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漁歌子譯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漁歌子譯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漁歌子》原文:
【作者】張志和【朝代】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伴隨著春雨的嬌柔,我坐在小舟上,飄飄揚揚地垂釣著,仿佛世間的不愉快都被這春雨所撣去。
一對白鷺慢慢的扇動著翅膀,遲遲不愿飛回巢中避雨,只是在西塞山前徘徊,原來是它們被下面迷人的景色陶醉了。下面,一片桃花林中桃花開的正艷,遠看如同一層粉紅色的云霧籠罩在枝頭之間,走近后便是撲鼻而來的一陣清香的風。才展開了一點兒嫩葉的柳樹的枝條在微風的吹動下時而像小姑娘在河水中漂洗長長的頭發;時而像修長的手指在彈奏一首悠揚的樂曲。
就在河中央的我,戴著一頂斗笠,身上穿著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小的烏篷船上垂釣。幾條又肥又大的鱖魚大概在水里看膩了,嫌看到的景色太少,從河里一躍而起,真有點兒像“鯉魚跳龍門”呀。
西塞山上的云霧,久久徘徊不愿離去的白鷺,桃花林、柳樹、小橋,加上時而躍起,時而進入水中的又肥又大的鱖魚,形成了引人入勝的春天。這幅畫面中垂釣的老翁(我)陶醉在其中,久久不愿回家。
為了將這幅美麗的畫卷留下來,而且家喻戶曉。我便異口寫了一首《漁歌子》,讓更多的人了解春天的西塞山。
鑒賞
詞中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悅性的漁人形象:春江水綠、煙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岸畔桃紅,江水猛漲,鱖魚正肥時;青箬笠,綠蓑衣,漁人醉垂忘歸時。全詞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這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這是一首色彩明優意萬千,脫離塵俗釣湖煙。思深韻遠情融景,生活任行樂自然的抒情詩。
“西塞山前白鷺飛”首句,點明地點;此西塞山何處?鄂州、湖州?雖有異議,對詞境來說倒無所謂。白鷺是自由、閑適的象征,“眾禽無此格,玉立一間身。清似參禪客,癯如辟谷人”、“漠漠江湖自在飛,一身到處沾漁磯”,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
“桃花流水鱖魚肥”第二句,點出江南水鄉最美好的季節——正是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鱖魚正肥時。“桃紅”與“流水”相映,顯現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他們。“箬笠”就是用竹絲和青色箬竹葉編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莖葉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龍須草(蓑草)為原料,它就是綠色的。“歸”,回家。“不須歸”,是說也不須回家了。作者在詞里雖然只是概括地敘述了漁夫捕魚的生活,但是,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體會到詞的言外之意。從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里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讀者便可以體會到漁夫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于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艷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鮮明,構思也很巧妙,意境優美,使人讀作品時,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后,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作者簡介
張志和(約730-約810),字子同,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少年有才學,擅長音樂和書畫,很受唐肅宗重視,后隱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作品多寫閑散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詩》錄其九首詩詞。漁歌子,詞調名,又名漁父歌。本為唐朝教坊曲。分單雙調兩種,單調27字,五句,四平韻;雙調50字,仄聲。
【漁歌子譯文】相關文章:
《漁歌子》改寫07-09
《漁歌子》還原06-25
《漁歌子》改寫07-09
擴寫《漁歌子》07-06
漁歌子(現代文)10-03
作文擴寫《漁歌子》04-28
擴寫《漁歌子》六年級作文06-29
漁歌子擴寫五年級作文300字09-20
四年級《漁歌子》擴寫作文09-16
漁歌子改寫作文四年級5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