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議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議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議論文1
“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歸來吧,歸來喲,別再四處飄泊……”戴著耳機,一首《故鄉的云》牽引著我的心;靠著車窗,眺望遠方,遠方啊,遠方有我魂牽夢繞了二十年的故鄉。一縷微風撫過臉頰,牽繞著我一步一步踏上歸途,向著我心中熟悉的故鄉、熟悉的遠方走去……
高速列車飛馳而過,陣陣桂花香撲鼻而來。下了車,我不禁加快了腳步,桂花香愈來愈濃,家也越來越近。遠遠地望見家門口幾只小貓在嬉戲,母親靠在大門上,矚目遠望,見我回來了,便邁著蹣跚的步子向我走來。我趕緊迎上前去扶著母親,她也激動地握住我的手,用顫抖的聲音說:“兒啊,終于回來了!在外面受了不少苦吧?”我看著母親那熟悉的臉上留下了歲月的痕跡,微微斑白的鬢角有些許滄桑,眼淚奪眶而出:“媽,求學不苦,怎能學到知識?我沒事啦,一家人團聚才是最重要的!”大嫂也尋聲而出,笑盈盈道:“喲!翔子回來了,也不打聲招呼,好讓你哥去接你呀!”我笑了笑,一邊邁進家門。一進家,我就怔住了:滿墻電視機,還是音控的;多角度開關節能冰箱;自動收縮窗戶……看著眼前這些高科技的家電,我不禁露出了驚嘆的表情。大哥正在幫小侄兒調控模型飛機,見我回來,趕緊沖著我說:“這高科技玩意,老爸還真不會弄,還是讓你叔這個高材生給你瞅瞅吧!”“好啦好啦,都來吃飯嘍!”嫂子忙張羅飯菜。我趕忙來到餐桌旁,哇!有我愛吃的肉丸子。我接過嫂子遞的碗筷,趕緊夾起一個肉丸,輕輕咬上一口,一股濃郁的湯汁“呲溜”一聲滑進嘴里,肉質鮮嫩、湯汁濃郁,還是那個味!母親見我這狼吞虎咽的樣子,笑道:“還像個孩子似的,小心別燙著!”
吃過飯,大哥建議出去逛逛,我滿口答應了。一家人開著共享小汽車,欣賞著倒退的風景: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輛輛節能灑水車,有序噴灑;蓮花湖廣場上還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整座小城被青山綠水包圍,我不禁陶醉在這盛世美景之中……
飛走的燕子,總會返巢;枯去的柳葉,總會泛青;漂泊的人兒,總會歸來……二十年的漂泊,內心的酸楚、委屈不計其數,就讓今夜的故鄉來撫平這些年心靈所受的創傷吧!我愛故鄉,從此不再遠方……
遠方高二議論文五篇
高二議論文2
生活很殘酷。殘酷它也是生活。
生活就是如此。
生活不會告訴你該怎么辦。是對是錯,全靠自己。但,其實生活亦沒有對或錯。公道在于人心。傻子不會認為自己做的事傻,說他傻的事別的人。因此,你一旦認為自己是對的,你的世界就是對的。
生活是不公平的。成功兩種:一種是偶爾的成功;一種是習慣于成功的成功。就像我和我弟弟。弟弟是比較好動的人,學習成績一般,一旦他拿了張獎狀回來,全家會高興上半天,還貼起來。而我,學習還可以,拿的獎狀很多,所以,我只能拿它們扔進抽屜。看似不公平,但是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但是,弟弟得到的是獎賞,而我亦有獎賞。是什么?是那種能平淡對待成功的心境和比較高的能力(考試能力)。不是嗎?可見,生活雖是不公平,但在不公平的表面下有著平衡。生活就是一個天平,要平衡才能運作。
覺得,人心就是生活。所有的生活樣子都是由自己的心態來決定的。你決定不是嗎?那我舉個例子。比如你認為來這兒讀書不是你自己的心態決定的,你想去環游世界。但你去了嗎?沒有。為什么沒去?怕家人擔心怕家人罵怕出意外怕會后悔等等。為什么會怕?這就是你的心態造成的了。其實,你只要有那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心態,我想你早就不在這了。就是這樣了,這就是生活。你心態決定的生活。
生活真的很殘酷,或者說很殘忍。它給予了我們太多的選擇,不能讓我們一往無前一往情深地以大無畏精神之殺到底――從生活的開始到結束。當然,還得怨造物主讓我們有“后悔”這種心態,而千百年來的進化居然沒把它給拋開,我們真的是可憐。我很堅決地認為,如果沒有這兩樣,我們現在就大概不止這個程度了。至起碼,我不用寫得這么辛苦。
最后一句話:生活就是如此!
高二議論文3
大家可能讀過《薛譚學謳》吧?薛譚向秦青學唱歌,沒過多久,薛譚自謂己窮秦青之技,辭師歸家。秦青沒有說什么,只是撫節悲歌,結果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謝罪,終身不敢言歸。
我想,大多數人讀了這則故事后,會對薛譚的知錯就改倍加贊賞。但是,我卻認為薛譚該大斥之,原因有三條。
第一條,未窮技而言歸,斥之。這是一種愚鈍的人,秦青從歌多年,豈是你朝夕之間便盡之的?還好,他回頭了,且終身不敢言歸,但這又有錯了。
終身不敢言歸,無外乎有兩點。
第一點,也就是第二條:終身未窮秦青之技,斥之。既然終身未窮技,那便刻苦鉆研,以便窮技。但若時間長久后,依是為窮,那邊走。如此之長為窮技,不就是悟性不到嗎?悟性這一東西,尋求不得。男人,應該拿得起,放得下,不要鉆死牛角尖。
第二點,第三條,最后一條,也是我最反感的一條:窮技不敢言歸。那么,這應該,大斥之!
既然已經窮技,那應該有歸家的氣魄!歸家,浩浩蕩蕩的開踏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不敢歸,永遠守在老師身旁,不敢越雷池一步,何以開創新路?何以開創自己的事業?不開創新路,不證明自己有那個能力,即使才高八斗,滿腹經綸,又有什么用呢?不將自身的才華展向世界,展現在眾人眼中,學師年又有什么用?
因此,大斥薛譚!大斥之!
高二議論文4
余秋雨先生有一本書,名為《行者無疆》。
而我要說的是:
行者并非無疆。
文化有區域性疆界,各自固守,又相互交融。一次次的沖撞,一次次的交流,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文化的內涵,加深了文化的底蘊,但根本上的文化疆界,卻并未消融。
而這些疆界,一定程度上便阻礙了行者的腳步。因此,無形的疆界便成了有形的封鎖。這些文化的疆界,便也成了行者的疆界。
文化的地域性疆界,歸根到底便是文化最原始的自我衍生。不同的地域衍生出不同的文化,這些文化有各自的根本,各自的積淀。當然,也有著共同的特性。這些共同的特性為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交流,產生交集,形成互補提供了可能。卻也使文化的疆界愈趨復雜化。
不同的文化有各自的固守。交集之外的固守使互有交集的文化更加繁雜深沉。就如同萬花筒中千姿百態的圖案,在有自己固有的形狀的同時,卻又有其他圖案的映射,交疊于一起,讓人目炫,眼花繚亂。
這種混亂的疆界形態會讓走入文化、試圖了解文化的行者產生如夢似幻的迷惘,從而禁錮行者的腳步。
這應可以說是文化的一種自衛手段。
行者的另一個疆界,來自于現實。
與其說是疆界,倒不如說是約束、限制來得確切。但疆界與約束本就沒有特定的界限。因約束產生疆界,疆界便成為約束的客觀載體。
現實對行者的約束有很多,其中最突出最嚴重的是:經濟與輿論。
規模越大的文化考察,就要有越雄厚的經濟基座。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確實是現實。現今沒有哪個文化遺產不是被保護著,再有各個疆界的阻礙。于是,要做到余秋雨先生那樣,對大多數人來說,著實困難。不論是《文化苦旅》中對整個中華文明的探究沉思、《千年一嘆》中對亞、歐、非文明發源地的追尋或是《行者無疆》中對歐洲的游歷考察,首要的基礎便是經濟。可以說,這些都是已經濟為支柱支撐起來的。而大半蝸居的文人根本沒有這個實力,許多對文化有興趣的學者沒有這個能力。那么,惟有藏身一隅,對那些道聽途說的耳聞,注入自己的見解和認識,順帶發泄自己對世道的不滿。這只是純粹的自我麻醉、很單一的阿Q精神,很難批評或表揚,更不易反對或支持。
不論是批評、表揚,或是反對、支持,輿論便已產生。而這種輿論的矛頭無一不指向行者。這就為行者增添了無形的壓力。而這些無形的壓力,經過積累傳播,逐漸演變成有形的疆界,阻礙行者前進的腳步。即使有固守信念的行者,對輿論毫不理會,但他的腳步,亦會因壓力而明顯受阻,直至終被約束,禁錮于疆界之內。
行者之疆,便是如此。
高二議論文5
在現代的社會,幾乎每個人都過著節奏快而枯燥的生活,他們日復一日的做同樣的工作,然而他們的夢想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大城市上買上一套自己中意的房子。
這是一個屬于現代年輕人的專有名詞——工作狂。他們幾乎日復一日,沒日沒夜的工作,就是為了得到一定的報酬,想要有能力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吃自己想吃的,許多老一輩的人對年輕人這樣的做法感到不解:管吃管夠就行了,干嘛那么拼?但是這就是年輕人所特有的,他們憑借自己的一腔熱血,去打拼一個屬于自己的時代。
那些工作在外的人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就等于有了第二個家。俗話說的.好:龍床不如狗窩。每個上班族在經歷了一天的疲勞之后想要的并不是一座豪華奢侈的房子,他們要的而是一個溫馨而舒適的小家。開開心心陪著家人吃飯、看電視,就能消除一天的辛酸。房子也是人們的一個避港灣,當你從傾盆大雨里跑回來時,洗個熱水澡。捧著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坐在搖椅上看著窗外雨水沖刷著一切,心中便會感到很溫暖,很貼心。因為房子能夠替你擋住磅礴的大雨。遮住毒辣辣的太陽他能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張開雙手擁抱你,你能在你最恐懼的時候保護你,它就是人們的保護傘。
在如今房價暴漲的情況下,許多人為了買房而感到有心無力,盡管有的人拼了命的工作,拼了命的賺錢。但卻適應不了那暴漲的樓價,他們最終只能買到自己不太滿意的房子和換來一副因為過度疲勞而損壞的身體,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吶。房子也成為了當今女子要求結婚的標準之一。有許多的女生在處對象的時候,她們都會問同一個問題:你有房子嗎?當然了,他們說的房子不是隨隨便便的“爛房子”,而是中上檔的住宅。這也要讓社會上許多工薪階層的男性肩負著更大的壓力。其實,這些都不是重要的。
工作適量就好,房子舒適就好。
高二議論文6
有一個富翁,年輕時家里很窮,他的父母都是農民,他從小就生存在一種饑餓和窘迫之中,節日的花衣服,過年的壓歲錢,喜慶的爆竹,父母的呵護這些本該屬于孩子的專利,都有與他無緣。
最使他難忘并終生感恩的是小伙伴們以他無私、真誠的幫助和呵護。只要小伙伴手里有兩塊糖果,肯定就會有他的一塊,伙伴手里有一個饃饃,那肯定有他的一半。在貧窮和饑餓之中,還有什么比這更寶貴的東西呢?
一眨眼30年過去了,在這段時間里,世界上的許多事情都變了模樣。此時,富翁步入中年。外出闖蕩的他已今非昔比。30年的奔波勞累、摸爬滾打,算計別人也被別人算計,富翁一路風塵的走過來了,成為一個穩健、精明、魅力非凡的企業家。有一天,少小離家的他動了思鄉之念,于是,在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里,富翁回到了家鄉。當日,他走遍全村,感謝叔伯大爺、兄弟姐妹這些年來對父母的照顧,并每家送了一份禮品。夜里,富翁在自家的堂屋里擺桌請客,赴宴者全是從小光著屁股一塊長大的玩伴,他們自然也是四十幾年的中年人了。按那里的風俗,赴宴者都要帶點禮品表示謝意。大家來的時候,都帶著禮品,有的還很豐厚。富翁令人一一收下,準備宴席之后,請大家帶回。當然,還有自己饋贈的禮品。
正在大家熱熱鬧鬧、布菜基酒的時候,門開了,一個兒時舊友走進門來,他的手里提著一瓶酒,連聲說:“對不起,我來晚了。”
大家都知道這個朋友日子過得很艱難,其情其境,一點兒不亞于富翁兒時。富翁起身,接過朋友提來的酒,并把他拉到自己身邊的座位上坐下,朋友的眼里閃過幾絲不易覺察的慌亂。
富翁親自把盞,他舉著手里的酒瓶,說:“今天,我們就先喝這一瓶酒,如何?”一邊說,一邊給大家一一倒滿,然后他們一飲而盡。
“味道咋樣?”富翁問,所有赴宴者面面相覷,默不作聲。舊友更是面紅耳赤,低下了頭。
富翁瞧了一眼全場,沉吟片刻,慢慢地說:“這些年來,我走了很多地方,喝過各種各樣的酒,但是,沒有一種酒比今天的酒更好喝,更有味道,更讓我感動”說著,站起身,拿起酒瓶,又一次給大家斟酒,“再干一杯。”
喝完之后,富翁的眼睛濕潤了,朋友也情難自抑,流淚了。
他們喝的哪里是酒,分明是一瓶水啊!
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感人的場面嗎?還有比這更寶貴的東西嗎?朋友不以貧窮自卑,提一瓶水也要去看看兒時的朋友,發跡的富翁不忘舊情,不以為忤,反而大受感動,情不自禁,以至下淚,這瓶“水酒”真的是含著重如泰山、穿越世俗的真情啊!所以當我們身左身右的人,在人生路上遇到艱難,陷入泥濘時,朋友,請伸出你的手來,把你的溫暖、關懷送給他們,把真情送給他們,他們將因此而充滿笑迎風雪的勇氣和力量
真情,是人世間永遠的太陽!
高二議論文7
有人這樣定義成長——成長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所組成的集合。誠然,成長是一個艱難而痛苦的過程,但是,成長也是快樂的。區別在于你是否有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不想了解樂器的人是無法彈奏出美妙動聽的樂聲的。因為他連樂器怎么發聲的都不知道,又如何能指望他去控制音調的高低呢?任何事情只有你有學習的欲望,才會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一個人沒有想學的念頭,那么他就一定不會成功!所以說,興趣是快樂成長的前提。
有人鑿壁偷光、聞雞起舞,有人囊螢映雪、頭懸梁錐刺股。他們覺得累嗎?覺得。他們覺得痛苦嗎?不覺得。因為他們樂意去讀、去學、去堅持,即使過程很累,但他們也是開心的。因為他們有了目標,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有了慰藉。
楊振寧在大學時攻讀的是實驗物理,但他動手能力不強,自己又不熱愛,所以沒有什么大的作為。后來他的導師發現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強,就建議他往理論方面發展。他的興趣本就在于此,于是聽從了導師的建議,并最終成為了著名的物理學家。人們多把他的成功歸功于勤奮刻苦,但是卻忽略了興趣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雖然說人生在世,身不由己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將自己的一生都浪費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上,不僅會使我們痛苦,也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所以,我們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快樂成長。畢竟我們都愿意為自己所感興趣的事情付出時間、金錢和汗水。興趣是快樂成長的必要條件。就如天氣不可能永遠都是晴空萬里,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有痛苦難過,這是我們所無法避免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讓它成為成長的主要色彩。人的一生就是不斷成長的過程,若充滿痛苦,我們就會失去生的欲望。大膽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路上充滿荊棘,內心也是快樂的。只要內心快樂,成長必定是春暖花開的模樣!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快樂成長!
高二議論文8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是曹植《七步詩》中的一句。本詩主要是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得哥哥慘害自己的弟弟。本詩是曹丕為殺曹植,讓他七步作詩不然就殺了他,曹植就是在七步中做出了《七步詩》,此詩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斗爭。泣字生動形象的表達出了曹植被壓迫的心情。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是兄弟,何必自相殘殺。在海邊抓螃蟹的人們都知道,竹簍里只有一只螃蟹時,一定要將竹簍口緊緊蓋住,否則螃蟹會沿著竹簍壁,爬出竹簍。但是,如果竹簍中有兩只以上的螃蟹時,即便不蓋竹簍蓋,螃蟹也逃不出去。因為只要其中一只螃蟹想爬到竹簍口,另一只螃蟹為了讓自己順利逃生,就會死命地將前一只往下拖,因此沒有任何一只螃蟹可以逃的出去。本都為螃蟹一族,何必要在乎逃出前后呢,一起逃出不是更好。
同根同源生的有很多,在現代,也許會有這樣的情況。小時候,你有兄弟與你為伴,同你一起玩,同你一起長大。長大后,你只有父母,只有朋友。兄弟姐妹會因為成家,步入社會,使你們之間的感情慢慢變淡。可能由親情,轉為利益,轉為恨意。
比如說我們家差不多就是這個情況。小時候我爸爸和我叔叔,姑姑他們關系很好。可是現在,姑姑因為錢,利益關系而和我們產生疏遠。而叔叔也變了,開始分利益大小利益好壞,人都是自私的,而他更自私。我的叔叔和我的爸爸完全不像是兄弟,每次爸爸見了他都會和他打招呼,可他卻愛理不理,每次爸爸都氣到不行。本是兄弟,何必如此。而且叔叔不止對我爸爸如此,還因為老家宅院的歸屬權和爺爺奶奶的產生矛盾,斷絕關系。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生百年,兄弟之情才是重要的,父母之情才是重要的。不管是曹植,曹丕,還是螃蟹,還是我叔叔。其實利益并沒有那么重要,一個人一生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老話常說:多個朋友多條路。當然多個兄弟,多個保障。兄弟不笑言,誰沒幾個過命的哥們兒,誰沒幾個知己朋友,誰沒幾個閨中蜜友。幾年后,十幾年后……你們的關系還會那么好嗎?一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高二議論文9
零點二十分。大街上空無一人,抬頭仰望星空,竟有一瞬的失神。
一點整。
又是新的一天了,我看到小洛定時發送的消息,她說小汐,其實你不孤獨。
孤獨,那是什么?
星星依舊很亮,街上還是沒有人。
我想孤獨就是一種存在狀態吧,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夢,自己度過磨難,自己微笑著成長。也許孤獨,就是一輩子一個人在一起。
兩點整,夜風吹過,微微的有些寒冷。
我好像特別理解那些所謂孤獨的人,或許是因為,我也很孤獨。
孤獨是什么?它和孤單的感覺不一樣,孤單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的感覺,但孤獨,就算你置身在全萬人中間,就算那千萬個人同時在親切地對你低語,那種感覺依舊存在甚至更加強烈。
這句話是聽來的,我想這句話也許是對的,我不敢肯定,因為我也不太確定。
三點了,天還是很黑。
聽人說,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存在狀態,這種狀態施之于凡人叫悲涼,施之于偉人叫卓絕。
孤獨的人,必在與世隔絕的修行室內修行。或許在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給你一句輕柔的話,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結實的擁抱。可是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或許你不夠優秀,是因為你不夠孤獨。
如果你覺得你的人生是在浪費時光,你的光陰是在浪費生活,那么,四處看看,在這悲劇時刻,在這浩大的*里,你何處可藏?
對,我們是凡人,所以悲涼。但孤獨不見得是壞事,也未必是好事。
若心如江河,這世間最難的事莫過于渡心,并且只能自渡,渡得過,或許會如偉人一般卓絕,渡不過,便只能如凡人一般悲涼了吧。
我輕輕嘆了一口氣,已經是四點了。
其實有些凡人,慢慢習慣了孤獨之后,就什么也感覺不到了。
可以說是習慣了,也可以說麻木了。
但是,那些走過的,夢過的,當習慣了孤獨之后,便成了人生放晴后投下的第一縷曙光。
我最喜歡的作家張小嫻在《當時年少春衫薄》里說過,年長的緘默,可能是洞悉世事人情以后的豁達恬淡;年少的緘默,很多時候只是禁錮著掙扎的靈魂,強自抑制。
不管孤獨與否,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無可復制,獨一無二的厚禮。
不管是偉人還是凡人,我們都擁有同樣精彩的生命,我們都應好好珍惜。
五點了,天亮了。
我給小洛發了一個笑臉,除此之外,我在也找不出更好的回答了。
高二議論文10
青春?青春是什么?青春是陽光,青春是奮斗,青春是拼搏,青春是激情,青春是翱翔。
是雄鷹,就要搏擊長空;是帆船,就要乘風破浪;是青春,就要拼搏向上。不拼搏的人生不精彩。沒有說出來的美麗,只有拼出來的輝煌。
青春,猶如初升的太陽,照亮著我們的前程,引領著我們的方向,指引著我們走向夢想的國度。
我們正值青春年華,這是上天的饋贈,這是時代賦予我們最美好的禮物,我們不可抗拒。命運的恩澤,我們又豈能隨意丟棄?青春長著風的摸樣,長著鵬鳥的翅膀,長著飛翔的心,長著拼搏的激情。我們該去奮斗了,我們該去拼搏了。此時不拼,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我們都是青春的孩子,我們都是陽光的禮物,我們都是希望的火炬,我們歐式星星之火。星星之火,星星之火又如何,星星之火一樣可以燎原。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是雄鷹,但我們一樣可以選擇做只麻雀,而飛過的樹梢就是我們的夢想。也許會有人笑我們太傻太低俗,但那又如何?因為我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到達的地方,而的地方也不是每個人的夢想。因此,我們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高度,然后朝著這個高度飛,我們才能飛得高,我們才能飛得遠。
比我差的人還沒放棄,比我好多人仍在努力,我就更沒資格說:“我無能為力。”青春,夢的翅膀,就帶我飛吧!讓我去翱翔!
高二議論文11
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是自棄也。
——題記
莫利亞克說:“我們的人生隨我們花費多少努力而具有多少價值。”毋庸置疑,我們大家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價值。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分子無數分母。成長中的每一天,我們都在渴望成功,渴望實現人生價值,也許注定會失敗,你也不曾被浪費。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心靈雞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你堅持,只要你玩命,是一定會成功的,萬一不成功,每個人對成功的標準不一樣,只要心有靈的滿足,那也算是一種成功。那么,我也常常會問我自己:什么是價值,我們的價值是如何體現出來的,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不斷嘗試方可實現人生價值。實現人生價值,少一些“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浮躁,多一份”長風破浪會有時”的豪情。有一位作家曾在微博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的路,你沒走怎么知道窄不窄,無痛的是人流,不是人生。”蔣方舟七歲開始寫作,九歲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打開天窗》,頂著“天才少女”的她,20xx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大學畢業后就任新周刊雜志副主編。她努力給自己制造嘗試和犯錯的機會,大學四年她做過媒體人、寫電影劇本、話劇劇本,對于她來說都是一種嘗試,她說她要在三十歲之前犯完所有的錯。她現在已成中國作家界最閃耀的明星人物之一。我向你致敬,名副其實的作家——蔣方舟。
為何蔣方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是嘗試。她是個值得尊敬的作家,勇于嘗試,敢于犯錯,十八年寫作之路,造就如今的她,大哉蔣方舟!
不斷堅持方可實現人生價值。實現人生價值,少一些“將軍白發征夫淚”的抱怨,多一份“蠟炬成灰淚始干”的作為。有一位商人曾在某節目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我改變不了現實,我就改變我自己。”崔萬志因患有小兒麻痹癥,造成下肢行動不便。中學時期她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市重點高中,卻被校長無情拒絕,并放言說:“我們學校怎么來了一個殘疾人,就算你考上大學,學校也不會要你,還耽誤學校的一個名額。”校長的話語激發了他的斗志。他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立了自己的品牌蝶戀服裝CEO,20xx年被評為CCTV中國創業新生代榜樣。她現在已成為中國商業界最閃耀的人物之一。我向你致敬,名不虛傳的商人——崔萬志。
為何崔萬志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是努力。
她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商人,遇到挫折,永不放棄,曲折的商業之路,造就如今的他,大哉崔萬志!
不斷努力方可實現人生價值。實現人生價值,少一些“無言誰會憑欄意”的憂愁,多一份“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豪情。有一位科學家曾在演講中說過這樣一句話:“今天我們努力學習英語,是為了將來全世界都努力學習漢語。”黃伯文并用自己的行動去詮釋著這個演講的內涵。1998年她成為改革開放之后第一位在美國讀完碩士,讀完博士之后歸國的留學生,歸國十年之后他在所研究的領域里走到了世界的前沿。他現在已成為中國科技界最閃耀的明星人物之一。我向你致敬,不折不扣地勞模——黃伯文。
為何黃伯文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是努力。他是個值得尊敬的科學家,艱難困苦,玉汝以成,三萬里回國之路,造就如今的她,大哉黃伯云!
別以為馬云光用網絡搞營銷就可以整出個電子商務;別以為喬布斯啃口蘋果就能創造他的“蘋果”帝國;別以為馬化騰光靠復制就造就了如今的騰訊。他們所遇到的挫折,一路上的艱辛,只有他們自己懂,他們不斷嘗試,不斷堅持,不斷努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正如日本作家星野志夫所言:“如果一個人沒有竭盡全力地度過冬天,忍受風雪的嚴寒,那么他也難以感受到春天的巨大幸福。”真正的強者也是有眼淚的,只是他們懂得帶著眼淚繼續奔跑。
在泰國有一句諺語:“生命的價值在于使用生命。”在人生這出戲里,我只是所有人人生中的龍套,但我是我自己人生的主角。在我失敗之時,我一個人也能繼續唱下去,去實現我的人生的價值。
一個人,不去嘗試,不去努力,不去堅持,他有什么資格說自己可以實現人生價值。但你不同,做過夢,發過瘋,哭過,笑過,奮斗過,愛過,恨過,也后悔過,蕓蕓眾生中那么普通的一個你,卻拼盡全力去實現人生價值。
20xx年我在博客中寫下《有夢想的孩子》:“我是帶著夢想來讀書的,也許我現在并不知道未來的自己想要什么生活,可不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但總有一個美好的憧憬……”
啊,朋友,我們從時代的舞臺走過,留下了什么呢?你有想過怎樣去實現人生的價值嗎?
高二議論文12
生活中,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和他人進行各種比較。在學習上的、財富上的、地位上的、生活方式上的……其中有些比較能給人動力,有些比較能使人陷入比較的死循環。
一個比字兩把刀,比較有利有弊。那種認為“比較是人性的劣根,應極力避免”的觀點是片面的,社會上的“佛系”熱潮就是由此演化而來。
根據百度百科,“佛系”指的是一種對工作生活都無欲無求,一種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態度。有人比我有錢我自在,我不跟你比,我佛系,我樂得自在。有人工作加班熬夜拼成績,我不跟你比,我佛系,我就安穩地做自己的工作。這種心態表面上看起來避免了許多煩惱,不受生活的裹挾。但事實上“佛系青年”仍然要受生活所限制,他們仍然要為每月的房租而奮斗。佛系心態的實質是一種心理的欺騙,是一種不思進取的消極的態度,是為了掩飾自己的弱小而產生的自欺欺人。社會是一張網,人在其中生活不可避免的就是模仿,將一個模范作為自己的生活目標,并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避免比較要求社會中人人均等,這與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社會現實不符。
“佛系”思想把比較極端化,他把惡性比較所帶來的影響無限擴大,沒有看到良性比較的益處,而得出避免比較這一結論。
良性比較是指一些學習上的,精神層面的,促進自身的比較。正確比較能激發比較者的自我改正,在個人行為、品格、能力上進行積極的改變。它使比較者更好地認清自己,更理性地作出決定。
試想,如果沒有這種良性比較,羽生結弦將會止步不前,承認自己已經很強大,那么平昌奧運會上的花樣滑冰金牌也不會被他蟬聯;如果沒有這種比較,我國將仍處于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仍然是小國一個;如果沒有這種比較,我們將仍處于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停滯不前。
由此可見,正面比較促進人與社會的進步,需要值得肯定。真正需要避免的,是惡性的比較。
惡性比較指的是產生消極心態的比較方式,如憎惡、嫉妒、自暴自棄等。這才是人性的劣根,他比較的對象是吃穿,地位,長相等。這樣比,一種結果是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失望感,使自己對生活失去向上的斗志,不思進取,自甘墮落。一種是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如商業諜戰,最終難逃法律和正義的制裁。
比較的不同面帶來不同的結果,由此,掌握比較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正確對待比較要求我們有良好的心態。正視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異,懷有樂觀的心態,時常告訴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時常懷著感恩的心態,你才不會將用父母的血汗錢花在那些沒有必要的外表之上的比較。有了感恩,人才不會有源源不斷的,過度的*和野心。時常懷有一顆自省的心,全面認識自己,才能擺脫那些不切實際的比較。
正確的比較需要我們不能一味地憑借主觀臆斷,需要多方位思考。生活中許多比較都是以自己的主觀判斷為標準,而不是按照社會公認的指標。如果以財富和地位來評價一個人是否有成就的話,那么我們將體會不到陶淵明那種淡泊寧靜的處世智慧,因為他人生后半段家徒四壁,“不思進取”,家人常常挨餓。
正確的比較需要我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需要我們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需要我們銳意創新,而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如邯鄲學步,功夫沒學成卻喪失了自己。
一個比字兩把刀,我們要敢于比較,更要善于比較,才能在人生路中砥礪前行。
高二議論文13
“逆”,是反方向的意思,“逆流”,是向著反方向漂流、生活。人的生活就像是一場旅行,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平平坦坦,難免會遇到困難,遇到挫折;遇到崎嶇,遇到荊棘。但在這時,你是會逆流而上?還是順流而下?是努力闖過困難,尋求黑夜過后的光芒?還是隨波逐流,永遠沉寂在漆黑的夜晚?
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海倫·凱勒,一個是拿破侖。在我們的生活和生活樂趣中,海倫就給我們這些沒有那么多困難的需要克服的人們上了永遠不能遺忘的一課。馬克·吐精神的美一旦被認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海倫·凱勒好像注定要為人類創造奇跡,或者說,上帝讓她來到人間,是向常人昭示著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而她并沒有就此生活在黑暗里,而是努力的逆流而上,尋求光明。年幼的她與老師安妮·莎莉文共同努力,探索發音的奧秘,經過在無聲而又黑暗中一次次的練習,一次次的與大自然接觸,一次次的感受來自身邊每一個人的愛,在逆境中學會努力向上…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經歷失敗與淚水的日子中,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的她,之后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我的天地》、《我的后半生》等書,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直到她逝世,也一直成為我們的尊敬與敬佩。
拿破侖,為了生計,9歲那年跟隨父親及兄長離開母親前往法國的軍校,他的少年時代因此結束。少年時代的拿破侖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始改變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所有,他相信他的意志力注定會使他成功,他充分利用軍校提供的一切優越性,無論多么謙卑也在所不惜。1784年,15歲的拿破侖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校。由于扎實的數學功底,他成為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炮兵學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訓生活。拿破侖沉默寡言、勤奮好學。他對于抽象的科學能夠運用自如,其數學和地理知識扎實。他安靜而孤獨,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拿破侖一生體現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
這兩個人的事例,感動著我們乃至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可以說,我們沒有一個人經歷過他們那樣大的挫折與困難……現在的我們,時常因為一點小事而苦惱,而放棄,有時因為一道難題而放棄仔細鉆研后的喜悅;有時因為一次考試的失利而喪失以后前進的動力,放棄以后美麗的時光;有時因為一個朋友的喪失而頹廢,失去了更多更好的朋友;我們每天都會經歷許多不同的事,有的過于復雜,有的過于平凡,有的會更為直接的影響到我們的心情,或悲傷,或痛苦,或茫然……而我們其中又有誰像他們那樣面對逆境時,逆流而上呢?那樣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呢?
隨波逐流只會讓我們失去的更多,喪失的更多……我們只有學會在荒蕪人煙的小島上,找到生存的技能;學會在無邊無際的沙漠里,尋求離開的方向;學會在逆境中,逆流而上,在心酸與汗水中,在勞累與淚水中,尋求黑夜過后的光芒,奠定生命的希望。
高二議論文14
不知從何時起,愈發喜愛子夜的時光。把一盞微涼的茶,執一桿清瘦的筆,于漫無際涯的靜謐中,點染意境,雕琢胸襟。萬家燈火寂滅之處,心中的銀河冉冉升起。我仰望著,追尋著,生怕經過又一日鉛華風塵的洗禮,它會遺落幾多璀璨的辰星。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漸漸發覺,自己于夜色的鐘情,究其本質,是對孤獨的珍惜。這種微妙而恒久的情懷為我的筆尖注入了溫熱的血液與不朽的元靈,由此淌出的文字,也便有了生命的質地。孤獨,本是多么凄清、無奈的字眼。當波濤洶涌的心事找不到親近的朋友可以傾吐,拉幫結派的聚會上再三搭訕都沒有共同話題,看了一場不知所云的電影卻發現別人都津津樂道,引以為傲的觀點和見解得不到一絲回響……孤獨宛如一層透明而堅韌的薄膜,橫亙在你與外界之間。被那種若即若離的隔閡感牽絆著,審判著,你無路可逃,也無人可依。
于是,我們畏懼“孤獨”,排斥“孤獨”,鄙薄“孤獨”,認為它是怪僻性情甚至殘缺人格的附屬品,而只有在左右逢源的應酬中,在萬眾矚目的舞臺上,在熙熙攘攘的人海里,才能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時代風氣所趨,我不想對此多做評議,只是常懷一種淡淡的悲憫。世間有多少看似光鮮亮麗的身影,當帷幕遮起、夜深人靜之時,方能正視自己的孤獨。因為,靈魂沒有偽裝可言。他們中的許多人訴盡終年都摘不下現實中的面具,從“不愿”到“無法”,這莫過于生命的悲哀。而我想說,一個擅長寫作的人,必定先是一個善于享受孤獨的人。孤獨對”筆者”而言,不是壓抑,而是釋放;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境界。孤獨,在予人以短暫的失落煩悶之后,往往能帶來生命超然的靜定與透徹的反省。于這種靜定之中,我們聽到了以前從未入耳的風聲雨聲蟬鳴聲,讀懂了往昔從未留意的樹語蝶語落花語。情懷在蘇醒,視角在延展,思維在振翅,而筆尖作為心靈的載體,不過是映射了我們由內及外的細膩與從容。
在這場反省之后,我們抵達了自己內心最為隱秘的角落,是回歸亦是開拓,是揚帆亦是停泊。命運的刻刀沒有磨平我們應有的棱角,外物的油彩沒有覆蓋我們原有的底色。通過朝圣般的靈魂遠征,過往與未來輕輕接軌,個體與集體慢慢融合,生命的遠景漸漸開闊。美國作家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在頒獎典禮上致辭時這樣說道:“寫作是一種孤寂的生涯。”知道這句話以前,我一直想找個足夠準確精煉的詞眼來概括自己眼中的“寫作”。
讀完海明威的致辭稿,方才領悟——如果沒有弄清事物對自己的意義,就不要妄談自己對它的感受。我首先應該明確的,是“寫作”在我生命中的定位:一類消遣,一份職業,一個方向,還是一種信仰?對于海明威而言,寫作顯然是他的信仰。一如那個老人圣地亞哥,果敢,堅毅,決絕,只要還有一絲希望,就會押上整個生命來一場望不到盡頭的遠航,跋涉最深險的海域,探索最本真的靈魂,澆筑最偉大的精神。一路走來,孤獨到只有遠方,沒有終點;只有來處,沒有退路。而我現在雖然還無法明確“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卻已或多或少地體會到了海明威所感受到的孤獨——屬于作家的孤獨,屬于思想的孤獨,屬于文化的孤獨。早些年,我在杭州聽過一堂關于國畫的講座。主講人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老教授,退休前一直任教于清華美院。他將國畫大而觀之,定位于傳統文化之中,時代精神之下,并常于細節處流露對現世的人道主義關懷。
其中蘊含的許多生命哲理,幾次令我茅塞頓開。講座臨近尾聲時,老教授即興向聽眾發問——畫好一幅國畫,最重要的是什么?片刻沉寂之后,大家踴躍起來,有人說是運筆的技巧,有人說是景物的布局,還有人說是墨色的調配……老教授只是笑而不語。待所有聲音都安靜下來,他一字一頓道:“對于國畫而言,最關鍵的一點,是善于留白。”是啊,學會了留白,也就達到了內心與外界的和諧。一幅好畫需要留白,因為世間本無圓滿的事物,唯有正視瑕疵,接納缺憾,才能領略到生命最原始的風采;一位好畫師善于留白,在筆觸描繪不了的地方,用心靈的悟性來填補,加進自己獨到而含蓄的解讀。留白的藝術說到底,就是利用表面的空虛給作品以更富張力的升華。
由此推之,“孤獨”何嘗不是生命的留白?幫助我們于俗世洪流中圍筑起一方屬于自己的小小時空,或是修籬種菊陶冶性情,或是打坐誦經沉淀初心;或是穿花拂葉溯源記憶,或是倚天照海展望征程。享受孤獨,是對自我最深的熱愛與的尊重。人事在命運的轉盤上變遷,風景在輪回的軌道中更迭,年華在川流的時光里蒼老。生命的起止點才是我們最本真的模樣:一無所傍,一無所牽。就像旅人每到一站清點隨身的行囊時,總會發現——這一路走來,唯有孤獨,恒常如新。
高二議論文15
眾說紛紜,世間何人都有。好壞善惡,但人的本質到底差在哪里?為何同吃五谷雜糧,人的差距竟如此之大?為何同一方水土養育的人竟有好惡之分?我不免捫心自問。我堅信每個人都是善良的,只不過他們的善良或許已被灰塵掩埋,但不曾遺失?我曾在無數個夜晚自問,何為對,何為錯?
為他人所做之壞事就一定是錯,為他人所想之事便一定為對嗎?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追求,只是所表現出來的形式不同而已。那人們評判是非對錯的標準是什么?標準或許只是人們看到的美好的表面現象而已。惡不僅體現在行為與表現上,更體現在內心變黑卻擁有那偽裝的美好面具。人不僅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動物,也是世界上最丑惡的生靈。有的人可以為自己的利益或欲望犧牲任何東西;當然,那是給予那些瘋狂人的評價便是“善心被遺棄了,便只剩下了惡,惡充滿了內心,人便也變惡了”我不知世人是否認同那評語,但我否定那評語。我始終認為善在每個人身上不曾遺失,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一定是善良的,不論他是什么人。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善良者因施善而成為施惡,多不勝數。但這就是我們埋沒善的原因嗎?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或許保留一顆存有善意的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會活得很累,但你一定會找到內心的愉悅,內心的寬松,內心的潔凈。過去永遠不等于未來,不論過去過錯了什么?后悔了什么?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洗滌你的善心,擺正它的位置,讓它陪伴你走過你的人生,或許它不會給你帶來財富,但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心靈的自由!
【高二議論文】相關文章:
高二議論文04-15
高二議論文精選05-08
高二議論文11-20
寂寞高二議論文08-08
高二誠信的議論文04-10
高二責任議論文04-10
熱愛高二議論文04-12
高二議論文:青春04-13
高二議論文:遺憾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