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么稱贊詹天佑?
稱贊是指人們對某件事的贊揚,即對某件事的認同的基礎上覺得它做得好。也就是稱贊這個詞語的詞意之注解也。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們為什么稱贊詹天佑,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因為詹天佑有一絲不茍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有愛國的形象精神,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他那不怕外國人嘲笑的光輝精神永遠教導我們不想外國人屈服!他是中國鐵路建設的先驅,他留下了中國人最早鐵路修的成就,他是中國的光榮和榮耀。
擴展閱讀
1909 年10 月2 日,京張鐵路通車典禮在南口舉行,一萬余人參加了這個典禮,不但有中國人,還有很多外國人。典禮前,這些人紛紛向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詹天佑道賀,詹天佑則謙遜地說:“這是京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成績應該屬于大家的!”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向詹天佑道賀?因為,當時修筑這條鐵路真的是太艱難了。而且這條鐵路完全由中國人自主設計、自主施工,其難度可想而知。而這條鐵路順利通車了,這是中國人的驕傲。
張家口是軍事重鎮,也是重要的南北貿易要沖。為了促進貿易交流,時任督辦鐵路大臣的袁世凱和會辦大臣胡燏棻聯合上奏清廷,建議修一條從張家口到北京的鐵路。光緒三十年(1904),清廷批準了袁世凱的建議,下旨撥用關內外鐵路的部分余利,用以修建鐵路。
項目批準后,由誰來主持修建,成了個大問題。當時,英國和俄國都想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兩個列強明爭暗斗,清政府夾在中間,很不好受。英俄都是強國,大清哪一方都得罪不起。
最終,袁世凱權衡利弊后,決定不用洋人,全由中國“自辦”。下定決心后,于光緒三十一年四月(1905 年5 月),在天津成立京張鐵路局,同時又在北京成立工程局,任命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兼局務會辦。具體籌建、設計、施工等工作由詹天佑負責。
為何這一重任會落到詹天佑的肩上呢?這和詹天佑的身份是分不開的。
詹天佑生于1861年4月26日,廣東廣州人。是第一批留洋幼童,12歲就到了美國,在美國考取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 ,專業就是鐵路工程。
從美國回國后,他被派往福州船政局,學習海軍輪船駕駛。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由開平礦務局留美同學鄺孫謀介紹,到天津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從此開啟了他的鐵路生涯。在主持修筑京張鐵路之前,他已經參與修筑了古冶至山海關的鐵路、天津至盧溝橋的鐵路等,具有高超的鐵路修筑技術和豐富的經驗。
當時,英國方面仍不死心,一心想要搶奪修筑權。英國人金達前往南口,對正在勘測線路的詹天佑說:“從南口到岔道城之間的路線(關溝段)困難程度大大超出我的料想,中國人不能承擔開挖山洞工程,必須采用外國包工。我愿招人投標承攬合同。”
詹天佑明確告訴他,此線“袁總督已奏明皇上,不使用外國人”。
當時,一些外國人和外國報刊公開宣稱“中國能開鑿關溝段之工程師尚未誕生于世!” 他們說:“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要過五十年才能實現!”就是一些本國報紙,也認為中國人自己修鐵路是“自不量力”、“膽大妄為”。
然而,詹天佑并不被這些言論所左右。他用他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從科學的角度開始了京張鐵路的修筑工作。
詹天佑認為,修筑鐵路,選線最為重要。為了尋找一條理想路線,詹天佑不僅多方搜求資料,實地考察勘測,而且還親自訪問當地農民,征求意見。他常常騎著毛驢在崎嶇的山路上勘查。白天翻山越嶺,晚上還要伏在油燈下計算、繪圖、撰寫工程日記。歷時40多天,往返行程千余里,終于于6月24日完成了全線的測繪任務。
詹天佑經過實地勘、反復論證,確定了由京奉鐵路柳村車站起,經西直門到南口,沿關溝越嶺,在八達嶺過長城,出岔道城,再經康莊、懷來、沙城、宣化而達張家口這一線路。
面對艱巨的.工程,詹天佑深感責任重大。他說:“此路由中國籌款自辦,為各省倡,惟責重益覺才輕,而圖終必先慮始,固不敢鋪張從事,致巨款虛糜,亦不敢茍且速成,貽外人口實。”
在寫給一個外國友人的信中,他說:“全體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在密切注視著我的工作,如果我失敗了,那就不僅是我個人的不幸。因若如此,中國工程師將失掉大眾的信任。”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詹天佑充分發揮了他的科學精神,縝密而慎重,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在外國人看來都難以解決的難題。
在京張鐵路修筑中,詹天佑首次制定了工程規范。他非常重視工程標準化,主持編制了京張鐵路工程標準圖,包括京張鐵路的橋梁、涵洞、軌道、線路、山洞、機車庫、水塔、房屋、客車、車輛限界等,共49 項標準,是為我國第一套鐵路工程標準圖。這一創舉,既保證了工程質量,又為修筑其他鐵路提供了借鑒。
京張鐵路的建成,完全打破了外國報刊的預言,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受到中外各方面的贊譽。清政府授予詹天佑工科進士第一名的榮譽稱號。他也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