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女生日記》后感
2005-4-28最近,通過學生的讀書記分卡活動,我知道了一個叫楊紅纓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有《淘氣包馬小跳》、《五三班的壞小子》等等。前兩天從同事的桌子上看到了一本叫《女生日記》的校園小說,作者正是楊紅纓,于是,隨手拿起來翻翻,很快我就被迷住了,正而八經地看了起來。 半天時間我就讀完了。心里有很多感觸,想到學生也經常看她的小說,我利用作文課的時間坐下來和學生們聊了聊。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學會了辨正地看待問題,他們認為:有好的一面,比如: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里面的人物心地善良為他們樹立了榜樣;人物的性格特點非常真實;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看了這些書,反而學到了一些惡作劇的做法。 突然之間覺得孩子們真的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于是,我也想談談我的感受,我認為單就《女生日記》這一本書來說,在性教育方面有相當的篇幅,也為老師們指點了迷津: (1)生理教育 隨著現代孩子成熟得較早,到了高年級時已經有一部分孩子尤其是女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生理、心理方面都有所變化。比如:開始希望自己的衣著能夠向成人方面發展。這一點,我自己也是有感觸的,我上初中時,有一次看見高年級的女孩穿著收腰的短上衣,開始羨慕并渴望自己也能這樣,所以,我們和家長需要指導她們穿適合自己的衣服并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去。另外,她們開始來月經,心情也隨之開始有周期地變化,這時需要特殊地呵護,指導她們正確調節自己的心情,還可以教育男孩子學會關心女同學,比如“Lady first!” (2)對異性的朦朧認識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開始在意,女生進入青春期較早,也就較早地開始關注異性老師和異性同學,如果引導好了,就會有助于對異性的認識,比如:書中的xx迷上了數學老師,于是,刻苦學習,數學成績大幅度提高,自信心大增,敢和優秀生一拼高下,并且毫不遜色。 性教育一直是我們所缺乏的,這本書可以改變我們的一些觀點,實施起來也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在其他方面,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有些老師和家長的觀點也是急需改觀的,比如: (1)重點中學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老師和家長想當然的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應該考上重點中學,然后爭取考上名牌大學。有了這個想法,后果相當可怕:家長會給老師送禮,希望老是對自己的孩子多加關注;還會對孩子施加壓力,一系列的課外輔導會接踵而來;老師們呢,將書山、題海一股腦兒地壓在孩子瘦弱的身上,如果膽敢不好好學,不按老師和家長說的做,那河東獅吼已經是最便宜的方式了,就像中國數千年的地主一樣,唉,說農民們辛苦,我們的孩子們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問題是:經過這樣千錘百煉的孩子一定能考上重點中學嗎?考上重點高中后就一定能考上大學嗎?考上大學后就一定有一個光輝燦爛的未來嗎?有人敢肯定嗎?我想不會有人敢打這個包票吧。這本書告訴我們:孩子過得快樂才是最重要的,用快樂的心情去做事情才更容易成功。 (2)好老師的標準 我們都希望做一名好老師,沒有一個老師希望自己的學生不好,可是,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呢?書中有這樣幾種老師:①英俊帥氣的男老師,以自己瀟灑的風度、靈活的教學形式贏得了大家的好感,可見:良好的形象加真正的實力可以增加老師自身的個人魅力。②充分建立民主班風的班主任,像調座位這樣的“大事”都交給孩子自己選擇(當然,有時也需要作思想工作),學生自然有主人翁意識,做錯事情時,可愛的孩子們甚至可以幫助老師想懲罰自己的方法。③不靈活的老師不喜歡靈活的孩子,他們認為孩子太鬧,太自主,沒有組織性、紀律性和老師對著干。這三種老師,您愿意做哪一種呢? 作為校園小說,給孩子帶來的是什么呢?我看到,書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正面角色,這些人物有著共同的特點: (1)好習慣+善良 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所以,我們老師所要培養的并不一定要當某某家,他們只要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一個“好”人,那你的教育就不能說是失敗的。要做一個好人,“善良”恐怕就是非常重要的了。教育是把學到的東西忘掉后剩余下的,是什么呢?我想應該是:良好的品德和善良的品性。 (2)友誼 人是“社會人”,需要和他人交流,需要各種關系,獨生子女越多,越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友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不能維持一生,但朋友可以,孩子需要朋友,這是親情所不能給予的,如果一個孩子受到大家的喜愛,我們認為,這樣的孩子,性格是健全的,如果相反的話,恐怕真得讓大家傷神了呢。 這些感觸,實實在在充滿我的內心,也許它有缺點,但是和眾多優點相比,我想仍可稱得上是一本好書,現在,適合孩子們看的書真少,還要讓孩子喜歡,那就更少了,我不但要讓孩子們看,還要讓他們評,取其精華,豈不是一件好事?
【讀《女生日記》后感】相關文章:
讀《女巫》后感08-03
讀《童年》后感09-19
讀《女巫》后感06-12
讀《金磚》后感11-04
讀《金磚》后感09-08
讀《祝福》后感07-20
讀《祝福》后感09-01
讀《童年》后感08-03
讀《童年》后感09-27
讀《岳飛傳》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