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餃子寓意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吃餃子的寓意(精選8篇)
寓意是一個漢語詞匯。一指寄托或蘊含意旨;二指寄托或隱含的意思。示例:寓意深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吃餃子的寓意,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吃餃子的寓意 篇1
吃餃子的寓意
餃子歷史悠久。兩千年前,就有餃子了。在中國,農歷新年時吃餃子,具有特別的意義,代表著吉祥和團圓。除夕夜,一家人吃過團圓飯之后,就齊聚一堂,一邊看新年節目,一邊包餃子,共享天倫之樂。餃子一般在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鐘享用。因為這段時間是農歷正月初一的開始,與家人一起吃餃子,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很有意義。
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在農歷新年吃餃子有“招財進寶”的意思。此外,人們為了討個吉利,就把代表吉祥的東西包在餃子餡里。
我國北方人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罷年,便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其樂無窮之意。"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當人們吃著這滑潤適口滋味鮮美的水餅時,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來歷,誰能不驚嘆我們文明古國的源遠流長的面食奇苑呢!
對于餃子的來歷,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頗多。
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考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歷史了。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千百年來,餃子做為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稱為"扁食"
現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北方人叫"餃子"。南方不少地區卻稱之為"餛飩"。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也五花八門,有豬肉水餃,羊肉水餃,牛肉水餃,三鮮水餃,紅油水餃,高湯水餃,花素水餃,魚肉水餃,水晶水餃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還在煎餃,蒸餃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餃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餃子的來歷,除史書記載外,民間還另有一則傳說。從前有一個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顧尋歡作樂,朝里奸臣得寵,忠良受害,鬧得國家貧窮交加,百姓怨聲載道。有一天,人稱"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見皇上,言明他有個好主意,能使皇上長生不老。皇上聽后,滿心喜歡。忙問:"潘愛卿,有何妙法,快講與朕聽!"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樣飯,就可增壽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選名廚師,讓他一日三餐做新樣,吃到百種飯,不就如愿以償了嗎?"皇上聽后連連點頭,即出告示,舉國招選。
不幾日,全國各地好多有名廚師陸續被送到京里,經過殿試,手藝高的廚師蘇巧生被選上了。從此,蘇巧生憑著自己高超的技藝為皇上做了九十九個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這一夜,蘇巧生很高興。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樣飯就可以離開這個可恨的昏君,回家與親人團聚了。"但到了做飯的時候,竟不知該咋做最后一頓飯了。他想到自殺逃跑,還想到毒死這個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傷的時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亂擱上調料,用白面皮包了許多小角角,然后放在開水鍋里煮熟,當做最后一樣飯給皇端去。蘇巧生正木呆呆地坐著等死,誰知皇上吃了這餐飯后,竟穿著睡衣跑進廚房說:"今日這頓飯最香,這叫什么名字?"蘇巧生聽罷,長長地嘆了口氣,隨后抬頭看見這種扁扁的東西,信口答道:"這是民間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蘇巧生繼續給他做飯,巧生對這個貪得無厭的昏君氣憤極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廚師,就學著包扁食吃。這樣,一代一代,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吃餃子的好處
1、提供能量
餃子皮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被人體吸收后能夠轉化成糖分為機體提供熱量,而且餃子皮非常容易消化吸收,食用餃子能夠較快的補充能量。
2、均衡營養
餃子是由面粉和肉類、蔬菜一同做成的,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能夠為人體一天的活動提供能量和營養物質。
3、增強免疫力
餃子的皮是由小麥制成的,里面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餃子肉餡中也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而蛋白質是維持免疫機能最重要的營養素,也是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分,因此常食用餃子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4、易于吸收
從營養角度看,餃子以水汽為傳熱介質經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類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體吸收。
元旦來歷知識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然后是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然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然后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慶賀新年的開始,然后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然后在我國,還列入了國定假日。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采用公歷紀年法,把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
年公歷的1月1日,人們稱它為元旦,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在漢語里,元是開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然后兩字合稱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這從一開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在歷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然后但是由于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歷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然后他規定以農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后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歷法,并規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決定采用國際通行的公歷,于是將農歷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歷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然后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歷。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吃餃子的寓意 篇2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
1、財源滾滾
有人說,吃水餃主要是希望往后的日子財源滾滾。“餃子形狀像元寶,有發財寓意,這是我個人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所以說,這吃水餃取得就是個希望發財的意思。”
2、和和美美
餃子,是我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冬至食品。民間俗話說:“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過餃子”,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吃餃子的習慣。老年人過去常說,好吃莫如餃子,舒坦莫如倒著(睡覺),餃子就酒,越哈(喝)越有。就餃子的餡來說,大致可分為葷,素兩種;各種肉餡,海鮮餡,蔬菜餡,肉菜合餡,野菜餡,其中最為流行的是白菜豬肉餡、韭菜豬肉陷、芹菜牛肉餡,牛肉餡或羊肉餡,以及蝦米、海參、魚(或雞蛋)的三鮮餡及韭菜雞蛋餡,還有莧菜和肉餡的,煮出來也是鮮紅的顏色,很好看,口味也很鮮美!據民間傳說,之所以叫“和”面,是取“和和美美”之意。將一個個小面團搟成圓圓的餃子皮,叫作搟皮。搟出的餃子皮是圓的,即寓意“團團圓圓”,這種團圓象征著親人間血脈的融合。看著一個個圓圓的餃皮想想其美好的寓意,令人為之心動實屬必然。
3、久財之意
冬至要吃餃子與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系,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最為常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香菇最有養生功效,將其包進餃子餡里寓意著鼓財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飽鼓之意,謂之鼓財。最后還有最近興起的酸菜餡,據說有算財之意。而芹菜餡則為勤財之意,勤即經常,頻繁的源源不斷,謂之勤財。冬至要吃餃子與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系,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
4、合家團圓
關于24節氣的飲食習慣,很多地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這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
餃子形狀飽滿,內容充實,味道鮮美,是合家團圓時候的美食,尤其是一家人分工合作,圍坐在一起包餃子的情形,為餃子賦予了更多團圓喜慶的意味。所以,冬至吃餃子寓意合家團圓。
冬至節氣的含義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稱之為“亞歲”。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日。其熱鬧程度不亞于過年。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于后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
古語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可見冬至吃餃子已經是必不可少的風俗。"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辭官回鄉后,看到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因而命其弟子搭臺筑灶,把羊肉和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吃。人們吃后,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便叫"餃子"。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冬至節,來由于節氣特點“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在冬至祭祀神靈和祖先,此后形成節日習俗。 相傳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冬至是上古時期根據天象物候確定陽氣漸漸開始回升而定出的`節氣。《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冬至節,春之先聲也。
冬至為什么要吃餃子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在北方一直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而南方則是吃湯圓,但吃水餃最為常見。北方說到冬至首先想到的就是餃子了吧,冬至吃餃子已經成為一種傳統,想想在寒風凜冽的冬日,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也是極好的。
每至冬至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的。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服食后,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冬至吃餃子餃子可以是豬肉或牛肉、羊肉配上韭菜或茴香、大蔥、西葫等作餡。冬至吃餃子,是紀念醫德高尚的“醫圣”張仲景。當然,在北方冬至吃餃子,不僅是一種紀念,也是一種冬日進補的養生食俗。
吃餃子的寓意 篇3
新年吃餃子的寓意
過年吃餃子的寓意為“更歲交子”,“子”即為“午夜子時”,“交”和“餃”為諧音,有“喜慶吉祥”和“幸福團圓”的含義。過年吃餃子,預示著吉祥如意、辭舊迎新。
包餃子寓意著喜慶吉祥、幸福美好。過年包餃子時全家人一起動手,不同分工,齊心合力的幸福時刻。包的是有滋有味的餃子,是將過去一年所有的不快瑣事全都包走愿望,期盼的是新的一年的美好,體驗的是全家和諧相處的幸福味道。
煮餃子寓意著奔騰向前、蒸蒸日上。翻滾的水嘩嘩的開著,熱騰騰的蒸汽撲面而來,一個個白胖胖的.元寶娃娃在鍋中上下翻騰,煮餃子的家人拿著勺子細心的、慢慢的將餃子在鍋中攪拌,所有人都期盼著餃子快快出鍋,元寶全部入庫,喜事像開了花一樣,也更期盼著自己的事業不斷進取、永不止步。
吃餃子寓意著合家歡樂,團圓安康。家家戶戶過年吃餃子時,全家人都會圍坐桌前一同進餐,將幸福共同分享。而且過年包的餃子也與眾不同,餃子里會有各種各樣的吉祥食品,像紅糖、大棗、硬幣等。每個人都會爭前恐后的碰碰運氣,誰吃到了預示著今年都會更有福氣、運氣和財氣。
吃餃子還有一種講究,那就是招待女婿,對于娘家人來說,嫁出去的女兒過年的時候那一定是要到自己婆婆家中過得,但是過完年一般是初三那就要回娘家的,這個時候女婿就是娘家人招待的對象,但是女婿別稱金龜婿,所以用餃子來招待他是最合適!而這時候的餃子一般都是那些有著特殊餃子餡,希望自己的女婿能夠對自己的姑娘好點,家庭幸福!
春節吃餃子的象征
春節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過年吃餃子的傳說主要有三種,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束了混沌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人時,由于天寒,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拴住,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過年吃餃子忌諱
比如煮破的餃子不能說“破”了、“爛”了、“壞”了,而要說“掙”了,“漲”了。這些忌諱帶有人們求吉納祥的寓意
吃餃子的寓意 篇4
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后,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肴。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除了北方將餃子作為節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場合中食用餃子。餃子起源于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則,上蒼會在陰陽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后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你想想,我國祖先對此是多么的重視啊!無論怎樣,為除掉一年的晦氣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頓“餃子”。遠方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節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
吃餃子的寓意 篇5
北方吃餃子的寓意
春節吃餃子有許多美好寓意,尤其是在除夕夜。除夕夜的這頓餃子之所以非比尋常,一是因為臘月三十夜的23時至新年正月初一的1時,正好交子時,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二是人們期望把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不如意的煩惱事,像吃餃子那樣一塊吃掉,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三是吃餃子還有祈求來年早生貴子,全家人丁興旺,孩子有出息的意思。此外,餃子成為春節吉祥物,還因為其形狀像銀元寶,春節吃餃子有象征“新年大發財,元寶滾滾來”之意,寄托著人們“招財進寶”的美好愿望。
為了圖吉利和喜慶,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會往里放些東西,如紅棗,寓意早生貴子或早日發財;有的放入栗子,寓意大吉大利;還有的放入硬幣,誰吃到了,預示誰能發財。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后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曰“金線穿元寶”。
過年吃餃子也有忌諱,比如煮破的餃子不能說“破”了、“爛”了、“壞”了,而要說“掙”了,“漲”了。這些忌諱帶有人們求吉納祥的寓意。
餃子的發展歷史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不可缺少的佳肴。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后,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陜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后世“餃子”一詞的詞源。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征三陽開泰。臺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象征團圓發財。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后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肴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吃餃子的寓意 篇6
一、春節為什么吃餃子?
過春節吃餃子取“更歲交子”的意思,有新舊交替的意義,繼承祖先們的習慣,現在餃子成了過年必備的食物。
餃子原名“嬌耳”,是東漢時期醫圣張仲景首創的,到現在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當時醫圣創作餃子是用來治病的,用面皮包上羊肉、胡椒等驅寒的東西,給病人吃,避免病人耳朵生凍瘡。
后來就漸漸發展,餡料開始多元化,葷餡有三鮮、蝦仁、蟹黃、海參、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羊肉等,素餡雙分為什錦素餡、普通素餡之類,蘸料也是蔥、姜、蒜、醋、醬油、香油齊上陣,中國人對于美食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到現在餃子就發展成皮薄餡足,味道鮮美,百吃不厭的美味了。
在古代餃子是在過年祭祀之后吃的,那時兩年之交,辭舊迎新的時候,餃子就有“更歲交子”的含義,所以是種具有儀式感的食物。
再有,餃子形狀像元寶,“招財進寶”符合中國人過年圖吉利的想法。而且餃子本身也好吃,制作也方便,這個食物過年吃的習慣就這樣一代代傳了下來。
到現在,餃子就不僅僅是一種食物了,還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是人們心中團圓的象征,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訴求。
二、春節吃餃子的傳說
春節吃餃子還有一個關于女媧娘娘的傳說,相傳在女媧造人的時候,正值天寒地凍黃泥捏的'人容易被凍掉耳朵。為解決這個問題,女媧娘娘就在泥人的耳朵上穿一個洞,用線將耳朵固定住,另一端將線放進泥人的嘴巴里咬著,這樣泥人的耳朵就不會被凍掉了。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女媧娘娘就用面團捏成了耳朵的樣子,里面放餡兒(線)用嘴把它們都吃掉。后來吃餃子的傳統就這樣延續下來了。
三、春節適合吃什么餃子
韭菜餡(又稱素三鮮,取平安之意)
其要點一是餡料的比例,二是調味。韭菜70%、炒熟的雞蛋15%、水發粉條15%;調味:油最好是調和油(花生油、花椒油、豬大油各占三分之一),鹽為百分之一,少量的花椒粉即可不需添加味精。現調現包,不要調味時間過長再包,這樣既營養口味又好。
合美餡(和和美美、平平安安)
餡料:胡蘿卜先切成絲,焯水后用潔布擠去水分,用刀剁碎,比例為60%;水發粉條用刀剁碎,比例為20%;凍豆腐擠干水分用刀剁碎,比例為20%)。調料:一是蔥姜末、二是調和油(花生油、小磨香油、豬大油各占三分之一)、三是精鹽與花椒粉(用熱油澆淋,然后與餡心調均)。
豬肉餡(大富大貴之意)
豬肉餡最好選用50%的五花肉、50%的凈肉,先切片再用刀剁碎(不要剁的太碎)用水和醬油攪打上勁。肉餡為70%,蔬菜(胡蘿卜、青籮卜、粉條均可)為30%。蔥(如果調好餡不馬上包,請不要放蔥)姜末、五香粉、鹽、料酒、雞粉、味精、糖、醬油、花椒油、香油等調和即可。
羊肉餡(吉祥如意)
將剁碎的羊肉用花椒水解開并攪打上勁,羊肉喜姜,姜末的比例可稍大些,肉占70%。蔬菜(胡蘿卜20%、粉條10%)占30%。少量的醬油,主要用鹽調味,花椒粉、香油調均。
牛肉餡(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剁碎的牛肉用花椒水解開并攪打上勁。肉和菜仍按三七開。菜用青蘿卜和少量的粉條。調料與羊肉基本相同。
三鮮餡(魚肉、蝦仁、海參,取事業領先之意)
草魚肉用蔥姜鹽水略泡擠凈水分,剁成泥茸,用蔥姜水攪打上勁,蝦仁用刀切成粒,海參切成小丁。鹽、料酒、豬大油和香油調味即可。蔬菜可適當加些脆性原料如馬蹄或嫩竹荀等。
吃餃子的寓意 篇7
餃子,是我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民間俗話說:“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過餃子”,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吃餃子的習慣。老年人過去常說,好吃莫如餃子,舒坦莫如倒著(睡覺),餃子就酒,越哈(喝)越有。就餃子的餡來說,大致可分為葷,素兩種;各種肉餡,海鮮餡,蔬菜餡,肉菜合餡,野菜餡,其中最為流行的是白菜豬肉餡、韭菜豬肉陷、芹菜牛肉餡,牛肉餡或羊肉餡,以及蝦米、海參、魚(或雞蛋)的三鮮餡及韭菜雞蛋餡,還有莧菜和肉餡的,煮出來也是鮮紅的顏色,很好看,口味也很鮮美!據民間傳說,之所以叫“和”面,是取“和和美美”之意。
將一個個小面團搟成圓圓的餃子皮,叫作搟皮。搟出的餃子皮是圓的,即寓意“團團圓圓”,這種團圓象征著親人間血脈的融合。看著一個個圓圓的餃皮想想其美好的寓意,令人為之心動實屬必然。餃子的.烹熟方法多用水煮,蒸,湯餃、燙面餃和煎餃。過去三十晚上家家都要剁餡兒,剁得越響生活越紅火,是三十晚上一道特殊的交響樂。
餃子原名“嬌耳”、,餃子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餃子,被稱為“湯中牢丸”或“餛飩”,但與今日的餃子是不同的。三國時,魏國張揖在《廣雅》書中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偃月,即半月,就和今天的餃子一樣了;已是天下通食可見那時餃子已經有了相當久遠的歷史;而且是從“餛飩”發展而來的。到了唐代才把煮熟的餃子撈到碗里吃,1968年在我國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村出土的一座唐代墓葬里,葬品中的木碗里遺有5厘米長的小麥面制作的半月形餃子,這一發現充分說明了在唐代已有吃餃子的習俗。而春節吃餃子的風俗習慣開始于宋代,在那時被稱為“餃子”,“餃子”與“交子”諧音,交子是什么意思呢?那時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當時的紙幣為“交子”,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吃“交子”,以圖財源廣進和吉利的意思。
餃子,又被稱為“餛飩”、“扁食”、“角子”和“餑餑”等等。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據《東京夢華錄》載:汴京市食有水晶角子、煎角子和官府食用的雙下駝峰角子,等等。據《武林舊事》記載:臨安市食中有諸色角兒。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中有:撇列角兒、蒔蘿角兒,等等。所有這些“角子”、“角兒”都是今日餃子的前身。在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中有“燒賣、扁食有何難,三湯兩割我也會。”河北寧縣志中有“正月初一,盛撰共享,各種扁食名餃子。”其中“扁食”一詞即指餃子。目前在山東濟南市的餃子仍沿用“偏食”之稱,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山東名小吃———“濟南扁食”。李興庭所著的《鄉音解頤》中有:“夏令去,秋季過,年節又要奉婆婆,快包煮餑餑,皮兒薄,陷兒多,婆婆吃了笑呵呵,媳婦費張羅。”《燕京歲時》書中有:“每屆初一,無論貧賤富貴,皆以白面做再而食之,胃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這些餑餑就是餃子,而與今日滿族喜歡吃的粘食餑餑不一回事。
據史料記載:“元旦子時,盛饌周烹如:食扁食,名角子,取更歲交子之意。”由此可知,當時餃子已由一般食品上升為節日食品。人們吃餃子已寓有辭舊迎新、富貴吉祥之意。尤其在北方,餃子作為賀年食品,歷來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和喜愛,相沿成俗,一直流傳在北國,經久不衰。
餃子餡的種類
餃子餡的一般種類:三鮮餡、雞肉冬筍餡、魚肉韭黃餡、香菜餃子餡、西瓜皮餃子餡、素三鮮餡、西紅柿雞蛋餡、韭菜蝦仁餡、牛肉餡、魚肉餡、素菜餡、豬肉餡。
吃餃子的寓意 篇8
立冬的傳統習俗
暖爐會
霜降后寒氣已重,因此各地開爐日期,一般常在農歷十月初。《荊楚歲時記》載:“廬山白鹿洞,游士輻湊,每冬寒醵金市烏薪為御寒之備,號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為暖爐會。”北平一般在十月初一燒暖炕,設圍爐,稱之為開爐節,到第二年二月初一才撤去暖爐。暖爐多用一種耐燃燒的礦物)砌筑,該物比礬石更白,輕暖堅固,后來則用薄鐵做暖爐。《歲時雜記》稱京人十月初一喝酒,就在爐中烤大塊的肉,圍著火爐,邊飲邊吃,稱之為“暖爐”。《禮記·月令》記述十月有暖爐會。江蘇昆山、安徽太平、湖北鐘祥等地,也在月初開始用火御寒,期間有賣糕餅供食或者飲酒舉行暖爐會的。
煎香
香草為芳草中的一種,用衣袖在草上揮動便會芳香襲人,可縫制成香囊佩戴。焚燒香草可辟瘟疫、祛風瘴以及驅除房屋中的穢氣;佩戴香囊則可解郁悶;熬湯沐浴可以祛風寒;搽在發間可以辟穢污;以水酒煎制涂于面部,能夠祛黑斑,滋養容顏。蘭慧一類的植物也屬于香草,都是味辛之物,具發散上達之氣,足以辟除穢惡,潤肌肉,散滯結。
采桑葉
桑葉性苦,甘寒,能祛風清熱,涼血明目,以老而經霜的為佳,取其氣足力厚的特點。此時已人寒冬,得秋季肅殺之氣,桑葉更能泄降肝膽郁熱。《廣濟方》稱立冬日采桑葉一百二十片,如遇閏年,則多采十片,每次用十片。遇到需洗眼睛的日子,用桑葉煎湯洗眼,能治療各種眼病。其他如《普濟方》《集簡方》都記載有用桑葉治療青盲眼、風眼流淚以及眼紅澀痛的方法。
吃羊肉
羊肉性甘,大熱,屬火,能補元助陽,治療體虛瘦弱,可御寒益氣,安心止驚,有很強的營養作用。秋冬后的羊肉味道尤為鮮美。我國除了塞外邊睡,如內蒙古、西藏等地,一般都在深秋開始吃羊肉,到立春為止。如浙江的長興等地,農歷八月就已經設店,宰羊出售。有民諺道:,月初一羊開刀。”一直到過了除夕才停止售賣。沿太湖流域,盛產綿羊。冬令時節,羊肉也是時令之物。
修農具
隆冬時節,農事已畢,農家對所有農具都應該趁閑暇時加以檢查,進行整修。如果發現有損壞或不可使用的,要立即修理或者予以添置,以免來春貽誤農時。《禮記·月令》中有季冬之月“命農計擱耕事,修來招,具田器”。所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制肥料
各種植物,除了生長于沼澤中的之外,大都靠根部吸收土城中的養料,以維持生命。在終年無人的山野,樹木特別繁茂旺盛,正是依賴草木自生的枯枝落葉,日積月累,形成肥料。入冬草木凋零,靠近山林的地區或者家中有園圃的,枯枝敗葉,到處都是,正是農家制造堆肥的最佳時候。
迎冬
封建社會,朝廷會舉行郊外迎冬的儀式,并賞群臣冬衣、撫恤孤寡。
在《呂氏春秋·孟冬》有記載:“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是日,皇帝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處迎冬。回來后皇帝要大大賞賜,以安社視,而且要撫恤孤寡。
祭冬神
古時候,立冬時節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騎鐵色的馬,帶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強,字玄冥。《山海經》說他住在北海的一個島上,長相怪異:人面鳥身,耳上掛著兩條青蛇,腳踩兩條會飛的紅蛇。祭祀冬神的場面十分宏大。《史記》上記載,漢朝時要有70個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陰,蟄蟲蓋減……籍斂之時,掩收嘉毅。”意思是說,天冷了,要收藏好糧食。
立冬吃餃子的寓意
立冬吃餃子寓意著人們對冬天的美好期盼,由于餃子的外形和耳朵很像,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了,還有“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區,就喜歡利用餃子來作為立冬進補食物。
在古代的中醫學上的解釋: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既然要養精蓄銳,必須要進行食補來增加冬季各類的免疫力,所以選擇簡單易得的.餃子作為食補材料。
據傳說,餃子這一事物,有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民間有“每逢交子之時,餃子不能不吃”的飲食習俗。于是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就會賣得很火。
另外,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在日常飲食上,人體需要“進補”,增加對各類營養的攝入。而餃子在制作種類、營養、味道等方面可以勝任此要求,自然大受青睞。
從烹飪科學的角度看,蒸煮餃子以水(汽)為介質的烹飪方式,溫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殺菌,避免了燒烤炸條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強致癌物,保證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營養成分在蒸煮過程中也不至于因過氧化或水解而損失。
從膳食結構角度看,餃子的餡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類與菜果、肉類的適宜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營養豐富并酸堿平衡,膳食寶塔形結構。
從營養角度看,餃子以水(汽)為傳熱介質經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類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體吸收。
合于中國人的腸胃于飲食習慣。符合“食飲有節”、“謹和五味”、“和于術數”的養生之道。
雖然各種說法不一樣,不過“補冬”的理念比較統一。保健專家提醒,立冬之后的飲食要以溫補為主,可吃些熱量較高的膳食,少食生冷,愛吃肉的小伙伴們要多吃蔬菜水果。
立冬有哪些農事活動
蔬菜農事
立冬后要及時做好大棚搭建工作。同時,做好大棚蔬菜管理,白天氣溫高時可在背風口揭膜通氣,晚上要注意做好大棚密封工作。
華北及黃淮地區一定要在日平均氣溫下降到4℃左右,田間土壤夜凍晝消之時,抓緊時機澆好麥、菜及果園的冬水,以補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間小氣候環境,防止“旱助寒威”,減輕和避免凍害的發生。江南及華南地區,及時開好田間“豐產溝”,搞好清溝排水,是防止冬季澇漬和冰凍危害的重要措施。
秋收冬種
這時節正是秋收冬種的大好時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氣,搞好晚稻的收、曬、晾,保證入庫質量。冬小麥播種要抓緊,注意收聽氣象預報,巧用天時,下雨早播,不如搶晴略為遲播,以保證播種質量力求做到帶蘗越冬,防止年內拔節,并盡量擴大冬種面積,減少空閑田。各地要抓好冬種、冬修水利、冬季積肥工作。
畜牧農事
生豬秋季防疫工作,著重做好補針工作;耕牛加強放牧,吃足草料;在冬季來臨之間,開展一次驅蟲工作。放牧時,盡量讓山羊吃足草料多長膘;長毛兔秋繁工作,未配種的及時配上種;有養鵝習慣的農戶趕緊引進苗鵝飼養,飼養70日齡正趕上春節,可賣上好價錢。
修農具
入冬過后,農事漸畢,農家對所有農具都應該趁閑暇時加以檢查,進行整修。如果發現有損壞或不可使用的,要立即修理或者予以添置,以免來春貽誤農時。《禮記·月令》中有季冬之月“命農計擱耕事,修來招,具田器”。所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制肥料
各種植物,除了生長于沼澤中的之外,大都靠根部吸收土城中的養料,以維持生命。在終年無人的山野,樹木特別繁茂旺盛,正是依賴草木自生的枯枝落葉,日積月累,形成肥料。入冬以后草木凋零,靠近山林的地區或者家中有園圃的,枯枝敗葉到處都是,正是農家制造堆肥的最佳時候。
【吃餃子的寓意】相關文章:
吃餃子寓意02-11
吃餃子01-21
吃餃子02-01
吃餃子12-29
吃餃子01-25
吃餃子06-24
吃餃子12-28
吃餃子01-25
吃餃子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