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小時候就曾經看過<<窗邊的小豆豆>>,那個讓小豆豆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隨心所欲地實踐著她天真的腦袋里一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有著獨特教育模式的巴學園一度讓我神往之極。今天,當我以一名小學教育專業大一學生的身份再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了以往所沒有的想法和體會。
在日本,窗邊族,指的是那些被人們冷落了的孩子。他們不是有生理缺陷,就是有心理上的或者性格上的缺陷。這個詞給人一種被排除在外圍,而不是處于主體的地位上的感覺。作者黑柳徹子在第一所學校中,想必一定也隱隱約約地有一種被排斥感。所以才會擬這樣一個書名。其實在我們看來,像豆豆這樣的女孩子,根本沒有什么缺陷,就因為她太好奇、太好動、太富于幻想罷了。看見燕子在筑巢,她會和燕子說話;看見化裝廣告推銷員在吹奏音樂,她會邀請他上來演奏,她忘記了這是在學校,是在教室,她還有很多讓老師頭痛的事,所以,她才上一年級,就被第一個學校開除了。
學習了小學生心理學,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心理的發展其實是一個過程,一個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學校是把兒童從家庭引向更為廣闊的社會的過渡機構,它為社會培養符合社會規范,適應社會需求的新成員。一所學校的校風,校園設施,學生所接觸的老師以及學生的同年齡團體等構成了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師,同年齡團體尤為重要。小豆豆幸運的來到了巴學園,也為她以后的`成功奠定了一個重要的基礎。
就是這樣一個沒有“洗足池水雖然淺,卻能打動偉人心”這樣的校歌,只有幾十名學生,幾個電車教室的巴學園,其崇尚自然教育、還孩子自由天性的的教育理念卻打動了無數人的心,留給我們無盡的思考。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巴學園的上課方式。在第一節課開始的時候,老師把當天課程表上全部課程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他們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那道題開始做。“小學生們就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先上語文課也行,先上算術課也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喜歡作文的小學生在寫作文,后面的位子上,喜歡物理的學生點起了酒精燈,把燒瓶燒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著什么爆發實驗。”在已經習慣了背著小手、中規中矩的中國小學生看來,這一切似乎是“天方夜譚”,但這是真實的。在小林校長看來,這種看來“亂糟糟”的上課方法卻很管用:隨著小學生們年級的升高,老師就能逐漸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他感興趣的方式,對問題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師能夠清楚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對于老師而言,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課方法。還有巴學園的音樂課,“能使人體的固有組織更為精巧,同時又能培養心靈節奏”的旋律教育法,它讓孩子們用心靈去聽,去感知音樂,而不只是死板板的教育,喚起孩子們的感知能力……巴學園還在暑假期間組織像溫泉旅行這樣的各種集體活動,孩子們在活動中通過相處,彼此熟悉,高度的凝聚力使孩子們之間心理相容,朝氣蓬勃。良好的心理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個性及各項能力的發展。從黑柳徹子的后記中我們發現巴學園的小學生們最后都有著一個不錯的歸宿,這些都是巴學園成功的有力佐證。
“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并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小林宗作老師如是說,作為小學教育專業的一名學習者,關愛孩子們,探索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教育模式,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的潛力,將是我們的職責之所在。
讓我們關愛每一個”窗邊的小豆豆“!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