寫成的作品《給教師的建議》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師的喜愛。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全面反映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有益于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讀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
書中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令幾乎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蘇氏在提出問題后,直接了當地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因材施教”。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想“個別對待”“因材施教”,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致的了解,諸如其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稱說:“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沒有那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但是,他善于從心理學和哲學的高度對一般認為的“差生”進行分析,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差生”觀。他認為,一般認定的“差生”,有三種類型:一類屬于思維尚未“覺醒”的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它的覺醒”。第二類屬于“天賦”面紗尚未揭開時的差生。第三類屬于“理解力差和頭腦遲鈍”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學生在課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會顯得越聰明”的.觀點,對“差生”是絕對行不通的。要通過對“差生”進行“有足夠耐心”的教育來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而這種針對性的教育,有一個曲折的過程。況且并不是每一個“差生”都有閃光點。也并不是每一個有閃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師發現。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尋找“差生”的閃光點,從激發“差生”興趣入手進而轉變“差生”,是蘇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觀的重要理念之一。費佳是他教過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對學習缺乏興趣,思維遲鈍。在同一班級里,類似于費佳的學生還有不少。蘇霍姆林斯基特地為這些學生編了有200道應用題的習題集。其中不少題是從民間搜集的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差生”做這類不需要進行算術運算,只要求他們感興趣,愿意動腦筋。他們從這本妙趣橫生的習題中找到了興趣和自尊。“費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習題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題,他都感到是一個巨大的勝利。”蘇霍姆林斯基還專門為費佳他們搜集大約100本書和小冊子,他說:“有些書和小冊子是跟課堂上所教的內容有直接聯系的,另一些書并沒有直接聯系,不過我認為讀這些書是一種智力訓練。”到了五年級,費佳的學習成績終于趕上一般學生。在六年級,老師終于發現了費佳的“閃光點”--對物理的極大興趣。費佳很快成了“少年設計家小組”優秀的成員。讓差生在學習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發現自己“智慧閃光點”的基礎,也是教師轉變差生的關鍵。從哲學的角度看,啟發“差生”尋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規律。
為什么許多教師終其一生,只是個名副其實的“教書匠”,而蘇霍姆林斯基卻能成為著名的教育家?僅從下面幾個從該書中列出來的目錄來看,就很能給人以啟示:教師的時間從那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提倡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學研究、我怎樣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學生、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關于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原來,蘇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簡單地重復“教書匠”的工作,而是在創造性地工作,他對工作有滿腔的熱情,求真務實,有不斷努力進取的精神,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能自覺地將教研科研一體化等等,教育家與“教書匠”的區別由此可見一斑。而我們很多做教師的,往往自以為是地認為,只要教好書,育好人就可以了,至于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門專家的事,與己無關,以至于越干思想越落后,越干越沒有工作熱情,越干職業倦怠感越強烈……一個不研究學生心理和行為,不善于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不探索教育規律的教師,怎么會是一個好教師呢?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書中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有理可依,有據可尋,同時也知道碰到相應的問題該如何去解決。“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
給教師的建議高三讀后感3
借假期時間我認真拜讀了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我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批改學生的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獲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對后進生我一直認為這是屬于智力問題,是先天因素造成的。無論是誰,無論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無濟于事的。但讀了這本書后,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里認可了“后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書中的那個“費加”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他和我常認定的笨學生非常相似,我平時對這樣的學生往往采用補課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傍晚留下來反復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她“懂了、會背”為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于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后來,費加的學業成績趕上來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我也從中得到啟發,對費加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后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另外,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間洋溢出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于對孩子成長的學習需要而引發的,在那里教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雖然有國別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那種神圣的尊重。
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大師眼里,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說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說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在閱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他不喜歡大而空的說教,而是深入你的內心,聯系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仍有著重要的意義。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關于什么是從事教師工作的才能,我是這么想的,才能不外乎知識和能力,例如各學科的知識,處理事情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面對問題的能力等。那么這些也是我在教學中所要面對的東西,需要摸索著去鍛煉自己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提高,正式由于他們持之以恒的讀書,不斷的補充他們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工作的頭幾年里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學生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成為10:1、30:1、50:1。”這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教育工作不能心急吃熱豆腐,一名合格的教師都是經過不懈的努力和通過不斷的教學,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而成長起來的。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
在讀完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遺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菲淺。做為一名教師,在不斷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時,還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談談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條建議和自己的體會。最后談一下自己總結出來的想法,原本以為教師這個職業是個很簡單的職業,等到自己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對著一張張天真的笑臉,學生的聲聲問好,我也為之動容。每個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樣他所受教育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帶給自己的學生是燦爛的明天。雖然未來從教之路會充滿艱辛與坎坷,但我會用愛心去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用知識去教育學生,這也是我的目標。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凈,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相關的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真讓我感觸頗深,啟發非淺。
給教師的建議高三讀后感4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他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么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松,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語言能力差,不僅會影響課堂效率,而且也會讓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和這門學科。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輕松、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把學生當成朋友。
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你的這門學科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愛學生,用真誠平等的態度,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愛學生,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經常在課后和學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學生交朋友,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學生一起打籃球,慢慢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我的真誠,讓學生喜歡我,進而喜歡我的課。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班級都會有學習不用功、成績比較落后的差生,如何對付這些學生往往是很多老師頭疼的難題。我們應該嘗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慢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所謂的“差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努力去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點,我都會去贊揚、鼓勵他,試著讓他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結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些一開始上課不認真聽課的學生現在慢慢也能堅持認真聽課,甚至還記起了筆記,當天的作業沒能及時完成。第二天會把做好的作業親自送到辦公室向我道歉,這時,我會毫不吝嗇我贊揚的語言。因為我記住了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我們的話:“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我不能一一列舉,這些建議都是我們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這些建議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建議也是我們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去實踐和思考的。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通過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學得以有效地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又象慈祥師長,不斷地給我們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遠。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學習這100條建議,用它來指導自己的工作。
【給教師的建議高三讀后感】相關文章:
高三教師節作文02-20
高三寫老師的作文07-09
贊美老師的作文高三05-08
高三老師的作文08-25
我的老師高三的作文01-24
我的老師高三作文01-16
關于老師高三作文10-27
高三年教師節作文07-01
我的高三老師作文03-14
老師高三作文11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