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65年——學《十五從軍征》課文有感
十五從軍征,一個少年的悲歌;八十始得歸,一位老人的悲絕。——題記
十五歲的少年,從軍。到了八十歲才得以回家團聚。然而,團聚的希望卻如同一個泡泡,讓凄涼的墳墓輕松打破。采些野菜來做羹飯,熟了,卻不知將飯送予誰。
一個士兵的65年啊!全權交給了野草叢生的戰場。15歲風華正茂的年齡;15歲,激情高昂的歲月。可是——他卻開始從軍打仗。有誰知到他這65年來的苦累辛酸?
終于,回家了。不料卻看到長青的松柏下,對著累累的“冢”。老兵的苦啊,到底該向誰哭訴?老兵的淚啊,到底誰能輕拭?殘酷的兵役制度啊,何苦要將一個個少年放入打仗的軍隊中?何苦要將一個個老兵的團聚愿望打破?
詩中,帶給了我無限凄涼的心境;詩中,啟發了我的另一看法。
希望和平,不再有戰爭,是每一個人的最大心愿。但是,即使有這樣的念頭,也不能看著國家被外侵。老兵啊,敬佩你有“國比家重”的精神。
與家人團聚,吃上一頓團圓飯,是每個士兵的`愿望。但是我想;即使士兵迫切團圓,厭倦打仗,但如果祖國國土被侵略,他們一定會立馬穿上戰服,與外族抗衡。
雖然詩中凸顯的是廣大勞動人民在不平等的兵役制度下,充滿不平和痛苦。但我想,應該還有贊頌老兵舍家為國的意思吧。
所以我想對老兵說;謝謝你,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國比家重”的含義,我也相信,你的“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一定會成為后人渴望和平的根基。
【生涯65年——學《十五從軍征》課文有感】相關文章:
2.讀《學弈》有感
3.讀《學與問》有感
4.讀《學弈》有感
5.讀《學弈》有感
6.讀《學與問》有感
7.讀《學弈》有感
8.讀《學與問》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