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精品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知識回顧、樣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將事件敘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過寫作練習、交流總結等方式,掌握將事件敘述得生動具體的方法,寫好事情的經過。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知識回顧、樣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將事件敘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過寫作練習、交流總結等方式,掌握將事件敘述得生動具體的方法,寫好事情的經過。
教學難點:
掌握將事件敘述得生動具體的方法,寫好事情的經過。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啟發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并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本節課會運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講練結合,幫助學生掌握將事件敘述清楚明白、生動具體的方法。
2.寫作部分相對獨立,又要與閱讀教學相互配合,本課充分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所選材料立足教材及課外名著,促進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3.寫作素材為電視劇《西游記》中劇情,一方面學生較為熟悉,方便寫作;另一方面,寫作內容有意思,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4.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自主思考、寫作、交流,教師適當點撥,授之以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設計活動,話語導入
導語:入學以來,我們一直認真觀察、體驗初中生活,用文字去記錄生活的豐富多彩。這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我們在寫作之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同學們在記事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希望大家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能有所提高。
同學們,你們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嗎?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完成一個任務,就是將電視劇《西游記》中的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情節用文字呈現出來。
【設計意圖】明確本課學習目標,創設情境,設計活動,引入新課。
(二)觀看劇情,列情節思路
1.學生觀看86版電視劇《西游記》第3集中孫悟空被派看守蟠桃園,偷吃仙桃的情節(時長:5分33秒)。看完后,請同學們先列出寫作的情節思路。
注:
本集主要內容為“大圣鬧天宮”: 太白金星奉玉帝之命前往花果山招安孫悟空,封他作齊天大圣。玉帝擔心孫悟空閑游生事,便派他看守蟠桃園。王母娘娘蟠桃會沒有邀請孫悟空,惹怒了他。孫悟空大鬧蟠桃會,天兵天將與之展開激戰,但無法降伏他。最后太上老君將悟空帶回,投入八卦爐中,用三味真火燒煉。不料猴王煉就一雙火眼金睛,盛怒之下,打上靈霄寶殿。
學生觀看的視頻是截取的本集中一個較完整的情節:玉帝被告知孫悟空整日閑游,與眾仙稱兄道弟,怕他惹是生非,便派他去看守蟠桃園(時長:33秒);入園后,土地神為孫悟空介紹仙桃的神奇功效(時長:3分13秒);孫悟空忍不住偷吃仙桃(時長:2分05秒);吃完仙桃悟空變成一個仙桃睡去(時長:17秒)。
【設計意圖】確定寫作的情節思路,將事件講完整,將經過講清楚。
2.通過展示、交流,發現所呈現的問題。
3.通過回顧六要素知識,及分析《散步》情節作為樣例,使學生能列出理想的情節思路。
(1)知識回顧。
我們在記敘事件時,最基本的一點是把事情講清楚,這就要求下筆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想清楚,并條理清晰地表達出來。
寫清楚是記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寫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首先,一切事物都在一定的時空內發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事情,其意義和重要程度是不一樣的,因而往往有交代的必要;其次,事件的“起因”(事件是怎樣引起的)如不交代清楚,就會令人產生疑惑,不明就里;再者,“經過”是事件的主體,是敘述的重心,要重點寫,寫詳細些;最后,“結果”是事件自然而然的收束,沒有它整個故事就是不完整的。當然,貫穿故事過程的主人公必不可少。
(2)分析課文樣例。
《散步》情節
4.再次列出情節思路。
學生再次列出故事的情節思路,并互相交流、完善。
教師預設:
(其中有些還可細分,如:偷吃仙桃時,孫悟空先在樹下摘吃,后來又脫掉冠服跳上樹吃。)
5.教師小結:我們在記事時,為了它的完整性,就要思考事件的要素。同時,也要想想事情的經過有幾個主要階段,并將這些材料按一定順序組織起來,這樣,我們的敘事才能清楚明白。
【設計意圖】通過兩種方式提示學生記事要以清楚、明白為基礎,并為寫作任務搭起框架,繪出“主干”。
6.完成寫作:請同學們依據所列情節思路,完成故事的寫作。
(三)探究方法,實現“具體、生動”
1.通過交流、展示,發現學生寫作中出現的敘事過于概括,難以吸引讀者的問題。指出:敘事過程中,僅僅是能夠把事情講明白還遠遠不夠,如果想讓故事吸引人,使人愛讀,則需要展開重要情節,詳述事情經過。
2.探討方法。
請同學們想想并相互交流一下,用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用文字把這些情節生動地展現出來,引人入勝?
預設:為事件的主干“添枝加葉”:將桃的樣子、悟空垂涎欲滴的樣子、偷桃時的不安心理、吃桃時的貪婪模樣等細節,做細致刻畫。要多角度全方位關注所寫對象的信息:顏色、姿態、質地、容貌、神情、服飾、地點、種類等,一定程度而言,我們傳遞的信息越豐富,表達就越具體。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尋找方法,初步做到具體生動。
3.修改作品。
請同學們再次觀看一遍視頻,然后,對所寫作品加以修改,使之生動、具體。寫完后請同學們互相交流探討。
【設計意圖】運用方法,加以實踐。
4.總結方法。
教師巡視,查看同學們的寫作情況,將精彩的地方記錄下來,作為后面方法講解的示例,并結合《西游記》原著中的精彩細節描寫來總結方法。
預設:(1)恰當的修飾語 (如:“熟透了的”大桃;大圣“一個翻身”躍上樹)
(2)具體可感的詞語(如:孫悟空“摘”下一個桃子,不如孫悟空“拽”下一個桃子具體可感)
(3)修辭手法(如:原著中作者寫到:“果壓枝頭垂錦彈,花盈樹上簇胭脂”,“先熟的酡顏醉臉,還生的帶蒂青皮”,“左右樓臺并館舍,盈空常見罩云霓”,這就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桃林之美、仙桃的誘人刻畫得如在目前。)
(4)側面描寫(如:“看著碩大的桃子,聽著土地公公講桃子的神奇功效,孫悟空饞得要命”,不如“看著碩大的桃子,聽著土地公公講桃子的神奇功效,孫悟空兩眼放光、口水直流,手不自覺地直往桃子上伸。”后一句從側面呈現出孫悟空饞的模樣,生動具體。)
【設計意圖】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加以實踐的基礎上,補充方法,讓學生進一步做到敘事生動、具體。
(四)課堂總結
初一階段,我們要培養自己記事的能力,今天我們通過完成寫作任務,主要學習了兩點:首先要做到敘事完整、條理清晰、講述明白。第二,在敘事過程中要做到具體生動、引人入勝。希望同學們將今天所學內化為能力,運用到今后的寫作中去。
(五)布置作業
1.用本課所總結的方法將自己的課堂習作做出修改,使之完善,并完成故事的寫作。(注意:敘述完整清楚、條理清晰、具體生動。字數:不少于500字)
2.做課本第二單元的寫作實踐練習一。
下面這段文字記事過于簡單,讀起來讓人興味索然,請你幫作者“添枝加葉”,把它寫得豐滿、生動一些。
那天放學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傷,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心疼,囑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3.在自己的觀察筆記中選擇一篇記事的文章加以修改,要求同作業一。
(注:作業一必做,作業二和作業三可任選其一)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新鮮詞語: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
2、了解化石展現的奇幻生物世界。
(二)能力目標: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2、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三)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之美。
教學難點:
聯系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
課文類型:
講讀課文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方法:
討論點撥法。教師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維以突破重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示范朗讀帶、投影儀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贊頌化石的優美詩歌《化石吟》。(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
骸骨 烏有 裹藏 蔥蘢 幽雅 海枯石爛 日轉星移
2、朗讀
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
(1)各自練讀。
(2)讓部分學生示范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3、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就詩歌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請你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節詩歌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1、2節,通過一連串的問句,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節,肯定生物進化理論,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節,化石中“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科學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條件;第5節,經過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生命由低級逐步想高級發展;第6節,贊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第7節,通過化石我們可以了解生物的進化。
2、請你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后一節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好在哪里。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后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3、這首詩在創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確: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并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顯得自然親切。全詩共4個“你”字,其中三個都用稱呼化石,但第6節中的“你”卻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
明確:詩歌的第3、4、5、6節都是化石說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2、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然后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有特色的圖片,并作簡要的解釋。
五、布置作業
根據自己搜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600字以上。
六、教學后記:
在教讀本文時,一方面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逐步理解詩歌內容,并細心體會詩歌的鮮明節奏,和諧聲調,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另一方面又將學生的目光從詩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學和古生物考古學,以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積極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學。第三,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要求的6個生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全神貫注”、“摯友”等詞語的意思。
2、學會抓重點語句,朗讀感悟羅丹做事全神貫注的品格,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習概括主要內容。
3、體會最后一個自然段茨威格話的含義,學習羅丹做事全神貫注的品格。
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醞釀“全神貫注”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句話,我們來讀一讀。(課件出示)
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斯蒂芬·茨威格
你知道這句話是從哪兒來的嗎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怎么樣才是全神貫注(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地方某一件事或某一個點上)
2、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題目就是——全神貫注
二、通讀課文,靠近“全神貫注”
過渡: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靠同學們自己學習,帶著下列要求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1)自由讀課文,讀通讀順,生字多拼讀幾遍;(2)思考: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件什么事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剛才老師發現個別同學這個音沒有讀準:吁(xu)了口氣
(2)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件什么事
出示:課文主要寫羅丹()的事。
學生試著說,交流。
(師小結:讀懂課文,首先要弄清課文主要寫什么內容,這很重要。)
(3)你能簡單介紹一下羅丹的關系嗎(理解“摯友”的意思)
三、細讀語言,感受“全神貫注”
過渡:剛才我們已經初步讀懂了課文的內容,但這對于閱讀一篇文章來說還不夠,還應對文章的詞句進行仔細研讀。
羅丹到底是怎樣全神貫注地修改女像的要解決這個問題,該讀哪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讀這一段,劃出寫羅丹已經完全沉浸在工作中的句子
交流:哪幾句。
2、羅丹此時的工作狀態,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那就是——
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課件點擊)
(1)這句話中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羅丹的全神貫注
a:“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哪些東西消失了(時間、地點、摯友……只剩下了羅丹和女像。)他的眼前本應該是怎樣的他忘記做什么了(陪伴摯友……)
在他眼里,只剩下——(女像),所以,整個世界對他來說——(好像已經消失了。)
b:“喝醉了酒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寫法(比喻,很生動、精彩、形象)你平時看到的喝醉了酒的人有哪些表現
(醉了的人腦袋一片空白,會失去常態,做出一些不正常的舉動。)
羅丹本該好好陪伴這位遠道而來、親密無間的朋友,可是他該做的卻沒做,反而沉浸在修改女像的過程中,就像喝醉了酒一樣。
C:看似簡單的詞語或句子,卻能準確生動地寫出羅丹工作時的全神貫注。帶著感受讀讀這句話。
過渡:羅丹的哪些行為跟喝醉酒的人一樣呢
3、課件出示: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
(1)上前是看——(細微的`毛病);后退是為了——(看整體);向前往后都是為了把塑像修改得——(更完美)
(2)比較句子,出示:
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哩咕嚕的,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
(抓住“好像”、“似乎”,體會聯想這一寫法的好處。)
(3)他嘴里嘰里咕嚕的,和誰說悄悄話呢跟誰在激烈地爭吵(自言自語,與女像交流……)為什么不是和茨威格交流呢(茨威格站到一邊去了。羅丹心中有且只有女像了。)
(4)你能想象他在說什么話嗎
過渡:羅丹醉了,深深地醉在修改女像上,太投入了。他心里想著的、眼里看著的、嘴里說著的都是女像。
(5)指導朗讀:誰能讀讀這句話,讓我們感受一下羅丹當時的樣子嗎指名讀,齊讀。
過渡:還有反映羅丹工作時的投入,就像喝醉了酒一樣。
課件出示: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干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
(1)自由讀這句話。
(2)讀著這句話,有什么感觸嗎
(3)“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抖動”:你體會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額頭上沁出的汗水、不停比劃、蹲下身來看、往前走,向后退……)
(4)這省略號,省略了哪些東西(羅丹的很多動作行為、神態等)你能想象出嗎我們來試著寫一寫:
出示: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干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
學生試著寫,交流。
(5)課件出示: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干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女像癡癡地微笑,然后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濕布披在塑像上。
(6)三個時間詞,是不是太啰嗦了索性直接寫“大約過了一個小時”不好嗎為什么
一刻鐘過去了,羅丹在干什么半小時過去了羅丹在干什么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了下來)
這么長的時間,羅丹覺得長嗎(沒有了時間概念,時間已經消失了。)對誰來說時間很長呢茨威格在這一個小時里都在干什么呢
“癡癡地微笑”:在旁人看來是怎樣的笑羅丹呢(滿意、會心、成功……)
羅丹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了工作,把朋友擱在了一邊,并且一擱就是一個小時,自己如癡如醉地沉浸其中,簡直就是一個喝醉酒的人。朗讀句子。
5、羅丹醉了,這應該是一種怎樣的“醉”(板書:陶醉)
羅丹的工作過程我們可以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全神貫注
四、提高認識,品味精益求精
1、讓羅丹如此沉醉、如此全神貫注修改大約一個小時的女像,真有那么多不足嗎(找出句子讀一讀)
2、被茨威格拍手叫好的杰作,在羅丹眼里又是怎樣呢(抓住“偏了點兒、毛病”理解)
3、羅丹的這種對工作全神貫注,如癡如醉,對藝術的追求可用一個詞概括——精益求精
4、欣賞作品
5、茨威格遠道而來見摯友,結果被摯友冷在一邊近一個小時,而且差點被摯友鎖在工作室。他不但不計較,反而被羅丹精益求精、全神貫注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說(課件出示名言)齊讀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⑴掌握本文創作的特點,把握人物性格的特點;
⑵分析本文的重點語句,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體會再塑生命的含義。
教學重點
1.梳理再塑生命的歷程。
2.體會并能分析出海倫成功的因素。
教學難點
體會到海倫對生命的積極態度。
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達標措施、反饋矯正)
一、導入新課
一個倔強的小姑娘,可以看出她的堅強:她兩眼注視著前方,眼里卻看不到景象。她又啞又聾又失明,卻沒有因此而失望。是她的老師莎莉文,用心去哺育她成長。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見證這個奇跡。
二、認識并了解海倫凱勒及莎莉文老師的事跡
資料1: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馬克吐溫
資料2: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她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家里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
她畢業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她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三、預習檢查
1、字詞學習
①覓食(ìshí)慚愧(cánuì)小憩(qì)遨游(á)冥思遐想(íngxiá)
搓捻(cuōniǎn)企盼(qǐ)繁衍(ǎn)遷徙(xǐ)花團錦簇(ǐncù)
②搓捻:用手指搓。企盼:盼望。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遷徙:遷移。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生。
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
繁花似錦:各種各樣的花顏色鮮明華麗。風云突變:比喻變換動蕩的局勢。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四、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
1、仔細閱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所記敘的主要事件.
明確:主要寫了三件事:
(1)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
(2)老師讓我認識、了解美麗的大自然。
(3)老師引導我認識“愛”的含義。
2、的綱領句是:“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
3、迅速瀏覽課文,再次來見證“重塑生命”的歷程。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霧中的航船,課文第4自然段)
②光輝的起點:________(相識,課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復蘇:生命中擁有了_______(文字,課文第13自然段)
④成長的浪花:生命中擁有了_______(大自然,課文第14自然段)
⑤生命的升華:生命中擁有了______(愛,課文第39自然段)
4、主題探究
①我們一起見證了成功的再塑生命的歷程,那么同學們現在對“再塑生命”該怎樣理解呢?
原意指“重新獲得生命”;這里指“海倫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師從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里引領出來,重新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
②海倫最終戰勝困難,完成了生命的再生。同學們你認為一個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備那些因素呢?
毅力:小海倫沒有對認識文字放棄。靈感:小海倫通過水受到了啟發。求知欲:小海倫對新事物擁有極大的熱情。
好老師:莎莉文小姐富有愛心且教學技巧高超。
③莎莉文老師教會海倫許多東西,為什么海倫只寫了“認識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愛”三件事呢?
文字是人類溝通的橋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自然是生活的根基愛是人類的靈魂
5、課外拓展
海倫是世界上有名的殘疾成功人士。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閱讀體驗,列舉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艱辛卓絕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的事跡。
①貝多芬:德國偉大的作曲家,26歲時聽覺衰退,35歲時完全耳聾……
——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給與世界
②阿炳:二十多歲時患眼疾雙眼相繼失明……二胡作品《二泉映月》獲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獎。
③奧斯特洛夫斯基:蘇聯作家,25歲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以頑強的意志創作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④富蘭克林羅斯福:美國政治家,41歲時因患脊髓灰質炎下肢癱瘓……是美國歷史上唯一蟬聯四屆的總統。
⑤張海迪:5歲時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高位截癱……自學掌握英語、日語、德語等,當代知名作家,翻譯家。
6、小結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光明有聲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記,我們身邊還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仍然生活在黑暗和無聲的世界里,我們的愛可以重塑他們的生命,帶給他們溫暖,帶給他們光明。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⑴ 掌握本文創作的特點,把握人物性格的特點;
⑵ 分析本文的重點語句,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體會再塑生命的含義。
思想教育內容
教育學生要努力關注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的人們,要積極從他們的生命歷程中汲取自己前行的力量,不斷豐富自己的生命歷程。
教學重點
1.梳理再塑生命的歷程。
2.體會并能分析出海倫成功的因素。
教學難點
體會到海倫對生命的積極態度。
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達標措施、反饋矯正)
一、導入新課
一個倔強的小姑娘,可以看出她的堅強:她兩眼注視著前方,眼里卻看不到景象。她又啞又聾又失明,卻沒有因此而失望。是她的老師莎莉文,用心去哺育她成長。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見證這個奇跡。
二、認識并了解海倫凱勒及莎莉文老師的事跡
資料1: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 ──馬克吐溫
資料2: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她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家里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
她畢業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她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三、預習檢查
1、字詞學習
①覓食(ì shí) 慚愧(cán uì) 小憩(qì) 遨游(á) 冥思遐想(íng xiá )
搓捻(cuō niǎn) 企盼( qǐ ) 繁衍( ǎn ) 遷徙( xǐ ) 花團錦簇( ǐn cù )
②搓捻:用手指搓。 企盼:盼望。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遷徙:遷移。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生。
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 (看不過來)。
繁花似錦:各種各樣的花顏色鮮明華麗。 風云突變:比喻變換動蕩的局勢。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四、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
1、仔細閱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所記敘的主要事件。
明確:主要寫了三件事:(1)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2)老師讓我認識、了解美麗的大自然。(3)老師引導我認識“愛”的含義。
2、的綱領句是:“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
3、迅速瀏覽課文,再次來見證“重塑生命”的歷程。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霧中的航船,課文第4自然段)
②光輝的起點: ________(相識,課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復蘇:生命中擁有了_______(文字,課文第13自然段)
④成長的浪花:生命中擁有了_______(大自然,課文第14自然段)
⑤生命的升華:生命中擁有了______(愛,課文第39自然段)
4、主題探究
①我們一起見證了成功的再塑生命的歷程,那么同學們現在對“再塑生命”該怎樣理解呢?
原意指“重新獲得生命”; 這里指“海倫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師從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里引領出來,重新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
②海倫最終戰勝困難,完成了生命的再生。同學們你認為一個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備那些因素呢?
毅力:小海倫沒有對認識文字放棄。靈感:小海倫通過水受到了啟發。求知欲:小海倫對新事物擁有極大的熱情。
好老師:莎莉文小姐富有愛心且教學技巧高超。
③莎莉文老師教會海倫許多東西,為什么海倫只寫了“認識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愛”三件事呢?
文字是人類溝通的橋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 自然是生活的根基 愛是人類的靈魂
5、課外拓展
海倫是世界上有名的殘疾成功人士。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閱讀體驗,列舉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艱辛卓絕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的事跡。
①貝多芬:德國偉大的作曲家,26歲時聽覺衰退,35歲時完全耳聾……
——世界不給他歡樂 他卻創造了歡樂給與世界
②阿炳:二十多歲時患眼疾雙眼相繼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獲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獎。
③奧斯特洛夫斯基:蘇聯作家,25歲全身癱瘓 雙目失明……以頑強的意志創作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④富蘭克林羅斯福 :美國政治家,41歲時因患脊髓灰質炎 下肢癱瘓……是美國歷史上唯一蟬聯四屆的總統。
⑤張海迪:5歲時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 高位截癱……自學掌握英語 、日語 、德語等,當代知名作家, 翻譯家。
6、小結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光明有聲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記,我們身邊還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仍然生活在黑暗和無聲的世界里,我們的愛可以重塑他們的生命,帶給他們溫暖,帶給他們光明。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分析
課文講了巴黎街頭,一位盲夫人乞討時什么也沒得到。而當一位詩人在她的牌子上加了一句話之后,卻得到了行人給的許多錢。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語言的魅力,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從故事中體會到語言文字所產生的巨大力量,增強學習語言的興趣。
教學構想
學生自學課文,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抓住重點詞句,解決疑難問題。通過感情朗讀,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再由學生分別扮演記者和采訪對象,深入理解加上這句話的含義,感悟語言的魅力。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留意廣告詞,收集自己喜歡的廣告詞。投影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我們的語言充滿著巨大的力量,你信嗎?學習完《加了一句話》,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板書課題)
二、明確要求,自學課文。
1 讀一讀閱讀提示,說說閱讀要求。(1)了解盲夫人乞討過程中情況的變化及變化的原因。(2)說說對課文最后一段話的閱讀感受。
2 按閱讀要求,自讀課文。(1)借助工具書,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課文。(2)邊讀邊在課文上做記號,把表現盲夫人乞討過程中情況變化及變化的重點詞句畫出來。(3)把課文最后一段多讀幾遍,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把自己的感受用鉛筆寫在課本上。
3 小組交流,合作學習,有疑難的問題做好紀錄。
4 教師在學生自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巡視指導。
三、檢查自學,集體釋疑。
1 小組選派代表匯報學習收獲,提出疑難問題。要求說清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解決了什么問題,是怎么解決的,還有什么問題解決不了。
2 教師依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加以梳理,確定解釋重點。
3 學生集體解釋,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充分朗讀課文最后一段,聯系上下文,比較加了一句話前后的不同情況。)重點討論: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見”前面加上“春天到了”,會產生這么大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1)比較朗讀下面這組句子,說說在意思表達上有什么不同:“我什么也看不見!”“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見!”(2)反復朗讀課文最后一段話,邊讀變想象:春天到了,萬紫千紅的景象與老夫人“什么也看不見”的'不幸遭遇的強烈反差。(3)交流各自的感受,理解“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見”這句話的含義,體會這句話能打動人的原因,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4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以抒情的語調來讀。
四、相互采訪,感悟內化。
1 請一位同學扮記者,其他同學扮采訪對象。進行現場采訪,深入理解加上這句話的含義,感悟語言的魅力。
2 變換采訪角色,換位體驗。
五、遷移訓練。
說說自己都收集了哪些廣告詞,最喜歡哪一條,為什么喜歡,進一步讓學生欣賞、評價、體會有創意廣告的語言魅力和情感作用。
作業設計
根據教師提供的范圍,課后設計廣告詞,在學習園地上交流,進一步體驗發揮語言魅力和情感的作用。廣告詞內容、范圍:(1)為希望工程獻愛心;(2)保護環境衛生;(3)保護學校花草樹木。
板書設計
4 加了一句話
我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沒得到
大都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見! 無論……都
就連……也
產生了魔力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再塑生命的人》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2篇課文。這個單元選取的文章反映的是青少年的學習生活,通過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給我們以學習和生活的啟迪。
本文選自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記敘性散文,講述了海倫凱勒在七歲時得到莎莉文老師愛的教育而重獲“光明”的故事。課文展現的人文內涵豐富,莎莉文老師深沉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讓人記憶深刻。而且這篇課文的語言清新樸實,表達上將敘事和抒情有機結合,在能力的培養方面和情感的提升方面,都能對學生起到促進作用。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學習熱情高,學習習慣處于養成階段,而且對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已經有所了解,對于課文內容能夠理清思路。他們在小學接觸過關于海倫凱勒的故事,但他們對盲聾孩子的世界沒有切身體會,也很難理解他們處于黑暗中的心情。另外,他們對于文本的分析和鑒賞能力還有待提高。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積累重點字詞;把握課文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1.在快速默讀的過程中,培養從文中準確獲取信息并進行語言概括的能力。
2.通過品讀與揣摩,理解“再塑生命”的含義;品味課文優美細膩的語言。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會莎莉文老師深沉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
2.學習海倫凱勒熱切求知、熱愛生活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研讀課文,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作為盲聾啞人的海倫凱勒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教學方法】
情境設置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盲人猜字,設置情境。
教師請兩名同學做盲人猜字的游戲:一名同學按照卡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另一位同學手心上寫字,另一名同學猜字。
請猜字的同學說說感受。
師:同學們,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們可以看到陽光的色彩斑斕,聽到鳥鳴的婉轉動人。但還有一種人,他們生活在沒有色彩,沒有聲音的世界里,他們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對于他們來說,能生存下來已需要足夠的勇氣,而要出類拔萃,那簡直就是一個奇跡。今天,就讓我們見證一個奇跡的誕生,一起走進海倫凱勒的心靈世界。
課件展示: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溫。
【設計意圖】以“盲人猜字”這個游戲導入,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讓他們嘗試著體會盲聾人的世界,為下面的教學過程的開展做好鋪墊。
二、整體感知,背景了解。
(一)析字正音,疏通字詞。
(二)文題切入,了解背景。
1.初識“再塑生命”的含義。
師:同學們,我們首先來看題目“再塑生命的人”,“塑”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塑造)。
師:同學們覺得“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文中指海倫的生命希望和熱誠在安妮老師的教育下被喚醒,使她從寂靜又黑暗的孤獨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樂之中。這里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字面意思。)
2.初讀課文,思考問題。
教師請學生朗讀第一段,抓住最后一句中“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要求學生結合大屏幕上出示的問題快速地默讀課文:
嘗試概括文中海倫凱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狀況。
默讀后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師:這篇課文中是誰再塑了誰的生命?(莎莉文再塑海倫凱勒的生命)
那么莎莉文老師到來之前,海倫.凱勒是什么樣子的呢?從課文中找出關鍵詞句劃出來,請同學回答海倫“此前”的生活。
學生回答(第三段“憤怒、苦惱,已經疲憊不堪了”;第四段“像大霧中的航船,既沒有指南針也沒有探測儀”……)。
師:同學們想一下,海倫凱勒為什么會“憤怒、苦惱、疲憊不堪”,有誰能猜透她的心事嗎?
學生發言。
師:對于我們這些正常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海倫凱勒作為一個盲聾孩子的心情。那就讓我們試著去走進她的內心。
課件展示:海倫一歲半的時候,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就失去了常人生來具有的視覺和聽覺,甚至無法用嘴說出自己的哪怕一個小小的心愿。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由于對外部世界無從知曉,海倫的脾氣也變得古怪,動輒大發雷霆。她經常撲倒在地上,發出陣陣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臉;吃飯時調皮搗蛋。關于小時候的這段經歷,海倫寫道:那時,我仿佛感到被一只無形的手緊緊抓著,于是拼命想掙脫這種束縛。
師:關于這點,她在本文中的描述就是:“當時的我,經過幾個星期的憤怒、苦惱,已經疲憊不堪了。”
師:現在大家可以理解小海倫凱勒為何那么憤怒、苦惱了嗎?這是因為她對外面的世界無從知曉,她的內心很害怕,她很想掙脫出黑暗的無聲的世界,以至于在不理解她的人看來她就顯得有些古怪了。
3.了解莎莉文老師和海倫凱勒
師:“再塑”了生命,海倫凱勒的生活就發生了變化,她之后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學生發言(在課文中為獲得了“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課件補充背景資料:好學、堅毅、敏察、極高的悟性以及豐富的情感是海倫的突出特點,她在心靈深處大睜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她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考進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大學期間,在師長的鼓勵下,她開始寫作。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本文就節選自其中。
(她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師:海倫凱勒所創造的奇跡與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靈障礙,重塑生命,卻不能不歸功于她偉大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女士。
課件展示:安妮莎利文,波士頓珀金斯盲人學校畢業。她也曾是一個雙目近乎失明的孩子,她接受教育海倫凱勒這一艱巨任務時還不到21歲。海倫是安妮莎莉文一生中第一個學生,也是唯一一個學生,在她身上傾注了安妮大半生的精力。沒有安妮的.關懷,海倫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如果說海倫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奇跡,而安妮就是創造奇跡的人。)
【設計意圖】通過課文題目的切入,從課文中找出關鍵詞句,培養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了解海倫凱勒“再塑生命”前后的變化。接著自然地引出寫作的背景,通過補充背景資料讓學生了解海倫和莎莉文這兩個偉大的人物,初步體會兩個人物的精神,也為下面的文本探究打下基礎。
三、見證“再塑生命”歷程。
師:知道了海倫凱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見證“再塑生命”的歷程:
1.莎莉文是怎樣來塑造小海倫的呢?
(1)師:首先我們來看,莎莉文老師出現是在課文第幾自然段?
課文第5自然段——相識。學生朗讀,教師點撥,劃出關鍵語句。(a.莎莉文老師對海倫的人生影響:“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b.前5段的鋪墊:交代了莎莉文到“我”家的時間及對我的重要性,激發讀者閱讀欲望;介紹我內心的煩躁、苦惱、以及對光明的渴望,為下文埋下伏筆,又與下文經過莎莉文老師的指導,“我”對生活充滿期望形成對比,突出莎莉文老師對“我”的重要性。)
(2)莎莉文怎樣塑造小海倫——逐步引導她認識具體事物。(課文中用筆較多,如莎莉文作為陌生人第一次摟抱她,有意識地給她玩具,教她拼寫出“doll”;讓海倫一只手接觸水流,在她的另一只手手心寫“水”,使她領悟到“水”這個字的含義。)
2.課文詳寫了“再塑生命”的過程,那么這個過程是一帆風順的嗎?舉例說一說。(引導學生分析段落:海倫學習“杯”和“水”的區別。)
參考:莎莉文老師教海倫凱勒認識“水”的過程并不順利。海倫總是把“杯”和“水”搞混。莎莉文老師只好暫時丟下這個問題,重新練習布娃娃的游戲,分散海倫的注意,平息她煩躁的心情。然后帶海倫.凱勒到井房散步,讓她把一只手放在噴水口下面,感受水在手上流過,在她的另一只手上由慢到快地一次次拼寫“water”,使她領悟到“水”這個字指的就是流過手上的涼涼的東西,這樣才讓海倫認識了水。
師:同學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剛開始認字的時候是怎樣的經歷。(或者有沒有弟弟妹妹,教他們寫作業是否有困難,你是否不耐煩?)
【設計意圖】在見證“再塑生命”的歷程中,整體感知文意,理清課文思路。聯系自己的生活體味海倫凱勒學習的艱辛和莎莉文老師的耐心愛心。
四、體味快樂,再悟情感。
1.體味“我”學習的快樂
師:剛才我們看到海倫凱勒學習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過程艱辛更能體會其中的快樂,那么在學有收獲之后她有沒有感到快樂呢?請同學們從整篇課文中尋找描寫海倫凱勒學有收獲后的動作行為或心理活動的語句。
參考:動作描寫如:“我自豪極了,高興得臉部都漲紅了,立即跑下樓去,找到母親,拼寫給她看。”寫出了海倫會拼寫“doll”這個詞時內心的自豪、激動之情;心理活動如:“我獨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滿了喜悅,企盼著新的一天快些來到。啊!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這句心理活動描寫表現出海倫井房經歷后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2.感悟作者情感
師:先前我們了解到幼年的海倫得病致殘之后,性格變得古怪,但后來她卻成為了一個有文化修養的大學生。這個“再塑生命”的過程,離不開的是莎莉文老師深沉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大家能從課文中感受到海倫凱勒對莎莉文老師怎樣的感情?
參考:課文開頭寫“老師安妮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莎莉文老師到來的這一天是作者生命的重新開始,她甚至把莎莉文老師稱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心中莎莉文老師是光明的使者,她到來時作者這樣描述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心里無聲地呼喊著:‘光明!光明!快給我光明!’正在這時,愛的光明照到了作者身上。“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師。”課文更多的還是通過寫莎莉文老師對我的理解、關愛、教育的具體言行來表達作者的感激、崇敬之情。
【設計意圖】通過課文中海倫學有收獲后的細致描寫體味她學習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感悟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之情。
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見證了海倫凱勒“再塑生命”的歷程,感受到了海倫凱勒生活在黑暗里的無助和學習的艱辛。而莎莉文老師的出現,她對海倫傾注的愛和熱情讓海倫凱勒重新見到了光明和希望,現在同學們對于再塑生命的含義有沒有更深層的理解呢?同學們可以帶著這個思考再讀課文,尋找課文中打動你的語句,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分享和品味。
作業布置:讀讀寫寫;思考再塑生命的深層含義;熟讀課文,尋找課文中打動你的語句;課外閱讀《了解“愛”的含義》。
板書設計:再塑生命的人
之前:黑暗之后:光明
第二課時
一、回顧,品評。
1.回顧文題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走進了海倫凱勒的內心世界,見證了她重塑生命的歷程。現在有誰能告訴我,海倫凱勒為什么稱莎莉文老師為“再塑生命的人”?
學生回答。(參考: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愛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本來“在我的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這里的光明一詞用其比喻義)。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的“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一詞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無比敬愛和感激之情。)
2.品味語言
師:這篇課文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再讀課文之后你發現了哪些優美的打動你的語句呢?現在讓我們來分享交流一下。
學生發言,根據學生的選擇進行賞析。(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霧中航行過?在霧中神情緊張地駕駛著一條大船,小心翼翼地緩慢地向對岸駛去,心兒怦怦直跳,唯恐發生意外。”形象地寫出了海倫凱勒內心的迷惘、無所適從,以及對光明的渴盼。)
【設計意圖】回顧課文內容,理解“再塑生命”的深層含義。通過分享品評文中優美的語言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可適度穿插朗讀指導,讓學生融入情感,提高朗讀水平。
二、探究再塑生命的要素
師:海倫凱勒最終戰勝了挫折,創造了奇跡,得益于完成了生命的再塑歷程。同學們,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覺得她成功地再塑生命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從兩方面引導:莎莉文老師和海倫自身。(提示:“塑”的本義是用泥土捏人,如果莎莉文老師捏的是泥人,還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嗎?)
參考:a.莎莉文老師富有愛心且獨特的教學藝術;b.海倫凱勒自身:毅力(小海倫沒有放棄去認識文字);靈感(小海倫通過水受到了啟發);求知欲(小海倫對新事物擁有極大的熱情)……(根據學生回答補充。)
師:現在我們可以看出海倫凱勒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呢?(聰明好學,堅強有毅力,自強不息,情感豐富,熱愛生活……)
拓展延伸(針對海倫凱勒的堅毅)
師:海倫凱勒沒有被不幸的命運打敗,她勇敢地生活、快樂地學習。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人也是克服了自身缺陷,刻畫出了美麗的人生,除了本文的海倫凱勒,你還知道哪些人?
學生交流,課件展示相關人物:貝多芬:德國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26歲時聽覺衰退,35歲時完全耳聾……——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給予世界;奧斯特洛夫斯基:蘇聯作家,25歲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以頑強的意志創作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海聾人足球隊的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再塑生命的要素,感悟莎莉文的愛的教育;體會海倫凱勒的性格特點,學習海倫凱勒所表現出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三、“愛”的教育
師:海倫凱勒是堅強的,課文中,在莎莉文老師細心耐心的教導下,她逐漸認識了具體事物學會了拼寫。海倫對莎莉文老師懷著深深的感激之情,仔細揣摩,莎莉文老師教給海倫的僅僅是知識嗎?
參考:莎莉文老師教給了海倫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愛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個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可結合文中海倫凱勒對洋娃娃前后態度的變化:“我并不慚愧,也不悔恨,我對洋娃娃并沒有愛。”——“想起剛才的所作所為,我悔恨莫及,兩眼浸滿了淚水,這是生平第一次。”)
閱讀分享:交流第一課時布置的課外閱讀(《了解“愛”的含義》)的閱讀感受,體會“愛”的教育。
師:根據之前的內容,你認為莎莉文老師是怎樣的一位老師?
參考:莎莉文老師是一個有極大的耐心和愛心,有良好的教學方法的好老師。(海倫在認識莎莉文老師之前,她對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只能靠有限的觸摸來完成。在認識莎莉文老師之后,她認識世界的范圍擴大了,而且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這個過程對常人來說并沒有什么,但對于一個盲人,聾啞人來說就顯得不可思議了。)
【設計意圖】課外延伸,學生通過閱讀相關美文感悟莎莉文老師的愛的教育,領會莎莉文老師雋永深沉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
課堂小結:回顧再塑生命的歷程,想像海倫的種種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種種艱辛,我們不難發現,海倫凱勒是堅強的,而她的重生則源于莎莉文老師無私的愛。莎莉文老師不僅教給海倫愛的真諦,她自己也正是用愛改變了海倫的人生,她就是再塑海倫生命的人。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希望同學們學習海倫凱勒的自強不息,勇敢面對一切;領會莎莉文老師的愛的教育,用愛點燃光明。跟隨著這兩個偉大人物的腳步,創造屬于你自己的生命奇跡。
作業布置: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摘錄語句,寫寫讀后感。
板書設計:
兩個人物兩種精神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五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嘗試用“感同身受”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學會在閱讀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
三、教學策略
《卡羅納》選自亞米契斯《愛的教育》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的故事。
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其他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時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情進行細致描述的寫作方法,從課文講述的故事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要真誠理解、互相關愛。
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等語言實踐的過程中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自主感悟的基礎上有序地展開。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
1.深情導入。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正如歌中所唱,母愛是多么地偉大,有媽的孩子是多么地幸福。
一個只讀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也有一個疼愛他的母親。在他母親生日那天,獻給了母親一封長達八頁紙的信,來深深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信的四周還畫上了漂亮的花邊。可是半年后,無限疼愛他的母親竟然生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紅了,連兩腿也站不穩,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萬分悲痛。
2.聽到這個故事,你的心情怎樣?
3.這個可憐的孩子叫──出示課題:卡羅納,齊讀課題。
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卡羅納,一起走進作者飽含深情的字里行間。
【設計意圖】教師滿懷深情地述說母愛的深沉與博大,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境,叩擊學生的心弦,為理解卡羅納失去母親的巨大悲痛做好鋪墊。
(二)提示導讀,感悟理解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生閱讀,師巡視)
讀詞語:遭受、憐憫、屏息凝神、俯身、叮嚀、囑咐、號啕大哭、恍然大悟。
2.讀學習提示,畫出要求。
閱讀提示:
默讀課文思考: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是怎樣做的?你從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啟發?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閱讀提示的作用,使學生的閱讀有明確的指向性。梳理閱讀提示的問題并善于借助這些問題展開閱讀和思考,這是閱讀課文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可以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
3.大家是怎樣做的。
(1)“大家”在文中指誰?
(2)面對不幸的卡羅納,他們是怎樣做的?選擇其中的一個人來清楚地說說。
再讀課文,自己準備→同桌討論→指名交流,師隨機點撥。
引導學生體會老師、同學、“我”和“我”媽媽對卡羅納的關愛。
(3)“大家”就是指文中的這些人嗎?還有誰?他們會怎樣對待可憐的卡羅納?(鄰居、親戚、還有我們,我們也是“大家”中的'一份子)
4.受到什么啟發。
(1)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以不同的方式傳遞著一種相同的關愛。這么多人中,誰的做法讓你最感動、印象最深?
(2)從中你受到什么啟發?寫下各自的感受。
(3)指名交流。
總結:同學們,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幸,都會需要親人、朋友的關愛。可是愛是一種能力,怎樣去愛,需要我們學習。這則日記記錄的不僅是關愛同學的過程,也是“我”學習愛的過程。愛是一種能力,我們大家一定要──學會愛!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目的在于為學生創設一個“與文本充分對話”的時空,學生是閱讀的主人,自己選擇、自己品讀、自己發現。教師則扮演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啟發、點撥。讓學生在自讀實踐的過程中運用讀書方法,形成閱讀能力。
5.文中的“大家”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有一個重要的人我們不能忘,他就是──卡羅納。
(1)你覺得卡羅納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哪些地方最打動你?
(2)交流,師隨機點撥。
【設計意圖】前面部分的學習只是基于教材,而這一環節則是高于教材。
(三)資料鏈接,推薦閱讀
1.愛,不需要豪言壯語;愛,不需要驚天動地。愛,是一句真誠的話;愛,是一個輕輕的接觸;愛,是一個深情的眼神。文中的老師、同學、家長用自己的真誠、理解、安慰、關愛遭遇不幸的卡羅納。是的,就是這樸素的愛,讓我們每個同學深受感動。你們知道這個感人的故事出自何處嗎?
2.閱讀文后“資料袋”。
3.展示同學們帶來的《愛的教育》。
4.師補充介紹《愛的教育》,激發閱讀興趣。
《愛的教育》這本風行全球,膾炙人口的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國都公認此書為最富愛心及教育性的讀物而爭相翻譯出版。
《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說教,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日常生活。《愛的教育》以娓娓動聽的語言和生動感人的事例,啟迪人們要愛祖國,愛人民,愛父母,愛師長。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一本相關的拓展性閱讀的書目,目的是想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更為廣闊的世界。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閱讀《愛的教育》。
【設計意圖】積累語言,拓展閱讀。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了解海倫·凱勒的人生經歷及其品質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
3、品讀文中重要語句,加深閱讀體驗
教學重難點
1、領會莎莉老師雋永深刻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
2、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從題目入手,指導學生從題目中獲得信息,帶著思考進入文本。
“再塑生命”從字面意思看是什么意思?是誰再塑了誰的生命?(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是莎莉文老師再塑了海倫凱勒的生命!)
她原來的生命是什么樣子?現在又是什么樣子?(結合文中語句作答:第四段,“她”原來的生命是痛苦的、黑暗的;現在她的生命是幸福的,光明的。)
2、在海倫心中,莎莉文老師有怎樣的地位?試在文中找一找相關語句。(第五段: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師。)
(二)合作探究,賞析研讀
通過層層推進的幾個問題設計,引領學生漸漸理解文章主旨,這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
1、莎莉文老師為教育海倫.凱勒做了哪些事?(可讓學生給文中的三部分分別擬一個小標題,并說說這樣擬題的理由。)
學生可能擬出的標題有“認識文字”、“親近自然”、“理解愛”或“認識具體事物”、“認識大自然”、“愛的認識”等等。
2.關于“愛”的教育:莎莉文老師是怎樣教我認識“愛”的?
假如你是海倫的老師,請你告訴她“愛是什么”?(教“我”理解“愛”——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覺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愛——愛的含義——聯系人與人之間的美好的情感。
3、安妮莎莉文老師教導了海倫哪些內容?海倫又有怎樣的收獲?
試結合文中語句加以概括。讓學生找出直接描寫作者語言、心理、動作的語句,體會作者的精神品質。
學會正確拼寫單詞,“我一下子理解了語言文字的奧秘了……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感到自然的偉大和世界的美好,在暴風雨中感受到大自然惡劣的一面,經受挫折,最終克服恐懼,——心靈的成長,感覺到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之間。領悟了抽象的概念,逐步理解了愛的.含義——思想上產生了質的飛躍
4、文章標題“再塑生命”的含義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再塑生命”本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
這里是指:(1)海倫的生命希望和熱誠在安妮老師的教育下被喚醒,使她從寂靜又黑暗的孤獨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樂之中。
(2)是莎利文老師讓“我”回歸自然,理解自然。
(3)是莎利文老師還教“我”懂得什么是“愛”。正如作者所說“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莎利文老師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無比敬愛和感激之情。
5、你認為海倫凱勒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學生討論發言,師生一起總結:
A、莎莉文老師的幫助:講究教育方法、善抓教育時機、充滿愛心耐心;
B、自身因素:求知欲強、善思好學、不屈不撓、極高的悟性以及豐富的情感。
(三)體驗反思,拓展延伸
1、海倫是個高度殘疾的兒童,在沙利文的引領下卻創造出了生命的奇跡,從他們身上,你得到哪些人生的啟示呢?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討論,也可以先說說自己從莎莉文老師身上學到了要關心學生,對學生要充滿愛心、耐心,要講究教育方法,要善抓教育時機等。
從海倫凱勒身上,學生可以談到要有頑強的意志,要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要學會感恩等。
2.平凡生活中并非只有一位“海倫·凱勒”,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和他們所譜寫的動人故事嗎?你知道他們成功的秘訣嗎?
展示幾位身殘志堅的名人照片。教師激勵學生:
與其悲嘆自己的命運,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
課后小結
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于海倫·凱勒的生命,以無私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師,她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長久地凝視我的老師。希望同學們也能關愛他人,讓生命得到升華。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的心情。
課前進行一個詞語積累的訓練:我們要描寫優美景物時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詞語,我們平時要注意積累,老師說一個,大家認真聽,微微清風,誰能像我這樣也這樣說幾個詞語,教師板書。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一段情,流傳千古,令人蕩氣回腸,有一個故事世代久遠卻歷久彌新,成為歌頌友誼的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伯牙絕弦》。(板書課題)這是一篇文言文,是繼我們學習了《楊氏之子》之后與文言文的又一次親密接觸。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夠更加喜歡文言文,為自己的文學積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筆。
2、誰能讀一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3、伯牙絕弦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讓它流傳千古仍能動人心弦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讀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4、指名讀文,指導注意句子的節奏和停頓。教師做范讀。讀好語氣詞。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1、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我們已經讀通了文章,接下來,就要讀懂文章,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讀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結合注釋、工具書、討論交流等)學生自學,然后進行交流。
2、都讀懂了么?交流一下你都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沒讀懂。
(1)通過解題,讓學生理解“絕弦”的本意和變通的含義。學會因文而異,理解詞語,不機械翻譯。
(2)“善”的.含義,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況,具體詞要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善哉”可以怎么理解?體會表示贊嘆的作用。
(3)理解2、3句,談出各自不同的體會,說自己的理解,具體體會“善鼓琴、善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利用課前練習積累的詞語進行仿句訓練,體會語氣。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伯牙,子期,進行仿句訓練。深化“善鼓琴、善聽”。通過“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況。
(4)假想伯牙聽到的他人的贊美和子期的贊美又和不同,進而深一層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想象伯牙無知音時的痛苦和遇知音時的興奮。
(4)再讀課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體會知音含義。感受知音難求,二人互為知音。
(5)通過“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體會伯牙喪友之痛。為什么要“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如何破琴,如何絕弦?感受伯牙認為世上再無知音的心情。再扣課題。
三、拓展內容,深化情感。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傳說,俞伯牙與鐘子期是在江邊相識。當時,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邊聽見,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二人從此成為知音。無奈,月由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鐘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聽琴的情景——寫下了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想象伯牙此時的心情再讀全文,引導學生讀: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子期死了,只剩下伯牙和他無盡的孤獨和哀傷,他滿腹的哀怨無人傾訴,只有這則動人的故事還在千古流傳。我們能試著背誦這篇文章么?
3、學習了這篇文章,談談你的感受好么?面對伯牙的絕望,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4、《高山流水》到底是怎樣的一首曲子呢,讓我們閉目聆聽這首古曲,感受伯牙子期的這段友誼的千古絕唱。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全文結構。
2.品味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結構,全面把握文章內容。
2.文章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搓捻(cuo1 nian3)繁衍(yan3)遷徙(xi3)覓食(mi)慚愧(kui4)譬如(pi4)棲息(qi1)小憩(qi4)遨游(ao2)花團錦簇(cu4)冥思遐想(xia2)
2.解釋下列詞語。
企盼:盼望。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遷徙:遷移。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
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一點不敢疏忽。
二、導人
同學們,你們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后,對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革命斗爭中致殘以后,又能寫出鼓舞了數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們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倫凱勒。‘
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海倫凱勒的風貌,投影顯示作者事跡簡介。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生于亞拉巴馬州,在波士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莎莉文老師的協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寫作,還學會了說話,上了大學,并且成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1900年,海倫進入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并于1904年榮譽畢業。當年她和她的老師莎莉文合著的海倫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的故事))發表,即引起轟動,成為著名的英文名著。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明確:
這篇課文選編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親近自然><關于“愛”的含義>合在一起編成課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課文的主線十分清晰,寫莎莉文老師“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
四、學習課文
圍繞下面問題,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1.海倫凱勒在什么時間,怎樣認識了安妮莎莉文老師?這位老師對她有什么影響?
2.莎莉文老師是怎樣教育“我”認識具體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師又是如何讓“我”認識、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師又是怎樣逐步引導“我”認識“愛”的`?
學生默讀課文,討論交流。
明確:
第l題,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倫凱勒從母親的手勢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樣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尋常的事情要發生。她站在臺階上等待。后來,“一個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緊緊地抱在懷中。我似乎能感覺得到,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師。”
第2題,文中寫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為一個陌生人第一次摟抱我,有意識地給我玩具,教我拼寫洋娃娃“doll”。還教我學會了拼寫“針”(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這些詞。特別具體寫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師讓我一只手接觸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寫出“水”這個字,使我終于領悟到“水”這個字就是我手上流過的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從此,海倫凱勒開始大量認識具體事物。
第3題,莎莉文老師把我帶到大自然中,運用我的觸覺、嗅覺,以及學到的詞匯,讓我在頭腦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師讓我坐在樹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氣變化,暴風雨來臨,在最危急的時刻,老師來了,扶我下來。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總是對人微笑,給人仁慈。
第4題,莎莉文老師用的是情感體驗法。通過情感體驗和對各種不同事物的對比,使海倫從中去感受。
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輕輕地摟著我,在我手上拼寫出了‘我愛海倫’幾個字。…‘莎莉文老師把我摟得更緊了,用手指著我的心說:‘愛在這里。…“這時,我突然明白了,這個字原來指的是腦子里正在進行的過程。這是我第一次領悟到抽象的概念。”“剎那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覺到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
五、朗讀訓練
課文第二部分寫得非常優美,簡直是一首散文詩,充分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敢于體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教師可讓學生朗讀、點讀,甚至有選擇地背誦。
六、小結
本文是美國教育家,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這篇課文,既表現了一位富有愛心的老師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在向莎莉文老師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時,也為這位聾啞女孩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動。同時文章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
七、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旁批詩文,理清文章思路。
2.對比閱讀,把握兩首散文詩在感情基調、內容、語言等方面的異同。
3.誦讀詩文,體會《金色花》所表達的孩童對母親的親昵之情以及《荷葉·母親》所表現的少女對母親的依戀和感激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誦讀詩文,體會《金色花》所表達的孩童對母親的親昵之情以及《荷葉·母親》所表現的少女對母親的依戀和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
對比閱讀,把握兩首散文詩在感情基調、內容、語言等方面的異同。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任務驅動式、探究式、朗讀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利用默讀批注,感知理解詩文內容。
2.設計對比誦讀兩首散文詩,體會兩首散文詩在感情基調、內容、語言等方面的異同。
四、教學過程
(一)設計活動,介紹作者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金色花》《荷葉·母親》這兩首散文詩。誰來介紹一下這兩首詩的作者?
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泰戈爾曾兩次訪問過中國。訪問之后,他的作品大量地譯成漢語。當時翻譯的絕大多數是散文詩,因此,泰戈爾對中國的影響首先是散文詩。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中國文壇上出現了不少體裁像《園丁集》《新月集》《飛鳥集》一類的作品,這其中冰心可以說是受惠于泰戈爾最深的“私淑弟子”了。受泰戈作品的影響,冰心的創作走向溫柔的愛的吟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通過欣賞朗誦《金色花》《荷葉·母親》感受他們作品的異同。
這節課我們要進行一次朗讀比賽。優秀的詩文是“詩中有畫”的,這兩首散文詩也不例外,每首詩都蘊含著幾幅精美的畫面,我們這次朗誦比賽的內容是:每組同學從兩首詩文里各選一幅“畫面”進行朗讀。
【設計意圖】設計活動,激發興趣,引入本課。
(二)自主閱讀,批注“畫面”,感知內容
接下來,讓我們朗讀詩文,請大家拿起筆去文中尋找優美的“畫面”,并在旁批處給“畫面”擬個小標題,然后咱們比一比誰擬的題目最美。
(學生默讀批注文章,全班討論,選出最佳標題。)
示例:《金色花》:第一幅:母親禱告,“我”為她散發香氣。第二幅:母親讀書,“我”將影子投在書頁上。第三幅:母親拿燈去牛棚,“我”變回孩子,求媽媽講故事。《荷葉·母親》:第一幅:花瑞人祥回憶蓮花白。第二幅:白蓮凋零紅蓮亭亭。第三幅:雨打風擺紅蓮欹斜。第四幅:荷葉護蓮盡顯母愛。
【設計意圖】感知文章內容,訓練概括能力。
(三)小組合作,填寫表格,比較異同
每幅畫面都有了一個詩意的標題,如何能讀出詩意的美呢?先讓我們以組為單位邊品味“畫面”邊填寫《“畫面”對比閱讀表》,然后組內朗讀,準備展示。
“畫面”對比閱讀表
(學生合作填寫表格,朗讀所選“畫面”。)
示例:
【設計意圖】訓練朗讀技巧;體會兩首詩語言風格和情感的不同。
(四)展示表格,比賽誦讀,體會情感
期待已久的時刻終于到來了,請各組依次展示自己的表格并進行解說,然后誦讀本組所選的“圖畫”。
(分組朗讀,師生共同評價。著重從重音、停連、節奏、語氣、情感等方面評價。評出特色,頒發獎狀。)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提高把握感情基調能力;體會《金色花》所表達的孩童對母親的親昵之情以及《荷葉·母親》所表現的少女對母親的依戀和感激之情。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知道,兩篇文章可以從內容、語言、情感等方面進行對比閱讀。課下我們可以將泰戈爾的《飛鳥集》與冰心的《繁星》《春水》進行對比閱讀。也可以將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進行對比閱讀。
作業:課外閱讀《飛鳥集》和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他們作品風格的相同之處。
板書設計: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13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么顏色的樹葉?(生回答)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藍色的樹葉》。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讀完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生質疑。
同學們的問題提的可真好,答案就在課本當中,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自讀識字
1、現在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會讀的生字自己想辦法解決,讀的同時,標
出自然段落。
2、師:我發現同學們讀書的時候都非常認真,現在有哪位勇敢的同學愿意把課文讀一讀?指名讀。
3、剛才的幾位同學讀得都 非常好,現在同學們看小黑板,把你認識的生字和詞語大聲地讀出來,不會讀的可以向其他同學請教。
4、從你們的聲音里,老師知道你們已經會熟練拼讀了,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著同學們讀一讀?小老師領讀。
5、去掉拼音讀、去掉詞語讀、同桌互讀、指名讀、齊讀。
三、品讀領悟
師:生字娃娃已經出來很長時間了,現在我們快把它們送回家吧!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得是誰和
誰之間發生的一件什么事?
1、誰來告訴老師,課文講了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一件什么事?
師板書:李麗 林園園
2、李麗為什么要向林園園借綠鉛筆呢?我們一起先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2)生回答問題 (3)指導看圖,哪個是李麗?哪個是林園園?你是怎么知道的?
過渡:李麗是怎么向林園園借綠鉛筆的呢?現在同學們輕聲讀課文2-4自然段,用-----畫出李麗說
的話,用曲線畫出林園園說的話。
3、師:同學們畫得都非常認真,現在我們來看第2自然段,李麗和林園園的第一次對話。
(1)誰愿意讀一讀?
(2)從“小聲”這個詞,你能體會到什么?你能小聲地來讀一讀這句話嗎?
(3)林園園怎么回答的?生說。誰告訴老師“吞吞吐吐”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吞吞吐吐地語氣讀這句
話嗎?
(4)同桌一人扮演李麗,一人扮演林園園,一個小聲、一個吞吞吐吐地來讀這句對話。
4、師:李麗沒借到綠鉛筆,怎么辦呢?誰勇敢地讀一讀第三段?生讀。
(1)師板書“只好”這個詞,說明了什么?指名說。
(2)師述:李麗說:“現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吧。?林園園是怎么回答的.?(我怕你把筆尖
弄斷了)從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3)試著用自己理解地語氣讀一讀林園園說的話。
(4)現在老師來讀李麗說的話,你來讀林園園說的話,可以嗎?注意人物的語氣。
5、師述第四段。
(1)問:林園園向李麗提出了哪些要求?生回答,師板書三個“不要”。師問:她在擔心什么?
(2)誰愿意用擔心地語氣讀一讀林園園說的這句話?指名讀。
(3)師述:李麗連忙說:“我只畫樹葉和小草。”問:聽到李麗又畫樹葉,又畫小草,林園園又是怎
么表現的?(林園園皺著眉頭說:“還要畫小草。”板書:皺著眉頭。師:從這句話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4)男女生分角色朗讀第四段。
6、師: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
問:林園園為什么臉紅了?
7、此時此刻,你想對林園園說些什么?
8、經過這件事,我們相信林園園以后一定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對嗎?那我們在座的同學呢?是不是也會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呢?
四、拓展延伸
現在,同學們拿起你的畫筆,畫一張有綠綠葉子的樹的圖畫,送給曾經幫助過你的同學吧!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并體味本詩的節奏、韻律美。
②理清結構,展開聯想和想像,理解本詩內容。
③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到,精美的石頭怎么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2、出示課題,并析題:解釋“什么是化石”。并播放化石圖片,教師進行解說。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上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大多數化石是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莖的化石,動物的牙齒、貝殼、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則是生物體的印痕化石等。)
二、感知內容
1、朗讀課文。要求讀好詩的節奏、重音、語氣和語調,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探究質疑:題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討論并歸納:“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里是贊頌的意思。“化石吟”就是贊頌化石的抒情詩。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由此贊頌科學的神奇。
2、學生自由朗讀,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請找出有關段落,并給詩歌分層,概括大意。
學生發言,明確:詩歌在結構上是“總一分一總”;分為三層: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三、自主探究
1、學生齊讀3—6節,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理由;也可說說在讀詩過程中碰到的困惑之處。
問題組例舉: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c、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d、“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說明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這樣設喻,生動形象,將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2、寫作方法探究:
⑴第一、二節連續用了六個問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連續不斷地問句表現出作者對科學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也打開了作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⑵詩中第1節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的修辭,通過連續的四個問句,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也表現了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開啟了讀者想像與聯想的閥門。)
⑶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反復朗讀,體會這一特點。并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后一節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好在哪里?最后一節回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⑷詩歌把化石稱為“你”有什么好處?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并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
3、學生再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情感。
四、反思拓展
1、思考:同學們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
2、根據你所知道的或能設計出的科學技術,談談讓滅絕的物種重生的方法。
3、你學了這首詩后,有何感想?(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贊美之情。)
五、布置作業
1、參觀或查閱資料后,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為《遠古的遐思——讀……有感》
2、熟讀課文。
附板書: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贊美科學
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2、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類講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進一步認識自然的微妙,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3、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掌握內容,體會化石向人類講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進一步認識自然的微妙,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
教學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并指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1、激趣:利用電教媒體放映多種恐龍的圖片,并配以恐龍的模擬聲音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質疑:距今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前的恐龍早已滅絕,我們看到的恐龍模樣是怎樣再現出來的?
3、討論:鼓勵學生發表各自的見解、猜想,保存同學們的奇思妙想。
4、閱讀:網上搜索“猛犸冰封3萬年遺體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組圖)”。
5、小結:正是這些沉睡億年的化石裹藏著昨天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套珍貴的密碼,人類才得以把思緒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世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板書課題:16、化石吟
6、解題:
(1)理解“吟”的意思。
吟,這里是贊頌的意思。
(2)化石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一組圖片就知道了。
①欣賞化石圖片(網上搜索)。
②說說化石是什么?
③定義化石:動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殘體經過長時間而沒有腐爛,有機體自身保管完好,或在沉積巖中形成印模,或保存生存時留下的痕跡,漫長時間后成為地殼的一局部,這就是化石。
(3)課題是什么意思?(贊美化石)
二、誦讀全詩,加強理解。
1、自由誦讀,初步理解。
學生分小組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自由誦讀,要求讀準字音,有節奏地朗讀詩歌,并能有選擇地背誦。
2、閱讀資料,加強理解。
①最早的魚兒、最早的鳥兒、最早登陸的魚兒、最早的樹,依次指的是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裸子植物。
②猛犸象:也稱“毛象”,古代哺乳動物,大小近似現代象,身上長滿棕色長毛,上門齒向上彎曲。生存于亞歐大陸北部更新世(延續時間自160萬年前至1萬年前)晚期的寒冷地區。中國東北、內蒙古和寧夏等地曾有這類動物的化石發現。
③“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研究標明,化石還局部保管著生命有機物的剩余,并未真的完全石化。
④骸骨:尸骨。
⑤太古:遠古的時代。
3、開火車分小節誦讀。其他同學注意誦讀者對于會認字和會寫字是否讀準,節奏是否掌握恰當。
三、評價討論,理解感悟。
1、讀后評價,同學們在評價討論的過程中加強對詩歌的理解感悟。
(1)關于讀音。
思緒xù不朽xiǔ軀qū殼裹guǒ藏檔dàng案蔥蘢lóng幽yōu雅卓zhuó越
(2)關于寫字。
強調“裹”的寫法,“果”字夾在“衣”中間。
(3)關于節奏。
結合學生讀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朗讀,重點指導: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
“啊,/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4)關于感情色彩的處置:
①針對剛才同學們讀的情況大家互相評價,指出讀得好與不好的地方。
②說說應該怎樣讀,自身讀讀。
③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④師生一起研討詩歌感情色彩的處置,整體感受。
第1、2節是第一層,開頭運用排比的手法通過連續不時的問句,以疑問略帶遐想的語氣引發作者和讀者的想象和考慮。
板書:發問想象
第3、4、5、6節是第二層也是詩的主體局部,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用一種贊美的語氣、擬人的手法來寫化石,語氣中滿是對化石所具有的神奇力量的贊頌和對大自然的由衷的嘆服。
板書:遐思飛躍
第7節是第三層,用陳說的語氣為第2節做了肯定的回,進一步贊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
板書:回答呼應
整首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應通過反復誦讀、評價討論來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感悟。
2、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進一步感知、考慮(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考慮,然后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沛的時間。
3、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1)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2)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的贊美之情。
(3)詩歌分為三層:第一層為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第二層為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第三層為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4、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后,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作鋪墊。
四、全文總結,整體感知。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感嘆科學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
板書設計:
自然奇妙——科學神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板書課題。
二、研讀賞析,精讀課文。
1、學法指導:我們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后,還應學會細致研究好的段落、句子、詞語,以便掌握文章的主旨。閱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有節奏地、反復地吟誦感悟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重點字詞需要用心體會,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情感。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
2、學習第一層、第三層并結合理解第5節。
(1)一、二組讀第一層,三、四組讀第三層。
(2)學習分析。
①師引入:哎呀,讀了第一節真是感到奇怪!最早的魚兒沒下巴,最早的鳥兒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竟然沒有腿,最早的樹又不開花,這些最早的動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征人類是怎樣知道的?(是化石告訴我們的)
②小結:對,是沉睡億年的石頭告訴我們的,是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告訴我們的。
③對照了解前后呼應。(幻燈片演示詩歌第二節、第七節)
【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語文翠鳥教學設計03-25
語文《燈光》的教學設計04-28
語文《白鵝》教學設計04-25
語文《陽光》教學設計04-01
語文 《社戲》教學設計03-31
語文《挑山工》教學設計04-22
語文橋教學設計04-23
語文挑山工的教學設計04-21
語文《老王》教學設計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