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90后
當貼吧的一個姐姐告訴我,我的語言風格一看就知道是90后時我很詫異。我很奇怪對于不使用火星語的我,她是怎樣那么輕易地認出我90后的身份的。姐姐告訴我,90后在她的眼中,很自我卻不乏真誠。
我承認我是喜歡這樣的評價的。自我卻真誠,好過其他那些用非主流或是火星語來標記整個90后的'定義。然而我明白,這個也終究不是90后。
90后不過是一個集合名詞,本就無須給它強加太多的修飾語。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成長故事。每一代都將完成從被人評價到評價下一代的角色轉換過程,僅此而已。
我是90后,那又怎樣。我不頹廢也不非主流。我不大接觸搖滾也不以做QQ空間為樂趣。我不玩勁舞也不說火星語。我讀書只關注書本身內容的好壞那管他作家是60后、70后還是80后或是90后。我聽歌僅需依靠自己的耳朵來判定歌曲與歌手的好壞,哪管它是R&B還是HIP-HOP或是民謠。我是花生但我也沒有把陳楚生當作唯一的精神寄托而去發瘋似地想要見他還有合影。我喜歡東方神起也僅僅是喜歡他們,和韓國無關,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我自己的祖國。我偶爾看看巖井俊二的電影會被某同學戲稱為文青,其實只要是好看的電影,哪怕是《孫悟空大鬧天宮》我也照樣會看。最重要的是,不論我的愛好是在那樣,無論90后該是怎樣,我都不過是一個時時刻刻在為高考奮斗的高中學生。
當我們還小的時候,80后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他們以一種令我們仰望的姿態站在我們面前,為我們擋住了風雨。而今他們突然離開,當整個社會開始關注的眼光轉向我們這一代,我多少是有些無所適從了。
其實,90后從來都不是先行者。國內最早跳街舞玩街球的是80后;國內少年出名的那些作家也大都是80后;引起社會這么大關注與爭論也是由80后開始的,亦或許更早,從70、60或者50后,按照中國人慣有的“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這樣的關注應該是從未斷過的,只是在這些年顯得尤為突出便是了。
我就是90后,沒有什么好驕傲也沒有什么好自卑的。其實相比90后,我更愿意接受的身份是高中生,因為在高中校園里,在同學和朋友中間,可以更加清楚地感知成長而不用被外界的評論所左右。
我們整個90后一代,每個人都只是再用自己的方式生活,有些想改變現有的環境,有些只想適應現有的環境。但終歸,我們都是在成長。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成長的表現。
【我就是90后】相關文章:
1.我就是90后
2.“90后”
3.90后
4.90后
5.90后
6.“90后”
7.90后
8.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