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曾經有個故事:沙丁魚生性不好動,經過長途運輸后,往往缺氧而死。倘若放入幾條它們的天敵----鯰魚,沙丁魚不得不拼命游動,如此反倒不因缺氧而亡。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放眼世界,小到個人、團隊的進取,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世界的發展,無不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對于個人而言,“生于憂患”是千古不變的名言,勾踐臥薪嘗膽就是這樣的楷模。而紂王建酒池肉林,是“死于安樂”的典型。海爾張瑞敏常說“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微軟比爾?蓋茨亦有言:“我們離破產永遠只有十八個月”,正是強烈的憂患意識使他們常備不懈獲得成功。“安不忘危,盛必慮衰”,讓我們在憂患中求得生存與發展,不能在享樂中走向衰敗。
對于團隊而言,憂患意識促使團隊不斷進取,反之,團隊則將“死于安樂”。昔日的諾基亞,雄霸天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公司對市場的變化不以為然,公司仍固執地相信自己擁有足夠的優勢,公司對iPhone的發展是那么置若罔聞,最終導致今日的諾基亞四面楚歌。古人云:“安危相易,禍福相生”。在自我陶醉中,危險必然悄然降臨;不能居安而思危,就不能防范于未然;沒有高瞻遠矚,就容易“死于安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優酷和土豆處安而不沉溺,雖居前而不松懈。2個月前,驚蟄剛過,優酷和土豆就宣布合并,這一不亞于春雷的聲音立刻震驚我們。是什么迫使這對排名前二的網絡視頻冤家牽手合作?是激烈的商業競爭,更是骨子里強烈的憂患意識。商海沉浮的危機感、緊迫感,促使兩家大佬強強聯手。“畏亡者存,畏危者安”,團隊要時刻警惕未來的困境和危難,才能不斷進取。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良策。地震高發、資源稀缺的日本,將花期短暫的櫻花作為國花,來告誡國人美好易瞬間即逝,要有憂患意識,要把握當下。當日本躍居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時,他們不談“崛起”,仍在談論《日本沉沒》等科幻小說和“列島沉沒、資源匱乏、生存危機”等,人人持續強化憂患意識。金融危機的當下,冰島、希臘因過度安樂而破產。而我國亦曾經類似。 “萬方來朝,海內承平”的康乾盛世中,憂患意識日漸消磨,武備不修,防務廢弛,終在帝國主義列強堅船利炮的攻擊下,喪權失地,生靈涂炭,蒙受百年國恥。而如今在大興土木、好大喜功、“國際大都市”等政績工程中,又尚存幾許“憂患意識”?為此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兩個清醒”,提出“要增強憂患意識,要居安思危”,一個國家要如此未雨綢繆,才能立于不敗。
同沙丁魚一樣,時刻想著桶里的危險,才能不斷進取,立于不敗。讓我們默念“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亡則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