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動,那些靜……
王羲之在《蘭亭序》中云:“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所萬殊,靜躁不同。”佛曰:“心靜則國土靜,心動則萬象動。”動動靜靜,靜靜動動,這些來自身邊周圍的微小變化之所以能夠使我們關心大亂,只不過是內心終有雜念。人生在世牽掛的東西太多,勞累的心已裝不下一花一草、一樹一木,可若“本來無一物”,那又“何處惹塵埃”呢?
佛曰:“如何向上,唯有放下。”試看這世間有多少人被明知把握不住還偏要爭取的名利亂了心,讓躁動羈絆了前進的步伐,所以他們只能“這山望著那山高”,而永遠達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人走世間便應當明白,這紅塵凡世中的誘惑太多太多,對于把握不了的事物只有做到無謂,才可以不被蒼茫的歲月所傷,安然無恙地走過漫長的人生之路,就如李白所說的“棄我去者所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那樣,心靈如此之大,那些躁動,那些煩亂,只需丟在心室的一個小角落里,讓它們被歲月蓋上厚厚的灰塵,在歲月的長河中慢慢沉淀,直至再也找不到一絲蹤跡。
尋著歲月的浪頭向古追溯,看千年之前的古人如何過濾自己的心靈,企圖從中尋到一絲啟發。但,陶淵明的桃花源固然美,終究也只是幻夢一場;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空曠在高樓鱗次櫛比的現代社會中也不復存在;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靜謐在車水馬龍的今天也再難尋覓……在鋼筋水泥構造的世界中,心難以尋覓舒適的棲息地,像一個疲勞至極卻閉不上眼睛的孩子,無奈又漠然地半瞇著眼睛環視世界,任由空氣中彌漫的躁動分子將自己淹沒,毫無反手之力。于是,漸漸學會如大多數同類一樣,踱著小步遠離世界,就如琥珀里的一只小昆蟲,凝固,但安全、靜謐。
但躁動就像一只無孔不入的小蟲,頂的你渾身發癢,免不了自己先亂了陣腳。可就如惠能大師所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若做不到諸法無我,不如學會順其自然,做一個隨心、隨性的人,讓動與靜并存,任堂前花開花落,看天外云卷云舒。
是誰說,只有把喧鬧坐斷,才可以重拾寂靜。心放寬,路自然寬;心輕了,身自然也就輕了。讓我們輕裝上路,籠朝霧,沐日華,看春水汩汩,秋水潺潺!
【那些動,那些靜……】相關文章:
4.那些天使,那些年
5.那些年,那些事
6.那些年,那些天
7.那些年,那些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