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誠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這是一個關于誠信的故事。商鞅深知誠信的重要性,所以,他的改革從樹立誠信形象開始,最終完成了強國的大業。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誠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現實生活中,我們既看到許許多多善良的人們嚴守誠信的原則,也看到不少人違背良心違反誠信。嚴守誠信的人雖然不是事事順利,但最終會因為他的誠信而獲得幸福,比如劉慧芳的故事。劉慧芳是電視劇《渴望》中的主人公,她美麗善良誠信勤勞,在歷經坎坷后擁有了幸福美好的人生。
而違背誠信的人雖然有時能投機取巧受益,但最終都會受到命運的報復。比如,創維集團的前老總黃宏生,挪用和侵占上市公司資產,違反誠信,損人利己,最終鋃鐺入獄。
可以說,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石。建立誠信的社會,要從我做起,建立誠信的社會,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教育體系和社會監管機制,建立誠信的社會,任重而道遠!
【誠信】相關文章:
誠信09-23
誠信05-17
誠信07-30
誠信08-24
誠信08-11
誠信08-25
誠信07-21
誠信08-23
誠信10-06
誠信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