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棕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寫的就是人們在農歷五月初五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又稱重午節,端陽節。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受人愛戴的愛國詩人屈原,因故投江自盡。屈原死后,楚國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吊他。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真身。有的.漁夫拿了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吃屈原的身體。人們紛紛仿效。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吃掉。人們就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分別指的是: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以及雄黃酒。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想,端午節的諸多風俗,也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下一代的美好祝愿。
建鄴路小學
三(3):黃佳敏
【端午節】相關文章:
1.端午節
2.端午節
3.端午節
4.端午節
5.端午節
6.端午節
7.端午節
8.端午節
9.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