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
我的家鄉特產豐富,最有名的要數寧波湯圓了。
一到春節,每人每家都要吃湯圓,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它寓意團圓,所以每個人家都要吃。
據傳說,宋代就已經有人開始做湯圓了,就是用糯米粉裹住芝麻餡,最后再把湯圓搓成一個球形,就做成了一個珍珠般的湯圓,可愛極了。湯圓也有別的名字,比如“浮沉子”,因為湯圓會在水中浮沉不定,所以我們就會稱為“浮沉子”,但是后來,就不這么叫了,就叫元宵了。
其實湯圓用水煮起來是最美味的,先裝入碗中,再放涼一會兒,用勺子輕輕舀起一個白色的“胖娃娃”,把湯圓吹涼,就用牙齒輕輕咬破一個小口子后,那美味的芝麻糊就像流水一樣從破口里流了出來,吃上去美味極了。單吃些芝麻,就變為一股暖流,傳到整個身體。
我們寧波的.湯圓,只要你吃上一碗,就一定能讓你流連忘返,如果你來寧波,千萬不要忘了吃一碗寧波湯圓。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2
“五月五日五,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我朦朦朧朧地看著日歷,發現今天是端午節,我興奮地叫道:“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總算來啦!”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比如說賽龍舟,包粽子,抓鴨子……
“嘿喲嘿喲嘿喲”,這是什么聲音,怎么覺得這么耳熟,好像許多人在為誰加油呢?于是我趕緊跑過去看了看,那人可多了湊都湊不進去,我只能把我的小腦袋放到夾縫之中。哦,原來是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比賽呀!龍舟五顏六色的,有赤色,青色,藍色,黃色……四條龍舟極速前進,速度不分上下,但在我的眼里每艘龍舟都飛快如風。每艘龍舟上有十來個人,坐在船頭的那個人頭上綁著紅巾,右手拿著鼓棒,左手扶著鼓,使勁地敲打大鼓給劃龍舟的隊員們加油鼓氣,而隊員們聽著鼓聲,用盡全身力氣保持節奏,一起奮力拼搏!我多么希望每一艘龍舟都可以獲得屬于自己的獎牌,真想送給他們一句話,“眾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如果他們聽到這一句話肯定會更加拼盡全力的!
那你們知道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為什么要劃龍舟嗎?傳說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含恨跳進汨羅江投江自盡,老百姓聽說后都爭相劃船去救他,卻并沒有把他救起來。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在江上劃龍舟,還不停地把粽子扔進江里,以免大魚吃掉屈原,后人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不僅讓我感受到了賽龍舟的激情,更讓我了解到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多姿多彩的文化習俗,這些傳統節日記錄著祖先們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也積淀著祖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讓我深深為之迷戀,充滿好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3
家鄉的味道永遠是勾起舌尖味蕾最樸實的味道。不論是天真爛漫的小孩子,工作繁重的大孩子,安度晚年的老孩子。提起最熟悉的味道,莫過于——家鄉的味道!
一碗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嘗到的“菜米糊”,說到它,嘴里便不自覺咽下三四口唾沫。咸淡適中的米糊,搭配上各種食材。土灶里升起熱煙,混合著米糊的濃香,伴著外婆用大鍋鏟不停攪和,香氣更是四處亂竄,令人想入非非。濃稠的米糊像許多個小吸盤,牢牢粘在鍋鏟柄上。
在一般人的眼里,也許這和早餐店里的米糊只有模樣之分。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外婆告訴我,我們這兒的米糊有個美麗的傳說。不是在大年三十熬成的米糊,滋味往往達不到年三十米糊那種鮮美誘人,味道自然遜色了許多。大年三十熬的米糊會特別鮮。因為居住在天上的七仙女會在這天夜里來到凡間,給放在正桌前的米糊撒下不同的佐料,讓米糊的滋味鮮美起來……這讓我對這道美味更增添了一份神往。
“菜米糊”聽這名字中的`“菜”,就猜到這道美味中一定會添加很多素食。的確如此,“菜米糊”在熬制的過程中,放入了炸豆腐、青菜、白蘿卜絲、胡蘿卜絲、榨菜……就連熬米糊用的油也得特別講究:不能用平常炒菜的豬油,也不能用普通超市買的色拉油,必須得用農村里自己榨的菜油!眾所周知,菜油是用油菜籽所榨成的,為了讓“菜米糊”成為真真正正的素食美味,每個步驟乃至每個細節都不容馬虎。因為外婆說過七仙女是吃不得葷的,她們愛吃素。如果不小心用了由豬皮榨成的豬油,可就別想她們往米糊里添上神奇而又神秘的調料了哦。
當一碗香噴噴的菜米糊端上桌子的時候,那種濃濃的而又不失鮮美的味道頓時飄浮在空氣中,我肚子里的饞蟲就被香味勾引出來了。我狼吞虎咽地吃著,那樣子像極了幾天沒吃飯的乞丐。真是太好吃了,饞得我舌頭都快要吞下去了。不一會兒,滿滿一大碗的菜米糊就被我吃的干干凈凈。
“菜米糊”,濃郁綿密,是我們家鄉的過年風俗,更是一種地方特色。如此誘人的美食,是否讓你也垂涎欲滴?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4
春節有不少習俗,不過,在除夕這一天,我最喜歡的,便是年夜飯和守歲了。
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俗。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從掌燈時分就席入座,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宋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就有了吃年夜飯的習俗。
不過,我們的年夜飯有些不同,先是到爺爺奶奶那兒吃一頓大餐,隨后又去外婆外公那兒吃一頓湯圓,令我好不快樂。對于大餐,倒是沒什么可說的,我真正喜歡的,是湯圓。餡里放了豆腐和肉等,把它們用面包起來,做成水滴狀,再一個個下鍋,等到煮熟了,再用大碗盛起來,倒上些醬油,便成了,我一般可要吃兩三碗呢。
吃完年夜飯,接下來便是守歲了。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民間的活動之一。白居易的《客中守歲》中的“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襟”足見“守歲”活動由來已久。守歲的`時長不定,古時一般是守到第二天天亮,現在也有守到十二點多的,而我們,就是如此。
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的,吃完了飯,便開放起了煙花,有各種花樣的,比如,先放會噴火花的,在放的同時,又點上旋轉式的煙花。這時院子里,儼然成了一個火花的舞臺。這便是放煙花了。還有吃夜宵,燒些面條,荷包蛋什么的,再加上一杯奶茶,令人好不歡喜……
不知不覺,已到了12點。實在拗不過時間的倔強,小孩的眼皮開始打架了,應該睡覺了,于是便向前一年道一聲再見,隨后沉入新年的第一個夢。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5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
端午節,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屈原因受奸人陷害,投河自盡,人們劃船追趕拯救。岸上的人則是把食物投下江去,以免水怪吃了屈原,這才有了端午節劃龍舟,包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也是我們這幾天最忙的時候,一大早,我們就要把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辟邪,以保安康。有時鄰居還會過來互相祝賀,端午節的熱鬧氣氛洋溢在每人心頭。
而端午節最大的事莫過于包粽子,事先準備好粽葉和米,米要在前一天夜里泡下,使米膨脹,煮得時間就會大大縮短,可是偏偏,平時細心的媽媽今年卻變成了愣頭青,今天才想起泡米。媽媽這時也毫無辦法,只好去請教外婆。外婆說道:“曉燕啊!長這么大,怎么還那么健忘啊,你只需要用熱水泡上一小時就行了。”媽媽悻悻然地跑了回去。
開始包粽子了,這次輪到我發愁了,我看著這一片片綠色的粽葉中,再想想粽子那金子塔的外表,手足無措。媽媽走了過來,露出了會心的一笑:“來,過來看。”只見媽媽手拿兩粽葉,一翻,變成了三角,放入米,再放豆沙和棗或放肉,再放米,手接著一翻,繩子一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經過多次嘗試,也開始變得順手。包粽子的人越來越多,人們邊聊邊包,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你瞧,鄰家的那個“小公主”也相當積極,一連包了好幾個粽子,但她也遇到了和我同樣的問題,弄得到處都是餡渣子兒,人們見了,不禁哈哈大笑,可“小公主”卻不肯停手。只是狠狠瞪了那幾個起哄的人一眼,就掘起嘴不理他們了。盤中的粽子越來越多,樣子也各不相同,誰包的粽子一清二楚,大人們手法嫻熟,手一動,粽子就出現在盤子中了,孩子全神貫注,汗水直流,也包不好一個。但是大人雖笑,卻從不罵孩子,只在一旁靜靜地看,有時指點兩句。終于粽子包好了。“這包得怎么看都不像個粽子。”我在心中暗想,但大人卻說“真棒!”這情景讓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包粽子。
終于,粽子包好了,粽子一個個排隊跳下了鍋。剛出鍋的粽子清香四溢,男女老少無不流露出喜悅的`笑容。這讓我感嘆祖宗的智慧,還讓我知道家人的意義。包容是家庭組成的原因,包容對方,包容對方的一切,包括缺點,才能讓家庭堅實、穩定。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表示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這單元學習了十里不同鄉,百里不同俗,那么家鄉風俗……
家鄉風俗?家鄉風俗?風俗很多呀!有春節,有清明,有元宵……在這些節日中,我喜愛的既不是兒童節又不是中秋節而是端午節。端午的來源你們應該不知道吧?那我來說說屈原投江吧!屈原投的江死了人們為了祭奠他把米團投入江中是為了不讓尸體被魚蝦吃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干什么,包粽子,吃咸鴨蛋,難道你們以為就這樣,不!這不是重點而是他們的味道……一塊豬肉切丁,摻和些糯米再放些小豆豆,把他們扎好放入鍋中煮。煮好后開吃,先不說吃,那樣子就讓人垂涎三尺了,那香氣,氣味進入鼻子里就像掉進了無底深淵,再也飄不出來了!要上一口粽子,啊!這種感覺就像飛翔在緣分天空!色香味俱全了。你吃上一口后,你會懷念那種味道,忍不住還要多吃幾個。甜粽咬上一口后,那味道甜入了你的心頭,似乎甜入了骨髓,那味超爽!都這么說了,再也控制不住了,端午是要去情人節家串門的',送給女友,她吃上一口,那味道像你親吻她的嘴唇。
一說到咸鴨蛋,我簡直口水直流啊!把蛋洗干凈晾干,再二鍋頭里滾幾圈,放入鹽堆里滾一下,最后用保鮮膜,封鍋15天吃上一口蛋黃,好吃到流油。(蛋黃真的成了油)吃上一顆咸鴨蛋,可以吃上好幾碗飯。
不行啊,不行啊!再說我要瘋了,我要馬上跑去找外婆要。看吧!端午節是不是挺不錯的呢!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7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都有著不同的風俗,就連不同的地區也有些風俗是不同的。如:清明節有些地方吃青團子,有些地方吃粽子。在我們這邊一提到吃湯圓,猜燈謎,我立馬就想到了元宵節。
每到元宵節,我最喜歡的就是猜燈謎了。我站在中間,由爸爸和媽媽向我提問:“兩對父子去吃飯,為什么只上了三雙碗筷”“因為是祖孫三代,兒子,爸爸和爺爺。”
“一個不出頭,兩個不出頭,不是不出頭,就是不出頭,猜三個字。”
“是木、林和森!”我脫口而出了兩個問題,可是第三個也是最后的.,最難的一個問題卻把我難住了。
“一輛公交車來一個小時,去兩個小時,是為什么?”“呃……是因為……”
“哼哼想不出來了吧,這可是我想了很久才想到的!”媽媽得意地說。
“哎呀!別吵,我就快想到了。”我撓著頭,十分著急,“是……哦!我知道了!因為去是兩個半小時,加起來就是一個小時!”
猜完了燈謎,我們就在一起包湯圓。
先在盆中倒入一些面粉和一些糯米粉,加入熱水,揉一揉,面就和好了。揪下一小塊面團,用手搓成圓球,再用手指戳個洞,放進自己愛吃的餡,我喜歡吃甜的,所以我包的都是甜的,最后再封個口就好了。
做好了便放進鍋中。一個個湯圓跌進鍋里,不一會兒就好了,個個晶瑩剔透的,好看極了。吃進嘴里軟軟糯糯的,十分香甜可口。
湯圓不僅好吃,還有著團圓的寓意。
這個元宵節,我不僅吃到了好吃的湯圓,還猜了燈謎,真是令人難忘啊!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而在我的家鄉祭灶則是春節前的頭等大事。
過完臘八就是23日的祭社。祭灶,名副其實就是給是王爺上供的日子。而在我的家鄉,祭灶的流程十分復雜,隆重的程度絕不亞于其他的節日。
一般的祭灶都在西墻或者在爐灶前,有錢的人在家會擺上一個神龕,沒錢的就直接貼上畫像。祭祀時會近三次酒,第1次則要誠心禱告,待三次完畢后,人們會將舊畫像撕下,連同芝麻祭品一同燃燒,為的是將灶王爺“送上天”。至于祭品為什么都是一些又甜又粘牙的食物,圖的是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在玉帝面前盡說好話,正所謂“吃甜甜。說好話”。當然在正月初四,別忘了“接神”,就是將新神像貼在墻上。
關于這個灶王爺,我也知道不少,都是從長輩們的`口中聽來的:有的說是一個美女,也有的說是一對夫妻,還有的說是皇帝、天地、東皇太一等,不過我聽的最多的則是一尊男神——被玉皇大帝派下凡間洞察人間的使者。
我很喜歡我家鄉的這個習俗,雖說我并不信神,但這天的我卻因此“沾了”灶王爺的光,因為在祭灶這天,我們小孩子都會得到大人們做多了的糖瓜,又粘又甜的,讓人十分喜愛。
這就是我家鄉的祭灶節,這也是我家鄉的獨特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9
離家三里遠,別有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
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就是春節,春節是個團圓的日子,家家戶戶包餃子吃團圓飯,吃完年夜飯家長們就會給小孩子發紅包。傳說是為了壓一個叫歲的神獸,所以又叫壓歲錢。
農歷初一就是春節了,凌晨家家戶戶開大門放鞭炮,寓意日子紅紅火火。男孩子們喜歡放爆竹,聽著砰的一聲,有的膽小的孩子被嚇了一跳,放爆竹的小孩笑了起來,也有的男孩喜歡把錢用來買些吃的,相比男孩,女孩的小玩意就更多了,勇敢的女孩子會買一些煙花,仙女棒棒。用祭神的香一點,散開火花別提多好看了,還有一些女孩子會買布娃娃等等的`小玩意。
而大人呢就會聚在一起喝點小酒,吃點下酒的花生瓜子,有的在一起打牌、打麻將,嘮嘮嗑悠哉悠哉都閑得很。
老人就會去祭祖,上香,有些會和小孩一起去廟會。
春節是代表了新年新氣象,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告別了舊的一年。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0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準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花生餡的,紅棗餡的,菜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凈葉片,并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蒸熟,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飯,用手稍微一壓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紅棗菜肉餡兒按入飯團里面,隨后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飯團,還可隱約看到餡兒的微紅。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團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是飯后最好不過的點心。
端午節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還掛著晶瑩露珠的艾葉,選出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爸爸說,艾葉越綠,它的氣味就越濃郁,就越能清新空氣。端午節那天,屋子里彌漫著奇特的清香。媽媽說待艾葉干了,可以用開水泡了喝,那樣可驅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過后,媽媽就泡一壺,讓全家分著喝。艾葉水雖良藥苦口,可苦澀得難以下咽,在媽媽面前勉強喝一口,媽媽一轉身我就吐出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
今晚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題記
中秋月圓之夜是冷清、寂寥的。但是依我看來,中秋節卻不似其它秋天的節目那么無趣,反倒是有一點兒談談的適閑。
通常,一到中秋節,家家都會忙碌起來,擺凳子到院子中,加緊趕做月餅,以便等到月圓之時,家人們能給去院子中賞月,品嘗親手做的月餅,一邊聊家常,希望能夠聚多離少。學校也會連著周末放三天假,往是把中秋節夾在其中,一般的孩童總會在第一天將校內作業做完,以便中秋節可以減少一些負擔。
往往而言,中秋節是十分忌諱罵人的因為月亮是冰清玉潔的,人們總是認為上面住著嫦娥與玉兔,月亮將它冰清玉詰的光灑向大地,儼然是不能玷污的,也就是不能罵人,這會玷污那皎詰的'月光。
中秋節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習俗,那便是被李清照所稱在做梅質定妒,菊應羞的桂花。桂花是淡黃的,花朵并沒有很大跟兩粒米差不多大,但卻香氣十足,每逢中秋節之日,桂花真可以說是香飄十里,整條大街都彌漫著桂花沁人心脾的香氣。坐在庭中,賞著空中一輪明月,享受著月光,咬下一口月餅,中又踱幾步,一邊品嘗著桂花香,但舒雅,又不失請幽令人回味無窮,便不知覺中,沒那么冷清了。
中秋節,不僅是中國文化舒雅的一種體現,更是需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扁舟子們的思托。中秋節,也會成為中國文化上的一筆,也會是人們最清閑,最愜意的節日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2
每個人的家鄉應該都有一些特別的風俗。
我的家鄉——華港,是江蘇泰州的一個小鎮。沒錯,這里有白墻紅瓦,有小橋池塘,可所謂詩情畫意。
我們這春節前最熱鬧的一天就是除夕了,在那一天我們都會去買糖果等一些過年期間要用的東西,而晚上我們則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并喝守歲酒,看春節聯歡晚會。
每次除夕,我都激動得睡不著覺。
大年初一,早上我們會吃湯圓,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并且我們里華人過節日最離不開的就是鞭炮了,在春節期間我醒來都是被鞭炮叫醒的`。一吃完早餐,我們小孩子都會不約而同的排成幾個小分隊出去拜年,而我們回來會收獲滿滿,會有許多五彩繽紛的糖果,有巧克力……
春節過后就是元宵節了,我們大家都知道,元宵節就應該吃元宵(湯圓)。我曾經在一次包元宵中問過爸爸:“元宵節為什么是吃元宵?”爸爸這樣跟我說道:“吃元宵是從古至今留下來的規矩,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那你知道元宵為什么是圓的嗎?”我說不知道,他又說:“元宵之所以是圓的,那是因他他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知道了嗎?”我恍然大悟,說著說著奶奶已經將煮好的湯圓盛出了鍋。因為有自己包的,所以感覺這湯圓格外的圓,也格外的甜。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還有很多,我都非常喜歡。經典永流傳,讓我們把這種習俗傳承下去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3
在我的成長歷程中家鄉的風俗無疑是難以忘懷的,尤其是在外地讀書的這段時間里常常回憶起家鄉的風貌,也許我的確是離開家鄉太久才會緬懷這些吧,對我而言家鄉的風俗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自己的鄉愁,每當思念家鄉的時候總會想起各種有趣的風俗。
首先端午節這天用艾蒿洗澡的風俗是十分實用的,也許是在城市里待的時間太長導致我對端午節的理解比較膚淺,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吃粽子以及電視上的劃龍舟之上,至于門前掛艾蒿以及泡水洗澡的風俗已經是記憶中的事情了,事實上這種做法能夠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至少在我經歷了這種風俗以后能夠感到很舒服,事實上后來聽家中長輩的講解才知道艾蒿的功效有很多,無論是辟邪的意義還是用來驅蚊或消毒都能起到不錯的效果,我不確定將來是否提到這個節日只能想到粽子,但對于其他出現較少的風俗不應該被我們遺忘,我也希望將來過端午節的時候能夠在城市之中看到艾蒿。
其次則是大年三十這天需要給逝去的親人“點亮”,即類似于掃墓的形式在墳前放置花朵以及蠟燭,要確保徹夜長明從而帶來保佑平安的意義,后來為了環保將其改成了塑料花和電子燈,雖然不知道其他地區是否在這個時間段有著這樣的風俗,但在我小時候的確和父母以及家中的親戚經歷過這種風俗,雖然不知道是否會在將來消失在歷史之中卻有著曾經存在的證明,也許在下次回家過年的時候也會參與到這項風俗之中吧,年紀越大的長輩越是重視對風俗的遵守,也許這種做法的確能夠讓我們的內心有所寄托吧。
家鄉的風俗并不只有上面的兩種,但由于我平時關注較少以及在外地上學很長時間了,這也導致我連家鄉的方言都僅僅停留在能聽懂的`層次上,似乎只有和家中長輩打電話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家鄉的那種氛圍,我覺得每種家鄉的風俗都是值得我們保護的珍貴事物,一方面要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從而明白家鄉有哪些風俗,一方面要與時俱進從而去除風俗之中的一些陋習,不知道長大以后家鄉的風俗是否還是兒時記憶中的模樣。
我會珍惜現在的校園生活并在以后努力學習,希望將來回到家鄉以后能夠再次和家人們體驗記憶中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4
我的家鄉在貴州,那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在四周都有青山環抱,空氣清新,景色優美。
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最有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這里除了風景好之外,在我們當地,各種各樣的習俗是十分有趣的。像新年和元宵兩個節日。在新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戶都會貼上紅紅的對聯;威嚴的門神;各種各樣的“福”字剪紙。在新年那一天,人們會把長長的一串鞭炮從山上鋪到山腳(只鋪四米長)然后點燃,聽外婆說這是和山里的山神一起過年,求山神保佑,來年的田地五谷豐登。在這一天,人們還會做餅、打糍粑、吃長壽菜。整條街都十分喜慶,這一切無疑透露著人們對新年的重視,新年對人們的重要。過了新年,就是又一個高潮――那就是元宵。
元宵在我們那邊,也是一個長輩們重視的日子。在我們那里“元”同“圓”諧音,所以長輩們這一天,就想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天,長輩們,還會自己親自包湯圓,她們會在湯圓里包上各種各樣的'餡,還會在湯圓里包一些別的東西,像錢、桂圓、花生等,花生預示吃苦耐勞,就會有好結果;桂圓圓圓滿滿,則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錢,希盼來年財源滾滾。元宵那天,還會養魚,養一天后放生。為什么不在新年養呢?新年養魚年年有“余”嘛。長輩告訴我:新年吃魚,有了一個“余”,那個時候養魚,兩個“余”就抵消了,就沒福氣了。所以在元宵養,就一直有好福氣,又給元宵一個新的意味。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真是應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5
在寧波,春節每戶人家都要吃湯圓,尤其是大年三十。吃湯圓,預示著團團圓圓,吉祥幸福。
在寧波,湯圓不僅只有芝麻這一經典而又美味的餡料,還有豬肉餡、蝦仁餡等等好幾種餡料,而且每種都很好吃,吃的時候可以撒上嫩黃的'糖桂花,香味飄得老遠,白生生、胖乎乎的、好看又特別好吃。
湯圓剛出鍋,肯定是很燙的,肯定是不能大勺大勺往嘴里灌的,吃時必須稍涼幾分鐘,小心翼翼地咬開一口,緩緩地送入口中,伴著一股濃濃的香味,咽下肚子,心里就覺得舒服極了。
關于愛湯圓,還有一個十分悠久的歷史。據傳,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寧波)興起的一種食物,即用黑芝麻、豬脂肪油、少許白砂糖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興趣。因為這種糯米團在水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沉子”,后來有的地區把它改成“元宵”這種名字。
如果你們到了寧波,一定要吃一下我們寧波的湯圓哦。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02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01-03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1-03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03-30
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04-07
六年級家鄉風俗作文02-19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01-24
【精選】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01-27
有關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04
【精品】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