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爺爺講鬧饑荒故事
我們大概永遠都不會知曉民國時期到底有多少中國人死于饑荒,唯一可以清晰的數據是,解放前中國人平均預期壽命僅35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聽爺爺講鬧饑荒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聽爺爺講鬧饑荒故事 篇1
每當我端碗吃飯時,心里常想起爺爺給我講過的挨餓故事。我已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于爺爺的深情講述。
在一次晚飯時,我既挑食又剩飯,還掉在地上不少飯粒。爺爺看到這個情景,語重心長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大約在1960年,由于全國搞社會主義公社,大家沒有生產積極性,再加上天災,全國范圍的歉收,有些地方顆粒無收,當時爺爺所在全村子的人餓得大腦袋小細脖。為了節約食物,消化的慢,人們一般都不運動。當時在村子里有一個人餓的沒有一點力氣了,他妻子東家湊西家要,得到了一點面,但是還沒等吧面做好,他就餓死了,爺爺掏出手帕擦著淚水說,這是他的二嬸。
在那個年代里,地里面的野菜都被挖光了,樹皮也都被人們扒得光突突的。盡管是這樣,那時的人都還吃不飽。爺爺說,在當時村子里有一個孤寡老人,缺糧食吃不飽很久了。有一次病得很嚴重,經過生產隊的特別批準,給予老人不到二斤白面。然后囑咐說這是半個月的口糧,也許是老人餓得腦子發暈了,一下子把所有的面都吃了,結果卻撐死了。爺爺邊擤鼻涕邊說,這是遠房的三大爺。
過去的日子真的很艱難,我已經很難理解。雖然我也去過農村,真實地體驗了現在農村生活,但卻仍然無法完整想象出當時饑荒的歲月。在爸爸的引導下,看了些有關解放前舊中國的影片,發覺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
聽完爺爺講的這個故事,我情不自禁想到學過的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正是出自農民,至今仍為農民的爺爺血與淚的講述。于是我暗自下決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從現在做起,我要勤儉樸素,節約糧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聽爺爺講鬧饑荒故事 篇2
我的爺爺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他是一個非常節約的人,“非常”到什么程度呢?他從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我來給你們說說吧!
過年期間,天天都會有客人來我們家,媽媽總是會做一大桌子菜招待客人,有時吃完飯,媽媽會把沒有吃完的剩飯剩菜倒掉。后來,等大家吃完飯,爺爺總是會搶著洗碗。有一次,我偶然發現爺爺把沒吃完的剩飯剩菜都偷偷地藏到了老廚房的`櫥柜里,到下一頓的時候,即使媽媽做了新鮮噴香的飯菜,爺爺也總是要先吃完那些剩飯,甚至我和姐姐碗里剩下的他也不放過,會端過去吃得干干凈凈。我和姐姐對爺爺的這種行為很是不解,后來就發展成不滿了。直到有一天,我對爺爺的行為實在看不下去了,大聲對爺爺說:“爺爺,我們家條件還可以,又不是沒有飯吃,您為什么非要吃這些剩飯剩菜呢?”
爺爺聽了我的話,沉默了許久,嘆了口氣,對我們說起了他們那個年代的一些往事。爺爺說他小時候兄弟姐妹多,家里又窮,經常揭不開鍋,好久還難得吃上一頓白米飯,常常是以土豆、紅薯和蘿卜稀粥為主食,最稀罕的就是能夠吃上一頓飽飯了。聽爺爺說起這些,我已經是目瞪口呆了,我真的難以想象那時的情景。我想起我們現在每次吃飯都要浪費一些糧食,實在是太不應該了。爺爺還說,他每次看見子孫們浪費糧食他都會心疼,我們家現在吃一天的糧食夠爺爺他們以前吃上一個月了。聽了爺爺的話,我頓時羞愧極了。我也告訴爺爺,剩飯剩菜要盡量少吃,尤其是隔夜的,吃了對身體不好。以后我也會叮囑媽媽,做飯時要計劃好,不能鋪張浪費。
是啊,《憫農》中有句詩寫得很深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暗暗想,我以后也要向爺爺學習,不能再浪費農民伯伯的心血了。
【聽爺爺講鬧饑荒故事】相關文章:
爺爺初三作文12-13
聽雨初三作文8篇02-11
聽雨初三作文7篇01-17
爺爺初三作文7篇12-13
我的爺爺高三作文08-14
爺爺二年級作文03-07
一年級我的爺爺作文12-13
爺爺二年級作文15篇03-07
我的爺爺二年級作文03-07
有關聽雨三年級作文合集十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