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議論文寫作指導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議論文寫作指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議論文寫作指導1
所謂過渡句或過渡段,就是指在文章中用一定詞句和段落,承接或總結上面的內容,同時提示或領起下面的內容,使它們聯系起來,從而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轉入下文。在高考作文的評分中,由于閱卷時間有限,學生議論文中過渡句段設置的優劣也就成為了作文評分的一個關鍵因素。基于此,本文談一談議論文寫作中的幾個過渡技巧。
承上啟下法
承上啟下法是指在議論文寫作中過渡的句或段先緊承上文,用極簡的文字對上文進行小結,然后順勢轉換話題,迅速啟開下文。
例如,20xx 年山東卷高考滿分作文《感謝挑錯》中寫道:感謝挑錯可使人在攀登之路上越走越遠,而拒絕承認錯誤,則會使人陷入泥沼。這段文字的前句結上,后句啟下,語句精煉,很好地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將上下文連綴成一體,銜接自然。承上啟下過渡技巧的應用,關鍵是承上句要簡潔精煉,不能重復上面內容;啟下句要迅捷明快,不能拖泥帶水。
意反轉折法
在議論寫作中,常常會出現前后觀點相反或有差別的情況,這就需要通過轉折句來進行過渡銜接,以使行文曲折深進。
例如,20xx 年山東卷高考滿分卷《敢把權威拉下馬》中有這么一段:然而,質疑權威并非魯莽的一律否定權威,面對個人認知與權威的不同,我們應謹慎思考,仔細推敲。此后,再評論權威對錯。作者前文重點寫“我們要質疑權威”,這里來了個“急轉彎”“質疑權威并非否定權威”,使論證不失偏頗,更加辯證。有時還會出現行文一轉再轉,文意一翻再翻的情況,那就需要使用多個轉折句來過渡銜接了。
無疑故問法
一般情況下,有疑方需發問,但有時在議論文寫作中,為了銜接下文,明明無疑,卻故意發問,達到引人注意、掀起波瀾、轉換話題的目的。這樣的過渡可以是疑問句、設問句、反問句,也可以兼有。
例如,20xx 年山東卷高考滿分作文《是誰奪走了我們清亮的眸?》中這樣寫道:是誰扼殺了我們的好奇心?是現實的裹挾,是家長的錯誤引導,還是應試教育的壓迫?在這個過渡段落中,作者先設問,然后用一個選擇問句作答,并不說出答案,而是引人思考,從而引起下文,不僅兼具設問和選擇問句的表達效果,還對上文作了一個相當有力和極為出色的收束。
假設推進法
假設推進的過渡技巧在議論寫作中的應用,是指在上下文銜接處先緊承上文作一假設,隨后根據假設推斷出將要產生的結果,從而把議論推進一步,引向深入。
例如,在20xx 年山東卷高考滿分作文《讓靈魂站立成樹》中有這樣一個過渡段:有才又怎樣,有知識又怎樣?如果不能擁有堅忍的精神,不能讓自己站立成樹,這所有的一切終會付諸東流,徒生一陣哀嘆罷了。這里,“如果不能擁有堅忍的精神,不能讓自己站立成樹”是承上而言的,“這所有的一切終會付諸東流,徒生一陣哀嘆罷了”是在上述假設成立后產生的結果,起啟下的作用,下文緊接著論述不能擁有堅忍精神的惡果,因為假設推進,上下文的銜接過渡非常自然。
遞進展開法
在議論寫作中,為達到層進式議論的目的,往往需要通過使用遞進關系的句段來實現過渡,達到層層遞進、漸次展開的目的。
例如,在20xx 年高考山東卷滿分作文《鏡愈明,鏡愈清》中有這么一段:明鏡之益,不僅于人,于國家更是一味苦口的良藥,而這些國家的明鏡,亦令人敬仰。這段過渡文字采用的就是遞進展開法,使用到了“不僅……,更……”的`關聯詞,這是因為前后兩方面有輕重之分。遞進展開法使論證的層次更加清晰,加深了論證的深度,也使上下文銜接更緊、邏輯性更強、氣勢也更足。
列舉謬誤法
在議論文寫作中采用列舉錯誤或片面觀點的方法完成過渡也是常用的方法,通過對錯誤或片面觀點加以剖析和否定,從而使自己的正確見解和論證更有力,達到“撥亂反正”的目的。
例如,20xx 年山東卷高考滿分作文《天下興亡,我的責任》中的過渡段:也許,會有人慨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最后干脆閉上了眼睛,塞住了耳朵。這一過渡就是通過列舉某些人的某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錯誤想法來轉換話題,再通過對這些錯誤想法進行正確的解剖分析,從而把問題進一步引向深入,把論點闡述得更加透徹和全面,最終取得理想的論證效果。
因果深入法
在議論文的寫作中,我們通常會采用由因及果或由果及因的方法來進行層次的銜接,如使用到“因為……,所以……”的關聯詞。
例如:20xx 年山東卷高考滿分作文《心中有什么,便看到什么》的過渡段:因為這樣,我們更應明白,我們要把內心裝滿美好的事物,唯其如此,我們才能看到人間的美麗。在這個過渡段中,原因在前,承上文;結果在后,啟下文,先因而后果。因為因果關聯詞的存在,達到文勢一氣而下的目的。
除了以上的過渡技法外,在議論文寫作中還可以使用穿插引語法、取譬設喻法等等進行過渡。以上技法既可單用,也可混合使用,最終達到文章語脈聯屬,結構條理分明,語勢氣韻流動的目的。
議論文寫作指導2
情景式。用精彩的語言描繪出既有詩情畫意又有豐富思想情感的藝術畫面,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
例、微風輕吟,撫慰這崖壁上的紫色靈魂,山川潑墨,記下這崖壁上的真情承諾。山谷里靜靜地孕育著真善美的種子,花開花落,谷底洋溢著真善美的芳香,鳥兒為之歌唱,婉轉的歌聲越過重山,掠過原野,把“真”的音符,“美”的'旋律,“善”的樂章送進人的心房。(《微風過處》)。
這微風如渺茫的歌聲,絲絲縷縷,有哀情,有憐意,有撫慰,有頌贊------“微風輕吟,撫慰這崖壁上的紫色靈魂,山川潑墨,記下這崖壁上的真情承諾”形象生動,富有情味,釀造一種回腸蕩氣的藝術氛圍。
議論文寫作指導3
議論文有三要素:
論點——解決“證明什么”的問題。
論據——解決“用什么證明”的問題。
論證——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
其中,論據即為議論文的“下鍋米”,缺了“米”,就“填不飽肚子”,沒了“氣力”,喊再高的口號,也難以讓別人信服。
于是有的同學在寫作中充分認識到了“有論據,議論文內容才充實,觀點才站得住腳”這一點,在堆砌素材上大下功夫,“撿到籃子里就是菜”,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又走入了另一個誤區。
那么,我們應當如何正確認識論據的作用,怎樣進行選擇并運用到議論文的寫作中去呢?
【技法指導】
一、論據的選擇范疇
1、名典薈萃
仔細想一下,我們會發現我們是生活在前人的經典故事的星空下,孟母斷織、望梅止渴的智慧,伯牙子期、臥薪嘗膽的志向,普羅米修斯的反抗,潘多拉盒子的災難,阿基米德的杠桿……人類文明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經典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種人類思考的結晶,燦若星辰。涉足典故的銀河,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2、名言薈萃
闡明天地萬物之道理,探究世故人情之變化。言簡意賅,包羅萬象,盡在名家名言之中。
3、經典詩句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盛情,“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哲思,“撿來的鑰匙,打不開自己的門”的理性……前人將最寶貴的哲思與情感寄托在這輕盈曼妙、醇厚幽深的詩句中,是值得我們深入挖掘的源泉。
4、名人小傳
以人為鑒,正己明治的唐太宗;橫刀一笑,舍身求法的譚嗣同;超越痛苦的天才霍金;不畏強權,世界上最偉大的拳王阿里;瞪著三輪車,無私奉獻教育的白芳禮……在蕓蕓眾生中,他們是一座座豐碑。讀他們,我們能看到自己的渺小,更能體會到緋紅的未來。
5、藝術形象
被現實不斷逼迫,最終完成反抗的林沖;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愛情的賈寶玉、林黛玉;一生不幸,孱弱消失的祥林嫂;個人奮斗,最終精神毀滅的祥子;卑微但善良的.羊脂球、伽西莫多;倔強敏感,心靈高尚的簡愛……他們的命運雖來自文學創造,但卻濃縮了現實社會中每個人與生活對抗的影子。他們的風采足以令現實中的我們敬仰、反思。
二、論據選擇的要求
1、要真實。事實論據必須可靠、準確,不能道聽途說,斷章取義。
2、要充分。即使是真實的論據,如果不全面,其說服力也不強。論據要全面、充分才有說服力。
3、要典型。論據要典型、合榫,以少勝多。寫文章舉例證,一定要從事物的一般情況及其內部的必然聯系入手,排除偶然、個別例外的事例。要注意論據與結論的因果關系,以少勝多,以一當十。
4、要新鮮。如果非得利用陳舊的材料,也要努力開掘出新的東西來。即使同一個論據,從不同的角度去開發,也會得出不同的啟示。
議論文寫作指導4
議論文主體段是指議論文展開議論,充分論證論點的部分。議論文要有說服力,必須有理有據,有理就是有道理,符合客觀規律,有據就是有根據,經得起實踐證明。這也就是說議論文的主體段的作用就是充分地擺事實講道理去證明文章的觀點。那么如何使議論文的主體段寫得既充實豐滿又邏輯清晰呢,
相比較而言,一段內的文字結構如何安排常常是大家頭痛的問題,通常會出現以下錯誤。
1、用大段大段的敘述代替論證,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文體不明,詳略不當,沒有目的的信口開河。
2、空洞乏味的議論,缺乏必要的事實支撐,車轱轆話繞來繞去,論述膚淺無力。
3、雖能注意有事例有論述,但卻是水是水,油是油,沒有分析,論點就如同生硬地貼在論據上面的標簽,缺乏說服力。
那么如何做效果才好呢?可以這樣做:
1、主體段每段要有段首句,作為本段論述的分論點,開宗明義,點明本段所重點論述的問題及主要觀點。
2、針對論點選擇合適的角度合理剪裁已有的事實論據,要求指向性強,重點突出,有力證明段首分論點。
3、分析事實論據,著重挖掘論據與論點之間的一致性,使論據與論點之間的結合更緊密。從而有效地構建論據與論點之間的聯系,使論據鮮明有效:
4、總結論述,使段內結構形成總分總結構,結構嚴謹周密。
如果主體部分每一段都按照這種結構來寫,那么主體段之間就構成了相似的排比段,整篇文章必然渾然一體,文章會更有蓬勃的氣勢。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需著重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意論據敘述的角度,要針對論點,進行剪裁,同一素材,因論點的不同,側重點一定不同。
例如有一則典故“洛陽紙貴”是這樣說的晉代的左思,相貌丑陋,口吃嚴重,他在成名前先后學習過書法、琴術,終是一無所成,這也引發了其父的不滿,認為自己的兒子一無是處。左思后來潛心學寫文章,構思十年,在室內廳前走廊甚至廁所,到處都掛上紙筆,每得佳句,便隨手記下,廢寢忘食,最終寫出《三都賦》,洛陽城里的人搶著抄寫,引起紙價上漲。后來“洛陽紙貴”就成為了一個有名的典故,用來贊譽佳作有名,風行一時。
這則論據如果要用來論述勤奮的重要性,可以選擇左思從一無所長到成就名作《三都賦》,歷盡十年艱辛這個角度。具體的可以這樣寫,左思寫《三都賦》時,在室內廳前走廊甚至廁所,到處都掛上紙筆,每得佳句,便隨手記下,廢寢忘食,終成名作。如果要論證人才是不拘一格的,就可以選擇左思在潛心學寫文章前曾學習書法,又攻琴術,但都沒有成功,這個角度可以說明培養人才重在發掘其內在潛質,天生我材必有用。而左思文章千古卻相貌丑陋,口吃嚴重,這個角度可以去論述人無完人,重在有內涵的道理。這則材料還可以論證要善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可以從左思父親的角度,把左父對少年左思的評價與成年左思的成就做對比,否定其父的.做法,從而說明要善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事物間關系的角度,左思《三都賦》的轟動,引起了洛陽紙價的上漲,可說明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也可從上漲紙價的商人談起,談機會的重要,要善于抓住機會。總之,選擇論據論證論點,要選擇最切近論點的角度,剪裁最能支撐論點的部分,進行論述。
2.論點與論據之間要有針對性的論證過程,使之結構嚴密,水乳交融。
例如“做真實的自己”的一篇文章。主體段為兩段,分別選擇了李白、莊子兩個事例,這兩段就可以這樣寫:
做真實的自己審視的是自己的內心,擁有的是赤子情懷。看,那位對月舉杯,高聲吟誦的李白,縱然滿懷遠大的志向,身處長安城內,但心中的憤懣何處抒發,那不是真實的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真實的李白回來了,浪漫瀟灑,放蕩不羈,能使貴妃磨墨,力士脫靴,嘯帶三分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這就是李白,真實得不摻一絲雜質。
李白審視自己的內心,做回了真實的自己,便省去了勞身之苦,古之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酒仙之名傳千古,詩仙之名流百世。
真實的自己不需太多修飾,你就是你。看,那極冷眼的莊子,池邊釣魚,前方是清澈的河水,后邊是一國之君的臣子請他拜相,莊子不加修飾,直言不諱不愿為政所累,只愿像淤泥中曳尾的烏龜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這就是真實的莊子,不向名利妥協,一心追求逍遙自在。于是莊周化蝶的美麗傳說被后人傳誦,逍遙游成為后人自由灑脫的人生理想。
說莊子冷眼一點也不過分,一國的宰相他都看不上眼,但后人卻一直很尊崇他,莊周不加任何修飾的真實印刻在后人的腦海里。
一篇議論文,寫好每一個主體段,主體段之間采取正反對比式、層層推進式、并列式等關系模式,使段與段之間具有很強的邏輯關系,就會取得論點突出、嚴謹充實的表達效果。
總之,文章主體段寫得好與壞,決定了文章是否充實、是否有說服力。雖然很多時候我們都強調文章的開頭要寫得好,要先聲奪人,要給讀者眼前一亮之感,但實際上如果不想給人繡花枕頭做表面文章的壞印象,還必須要扎扎實地寫好文章的主體段,讓你的文章經得起品讀,優秀得貨真價實!
議論文寫作指導5
寫好高考議論文十分重要。如何寫好,我們可以從以下七個方面努力:
審題精心推敲。審題立意是高考作文的一個重要環節,他牽一發而動全身。審題不準或不全以至完全失誤,勢必悖旨走筆,勞而少功甚至勞而無功。應刻意在此重要環節上下功夫。所謂審題立意,包括對所給題目或所供材料的深入理解,對具體要求細心推敲,對寫作角度的最佳選擇。搶時間固然重要,但最初的8—12分鐘還是應該舍得花的,一定要集中精力對試題中的一字一句反復品味、捉摸、推敲、吃透,體會材料的層次和角度,揣摩作者蘊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感情的傾向性、目的性,從而選擇與自己知識積累、寫作能力、思想認識、感情體驗有優勢的且符合話題范圍的角度作為主題或論點去寫。這樣,我們才能“看準兔子再撒鷹”。只有審題細致,立意準確,結構安排才便于合理進行,寫作思路才便于打開,語言表達能力才便于充分發揮。
一、 開頭簡潔明了。文章的起始段應是靚麗的鳳頭,應讓評卷老師一見鐘情,因為人們往往有了好的第一印象,就有了樂意讀下去的興趣,先入為主,這種好的接觸印象直接會影響到對文章的評分。好的開頭,在審題立意和確定話題范圍后,可以引用名詩名句,可以運用對比、排比概括列舉古今中外的典型例子,可以概括摘取生活中或新聞報道中的事件的實例,可以概述作文題本身所提供的材料,用“由此我想到… …”,“它給我這樣的啟示… …”,“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 …”,“這些事例難道它們不正在向我們訴述… …嗎?”等等句式,引出中心論點,做到開門見山、高屋建瓴、旗幟鮮明,發揮其提起一綱而振起全文的作用。
二、 正文分解成段。作文最忌“三段式”,即:開頭――正文――結尾。結構美的作文正文部分應在設問句或其他過渡句或過渡段之后再分解成3――5自然段為宜。近幾年高考寫議論文得分占有優勢,特別是結構美的作文更受青睞。我們在正文部分一定要根據闡述論點的需要,按主次詳略去分段。每段一個分論點(論述中心論點的一個理由),可安排三四個分論點(分論點少了,論證的層次不夠就會導致論證不充分,得分就低),每個分論點盡量用簡潔明了、合乎情理的一句話概括。分論點與分論點之間可正反對比,可逐層深入,可類比對照,可并列或分總結合等等,構思好后,再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進行論述,同時搜索自己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從古今中外或自然、社會、家庭或寓言、名句、比喻等等方面尋求正反典型的證據進行論證,擺事實、講道理,既言之以據,讓事實說話,勝于雄辯,又曉之以理,富有邏輯力量,加上排比、反問、感嘆、呼告等語句,動之以情,讓人心悅誠服。平時課外慢作文可試著朝此方面努力,持之以恒,自然熟能生巧,得心應手。
三、 結尾輝映全文。作文在結構方面的大忌是有頭無尾或虎頭蛇尾或畫蛇添足,而應是照應鳳頭、輝映全文的豹尾。結尾好會對評卷老師產生惜別印象,加深評卷老師的正反饋,使得分占有優勢。為此,不可大寫特寫,形成贅文,更不能棄之不管,造成殘文。結尾應當富有感染力,號召力,鼓動性,概括性,給評卷老師留下回味、深思的地方。具體寫法是或總結全文,提出方法;或揭示題旨,深化主題;或置身其中,寄予愿望;或引用名言,寓意深遠;或辯證分析,全面周密;或篇末點題,首尾呼應。
四、 語言嚴密生動。寫議論文要突出其語言特點,即準確性、鮮明性、概括性和生動性。突出“四性”就要做到概念明確,判斷合理,推理嚴密。中心論點決不閃爍其詞、模棱兩可、含混費解;舉例簡明扼要,例后常運用因果復句、條件復句、假設復句等進行議論,做到敘議結合,突出論據與論點的一致性。在敘、析、評時,要善于從修辭的角度錘煉語言,運用對比、排比、設問、反問、呼告等手法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增添語言的感情色彩;應合理運用關聯詞、成語,以增添論辯色彩,同時明確其邏輯關系;應高度注重在定概念、作判斷、進行推理時使用精當的限定詞,也就是說在主語、謂語、賓語前應恰當運用表范圍、程度、數量等詞語加以限定,不要籠而統之地作判斷、下結論,以增強語言的分寸感、精確性,使議論文的語言既生動又嚴密,既活潑又莊重。
五、 篇幅千字左右。高考作文篇幅規定不少于八百字,但上未封頂。要讓作文論證思路清晰,角度分開,層次分明,說理充分,內容有馳騁余地,容納多方面論據,議論富有深度,使文章充實,且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勉強八百字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會讓評卷老師感到你江郎才盡,絞盡腦汁,使你得分處于劣勢,一定要在不重復的前提下,論證時多開辟一個角度,多增加一個論證層次,分析更透徹一些,使篇幅達到千字左右,但不能超出試卷所給格子的范圍而把字寫在格子外。
六、 書寫規范美觀。不論是對作文的基礎等級的評分,還是對發展等級的評分,書寫是否規范美觀都對其得分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為卷面是給評卷教師的第一印象,“文若其人,字若其人,其人宛在”。他很能反映一個學生的為人和語文素質,周密、細致、嚴謹、認真、方正、得體等品格常常寓含在規范美觀的書寫之中,深受閱卷老師的好評。再者,評卷老師每天要閱很多試卷,對于字跡潦草,錯別字連篇的文章,他們很難逐字逐句的細看,常常是根據“壞”的印象直接評分,這就勢必影響基礎等級得分和發展等級得分,我們難免要吃大虧。而書寫規范美觀、字跡端正、字詞正確的文章很容易博得評卷老師的好影響,贏得評分的優勢。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作文方面的得分。
七、 完篇閱讀檢查。作文寫完后一定要閱讀檢查一遍,一看標題寫上沒有,是否恰當,無標題,按閱卷規定要在作文各項總分后扣2分;二看有無別字,按規定一個別字扣一分;三看有無病句,四看篇幅是否勉強八百字,若是,可在結尾部分對已結尾的內容作些對比分析或辯證分析,適當展開一些,力爭接近九百字,但切忌畫蛇添足。檢查出問題,該補的補,該改的改,但一定要確保卷面整潔,切勿涂鴉!
總之,同學們可把上述的寫作方法作為一個基礎,做有心人,反復實踐,再結合其他寫法,綜合運用,形成自己的寫作習慣,切實提高自己的能力,到考試時,就能胸有成竹,駕輕就熟,飛越險阻,登上那激動人心的高峰,“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從青春的火焰里飛出金色的鳳凰,從寫作的浪濤里騰出一代驕龍,成就輝煌的學業!
議論文寫作指導6
寫議論文時我們往往會使用到例證法。甚至在今天,一篇沒有用到例證法的文章是難以想象的。但同學們在寫作時對例證法的運用也感到比較棘手,或例子有誤,或以敘代議,甚至例子不能證明觀點。尤其是有些例子看似非常漂亮,但細讀一下卻漏洞百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試圖用一篇學生的文章和上課的主要過程來闡釋一下原因。
下面讓我們先看看這則材料:“風/可以吹走/一張/無助的紙片/卻吹不走/一只/會飛的蝴蝶”讀了這段小詩,你有何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這段材料的關鍵詞是“無助的紙片”和“會飛的蝴蝶”。有些同學大而化之,將“會飛的蝴蝶”直接詮釋為“有生命力的”或“有目標的”,這是不準確的。因為“有生命力”就一定“會飛”嗎?“有目標”就一定“會飛”嗎?“會飛”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能飛”。在這句小詩的語境中,“無助的紙片”和“會飛的蝴蝶”對舉,只有正確理解了“無助的紙片”,才能正確詮釋“會飛的蝴蝶”。“無助”不是“不愿飛”,而是“不能飛”,紙片沒有翅膀,也就是說:沒有自我飛翔的能力。基于此,“會飛的蝴蝶”應該理解為“擁有飛翔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將“擁有飛翔的能力”做任何合理闡釋——比如“理想”、“信念”等——都是可以的。當然,你要寫什么“能力”,取決于你想針對什么“風”發表議論。不同的“風”需要不同的“能力”加以抵御。
下面讓我們看看這篇文章——《最是文人應自由》。
最是文人應自由紙片與蝴蝶,兩者雖然看似同樣地軟綿無力,弱不禁風,然而風可以吹走一張無助的紙片,卻吹不走一只會飛的蝴蝶。不同于紙片只能任由風擺布它的命運,蝴蝶能憑借著它的兩翼翅膀在風中逍遙自在。陳寅恪先生以“自由共道文人筆,最是文人不自由”來嘲諷喪失獨立自由人格的文人。他們中的多數都曾向往著成為在風中自由起舞的蝴蝶,可當風席卷而來的時候,卻僅僅做了象征性的抵抗,收起了本該展開的翅膀,成為一片片木然的紙片。然而,作為知識分子,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如同陳寅恪在王觀堂紀念碑銘中說的那樣:“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也只有這樣的蝴蝶,才能保留清明的自我,從而在風中自由地翩翩起舞。
最是文人應自由,精神上的獨立是最高的獨立,精神上的自由是最高的自由。也唯有在精神上獨立自由的文人,才能維護整個文化與思想的獨立自由。最初的知識分子誕生在春秋戰國這個“道德大廢,上下失序”時代,氏族國家瓦解,戰爭動亂,在這場風暴中卻誕生了許多的蝴蝶——諸子百家,每一個學說都保持了自己觀點的自由獨立,這種自由獨立的精神使他們以先知先覺的姿態站在了那個亂世的最前面,不斷地進行理性地度量與反思,發展改善自己的學說,從而把這個古老的民族重新拉回前進的道路上。盡管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有不少蝴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心安理得地變成了紙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清時期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文人被禁錮在專制統治的風暴里無法舒展翅膀,文化也因此在這些時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在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缺失的時代,最是文人不自由,然而,文人便更應求自由,以謀求文化與思想的出路。
在近代思想專制極其嚴峻的時期,所幸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仍存在于一些文人的心中,蔡元培、吳宓、陳寅恪都有獨立不倚的人格,他們在為人處世的每一個方面都恪守這一原則,“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不自由,毋寧死”,他們深刻地意識到,無論是學術、思想或是文化,是不能被統治的,它們要保持住獨立自由發展的尊嚴與權力,是建立在他們這批文人能獨立自由地進行研究的基礎之上的。陳寅恪雖說過“最是文人不自由”,他自己作為一個文人仍然是自由的,哪怕他的軀殼被文革的重壓而變得沉重,他的精神卻化為一只蝴蝶,在風中舒展雙翼。最是文人應自由,愿做那一只蝴蝶,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議論文寫作指導7
一、作文題目
南宋詩人盧梅坡在《雪梅》中寫道:“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請審讀出這幾句詩的內涵,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不得抄襲或套作。
二、寫作指導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反復誦讀,細細品味,你就會覺得盡管梅花飄香,雪花潔白,可詩人似無意盛贊這寒冬中的梅花與白雪,他只不過是借梅雪爭春來表達理趣——告訴我們人各有長,亦各有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揚長避短。
題目要求我們“審讀詩句內涵,自定立意”,就詩句的內涵來看,作文立意限定性比較強,基本上是圍繞人之長短或萬物之長短來確定。因此這個材料作文不太符合現行材料作文的命題精神。盡管如此,只要準確地把握詩句的內涵,還是能寫出好的文章。
就同學們寫的情況看,主要問題還是材料缺乏,要么是一個論據寫盡全篇,要么是泛泛而談。因此,還是要求同學們多讀書,多積累材料,多寫隨筆。
三、典型材料
刀和斧的故事
一個農民買了刀,又買了斧。刀心里悶悶不樂地問主人:“既買刀,何買斧?”
“有時候用刀,有時候用斧。”主人很平靜地回答道,“各有各的用處,刀有時候不如斧。”
斧也心里不悅,問主人:“既買斧,何買刀?”
“有時候用斧,有時候用刀。”主人依然平靜地回答,“各有各的用處,斧有時候不如刀。”
刀、斧都不理解主人的話,心里疙瘩著。
劈柴這天,主人問刀:“你可以來試試嗎?”
刀看著粗大的大木頭,趕緊搖了搖頭,站到一邊,看著斧輕輕松松地劈完了木頭。
割莊稼這天,主人問斧:“你可以來試試嗎?”
斧看著密密麻麻的稻谷,以為一定比木頭好“劈”,可一上前就覺得自己是那么笨拙。只見刀“刷刷刷”,不一會兒就割下來一大片……
食肉類和食草類它們各有短長
法國生物學家居維葉注意到,大自然給了食草動物兩條善于奔跑的腿和兩只善斗的角,就決不會給予它尖利的牙齒和銳利的爪子。而有著尖牙利爪的食肉動物則決不會生出兩只角來。食肉類和食草類它們各有短長,二者不能兼得。
牛馬與舟車
清朝詩人顧嗣協寫過這樣的詩:“駿馬能歷程,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牛馬各有其長,舟車各有其短。
唐太宗任人
唐太宗李世民,認為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為轅,曲者以為輪;長者以為棟梁,短者以為栱角。無曲直長短,各有所施。故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不以一惡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機,盡其所有。”
劉邦與“三杰”
漢高祖劉邦,在平定天下后的一次慶功宴會上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響,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所擒也。”這是劉邦對自己奪取天下成功經驗的總結。其實,劉邦不僅重用"三杰",而且注意把各方面人才,不論出身貴賤,都吸引到他身邊。例如:蕭何是縣吏,張良是貴族,陳平是游士,樊噲是狗屠,韓信是混子,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灌嬰是布販。可謂三教九流,他都量才錄用,各盡其長。因此,他謀臣如林,猛將如云,終于成就了統一大業。
街亭慘敗
馬謖,才氣過人,有一定的軍事理論知識,是個不可多得的參謀人才。建興三年,諸葛亮征南中,馬謖為其獻計:“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諸葛亮采納馬謖的計策,七擒孟獲,平定南方。馬謖還曾獻計離間魏帝與司馬懿,為蜀漢暫時除卻一心腹大患。
但馬謖精于戰略,拙于戰術,劉備就向諸葛亮說馬謖“不可大用”。然而,諸葛對劉備的話不以為然。建興六年出軍祁山,令馬謖為先鋒,與魏將張合戰于街亭,為合所破,士卒離散。街亭之敗,不僅使蜀漢遭到重創,斷送了首次北伐,也斷送了一名優秀的參謀人才。
街亭慘敗,從表面看是馬謖無能所致,而實質上是諸葛亮用人不當所致,是用人之短所致。
四、例文展示
人有自知之明,取人長補己短
“既生瑜,何生亮!”
空氣中久久地回蕩著這不甘心的怒吼。周瑜自恃才高,目中無人,卻步步讓諸葛亮占盡先機,他的自尊不允許他這么做,于是選擇了嫉妒和想方設法地與之斗爭與陷害。無法包容他人的他因此江郎才盡英年早逝。可想想,周瑜若有有自知之明會怎么樣呢?他可能要學習諸葛亮的長處,以補己短;發揮自己的長處。我們常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要學會取人這長,補己之短,而不是一味的怨恨。
在干旱的沙漠地帶,烈日如火,灼營業稅著大地。聰明的蜥蜴便在地下挖洞來保持自己的清涼。天真的蜥蜴總是把洞挖得比自己的身子長一點,于是很容易便被人捉走了。受不了炎熱的還有一種劇毒的黑蝎子,他們不擅挖洞,卻藏于蜥蜴的頭上。因為它的劇毒讓人們望而卻步。蜥蜴生活得便也怡然自樂。蝎子用劇毒來震攝人類保護蜥蜴,而蜥蜴用自己的挖洞技巧來為蝎子提供居所,二者相處的甚為融洽,都懂得如何利用對方的長處,補己之短。自然界的小動物們都懂得這個道理,那我們呢?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集天下萬物之長于一身只能是空想。上帝給了食草動物兩條善于奔跑的.腿和善斗的角,就絕不會給它尖銳的牙齒和鋒利的爪子。世間的事,亦是如此。孟子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清朝詩人顧嗣協也曾寫過這樣一首詩:“駿馬能歷程,耕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矮,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時用,慎勿多苛求。”這些都表明了世間事不會十全十美,所以人要正確、全面地對自己有一個估量,然后借助他人之長,讓自己更強大。荀子曾在《勸學》中說過:“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也是求我們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如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缺點,并且好好地面對它,想出方案來解決。千萬個理由終究是抵不過一個具體方案的。然后,要善于發現他人的長處去學習來彌補自己,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并不斷學習,不要像周瑜一樣發出“既生瑜,何生亮”那樣的感嘆。另外,要學會揚長避短,用自己獨特的魅力讓自己更趨于完美,掩蓋你的缺點。
人不是圣賢,總歸是有很多缺點,但可以不斷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張凌宇)
點評:文章很好地運用了材料,論證了“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觀點,只是后面的“如何”寫得倉促。
揚長補短,你的人生才會與眾不同
這個世界上沒有擁有華麗羽毛的黃鸝,也沒有擁有婉轉歌喉的孔雀,沒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這世間每一個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但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人亦是如此。所以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只有彌補了自己的劣勢,克服了缺點,你才會獲得成功。
在NBA里應怎樣定位一個優秀的后衛呢?首先他要有詹姆斯的霸氣,還要有科比的柔韌度,視野起碼得有基德那樣寬廣,當然動作還要像白巧克力那樣具有觀賞性,而能做到這一切的只有一個人:喬丹。喬丹創造了NBA史上最輝煌的戰績,被稱為“無冕之王”。但就是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也有巨大的缺點。喬丹曾公開承認自己的三分球技巧很差,在NBA只能排到百名以外;同時,他也有些太愛表現,“我的一意孤行有時就會使隊伍陷入一個很被動的境地。”他抱歉地對媒體笑了笑。
看,連喬丹都有自己的劣勢,那我們這些“下圣人遠矣”的人又有何必洋洋得意、目空一切呢?所以說,人不要為自己的一技之長而得意忘形,只有克服自己的不足,才能笑到最后。
記得有一句話說得好: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在于它長的那一根,而在于它短的那一根;成功不在于你如何展示自己好的一而,而在于你如何改善自己差的一面。姚明即是如此,他在初進NBA時因為其身高上的優勢而被給予厚望。但姚明并未沉浸在鮮花與掌聲中,因為他明白自己的缺點:動作不夠靈活,體力不足,而且罰球命中率很低。姚明沒有去回避這些,他勇敢地面對并去彌補自己的不足,甚至在訓練結束后還加罰幾百個罰球,并進行體能訓練。終于,姚明扳回了劣勢,成為了我們的驕傲。
楊瀾,這位當紅的主持人在過去面對自己的缺點更是堅決。當時的楊瀾正如日中天,深受觀眾追捧與喜愛。但令人大為震驚的是,楊瀾此時突然急流勇退,作出了要去海外學習攻讀博士學位的決定。深究其因,原來正是楊瀾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知識面不夠寬廣,主持風格過于單一。楊瀾沒有沉浸在一時的勝利中,而是清楚地認識成功的本質在于改正不足,揚長避短,不斷進步。當然,這個決定果然改變了她的人生,她留學回來后,再創輝煌,迎來了自己事業的又一顛峰。
因此,同學們,一時的勝利不算什么,只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并努力去改正,成功之花才會長盛不衰,你的人生才會與眾不同。(姜儀)
點評:文章充分占有材料,論證分析比較細致,語言也比較流暢。
揚長避短,實現人生的價值
一個成功的人,他一定懂得發揚自己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充分展現出來,充分利用起來,揚長避短,腳踏實地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奮進。
林肯是揚長避短的典范,一方面,他對自己可以做到揚長避短,另一方面他對別人也能做到揚長避短。
林肯相貌丑陋,無論是競選州議員,還是競選總統,這對他而言都是一個劣勢;但是每次有人以此為話題攻擊他時,他都能借機展示自己的智慧與幽默。比如——他跟史帝分生·道格拉斯一起競選總統,在進行辯論時,道格拉斯指責林肯是個兩面派,有兩張面孔。林肯聽了之后,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如果我有兩張面孔,我還會情愿帶這一副嗎?”他的勇于自嘲,立刻贏得了臺下不約而同的叫好。憑借這種揚長避短的才能,林肯成為美國總統。
可是,后來他不得不接受新的挑戰。美國內戰爆發了,林肯按照傳統的所謂“完人”的標準,選了幾位無缺點的將領,然而,出乎他的意料,每一位無缺點的將領皆被打敗,后來,林肯總結教訓,認識到選拔將領不能只求無缺點,因為不可能有人是絕對完美的,所以,他把嗜酒貪杯但有獨特軍事才能的格蘭特任命為總司令,在當時情況下,格蘭特的軍事才能是十分難得的,而嗜酒貪杯是次要的,完全可以經過誘導不至誤事,林肯揚長避短,知人善任,極大地爭取了南北戰爭的最后勝利。
在《田忌賽馬》中,齊王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臏通過認真分析,把他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時,讓田忌用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三場比賽完后,田忌一場不勝而兩場勝,最終贏得了千金賭注。孫臏也因他的揚長避短之計,取得田忌的信任,并被推薦給齊威王。
當今社會無論我們做任何事,在辛勤付出的同時,更需要有對客觀事實的了解,要有自知之明,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自我,實現人生的價值。(魏雙)
點評:一個關于林肯的材料,從兩個角度來運用,全面地論證揚長避短的道理,寫得很自信。
揚長避短,做真正的王者
有人說,人生如同一場戲——若真是的話,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人們爭先恐后地演繹著自己的故事,為世界的美麗奉獻著自己的精彩。然而自己選擇什么角色,在這個角色身上是否放出耀眼之光,不是看別人有多大能耐,而是要看自己如何把握,能夠展現到什么程度。
把握好自己命運的關鍵就在于不斷完善自己,而完善自己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揚長避短。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大多數一生鮮嘗成功之果,我想,這恐怕與不懂得揚長避短不無關系吧!
說起來,周瑜可謂一個典型。周瑜一生戰功顯赫,尤其在赤壁創下了兵家一大輝煌,但卻最終落了個悲慘下場,臨終前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細細一想,他的悲劇不是沒有原因:首先,周瑜沒有以正確的心態對待比自己才能高的人。如果他不是以嫉妒之心陷害諸葛亮,而是俯下身去吸取對方的長處的話,人間或許又會多出幾段佳話,其實周瑜在與諸葛亮的較量中,以己之短比人之長,逐漸埋沒了自己的優點,使自己越來越自卑,從而產生了嫉妒心理,并最終把自己推向了墳墓。假使他繼續發揚自己的長處,并努力用到極致,或許吳國會因他而一統天下,他也功成名就,不會落個英年早逝的下場了。周瑜這兩個方面的失誤,不得不令我們深思,特別是我們身處在競爭者時代里,揚長避短更顯得尤為重要。
怎樣才能做到揚長避短呢?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其實,高祖劉邦就是一個典范,劉邦從一介布衣登上天子之位,不在于他有天下無人能及的智慧,而是在于他會揚長避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劉邦不如張良,錢糧管理不如蕭何,攻城掠地不如韓信。他沒有三位大臣的長處,這是他的短處,但他善于用人,“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這是他的長處了。
所以,作為領導者,揚長避短就是用人之長,切莫等到揮淚斬馬謖后才頓悟。作為個人,揚長避短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還要找到并自身最耀眼的一束光環;作為學生,要向人學習高效的學習方法;作為藝術創作者,要向名家學習,最終形成自己的文風、曲風、畫風,作為工人,要向他人學習更精湛技藝……
總而言之,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深懂揚長避短內涵并付諸實踐的人,才會是真正的王者。
議論文寫作指導8
高考指導:議論文寫作結構模式
一、【對照式(正反論證)】
(一)總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明確中心觀點
(二)主體部分:第2自然段:正面事例和扣題分析
第3自然段:總結正面的觀點,強調作用
第4自然段:反面觀點總結 + 反面例子及分析,強調危害
第5自然段:聯系當下分析現實意義
(三)結尾部分:第6自然段:借助格言,結尾強化中心
二、【平面并列式】
(一)總起部分:第1自然段:明確寫作范疇,提出觀點。
(二)主體部分:第2自然段:做法一 + 過渡 + 事例 + 分析
第3自然段:做法二 + 過渡 + 簡例1 + 簡例2 + 分析
(三)結尾部分:第4自然段:借助名人名言,結尾強化中心
三、【并列例證式】
(一)總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明確觀點
(二)主體部分:第2自然段:事例一(夾敘夾議)
第3自然段:事例二(夾敘夾議)
第4自然段:集中分析
(三)結尾部分:第5自然段:結尾強化中心。
四、【由古而今遞進式】
(一)總起部分:第1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確中心
(二)主體部分:第2自然段:古人的事例論據(排例)
第3自然段:分析總結古人事例
第4自然段:轉折引入“當今意義”
第5自然段:今天的人物事例(詳例)
(三)結尾部分:第6自然段:辯證分析后總結
五、【由古而今對照式】
(一)總起部分:第1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確中心
(二)主體部分:第2自然段:回望歷史 + 古人的正面例子(1個詳例)
第3自然段:再看今朝 + 今人的正面例子(2個簡例)
第4自然段:反觀當下 + 今天的'反面現象
第5自然段:呼應開篇分析
(三)結尾部分:第6自然段:總結強調
六、【“為什么——怎么樣”的遞進式】
(一)總起部分:第1自然段:比興引入,明確中心
(二)主體部分:第2自然段:提出“原因” + 詳例1 + 詳例2
第3自然段:從“原因”方面集中分析
第4自然段:提出“方法” + 排例
第5自然段:承接第4段,歸納分析
(三)結尾部分:第6自然段:總結
七、【“擺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式】
(一)總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寫作對象
(二)主體部分:第2自然段:擺出“具體的現象”,并歸納出普遍現象
第3自然段:分析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
第4自然段:分析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
第5自然段:提出初步的解決辦法
第6自然段:提出根本的解決辦法
(三)結尾部分:第7自然段:總結
八、【“引-議-聯-結”時評式】
(一)總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用材料和他人的相反觀點作鋪墊
第2自然段: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
(二)主體部分:第3自然段:議論:原因一
第4自然段:議論:原因二
第5自然段:回歸材料,聯系現實情況
(三)結尾部分:第6自然段:總結
九、【“先破后立”式】
(一)總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
(二)主體部分:第2自然段:“破”的部分,否定與自己相反的做法或觀點,做好鋪墊。
第3自然段:“立”的部分,鮮明提出自己的觀點。
第4自然段:正面的例證(排例或者詳例都可以)
第5自然段:聯系當下,利用反面例子突出自己的觀點。
(三)結尾部分:第6自然段:總結
結 語:
考場作文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夠按照合理的論證思維展開,讓論證嚴謹有力,思路清晰流暢,那就可以了。所以,上面的所提供的議論文九種結構模式并不代表所有的作文模式,不要求所有同學都要嚴格按照這些結構模式來寫。
反而,我們鼓勵有較好寫作能力的同學能夠放開去,在正確立意之下大膽寫出富有個性而符合邏輯的文章。但是,對于大部分依然備受考場作文折磨的高三學生來說,能夠借鑒他人的寫作思路來輕松組織自己的寫作是一條捷徑,同學們不妨大膽用起來!
議論文寫作指導9
1、什么是議論文?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
2、議論文的三要素
(一)論點
古人云:“文以意為先,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無論寫什么文章都必須立論。立論就是針對客觀事物或問題,直接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態度。
舉例:
“五四青年節”,各地都在舉行慶祝活動,各級黨委、政府部門主要領導悉數參加會議,足見領導對青年的重視。有媒體用這樣觀點做題目:關注青年就是關注祖國的未來。
(二)論據
論據,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通俗說,就是文章中“擺事實、講道理”,所以,論據主要有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事實論據包括代表性事例(名人故事等),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理論論據主要是指文中使用的名言警句、諺語格言以及作者的說理分析等。
論據使用注意事項:
1、論據必須為論點服務,即觀點和材料要統一,能證明論點。
2、論據要典型,不能用諸如“我同學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同時論據更要豐富(多積累、勤積累才能做到)
3、論據要新穎。新穎方能吸引人。選擇新鮮的別人尚未用過的論據是金子,別人已用的論據你能變換角度用是銀子,別人經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記住:寫作文時,如果你能一下子想到的事例,別人也會一下子想到,所以就注定你的論據不夠新穎了。
4、論據豐富時,事例排列的順序應當這樣:古今中外。
(三)論證
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論點是解決“需要證明什么”,論據是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論證是解決“怎樣證明”。中學階段常用的論證方法有:引用(引言)論證、事例(名人、時代人物)論證、正反對比論證、類比論證、因果論證以及比喻論證。
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對議論文的寫作作一簡要概述。
一、審題立意
清人崔學古在《學海津梁》一書中講過:“作文須先閉目靜坐,理會題旨。”這“理會題旨”就是講的'寫作要“符合題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審題”。審題就是認真審讀、揣摩命題者提供的作文材料(文字、圖畫等)、寫作提示和要求以及標題等。
二、如何擬題
文章的“標題”,又稱文章的“題目”,它是文章的標記,與文章的主題、立意有緊密的內在聯系。正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標題”有“文眼”的說法,也可以說,文章標題就是文章的主體、立意、問題、話題、內容之“眼”。文章標題的擬制就是對文章主題信息、文章內容的微縮。俗話說,“題好一半文”,題目擬得恰當,可以收到“妙筆點睛”“慧眼傳神”的效果,它對于確保整篇文章的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
1、準確鮮明。
標題應緊扣材料與文章內容,一目了然,決不能作擺設,更不能讓人摸不著頭腦。在給材料的作文中,文題須切合材料的內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話題。標題的準確與否,與審題正確與否密切相關。
2、新穎生動。
標題應不落俗套,讓人耳目為之一新,激起閱讀興趣。作文的題目與文章的立意、構思的角度密切相關、相輔相成。巧的立意、巧的構思才會擬出巧的題目,反之亦然。所謂“題好一半文”即是此意。例如:《陽光總在風雨后》、《把腳印留在泥濘上》、《撥開天空的烏云》、《穿過泥濘走向成功》、《來自天堂的問候》等等。這樣的標題把握住了題意,簡潔醒目,震人心魄,信息含量多。
3、簡潔凝練。
標題應短小精悍,醒目上口,給人廣闊的聯想空間。可引用蘊含哲理性古詩文、名句做文題,如《泥濘·腳印》、《相見時難別亦難》、《陽光總在風雨之后》、《不經風雨那見彩虹》、《滿招損謙受益》、《禍患常積于忽微》、《我心中,你最重》、《張開雙臂,選擇博愛》、《這是我的選擇》等。
4、含蓄雋永。
標題應含義豐富、耐人尋味,又富有啟發性。例如:《走過人生的泥濘路》、《不見風雨,那見彩虹》、《月下西廂》、《明月高高掛在天上》、《我寄愁心與明月》、《山的那一邊》、《這個冬天我真的好冷》等等。這些題目,富有內涵,給人想象,耐人尋味,余味無窮。
5、緊扣文體。
雖然同一標題可以寫成不同的文體,但大多數標題還是能體現出一定的文體特征的,如明明是寫記敘文,擬成議論文的題目,那么就文不對題。
議論文型:《成功在于磨難》、《誠信,讓世界充滿陽光》、《選擇永恒》、《崇高的心靈選擇——談悲劇之美》、《遭遇挫折,超越痛苦》、《談骨氣》等等。這些題目就不宜寫成其它文體。
記敘文型:《一個“死囚”的無悔抉擇》、《哥,你是撿來的嗎》、《繼承人的選擇》、《有關相信自己與聽取意見的故事三則》等等。這些題目就不宜寫成其它文體。
6、有文采。
好的標題往往通俗易懂而不晦澀難解,簡潔流暢而不繁冗呆滯,新穎出奇而不平庸俗套,讀起來上口,聽起來悅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文學色彩就顯得特別重要。如《帶著誠信上路》、《傾聽心靈的鐘聲》、《月若有情月長吟》、《心星點燈》、《理解是路愛是橋》、《生命豈能被痛苦占據》、《讓心明亮》、《在那飄雨的季節》、《烏蓬搖夢到春江》等等。這些題目,文學色彩濃厚,富有詩意,能激起人們無限的想象。
議論文寫作指導10
材料、有人騎一匹國馬(指平時養于民間,戰時由國家征用的馬),另一人騎一匹駿馬,兩人一路同行。駿馬咬傷了國馬的脖頸,國馬血流如注,但若無其事,行走自如。后來駿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飲,渾身顫抖。國馬主人說:“它大概是為咬了國馬而羞愧,我把國馬牽來,勸勸它就好了。”國馬奔來后,用鼻子親近駿馬,和駿馬同槽共食,不到一個時辰,駿馬就恢復如初了。
閱讀材料,以“寬容”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
辨析概念含義,區別于“包容”
題目舉例:
人心貴寬容
寬容,智慧的選擇寬容
寬容,人生中的陽光
開頭段例:
有這樣一則寓言,說的.是國馬與駿馬同行,駿馬將國馬的脖頸咬傷,結果國馬反而主動安慰因咬傷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駿馬。故事雖小,卻揭示出了天地間動人的品德,那便是寬容。我們要學會寬容。
(簡要概括原材料,引出論點)
說理段例:
例一:“寬容”,即原諒他人一時冒犯自己的過錯,不錙銖必較,不耿耿于懷。寬容如水的溫柔,它使人們冷靜下來,在遇到矛盾時往往比過激的報復更有效。選擇寬容,也就選擇了理解和溫情,同時也選擇了人生的海闊天空。
(解釋概念,闡述寬容作用)
例二:寓言中被咬的國馬理智地選擇了寬容,最終兩者和好如初。試想一下,倘若它針鋒相對,以牙還牙,結局必然是兩敗俱傷。由此可見,寓言中的國馬其實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報怨”,用寬容消除摩擦。
(扣原材料分析)
論據使用;
(事例概括略)試想,張英如果沒有寬容曠達的胸襟,執意要奪回三尺地,定會激化兩家矛盾,結下深仇大恨。張英正是用寬容的力量使兩家和好。 ——分析論據
分論點設置:
寬容是人和人相互溝通的橋梁,是協調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寬容是化解恩怨的良藥
寬容,是事業成功的加速器
舉例:
光武帝劉秀大敗王朗,攻入邯鄲,在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朗,辱罵自己甚至企圖謀劃誅殺自己的信件。可是,光武帝卻視而不見,他懷著一顆寬容的心,不顧群臣反對,全部銷毀。這把寬容的火,燒毀了嫌隙與猜疑,化敵為友,終于成就帝業。
議論文寫作指導11
議論文寫作三要素
議論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論點必須正確。論據是為說明論點服務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實勝于雄辯,是最好的論據。論據也可以是人們公認的真理,經過實踐考驗的哲理。論證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方法有:
1.歸納法
從分析典型,即分析個別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點,然后得出結論。
2.推理法
從一般原理出發,對個別事物進行說明、分析,而后得出結論。
3.對照法
對所有事實、方面進行對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結論。
4.駁論法
先列出錯誤的觀點,然后加以逐條批駁,最后闡明自己的觀點。
議論文寫作技巧
第1段150字左右:寫出中心論點,首選單句形式,且是判斷句或肯定句。絕對不用復句(復句容易走題,影響得分),點出寫作的由頭,作文題中含有的提示性文字材料,一定要有所涉及。
第2段200字左右:段首講述分論點一,如第一節的內容是幾個分論點的簡單組合,則“分論點一”適宜放在段尾。這樣和分論點二、分論點三的位置區別開來,使行文有變化。“分論點一”論證不許舉例,采用純分析的說理論據展開。
第3段200字左右:段首講述分論點二,采用舉例論證,首選作文題提示中的例子來分析論證,同時也可輔助一個自己舉的例子,自己舉的例子要比前例文字少。如沒有作文題提示中的例子,則自己舉個典型的例子來分析論證,同樣要求敘寫例子的文字一定要比分析論證的文字少。否則對文體特征會產生重創,影響得分。
第4段200字左右:段首講述分論點三。采用聯系實際舉例。這是寫作本文的.時代意義所在。聯系的實際可以是學習、生活、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目的是或提高思想認識,或明確是非正邪,或提出解決的方法途徑,或揭示某種疑難迷惑,總之要給人以啟發。
第5段150字左右:要再現中心論點,扣住中心論點寫出作用、意義、號召、展望等。
議論文寫作模板
一是多多記誦名人名言與偉人事跡,記得越多考場上應對能力越強;
二是重視擬題(標題一定要明確),我竟然見過沒有題目的作文,結果被白白扣掉五分,痛心之余,深感莫名其妙,但愿不再有人犯此類低級錯誤;
三是提高思想境界這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實乃經年累月之力,這一點上的差距,也就是為什么按相同模板寫出的作文,有人能得55分,而有人只能得到40分的原因。
最后澄清一點,此模板只是工具,幫你發揮出正常水平而已,而真正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是絕對無模板可套無捷徑可走的,只有勤學苦練這一條路。注意,此模板僅適用于應試,愛好真正的文學和打算當作家的同學絕不可按照此模板寫作,否則貽害甚重。
議論文寫作指導12
一、初步感受“雄辯”的力量。
人們常說“事實勝于雄辯”,同學們在寫作議論文時,也常走入“觀點+材料”的誤區,認為有了事實,就能自然地證明觀點了,其實不然。有了事實,還須雄辯,這樣才能使你的文章更具說服力。
請看全國第三界大學生辯論賽上的一段精彩的辯論
(播放視頻,學生觀看)
看了之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呢?
——語言華美、論辯有力、有理有據等。
二、事實如果沒有“雄辯”會怎樣呢?
請看我們熟悉的一個故事:
(請一生朗讀)
古代有一個窮人,餓得快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喂,來吃!)餓人拒絕了“嗟來”的施舍,不吃這碗飯,后來就餓死了。
這個故事在吳晗《談骨氣》中是用來證明什么觀點的?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的確,文章中就說:“不食嗟來之食,表現了中國人民的骨氣。”
可是,如果僅僅是這樣材料與觀點的組合,能讓人信服嗎?為什么?
——不能,因為對此材料,可能還有其他的理解。那么對于這則材料你還有怎樣的理解呢?
(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小結,出示課件,師讀:
古代有一個窮人,餓得快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喂,來吃!)餓人拒絕了“嗟來”的施舍,不吃這碗飯,后來就餓死了。
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流傳了千百年,很多人對此都抱贊賞態度,我卻不以為然。試想,一個人已餓至將死,形容枯槁,還有何氣度可言呢?這食物誠然是嗟來的,但有何妨呢?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暫忍一時之辱,以圖有為于將來,有如越王勾踐之為,留得青山,臥薪嘗膽,方才有重振雄風之日,如此“大丈夫”不更令人擊節贊嘆嗎?
不食嗟來之食,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由此可見,事實如果沒有雄辯就不能證明觀點。
三、有了事實如何進行“雄辯”呢?
請完整地看一下我們的課文(出示課件,學生齊讀)
古代有一個窮人,餓得快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喂,來吃!)餓人拒絕了“嗟來”的施舍,不吃這碗飯,后來就餓死了。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很有名,傳說了千百年,是有積極意義的。那人擺著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聲“喂,來吃!”這個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這碗飯,第二步怎樣呢?顯然,他不會白白施舍,吃了他的飯就要替他辦事。那位窮人是有骨氣的:看你那副臉孔、那個神氣,寧可餓死,也不吃你的飯。
不食嗟來之食,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課文是從什么角度進行分析說理的呢?
——分析餓人不食嗟來之食的原因。具體有兩個方面:一是施舍者的態度,吆喝一聲“喂,來吃!”,是如此蠻橫和冷漠!另一個是施舍的目的,吃他的飯就要乖乖地聽命于他,可見其目的之卑劣!這是對餓人人格的極大侮辱,因而餓人“寧可餓死”,也不食嗟來之食。至此,文章水到渠成亮出了觀點:“不食嗟來之食,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極具說服力!
通過以上的分析對比,你看出“雄辯”需要注意什么嗎?
——需要僅扣事實材料,圍繞自己的觀點進行分析,使“雄辯”成為聯接觀點和材料的橋梁。
四、“雄辯”具體有哪些方法呢?
1.因果分析法:
如上面《談骨氣》中的這段分析,它是從態度和目的兩個方面分析原因的。這樣的分析就是因果分析。我們寫作時可以用因果關系復句來表達。關聯詞語有“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或者單用“因為”“所以”“因此”等皆可。如《想和做》中“人類能夠這樣勞動,能夠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夠不斷進步。”
2.條件分析法:
出示課件《勤能補拙》,“由此可見,一個天資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懇懇,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變得聰明起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同學們可以看出這是對其條件進行的分析,用的是條件關系復句。其關聯詞是:只要……就……。我們還可以用“只有……才……”、“無論……都……”等句式來分析條件。
3.假設分析法:
《想和做》中有這樣一段話:“除了學習功課以外,做種種課外活動,也要把想和做聯結起來。例如開會,演說,辦壁報,組織班會和學術團體,這些實際的行動,如果光憑一腔熱情,埋頭苦干,不根據已有的成績和經驗,想想怎樣才能把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結果常常會勞而無功。”
這段是從危害的角度來進行假設分析的。關聯詞語是:如果……那么……,其他句式還有“如果……就……”“假使……那么……”等。
4.對比分析法:
《想和做》:“人在勞動中不斷地動腦筋,想辦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這件事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義,有什么缺點,才漸漸想出節省勞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類能夠這樣勞動,能夠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夠不斷進步。要不,今天的人類就只能像幾萬年以前的人類一樣,過著最原始最簡單的生活了。”
此段是從意義和危害兩個方面進行正反分析的。正面用的是因果分析,反面用的是假設分析。由此可見,一段分析可綜合運用多種分析方法,這樣可使分析更全面,更深入,富有思辯性,令人信服!
另外還有比喻分析法等其他的分析方法,這里就不再多做介紹了。下面我們就運用所介紹的四種分析方法來做一點練習,讓剛才所學到的`知識能轉化為我們的能力。
五、你能運用所學方法為你的觀點進行“雄辯”嗎?
1.課件出示事例,請學生朗讀。思考:對于這個故事,你有什么看法?
一天,公司總經理叮囑全體員工:“誰也不要走進8號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但他沒有解釋為什么。
在這家效益相當不錯的公司,員工們都習慣了服從,大家牢牢記住了總經理的叮囑,也不去8號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
一個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員工,總經理對新員工又交代了一次“不要走進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
這時,有個年輕人在下面小聲嘀咕了一句:“為什么?”
總經理滿臉嚴肅地答道:“不為什么。”
回到崗位上,那個年輕人還在不解地思考著總經理的吩咐,其他人便勸他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別的不用瞎操心,聽總經理的,沒錯。
年輕人卻好奇地偏要刨根問底。眾人便拿出公司的規章制度,提醒他別砸了手里的飯碗。
可年輕人偏偏來了犟脾氣,非要走進那個房間不可。
他輕輕地叩門,沒有反應,再輕輕地一推,虛掩的門開了。不大的房間里只擺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個紙牌,上面用紅筆寫著幾個字——送個總經理。年輕人十分困惑地拿起那個已沾了許多灰塵的紙牌,走進房間。
這時,聞知年輕人闖入了那個禁區,有人開始為他擔憂,有人替他出注意,勸他趕緊把紙牌送回去,大家同情地表示:一定替他保密,誰也不說他曾進入那個房間。可年輕人卻謝絕了眾人的好意,乘電梯直奔15樓的總經理辦公室。當他將那個紙牌交到總經理的手上時,總經理一臉笑意地宣布了一項讓他震驚的結果——“從現在起,你被任命為銷售部經理。”
“就因為我把那個紙牌拿來了?” 年輕人不解地問。
“沒錯,我已經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勝任這份工作。”總經理充滿自信地看著年輕人。那個年輕人果然不負厚望,把銷售部的工作搞得紅紅火火。
2.學生討論交流,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觀點。
——如:從年輕人的角度,可能提出的觀點有:
①不為條條框框所束縛,才能有所創新。
②敢于叩問,才會有所發現。
③勇于探尋,才能獲得成功。
④不避風險,方見英雄本色。
⑤勇于開拓,才能開辟新天地。
從總經理的角度,可能提出的觀點有:
①任人唯賢。
②科學選拔人才。
③慧眼識英才。
④知人善任:根據銷售部經理所特有的素質要求,設定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考查,因而他的任命也是成功的。
⑤信任可以激發人的潛能。
……
3.寫作片段練習:
學生運用所學的“雄辯”方法,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一翻“雄辯”。
4.交流,評價,完善。
六、小結。
結束語:生活中有很多的門都是虛掩著的,如友誼之門、機遇之門、成功之門等等,我說只要我們能勇敢地叩門,大膽地走進去,呈現在你眼前的,很可能就是一個嶄新的天地!
議論文寫作指導13
例文: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思想,歷來亦為人們所稱頌。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說的是仁人志士憂慮國事先于天下人,享受安樂則后于天下人。這是北宋著名宰相范仲淹提出的道德思想。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在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是我國古代社會優秀的傳統道德思想。戰國時,屈原忠于楚國,卻受到讒言陷害而被楚懷王流放。他為楚國的命運與人民的不幸而深感憂慮,在所作的《離騷》里,表達了深厚的憂患意識。在唐朝,詩人杜甫身經安史之亂,住無定所,食不果腹,嘗盡了國破家亡的辛酸與顛沛流離的痛苦,在所作的“三別”、“三吏”等詩里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深厚感情。
在南宋,陸游生當南北分裂,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雖然自己位卑官小,卻不敢忘記國恥國憂,在所寫的大量詩篇里,深深地表達為國分憂、渴望北伐中原的愛國之情。直到臨終,還作《示兒》詩說:死去原本知道一切都是空,只是深悲中原還未收復!一旦朝廷收復了失地,你在祭祀時一定要告訴你的父親!與范仲淹一樣,屈原、杜甫、陸游等人的憂國憂民思想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在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是我國古代優秀的傳統道德思想,值得后人發揚光大。
這是一篇發表在《關心下一代周報》上的文章,是一篇較好的議論文。但從應試作文的角度來看,還有不足之處。
一、文章標題是議論文的“論題”,即議論的話題,而不是中心論點。作為中心論點,要表明你的觀點,亮出你的看法。如改成:
(1)養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在下之樂而樂”的美德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在下之樂而樂”事關重大就成了論點了
(3)對應試作文而言,最好用中心論點作標題,以利重點突出,先聲奪人。
二、關于第一小節。
1、議論文的開頭一節,文字要短,好象“鳳頭”,小而漂亮。800字的應試議論文,第一小節用字不超過80字。
2、在第一小節點明中心論點即可。千萬不要第一段就展開論證,有話放到下文說。
例文第一小節就較好。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
樂而樂”被人稱頌,表明了作者的.觀點。至于為什么被人們所稱頌,那是下文所要論述的話題了。
三、關于結尾一節。
1、議論文的結尾同樣要短小
2、呼應開頭,重申中心論點。經過中間幾節的論證說理,到這里中心論點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說服力。例文最后一節就寫得較好,既呼應開頭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在下之樂而樂”“是傳統美德”,又提出要“要發揚光大”的觀點,深化了文意。
四、關于文章主體部分。
1、議論文的結構除了首、尾兩節,其余都稱為主體部分。
2、主體部分一般分為2——3段,以三段為佳,如果分段太多,就顯得筆力分散。
3、主體部分分為三段,每段屬于一個分論點,三段就是三個分論點,即文章從三個方面來分析論證中心論點。
順序:重新排序的理由:唐朝擺在前,宋朝排在后。第一個分論點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第二個分論點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古代仁人志士都具有的美德。這樣安排,邏輯聯系合理、有序。
4、經過刪改合并,例文形成如下格式:
(1)首段:提出中心論點。
(2)第二段:分論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在下之樂而樂”是傳統美德。
(3)第三段:分論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在下之樂而樂”是古代仁人志士都具有的美德。
(4)結尾:重申中心論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在下之樂而樂”要發揚光大。
5、考試作文(應試作文)字數要求不少于800字。同時,議論文寫作也要求解決“為什么”和“怎么辦”兩個問題,從上述結構來看,一、二兩個分論點僅解決了“為什么”問題,“怎么辦”問題并沒有涉及,因此有必要增加一個分論點。因此,在主體部分,還要增加一段。增加的第三個分論點可以考慮這樣寫:中學生要努力養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在下之樂而樂”的美德。這樣一來,例文的主體部分就由這樣三個分論點組成。
(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在下之樂而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古代仁人志士都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在下之樂而樂”的美德。
(3)青年學生
議論文寫作指導14
學生作文開頭存在的弊病:
一、不能扣題
二、生硬不自然
三、故弄玄虛
鳳頭——精彩開頭的標準
第一,要簡(5行以內,少于120字)
第二,要明(二個部分三個方法)
第三,要美(要技巧,要修飾)
一、直接引論法【議論文如何入題1】
例1:《讓紀念閃耀理性光芒》
紀念是內心情感的涌動,但又不是感情的無節制的揮霍;紀念需要行動來升華,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導。
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回響,是歷史的回音;它審視過去,啟迪未來……(總領下文,過渡自然)
黑格爾曾經自夸德國人天生就是哲學家。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生嚴謹自律的民族,就在一個狂人的引誘下,陷入了戰爭的淵藪。
60年前的那幕慘劇:生靈涂炭、妻離子散、血流成河……勝者在對往昔的審視中找到了道德的標桿,也找到了紀念的理由。
例2:《找準位置,綻放光彩》:
虎嘯深山,魚翔淺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
世間萬物自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機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排比,列舉四種具有審美意義的典型意向,并緊扣中心觀點)
找準位置,需要認清自我,審視自我,用一顆平靜的心聆聽自我價值的呼喚,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二、設問引用法【議論文如何入題2】
例1:《穩中求勝》
梁山智有吳用,道有公孫,武更是好漢如云。
英雄如雨,卻已宋江為首。
蜀國謀賴孔明,勇讓關張,卻以劉備為王,東木西金,南水北火,卻以戍土居中。
何也?
宋公明為人沉穩,劉備做事敦厚,戍土謙穩厚實,終脫穎而出,施展風采,各得其所,故曰:為人沉穩,穩中求勝,吉。
(回答問題,提出中心論點)
例2:《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
人生,漫漫長路遠,紛繁誘惑多。
人,作為微小而孤獨的個體,在人生的選擇題面前,無可避免地徘徊起來。
在一個又一個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險象中,究竟能選擇什么,該選擇什么?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美貌來得可靠。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機敏來得憨實。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涵。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榮譽更具實效性。
三、抒情議論入題【議論文如何入題3】
議論中飽含著濃郁的情感色彩,賦予議論以強烈的抒情性。
議論的語言是理性思維的結果,因而也許少了一份靈動,儼然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
由抒情議論入題,打破議論文板起面孔說教的束縛,語言清新靈秀,更能引起讀者共鳴。
例1:《捕捉理性的靈光》
求知的瞳孔放飛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貯滿流連,赫然印著“感情用事與理性分析”。
是的,站在雨季邊上,綿亙于高三的歲月,即將步入社會的熔爐,憑借直覺和感情親疏去認知這個紛繁的世界,還是邏輯分析,理性判斷,助長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讓生命噴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靈光。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鮮明地表達觀點)
例2:《帶著感動出發》(20xx年安徽)
窗外風兒清清,鳥兒啁啾。
窗內陽光跳動,夢兒甜甜。
時間之舟悄悄駛進夢境,拉開惺忪的眼簾。
生活的風車每天都周而復始的轉動,而我卻不感覺到那是一座褪色的雕塑,因為感動每天與我同行。
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感動,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
帶著感動出發,我發現生活之河中,每一種水滴碰撞聲都是那樣清脆悅耳。
四、解題引論【議論文如何入題4】
一開篇即詮釋題目內涵,明確中心論點。
好處是通過詮釋概念來挖掘其深意,明確論述的'方向。
例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顧名思義,就是提防人民之口比防河流決口更難。
這就決定了當權者一定要做到“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反之,將被歷史的潮流、人民的吼聲所吞沒。
例2:《學不可以已》
“學不可以已”,出自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勸學》一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應該堅持不懈,不應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就會前功盡棄,一無所得。
例3:
誠信是什么?在我看來,誠信是一種無畏的敢于說真話的勇氣,誠信是一份高尚的敢于負責任的純真,誠信是偉大的人格那耀眼的閃光點,誠信是人生財富那最瑰麗的明珠。
我們應該好好握住誠信背囊,千萬不能拋棄它。
五、名言引論【議論文如何入題5】
以名言開篇,可以先聲奪人。
引用名人名言可以表明自己的主觀態度,也可以使用名言作為論點論據,好處是加強論述的權威性,為文章的展開埋下伏筆。
例1:《感時花濺淚》我國詩人有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其實,這句詩正說明了景隨情牽的道理,對事物的認識和一個人感情有很大的關系。
(引用詩句,提出問題)
對于常人來說,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詩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彌漫整個世界。
一粒水珠在詩人眼里便可折射出整個世界。
因為詩人富于感情,對事物的認識便不同于一般人。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們對事物感情的親疏不同造成的。
例2:《說勤》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一勤天下無難事”,唐朝大文學家韓愈也曾經說過:“業精于勤。
”這就是說,學業方面的精深造詣,來源于勤奮好學。
例3:《靈感與汗水》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
“靈感”和“汗水”是取得成功的兩個方面,但起決定作用的是“汗水”,而靈感則是以“汗水”為基礎的。
例4:《跳出》(20xx年湖南)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二行七言,無盡意味。
遠看草色欣然,近看卻是一片惘然。
這不即使人生世事嗎?跳出者欣然,糾纏著惘然。
人生在世,應該講點跳出的智慧。
多少人名利場上你追我逐,你死我活。
到頭來呢?成了名,而你的名卻也成了別人利用的工具;財萬貫,可終有一日隨你俱化土灰。
議論文寫作指導15
議論文是指以議論說理為主的文章,在高考中,作為寫作的一種主要文體,一直是學生們學習訓練的重點之一。一篇“以理服人,以理取勝”,推理邏輯性強的議論文往往在高考中更能獲得高分。
應當說,議論文的寫作,總體上來講,可能它的難度顯得要比記敘文大一點。上句下句之間有一種什么邏輯聯系呀?材料跟觀點之間是不是有個嚴密的因果關系呀?好多同學這一方面好像水平不太高,注意得不夠。議論文很需要語言的連貫,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語氣很流暢地下去,把一個理講了,才能服人,但是不少同學那個語言疙疙瘩瘩的,不是很好。
議論文要以理服人,那么以理服人,人家怎么服你呀?覺得你這個理對他才服你,沒理攪理誰服你?怎么才能讓人覺得你的理對?你要用材料證明你的觀點,你的材料跟你的觀點之間必須有一種很嚴密的因果關系。你在用每一個材料甚至于你在寫每一句話的時候,你都要考慮:這個是不是能得出那個果來呀?因為什么什么所以什么啊,要考慮這個;我寫的這個跟因果關系能搭得上嗎?你要琢磨這個。打個簡單的比方,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或者兩邊加一角,或者兩角加一邊,角A等于角AP,角B等于角BP,AB等于AB,所以兩個三角形全等。你寫了這個,對證明這個結論就管用。我發現有的同學寫作文,我仍然用這個比方,角A36度,角BP71度,這玩意跟三角形全等有什么關系?沒關系,沒關系你寫它干嘛?咱們這個注意得不夠。議論文里面,這是一個問題。
咱們許多同學寫作文有一個習慣,給我一個觀點我立刻一個例子、兩個例子、三個例子,還有什么理嗎?沒了。有的同學再多,四個例子五個例子,只是寫成了證明文,沒有寫成議論文。論證論證,要論要證,你不論哪行?當然事實論證是一種方法,但是,僅僅是一種啊,你只用這個,不大容易使人服。我們有的同學一到寫艱苦樸素,張三艱苦樸素,李四艱苦樸素,王五艱苦樸素,所以我們要艱苦樸素。為什么所以我們要啊?你這個文章能讓人服嗎?要學會講理就是要變單純舉例為就例說理。就例說理,就是結合著這個例子,就著這個例子我來講一點理。咱們要學會掌握這種方法,例子舉完了,然后馬上我緊接著這個例子我來講一點理,使得這個例子更好地為證明觀點服務。而我講這個分析這個例子說的話,也是更好地為觀點服務,把這個例和理拴得緊緊的。要做到這一點,或者,我換句話來說,你們不是以例代理嗎?用例子代替道理嗎?怎樣就例說理。第一種方法,叫做假言因果法。就是說,用假設性的語言,把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講出來,使得人們服你。先說一個例子,你聽一聽。歐立西為了發明一種新藥,堅持進行實驗,失敗了,總結教訓再干,一直實驗了606次,才獲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實驗次數命名的新藥606。我們有的同學寫到這兒可能底下就來,“由此看來,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應當說這個例子是能說,證明這個道理,但是覺得不夠。你為什么不對這個例子再進行一點分析呢?好,大家接著往下聽。“新藥的問世是堅持的結果。假如歐立西僅僅實驗一次,失敗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藥當然不會問世。就是他實驗了605次,失敗了以后不再堅持,也絕不可能有新藥的制成;正是因為他堅持到了最后,才獲得了最后的勝利。所以,可以說,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你看看假如他僅僅實驗一次就停下來了,是不是假設,進行假設性的分析?那么,進行假設性的分析,它當然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大家要注意:進行假設性的分析,就是你舉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從反面來假設分析;你舉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從正面來進行假設。基本要求,因為它是假設性的,所以叫做假言因果法。是吧,用假設性的語言,這是第一個辦法。
第二個辦法叫做論據引申法。你舉了一個例子,是吧?這個例子是不是論據呀?由這個論據里面你可能看到了一定的苗頭,看到了某種苗頭,然后你就就著這個苗頭你給它引申出去,這是看出苗頭來了。而你由這個事例里面,你可以設想出某種結果,你就往那個方向引申一下。那么它跟假言因果有什么不同呢,或者說區別在哪兒呢?就是這個例子里面,它已經有某種苗頭可以看出來了,剛才那個是不是完全假設,是不是?人家沒有停過,第一次沒停,到605次人家也沒停。下面要講的就是這個例子里面它有一種苗頭,好,現在先把這個例子說一說。
繆賢心胸開闊,他發現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為他出生卑賤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藺相如推薦給趙王,得以出使秦國。藺相如此去吉兇難料,雖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開得勝,若是此去非但沒有換回秦國的城池,連“天下所共傳寶”的和氏璧也被秦國奪走了,辱沒了趙國的威名,那么趙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殺了藺相如一個了事,連繆賢也將因推薦庸才之過而受到牽連。但繆賢并不懼怕這些,他識才敢用,非常信任藺相如,置個人安危于不顧,毅然把藺相如推薦到趙王面前。若非出于對國事的關心,是難以做到的。
好了,這個例子,請看從這兒開始,“若是此去非但沒有換回回秦國的城池,連天下所共傳寶的和氏璧也被秦王奪走”,這個是不是出現苗頭了?這個璧丟了就不是假設吧?差一點丟,苗頭出現了,就此我來引申。假如這個璧丟了,倒霉的恐怕不只是藺相如了,是不是?你這個繆賢怎么把這個大草包推薦給我呀?必然除了藺相如要被殺,繆賢也要倒霉。繆賢沒有顧慮,是吧?推薦人才要出于公心,從國家利益出發,不要考慮個人,一引申把這個道理是不是講得很清楚了?更能服人了,是吧?所以,第二種方法我把它叫做論據引申,就是它是有這個苗頭的,有這種可能性。
第三個方法,叫做例后解說法。這個例后解說法,怎么用?用在哪兒?要提醒大家。你舉了一個例子,當這個例子比較長的時候,可能你有一個擔心:對于這個事例的中心,別人認識會不會和我不一樣呢?你把它解說一下;二,同樣你舉的那個例子比較長了,可能你會有一個考慮,我這個例子跟觀點是個什么關系,別人會不會跟我認識不太一樣?或者覺得我這個例子跟我要講的觀點關系不那么密切。這個時候你來把這個例子解說一下,這個例子或者解說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者解說這個例子跟中心有什么關系,在這個范圍內你解說一下。同樣用一個事例來說話。
從前有一種病,這種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導致人死亡,在當時幾乎是不治之癥。有一位化學家,也得了這種病。有一天他路過一個村子,村里的人聽說他有這個病,于是乎告訴他,我們這個村里面有一種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學家聽了,照辦了,就去喝那個水,結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學家就想:為什么這個水能救我啊?結果就是這么一個村子里的人們從來不曾想過的問題,促使化學家去研究,最后化學家發現水里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發現了芒硝的藥用作用。
大家聽到這個故事了,這故事的中心是什么,你清楚嗎?也許你想到一點。用這個想證明哪個觀點呢?好,下面往下聽,正所謂“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宋代張載語)古人的話,在別人沒有產生疑問的地方,你產生疑問了,你這就是比別人前進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沒有,從來不想;化學家想了,發現芒硝了,說什么,正所謂“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宋代張載語)。“疑”是發現矛盾的鑰匙,“思”與“學”是解決矛盾的方法,發現矛盾是解決矛盾的開端,“疑”便是“思”與“學”的“端”和“始”了。
一個人要善于質疑,善于質疑你才會去學,才會去思,最終可能才能解決問題。這兒講什么,善于質疑和學、思的'關系,因為你善于質疑了,你才會去學,才會去思,還暗含著一個才可能得出一個最終結果。解說一下目的是為了說明這個。好了,這樣子這個例子就能很好地為中心服務了。
第四個方法,我把它叫做正反對比法。這個正反對比可不像學生那個作文里面,一個正面的例子,一個反面的例子,還是兩例子往這放在一塊。當然,免不了要舉例,因為我這說了正反對比,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我可能一個正面的例子,一個反面的例子擱在這里。但是,并不是擱在這兒就算數了,要對這個例子還要進一步進行分析。或者,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里面含有正反兩種因素,這個例子舉完了,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加以對照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跟你們說舉一個例子、舉兩個例子一對比就完了不是一回事。好,用一段文章來告訴你們。
孫臏與龐涓同出于鬼谷子門下。他們二人可說是精于謀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當孫臏來到龐涓任職的魏國時,龐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內心狠毒,多次向魏王進讒言,以致使孫臏被挖去膝蓋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轉到另外一個方面。而齊王聽說孫臏之才,不惜費盡心力,將孫臏請到齊國,委以重任。齊軍終于有了馬陵道之勝。例子是不是完了?想說什么,想說“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但是人家沒有就此而止,下面做對比性分析。要害在這兒呢。
同是孫臏,為何落得兩種境遇呢?就是因為他效勞于優劣不同的兩個統治集團。在魏國,龐涓只為私利,妒賢嫉能,魏王昏庸,偏聽偏信,而且缺乏識別千里馬的伯樂眼光。試想孫臏在這么一個集體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齊王任賢用能,身邊的臣子也不像龐涓那樣謀私,因而上下齊心,孫臏在此,可說計出即行,正得以充分發揮作用。可見,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你看看,如果僅僅是剛才這個例子,跟多了這個對于事例的對比性分析,你覺得效果怎么樣?是不是多了分析,說服力就更強了?議論文,議論文,你要議論,這就是議論。
順便再介紹另一種方法,這個不叫事例分析。同學們寫作文,還有一個習慣,喜歡引用名言名句。某某某說得好,說什么什么,說的正是這個意思,就完了。某某某這么這么說,他的這個說法不是證明了這個道理嗎,這就證明道理了。那么你要不要對某某某的話分析一下呢?要分析,不能簡單地引一下就完。簡單地引一下就完效果不好。給大家舉個例子說說。這個例子干嘛?告訴你,這個方法叫做披文示意。披露一段文字解釋它的含義。披露文字解釋含義在解釋含義過程當中,使得這一段話更有說服力,更能證明觀點。當然解釋意思本身也是在證明觀點,我給大家讀一個你聽一聽。
“常見有這種人,遇事總是自慚形穢。我認為,做人還是不要妄自菲薄。”觀點出來了沒有?出來了。“俄國作家契訶夫曾經說過:“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無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我們有的同學寫作文,到了這兒,契訶夫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啊,完了。你能有說服力嗎?不行。好,你聽下面,人家有一句話過渡了一下,“天下人也是如此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間存在有能力、有風度、有才華的人們,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紛繁復雜,天下人更是多種多樣,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但小狗無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價值,自有其自然選擇的位置,何必因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長成的,如果小狗們自輕自賤,縱使長成大狗,也會在自卑的壓迫下碌碌無為。何況,小狗的嬌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們望塵莫及的。”
大家聽出來了,是不是還是沿著契訶夫那個比喻的意思繼續延伸比喻下去的,是不是?下面再告訴你一個例子,就這一段話引用完了,有的同學用比較直白的語言就說,不是用比喻了,把這個道理也說出來了。
契訶夫曾經說過:“有小狗,有大狗,但小狗無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小狗,比喻那些初出茅廬的青年人,大狗則比喻那些有名望的老前輩。青年人應該尊重老前輩,虛心向他們學習,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正像契訶夫所說的:“小狗無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有些青年人把老前輩歷年言語作為金科玉律,哪怕是錯誤的言論,也不敢加以評論。這種做法只能使他們的思想凝滯,缺乏創造性活力。這種現象在自然科學界和社會科學界尤其明顯。老前輩的理論被奉為金科玉律,無人敢提出異議,而真正有作為的青年人向來是自信的,他們敢向科學權威挑戰,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就。因此,勸君不要妄自菲薄,應該有自己的主見。
你看這段是不是用比較直白的話,把道理說出來了,是吧?“不要自慚形穢,不要妄自菲薄,要有主見。”人家不只是說把名人的話一引就完。這種方法也該學一學,這會增加議論文的說服力。
第二個大題,變換一下思路求變求新。也就是說,改變一下習慣性思維。有的同學一看到這個試卷上給了一個材料,馬上就想起了一個什么東西。但是呢,缺乏創新,習慣性思維起作用了。我們是不是能夠改變改變思維的方向,一個材料一個話題,你是不是要想到許多相關的方面?
比方說這個成語,濫竽充數。你們是不是腦子里邊馬上反應到那個南郭先生不怎么樣,湊數呢,不學無術,不求上進。但是僅僅想到這個行嗎?還有新的方面可以想。齊王能不能想到,比方講,齊王是不是冒充內行?他假如真正地懂音樂,一個樂隊里面那個嘰哩哇啦的聲音他發現不了,他的聽覺不敏銳,并不是很懂音樂,還是外行。好了,話題出來了,擔任領導工作的人要盡量使自己成為內行,不要僅僅靠權力去領導,要靠學識去領導。這個話題是不是出來了?好了,上百人的樂隊大家想一想看,是不是得有一個隊長吧?這個隊長為什么沒有發現南郭先生那個聲音吹得那么難聽?好了,用人不當,這個話題是不是又找出來了?領導干部要把人放到適合他的位置上去,讓他充分發揮作用,尤其不要讓那種不大負責任的人去負責某項工作。這個話題是不是又出來了?用人不當,不是說用南郭先生。你這個隊長不行,又有新話題了,比方說,從樂隊的其他竽手那兒能不能找到話題?也能找到,他南郭先生身邊的人是不是能聽出南郭先生吹得不怎么樣?好了,為什么不揭發?“報告隊長,這位南郭同志不怎么樣,混事呢。”不揭發,混下去了,好了,老好人要不得,是吧?又有話題來了。我們需要的就是這個,要向多向去想去,去聯想。這個材料里邊能看出這個來,能看出那個來,你能看出來,看到一個新的,你這個作文絕對有新意了。但是同學們有的時候缺乏這個,從新角度去考慮。
第三個問題叫做不要端著金飯碗討飯。有好多同學手里端著金飯碗,這個金飯碗多值錢,但是他卻討飯:“老爺爺給點吧,太太給點吧。”你那么富有。這里說的富有是什么?許多同學手里有理,沒有自覺地想到用。“老師,怎么說理呀?我不會,我哪來那么多理?”其實你手中理有的是。因此,怎么改變端著金飯碗討飯的現象?建議你把你手頭掌握的理,梳梳辮子,整理整理看看你有哪些方面的理,到考場上根據需要你來用。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說,你手頭有哪些理。
比方量變和質變的理,內因和外因的理,原因和結果的理,現象和本質的理,目的和手段的理……你們手頭掌握這么多理,梳理梳理,把它梳成辮子。到考場上,講這個事的時候,要說個什么理,講那個事的時候我要講個什么理,哪幾種理可以用上。
【議論文寫作指導】相關文章:
中考議論文寫作指導06-23
素材及寫作指導05-23
日記寫作指導09-27
優秀寫作指導素材09-10
寫作指導有關素材09-10
熱點素材寫作指導09-10
寫作素材運用指導09-11
中考作文寫作指導07-16
小升初作文寫作指導07-25
中考作文的寫作指導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