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報
古人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得與失從來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所以不要總因失去而痛苦,說不定喪失的同時,你獲得了另外的財富呢!人必須先有所失,才能有所得,舍如同把種子撒播出去,過了半年,你收獲的就是滿田的稻谷。舍總是在得的前面,這不但是非常重要的順序,更是幸福的秘。
春秋末年,齊國的國君荒淫無道,橫征暴斂。齊國的貴族田成子看到這種情況后,對他的僚屬說:“公室用這種榨取的手段,雖然得到了不少財富,但這種取是‘取之猶舍也’”。倉儲雖實,但國有不固終是“嫁衣”。于是田成子制作了大、小兩種斗,大開自己的倉儲接待饑民,用大斗出借谷用小斗回受還來的谷米,“予民于惠”。于是齊國人民不肯再為公室種田效力而投奔于田成子門下,一時“民歸如流水”。田成子用這種大斗出小斗進的方式,借出的是糧食,收進的`是民心,貌似給予,實則得到。果然,齊國國君寶座最后為田氏家族所得。
史學家范曄說:“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不知與之為取。”正是對這種得失觀的一語道破。其實得與失是互為轉化的效果,時并不是馬上就可以見到的,但懂得其中奧妙的人,會掌握取舍的主動權,它發揮出意想不的效果。
我記得電視上有位記者采訪過一位事業頗有成就的女士,請問她成功的秘訣,她的回答是—放棄。她用她的親身經歷對此作了最具體生動的詮釋:為了獲得事業成功,她放棄了很多很多:優裕的城市生活。舒適的工作環境。數不清假日。甚至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生命給了我門無盡的悲哀也給了我們永遠的答案。于是,突然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脫!不管紅塵世俗的生活如何變遷,不管個人的選擇方式如何,更不管把握手中的東西輕重如何,我門雖然逃避也勇敢,雖傷感也欣慰!到這時我門才明白了,有一種美麗叫做放棄。
【回報】相關文章:
1.回報
2.回報
3.回報
4.回報
5.回報
6.回報
7.回報
8.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