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初二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初二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初二作文1
清明節前兩天,爸爸決定帶我回鄉掃墓。
祭祖。我聽了這個決定后,既高興,又好奇,終于可以知道掃墓是怎么回事兒了。以前每次回老家,爸爸都要去給太奶掃墓,可每一次我要跟爸爸去的時候,爸爸、爺爺奶奶都不讓我去,他們告訴我說,等我長大了再帶我去。今年我已經十歲了,終于可以去掃墓祭祖了。
掃墓前,爸爸帶我去商店買了幾捆大黃紙跟一些大寶紙,爸爸教我疊大寶,我們一共疊了4方便袋元寶。奶奶告訴爸爸說今年好填墳,爸爸又準備了一把鐵鍬。爸爸還給我講了一些有關掃墓祭祖的禁忌,比如到了墓地要嚴肅,不要亂說話,能幫他干點就幫他,不能看著就行。
掃墓那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春風跟煦,爸爸領著我,20多分鐘就到了墓地,這是一塊公共墓地,方圓近10公里,附近這十個村子的人老了,都葬在這里。我家的祖墳有四個,墳上都長著很高的.蒿草,每座墳頭上還有一塊磚頭,爸爸先到附近挖了些新土,每個墳上都填了點,然后拿出四張大黃紙,每個墳頭上都用磚頭壓上一張。接著爸爸告訴我每個墳都應該怎么稱呼,燒紙要按輩份高低順序燒,輩份最高的先燒。我也拿著一根事先準備好的棍子幫爸爸燒。在太奶奶的墳前,爸爸問我:“還記得你太奶嗎?”我說:“記得!”爸爸聽了就說:“那你就給你太奶多燒點吧!”
燒完紙,我跟爸爸就往回走,路邊的楊樹正泛著新綠,田地里也熱鬧了起來,農民開始整地準備春耕,“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爸爸跟我說,“你看,多應節氣啊,大家都忙起來了,到什么時候辦什么事兒!”
清明節掃墓祭祖,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并且還知道了祭祀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之一。
清明節初二作文2
今天是清明節,是紀念祖先和介子推的日子。不禁讓我想起杜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大概到了8點左右,我與母親爺爺從家中出發了。在路上,我不斷回想著以前的事,似乎我從來沒有見到太太那慈祥和藹的模樣,腦海里也沒有任何跟太太有關的事跡。她長什么樣子?待我好嗎……一連串的問題一下子涌到我的大腦。我問母親:“母親 ,我見過太太嗎?待我好嗎?”母親無奈的說:“實話說吧,我也沒見過,應該很早就去世了吧。因此這……”
漫長的20分鐘過去了,我們終于來到了上林湖,頓時天空中飄下了似花針的雨。停好車,拿好工具,準備上山。向遠處望去,這人也太多了吧,把整條過道都擠滿了,一點空隙也沒有。隨著人群,我們緩緩移動著。我發現一些老年人十分封建迷信,帶著爆竹,香燭,紙錢等。萬一發生什么不測,那可這么辦呢?
我們再次隨人群而上,拐過一個彎,再拐過一個彎,上了階梯,我們找到了太太的墳,跟往常一樣。這次我給經歷了一個春秋風吹雨打的字上色。我寫著這一個個的大字,想到如果太太還活著,那么該多好啊!這下我肯定與太太快樂的聊天……想到這我的欣慰的笑了。
母親與爺爺拿著鐮刀,在墳旁邊把雜草雜花清理掉。我拾起墳沿邊的杜鵑花,靜靜地將花插在太太的'碑后,望去,猶如太太頭上的裝飾品。這時母親爺爺也做好了清理工作,整個墳邊看起來干凈了許多。
之后我們小心翼翼地點了一柱清香,放上祭品,默默祈禱,給予我們的祝福。
我轉過身子,放眼望向藍色的湖,上面還有一個個的漣漪,湖面上行駛著一條條的游船,它帶著人類的祝福,帶著人類的祈求,帶著人類的希望……駛向遠方。
清明節初二作文3
前天是清明節,父親說帶我去爬青云山。我一聽樂啦,一蹦三尺高。坐車到了山腳下,呼!和我一比,這山可謂巨人中的巨人。看著大山的面孔,好像大山正在對我說:小孩子,你還是別爬了吧,可不要自不量力哦!這下可把我惹急了。心想:不就一座山嘛,我要是爬不到山頂,我以后就不爬山了!可沒想到,困難還在后面等著我呢!剛和父親爬到山腰,我就累得喘不過氣來了,說什么也不往上爬了。父親這下可急了,這都快到山頂了,又不爬了,怎么辦呢?突然,父親管都不管我就自己往上爬了。我毛了,慌忙上前追趕父親。事后才知道,父親為了讓我繼續爬,才使出了這招激將法來激我的,原來如此!
爬呀爬,剛剛爬到一個夾道旁,一股股風迎面吹來,涼快極了,與山下炎熱就相差許多了。從夾道旁休息片刻,我們又準備出發了。可是映入眼簾的,確實不可能爬上去的石頭,雖然石頭上面有人工鑿開的小洞,但是看著那么光滑的石面,怎么也有點不寒而栗的感覺,最終沒有戰勝恐懼的我還是讓父親硬拉上去。到了山頂,山下的景色盡收眼底:房屋是褐色的,農田,森林都是綠色的,水庫是澄清的,山下的人們像一只只小螞蟻,在費力地向上攀爬著。眼下的景色就像一幅畫,它沒有山水畫的優雅,卻賦有濃濃的詩意;它沒有《蒙娜麗莎》的安詳,卻又是那么美麗。坐了一會,要下山了。父親為了試試我的膽量,所以是從西面下山的。那個地方沒有石階,全部都是平整的石面,我一看,傻眼了,這能下嗎?父親教給我一個小竅門:不要看前面的`路,要看你腳下的路,否則你只會更加的恐懼!我試了試,還真管用!就這樣我一步一步地挪下了山。不過父親的話倒給了我一個啟示:再成長的路中,不需注意你前面的路是否長短或是否好壞,只需注意你腳下的路是否平整,這樣你的成長道路才會更加堅定與踏實。這次爬山可真不尋常啊!
清明節初二作文4
燕子飛了就回來,楊柳死了就綠了。他們死了怎么繼續?你走了我們怎么再見?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送我悲痛和清明!
清晰的夢:
“河的對岸向對岸開放,但橋上能做什么;對岸花開彼岸,斷腸草悠悠斷腸;忘了河水的流動,忘了河水,對岸的花開了對岸,這條河船就在這條河上行駛。”傳說那邊的花被稱為“火之路”,在花的指引下通向陰間的監獄。奶奶離開我七年了,在花的帶領下認識了奶奶。她還是像以前的——一樣善良善良,但眼神里充滿了無盡的滄桑。我忍不住哭了。“誰在讀世界?”黃泉一路有淚。“恐怕這時候天已經放晴了,但還是下著毛毛雨,像上帝在哭泣,敲打著我的心弦。思念過去就像洪水斷橋,波濤洶涌。你帶著你的'吻離開了。過去的種種,千絲萬縷地交織在一起。我還記得小時候,摔倒的時候,你站在一邊輕聲說:“兒子,堅強點,慢慢站起來!加油!“你當時的表情依稀生動。現在,孫女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看法。我還記得你教會我堅強。”不要感嘆世界的靈魂是黯淡的,你怎么知道生死遙遠?“難忘卻!在夢中醒來!讓開。
清明時節:
另一邊沒有花,也沒有我剛才看到的奶奶。雖然我知道那只是一場夢,但我還是想沉浸其中。在過去的七年里,我從未向我的祖母致敬。只有清雨變成了思念,陪伴我度過清明節。我真是不孝。七年了,我從來沒有去給奶奶掃墓。我不知道她睡在哪里。我不知道她的生日。我只記得她慈祥的面容和她的教導。起源,命運!相信我!不孝!希望你安息!
希望做夢,送我悲傷!我對花感到悲傷!
清明節就像一個信使,把家人的思念傳遞給死去的親人;清明節充滿了真摯的思念和懷念,抑郁而動人的花在另一邊;清明節就像一個紐帶,把我們隔得很遠。
面對清晰迷茫的我,希望自己能越來越清晰!
清明節初二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千古絕唱完整地概括了清明時節人、物、景的美麗景象,細細體會,便會發掘清明時節的蒙蒙小雨和行人們構成的和諧畫面。
清明時節的雨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絲一絲,柔柔的,雖說不上就是毛毛雨,但也畢竟就是蒙蒙的;雖說不上就是一層紗,但也說得上就是一道淡淡的白色的屏障。清明的雨會讓你原來看得清清楚楚的景物變得模模糊糊了。
但這場雨對春天來說就是如此的重要。雖說不上就是生命之水,可就是,透過那一道淡淡的白色的屏障,仍可以看出那剛剛發出的小嫩芽頂破了冬天里防寒的厚厚的樹皮,一簇簇地冒了出來,在原來光禿禿的枝干上顯得十分耀眼。透過白白的屏障,將這道耀眼的'綠色反射進了你那黑洞洞的瞳孔中來。好似一縷綠色的春光照耀著你那受過寒冬日光的干干的臉頰,你就是否感到十分愜意呢?
當這場蒙蒙的雨過后,世界上的一切都清醒了。空氣變得格外清新,陽光變得十分明媚,就連原本看似毫無生機的河面在春風的吹拂下,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波光粼粼,時不時地會蹦出一條條訪問春天的小魚。綠樹留下的枝干在這一清明春雨的澆灌下長出了第一片綠葉,周圍的灌木也迫不及待地迅速生長起來,紫的、綠的,還有一種金黃的,這種灌木在我小時候還十分少見,一般都就是紫色和綠色的偏多,但就是這種灌木后來慢慢地變多了起來。我一開始不知為什么這種并不盛行的灌木會突然受人喜愛,不過現在我明白了。你看,那翠綠的葉子的邊緣好像鍍上了一層金光閃閃的黃金,這兩種顏色配合得簡直就是天衣無縫,甚至可以和“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優美景色相媲美。在春光的照射下,它金色邊緣反射的光耀,就像黃金一般輝煌。
清明的這場雨給了萬物滋潤,給了春天生意,更給了這一年美好的開端。“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際在于晨,一生之際在于勤。”在這個春天的早晨,如果我們在勤勞地做事,那么這個清明就就是給了你生命的“三際”。
清明節初二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于清明的詩。清明是24節氣之一,是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每當到清明時,人們都會去掃墓踏青植樹等。一提起清明還得從介子推的故事說起。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著,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要給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清明節初二作文7
每年清明節的具體時間約為4月5日左右,清明節也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掃墓的日子。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等八大重要節日之一。一般在公歷的4月5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和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兩種說法都是清明節。據說清明節的起源始于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儀式,后來民間也有了類似的.效果。在這一天,祭祖掃墓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固定習俗。原來,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代,祭祀掃墓的日子被定為寒食節。“清明節”的名字也源于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后的第105天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節,具體時間是春分后。此時冬天已經過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澈,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充滿活力。用“清明”稱這一時期,是再合適不過的一個詞。[2]冬至后105天稱為寒食,以前這一天禁火,冷食,所以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介子推被火燒在綿山上,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的寒食斷火,次日宮有鉆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用柳條互相乞求新火。
清明節的習俗豐富有趣。除了禁火掃墓,還有郊游、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據說清明節掃墓是因為寒食節要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傷害身體,我們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清明節,民間忌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前,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防止鬼魂進屋。 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新墳生離別的悲傷淚水,也有郊游的笑聲,是一個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初二作文8
清明節又到了,年復一年過得很快。在期待中的清明節,忙忙碌碌的人給已經走了的老朋友燒紙錢。清明節的印象應該是多雨,周圍的樹沒有發芽,氣氛和周圍的景色結合在一起,沒有情感,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悲傷和沉默。一股憂郁的.氣息彌漫在四周。
我總是喜歡看窗外的袖手旁觀。我還是不明白,為什么人會那么忙著那些已經走了的人。人已經走了,這樣做沒有實際意義。我想,想,問,問,朋友說這大概是對朋友的一種難以忍受,不愿意讓朋友一個人住。畢竟之前彼此都付出過真心,怎么承受得了?朋友不愿意,所以即使陰陽相隔,也可以像以前一樣交流,說話。
我問,這是為什么?朋友說,為了愛情,一種平淡的愛情。
親戚說這是對親人的一種向往。人雖然不在,但感情還在。是無盡的思念,日日夜夜的擔心,擔心自己愛的人在那里受苦,吃的不好,穿的不好。于是,這一天,我向我愛的人傾訴了我深深的思念。
我問,這是為什么?親戚說,對于愛情,一種單純的愛。
老師說,這應該是對重要人物的懷念吧!那些為了新中國而放棄家庭、親人、朋友甚至一生的人,是感激和敬佩的。愿意為國捐軀的人不值得留戀嗎?沒錯。用一顆感恩的心真誠地對他們說謝謝。
我問,這到底是為什么?老師說,為義,大義。
回去的路上,我心想,他們是什么意思?和問題的答案有關嗎?啊,我覺得,人是有愛有情有義的動物。懂得孤獨寂寞,傷心難過,不然怎么感恩?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
時間很安靜,掃除了我的疑惑。我覺得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就是愛,親情,義,所以現在我要用這種感恩奉獻的心去面對所有的人。
清明節初二作文9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歷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每個第一次都可能有失敗的淚水,也有成功的喜悅,有時歡快,有時傷心,有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清明節那天早上,我正好感冒,一點胃口都沒有,只想吃咸菜餅。于就是,媽媽帶我到外面買,可就是連續找了好幾家,都沒賣咸菜餅。我饞的要死,媽媽只好叫我外婆準備工具與原料,晚上做給我吃。
我一回到家,就要吃咸菜餅,可就是外婆還剛剛開始呢,我不禁也來了興趣,我想幫助外婆,也試試自己的手藝。
外婆拿起米粉,放上適量的水,來回攪拌,將米揉起了一團,看看差不多和好了,就將米粉揉成一字形,然后用菜刀切成一段一段,再捏成碗形,里面放上咸菜、豆腐干、豬肉等做成的餡,用手指將四周按順序捏在一起,初看上去像個餃子,然后細細地揉成圓形,稍微壓一壓,成為大餅狀。我也學外婆的樣子,試著學外婆的動作做了一次,結果看上就是四不象,即不象餃子,也不象餅,一些捏得薄的地方,餡兒還露出來了,雖然做得不好,外婆還表揚了我,說我懂得勞動。我還趁機問外婆,清明為什么要吃清明餅。外婆說,這就是上千年前古人留下的風俗習慣。哦,原來,一個小小清明餅還就是有上千年的來歷呢!外婆做好了好多個后,就在平底鍋里,先倒上油,熱起來后再放餅,就這樣一個個煎起來,我將自己那個做好了的餅兒也放在鍋里。外婆用炒菜的小鏟子來回翻動,以免焦了。過了一段時間后,外婆說,熟了。米粉團就變成了咸菜餅——清明餅了。我就迫不及待地夾起自己做成的`那一個來嘗嘗味道,不錯,還真香呢!
詩人陸游有詩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雖然原來說的就是做學問,其實也適用于許多事情上。 這次,我自己親手制作清明餅,這畢竟就是我第一次親手做的,煎熟了以后,吃起來我感到特別有味道,也體會到了外婆的辛苦以及自己勞動收獲的快樂。
清明節初二作文10
今天是周五,又趕上明天的清明,我和媽媽都要放三天假,下午放學以后,媽媽接上我說:”準備放松一下。“放松的最好方法,我們選擇的是散步回家——這需要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能到家,但我們都愿意!我們走在人行道上,說(聊)起了”清明“的話題。
我先給媽媽背誦一首詩:”《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媽媽告訴我,這首詩是中國詩歌歷史上變體最多的一首詩歌……比如以前有人這樣讀:其一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其二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過去的人原來都不用標點符號。我們兩個又不斷變換讀法,笑的路上的人好像都聽見了。
”你知道為什么叫清明嗎?清明為什么要放假呢?“媽媽問我。
這個難不倒我,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了——”清明,又被稱為掃墳節,讓人祭祀祖先,還有英雄。讓我們記住先輩們的事跡,去懷念,去學習!“
媽媽還告訴我:”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國傳統的`清明,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大約始于周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的農諺。
媽媽說今年的清明,天氣預報說,我們這不下雨。那我們再重新寫一首詩歌吧!
《清明》張譽月和媽媽
清明時節鬧紛紛,路上行人欲送魂。借問先魂何處有?我們銘志慰英魂。
說著笑著,我們已經回到了家……
清明節初二作文11
記得每年的清明節,家里的氣氛總是有些沉重,小時候不知道為么,現在長大了,漸漸地懂了,原來,清明節這一天,是活著的人向死去的人訴說哀思。聽母親說,她原來有一個姐姐和弟弟,十幾歲的時候,因為生病死了,這對姥爺姥姥的打擊非常大。也也難怪每到親人團聚的日子,他們總是看著照片流眼淚。
今年,父親母親商量好了,清明節我們一家陪姥爺姥姥踏青,再不能讓他們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節也要快樂地過。
清早,春光明媚,太陽公公笑咪咪的,可愛的小鳥在枝頭上“嘰嘰”地唱歌。我們一家迎著和煦的春風出發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著姥爺姥姥開心。
哇,公園真熱鬧啊!人山人海。藍藍的天空被五花八門的風箏給遮住了,在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路旁的桃樹上開滿了粉紅的桃花,風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樣,紛紛地落了下來,看著這怡人的景色,姥爺姥姥的心情也好了起來。他們幫著我拿出風箏也加入了放風箏的隊伍。我們使勁地跑,風箏終于飛上了天,越飛越高,就像一只快樂的小鳥在自由地遨翔。望著風箏,我們都笑了。
回家的時候,我們去了舅舅的墳地。父親母親告訴舅舅,姥爺姥姥身體很好,我們一家都很好,讓他放心。我也告訴舅舅,我的學習也很好,我們家還買了新房子,馬上和姥爺姥姥一起搬進去住。默念時,我一不小心說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節快樂”母親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姥爺姥姥一眼。我也嚇得直吐舌頭。沒想到姥姥卻說,沒關系,他們今天看到我們了,還聽我們說了這么多的話,一定很高興很快樂吧
是啊,為什么不能說呢?不管是死去的人還是活著的人,我們都要快樂!清明節也要快樂!
【清明節初二作文】相關文章:
初二清明節作文07-07
初二清明節的作文09-29
清明節初二作文11-05
清明節初二作文通用14篇09-26
初二作文-初二作文04-05
[必備]初二作文-初二作文04-05
初二的作文11-02
初二的作文01-17
初二作文05-20
初二敘事作文:我的家鄉_初二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