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高考滿分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滿分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考滿分作文1
勝利學的創始人拿破侖·希爾說:“自信,是人類運用和駕馭宇宙無窮大智的唯一管道,是全部奇跡的根基,是全部科學法則無法分析的玄妙神跡的發源地。”一個沒有自信的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勝利,這就猶如一個沒有脊椎的動物,永久不會站立一樣。
聞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發表了《相對論》之后,曾經有不少人對這一觀點持懷疑態度,更有甚者炮制了一本《百人駁相對論》,而愛因斯坦對此則不屑一顧,他說:“假如我的理論是錯的,有一個人反對就夠了,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美國勝利商人蓋蒂,在1932年意識到中東石油有巨大潛力,想要買下一塊很有前景的地皮,可是當時世界市場上的原油價格突然波動,于是大家普遍認為,這個時候進行投資是很不理智的,蓋蒂被大家的看法左右放棄了這個想法。結果十多年后,蓋蒂多付出了一千多萬美元的代價才得到了那塊地皮的開采特許權。
可見有些時候,想要勝利也需要一些“一意孤行”,只有堅信自己的推斷,有自己的主見,對勝利布滿信念,不迷信權威,才能共排解一切困難險阻,直到成功。
自信是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的樂觀;自信是胡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豁達;自信是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情。從古至今從不缺乏自信的人,只有先自我確定,做事才會有一個信念,而信念則是你的主心骨。
沒有當年周公瑾的'自信,怎么會有赤壁大捷;沒有當年康熙帝的自信,北京城唯恐好幾次改名換姓了;沒有當年年羅斯福的自信,有怎能有連任的四屆總統。試想想我們,不曾遇到八十萬大軍困在孤城,也沒有遇到雙腿癱瘓的不幸,更沒有遇到內憂外患同時脖子被頂到刀口上,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假如我們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特質,就會看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開頭做事情之前,總是充分信任自己的力量,深信所從事的事業必能勝利。因此,他們做事情就能付出全部精力,最終獲得勝利的也正是他們。可見自信是走向勝利的根基。
高考滿分作文2
APEC讓全世界刮起了“唐裝熱”。看那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人們一身相同的唐裝時,我不禁吶喊,我愛唐裝!
曾經,這樣的傳統服裝讓國人排斥,單調乏味,不及洋裝輕便舒適,人們抱怨過,人們責難過,穿這樣的衣服甚至讓他們羞愧,我不禁要問:一件衣服,有那么多過錯嗎?
我們明白,錯的不是衣服,而是有些人戴上有色眼鏡去審視它的眼光。民族落后,讓他們自卑自憐。于是,在他們心目中,一切與祖國的、民族的、傳統的沾邊的東西,都沒了自信:動畫片不及日本的生動,名不及俄國的有內涵,手機不及美國的先進,甚至覺得連文字也沒有英語簡單。一旦喪失了民族自豪感,一旦蒙上了落后的陰影,人們便陷入“外國的月亮總是圓的”的誤區。
可為何,唐裝還是那件唐裝,如今卻走上了國際大舞臺,并綻放最美麗的花朵呢?為何,唐裝還是那件唐裝,如今卻成為一種時尚潮流呢?
原來,這是中國經濟騰飛之后,是中國重振泱泱大國雄風之后,是人們足以驕傲地自稱“我是炎黃子孫”之后對民族熱愛最直率的呈現。愛祖國,愛唐裝,愛這個能讓我們揚眉吐氣的國家的一切。我們的“海爾”拒絕了多少想要分一杯甜水的外企,我們的陶瓷驚艷了多少黃頭發藍眼睛。
因民族的愛,撒播對唐裝的愛。
人的感情左右人的判斷力。回想那不屑于唐裝的年代,真的是因為衣服本身嗎?誰能否認當我們一想到它的傳統就嗤之以鼻的`偏激呢?誰又能否認其實我們根本沒心情去看它一眼,就更別提客觀評判它的輕率呢?
唐裝以上等絲綢制成,其上的刺秀藝術更凝聚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這樣的認識,難道不是基于我們發自內心的贊嘆嗎?這樣的改觀難道不是因為我們心中充滿的民族之愛嗎?
民族的自立自強拾回了人們久違的判斷力,真愛唐裝也罷,因愛中華民族而愛唐裝也罷,我只想高呼:我愛唐裝!
高考滿分作文3
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年五月的四川,那一道萬眾矚目的傷疤。
石頭,分裂了,像人的心臟被四分五裂了那般疼痛不止;房屋,毀滅了,像一個美麗的地方彈指間灰飛煙滅;學校,倒塌了,像一朵脆弱的花,還只是含苞狀態,就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凋謝了,殘留的只是苦澀,而沒有一絲香味;災民,流離失所了,驚恐不安了,淚流成河了,慘淡絕望了
地震,這一無情天災,曾將祖國的國寶之鄉撕裂成一片廢墟,一張張血肉模糊的臉龐夾在殘根瓦礫之中的悲慘畫面至今想起來仍會令人止不住地落淚,然而血脈能夠創造奇跡,掙扎在垂死邊緣的很多災民憑借著頑強的求生意志戰勝了憔悴不堪的壓榨也戰勝了病魔,溫情感化人間。
不知道這些在地震中幸存下來的潔白天使們現在是否一切安好?
熟悉,一個多么令人熟悉的字眼啊!在四川學子的眼中,還依然熟悉嗎?他們的新校園,他們的新環境,他們歷經了生死磨難后繼續走下來的嶄新的人生,和一切一切,都還來得及熟悉嗎?
也許他們在心的余震里苦苦掙扎了很久,悲嘆命運為何如此不公,甚至有些兄弟姐妹在面對故人離去的現狀時,一度不堪心靈的重負。
然而,相信無論是經歷過還是目睹了這一生死煉獄的四川學子,都會比其他地方的同齡人來得更為堅強,也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生命與生活的真諦!祖國為他們重建起來的家園是嶄新的,環境是嶄新的,也許他們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們不但要從噩夢中盡快驚醒過來,還必須在來不及擦干淚水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平復心情,等著迎接下一秒的改變和未來更加漫長的人生。還記得當年感人肺腑的一幕,一位學生在廢墟之下借著月光看書。可見他們對書本的熱愛,對知識的探索與追求,對光明的珍惜與向往,在某種程度上戰勝了死亡的恐懼,也超越了死亡,他們對生命的理解,已經升華為了一種比生命更為鮮活長久的豐富。
而今,又是一個夏天,經歷了多夢的.季節,彼時彼刻坐在高考考場上的他們,看到語文試卷作文上的《熟悉》這一題目,心里一定卷起了千萬層風浪吧?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對這個詞語最熟悉最有發語權感觸也最深的人。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得滿分都該得滿分!
也許當他們看到熟悉這一字眼時,會想起曾經的一些人和事,難免掉下酸楚的淚,心是一陣莫名的糾痛和蒼涼。
雖然他們如今面對的是陌生的學校,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但相信他們的心里一定不會覺得陌生,因為那是我們大家心連心手牽手和他們一起構造出來的再也震不倒的學校!那些嶄新的面貌里,凝聚著的是人間溫情,是我們的愛,是總理的淚,是很多很多無法言狀的感動
熟悉,陌生的熟悉熟悉的熟悉。
高考滿分作文4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為注重孩子的教育。不過,很多父母把重視化為對于點點成績的糾結,平日里的“天子驕子”因點點失誤而被“由愛轉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點點進步而頓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態度因一點點分數改變而“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這是對待成績過于主觀、生硬的行為。
分數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維方式、老師出題的難度,甚至于個人的運氣皆可改變成績的高低。僅以“這次比上次高了幾分”來界定孩子是否認真學習是不客觀的、表面的。高分學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來的勤奮與不綴,低分學生的父母不能理解到孩子的`水平與水平。單次成績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評定父母心中的“寶”,難以理解到孩子的水平,終會致使孩子深陷那紅色的分數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禮記》有言“父之愛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愛本是無條件,而現今因分數一點點退步或增加均可改變父母的愛,則此愛易流于表面而不觸其心。孩子退步了兩分即挨了巴掌,或許便是錯罰了試題變難仍是班級第一的他。孩子學習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進,這個路上,父母的關愛與理解是如“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讓前路陽光明媚。而若父母的愛變得“有償”,須用分數進步來贏得,只會讓孩子戰戰棘棘,時刻背負“優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擔”。
古人云,“愛其子,則為計之長遠。”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應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數。考試是對孩子學習的評估、卻并非是對孩子的評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數的眼光也不應局限于一隅,而應看到整體的、比較的,這樣才能知道成績背后那點點浮沉的真正意義。
父母的“巴掌與吻”是可影響孩子一生的。曾幾何時武漢神童驚人跳級、學業有成,而父母慣于其優異,容不得半點失誤或退步,他終頂不住壓力而厭學,“泯然眾人矣。”
成績那點點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壞”、“優差”,也不能作為孩子贏得父母的愛的籌碼。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實力,給予即時支持,方能在無涯學海上為他撐起一片小舟,助他學成至彼岸。
高考滿分作文5
亦堅亦柔,成就和諧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這便是所謂人心的奇妙之處,有堅如磐石處,亦有溫柔如水時,二者周旋歸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個和諧的自我,卓然而立。
誠如畢淑敏所言,優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人心,首先應該是一座堅固的堡壘。以道德準則為盾牌,以理想信念為防線的我們都是天賦使命的戰士,應有勇氣也有毅力捍衛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東西,像英國文豪托爾金在《魔戒》中詮釋的那樣,“相信這世界并非不可救藥,而一定存在某種良善,值得我們奮戰到底”。沒有人能做到始終無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話之中的品質,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讓對“自己的勇氣有一天會消耗殆盡”的擔憂戰勝被“人世間的陰雨灰色簾罩”蒙蔽的恐懼。守護堅實穩固的初心,也即守護生命耿直不移的態度,這才能成全生命偉大力量的展現。
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應有的堅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執,冰冷剛硬到不可觸碰也便更不應成為人生的常態,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讓心靈受到溫存與愛意的滋養,由寸草不生的荒蕪變為處處繁花的錦繡。是啊,在這個正在被冷漠的鐵壁銅墻侵占的世界里,我們總以為百毒不侵刀槍不入的自我封閉就是堅強,可如果我們連呵護真誠、期許美好、擁抱愛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這種機械的行為構成的將不配被稱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過”。我們既然沒有理由封存扼殺美好,何不以最陽光的姿態享受心靈深處的柔軟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軟的東西,與堅硬的.組成部分一樣,都是構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堅亦柔的心靈,方能塑造成和成諧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這一道理的人,一定會懂得英國詩人西格里夫·薩松寫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細嗅薔薇”的溫存,因為堅強與溫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對立的存在;一定會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風流》中唱出的“靈秀上眉頭,浩氣存胸口”的灑脫,因為心堅如石或豪情滿懷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養;一定會欣賞詞作者荀夜羽表達的“擊鼓動遠雷,琵琶脆漣漪”的和諧,因為勇氣與溫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構形。所以,要想造就一個和諧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動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讓這方寸之地,亦堅亦柔,亦剛亦讓。
心在方寸,所求為何亦堅亦柔,成和成諧。如此,方能一路擷美好而行,方能一生盡光明磊落。
高考滿分作文6
橡膠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且只生長于熱帶。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由于本土無法種植橡膠只能依賴進口,于是愛迪生提出:“能否從植物中提取類似的成分?”在這一設想提出后,美國研發出了人工合成橡膠。
《大學》云:“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以創新推動了社會進步。在當下,創新應被大力提倡。
創新往往源于現實的挫折與對未來的希冀。正如大樹有對遠方的向往但又無法移動,這一理想與現實的反差使其以新辦法實現愿望。對國家強大的希望與邦聯現實的混亂使美國棄邦聯而采聯邦。同樣,有著對人民更好生活的.向往,讓中國選擇改革開放而非固步自封。
所以欲先創新,要打破固有的“差不多”這類得過且過的思想,更要打破舊有的溫床。人是有惰性的,而國人思維體系中又有保守、謹慎的一面。正如魯迅先生所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身上,中國人自己是不肯動彈的。”創新的思想保證應是對更幸福生活的追求,有了對未來的追求才會有對現實的不滿,才會產生創新的動力以跳出舊生活。而僅是主張有口飯吃,也就無從創新了。
創新以自我革命形式實現。大樹的新辦法并非仙人傳授,果實也不是上帝為其所掛,而是自出心裁。當代社會競爭加劇,時代飛速發展,只有能創新者可以勝出。反觀百年老店柯達,雖率先研發數碼相機,但死守膠卷不放,最終黯然破產。究其根源,在于其公司以其成熟膠卷技術為傲,而不愿輕易改變。
這說明創新需要一個自我革新機制。這種機制外在動力是競爭對手帶來的壓力,內在動力是體制內部具備的發展認知,而后者更重要。要實現對舊有的突破和否定絕非易事,雖有外來壓力,人們也可選擇逃避,只有內在對發展趨勢的認識,才可以促使人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從而推動革新,又反作用于這種創新思維。今日無數大型企業秉承創新理念,斥巨資于研發,而創新帶來的成果又使企業煥發新生。
創新最終引向成功。大樹以果實讓鳥獸將種子帶向遠方,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而在現實中,創新作用遠不止此。創新一方面給創新者帶來了物質效益,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努力后精神上的力量的增強。此外,一人的創新起到的帶動作用可以激發全社會對創新的興趣,從而引發萬眾創新,極大地帶動民族、國家乃至人類的進步。
“日新之謂盛德。”大樹用新辦法實現了對遠方的探索,而智力足備的人類更有理由去開拓創新,打開新未來。
高考滿分作文7
浴火于跌宕的煙霞
“跌宕風流,煙霞筆端。”展卷而閱,千年前的歡與悲歷經歷史湍流,流瀉于筆端,凝聚為《浮生六記》的素紙黑字,喃喃囈語著人生的得與失。或許,人生的得與失不應僅僅被框定為終點標志,其以過程的形態,為新的起點奠基。
世殊事異,得與失常常被認為是一種結果與定論,但其本質上是現實因素與個體力量相互碰撞與滲透而產生的階段性彌合與落差。誠然,將其視作終點的積極意義不可否認。正如露易絲的低調而頑強的希望詩學,站在終點的視角,以鉛華洗盡水落石出的言語總結人生的得與失。誠然,這是對世界悲劇性的一種紓解,也是一種對人生得失的豁達胸襟。同時,“得與失”揚起風帆,扎入時代的大海,在內在結構上它越發玲瓏而幽微,將其僅僅作為“終點”是否顯得粗野而暴戾?倘若如此,那么加繆筆下的“荒誕”是否便淪為僅剩消極意義的說辭?
然而,屠格涅夫曾言:“生命的`洪流在我們身外,同在我們內心,綿綿不息地泛濫。”在得與失交錯中,自我的主觀能動性不容忽視。援引悲劇式英雄的內涵:“吾魂兮無求乎永生,竭盡兮人事之所能。”激情與困苦并存的荒誕英雄歷經登頂之得墜石之失,而攀緣山頂的拼搏過程本身足以充實一顆人心。假如他每走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支持著,那他的苦難又從何談起呢?以得失視作過程,所以,巖石照舊滾動;所以,西西弗斯不再是徹底的悲劇英雄;所以,“我們孤立無援”的悲歌終將轉化為“我反抗,故我們存在”的前進號角。
陳平原先生曾言:“所謂‘韌性’,就是在升降起落時能夠從容應對。”而段義孚認為:“沒有經驗是人類的普遍狀態。”由是觀之,得與失具有延長性與普世性特征,穿梭于漫漫人生征途。而馬爾克斯筆下“亙古的旅途”更印證著人生的得與失以過程的形態伴隨著生命的旅途。掬水月在手,臨淵回眸。忽憶及擁有弱德之美的垂暮美人葉嘉瑩懷著一代人的樸素與誠摯,以體認生命的方式書下《哭女詩》,站在人生全新的視角上,坦然地重新面對人生得失,折射出生命質地的強韌與深微。而吾輩青年芝蘭秀發,或許沒有豐功偉績之得,沒有墜入低谷之失,但應持有葉嘉瑩先生的坦然與從容,將“得失”沉淀。
所以我不愿將人生的得與失僅僅視作終點的意象標志,我愿以木心式“生命不安現狀”的沖動,賦予其新起點的內涵。愿我們能秉持臨淵回眸的生命意識懷著那份坦然與從容,接下得與失留給我們的這份沉重,走在得與失的歷史延長線上,站在歷經得與失的新起點上,從浴火于跌宕的煙霞中走出,與時代進行不帶自憐的抗爭,重新締造屬于自己跌宕人生的煙霞。于是乎,我們便能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再出發。
層次清晰,觀點鮮明。文章開篇簡潔明了,由“跌宕風流,煙霞筆端”直接引出自己的觀點。緊接著駁斥了把“得與失”看作是一種“結果與定論”的傳統觀點。然后引用屠格涅夫、陳平原、段義孚、馬爾克斯等人的名言,從正面論證“得與失”是“以過程的形態,為新的起點奠基”。說理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最后,以葉嘉瑩的事例來回答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我們應該“怎么做”的問題。論證多樣,語言嚴謹。文章正反對比論證,凸顯論證力度。多處運用反問句式,使得說理力度加強。大量引用名人名言,不僅讓說理深刻,富有論證力度,更體現了文章的文學美、藝術美。多處比喻手法的運用,也增添了說理的形象性、生動性。
高考滿分作文8
華夏之風,山高水長。五千年來我泱泱中華孕育了無數風姿各異卻韻味十足的文化,是他們將中國人的魂緊緊拉住,使國人堅守初心,美滿生活。而如何將這文化瑰寶一代代地交接傳承并發揚光大則是留給我們新一代青年人的偉大命題與堅實任務。
所謂“傳承”,需先“傳”,而后方能“承”,只有讓骨子里流上純正的文化之血,方能將其加以時代化的創造,使其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只有中華之魂真正歸來,方可將中華千姿百態的模樣生動展現在世人面前。
近日,歌手尚雯婕與老歌唱家李谷一在一檔文化傳承類節目上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形式展開了討論,尚雯婕用法語演唱的“漁豉道情”引起了李谷一的反對與批評。
其實,這兩者爭論的重點便在于如何傳承中國文化。尚雯婕意圖將傳統文化改頭換貌以尋求世界的接納,而李谷一則強調文化原汁原味的根本。
在我看來,傳承文化應立足于現時社會的情況,當前,處于快餐時代的人們已經將古老傳統文化的面容忘卻不少,如果此時不先給國人灌下原汁原味的“文化回魂湯”,便會辜負文化薪火相傳世代相守的深意。
要讓文化魂兮歸來,必先以其最本身的面目示人!
試想那繁花似錦的'江南,一娉娉婷婷的女子微坐輕舟凌波上,口中吳儂軟語細吟著蘇州評彈,是何等自然風流的景象。那女子與聲音完美在一起,表現古老曲折而婉轉的東方韻味,如果將這小曲兒換作法語等他國語言,還有這綽約柔婉之美感嗎?
傳承必須保留那份中華獨有的韻味,像“漁豉道情”及蘇州評彈,此類本身即以其東方聲韻展現魅力的文化遺傳,給其加上通用的他國語言又何異于去魂偷身?傳承是天下炎黃子孫之責任,但切不可因急躁而去其精華,換以華而不實的外殼以不合時宜的認同。
吾輩當先傳承后創新,建立濃厚的民族認同與文化自信。創新,新的只能是形式而不是魂魄。我們可以借用詩詞大會的新出路,給傳統文化加以輕松的競技娛樂性,卻不可磨滅其最璀璨的文化之光。
愿不久的將來,你我雖身處高樓大廈,但耳邊仍可聽見樓下小販的吆喝,電視里京劇咿咿呀呀,小兒手捧詩經搖頭晃腦,這方是我中華文化魂兮歸來。
高考滿分作文9
戰機防護,止于表象眾人服;力排眾議,透視本質獲真知。沃德借透視本質之筆,書正解之章。故曰:浮塵不拂,真珠難露。透過現象觀本質者,往往能化曲為直,傲視群雄。
莎士比亞有言:“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表面上是愚笨的頑石,其內心卻可隱著光彩的珠玉;表面上是爭艷的花朵,其內心卻不過害人之物。物皆有其兩面性,其表象只起到麻木人心之用,而其本質才是事物的內核,抓住本質才能從容坦然地面對任何問題,才是“有所成”的真正捷徑。
觀本質者,柳暗花明,困境亦從容。
瑞士化學家雄班在自家廚房做試驗時,不慎打翻一瓶化學試劑,隨手抓起圍裙擦干后放在火爐上烤,突然,圍裙“撲”地燃燒起來。表面上的一場小事故,雄班卻嗅到了它的實質:于是仔細尋找根源,烈性炸藥就這樣誕生了。倘若雄班沉浸在表面上災禍的痛苦之中,不能從災禍的`背后挖掘本質,對于他個人是一次打擊,烈性炸藥更無從談起。
觀本質者,出奇制勝,艱難亦英雄。
絕處逢生,透視本質敗勢轉,叱咤風云,拳王臺上當稱英雄。我國拳手武僧一龍,面對屢屢落敗,沒有被對方表面的英雄光環和囂張氣焰所嚇倒,不甘沉淪,細心挖掘失敗本質,看到了對方強大力量下盲打的本質弱點,于是訓練自己的抗擊打水平。決賽上,他將身體裸露在外,不加任何防御,使對手在連擊十三拳之后無名指骨折,三拳輝煌地結束了比賽。從此聲名鵲起,逆襲世界拳王。倘若武僧一龍不能從實質上分析問題,尋找原因,便很難有他的逆襲之路,也便無“中華第一武僧”在世了。
論古,《河中石獸》老河兵明察秋毫,深挖根源,尋回石獸;塞翁不浮于表面的禍福之觀,洞察實質,使人生更為順利。而問今,正如巴爾塔沙所云:“只有一小部分人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絕絕大部分人還停留在表象。”人心之浮燥,致使多少雙探索的雙眼蒙上了煙塵,致使多少腳步在茫然中徘徊不前:未調查清楚就盲目跟風;未深入分析就妄下定論;未論清狀況便大打出手;未謹慎考慮便放棄生命……擁有透過現象觀本質之心何等之重!
浮塵不拂,真珠難露。敢于并善于采擷本質,就定能在鼻翼盈滿生活的馨香。
高考滿分作文10
花,追求值得追求的。
現代主義畫派大師畢加索,兒時的畫作便可和大家拉斐爾相較,但他卻花一生追求兒童個性畫法;
杰出的考古學家,用盡一生去解釋孫子輕易辨別的希臘文字。
這些別人看那般自由作畫,考古學家辨別銅鏡文字。窮盡他們的一生,那是因為,追求就要執著。
水滴石穿,可鏤金石向來是執著者的目標。
以《如給我三天光明》而聞名的海倫凱勒,她撫摸盲文而長滿繭子的雙手,是她對愛的執著追求。
歷史大作《史記》的司馬在“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年代,忍受宮刑還依舊茍活寫書,那身體的破缺,意志的堅定,是他對愛的追求。
國際性文學獎“節杖獎”的'得主牛漢,在遭受無數苦難之后,依舊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那些詩歌和散文,是他對愛的追求。
看看如今這社會吧,喧囂繁雜,人們在追趕快節奏的同時,忘記了去鍥而不舍地做一件事,想找到窮盡一生追求某物的人,太難太難。
甚至連青少年的追星也變換多端。前一秒愛他愛的死去活來,下一秒又被另一個他吸引眼球。
寫到這里,環顧四周,多少奮筆疾書的學子,也許最終的功成名就不是所有人一生的目標,但我們不愿或甘心用了十幾年去追求它。
你不用為畢加索感嘆,為老考古學家擔心,我相信,哪怕在他們的最后一秒,心中所有的不是恐懼而是滿意。
我也一樣,一直和執著著認為的對的人和事。
迷惘的孩子,抬頭看看天吧,細細冥想:什么是你向往的,什么是你愿意窮己一生追求的。
高考滿分作文11
享文化之繁華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葉扁舟,來到歷史的彼岸:與蘇軾探討人的渺茫與偉大,與陶潛共享帶月荷鋤歸的美好,與李煜分擔愁如東流水的感傷……用一指墨香,看盡文化之深邃與靈動。
文化從那翻滾激蕩的黃河開始,便扎植于我們的心田,鐫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國結,那元宵佳節的燈謎,那雄偉的華夏庭院,無一不是珍貴的傳統元素。而偉大的中華民族也正因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發絢爛壯美。把文化作為生命的行囊,便讓靈魂與文化一道,穿行在歷史的音符與文字墨香之間。
文化,流淌在悠遠的簫聲中,訴說著哀怨與愁緒,文化,也彌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嘆盡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轉于錦瑟之間,輕攏慢捻之間凈化內心的污穢。本無生命的樂器與樂曲結合在一起,便成為了文化的載體,寄予著心靈的世界,承載厚重的文化。
不僅僅在絲竹間,文化也在素凈的.宣紙上蔓延而來。張大千伏在洞底繪出的夢幻敦煌,訴說著那千百年前人們的信仰;齊白石著手畫出的自然風物,亦傳達著生命的靈動;壯觀的《清明上河圖》,也刺激著美的神經。中國畫中的水淡云輕,妙手丹青的一點一描,拓開的不僅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之魂由筆底傳承。
同樣,龍飛鳳舞的字亦為文化之腑臟;顏真卿規正而又灑脫的筆鋒,王羲之雋秀玲瓏的字體,張風子如帶般拂過的清新之風,無一不是文化的符號。那揮灑自如之間掩蓋不了中華文化之含蓄內斂,那筆鋒回轉之間亦彰顯著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瀾,亦雪底蒼松。
文化如遼遠的江海,包容著一切。既有張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飄渺爛漫。那篇篇詩詞,字字珠璣,詩人惜字如金,落筆生花,留給世人一片芳華。文化之美常浮蕩于我心間。那里有軒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飾的繡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戲曲,那是中華之精髓,炎黃子孫之傲骨。它如枝頭的梅花,傲吐芬芳。
愿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滄海,享那份美好與摯真,低吟文化之妙語,歌呤一生,幸福一生。
這樣的行囊,希望我們共同擁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高考滿分作文12
“生而強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卑”,這是毛澤東1917年4月《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的觀點。
1917年,當時的毛澤東正值青春風華年代,當時的國家也正遭受外國列強欺凌蹂躪時代,我們的國家,從實力上來說,是弱國,外國列強從國力上來說,是強者。但是,強者,你不要沾沾自喜,弱國,我們更不自卑。強者,如果隨意欺凌踐踏那些弱小者,必定是失去道德,失道寡助,人民的力量,如涓涓細流,匯集在一起,可以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濤濤江河,滾滾向前。
從毛澤東當時所處時代來看,我們當自強,弱者要變強者,必須自強,自強則需要要努力,需要勤奮,有奮斗精神,有戰斗力,有自信心,有搏擊長空的`青春力量!
生而弱者,不可悲;只生而強者,不必喜。強者,更強,則要有一顆良善之心,不可以強欺弱,正如列強之國,以自己的強勢來侵犯弱國,這就不是真正的強大了,這種強,終究失去民心,這種強,必將將世界推向戰爭,失去和平,將歷史推向倒退!所以,如果不是懷有大愛懷有良善的不是從歷史和世界和平的強,不可以稱之為強!我們需要的強,不是霸權,不是獨裁,不是唯我獨尊的一言堂!
生而弱者,是可以強大起來的,正如一個的體質,弱小多病,倘若勤鍛煉,勤堅持,不放棄,對身體和生命懷有熱愛之情,那么,日積月累,你的體質是可以由弱變強的,你的身體是可以日日強健起來的。同樣的道理,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也是可以從弱至強的,前提是,一個企業,一個國家,有奮斗心,有敢戰敢搏的精神,不自棄,有信心!
其實,強與弱,是辯證的,真正的強,來自不舍的努力,永遠的熱愛,持久的勤奮,如果能做一點,我想,即使是暫時的弱,也會在堅持的努力下,步步為強的。個人如此,國家也如此!
高考滿分作文13
《體育之研究》大致可看作馬克思主義的一次生動的運用,強或轉弱,弱至于強,強弱這對矛盾隨著人自身的變化發展而不斷地轉化著。
洞悉哲學的議論,總能給予人以別樣的啟示。
首先,對于體育的重視是眾所周知的,他為什么從青年時代就看重體育呢?這篇文章也許為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揭曉了他的思想:體育是與人的生命歷程和乃至國運的發展融為一體的。
強健的肌肉、剎那的反應、迅捷的速度以及優美的體態等等體育所追尋的價值,雖說表現于競技之中,但絕不只是為了競技。更高、更快、更強,恰恰是人類生命歷程的核心要義。生而為強和生而為弱的先天差別,在體育面前恐怕就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了。因為無論是強還是弱,我們都要面對身體每天的變化,都必須想方設法讓自己變得更強。領悟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避免兩種有害的心理狀態:強而自喜或者弱而自悲。
也許因為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弱而自卑這種心理狀態更普遍一些,所以毛主席特地多加了一句:“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天之誘我”云云,當然不是順天受命的消極,依我看,這話發表在《新青年》這種先驅雜志上,恐怕正是為了激勵暫時而弱的`國民,不要輕賤自己的寶貴生命,一人之弱,乃至于一國之弱,都是暫時的,只要人人發憤圖強,將自己變成一個強者,則國運也可轉弱為強。
其次,它還進一步啟發我們:強弱的轉化自會發生,弱者變強固然美好,但它們并不是無條件的。強的不會輕易就弱了,弱的也不是喊喊口號就能轉強。
“濫用其強”為何就會讓至強者至弱?即使在體育競技中,我們也不會將“強者”的稱號獻給那些只有速度和力量的人,人們往往更看重競技者的體育道德:是否恪守公平公正,是否敢于不恥最后,是否為了國旗的光芒而拼搏,是否愿意將金牌的榮耀分享給同胞?如果他只是為了一己之私,那么全世界都會斥之以“濫用”之名,則肌肉雖未退化,生命的內涵已然轉為至弱了。
相反,如果弱者能夠始終如一地勤自鍛煉,將生而為弱視為上天在苦我心志,勞我筋骨,餓我體膚,空乏我身,行拂亂我所為,動我心而忍我性,一天天地增益我之所不能,則無論是在體育領域,還是在其他方面,乃至整個生命歷程的抽象意義上,都會成為一位強者。
但生命的由弱轉強,畢竟是痛苦而艱難的,“久之”啊,“久之”,簡簡單單地兩個字,怕是已然道出了毛主席對于當時中國國民與國運的預見——沒有長時間的堅忍和長時間的奮斗,要讓百年自悲的國民,有勇氣希冀強與弱的轉換,敢于去改變自己的生命歷程,讓積貧積弱的中國轉弱為強,就只能是一句口號了。
及至今日,中國的復興雖初見曙光,但我們仍然能從毛主席的《體育之研究》中獲得啟示:發展體育絕不只是為了在奧運會上奪一面金牌,中國也還談不上一枝獨秀。恰恰相反,一次體育盛會正可以讓我們意識到:世界上仍然強者林立,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避免看到一點強的方面而自喜;避免看到我們暫時的落后而自悲,以辯證的目光和積極的心態謹記強與弱的矛盾轉換法則,仍將是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賴以生存和致勝的法寶。
后記
高考題目揭曉,各方的分析、稱贊、回顧、反思……紛至沓來,其中或有深刻者,但90%以上都是套話場面話而已。這些話對發言者坐牢自己的位子可能有一點幫助,但是對于考生朋友,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
正如酬和就是對于詩詞最好的鑒賞一樣,寫一篇高質量的范文才是對于考題最佳的分析,考生朋友只要愿意學習,就能從中獲益。至于那些不愿意學的,那有沒有示范都一樣,教師得先考慮如何激發他學習的動力。
這則材料的關鍵詞,“啟示意義”,因為是跟在材料后面的,有可能被忽略。這種命題套路很常見,考生得記得看材料之后的那句總結。
“感悟”與“思考”,前者是要“感”的,后者則是理性的“思”,兩者完全不同。一個是本質直觀式的頓悟,即在各種因素的關聯作用中,跳過一切理性過程,瞬間把握問題的本質;后者則需要分條縷析,慢慢推導。本文中,以辯證法的分析來“思”,以當時中國國運入“感”。
“體育”的概念如何處理,是個很難的技術問題。2020年上海卷的“中國味”與此有相類似的難度設置。既然在材料中有這么大的篇幅,那么“體育”就肯定不能只是一個引子,而是全文的話題。但既然要求寫出“啟示”,則文章就不能只有這個話題,如何處理體育和另一個作者自設的全文主題之關系,是相當高的技術要求,希望本文能對青年朋友有參考價值。
高考滿分作文14
那輕輕搖擺的柳絮像是您飄逸的長發;那閃閃的星星像是您明亮的眼睛;那天邊的一抹紅霞像是您溫柔的唇;那霏霏的細雨像是女兒對媽媽您無盡的思念。
媽,您走后我變乖了。為了紀念您,我變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掃得干干凈凈;把物品放得整整齊齊;把家具擦得閃閃發亮。一切都像您從前為家里做的一樣,就像您從未離開;以前您愛嘮叨我亂放東西,說女孩子怎么會有這樣的壞習慣,得改掉。每次我總是向您嘟起嘴巴,撒嬌說有媽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時候怎么也沒辦法改掉這壞習慣,總愛依賴您,現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這壞習慣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變得這么乖,該有多高興啊,是嗎,媽?我真的很希望您能聽到,為了紀念您我改掉了。
媽,您走后我更關心妹妹了。為了紀念您,我對妹妹就像您從前待她那樣溫柔,我時常檢查妹妹的.作業、考勤情況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聽話,我們都長大了,不會像以前那樣總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吵嘴惹您心煩,也許您不知道,連鄰家的九大娘都四處夸我們兩姐妹聽話懂事,還說要她的二狗娃以我倆為榜樣別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媽,您聽到了嗎?為了紀念您,我變得更像姐姐。
媽,您走后我就把頭發留長了。為紀念您,從不留長發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兒決定把頭發留長,留得長長的,像您當年一樣。走在村里,他們都說這孩子越看越像她媽呀。媽,以前您總怪我把頭發剪得那么短,說一點兒女孩子的味都沒有,叫我把頭發留長,我死活不肯,總說往后一點再說。現在我的頭發長了,真的很長了,而媽媽您卻不再在身邊,您卻看不到了。媽,我多想您能看到。為了紀念您,我把頭發留長。
媽媽,您走了,整個世界都變得那么陌生,我無所適從。我開始獨立,學會做各樣的活兒。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樣,媽媽您知道嗎,是為了更好地紀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談舉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兒的心上。我愿意相信靈魂的存在,那樣,媽媽您就會知道女兒用了這些特殊的方式來紀念您。
媽媽您對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兒卻只能做這些小事來紀念您,愿媽媽安息。
點評:
這是一篇帶有濃郁抒情色彩的優美散文,屬個人生活型紀念文章。銘文紀念已經逝去的母親,很可能落入俗套,著重表達悲哀或思念之情。這位考生卻能化悲痛為力量,另辟蹊徑,融紀念和奮進、深思和昂揚于一爐,顯得非常難能可貴!讓自己成熟起來,讓自己堅強起來,便是對母親最好的紀念。
考生在開篇嫻熟地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濃重地渲染紀念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也是對全文的一個總起。為了突出紀念母親這個中心,考生精心選擇了三個典型材料:勤做家務、關心妹妹和蓄留長發。深沉的情感化作特殊的紀念方式。在樸實的敘述與真摯的抒情中,一個懂事、自強、獨立的形象便兀立在讀者眼前!最后兩段總結全文,言辭尤為真切,既交代替生的寫作意圖,又巧妙點明題目。
文章的標題凝練含蓄,感情傾向鮮明,加之結尾處標題的再現,使主題積極明朗,引人回味無窮。排比段和照應句的靈活運用,使本文顯得情韻悠長。在綜述紀念方式時,如果在“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樣”之后,加上“我把妹妹照顧得跟您生前一樣,我把頭發蓄留得跟您生前一樣”,內容則更為完整,但瑕不掩瑜.
高考滿分作文15
那輕輕搖擺的柳絮像是你飄逸的長發;那閃閃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邊的一抹紅霞像是你溫柔的唇;那霏霏的細雨像是女兒對媽媽您無盡的思念。
媽,你走后我變乖了。為了紀念您,我變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掃得干干凈凈;把物品放得整整齊齊;把家具擦得閃閃發亮。一切都像您從前為家里做的一樣,就像您從未離開;以前您愛嘮叨我亂放東西,說女小朋友如何會有這樣的壞習慣,得改掉。每次我總是向你嘟起嘴巴,撒嬌說有媽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時候如何也沒方法改掉這壞習慣,總愛依賴您,現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這壞習慣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變得這么乖,該有多高興啊,是嗎,媽?我真的很期待您能聽到,為了紀念您我改掉了。
媽,您走后我更關心妹妹了。為了紀念您,我對妹妹就像您從前待她那樣溫柔,我時常檢查妹妹的作業、考勤狀況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聽話,我們都長大了,不會像以前那樣總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吵嘴惹您心煩,也許您不了解,連鄰家的九大娘都四處夸我們兩姐妹聽話懂事,還說要她的二狗娃以我倆為榜樣別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媽,您聽到了嗎?為了紀念您,我變得更像姐姐。
媽,您走后我就把頭發留長了。為紀念您,從不留長發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兒決定把頭發留長,留得長長的,像您當年一樣。走在村里,他們都說這小朋友越看越像她媽呀。媽,以前您總怪我把頭發剪得那么短,說一點兒女小朋友的味都沒有,叫我把頭發留長,我死活不肯,總說往后一點再說。現在我的頭發長了,真的`很長了,而媽媽您卻不再在身邊,您卻看不到了。媽,我多想您能看到。為了紀念您,我把頭發留長。
媽媽,您走了,整個世界都變得那么陌生,我無所適從。我開始獨立,學會做各樣的活兒。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樣,媽媽您了解嗎,是為了更好地紀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談舉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兒的心上。我愿意相信靈魂的存在,那樣,媽媽您便會了解女兒用了這些特殊的方式來紀念您。
媽媽您對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兒卻只能做這些小事來紀念您,愿媽媽安息。
【高考滿分作文】相關文章:
高考滿分的作文11-04
高考滿分的作文01-16
高考滿分作文:夢回高考04-23
高考滿分優秀作文11-07
高考滿分的優秀作文11-04
高考的滿分作文10-28
高考經典滿分作文03-10
高考滿分作文(經典)01-31
高考的滿分作文02-01
[經典]高考滿分作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