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通用8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1
良好的家風,是成長的開端,是無言的教誨。——題記
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家庭環境影響其意更為深遠,彌漫于整個家庭的家風。
古往今來,萬千豪杰都曾一展自己的雄姿,也許是官場上的紛爭,亦或是戰場上的硝煙。而正是因為良好的家風影響了他們一生,才足以被世人當作楷模,在歷史的長河里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好家風體現在從小培養。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孟母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最后把居所搬到學堂旁邊,奠定了孟子成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基礎。若非幼時母親的正確做法,恐怕孟子不會出現在著名人物的名冊上,也不會帶來影響深遠的各類文書。
可見,重視教育的家風對人類的成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當代的人們對高品質精神生活的要求,無疑是對低素質的否定,在這一方面,家教水平的提高定是刻不容緩的。另一方面,對環境也有嚴格要求,畢竟它具有兩面性——可以造就人才,也可以毀滅人才。
好家風體現在刻骨銘心。岳母刺字也是在我們兒時伴著入睡的故事。岳母在岳飛背上刺上“精忠報國”,激其愛國。而岳飛,也正是母親的激勵下,最終成為一代抗金名將。若無岳母刺字教育岳飛,可能他依然驍勇善戰,無限風光,但卻不會時時都記著“精忠報國”這一個詞。
可見,重視國家的家風對人類的決策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現在的正是一個用互聯網大數據構成“地球村”的時代,無數不法分子借用網絡虛擬性的外衣來行騙,甚至用豐厚的利益為餌,以此套取軍事機密、國家機密,這免不了上鉤的人。從這方面也可以體現出愛國教育的重要性,培養新生代的愛國理念刻不容緩。
好家風體現在言傳身教。文天祥兵敗被俘,次年過零丁洋時作詩《過零丁洋》。隨后被押解至崖山,張弘范逼迫他招降,文天祥不從,出示此詩以明志。他堅貞不屈品格從何而來,就要追溯到他父輩的那代了——若沒有他父親文儀嚴苛的教導,文天祥大抵不會有這般造化。
可見,重視品行的家風對人類的舉止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行的端,坐的正”這句箴言正是它的映射。若是沒有良好的品行,便會誤入歧途,成為一生的遺憾;反之,則會成為被后人奉行的準則。
“《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這其中的篇目,大都涵蓋了以上三種品格,由此可見它們的重要性,是值得被傳承并執行的。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2
孔子身為教育家,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出“教化”的觀點,而他的日常語錄和金句,更是為后人流傳贊頌。“教化”使人如沐春風,而向賢人看齊則是春日暖陽。
古往今來,詩詞篇賦中“賢者”出沒頻繁,古代圣賢之人,皆為后人所敬仰。
荀子在《勸學》中有提到“青出于藍”和“水寒于水”并且論證“學不可以已”的觀點,而文中“君子生非異也”中,君子則是賢者的延伸,君子與其他人并無區別,只不過是“善假于物”罷了,這讓荀子產生了思考,并非賢者生來皆圣賢,是后天的努力與靈活早就的。而在后世的千百年中,荀子就成了“賢者”,他的言行舉止影響了世代中華兒女,《勸學》疑問中的精髓內涵與賢者形象緊密結合,使賢者形象越發光彩照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劉禹錫在陋室中抒發自己的感想,”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高尚交友原則,使得劉禹錫與陋室的形象瞬間變得神圣。古語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和品性高雅的人交往,自己也會變得愈發高雅,”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的境界是賢者們的精神圣地。與賢者交,久變賢者也。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可見“賢”的重要性。諸葛亮也是數人心中的“賢者”,而其對“賢”的評價又極高。子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選善者賢人,則可以跟隨他學習,而選大奸大惡之人,則學術事業毀于一旦。這就類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可見賢者的感悟和教化對人有多重要。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的范仲淹被冠以愛國詩人的名號,在文人墨客的眼中,他已是文壇的賢者,但他卻抒發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景仰,對“古仁人”的景仰與崇拜,讀者們可見一般。再如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所說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因此“見賢思齊”與“潛移默化”對學習有如沐春風的秒效。論教化,起源于孔子,被儒者們傳誦而發展至今,而賢者一直是教化中的,像標桿一樣為文學教育指引明路。
縱觀古今,過客騷人和歷代圣人都曾扮演“賢者”的角色,他們引領了世代的教育變革與發展,又以自身的優良品性與高潔,書寫了一代又一代的詩篇。
古賢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見賢思齊,如沐春風。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3
20xx年春節之際,中央電視臺發起了“家風大家談”的活動。家風,顧名思義,就是家庭的風氣。一個家庭只有培養良好的風氣,樹立良好的家風,家庭才能和睦,社會才能和諧。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一個國家有良好的社會風氣,社會才能穩定,國家才能富強,才能夠興國安邦!
縱觀古今,只有樹立了良好的家風,才能成就一番豐功偉業。
司馬談是漢武帝時期的太史令決心要著一部史書,但終究未能如愿,深受其影響的司馬遷決心要著一部史書,完成父親遺留下來的任務。為此,他不惜忍受宮刑之辱,終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史記》
正是由于司馬談為他的兒子帶來了良好的家風,才能夠讓司馬遷忍辱負重,成就豐功偉業。
南宋名將岳飛,為他營造了良好的家風,臨行前在他那寬廣的背上刻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使他一心報效國家。他的精神也深深地影響了其子岳云。使父子在中國的歷名垂千古。
彭德懷元帥的得力助手,原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之勞,他不計個人得失、職位高低一心一意想著國家和人民。在改革開放那一關鍵時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改革開放初期出任了廣東省省長,使廣東從落后的小漁村一躍成為了改革開放最前沿。懲治貪官污吏,銳意改革,并創造性的提出了“中國夢”。并積極的帶領全國人民去逐步實現這個偉大的“夢”。
“家風”正,則能安居樂業,“國風”正,則能興國安邦,一個國家要揚正氣、促和諧,積極發揮正能量。要依法治國。社會才能穩定繁榮。否則,就要落后挨打。新加坡第一任行政-李光耀,以嚴格的法律,開明的政策。使新加坡在短短的數十年里迅速的走在世界的前列。
因此,只有每個家庭都要樹立良好的家風。才能有良好的國風。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富強,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4
家訓,即一家之訓。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好的家訓與家教,代表了一個家的風氣,代表了一個家的品格,代表了一個家的修養。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與家訓的熏陶下成長,才能出類拔萃。在我的成長歷程中,自然缺少不了家訓的教誨。
老家的廳中,掛著一副字——“勤儉持家”,它,就是我家的家訓。
聽爸爸說,這句話,是當年較為困難的時期,老爺爺常說的一句話。當年為了養活這9口人的家,大家只好省吃儉用,勤勞與節儉,成為了當年生活中最常出現的教誨。在這么多年的潛移默化中,它漸漸地成為了我們家的家訓,直到現在,生活與從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人們依然不忘當年這句教誨,不斷遵循著,不斷地用它教育著后代。
在爸爸的教導下,這句“勤儉持家”也令我銘記于心。小時候,爸爸就教導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每次吃飯,若是還留有剩下的米粒,爸爸都會嚴厲的提醒我。在爸爸的教誨與自己親身的體驗下,我體會到了農民伯伯們的辛勤的勞作與付出的汗水,于是,從小,我吃飯時就十分注意,不留一點殘羹剩飯,碗也摳得干干凈凈。見到旁人沒有“光盤”時,我也會熱心的去提醒:“粒粒皆辛苦啊!”
漸漸,我長大了,對于身邊家風家訓。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風,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跟生活方式的總跟。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茁壯成長,出類拔萃。家風不好,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孝敬老人、尊敬長輩,與人為善不鬧矛盾、勤勞節儉、勤奮上進……想起這些家風,腦海中不禁涌現出一幅幅暖人景象。
去年九月份姥姥出了車禍,腳面輕微骨裂,不能活動,這可急壞了媽媽,每天媽媽下班后,到姥姥家給姥姥做飯吃,端水喂藥,做腿部按摩。有一次我跟媽媽一起去了姥姥家,媽媽做這,我幫姥姥做那,姥姥樂得合不攏嘴,直說自己有個好閨女好外孫。
從小到大,每次上學之前,媽媽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跟同學吵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去找你們老師。”媽媽教育我遇事一定要寬宏大量,跟老師同學跟睦相處,不要跟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下,我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同學們都樂意跟我玩。
媽媽特別勤勞,每天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井井有條。我在學習之余也會跟她一起大掃除,一起下廚做飯。媽媽持家節儉總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所以我們一家三口都勤儉節約,以浪費為恥。
每到晚上我們家學習讀書蔚然成風,媽媽看教育方面的書、看烹飪大全。爸爸則看科普書籍,我呢則在寫完作業之后看文學名著。媽媽經常說做人要勤奮上進,要活到老,學到老。
有了良好的家風,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梁。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5
何為家風?所謂家風就是一個家庭里的風尚,家風包含很多東西,如修養、氣質、智慧、人品,從一定程度上講,一個家庭的家風就決定其他成員的成長環境。而我家的家風——就是寬容,父親曾經說過:高山畢竟留寸土,故能高聳入云;大海終須納細流,故能浩瀚無邊 。
寬容別人就是釋放自己,還心靈一份恬淡,也能成大業。齊桓公不及一箭之仇,重用管仲,終成霸業;劉玄德三顧茅廬得賢才,如魚得水,三分天下有其一分;韓琦宴上,容人之過,部署效忠。前車可鑒,有寬容之心,是對他們有幫助的。所以古代的君子們,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全面,對別人寬厚而簡要。古人們如此,我們更應如此。
寬容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美德。“容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是中國千百年流傳下來亙古不變的美德,我常聽聞有些父母教導子女遇到任何事情不可以吃虧,把寬容拋之腦后,唯利是圖,我不禁失聲大笑,可悲!他們誤導了子女卻認為這樣能給子女帶來更多的好處,都不知道自己的子女這樣下去,定會成為一位氣量狹小之人。當別人犯錯誤時給他一個微笑何嘗不是一種美德?所以應該自然地教導子女讓他們對榮辱得失的地方坦然的給一個微笑。
對別人寬容就是對自己寬容,“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寬容待人,則眾人之水就可載舟,反之,眾人之水可覆舟。所以我們必須以寬容之心,投身到社會中,多給對方一份寬容,給世界一份愛。
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容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容的是人的胸懷”的確,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一個家庭中有寬容的氣風,是能使心靈更加美好。我的寬容之心何來?一來,自己心底無私,光明磊落,二來,父親教導有方。人若無私,心可納,山可留寸土,而我,必須帶一顆寬容之心,處身社會。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6
家風,就是門風,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看到《現代漢語詞典》上對家風的解釋,我陷入沉思: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呢?
嗯,今天是周末,全家都在,我就采訪一下他們吧。我拿起一張報紙,卷成話筒的樣子,開始了我的小記者行動。
首先采訪的當然是我們家最德高望重的爺爺了,年近七旬的爺爺是個農民,小時候因為家里條件不好,沒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說到家風,爺爺可是有話說呢。“我覺得是孝,記得你老爺爺在的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百善孝為先’,那時候家里窮,連個白面饅頭都吃不上,可我們姊妹幾個有點什么稀罕東西都是先給你老爺爺老奶奶,平時吃飯,你老爺爺不動筷子,我們都不能吃,再餓都不行。”
真的呢,我們家現在就是,爺爺愛遛彎,又不注意時間,經常到了飯點還不回來,有時候我的肚子都餓的咕咕叫了,可媽媽就是不讓吃,非要等爺爺回來才行。平時爸爸媽媽買點好吃的,總是先給爺爺奶奶;過年過節,自己舍不得花錢,卻要給爺爺奶奶買各種禮物;平時總是教導我要孝順爺爺奶奶,說什么“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也”。
“我覺得是勤。”爸爸在旁邊笑嘻嘻地說。“寶貝,你不知道,爺爺年輕的時候辦窯廠,每天早起晚睡;我和你姑姑要上學,奶奶一個人要種全家六個人的地,連中午飯都沒時間回家吃,啃個窩窩頭就是一天;那時候,村里人都說,爺爺奶奶比老黃牛都要勤快,所以,我們家才成為村里第一個萬元戶啊。”
奶奶笑著對我說:“那時候日子是苦,可這么一大家子人,不勤快點怎么行?幸虧你爸爸和姑姑他們省心,我去地里干活,家里的事都不用操心,姑姑做飯洗衣服,你爸爸三四歲就掃地擦桌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就能做飯啦。上學之后,學習也勤奮著呢,作業寫不完連飯都不吃,覺都不睡呢。”
這不就是廢寢忘食嘛,怪不得呢,媽媽老說最看重爸爸的一點就是勤奮,以前是,現在參加工作十幾年還是如此,上班時間認真工作,下班了還要看書,寫文字,有時候我睡醒一覺,爸爸屋里的燈還亮著。“業精于勤”,真的,要不然爸爸在工作上也不會取得現在的成績吧。爸爸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教育我要在生活上要勤勞,學習上要勤奮,只有這樣,人生的路上才能收獲更多。
“對親要孝,自己要勤,這就是我們的家風呀!”一直沒說話的媽媽笑著說,“我們的家風不是寫在紙上,說在嘴上,而是體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行動上的。現在,連我們的小睿睿都在實踐著呢!”
“是啊,睿睿天天給奶奶捶背,寫完作業就洗碗掃地呢。”奶奶接著說。
“我一定以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為榜樣,好好學習、繼承這孝和勤的家風,繼續給爺爺奶奶捶背,繼續洗碗掃地,還要勤奮學習,這樣以后才能更好地孝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大聲地說。
聽了我的話,全家都笑了。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7
我們一家人都是非常淳樸的農村人,從不喜歡欠別人的,也不喜歡給人添麻煩的。
記得有一次,我和我妹去村子附近玩,家里的一只狗也跟了過來。我們在一戶人家的竹林里玩了很久。竹林里面有他們家散養的雞。出于好玩,我把狗叫了過來,拍了拍它的頭,指著附近的一只雞,然后對狗說了一句“上”,我家的狗就一下子沖了上去。那只雞被我家的狗追得張開翅膀四處亂撲騰,終于它體力不支,跑得越來越慢,就被我家的狗一口咬死了。忽然,我妹大叫“有人來了!”,怕被別人看到,我和我妹趕忙逃跑了。狗也叼著那只雞跟著我們跑毀了家。
后來我奶奶看見了狗窩旁邊的雞毛和血跡,就把我拉到家里問:“你是不是帶著狗出去把別人家的雞吃了?”我怕奶奶責罵,就矢口否認,然后奶奶就問我妹,沒想到妹妹一下子就把我給出賣了。奶奶生氣極了,拿起掃帚就要打我,眼看不妙,我趕緊跑出家門,門口有一棵樹,就像猴子一樣一下子爬了上去。奶奶見打不著我,就在樹下舉著掃帚對我罵,奶奶的罵聲把家里其他人都引了過來,奶奶把整件事情告訴了他們,我爸就對我大喝一聲,我一驚,手一哆嗦,就從樹上滑了下來。一家人一下子圍了上來,你一句我一句,對我一頓痛罵。
吃完晚飯后,我爸把握叫到身邊,問我:“你知不知錯啊?”我一聲不吭,他見我沒啥反應頓時就火了,順手抄起一把掃帚就掄我,奶奶就急忙護著我,勸我趕緊承認錯誤,在父親的淫威下,我就嗚咽著承認了錯誤。后來爸爸也沒多說什么,就對著我嘆了口氣,搖了搖頭,我仿佛從他的眼睛里看出失望……
第二天,我奶奶一大早就拉著我到那戶人家去賠禮道歉,還陪了一些錢,不停地說:“對不起,沒教育好孩子,實在是抱歉!”回到家后,奶奶意味深長的對我說:”你下次可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了,如果你改不掉這個壞習慣,就會被別人看不起,就算你以后再有成就,還是會被別人看不起,記住,誠實是一個人的根本,不誠實的話,一切都無從談起。記住了嗎?”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但我對“誠信”的理解越來越深了……
后來,我多多少少都會犯一些錯誤,但是,我做過了就是做過了,不會賴。從那次事以后,我就很少說謊,我想一個孩子長大后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關鍵要看這戶人家的家風。我想我長大后應該會十分謝謝我的家人,因為他們教會了我怎樣“做人”。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8
車還在盤旋的山路上開著,我打開車窗,看著瞳孔前飛速而過的警戒線,耳邊偶爾有著車輪翻滾著、碾壓著柏油路碎粒的“咯嗞”聲。爸爸從駕駛座前探過頭:“還有十五分鐘就到礬山!”
剛下車,便看見坐在屋檐下、搖著竹扇的爺爺。此時,陽光足以強烈地射在屋檐下的每一個角落,爺爺的瞳孔很渾濁,但卻依舊和溫暖,閃著光,是淚水還是享受?我微微瞇著眼睛:“爺爺,太陽這么刺眼,你還出來等啊?”爺爺撫了撫下頜,溝壑縱橫的臉上浮出一絲淺淺的笑容。
“開心,你們來了!”奶奶在煙霧繚繞的廚房中吆喝道。桌上有我喜歡的九層糕、牛肉羹、手打面、糖醋排骨……我在吃飯,而奶奶總是在廚房里炒菜,她有時候會轉過來看看我,微瞇的眼中總是閃著幾束光,是淚水還是幸福?
午間,陽光正好。或同爺爺在院中摘拔番薯,心靈浸入泥土芬芳;或在門邊的“古董”書架上看幾本連環畫,細數舊時光與泛黃紙頁上的年輪;或在樓梯口與奶奶閑聊一些瑣事,看看奶奶已發白的發根;或站在我的小房間,往外眺望,門前便是自家栽的桂花樹……
上車,倚著車窗,按下扶手邊的按鈕,便將厚厚的玻璃往下拉。爸爸則轉動方向盤,我不經意轉身,眼角的余光便瞥見虛掩著的門里,有兩個匆忙下樓的身影,盡管屋內的光線很暗,但在余輝的映照之下,爺爺奶奶的身影逐漸清晰,他們胡亂地將腳塞進門口的鞋,一臉著急向我們招手。
記憶中,奶奶的腳有患病。只見奶奶提著兩三袋肉燕、牛肉羹,左右搖晃著跑來,跑得很吃力,和可笑,可眼神中依舊藏著幾分淡淡的笑意。
“喏,開心最愛吃的,我到老街買嘀!”奶奶喘著氣,顫顫巍巍地把手中的袋子遞給我。她發白的頭發稀稀落落地在夕陽中鑲上金框,輕閉的眼很渾濁,依舊有這么幾束光,是淚水還是思念?我閉眼想了想,老街離這高垟路還遠著,奶奶是怎么走過去、返回來的……微微抬頭,奶奶仍然一臉慈祥,我擺擺手:“拜拜,奶奶你進去吧!”
爸爸已經把車開向公路,我趴在車窗,瞳孔前的桂花已碎了一地,忽然想起《成都》中的一段歌詞:“分別總是在九月,回憶是思念的愁。”而在桂花樹后,是爺爺奶奶朝我揮手的模樣,三百度的近視卻依舊讓我看見爺爺奶奶腳上一紅一綠、一黑一白的“鴛鴦鞋”,還有亦忘不去那深深的眼神滲透出的濃濃的美好,那眼中的微光,是淚水還是不舍?我一直回頭,直到在拐角,他們的身影漸漸模糊。
還有愈傳愈遠蒼白的聲音:“記得吃肉燕和牛肉羹,下次沒時間……就上來了……”后面,似帶有些哽咽。
終有一日,是父母用蒼老聲音,在路口目送我。
終有一日,是我伴兩鬢蒼顏白發,在街頭目送我。
回頭,那悠悠黃昏中,街角的目送會留在心底,這是家風吧……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9
一談起家風,家訓。媽媽的連就變得嚴肅起來。他從小就教育我:要做個老師的人,不能總是鉤心斗角;要做個好人,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我的父母有時淳樸的老實人,就因為太老實了,所以經常吃虧:我們家開了一個門窗加工廠,所以每一年有人安裝門窗都會賒賬。于是每年媽媽跟爸爸都會坐著車到處奔波去要賬。有的人不想給錢,邊說他們有什么什么事急需用錢。老爸一聽就信了,便不再要了。有的人更可惡,為一千前多元錢耗了四五年,而爸爸每一次都會答應他們。
家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聲的力量。
我的媽媽在我小時候就教育我:在生活中要有足夠的膽量去闖蕩,遇到什么困難要堅持不懈,想辦法解決。
爸爸媽媽一生都在忙碌之中,因為他們要賺錢,在這個社會中肯定經歷了不少磨難。有的時候缺錢,父母記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只好到處借錢,最后還是成功了。他們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會想到各種辦法完成,從來都沒有放棄這一說。正如一句話所說:“雨過天晴,才會出現彩虹。”
在我們的家風中,做人不能鉤心斗角,要真誠;對待客人要大方得體。
每年過年,家里都要來很多客人。媽媽總是先敬茶,然后等到茶快喝完了在獻上一盤盤新鮮的水果;中午吃飯的時候,客人要在主位,孩子要在客人吃完了之后才能上桌,這是基本的禮儀。
家風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孝敬父母。
有的客人在我家吃晚飯后,地上總是一片狼藉,所以作為兒女就要為父母打掃衛生,不要指望父母主動告訴你應該做什么,在這之前一定要先做完。
家風家訓跟我一起成長,伴隨我未來的一生,我將用一生來踐行。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10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潤物細無聲的小雨點。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跟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家風就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家風就是為人老實,不干壞事;家風就是小小舉動創美德;家風就是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國。;“做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用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去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待人有禮貌。首先,在勤勤懇懇方面,他勤勤懇懇從不叫苦叫累。接著,在待人有禮貌方面,在陽光心態方面,家風就是一個家族的面貌,我要好好牢記長輩告訴我的好家風。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11
家風正,則后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是一個家的一種道德標準就如同糧食一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家里,也有家風,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有誠信的人。
人要有誠信,媽媽經常教育我要誠信待人。記得有一次,我答應一個朋友要跟他去廣場上做小提籃,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中午卻下起了大雨,本來我把這事給忘了,一看到下雨了才想起來,我趕緊穿上鞋準備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個朋友萬一沒去呢?媽媽說;”萬一他去了,你沒去,他怎么辦?那個朋友會認為你是不守信的孩子“。我去了,到了小廣場,雖然那個同學沒來,但是我放心多了,因為我是個守信的孩子。
小時候,媽媽就一直告訴我做人要:
1、勤儉節約;
2、小輩見到長輩要有禮貌問好;
3、尊重他人,維護他人尊嚴;
4、要有道德。這其中第一條曾給了我一個深刻教訓。
又一次,媽媽洗衣服,洗了一遍又一遍。該做飯了,淘了米的水,洗菜水都倒了,就這一天我家浪費了許多水。結果第二天停水了。我們家才意識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從這以后我家一直節約用水,不浪費一點一滴。
家風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他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決定了它的哀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爺爺告訴過我家最重要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孝敬師長。爺爺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我家又增加了一條家規。
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家訓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12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家規就是家風,就是家訓,是指一個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及持家治業的教誨。現代家庭的家風家訓可以實現幸福家庭“跟諧、文明、健康、富有”的四大目標。
珍惜糧食,崇尚節儉。奶奶常常教導我們吃飯要有節制,吃多少盛多少,千萬不要剩飯。衣服能穿就穿,千萬不要喜新厭舊,說扔就扔。“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明白了每一粒米,每一口飯,每一縷布都是農民伯伯一把汗水,一把辛酸,用布滿老繭的雙手辛苦培育跟加工出來的,所以我們吃飯時要做到不剩飯菜,日常生活中做到廢物利用。以后不管身在何處都要懂得節約跟珍惜。
誠實守信,勤奮好學,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媽媽經常以此對我進行教導跟督促。媽媽對我講做人要誠實,答應別人的事情要做到,不能輕易失信于人。講不講信用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它就像是一張名片,將會伴隨終生。每次送我到學校門口都要再三叮囑一定要認真聽講,好好學習。要刻苦努力,不要一碰到難題就退縮,要迎難而上,把困難視作敵人,一定要把敵人打敗。這些話語幫助著我一天天進步。
為人處事爸媽對我也嚴格要求,讓我從小做起孝敬長輩,愛護幼小。在家時,每次爸媽給我好吃的我一定先留下一些給奶奶。在公交車上,我一定會給老爺爺跟老奶奶主動讓座。在學校,我會給低年級的小同學提供幫助。爸媽經常給我講述奶奶這一代人生活的不易跟對我的疼愛,我深受啟發,我一定要讓奶奶快樂,讓她樂呵呵的過好每一天。
說到這兒,我把我家的家風家訓總結了一下。家風是崇尚節儉,家訓是誠實守信,勤奮好學及尊老愛幼。
我要時刻謹記我的家風家訓,這將是我最寶貴的財富。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13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風,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跟生活方式的總跟。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茁壯成長,出類拔萃。家風不好,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孝敬老人、尊敬長輩,與人為善不鬧矛盾、勤勞節儉、勤奮上進……想起這些家風,腦海中不禁涌現出一幅幅暖人景象。
去年九月份姥姥出了車禍,腳面輕微骨裂,不能活動,這可急壞了媽媽,每天媽媽下班后,到姥姥家給姥姥做飯吃,端水喂藥,做腿部按摩。有一次我跟媽媽一起去了姥姥家,媽媽做這,我幫姥姥做那,姥姥樂得合不攏嘴,直說自己有個好閨女好外孫。
從小到大,每次上學之前,媽媽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跟同學吵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去找你們老師。”媽媽教育我遇事一定要寬宏大量,跟老師同學跟睦相處,不要跟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下,我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同學們都樂意跟我玩。
媽媽特別勤勞,每天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井井有條。我在學習之余也會跟她一起大掃除,一起下廚做飯。媽媽持家節儉總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所以我們一家三口都勤儉節約,以浪費為恥。
每到晚上我們家學習讀書蔚然成風,媽媽看教育方面的書、看烹飪大全。爸爸則看科普書籍,我呢則在寫完作業之后看文學名著。媽媽經常說做人要勤奮上進,要活到老,學到老。
有了良好的家風,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梁。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14
每個人的家庭都有家風,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它影響著我,告訴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我的媽咪很孝敬老人,她影響了我,讓我懂得應該怎樣尊敬老人、孝敬老人。
不知怎么的,在我5、6歲那年,我奶奶的了一場很嚴重的病。媽咪每天呆在奶奶身邊陪著奶奶。奶奶天天躺在床上,不能吃東西。不管吃什么,她都會吐出來,吐的到處都是。但媽咪不怕臟,她總是很貼心。
這時,我對媽咪說:“媽咪,您不怕臟、不怕臭嗎?”“孩子,你怎么可以這么說呢?奶奶是我們的家人,再說奶奶生病了,她很難過、很痛苦。我們更應該體貼入微,怎么能嫌棄呢?”媽咪摸著我的頭說。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隨后,媽咪又拿起毛巾,大步跑到奶奶身邊,又是幫奶奶擦手,又是幫奶奶擦臉,還一邊安慰奶奶:“媽,沒事的,一切都會過去的……”“嗯,奶奶,我會陪在您身邊的!”我插嘴說。奶奶點點頭。在我們一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奶奶終于恢復了健康,我們全家都特別高興。而媽咪無微不至照料奶奶的情景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還有一次,姥姥的手臂被撞壞了,立刻送到了醫院。聽到這個消息后,我們趕忙跑到醫院照顧姥姥,媽咪跑東跑西的,拍片兒、辦住院手續、交款、取藥,忙的連喘氣的空都沒有。這時,我才知道媽咪到底有多忙。我跑到姥姥的床邊,坐下來,說:“姥姥,我來陪您!”姥姥高興地點點頭。過了一段時間,姥姥的手臂好了,媽咪也放心了,我們大家都可高興了。
“百善孝為先”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媽咪的孝心讓奶奶、姥姥倍感欣慰,同時,媽咪用她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讓我家的優秀家風代代相傳。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15
回憶以前所發生過的事,讓我不禁贊嘆不已,是父母教會了我如何做好一個人的基本準則。
我們家是在方山頂上開農家樂的,記得上一次,我帶著叔叔、阿姨去我家吃飯,那些阿姨們十分耿直,所以個個都非常相信我。走到家時,他們點了一些菜便出去游玩。打十二點過后,他們又回到了這里,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終于看到了他們那慈祥的面容。“來了,來了!”我高興地喊著。在結賬之時,他們還格外表揚我。面對他們,我總是在母親的衣服后面躲躲藏藏。他們走后,我發現抽屜里頭還有一個錢包,看樣子這錢包十分名貴,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我把這個錢包交給媽咪,媽咪對我說:“做人要誠實,你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就應該從小養成講誠信,懂禮貌。我猜他們還沒有走太遠,你趕緊追上去,交還給他們,別讓他們在那里著急。”話音剛落,我就一路飛奔,果然在一顆大樹下面看見他們正在找東西。我大聲喊道:“叔叔、阿姨,你們找的東西在我這里”。他們一雙雙眼睛如一顆顆藍寶石一樣望著我。接過錢包后,他們十分感謝我,一邊表揚我,一邊從那皮包取出一張100元錢,放在我的手上,叫我放在衣服的包包里,我再三推辭也盛情難卻,只好收下了。走回家后,馬上將這100元錢交給母親,她對我說:“這是你的獎勵,我相信你一定能把它存起來的。”我被我媽的話深受啟發,于是一丁點兒垃圾也不敢亂扔了,畢竟你扔的垃圾是破壞環境的。你扔了,還不是有人辛辛苦苦的為你撿拾垃圾。
我們做人要誠實、講信用、講文明、樂于助人……那你就會是一個人們最欣賞的學生。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16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一個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規。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規,雖然淺顯易懂,但是會讓我受益匪淺。爸爸媽媽告訴我,從小就做就要做一個勤儉節約,講誠信,而且要孝順,要相信自己的人。這些都將是我這棵小樹的養料,幫助我茁壯成長,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課。
從我記事起,父母就給我講,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浪費糧食是可恥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一直都銘記在心里,我要做一個不浪費糧食,不浪費物資的人。
媽媽說做人要誠實,要講誠信,要誠信才能交到朋友,朋友遍布天下,自己才能做事成功。一個人連最基本的誠信都不講,滿嘴都是假話,遲早會像狼來了的孩子那樣,不會有好下場的。
爸爸從小就給我灌輸一種思想,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孝敬老人,在學校要尊敬師長關心同學幫助同學。媽媽總是說要自信一點,要相信自己,這樣別人才會相信你,相信自己,你是最勇敢的,你是最棒的,不要總說自己,我不行,我不會,我不能。要告訴自己,我能我行我可以。
還有一些父母給我規定的小規矩。比如說,吃飯時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晚輩就不能動,吃飯時不能吧唧嘴,背要挺直等等。
我們的國家是有很多個家庭組成,每個家庭只有遵循著自己家的家風,家規。為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穩固,和諧繁榮,強大。那么就請行動起來,一起為了國家,為了自己的家,做出貢獻吧!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17
家風是每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的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告訴我如何做人。
誠實做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人們就懂得:“人無信而不立”“誠信贏天下”。誠信猶如一泓清泉,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誠信又像一陣清風,吹散了人間的陰霾。誠信的事例更是不勝枚舉。
古代有個窮書生,名叫崔銅。人窮志不窮,他雖然家境貧寒,但是讀書卻很刻苦。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讀書,直到深夜才肯入睡。他的事跡,感動了一位有錢的大財主,那位大財主為了幫助他,暗中買通了主考官。
科舉當天,崔銅不慎勝答錯一題,后悔不已。而幾天后,他卻驚奇地發現自己竟然位居榜首。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他沒有選擇做官,而且像財主道謝后,回家繼續苦讀深造。老百姓聽聞,對他敬重三分。看來,人只有誠信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人只有誠信,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踏實做人,是我們家代代相傳的家風。人活一世,就要踏踏實實,拒絕一切浮華和和虛無縹緲的東西。寫作如此,做人更是如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靜下心來做好每件事情。懷素就是這樣的人。
他曾經立下目標:每日練字一百個,而且不能懈怠,必須真完成。從此,他恪守此條目標,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寒冬臘月,從不言棄。門外的一汪清水,早已被墨汁染黑。誰知,十年后,懷素竟然成為一代書法名家。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可以得出結論,踏踏實實做人,對于一個奮斗者來說,何其重要!
低調做人,就是謙虛做人。謙虛是一種美德,它會給人帶來別人的敬重,也會給人以更多求知的機會。大家肯定聽說過,“虛懷若谷”的故事吧。大可不必效仿他的做法,但他的精神品質,卻是永恒的。高調的人,使人覺得厭煩;而低調做人,就會使人尊敬。
從小父母就告誡我:做人要誠實、要踏實、要低調、這樣才能有所作為。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18
寒假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個新詞:家風。記者隨機提問路人:家風是什么?有很多人接受了采訪。答案各不相同。爺爺當即告訴我,我們家的家風很簡單:孝敬父母、誠實守信。
一、孝敬父母,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爸爸媽媽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撫養大,我們更應該好好的孝敬父母。“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二、誠實守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無論在過去,現在或是未來,誠信都是人們所必不可少的。媽媽總是叮囑我做人要誠實守信。記得有一次,媽媽帶著我去買衣服,由于當時顧客很多,老板找錢的時候有點匆忙,導致多找了我們10元。媽媽當時也沒注意,回到家后,媽媽一算賬發現多了10元,媽媽立刻起身拉著我又回到了那家店,把錢還給了老板。老板很感謝媽媽。
爸爸教會了我孝敬父母,媽媽教會了我誠實守信。這些簡單卻又質樸的家風,影響著我生活的每一天,讓我受益匪淺。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19
家人的一句句教誨,一次次承擔,一份份給予,教會我一個個做人的道理。它們像一粒粒沙子,鋪就我前行的路……
——題記
我的家在農村,一個沒有城市豪華的美麗的地方。這里的人勤勞、樸實。他們的胸懷像廣闊的天;他們的思想像潔白的云;他們的待人處事的方式,像一縷柔柔的風,很輕,很暖……他們,都是我的家人。
記得小時候,我很調皮。爸爸媽媽下地干活了,我一個人在家,這下,麻煩就來了。我手里拿著一個彈弓,偷偷地跑到大娘家屋后。隨手撿起一塊小石子,拉弓,瞄準,發射——砰!玻璃應聲而碎。見大事不妙,我拔腿就跑。剛轉身,就碰上了爸爸那老虎一樣的目光。爸爸二話沒說,抓過來就把我打了一頓。屁股紅紅的,眼睛也紅紅的。大娘聽到有人哭,急忙跑出來。她看見在一旁哭泣的我和手里的彈弓,就恍然大悟了。她一把摟過我,對爸爸說:“不就是一塊玻璃嘛,又沒傷著人,何必那么打孩子呢?”爸爸想說什么卻又沒說。大娘邊給我擦眼淚邊安慰我:“沒事的,大娘還嫌屋里熱呢,玻璃碎了也就涼快了,你可幫了大娘一個大忙哩!”我咧咧嘴,笑了。
大娘寬廣的胸懷包容了幼小的我,讓我在這天空下成長,在這天空下翱翔。
本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可沒想到……
爸爸深吸一口煙,吐出一圈圈的煙霧。眉頭緊鎖,語重心長地說:“你是個女孩兒,怎么能做出這種事呢?”又吸了一口煙,繼續說道:“這樣吧,明天我去集上割一塊玻璃,給你大娘鑲上,咱可不能做讓人吃虧的事啊!”我點了點頭,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是站在那,品味那一圈圈煙霧的味道。
“不能做讓人吃虧的事”,多么簡單的一句話,簡單得像一片無暇的云,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駐扎。
前院二哥訂婚的時候正是冬天,下著雪,卻很暖。按照我們的習俗,男方家的嬸嬸大娘要請女方去家里做客,說是認認門,以后好來往。
我問媽媽為什么要請新娘子吃飯,媽媽說:“人家剛來到這個地方,不免有些陌生。我們得主動熟悉她,才像一家人嘛。”我點點頭,笑了。
一個簡單的習俗,像一縷春風,滲透著濃濃的愛意,輕輕地,不被察覺地吹進一個陌生人的心里,溫暖了整個冬天。
寬容大度,將心比心,勇于承擔責任,友好待人,給別人一點溫暖,給世界一點溫暖……
在這里,有一群最美麗的人;在這里,我學會了最美的道理;在這里,我看到了一條最美的路。這里,是家,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家人的一句句教誨,一次次承擔,一份份給予,教會我一個個做人的道理,像一粒粒石子,鋪就我前行的道路,它會越來越寬闊,越來越平坦……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20
時間正在悄悄的流逝,而我們也正如小樹一樣的在成長。成長的旅途中,我們曾經歷過許多的風風雨雨,但在我們的旁邊,總有一股力量在支撐著我們,不讓我們被風吹歪、被雨打倒,這便是家風。
--------題記
家風是一個端莊而又和諧的詞語,它博大卻又那么平凡。在我們的不經意間,它已浸染了我們的心靈。每一個家庭的家風都各有不同,零零散散,但細細體會,這些家風中都蘊含了祖先對后代子子孫孫們殷切的期盼。家風如一縷淡淡的清風,浮在我的心中,在歲月的長流中,他用那飽含滄桑的口吻,和我講敘當年那些青澀往事。
那是一個深秋的下午,清涼的風撫摸著一切,也許正是那輕柔的撫摸,使我忘卻了回家的時間。此時的我正在與我的同學在大街上玩輪滑,颼颼的風從我的耳邊刮過,我們的歡笑聲壓過了一切,一圈一圈在村里繞著,不知道疲倦也不知道休息,一圈又一圈,小孩子天生好動,也許我正符合這一點。其他同學一個接一個的回家,而我卻玩的不亦樂乎。太陽似乎也等的不耐煩,緩緩的下山,只漏出那斜斜的半邊、絲絲的光線為我照亮回家的路,但我絲毫不懂得回家,依舊在那里滑,仿佛沒有察覺大街上只剩下我一個人。而此時家里的媽媽,卻是急壞了,他們詢問我的同學,在村里到處找。
太陽下山了,村里的道路上只有我和那清冷的月亮掛在天邊,此時也想起了要回家。我悄悄的回了家,看見是坐在排椅上,同樣才回來的爸爸,不禁訕訕一笑。爸爸立即起身打電話給媽媽。不一會兒,媽媽回來了,我看見媽媽連外套都沒穿,圍裙也沒摘,頭發有些凌亂,她的眼光里滿是擔憂。我低下了頭,知道自己犯錯了,但媽媽并沒有責罵我。晚飯過后,我才想起我還有作業沒寫,有些后悔。
我在房里寫作業,也許是太認真并沒有察覺媽媽的靠近。媽媽給我端了一杯熱水,說“孩子,任何人做事情之前,都要有時間觀念,你可以玩但是不可以一玩就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其他事情,這樣會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如果你不能很好的規劃時間,你就不會順利完成自己一天中應該做的事,這樣你就把一天浪費掉了。還記得魯迅說過的話嗎?時間就象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你愿意擠,總還是有的。 規劃時間也是節約時間的一種方法。孩子,答應媽媽,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規劃好時間,”媽媽在一邊輕輕地說,“這一次媽媽陪著你。”“恩。”我輕輕的答應了。那一晚,在媽媽的陪伴下,我在深夜才完成了作業。看著媽媽憔悴的容顏,我把媽媽的話深深的印在了心中。我想,那一晚我會永遠記住。從那以后我的家訓里多了一條“會規劃時間”。這條家訓一直在提醒我,而媽媽的那一晚也一直在提醒我。
滄桑歲月,家風從我的生活中悄然拂過,卻在不經意間留下那芳華絕代的一筆。我于歲月山河中,再回憶家風的韻味,尋覓那份屬于人生的'美好。那些年,那些事,還有那個夜晚,雖然已隨落花在那個悲涼的秋天埋葬,可思緒總愛懷念,懷念的不是那些事,而是那些回憶中蘊含的品德和沉重的責任。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21
無論你身在何處,家都是你最終的目的地。但是,處于即將跨入成人社會的我們,淡化“家”的意識不只是自我獨立的意識增強的表現,更是讓我們能夠學會獨立面對并解決問題。
谷歌公司的CEO李開復七歲時便踏上了去美國的求學之路。他剛到美國的一個小鎮時,由于語言不通,使他十分沮喪。每一個晚上他都望著星空發呆,是否美國的星星和中國的一樣呢,媽媽這個時候是否也在想我,姐姐們是否坐在一起看電視,爸爸是否正在畫著圖,準備著明天的工作呢。由于寄住在親戚家,使他不得不學會一些東西,以前媽媽替他做的事都得自己學著做。漸漸地,他已經能夠獨立照顧自己了。當媽去美國看他時,竟對自己的兒子能夠自己洗襪子,做早餐而驚嘆不已。
淡化“家”的意識不是遠離家,而是明確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增強獨立意識,學會獨立面對并解決問題。
有一個很聰明的人,他連續跳級,小小年紀便考上了研究生,但他的父母親從小到大都陪在他身邊照顧他,他甚至不會自己洗襪子,在學習上遙遙,在生活上不知所措。畢業后被一家大公司錄取,不會處理人際關系的他被同事排擠后竟回家找媽媽,換了幾家公司后他只得在家,整日郁郁寡歡,父母親不在家時甚至會感到莫名的孤獨,亂摔東西,最后受不了了,他選擇了服毒。
這不僅僅是一個悲劇,更是一個教訓。學習上的王者竟逃不開服毒的命運,“家才是最安全的,父母在才是安全的,可以幫我解決一切”。
處于高中階段的我們,大多數學生選擇了住校,為了能夠更好地方便學習,但很多學生仍然期待著能放假回家,但回家后又覺得家里很無聊,和父母都沒有共同語言,又想念在學校里的老師同學,而到學校又覺得家里是的,這樣的矛盾心理甚至自己都說不清。現在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為我們的將來打好基礎,無論在何處,這都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因此,我們要逐步淡化“家”的意識,認清我們的主要目標,向我們的目標前進。
淡化“家”的意識,不是讓我們不想家,遠離家,而是把家裝在心中,讓自己的心更高更遠!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22
每個家庭都有家風,孩子就像小苗,家風就是孩子成長的雨露。有了好的家風,才能培養優秀的孩子。我們家的家風是:百善孝為先,以和為貴,勤奮上進。
百善孝為先。在我很小的記憶中,每天晚上吃完飯后,父親總是要出去一趟才回家睡覺,大了一些才知道父親臨睡前要去看望一下爺爺奶奶的,而且他們還不是和我們同住一個院子。平時父親總是早早地為奶奶送去米面,冬天又早早就備下過冬的棉被和衣服。逢年過節或有好吃的,媽媽總是讓我們先給爺爺奶奶送去。
以和為貴。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人只有相互尊重,相互愛惜,團結和睦,才是幸福的一家人。如今兄弟姐妹都早已成家立業,無論誰家有事,都是一方有求,八方支援。父母常常教導我們“遠親不如近鄰”“抬頭不見低頭見”,多少年來,我們和左鄰右舍從沒有紅過臉,吵過架,做到了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如今搬到城里居住,與樓里的鄰居也是和和氣氣,誰家有事我都會主動幫忙,樓道里我也會經常打掃清理。這樣一來,有時我家放到門口的垃圾袋也會不知不覺的被人主動拿走,很讓人感動!
勤奮上進。孩子的爸爸是一名優秀的駕校教練,夏天頂著烈日,冬天冒著嚴寒為學員保駕護航,工作特別辛苦。為照管孩子,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做了一位全職媽媽,每天過著“復制”“粘貼”的生活。有一天,孩子仰著腦袋問我,“媽媽,你的夢想是什么?”那夜我徹底失眠了。后來,我開始出去工作,陌生的工作讓我干得特別吃力,孩子爸爸經常為我鼓勵加油,還支持我考了駕照。兩個女兒看著我們這么勤奮上進的狀態,學習上比以前更加自覺了,也樹立了自己的夢想。勤奮上進的家風讓我們一家人有了一顆為了夢想而不放棄的心。
我愛我家!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23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由古至今,深深地刻在中國人的心中,令我們久久不能忘懷。每個家庭都有著獨特、良好的家風,好的家風不僅是祖祖輩輩對我們的關懷與期望,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而又優良的民族之風。
在中國,每個家庭都有著不一樣的家風,但它們有著一個共同點都是追求傳統美德。我們家的家風也是如此:以誠待人、以德治家。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但卻有好多人做不到這兩點?,還記得我十歲那年的春節,家里來客人了,我卻仍在只顧著自己玩,而人在那站著,其中也有我認識的。當時媽媽她那嚴厲的眼神瞥了我一眼,頓時恍然大悟,我以火箭般的速度跑向廚房,找到杯具,然后泡了一壺茶,端給了客人,我又看了看媽媽,然后擺了一個“V ”字,后來才知道客人們一直在夸我懂事,但我真的很慚愧,多虧了媽媽提醒了我,及時的補救回來。
如果有的時候我真的是做的不好,不夠懂事,我們家還有個措施就是“以德治家”。在我們家實現獎懲并行,公平行事。當我犯錯誤的時候,父母會針對我的錯誤提出相應的懲罰措施,這是不容質疑的。而當我做的好的時候,父母也會相應的獎勵我。
這就是我的家風,雖然只是個小小的家庭、平凡的家庭,但我很感謝很慶幸我有這樣一個溫馨和諧的家,是它督促著我的成長,陪著我走過了一年又一年?。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24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今天,在這里我給大家說說我的家風故事。
勤勞善良。爺爺家住在團風縣回龍鎮,他家房前有很大一片菜地,這些菜地的主人搬家后,菜地就送給爺爺了,他利用空余時間在菜地里種了很多的蔬菜,隔一段時間,他就會將自己親自種的蔬菜送來給我們吃。奶奶教我做人要善良,每次爺爺送來好吃的蔬菜和食物,奶奶總要挑出來一些送給樓上樓下的鄰居,一起分享。奶奶一直是個樂于助人、善良的人,只要別人開口,她一定會盡自己能力去幫助別人。她很會織毛衣,以前每次送我上學,她總是到學校對面的電信大廳去織毛衣,同學的奶奶不會織,她都是一針一線的教會她們。每次奶奶送我去上學,在公交車上看到有老人在我們旁邊,她總會叫我給別人讓座位,甚至還會把別人讓給我們的座位,讓給比她年紀更大的老爺爺、老奶奶,其實奶奶也是老人,她也六十歲了,她真善良!
勤奮務實。爺爺今年62歲了,他還在從事會計工作,每次我給他打電話,他總是說:“我還在做事啊”!我說:“你不是早就退休了?”“別人請我做事啊”。難怪有時我放假回家,他都沒空陪我,還要去辦公室做事。爸爸告訴我,爺爺從事會計工作有45年了,會計業務精通,雖然他退休了,可是別人還是愿意請他做會計,因為爺爺做事務實,答應別人的事一定做好,而且從來沒出差錯!爸爸參加工作有15年了,每個周末,爸爸送我去書法班學習毛筆字,他就去辦公室加班做事,爸爸每年都能獲得省里市里的表彰。媽媽是一名高中英語老師,每天完成了學校的工作后,回到家里,她還要認真的準備各種試卷和講課用的資料,有時,我半夜醒來,她還在加班完成工作。第二天,我還沒醒來,她又早早的去學校給學生上早自習了。
勤儉節約。奶奶有件睡衣穿了好幾年,我說:“奶奶,你這件衣服太破了,讓我爸爸給你買一件吧”,奶奶說:“衣服破了不要緊,補一下還能穿”。媽媽也很勤儉,每次我吃飯剩下沒吃完,媽媽總對我說:“飯菜要吃完,不能吃一半留一半,這些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要珍惜”;每次我沒用一點紙就重新換一張時,她總是提醒我,紙張都是樹木做成的,少用紙就是保護資源,就是愛護環境。慢慢的,我也學會了節約。
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里最寶貴的財富,在家里的長輩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慢慢的我懂了一些道理,也正在努力學習這些好的家風!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25
一個人的好習慣來源于父母,取決于家風。家風的好壞,決定一個人品行的好壞,素質的高低。家庭教育是我們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是我們成長的基石。家風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風格、作風和傳統,良好的習慣和素養。包括為家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準則。家風還包含著我們常說的家范,家范就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它促使人發自內心地遵守和服從某些被他們認同的準則,規范。
父親和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的言談舉止營造了特定的家風,我們在這種家風的熏陶下,我們經過耳聞目睹就會受到影響。在這其中,“模仿”起著重要的作用。不管父母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言談舉止會對我們產生某種影響,我們都在模仿。我們早期的行為習慣折射著父親和母親的人格和行為習慣,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姥姥家是在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祖孫四代人過著平靜和睦的生活。這個家庭從沒有和鄰居發生過爭吵。姥姥在她還很小的時候就照顧她年邁的奶奶。現在的姥姥雖然年過六旬,可依然勤勞,簡樸,她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她的努力,換來了平靜祥和的生活。
父母的言行既直接又間接的影響著我。記得以前的我總是不守時,約朋友出去玩總要讓人家等我才行,就如同期行里的友人一樣。而現在的我誠實守信,這得益于母親對我的影響。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我的媽媽總要提前幾分鐘才行。她總是說:“這樣別人才不會等我們。”有一次,我答應人家一點準時到,可卻晚了,母親教育我說:"寧教我等天下人,勿教天下人等我。"我便依照它做,所以久而久之,我也學著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我們家還有一個好習慣,那就是樂于助人。能幫助別人的事盡量幫助,與人為善,自己也從中獲得了快樂。
家庭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帶著家庭風氣的影響。而家庭風氣不是空談出來的,而是由家庭中每個成員的生活和自己的品行創造出來的。如果父母的言談舉止有失規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來的教育方法也無濟于事。因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兒女,所以只有正當的家風,才能給我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良好的家風伴我們成長,這也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26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露,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陽光的照耀下悄無聲息的長大,我們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茁壯成長。家風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它通過日常生活影響著我們的心靈,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我們家有四風:文明禮儀之風,感恩之風,誠信之風,勤儉之風。
我家的文明禮儀之風。記得有一次,爸爸開車帶我們去玩,一路上我們唱著、吃著,不知不覺我的面前堆滿了垃圾,我就順手把垃圾往車窗外面扔。這時,媽媽讓爸爸馬上停車,接著讓我把垃圾去撿回來,我很不情愿地撿回了垃圾,撅著嘴不理睬媽媽。媽媽語重心長地說:“小董你知道媽媽為什么讓你撿回來嗎?如果每個人都像你一樣把垃圾隨地扔,那我們的環境會美嗎?我們呼吸的空氣會新鮮嗎?”聽了媽媽的話,我意識到自己錯了,難為情地說:“媽媽,我以后不會扔了,而且不能隨地吐痰,這些都是不講文明的行為。”“小董說得太好了!”媽媽摸著我的臉說。媽媽不但教育我要講文明,而且要懂禮貌,每次做客請客都要主動與人打招呼。
我家的感恩之風。我媽媽是一位幼兒老師,她在幼兒園教育、照顧小朋友很辛苦,回家后還得照顧我,輔導我的作業,教育我做人的道理。當我生病時,她不眠不休地守在我的身邊,給我量體溫、吃藥、喂飯、擦身體等,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每次家里買了好吃的,媽媽立馬拿一些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生病了,媽媽也是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她的行為讓我懂得了感恩。
我家的誠信之風。爸爸媽媽經常教導我做人要誠實守信,不能欺騙別人,答應過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要有責任心。記得有一次,下起了暴風大雨,媽媽回來時變成“落湯雞”了,我連忙幫媽媽拿來了毛巾,讓她擦一擦,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下這么大的雨,你怎么不躲呀?”媽媽笑瞇瞇地說:“因為今天媽媽在小朋友家家訪,過去時就下雨了,沒辦法只能淋雨去家訪了。”“那今天可以不去呀!”“因為媽媽去之前打過電話,讓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等一會兒,如果不去就不守信了,是不是?”是呀!我們每個人應該做到誠實守信。
我家的勤儉之風。平時我經常亂花錢,看到什么就讓媽媽給我買,有時候爸爸媽媽講的道理如對牛彈琴。但在這次暑假里,我真正意識到勤儉的含義。爸爸媽媽給我一個任務:暑假里自己賺零花錢,讓我自己收集紙板和塑料瓶。開始只是家里面收集,但實在是太少了。有一天散步中,我看到地上扔著的塑料瓶,興高采烈的對爸爸媽媽說:“我以后散步時拿一只塑料袋,把一路上看到的塑料瓶都可以撿來,還能保護環境,一舉兩得。”爸爸媽媽豎起了大拇指。就這樣沒過幾天,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賺到了10元零花錢,但我舍不得花,因為是我辛苦得來的,我還動員天天妹妹一起做這件事情。在這件事情中,我感受到了大人們賺錢的辛苦,以后我們一定要勤儉節約。
家風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風如一壺茶,醇厚芬芳;家風如一朵花,清香撲鼻;家風如一張畫,美妙絕倫。它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它將永遠陪伴著我們長大。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27
家風如模,模好則形好,模惡則形惡。——題記
家是我們最值得信賴的港灣,如果說家風是這小灣里的水,我們則是養在這灣中的魚。“水”成就我們,我們接續“水”。我們從小養成的好習慣,一半靠學校教育,另一半則是靠家風熏陶。正是父母維系的家風成就了我。
我第一次了解“家風”還是在三年級。那天,與同學在校內發生了口角,心中很不高興。回到家后,外公問了句:“孫兒回來了?”本就心中不快的我便回了句:“除了我還有誰呢?!”外公微皺了一下月牙般的眉頭。一旁的父親聽見了,頓時來了氣,但他還是抑制住了怒火,說:“你剛才做的不對,頂撞了外公,給外公道個歉吧。”我卻頂了一句:“我又怎么錯了?我只是回答外公的問題而已。”現在回想起那時,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爸爸生氣歸生氣,但最終沒動手,只是語重心長地擺事實、講道理。
那時,我確實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聽著父親的教誨,我一句話也反駁不了。我越來越生氣,不想聽了,就想進房間做作業去。就在快要進房門時,又用力踢了房門一下。這下可要命啦,我把腳踹到門閂上去了!頓時疼得我嗷嗷大叫。
父親一聽我叫喚,飛快跑過來,一手扶住我,一手拉下我的襪子。仔細看了看,馬上又跑去拿來碘伏和棉簽為我消毒。看見紅腫一點一點消下去了,他也沒閑著,又去找來了隔壁的醫生。終于沒什么大礙,他才深呼了一口氣:“下次要小心一點,有事就說出來。”
我心中感到很奇怪:為什么爸爸此時的反應和之前教育我時會發生那么大的變化?接下來的事,便解開了我的疑惑。
在沙發上,告訴爸爸今天在校的經過。媽媽回來聽了我的描述后,說:“我們家很放得開的,從來不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可我仍然覺得很委屈,爸爸便說了從高祖的爺爺延續下來的家風:對于一切不對的事情,及時做出批評和改變,但絕不動手;對于無法及時改變的事,就順其自然。那時我雖小,但也明白這很重要,所以深深地記在腦海之中。
在這種家風的濡染下,我雖也沾了點儒雅之氣,但也僅僅是沾了點皮毛,我還得繼續努力,我家的家風傳了十幾代,可不能在我手上斷了傳承。
正是因為家風的濡染,我每天慢慢地改變著,像水滴開始匯聚成江河,像樹苗開始成長成參天大樹,像星屑開始凝聚成閃爍的星星。家風改變著我,提煉著我,我會在這河水中成長得更完美!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28
“家風”系列報道及征文,引起了社會的廣泛共鳴和高度認同。這個系列對于引導人們自覺省思、培植良好的家風,培養社會良風美俗,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必須指出,如果不加思考地一概而論,把家風說成是傳統的家庭教育,說成是一家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則有失偏頗,不可不加以厘清。
實際上,家風就是家庭的風氣,它是一個家庭的傳統,是一個家庭的文化。如同一個人有氣質、一個國家有性格一樣,一個家庭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也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習。這樣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習氣,以一種隱性的形態,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員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體現出這樣一種習性,這就是家風。所以,家風既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時期歷史汰選、傳統沉淀的結果,又是一輩又一輩先人生活的結晶,對家中子弟具有熏陶影響、沾溉浸潤的意義。
家風作為家庭的文化和傳統,表現的是一個家庭的自我和特色,是一個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義,用現今的話說,并不都具有正能量。有的家風可能是勤奮、儉樸、為人忠厚、待人有禮,也有的家風可能是狡詐刻薄、酗酒、忿戾兇橫。一所學校、班級的風習我們稱之為學風、班風,而學風、班風有好壞之分、高下之別,并不總是值得弘揚。家風同樣也有不良的,也并不都是傳家寶,即便是在傳統社會,被視為傳家久、繼世長的也只有“耕讀”“忠厚”“清廉”這樣的一些美好的品質。
作為家庭的文化,家風是附麗于家庭而存在的,只要有家庭,就會有家風。家風并不會因為農村的城市化、大家族被小家庭所取代而喪失。極端地說,“沒有家風亦一種家風”。在社會結構和家庭結構都發生了革命性變革的當今,人們感嘆“家風”蕩然無存,其實是指家庭所秉持的“忠厚傳家,詩書繼世”這樣一些傳統內容的淪落,而不是家風本身的消逝。
家風又不同于家規。家規是家庭中的規矩,是家人所必須遵守的規范或法度,是父祖長輩為后代子孫所制定的立身處世、居家治生的原則和教條,它是借助尊長的權威,加之于子孫的又一重針對性強、目的明確的道德約束,有的甚至具有法律效力。它有家訓、家誡、家規、家儀、家教、家法、家約、家矩、家則、家政、家制等名義,有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孫、慎婚嫁、務本業、勵勤奮、尚節儉等具體而明確的條文,是載諸家譜、可供諷誦學習的有形文本。而家風有別于這樣一個家庭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它是一個家庭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氣質。通俗地說,我們可以把家規看作是教化家人的教科書,而家風則是經由長期教化后的結果。同時,它一旦形成,也就成為教化的資源,并且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意義。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29
大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吧。作為一名高級工程師,我父親會把“先學“作為一個口頭禪,作為一名老師,我媽媽經常會說“應該溫柔“。這兩句話讓我耳朵起了繭“圣旨“也可以說是我的家風。
在我的記憶中,每個來訪者+都會看到父母微笑著,大方地接待客人。因此,它要么是一頓又甜又好吃的飯,要么是一頓“誰也是“上課講話。我和哥哥不問,不說話,回答問題,大人說話不打岔,飯桌上也不吃東西,所以贏得了客人的贊譽:“你的孩子真懂事。““你是知識分子,但你不一樣。“但通常情況下,我和調皮的哥哥會偶爾“犯罪。的。舉個例子,我給睡著的爸爸夾了一個發卡,梳了兩條漂亮的辮子,于是媽媽就拿著掃帚把我們都沖到廁所或者陽臺上,我能聽到爸爸的憤怒:“敢在皇帝頭上破土。“
雖然是90年代,但是由于封建意識的影響,父親總是用一些封建的教育方式來控制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式,讓我和哥哥在學習上一直名列前茅。每天晚上;在家里,沒有打麻將的聲音,也沒有震動大地的聲音,只有我和哥哥做作業的沙沙聲,還有父母翻書翻報紙的聲音。有時候,全家人都會因為一道數學題而面紅耳赤。但是畢竟是封建教育,所以出現了一切封閉政策!我們不聽收音機,假期也不出去玩。好像是想讓我和我哥變成書呆子。不會,連課外書都只能在廁所或者床上偷看。我很想對父親說:“90年代了,是時候改變舊的教育方式了。“但怕父親威嚴,話總是咽回嘴里。
這是我的家庭作風,有利有弊。但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在我的家里沉淀下來。我的家庭會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30
又是重陽節,秋寒料峭。我們去給奶奶上墳,一路上草色青翠,散發出勃勃生機,這讓我更加的思念奶奶,奶奶要是活著該多好呀!到了墓地,看見墳頭搖曳的枯草,我不禁悲從中來。淚眼模糊中,想起了奶奶在世時的點點滴滴。
小時候,奶奶把我看大,陪我一起玩,給我做好吃的,我和奶奶的感情很好。后來奶奶病了,要上滄州做手術,爸爸自己陪著她,日夜無微不至的照顧,真是到了“父母病,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的地步。由于奶奶是高血壓,得先降血壓,才能做手術,所以在滄州住院就十多天。等到我們去看望她時,奶奶的臉色挺好,可爸爸急得滿嘴起了皰,連說話都不利索,東西也吃不下去了。媽媽讓爸爸回家休息,爸爸執意不肯。他不放心奶奶的病,一直堅持到奶奶出院。
媽媽和奶奶的感情也很好。她說她的持家本領都是跟奶奶學的。奶奶過日子很細,舍不得買好東西吃。媽媽就每星期給奶奶買香蕉、罐頭、糖葫蘆、兔子肉等她愛吃的東西。奶奶去世的時候,媽媽還寫了悼詞。臨出堂的時候。媽媽讀的聲淚俱下,我也泣不成聲,所有來參加喪禮的親戚朋友都被感動地落下淚來。七年過去了,這個場景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給奶奶上過紙,磕完頭,我在心里默默禱告:奶奶,愿您在地下安息,我一定會好好學習。
回到家,讀了《弟子規》,上面說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反思自己,有時埋怨父母不疼我,只疼妹妹是片面的;因為我成績不好,爸爸打我,我生氣也是我沒有盡到為人子的責任,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自己。從今以后,我不僅要像以前一樣幫爸爸媽媽干活,還要努力學習,增長見識,讓爸爸媽媽放心,做一個真正的孝子。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31
爸爸媽媽常常跟我說:“在家里,尊重父母就是尊重自己,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在外面,要善待別人,幫助別人,為別人辦事時要有公平心。”
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他讓我重點讀第二條:尊老愛幼,平等待人。爸爸媽媽讓我以“和睦相處、善待他人、尊老愛幼。”作為做人的目標,他們對我的教育都融進了生活的點點滴滴,伴隨著我健康成長。
古人說:養不教,父之過。說的是養孩子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一個人如果不把孩子教好,丟臉的是整個家庭。爸爸媽媽經常帶我回爺爺奶奶家、去外公外婆家玩,每次去的時候,他們都會買些水果、營養品回去給老人家,每一次都會告訴我:有好吃的,要先給家里的老人吃。每次回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我都會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捏捏腿。和他們聊天,告訴他們,我經歷過的好玩的事,讓他們分享我的快樂,有時我還幫他們掃掃地、擦擦桌子、做做飯。每當這個時候,我總能聽到他們在旁邊夸我:我們家的孫女長大啦,懂事了,能做好多事了,我們可以享福啦。聽得我心里美滋滋的。所以,一有空,我就回去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聊天、做事。
我父母還教育我們:不管大事還是小事都要認真對待,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別人有難,要主動幫忙,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要謹記著父母對我的教育,這樣,才不會給我們家丟臉,才不會給社會帶來危害。
良好的家風,不僅能影響自己的孩子及后代,還能影響到別的家庭,乃至社會。所以,我們要讓好家風流傳下來,讓我們更加美好,更加輝煌!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32
家風是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宋辛棄疾《水調歌頭·題永豐楊少游提點一枝筆》詞:“一葛一裘經歲,一缽一瓶終日,老子舊家風。”
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呢?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彪悍。記得我剛上幼小銜接班的第三天,老師布置了一些作業,可是剛到家的我不想做作業,想吃零食,想看電視。和媽媽商量半天,她的意見是先吃零食,吃好,馬上做作業。零食吃好,我還是不想做作業就賴在沙發上,媽媽先是好言相勸,我無動于衷;爸爸也哄著我說:“寶貝,快點寫,寫好你想看多久就看多久”,我還是搖著頭說:“不要,不要,我要看電視”。這時,媽媽虎著臉一把拽起我,把我扔在書桌旁的凳子上,拿著作業紙問:“你到底寫不寫,現在不寫就不用再寫了。”我的牛脾氣也上來了,搖著頭扯著嗓子喊:“不寫,不寫,就是不寫!”“不寫是不是?”“不寫!”“最后問你一遍,寫不寫?”“不寫!”只見老媽一下子把作業紙撕成了兩半,用力地扔在垃圾筒里咬著牙說:“不寫就扔掉。”我愣了五秒鐘后嚎啕大哭,邊哭邊喊:“壞媽媽,壞媽媽,我不要寫作業,不要寫作業。”這時老爸指著我說:“你有膽子再說一遍!”“說就說,我不要寫作業!”,只見老爸瞪著眼珠子,拿起我的書“哧、哧、哧”,我的新書一下子四分五裂了,我徹底懵住了,傻乎乎地看看老媽,又扭過頭看看老爸,心想:完了,完了,不寫作業老爸老媽會這么可怕,完了,完了,明天我拿什么去學校?從此,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不拖拉、認真仔細地寫作業。
你們說,我家的家風彪悍嗎?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33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則是雨露。家風是一個家庭的良好習慣,是一種榜樣的力量,更是引領家庭成員積極向上的一種精神。今天,我也來曬曬我們家的家風。
我家的運動之風。
媽媽常說:最重要的是身體健康,要身體健康就必須堅持鍛煉。做為家庭習慣帶頭人的媽媽,除了給我們養成按照作息的良好習慣,還給我們全家引領運動之風。
媽媽十年如一日,每天堅持晨跑。無論炎炎夏日,還是數九寒冬,從不懈怠。而每當住校的哥哥周末回來,爸爸媽媽都會帶哥哥去體育館打球。爸爸也常說,運動是最好的放松方式。無論羽毛球還是乒乓球,我們一家都打得不錯呢!
而我,在媽媽的督促陪伴下,這一個暑假,每天早上都會去明鏡小學的操場上運動。跑步、跳繩、打羽毛球……,這一輪下來,大汗淋漓,這叫一個痛快!每天的鍛煉,不僅增強了體質,還讓我明白了堅持的重要性。
我家的閱讀之風。
我們家的電腦是爸媽開網店專用的,我們家的電視基本上是擺設,更不被允許玩手機。所以,當許多家庭大大小小都玩電腦捧手機或追劇時,我們家卻都沉浸在書香中。
瞧!哥哥正專注地做《海底兩萬里》的批注,媽媽在津津有味地捧著《讀者》,而我卻如饑似渴地一頭鉆進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紅飄帶獅王》里。
我們家更有共讀的好習慣。每次哥哥看完老師指定的必讀書目,媽媽必定也要拿來讀一番,而后再選擇合適的書推薦給我看。我們家的共讀,不僅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還增進了相互間的交流。因為熱愛閱讀,我已經連續幾期被評為校級“書香少年”,我們家也被評為“書香家庭”呢!
良好的家風,是一所學校,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更是一盞明燈!在這盞指路明燈的照耀下,讓我一路健康成長!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34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么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得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得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里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得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得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得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后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后大多是聽外公外婆得,用爸爸得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得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得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得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得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得優秀少年。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35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特有的家風來規范和引導每個家庭成員的言行。今天,我就自己的家風來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
百善孝為先
孝。 這個字幾乎是貫穿了中國上下五千年。古人非常講究孝道,由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就可以看出。盡管現代社會沒有,二十四孝,那樣夸張,但它依舊十分重要。
我的家庭也非常注重對“孝”的培養,幾乎從我記事起,爸爸媽媽就給我講了許多關于“孝道”的故事,而他們也自始至終都在進行對“孝”的踐行。
爺爺奶奶總是對他們贊不絕口,并讓我向爸爸媽媽學習,做一個孝順的人!媽媽告訴我說:孝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噴涌,它永遠在自己的內心激蕩。
誠實為本
爸爸媽媽常常告誡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只有這樣,大家才愿意親近你,和你交朋友!而你自身也在踐行誠實的過程中得到升華!
于是,我開始努力做一個誠實的人:不對別人撒謊,哪怕事實對自己再不利,也要實事求是。果真,因為我的誠實和友善,大家都愿意和我做朋友,而我因此也不再孤獨寂寞。
當然,誠實不一定總是不撒謊,直言不諱,有時善意的謊言更能夠幫助和挽救他人。
不拋棄,不放棄
人生難免磕磕絆絆,但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時,我不會選擇哭泣和氣餒;相反,我會繼續努力追求,因為我記得—不拋棄,不放棄!
陽光總在風雨后,這是父母常常教導我的一句話。他們告訴我,再遇到問題時,一味地逃避非但不會解決問題,有時還會將問題復雜化,只有迎難而上,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最實際的。
于是,我懂得了—不拋棄,不放棄!
以上只是我的家風的一部分,他們也許老生常談,耳熟能詳,但卻依舊散發出其亙古的光芒,照耀著我和我的家人,使我們的前方不再迷茫!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36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雖然我們是一個平凡的家庭,可也有著讓人敬佩的家風。
可每當有人問起家風是什么時,我們都會張開結舌,一個家的家風,里面包含的是規矩,是一個家族的文化。我們有著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家風。因為父母有著這些習慣,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慢慢著也有了家風。
因為爸爸很忙,所以我們去很多地方都要要坐公交車,我們登上了公交車,慢慢習慣公交車的喧嘩與躁動,公交車上的人越來越多,空氣中彌漫著一絲惡臭,有很多老人沒有座位,可別人好像沒看見一樣,可媽媽突然站起身對身旁一位公公說:“您來坐吧”。那位公公說:“不用,謝謝”。媽媽讓公公坐,公公只好坐了下來,感激地說著謝謝。
我問起媽媽,“媽媽,你為什么要把座位讓給別人呢?”媽媽說:“這些老人年紀都比較大了,車上又這么顛簸,要是他們摔跤了可怎么辦呢?”我聽了媽媽的話,深刻感受到了媽媽尊老愛幼的品質,我也站了起來,把座位讓了出來。
不僅僅是媽媽有著這樣的好家風,爸爸也有著呢。
每次爸爸吃飯都小心翼翼,不把一粒米弄掉,盛飯時也只盛一些,他從來就沒有浪費過。
可有一次,爸爸看見了一個幫助貧窮地區的集團,立即捐出了三百元錢,我疑惑地想:為什么爸爸平時省吃儉用,還捐出有幾百元呢!我把我的疑惑說了出來,爸爸笑著說:“有好多人都過著貧窮的生活,有些山區里的孩子,他們都沒辦法上學,你說我們是不是也要對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這就是我們的好家風,雖然并不重要,可我卻深深地刻在了腦海中,永遠記憶猶新。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37
好家庭都有好家風。比如尊老愛幼、努力學習等等很多。我家的家風就是勤儉、節儉。這些都是爺爺告訴我的。
記得有一回我們回老家,走進干凈、整潔的土房子。卻不見爺爺的蹤影。等啊等,天也漸漸暗了。模糊的視線中出現了一個人影。年邁的步伐,身上背著一大捆木柴。走近一看,這位年邁的老人正是爺爺!我們跑過去,全家人相擁在一起。手上的冰霜也漸漸地被暖化了。晚上我跑去爺爺的房間里,不解地問:“爺爺,你為什么要千辛萬苦的去上山撿木柴呢?再說了,集市上的竹炭買點回來不就行了嗎?”爺爺笑了,對我說:“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之一。節儉。再說,木柴比竹炭耐燒啊。”
一回,爸爸媽媽連夜去辦事。爺爺天還沒亮便把我搖醒,把衣服遞給了我,示意我起床。待我收拾好后,爺爺拉著我的手,朝山上的山頂奔去,剛到山頂,一個巨個的太陽進入我眼簾,溫暖的太陽光籠罩整個世界。當太陽完全升了起束。像一粒金色的大球,又像一朵金色的菊花。簡直太美了!但我又問爺爺:“爺爺,為什么不去手機上一搜照片不就行了嗎?”爺爺說:“這個嗎,親身經歷然是最好的不過了。再說了,這些照片都是別人的成果,就算再美,也是別人的成果。”我聽了恍然大悟。
一次,爺爺很早去山上收集種子。然后背上背蔞,拿起鋤頭。干了起來,不知不覺,到了下午,爺爺早就汗流浹背了,但依然持到底。我心想:爺爺好笨呀!集市到處都有得賣的小樹苗,非得自已種!回家的路上,我疑惑的問爺爺:“爺爺,你為什么不去市場上去買幾個小杓苗回來不就行了嗎?非得自已種。”爺爺說:“勞動最快樂!”說出來雖然隨意,但還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38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學校,它既對我們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又陶冶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家庭幸福、和諧、美滿、興旺的法寶。
現在讓我來告訴你,我們家的家風——勤勞、認真、奉獻。
因為媽媽工作繁忙,我是在姥姥家長大的。印象中,姥姥總是在家里忙個不停,左洗右刷,從不閑著。姥姥每天都起得很早,為我們準備好早餐后,就干其它活兒,尤其是拖地,她要求極高,如果有一些地方她認為還沒拖干凈,總要重復拖。她總是說:“毛主席曾說過,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的。”在姥姥的教育影響下,媽媽、大舅都是光榮的共產黨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勞、認真地工作,奉獻自己的力量。
媽媽是一名護士,她總說她的工作與人命打交道,容不得一絲馬虎,必須認真對待每一份醫囑。而且她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需要接診很多患者,即使有的患者態度不好,甚至對媽媽大聲叫罵,她依然微笑著給他們打針、輸液。媽媽說這是她該做的,她理解患者的焦躁、恐懼,愿意給他們最好的護理,讓他們早日康復。下班后,媽媽總是急匆匆從小飯桌接上我,一手提著菜籃子,一手領著我趕回家。晚飯后,媽媽除了輔導我學習、整理家務,還要看書學習醫學新知識,我們倆比著學習,看誰先完成任務。
在姥姥、媽媽的影響下,我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沖在前面做值日,搶著干活;在家,我盡量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減輕她的負擔。在學習上,我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考試,爭取用好成績回報姥姥和媽媽。
我愿勤勞、認真、奉獻的家風走進千家萬戶。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39
自吟以往,反躬自省
——題記
國有國法,家有家風。“反躬自省”是家里老人常掛在嘴邊的諄諄教誨,我于學習中悟家風,成長!
悟家風,知有所愧,終有所感!
“你覺得老師交給你的任務是累贅嗎?”輕輕的問句讓我剛放下的心變得沉重起來。
“還記得一直對你的教誨嗎?反躬自省,反躬自省,你需要自己明白的”說著媽媽便走開,獨留我在這里沉思。
不久前,我和媽媽拿到了我的月考成績,刺眼的數字壓的我喘不過氣來,原本信誓旦旦要奪冠的月考,竟然以這樣的結果落幕。面對媽媽的責問,想來想去我把問題歸結到了班主任身上,是他讓我做紀律隊長,耗費了我那么精力。但是當我說出原因后,媽媽卻只給我留下了那兩句話。
“反躬自省”是家里老人經常在我耳邊念叨的,之前并未多理會,四個字而已,如今細細想來卻十分沉重。我思路開始清晰,開始頓悟,我剛才只是找了一個站不住腳的所謂的“理由”,而且有意將它放大了,只想逃避,而不敢直視自己的問題,反省自己。
學習的路上有很多絆腳石,但是班主任的任務卻是對我的歷練,是助推器,我卻把它當成借口,而不是反思自己!
“反躬自省”就是教導我要直面自己的問題,不斷的反省自己啊!
瞬間,內心的沉重都化為烏有,學習路上總有荊棘,心懷家風,便能無懼挫折,精進自我,逆風飛翔!
修身方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古有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司馬光教子勤儉,吉鴻昌不忘父訓一生清白謙正,家風傳統始終在中國人的血脈中流淌。“反躬自省”也已烙印在我心中,融進我的血脈里,成為了我永久座右銘。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40
家風是展示家庭的精氣神,中華上下五千年,許多遠名古今中外的名人的背后,不是都有良好的家風嗎?
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風,家風或許約束了我們的行為,但是讓我們時刻牢記,伴我們度過難關。
每當遇到挫折時,爸爸的話語總在耳畔想起:“辦法不是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見多識廣,博采眾長,斷而敢行,辦法才會多起來。”每當遇到煩惱時,他又會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尤其注重‘事上練’,能力提升必定‘功到自然成’”。
我的家風注重兩個詞“誠信”和“節約”。
誠信
小時候,總是因為管不住自己而偷偷玩會兒手機或平板,接著門就打開,爸爸走進來,看見我旁邊放著平板,臉一沉,問我“你是不是在玩?”我心里不屑地想,既然你都知道為什么還要問?但我還是撒謊了“沒有。”他倒也沒說什么,便氣呼呼的走了。
又一次,又被發現了,我想挨罵就罵吧,于是就承認道:“我玩了游戲。”“多久?”“挺久的吧,但都是寫完作業才玩的。”我既緊張有輕松的說道。沒想到爸爸居然沒有生氣,反而很欣慰的說:“沒關系,下次不要再犯了,我很開心你沒有撒謊,做人就要有良好的誠信。”那次讓我明白,誠信是非常重要的。
節約
大概是經歷了艱苦的歲月,我奶奶特別節約,當時她吃不飽穿不暖,險些被餓死,所以任何花錢的東西她都不肯丟掉,但她心靈手巧,那些不肯丟掉的廢物經過奶奶的手倒騰幾下,都能變成些有用的東西。慢慢我也養成了節約的習慣,燈不用時就關掉,能不花錢就不花錢,在奶奶的影響下,節約漸漸成為了我們家的家風。
雖然有時不理解,但不得不承認這是我們家的好家風,我從中受益匪淺。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41
我有一個平凡的家庭,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我懂得感恩,好東西一定要分享。我們家時時都上演分享戲”。
好香啊!”還沒走到飯桌前就聞到了濃濃的香味,媽媽弄了我最喜歡的鹽焗雞。外公!爸爸!吃飯嘍!”我興奮地嚷了起來。
按照慣例,我的碗里少不了一個大雞腿。哇!香氣撲鼻,金黃金黃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我拿起雞腿正準備吃的時候,突然想起爸爸媽媽平時的話:我們從小要學會孝敬長輩,從小事做起,要懂得感恩。”對啊,外公那么疼愛我,把什么好吃的都讓給我吃,我也應該
于是我馬上把雞腿放在外公的碗里,說:外公,這個雞腿給您。”好孩子,你真乖!外公不吃,你吃!這可是你最愛吃的。”外公高興地又把雞腿夾到我碗里。我推開外公的手,說:外公,我們要孝敬長輩的。”喲,我們家的小琪長大了,變懂事了,會感恩了!”媽媽笑瞇瞇的看著我說。我有點不好意思。
外公爭不過我,于是把雞腿夾到了爸爸的碗里:小琪,你爸爸上班辛苦,給你爸爸吃。”爸爸也爭不過外公,又把雞腿夾到媽媽的碗里說:小琪媽,你要上課,又要做家務,你比較辛苦,還是你吃。”我發現媽媽的眼角泛著淚光,媽媽最后把雞腿夾到我的碗里:小琪,你正在長身體,你多吃點肉。”
就這樣,一個雞腿轉來轉去,又轉到了我的碗里,我看看外公,看看爸爸,又看看媽媽,我感覺好幸福。我想了一下,拿起雞腿,用刀子把雞腿切開四份,每人的碗里都有一塊。來,大家吃,好東西一起分享!這叫‘有福同享,有雞同吃’!”我故意拉長了語調。
哈哈哈”大家都笑了起來。
分享就是快樂!我家的好家風就是要分享!我愛這個幸福的家,人人尊老愛幼,個個和睦相處!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42
我家個家風,那便是慎重、努力地做事。
聽媽媽講,之前姥姥在一個加工廠里工作中,那邊全是設備,能夠用于吹頭,并且那時候壓根沒有電吹風,因此 一些職工就用設備來吹頭。可是,有一個人一不小心,秀發被卷了進來,整個兒頭發必須被揭掉了,那可了不得,是要出人命的。這表明,大家做事要慎重,一絲不茍,要不然不良影響就很嚴重了。姥姥便是一個慎重的人,這也是媽媽一家的家風。
我的爸爸兒時住在溫州文成縣的山區地帶里。那個時候,山區地帶里大家都太窮,因此 父親學習培訓很用功,很勤奮好學。媽媽兒時盡管住在杭州舊城區(如今的拱墅區),但也跟父親一樣,學習培訓確是很拼了命,考試常常得100分。慎重和努力,自小就在父親媽媽的身上有一定的反映。
工作中之后,慎重和努力也是在她們的身上經常可以看到。
現如今我已經是一個四年級的中小學生了。伴隨著年紀的提高,我更必須保證慎重。不慎重產生了許多 壞結果。有一次,我白塔公園,三心二意,結果被火車軌道絆了一下,正跌倒石塊上,手那時候哪個疼呀,簡直無以言表,過去了整整2個禮拜才好。再之前,我回家時,還曾由于玩酒瓶手被夾層玻璃劃破了,縫了整整五針。此后,我下決心,漸漸地改正了一些不慎重的習慣性。總而言之,做事要一絲不茍、井然有序,不可以有一點兒粗心大意。失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小數位加一個減一個,相距可太大。這種好的習慣,我一定會終生使用。
這就是我們家的族規家風——慎重、努力。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43
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與作風。
我們家是教育世家,到我阿姨這一輩已經是第六代教師了。長輩經常告訴我們:“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的心去感受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言必誠信,行必中正。”等等等等。其中“誠信”是我們家風之一。長輩們經常跟我們講起當年關于誠信的故事來……
我們也很喜歡聽祖輩父輩們當年的故事了。因為父母的故事里包括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有時覺得有趣,有時又覺得傷感。“誠信”二字隨之也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中。我又聯想起了一件自己關于誠信的事情:
有一天我向何如借了一支筆,那是一支筆蓋上鑲著鉆石的水晶筆。我十分的喜歡,慢慢地心里就有了占為己有的念頭。可這是何如的,我不可以那么做呀。怎么辦?怎么辦?突然一個主意冒了出來,我就說我把筆弄丟了,找不回來了!這真是一個好辦法,我心里暗暗竊喜。于是我馬上與何如說了這支筆被我弄丟的事情。何如十分傷心地說:“這是我最喜歡的筆!”我看著十分心疼卻又十分開心,因為何如相信了!我就一直將這支筆藏在兜里。
一天,我與媽媽聊天中無意說起這件事情,媽媽嚴肅地批評了我,問我水晶筆還在不在,我輕聲回答:“在”。于是媽媽讓我馬上把筆還給何如,并向何如道歉,希望能得到她的原諒!第二天一早我就將水晶筆還給了何如,并向她道了歉。何如原諒了我,還將水晶筆當禮物送給了我,我太高興了!回家我告訴了媽媽,媽媽也替我開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誠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格!缺了誠信,就缺了信任,缺了信任,人與人之間就疏遠了!我以后一定得做一個誠信的人。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44
都說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我家的家風有很多很多體現。做善事,不求回報、為人老實,不干壞事、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人們都做到心中有家,心中有國,給我的成長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我還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培養我的動手能力。剛開始是給我一些小獎勵,引導我積極主動地去幫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久而久之,就算沒有獎勵,我也養成了習慣,回到家會幫助奶奶洗洗菜、掃掃地;幫爺爺捶捶背;倒水喝的時候順便給長輩也倒一杯。
我上了學之后,每天放學回家寫作業總愛邊寫邊看電視或者聽音樂。常常是作業沒做多少,就該吃飯了,拖拖拉拉的樣子讓爸爸媽媽看見了,總要嚴厲地批評我。但我抵抗不了動畫片的誘惑,每次回到家還是偷偷這么做。有一次又被爸爸撞見了,爸爸沒有露出以往嚴肅的表情,而是溫和地說:“你先看完,再做作業,我先把作業拿走,好好看。”說著,拿著我的作業和家校聯系本,坐在沙發上檢查。爸爸這么做,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動畫片也沒心思看了。我忐忑地去把電視關了,坐在爸爸身邊觀察他在干什么。過了一會兒,爸爸說話了:“兒子,你知道今晚的作業是什么嗎?”我了一下,總是對著家校聯系本對照著寫作業,全部作業自己完全沒在腦子中記住。看我吞吞吐吐,爸爸又說:“你這樣寫作業,能記住多少內容,學習要認真專一。”我聽了,羞愧地低下了頭。
從此以后,我回到了臥室去寫作業。慢慢地把字也練好了,無論做什么事都不再三心二意了。
現在,我學習和生活中還是會有很多小毛病,但我知道,在這么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中,好的家風會伴隨著我的成長,讓我成為一個優秀的小學生。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45
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一個好的家風,培養出來的孩子也不會太好,縱使這個孩子學習好,品德也不會太好。所以一個良好的家風可見是多么重要。
小時候媽媽就告訴我,咱們家的家風很嚴,你要好好聽話。我覺得家風一點也不好,既不能吃,又不能玩,還要守那么多的規矩,煩都煩死了。于是,我開始厭倦家風了,甚至是討厭。
今天,老師又告訴我們,家風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于是我問媽媽:媽媽什么是家風啊?每次吃飯時,都是爺爺奶奶先坐在桌子旁,然后爸爸媽媽們這些小輩才能坐,最后才是我們這些小孩子坐到桌子旁開飯。這些都是家風。還有開始吃飯時,只有老輩先動筷子,我們這些小輩才可以動筷子,而且,每一道菜都是爺爺奶奶先吃,后才輪到我們。這就是家風。
媽媽,家風還有哪些啊?每次家里來了客人,與長輩聊天時,我們這些小輩只能在一旁聽著,不許插話,也不許離開,否則就是極大的不禮貌。只有在有事情況下,并且征求了老人的同意才可以離開。這就是家風。
媽媽,還有什么是家風啊?每次說話事,都不許帶臟字,每次干事時,都不許多問,只要聽長輩的話就可以了。要做的謹言慎行。不與長輩頂嘴,不做氣長輩的事。這就是家風。
媽媽還有哪些家風?我要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糧食,不浪費一粒米。節約水資源,不浪費一滴水。這就是家風。
原來,良好的家風,可以成就一個人的一生。現在我明白了,良好家風的重要性,也從心底里對家風油然而生了一種敬仰。這就是我家的家風。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46
我的家很溫馨,有勤勞的爸爸跟善良的媽媽,他們常常教導我做人要有愛心,要幫助人,做個善良的人。
這是從我爺爺這一輩傳下來的甚至更早的時候傳下來的,因為我爺爺等許多人愛幫助人,所以,我們的家風就這樣形成啦,而且大家都是這樣做的。
有一次,我上學坐公交車,坐到第六醫院的時候,有許多老人上車,隨后,有許多人都站著,我穿過了三位老人,把哪位腿腳不利索的老爺爺讓到了我的座位上。這位老爺爺跟我說了好多話,我并不感到厭煩,而是覺得很開心,人都有老的時候啊,我們要有愛心啊!
還有一次,我在上學的路上看到有一位老爺爺突然摔倒在地,我忙跑過去扶,因為要上學啦,所以心里又著急又害怕,又因為當時急于上學去,剛剛把老爺爺扶起來,也沒看身邊,轉身跑向學校。結果,又不小心碰倒了一個路人,當時也還是非常著急,只是小聲嘀咕啦一聲“對不起”便跑走了。
沒想到,媽媽就在后面遠遠地看著我,她回頭給別人說話,沒看見我扶老人,只看見我撞倒了路人,媽媽很失望,回到到家不停的批評我,我很冤枉,我給媽媽訴說自己的苦衷,媽媽聽了恍然大悟,接著媽媽告訴我:“你的做法又讓無辜的路人受到了傷害,這不是我們家人的作風,要引以為戒啊。”
我默默的懲罰自己,半個月不許玩電腦。
自從這件事過去之后,我越來越明白,愛心要真心對待,幫助人要全心全意,一定不能漫不經心的去幫助別人。
這就我們家的家風,跟國法一樣,一點兒也不可觸犯,否則后果會很嚴重。你喜歡我們家的家風嗎?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47
家,是溫暖的搖籃。白色的墻,米色的地板,它就是我普通的家,可它給我的感覺又是那么的特殊。走進我的臥室,每當我撫摸著爸爸從遠方帶來的書桌時,溫暖總是一瞬間涌進我的心里;每當我靠著媽媽的肩膀時,就像躺在那溫暖的搖籃里,感覺是那么的輕而柔,溫馨與舒適總是圍繞著我。家的感覺是一只輕緩溫馨的搖籃。
家,是在風平浪靜的海洋里的一葉舟。我的家是那么的平靜,沒有洶涌澎湃,也沒有狂風呼嘯,溫柔的話語總是在我耳邊徘徊,一盤磁帶中珍藏著爸爸和媽媽臨走時留下的叮嚀。我的幸福隨處可見,美麗的旋律飄揚上空,幸福也隨著波光粼粼的水一直流進我的身體里,流入我的心田,家的感覺是一葉輕蕩湖心的小舟。
家,是樂章。我的家存蓄著天然美感的音符。那一句句話語滲入我的腦海中,就好似一縷縷的合成琴弦,奏出飄渺而又神奇的無調無聲的音樂。仔細聆聽,就如《月光曲》般舒緩;如《梁祝》般悅耳;如《命運》般震撼人心;如《小夜曲》般安謐沉靜……家的感覺就是和美、質樸的樂章。
家,是一首沒有題目的詩。它以快美的詩情,描繪著我生活的喜怒哀樂;它以本身卓越的哲理,慰藉著我心靈的空虛。我想知道詩的名字,可是只有一縷清煙隨風飛舞,隨風而逝。家的感覺是一首無字的詩。
家,是一個和藹的長者。他的皺紋就像是家的經歷,家的滄桑,他粗糙的大手就像家的坎坷,家的艱難。在我傷心的時候,他總是不厭煩地傾聽我的訴說,在我傾吐的同時,他又用手抹去我苦澀的淚。家的感覺是一位慈祥隨和的老者。
我愛我的家!他是無限愛的無限,是月明星稀的漣漪。我只覺得家是那么的溫暖,那么的和美。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48
要說好家風,我家的好家風是勤勞和守時,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守時是誠信的一種表現,優秀的家風是一個航行燈、一個風向標指引著我們。
早上,不到五點鐘奶奶就起床了,起來的時候,我也醒了,發現天還沒有亮呢!奶奶總是輕聲輕腳的穿上衣服,生怕打擾了我們的睡眠,給全家人做早飯,做完早飯,又開始忙東忙西---奶奶先用凈水把拖布涮干凈,然后就開始擦地,再然后,用電磁爐燒一鍋熱水,讓我們全家有熱的水可以刷牙洗臉。大約到六點鐘,我的爸媽也陸續起床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奶奶的影響下,我和媽媽也被帶動起來,早晨從來不貪床,即使是節假日也不例外。每天早上奶奶忙著給我們做飯,媽媽忙著打掃房間,而爸爸卻在聽音樂,我在念英語。不到七點,奶奶的飯做熟了,媽媽把房間也收拾的干干凈凈,我更是收獲巨大,把英語單詞背得滾瓜爛熟!接下來就是我們全家其樂融融地坐在餐桌旁享受美餐了!俗話說得好啊,一天之計在于晨,早晨這段時間我還真是蠻享受的嘛!
我家祖孫三代早起不貪床,守時更是是我家的一個良好的家風。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和媽媽參加聚會,媽媽對我說,你快點,時間快到啦,我說離約定的時間還有好長時間呢。媽媽鄭重其事地對我說“咱們要提前幾分鐘到,不能讓別人等咱們。”我還戲謔道"寧教天下人等我,休教我等天下人"。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一個好家風是家庭的航行燈,是家庭的風向標,每個家庭的家風都是好的學習典范。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49
大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吧,作為高級工程師的老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老娘會時常念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圣詔”也可以說成是我的家風。
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哥哥則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獎:“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識分子,就是與眾不同。”但是平時,淘氣的我和哥哥會時不時“犯上”的。例如給睡覺的老爸別上一只發卡,再梳兩個標致的小辮,于是老娘手執笤帚將我們統統趕到廁所或陽臺上,還能聽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頭上動土。”
雖說是二十一世紀了,但由于封建意識的影響,父親總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來管制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賤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學習上總是名列前茅。每當夜晚;家中從無嘩啦啦的搓麻將聲,也無地動山搖的音響聲,只有我和哥哥寫作業的沙沙聲和父母翻書報的聲音。有時,全家人也會為了一道數學題而爭得面紅耳赤。但畢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現了一切的封閉政策!收音機不讓聽,假日不許出去游玩,似乎想讓我和哥哥成為書呆子。不,連課外書也只能在廁所或被窩里偷看。我真想對父親說:“都二十一世紀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該改改了。”但怯于父親的威嚴,話到嘴邊總是又咽了回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有利有弊。但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落腳于我家。我的家庭將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50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家風對每個人都有著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它就像春風吹人、下雨淋人一般滋潤,影響著人們。
說起家風,我認為是家里人的一種行為,對別人熱情爽快,做事遇到困難時有執著性、不食言,這些都能算得上是家風。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不在于一時的富有,也不在于財產的多少,而在于家風的好壞。家風靠的是家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一家人的心靈和血液之中,才是最重要的。有良好家風的一家人就會懂得勤勞是一生中的第一目標。
說真的,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能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母親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么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是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導師。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父親母親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風和家訓。而良好的家風家訓需要每個家庭成員來共筑,只有嚴格筑好家風家訓,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51
中國是一個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風俗。《孔融讓梨》《孟母三遷》兩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高尚美德。
在上幼兒園時,媽媽要求我讀一些關于“中華美德”的書籍。上小學了,老師讓我們要弘揚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到底是什么?它為什么這么重要呢?
中華美德就是樂于助人,尊老愛幼,尊敬師長……雷鋒叔叔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活例子,我們應該學習他那樂于助人、善待他人的精神。我明白了中華美德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只要你樂于助人你就擁有了;尊敬師長你就擁有了;節約你就擁有了………如果沒有中華美德,一個承載著幾億人民的大國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脫穎而出,所以傳承中華美德是一個國家好壞的見證。
家風是一個家的頂梁柱,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誠實,和諧,守信。家庭關系和諧,融洽,這與良好的家風是不可缺的。因為家庭的教育,灌輸文明的思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它既有歷史的遺傳性,更有鮮活的現實存在。在我們的周圍,許多人都喜歡鋪張浪費。有一些大老板,總以為自己很有錢,辦一大桌一大桌的酒席,留下很多的剩菜,有的根本沒吃,煙酒更是肆意揮霍。他們難道不知道非洲有些國家連水都沒有,更別說吃飯了。有時甚至跟狗搶東西。那一桌剩菜夠他們吃幾個星期呀!在我們學校,雖然有管理人員,但還是有同學想蒙混過關,把飯壓在菜下面,隨手倒進了剩菜桶里。我們要節約糧食,珍惜每一粒米飯。
俗話說:“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如果沒有好的家風,會影響人的一生。
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和良好的家風不能被我們遺忘,不能丟掉,要繼續堅持弘揚傳承下去。因此我們必須加強中華優秀文化的學習。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52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一種風格和風尚。家風,其實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道德準則。每個人家里的家風各不一樣,正是有了家風的約束我們才能夠更加嚴格規范自己,嚴格要求自己。
我家也有家風,我家的家風就是處事要公、為人要善、做人要孝。首先可能由于我爸爸的工作性質和所處工作崗位的原因吧,爸爸經常對我和媽媽說,在對待人和事上要公道,不能興一家敗一家,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個人和每件事。其次我父母都是誠實友善的人,他們經常教育我要有一顆善良的心,要關心幫助處于弱勢群體的人們,比如每次在大街上遇到乞討的老人和孩子不管他們是真正的乞丐還是假的,我媽媽都會給他們幾個硬幣的,我有時對媽媽說,這可能是騙人的,可是媽媽卻說,甭管是真是假,有一點肯定是真的,那就是他們的家庭條件絕對不是很好,要不然誰會讓自家的老人和孩子流落街頭,遭受風吹雨打的。再次我父母要我做一個孝順的孩子,這一點他們也在身體力行著,每逢節假日,爸媽總會買好多好吃的,大包小包的拎著去看望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其實我家的家風還表現在其他方面,比如學習,要勤奮踏實,不能對學問來半點虛假,要不恥下問。還有在穿衣風格上,不能不倫不類,不能花里胡哨。其實家風雖然有些約束,但是我認為正是有了家風,所以我現在才這么積極向上,沒有學壞。不管以后是對人還是對事物,我們都要虛心,不要做一個浮躁的人。我尊重的我家風,我也會按照家風嚴格的要求自己,因為我相信在家風的樹立下,我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養成了許多好品質。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53
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的爺爺就是我們家的寶,因為是他讓我們這個大家庭有了一個好家風。
該花的就要花,不必要的盡量不要花
爺爺經常跟我們講一件事:“那時我和你婆婆還在農村生活。有一天,隊里晚上叫開會,那晚上的月亮非常亮,把鄉村小路照的清清楚楚。可你婆婆卻要打著電筒去,你們說她是不是多此一舉啊?”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爺爺每次用紙都撕一點點,可他為了讓我多吃一點飯,無論多貴的菜他都會買。每次給我報補習班的時候他連眼睛都沒有眨一下,我想爺爺一定是覺得這應該花吧!
勞動創造財富
“勞動創造財富,任何東西都不會不勞而獲。”這是爺爺從小就教我的。他總是對我說:“珠珠,你一定要愛勞動。爺爺當初年輕的時候可是非常努力地工作,現在我們家才有現在這樣的條件。所以,只有一個勤奮的人才會有大作為。”家爺爺四十歲就下崗,下海尋找商機:副食批發、開火鍋店、賣防盜門等。直到八十歲的高齡了,仍然堅持自己洗衣、做飯,從不給兒女添負擔。我每天中午都在爺爺家吃飯,我家離爺爺家很遠,但爺爺為了讓我懂得勤奮、吃苦的道理,每天讓我徒步回。
穿著傳統
我的爺爺,總是給我們說:“在我小的時候,你們的祖母從不準我們穿短褲,所以你們穿衣服必須大方得體。就像國家領導人會見外國領導人必須穿西裝一樣,到了正規場合要穿正裝。其余時間可以穿休閑裝。”爺爺最討厭的,就是穿著奇異的人了。所以穿著奇異就是我們家的一條禁令。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節約、勤奮、傳統。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54
我們知道,好家規創造好家風,好家訓創造好家庭。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規,它可以讓一個家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我們家的家規體現在孝順上。父親母親經常說:“百善孝為先。”孝順長輩,孝敬老人,就是每一件事都讓老人稱心如意。老人說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老人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吃飯時,長輩沒有動筷子,我們晚輩絕對不可以先吃,等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都到齊了,才可以吃。長輩生病了,我們小孩也一定要盡自己所能,照顧老人,雖然你們可能聽上去像一些死板而又老土的規定,但是只要你養成了這些好習慣,你就會發現,其實它們一點也不死板,反而覺得這是必須的。
我們的家訓體現在誠信上。誠信,也是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中的一個詞,奶奶因為誠信,在她們的廣場舞隊里,大家對她的印象都特別好。爺爺因為誠信,在他的工作單位上,交到了許多的好同事。父親因為誠信,在工作中,與他們公司合作的人日漸增多。母親因為誠信,在家里有急事的時候,她的同事和領導也都會幫它干活。現在,這個品質傳到了我的身上,所以在學校里,我找同學們借書,約定好了什么時候還,一定按時歸還,絕不失約,在日常生活中,我跟朋友們一起玩,和家人約好了幾點回家,也絕不會誤點。在我看來,誠信是從每一件小事中看出來的,是一個人必備的品質。
這些家風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父親母親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雖然這個愿望不太大,但它也是我們一家八口人共同的愿望。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55
很多家中都有家訓家風,要說起我們家的家訓家風,那就是:要有孝心,勤儉節約了。
父親母親從小就教育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是他們告訴我怎樣孝敬長輩的。
父親從小就不喜歡吃甜食,但是對奶奶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有一次,奶奶給父親做了一大碗粥,里面放了很多糖,父親回到家后,忍住喝了下去,說道:“好吃,可真好吃!”奶奶以為父親很喜歡吃這樣的粥,就經常給他做,父親也只好忍著喝下,就這樣,直吃得父親哭笑不得。在父親的眼中,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孝順吧。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好好的學習和傳承。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表達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同樣也讓大家珍惜糧食。記得我8歲那年的一天,吃飯時,不小心掉到桌子上幾個小米粒,當我正準備把它蹭下飯桌時,爺爺突然大聲喊道:把飯桌上的米粒撿起來吃了,你一定要珍惜糧食啊!這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你不珍惜糧食是一種惡習!”從此以后,我每次吃多少盛多少,記住了爺爺對我說過的話:一粒米就相當于農民伯伯的一滴汗水,一片辛苦啊!
這些家訓家風,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父親母親把他們定為家訓家風,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
讓我們做一個有孝心、勤儉節約的人,把它作為我們的家訓家風,共同做一個新時代的優秀少年!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56
校有校風,家有家風;校有校訓,家有家訓。
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里,家里有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和我。在我們家,父親母親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百事孝為先。”“百事孝為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更是我們家的家風。在我們家,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先讓爺爺奶奶嘗,然后我們再一起分享。父親母親告訴我,其實孝順很簡單,乖乖聽話就是孝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孝順;多回家看看他們,陪他們聊聊天也是孝順。母親還經常和父親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問她,她用最簡單的話告訴我,就是在爺爺奶奶在世的時候,盡最大的努力讓他們開心快樂的過好每一天。我知道爺爺奶奶最想看到的是:我平安健康的長大,在學習上能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所以我一定會努力,不讓他們失望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我家的家訓。從小,爺爺奶奶就告訴我:“要做事先做人。”做人最重要的是做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任何時候不可以失信于人,因為我還小,所以奶奶告訴我,只要記住,不管什么時候都不可以說謊就夠了,不要像“狼來了”里的那個孩子,因為一次次的欺騙山下的大人而丟掉了性命。奶奶的話我一直記在心上,因為我要做一個讓家長相信,讓老師相信,讓小朋友相信的好孩子!
正因為我們家的家風——“百事孝為先”,所以我們家“家和萬事興”;正因為我們家的家訓——“誠實守信”,所以我們家的每一個人都是值得信賴的人!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57
每一個家庭都有家風和家訓,同樣,我們家也有屬于自己的家風和家訓。
我們家的家風很普遍也很簡單,就是讀書學習,每天寫完作業簽完字后,我都要繼續做家里的作業,等把所有的作業做完以后,我就開始讀一些名著或課外讀物之類的書。而我母親遇見考試的時候則是埋頭苦學,每天學習到很晚,老是覺得時間不夠,等我都洗漱完要睡覺的時候還在復習,有一次,我到很晚都沒有睡著,看看表都十一、二點了,我媽仍在復習。有時,我媽不用考試,就開始看書,看的那叫個快,簡單來說,我看一本書的時間我媽能看兩本書。最后來說說我爸,他不看書則以,一看起來那就是一本看完,雖然看的盡是官場之類的小說,但起碼也是書,而且看起書來特別勤奮。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讀書學習。
而我們家的家訓則是尊老愛幼、孝敬長輩,就比如父母每次買好東西或好吃的都先給我吃,而我則要把這些好東西或好吃的讓給長輩先用,而長輩就會讓給我先用,我們就這樣推來推去,其實,最后誰吃也沒有什么關系,就是禮貌性的讓一下,做人一定要有禮貌。在公交車上時,有座位先坐上,等看見有一些殘疾人時,把座位讓出來;有孕婦時,把座位讓出來;有老人時,把座位讓出來;有比自己小很多的小孩兒時,把座位讓出來。
做人就是要有禮貌,如果一個人再好但他沒有禮貌,那也不討人喜歡;相反,如果如果一個人再差,但他很有禮貌,那也很討人喜歡,跟前面一樣,做人不僅要有禮貌,尊老愛幼、孝敬長輩更不能缺少,在這之前學習得打下良好的基礎
所以,可見我們的家風和家訓之重要,家風和家訓是一個良好家庭的基礎!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58
我家的家風家訓——孝、儉、勤;“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首先是孝,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順,其次是節儉,“勤”就是勤奮;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父親母親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么,身體怎么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煉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著聊天、散步、購物。父親母親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著我,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他們的開心果。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響著我的言行:我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為止;書包也是從一年級一直用到現在;至于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過的;過年的壓歲錢我從不亂花。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于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在我家勤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父親母親工作很努力,母親很少看電視,忙完家務,大多時候她總是看些有關教育類的書籍,她總說要與時俱進,不斷給自己充電。父親愛鼓搗他的電腦,母親不會操作時,父親輕點鼠標,就把問題解決了;很多時候,父親的同事在下班后還會向父親請教電腦問題。
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父親母親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學習成績一直是很好的。養成了好習慣。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59
待人真誠,言而有信,助人為樂,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維系現代社會的紐帶。
從小,父親母親就教我要講誠信,不要撒謊,要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還要助人為樂,拾金不昧。
母親怕我不聽話,就定了家規,總共十條。一是要講誠信,不能撒謊,二是要助人為樂,拾金不昧,三是撿到東西要交給老師,四是要為班級做好事,五是要孝敬父母親等。
在吃飯時,不能發出聲音,而且還要長輩先動筷,我們小輩才能動筷,還有就是進房時要敲門,獲獎時不能太驕傲等,多么的規矩。
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那是個冬天,我和鄰居約定好去后山堆雪人,那天清晨,寒氣逼人,天寒地凍,最先帶來冬天信息的應該是雪了,出門回頭望望自己家亮著的窗戶,只見玻璃上結著冰花,煙筒口流出的煙油子凍成了兩根黃色的冰柱。低頭一瞧,地上有殘存的積雪,白茫茫一片。環顧四周,都是光禿禿的,沒有草更沒有花。那些枯枝敗葉早被無情的西北風不知刮到那個角落去了。我感覺真的是太冷了,就又回家睡覺了,而她卻在冰封雪地的后山等著我,她一直等到太陽紅彤彤時才回去。后來我才記起要去后山,可她來找我了,那時她臉凍的彤紅,她說:“你一點都不講誠信,你為什么不去?”我不知怎么解釋,只好把頭埋的低低的。
后來,我跟她道過歉了,她原諒了我,我覺得很慚愧,現在我知道不講誠信的后果。
如果不是父母對我的教育,我就會不講誠信,我覺得父母像大地一樣哺育我,使我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我就像一顆幼小的小草被大地哺育著。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60
“校有校規,家規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得一句話。但一問到“你家得家風是什么?家教是什么?”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會傻眼了。
我家得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得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得人生做奠定而堅定得基礎,踏出堅定得步伐,成為國家得棟梁之才!
記得在小得時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兒,都會忘記爸爸或媽媽規定得時間回家,玩兒得盡興得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很著急,于是媽媽就對我很認真地說:“我們是怎么規定得時間,為什么每次都不遵守規定,這么晚才回來。現在我們就規定,同樣得錯誤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嗎?”我點了點頭,并向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規定,按時回家。
好景不長,我得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得時候,我得作業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兒,媽媽告訴我最晚六點半回家,不要影響別人家吃飯得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兒得非常開心,她得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得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電話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得回去了,因為已經超過七點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媽媽狠狠得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得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并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負擔。暗下決心,絕不再犯。
現在我終于明白了“家風、家訓、家教”是什么。“家風”是一家子得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得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得后代了。如果沒有“家訓”,那么就會把后代寵壞,只有讓他(她)知錯就改,然后再慢慢教育(她)。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61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也是一個家庭的道德標準,就如同糧食一般,是不可缺少的成份。在我家的家風就是“言出必行,誠實守信”。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誰變了就是小狗……”兩個小女孩拉著手,向遠處跑去。看到這情形,不禁讓我想到了一件事……
“說好了,明天去西山森林公園爬山!”“嗯,好的,知道了,風雨無阻嘛!”
那天,我和同學約好第二天一起去西山森林公園爬山,并且商量好在車站碰面后一起出發。
回到家后,我趕緊把作業做完了,好早點完成任務輕松上陣,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爸爸說明天休息,一起回老家看爺爺奶奶,“噢!太好了!我好久沒回家看過爺爺奶奶了,我……”,我剛準備答應的時候,想起要和同學約好要去爬山的事情,可是我又很想去看爺爺奶奶,真讓人左右為難,怎么辦呢?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爸爸,爸爸說“既然答應同學了,就不能言而無信,要遵守約定。”
“嗯,我知道,可是……”
爸爸好像看出我的心思,說:“你忘了,爸爸是怎么教你的了嗎?做人一定要守信,失信一次,你的同學和朋友們就不再相信你了。”
第二天,我準時到了車站,看到同學已經在那兒等著了,同學見到我說:“你真守信,有你這樣的朋友我真的很高興。”我當時心里在想,“幸虧我準時來了,要不然就會做一個不守信用的人了。”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言出必行,誠實守信”,它一直陪伴在我身邊,伴我成長,讓我誠誠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62
家和萬事興,是我們家的家風。它主要的意思是“家和”,代表一個家庭和睦,家人幸福安康。“萬事興”是事業、家庭、生活等樣樣美好。可以說,“萬事興”是建立在“家和”基礎上的。
每年,我和老爸、老媽都要回爺爺奶奶家過年,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我和老爸、老媽、奶奶一起做年夜飯。吃著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甜滋滋的。首先,先來做年糕和餑餑吧!年糕代表“年年高”,是祝福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學習、工作都越來越順利。年糕的制作方法可簡單了,我不一會兒就做了好幾個。接下來,我們又開始做餑餑了。餑餑分為“大元寶”和大棗餑餑兩種。其實,餑餑就是饅頭,只不過奶奶家都叫餑餑而已。“大元寶”就是做的像元寶的餑餑。把面揉成圓柱體,再把兩邊都捏一下就大功告成了!“大元寶”當然是祝福我們新的一年發大財嘍!還有,在元寶餑餑做完后,一定不要忘記插棗喔!插棗時,要把面摁一下再挑。我問奶奶這是為什么,奶奶告訴我,這樣可以生個“雙眼皮”,雙眼皮的小孩漂亮。做完“大元寶”,我和奶奶就開始做大棗餑餑了。大棗餑餑上插著許多棗,一色的紅,可漂亮了!或許就是祝我們來年紅紅火火吧!
做完餑餑后,就可以包餃子了。老爸搟皮,我和老媽包。奶奶就沒活兒干了,笑瞇瞇地在旁邊看著我們包餃子,我們包得更賣力了。一個個雪白的餃子服服帖帖地排著隊,等待著跳進鍋里好好地洗一個熱水澡呢!
當最后一道菜上桌后,年夜飯就開始了。和家人一起,吃著餃子,看著春晚。窗外,天空閃著五顏六色的光。這是多么幸福啊!
家和萬事興,是多么普通而又與眾不同的家風啊,因為它飽含著我們對家人的祝福和對祖國的希望!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63
一個家庭良好的行為標準就是家訓,一個家庭獨有的風尚就是家風,良好的家風能夠體現家庭成員的家教和素養,然而,需要每個家庭成員的遵守,好的家風能夠熏陶出有教養的家庭成員。
我家有三大“家規”:一認真做事、勤儉節約;二為人善良、真誠待人;三孝敬父母、尊重長輩。
認真做事、勤儉節約。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認真做好每件事情,一口吃不了胖子,凡事不可心急但必須認真去做認真對待,從小事做起,家里每個人都會主動的做家務。父母親言傳身教的是勤奮節儉,每個人分工明確,主動承擔,不浪費也不奢侈。是他們讓我知道了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富裕的生活要靠自己雙手來創造,有奮斗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認真做事,那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任。
為人善良,真誠待人。在我很小的時候,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等這些耳熟能祥的故事就印在我們的腦海里,父母親教導我做人做事要誠實,要講誠信,知錯就改,不撒謊。“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這句則是爸爸的口頭禪。所以從小我就經常會幫助一些弱小的事物,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我的奶奶因為年紀大了,身體不好躺在床上多年不能自理,我的父母親從未因此而嫌棄她,對她無微不至地護理,直至她去世。這件事無疑給我們做出了好的榜樣,無形中,讓我明白,孝,不在于花言巧語,而在于分秒的陪伴,在于惺惺相惜。
在我們家,這優良的家風家訓也早已根深蒂固深入到我們每個家庭成員之中。無論以后學業有成走多遠,或者事業有成有多么的成功,都始終不忘父母親的諄諄教導,忘不了已成規的家風家訓。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64
爺爺常說:“良好的家風會讓我們終身受益,人人都會養成好習慣。”
許許多多好的家風不但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而且良好的家風又是民族興旺、國家繁榮的根基。中華人民有重視家規的古老傳統,講究“孝”“道”“尊”“誠”等,隨著社會發展,應在新條件下繼承、發揚這些優良傳統。
我家的家風是“勤”,就是勤奮學習或工作。在上學之前,媽媽就經常給我講許多關于勤奮學習的名人典故,比如說:王冕學畫、牛角掛書的李密、囊螢映雪的車胤、頭懸梁錐刺骨的蘇秦與鑿壁借光的匡衡。這些勤奮學習的故事時刻勉勵著我要刻苦向上。上學后媽媽每天陪我學習、練琴,教我古詩與國學常常到十點多,媽媽正是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這樣嚴要求,要我做到起早貪黑,不辭辛苦。按照媽媽的這個標準,我每天早上起來養成了聽、讀英語的好習慣,晚上完成作業后拉琴、看書是雷打不動的必修課。
爸爸忙于工作經常不能回家,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是為了我與家庭生活得更好。受到父母的熏陶,我也懂得了勤奮,看書學藝每天都非常有規律,也經常琢磨奧數與英語,而且還樂此不疲。雖然這些勤奮使我的童年少了許多玩的時間,但是讓我收獲最多的是:學習有樂趣,讀書非常充實。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現在拿到了非常多證書與獎狀。
在老家每天飯后,一張茶幾一壺茶,一把藤椅幾本書,棗樹下,走廊里,花園旁總能找到爺爺的身影。爺爺天生愛看書,因此大大小小的書柜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有歷史類的、政治類的、文學類的,還有名人、偉人的專輯。因為我從小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因此得到了爺爺非常多寶貴的藏書呢。
“勤”這個好家風給了我一個快樂而又充實的童年,它將伴我一路成長!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65
前陣子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關于家風的報道。家風是什么?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每個家庭都應該有自己的家風。
那么,我家的家風又是什么呢?我深深思考了這個問題,回想起平日里媽媽對我們的要求很嚴格。媽媽要我做事認真仔細、態度端正,在我寫作業的時候,不允許我拖拖拉拉的,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完成,而且在寫作業時不能邊寫邊玩,不能一會吃點東西,一會喝點水的!要認認真真地完成作業后才能干其他事情。做事時一定要“認真仔細、態度端正”,不能三心二意的,這不就是我的家風嗎?
另外,“勤勞”也是我家的家風。在我們家最勤快的就數媽媽了。雖然媽媽沒有上班,但不要以為這樣媽媽就沒事了。媽媽每天就像勤勞的小蜜蜂一樣,早晨早早地起床為我們做好美味的早餐,然后叫我和妹妹起床,還接送我們上下學。之后,還要回家收拾屋子,抓緊時間學習,實現自己的理想。一次,我半夜起床上廁所時,看見媽媽房間的燈還亮著,就偷偷看了一下媽媽在干什么,沒想到媽媽正坐在電腦跟前認真地學習著。媽媽說勤能補拙,受媽媽的影響,我也開始刻苦學習,上課專心聽老師講課,課后認真做好作業,我的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了!我還開始學著幫媽媽做家務,在媽媽有直播課時,我會主動替媽媽洗碗,收拾餐桌,并幫媽媽管好妹妹,不讓妹妹打擾媽媽學習!媽媽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我也從中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
我家的家風還有很多很多,這些家風教會我勤勞儉樸,認真學習,誠實守信,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我也會將我家的家風一直傳承下去,從現在起,用這些家風約束自己,鼓勵自己,讓自己成為對別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66
每個星期,到星期五都特別興奮,終于可以回家了。一個星期都沒入家的我,很想念父母。在家里大大咧咧的,穿著寬松的睡衣,散亂著油成條的頭發,黑眼圈重得像畫了煙熏妝的女孩。爸媽出門后,我又拿著手機躺在床上盡情的玩耍。
父親每天都說,我一天就窩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像個不學無術的費物一樣,就只知道花父母的錢,到時候長大了也只會肯老。
有時候父親出門辦事也會帶上我,還必須帶上我,說什么讓我出門多見識見識。我家也是個傳統的家庭。特別是吃飯的時候總是叫我們這些晚輩要去幫忙端菜,做長輩的只要等著吃飯就可以了。上桌坐的時候也要長輩先坐,不能我們這些小輩的把位置占了讓他們沒了位置。吃飯也是要長輩們先動筷子我才能吃。
記得那次,學校剛開完運動會。我感覺自己好餓,就快暈了一樣,就沒管那么多,直接上桌就開始吃。我的手太短了,夾不到對面的一盤我喜歡吃的菜,霸道的我卻直接挪到我自己面前來吃上了。父親看到了,拿起手中筷子就打在我的手背上。我還沒來得及反應,我的筷子就掉在地上了。我不想去撿筷子還坐在那里鬧情緒。媽媽還說父親你讓她吃完飯跟她好好說嘛。父親說:別管她,她自己要吃飯自己去拿筷子,隨她吃不吃,這么大了吃個飯還這么沒規矩。就這樣媽媽也沒說什么了。我就坐在那里生氣,鬧脾氣直到大家都快吃好了。奶奶才過來跟我好說歹說勸我吃飯。沒辦法我本來就餓了,看到有人來勸我,我才吃飯了。
家里的道道規矩,條條家規。正是因為有老一輩人的堅持,才使我們養成了現在正直的三觀。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67
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家風,可以影響人們。我家的家風是樂于助人。
在大年初一當天,家家都開開心心的,只有我們的鄰居張爺爺家不時傳來叫罵聲和哭聲。于是,一向“愛管閑事”的我叫上爸爸媽媽,到鄰居家去看看。然后,和我“臭味相投”的爸爸媽媽便和我到鄰居家去看看。
我們叩了鄰居家的門,人家沒開,依舊在罵。我爸就推了門,門就開了。張奶奶回過身來看著我們,說:“哎呀,小黑寶,你們來的可不是時候,我家老頭子暈倒了!打了120都沒來!”爸媽便問是怎么回事,小回姨(張奶奶的兒媳婦)就說:“爸本之身子骨就不大好,但今天偏要做飯。正巧,我在拖地,不小心把水桶打翻,爸來時就滑倒了。”張奶奶說:“不小心?!別裝了!你分明就是看我們不順眼,故意設的局,讓我們都死掉!我告訴你,老頭子要是有什么三長兩短,我就是拼上我這條老命也要讓你生不如死!”說著,就要上去打小回姨。我媽把張奶奶一把拽住,說:“張奶奶,我知道你難受,但別動了氣,傷了身子骨,老爺子無論是死是活都不會想讓你有什么不好的事。”我爸也在旁邊說:“是啊!而且小回也不一定是故意的,人都會犯錯。再說,既然已經這樣了,也只能等待救助了。”看著我爸媽你一言我一語的勸著張奶奶,我跑到小回姨旁邊,說:“小回姨,你也別生氣,張奶奶也是太著急了才會這樣說的,其實都是氣話!”正說著,救護車來了,把張爺爺抬到救護車上,開走了。
于是,張奶奶和小回姨互相道歉,重歸于好,并向我們這家“和事佬”道謝。
一個家的家風可以影響一個人,所以,養成良好的家風很重要,這樣可以對社會帶來益處。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68
家是溫暖的港灣,讓你在疲勞時得到休息,家是雨中的一把傘,讓你從焦慮中得到安慰,家是勞累中的一杯茶,能讓你全身舒適……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說到家風,大家肯定會有疑問:“家風是什么?”家風其實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和風尚;良好的家風家規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我家的家風不是一開始就定下來的,而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所領悟到的。
記得我九歲的時候,那一天,夏日炎炎,我和伙伴們在外面玩,玩得汗流浹背,后來媽媽說:“我剛做好的木蓮豆腐,你們到我家吃吧!”這時,我聽了一肚子不高興——他們為什么可以到我家來吃呢?又不是我們家的,憑什么?
媽媽看到我滿臉怨氣,把我叫了過去,小聲地對我說:“你要懂得分享!”在母親地一句句勸說中,讓我平靜了下來,深吸了一口氣,追上小伙伴。
可母親做的木蓮豆腐只有五份,而我們六個孩子誰也不愿意和別人一起分享。母親毫不猶豫,將五份全給了別人,就是沒給我。
我熱淚盈眶,為什么沒給我!轉眼間憤怒和淚水讓我把杯子給摔了,并跑到我自己的房間,用力地把門關上。
母親送走了客人,就到我的房間里來,耐心的對我說:“孩子,如果我給你的話,是不是別人也要這樣生氣啦?這樣他們是不是也不跟你玩了?所以,你要大方一點!通過母親的教導,讓我養成了大方和不自私的習慣。
我們家不僅大方,懂得分享,而且父母很注重“孝”字。父親經常說,“百事孝為先”,尊老愛幼已經是我的座右銘,讓我銘記在心。
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有了一個好的家風,我們才能踏出堅定地步伐,才能去展望美好的未來。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69
說起家風,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敏于事而慎于言”這一句。年幼的我在書上看到這句時,便問爺爺:“這話是什么意思?”爺爺告訴我:“簡單來講,就是少說多做。少說空話、大話;多做實事……”我似懂非懂,不過,它已經像一顆種子落進了我的心田。
記得有一次,老師把全班分為五組進行搶答比賽。當老師念第一道題目時,我們組參與搶答的人屈指可數,最后,自然是輸得很慘。當時,身為小組長的我氣憤地指責了他們。回到家,我一五一十地告訴爸爸有一群“豬一樣的隊友”,爸爸卻說:“你舉手了嗎?如果自己沒做好,就沒資格責備別人。”想起課堂上我也因怕錯而猶豫不決,我的臉上似火燒一般。爸爸又語重心長地說:“記住,要少說多做。”對,少說多做!多么熟悉的字眼!
這以后,老師布置搶答時,我大膽地舉起手。而我身邊的人,也紛紛加入了搶答的行列。因為大家的積極參與,我們組終于拿了第一。
慢慢地,這幾個字在我心里生了根。我發現,爸爸媽媽也正是這樣的人。他們平時都不愛說話,更多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他們忙碌的身影。家里雖不富裕,但一切井井有條。對我,他們也極少責備和夸獎。考砸了,說一句:“下次努力!”;考得好,笑瞇瞇地“嗯”一聲。
現在,我當上了班長,老師讓我負責管理班級衛生和紀律。每當來到學校聽到書聲很小時,我沒有忙于記名字,而是拉上其他班干部,拿起麥克風,大聲領讀;有的時候,我在過道上看到紙屑,總會毫不猶豫地撿起來……
我的家風,用“少說多做”這幾個字概括再合適不過了。今后,我會把它謹記在心,時刻鞭策自己!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70
家風就是每個家庭的道德標準:誠實、勤奮、節約。
勤儉節約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因為我爸那一輩從小生活拮據,所以不管吃、穿、用、度都非常節省,久而久之,我也漸漸的受到了節約的熏陶,因而養成了許多優良的習慣:愛惜糧食、珍惜時間、合理用錢……
當然,過程是非常艱辛的,家人為了讓我養成習慣,不惜對我嚴格要求,哪怕犯了一點兒錯誤都會立即讓他們火冒三丈。所以,我也盡力地去做,默默地去忍受,因為我也知道這是優良的習慣。但是有一次我卻受到的嚴厲的懲罰。
記得有一次,吃早餐的時候,眼看要遲到了,我趕緊吃著蛋炒飯,但非常難吃,情急之下,我索性把吃到一半的蛋炒飯全部丟進垃圾桶里,然后長舒一口氣,背著書包揚長而去。下午放學回來時,發現爸爸坐在沙發上,陰沉著臉,喝道:“羅皓揚,過來!”我聽了不僅寒毛一豎——因為通常會有大事發生。果然,爸爸把我叫過去后,先用各種大道理訓斥我,再對我用荊條用力狂抽,并且要我發誓以后不要浪得糧食……訓完后,我不顧一切沖進臥室,捂進被子里哭了,淚水沾濕被子,好不容易安靜下來,我又細想:“這畢竟是我不對啊,要是我不浪費糧食,他不是就不會罵我嗎?”于是,我停止了對那事的耿耿于懷,繼續努力節約,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養成了這樣不易養成的習慣。
節約,多么普通的詞兒,但又是多么難養成的習慣,這就是屬于我的習慣,屬于我醉可貴的品質!每當想起節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熟悉的詩則會立刻浮現在腦海中,久久不散……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71
家風是什么?我想那是一個家庭長期形成的風氣。要說我們家的家風,那非“書香”莫屬了。在我們家讀書就是一種風氣,人人都愛讀書。
我常常聽奶奶說,我爸爸小時候就特別愛讀書,當時家里條件比較艱苦,根本沒有多余的錢給他買書,但這并不影響他對書的熱愛。爺爺奶奶也總是千方百計地省錢為他買書。每次拿到新書后,爸爸總是愛不釋手,一遍一遍地讀,一本書能讀上十幾遍。有一次,爸爸想買一套史書,這一套書大概要一百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爸爸心有余“財力”不足。每次路過書店,那套印刷精美的書似乎在向他招手。怎么辦呢?爸爸看到下崗的奶奶包盒子,就讓奶奶多領些盒子,每天放學后就幫奶奶包盒子。包了一年多,終于攢夠了錢,買到了他魂牽夢縈的那套書。
我的媽媽也喜歡讀書。那時我的外公生病,家里生活的重擔落到了外婆的身上,所以外婆很少能陪伴年幼的媽媽。此時書就成了媽媽的好朋友。她享受讀書,熱愛讀書,書讓她插上想象的翅膀,給她不算豐富的童年生活增加了無限色彩。直到現在,媽媽沒事就喜歡捧著本書讀。
在爸爸媽媽的熏陶下,我從小也喜歡閱讀。我房間的幾個書柜里全是我看過的書,有時我還偷偷溜到爸爸媽媽的書房中找他們的書看。就是因為我喜歡看書,也看了很多的書,所以我在班上有一個“小博士”的稱呼,同學們都說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我知道,還有很多的書等著我去閱讀,我閱讀的腳步不會停留。
我的家風,在書香中孕育,我喜歡這個家風,并且會把這個家風傳承下去。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72
我媽是個很“守規矩”的人,對我的要求自然十分嚴格。日子久了就形成了一套煩人的“家風”。
她平時對我管得很嚴,可我偏偏又十分馬虎。我上廁所總是忘關燈,我媽沒看見就算沒發生,如果看見了就給我講道理,雖然講得頭頭是道,但我還是很煩。
有天晚上,我跟朋友一起出去玩,一不小心誤了吃飯的時間,當我饑腸漉漉地回到家里。我媽就給我念了很長時間的經,跟我說什么不能去網吧,外面很危險,不要跟壞孩子學吸煙……我都煩死了。
還有上街買衣服那次,我看上了一件白色T恤,可她卻偏偏要我買黑色的,黑色衣服又熱又難看。但你猜我媽說什么,她跟我說男孩子太帥影響學習。這句話把我弄得哭笑不得,剛好一個女同學經過這里,和我打了個招呼,因此這件黑衣服就穿到了我身上,我好冤啊!
當然,我也不是那種不聽話的孩子,我也有簡單地判斷是非標準的能力,比如,有時候同學請我去網吧的話,我也會想方設法地拒絕,因為不去網吧,我在班里的視力還不錯,這多虧了我媽的家風啊!
那些要求是很老套,但這份沉甸甸的愛不管放在誰身上都能感受得到。
我的一些朋友,因為沒有家長約束,可以為所欲為。他們常常夜不歸宿,在大街上游蕩、喝酒,甚至打架。如果沒有我媽的管教,我也許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早戀的同學也是有的,他們的成績也下滑得厲害,大多成了大家的笑柄。因為有我媽給我的打扮方式和教育方法,我成功地經受住了誘惑。
我覺得就像花草需要修枝打杈一樣,一個人生來也有很多惰性和缺點,它會使你走很多彎路,這時候你就不得不接受一些你所不能理解的管束,這樣才可以健康地成長。
你覺得我家的“家風”怎么樣呢?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73
媽媽如同一棵大樹,我則是小幼苗,好家風是養份,它在我成長中哺育著我,讓我健康成長。
記得我剛踏入幼兒園的那刻,媽媽總在我耳邊說:“孩子我很高興,你長大了,白天要離開媽媽到幼兒園去學本領了,記住:你要尊敬老師,愛護同學。”媽媽這棵大樹用好多故事,行為幫助我,讓我在幼兒園快快樂樂的成長。
每每媽媽到幼兒園,總是很有禮貌的向老師打招呼,遇到事情跟老師慢慢溝通,媽媽的習慣一直影響著我。每天早上見到老師,我總會說:“老師早上好”,放學會說:“老師再見”。老師們都很喜歡我,我成為了老師得力的小助手,大大小小的事情,老師都放心交給我。
現在我是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剛開學不久,我一直沒有進入小學的學習狀態,有一次上課做小動作,被留下來跟老師道歉,因為害怕,我一直沒有勇氣對老師說出“對不起”這三個字,躲在媽媽的身后哭,媽媽在學校大門口蹲下來跟我講了一個故事。
媽媽讓我明白了尊敬老師是多么重要,今天老師很愛我,想幫助我,讓我變得越來越好,我們做錯了,如果不愿意擔當承認,那我們是不會進步的,錯了改了,那就是進步,這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媽媽說:“很高興,你今天有機會學習了”。聽完媽媽的話,我獨自一個人跑到老師的辦公桌,跟老師道歉,老師說:“寶貝你好棒,老師明天看好你哦……”聽著老師溫柔的聲音,那溫暖的手撫摸著我的頭,我瞬間感覺好幸福,我終于知道了錯了不重要,重要的是改,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尊重老師,明白老師的愛,也明白媽媽的愛。
媽媽言傳身教成了最美的家風,這最美的家風,伴我一路健康的成長!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74
“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到“你家的家訓、家風是什么?家教是什么?”這些問題時,可能有些同學就會傻眼了。
我家的家訓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訓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訓,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堅定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記得在小的時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耍,都會忘記爸爸或媽媽規定的時間回家,玩的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總是讓大人們很著急,于是媽媽就對我語重心長地說:“我是怎么給你規定的時間,為什么你每次都不遵守規定呢,這么晚才回來。現在我們就規定,同樣的錯誤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嗎?”我點了點頭,并向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規定,按時回家。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兒,媽媽告訴我最晚六點半必須回家,不要影響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得非常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的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電話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為已經超過七點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并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增加了負擔。從此,我暗暗地下定決心,絕不再犯。
現在我終于明白了“家風、家訓、家教”是什么了。“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后代了。如果沒有“家訓”,那么就會把后代寵壞,只有讓他們知錯就改,然后再慢慢教育他們。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75
我的家是成千上萬個家庭中很普通的一個,父親在外地上班,母親在當地上班,他們平時都很忙。但我的家卻是幸福的、快樂的。面對挫折時,我們不會氣餒;面對不足,我們可以知足;面對失誤,我們會一起分析原因……這都是家風在暗地里的幫助,才讓普通的家變成最美的家。
我家的勤勞之風。我出生于農村,小時候就和山坡莊稼打交道,隨著玉米,谷子一次次的豐收,我也漸漸長大。所以在家里一有時間,我也會受父母的影響,幫助做些家務。我幫媽媽晾衣服,拿著掃把掃地,爸爸則在一旁整理桌上的東西,一家人顯得十分默契,最終房間會被我們打掃得一塵不染。
我家的智慧之風。我和爸爸媽媽經常在茶余飯后進行些智力小游戲。比如說一些含動物的四字成語啦,描寫春天,花朵的四字詞語等。這不,游戲又開始了,我脫口而出:“馬到成功。”媽媽反應很快:“一馬當先。”爸爸也加入了:“老馬識途。”我不慌不忙道:“井底之蛙。”媽媽接著說:“亡羊補牢。”爸爸也不假思索:“聞雞起舞。”又到我了:“龍馬精神。”看了這些,你是不是也覺得好玩?你的家庭有智慧之風么?
我家的感恩之風也是名不虛傳的,從小爸爸就經常對我說:“一個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順長輩回報他人。”父母都是很有孝心的人,所以在這個方面,他們給我做了很好的榜樣。客人每次來我家時,爸爸總是會給他們添茶倒水,我也學著爸爸的樣子給其它客人添飯還會偶爾給客人們送上幾句祝福語,客人們看我這么懂事,不由得連連稱贊。
我的家里有著各式各樣的風,幽默,樂觀,勤勞,感恩……有了它們,我的家才更和諧,更美麗,更幸福。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76
“少年強,則國強。"這個“強”是強大的意思,也是人們都知道的一句話,但一問道“你家的家風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家的家風是‘強’。”很多人可能會不明白,不急,請聽我娓娓道來。
這個“強”并不是強者的意思而是堅強、頑強。
爸爸有著一雙強壯、有力的肩膀,可以扛起整個家。媽媽沒有工作在手機上找活干,每天都在用勤勞的雙手努力工作掙錢,還盡心照顧我們,一天到晚像個急驚風似的,忙來忙去的。爸爸媽媽為了給我們一個幸福的生活,付出了許許多多的精力和心血,讓我們一起加油!
論堅強,姐姐最棒。在姐姐16歲那年,剛好上高一,也不知道老天爺為什么如此狠心竟送給姐姐一份獨特的“禮物”——嚴重的腦出血。在一年里做了2次手術,那時的我才4歲什么都沒印象,只聽大人提起過,姐姐哭得眼睛都腫了,光是看著都會心疼。命運似乎和她開了一個大玩笑,而姐姐就勇敢地向命運宣戰。當姐姐躺上手術臺時,她的眼睛緊緊地閉上,但她卻想(手術結束后)“有的人生來就有一個富裕的家庭,有的人卻生來就在一個窮苦的家庭,命運啊,你雖然能給每個人不同的家庭,但每個人的人生是要靠自己改變的,我要戰勝你——命運!我絕對不會認輸!”姐姐,加油!我和爸爸媽媽永遠是你堅強的后盾!
或許是受到了姐姐的影響,或許是受到了媽媽的言傳身教,我也慢慢地變得堅強起來。學習不再偷懶,我要變得好學起來,不管在學習上遇到了多大的困難我都要勇敢地去面對、克服它!
我要自豪地告訴大家:這就是我家的家風!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77
國有國風,家有家風。如何設立好既美好而又和平的國家呢?主要就在于每一個家庭的家風道德“家興出孝子,家敗出妖孽”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家風,那就沒有一個好的國風。
“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每每到那熟悉的家鄉,就會想到一大串的風俗。早晨起床,不到7點就會被奶奶的做飯、打掃、拾柴火······各種嘈雜的聲音吵醒,奶奶經常教育我“人要勤快”,于是每到新年時,是我最忙碌的時期,也是全家上下最忙碌的時期。早晨依然會聽到那些嘈雜的聲音,朦朦朧朧起了床,吱吱嘎嘎的木門聲,應該是奶奶開門的聲音,只聽見奶奶大吼一聲“起床”,正在著裝的我莫明被嚇了一跳,趕緊穿好鞋去幫奶奶干活。“貼春聯”代表著新的一年的來臨,那一天,奶奶把面粉放到鍋里熬,用刷子把面粉糊到春聯上,在把春聯糊到墻上,這是我印象最深的過程。
“尊敬長輩”相信許多的家庭都有“尊敬長輩”的家風吧,孝敬乃是中華上千年的優良傳統文化。我的爺爺快80歲了,于是家里面就買了一條肥碩的魚,當時的我一問三不知,一聽爸爸的細說,才知道這是希望爺爺能長壽的信念。平時爸爸和姑姑們給爺爺送一些補品,我們就負責讓爺爺開心,每一次見到爺爺都要心高采烈的去問好,不僅要對爺爺這樣,還需要對其他長輩尊敬。這并不是弄虛作假,而是真心實意的去尊敬每一個長輩。
只有有了一個健康的母親,才能有了一個健康的孩子;只有有了明媚的光芒,才能有了一片耀眼的土地;只有有了美好的家風,才能有了一座輝煌的中國!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78
我的家是中國千百萬家庭中的普通的一個,但我的家庭中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在這個家庭中一直保持著——軍人的作風。從軍報國是每個家庭成員的一生的驕傲,綠色軍營則成為每個人心中不變的“圣地”。無論歲月交替與時代變遷,軍人的熱血卻代代傳承。
我的爺爺1958年入伍,到西藏去保衛邊疆,當時爺爺才15歲。他1979年轉業,在部隊奉獻了21年,真是了不起!我的爸爸1986年入伍,1991年退伍,也在部隊奉獻了5年。爺爺和爸爸都不抽煙不喝酒。雖然爺爺、爸爸都已經是退伍軍人,但他們一直仍對部隊有著特殊的感情。平日里,他們還一直穿著整潔的綠軍褲,筆直的腰桿,炯炯有神的雙眼,只有雪白的頭發和深深的皺紋寫盡歲月滄桑。
他們的朋友幾乎全是當兵的,周末到我家,你會發現一屋子全是穿綠軍裝的聚在一起。他們自己至今仍看不慣那些染著頭發、穿著花里胡哨的男孩,他們覺得只有綠色才是最美麗的顏色,軍人作風才是男子漢的象征。因此他們對我要求十分嚴格。他們經常對我說,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正直,要堂堂正正地做人,他們從小要求我做什么事情都要迅速、要快:起床快、穿衣快、吃飯快、洗澡快……對我像軍人一樣要求。
我們家里所有的人待人接物都很熱情。爸爸也這樣要求我,要講禮貌,講文明,做一名優秀的人。他們對我言傳身教。我從小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體會到許多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也認真地按他們的要求:盡心盡力地做每一件事情。我現在努力讀書,刻苦鉆研,掌握科學知識,長大后爭取考軍校,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我一定去保衛邊疆。
這個軍人家庭的傳統!鑄就了我們這個普通家庭的家風!我決心今后一定要把它發揚。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79
家風,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無言;是“養不教,父之過”的嚴肅;是“知恩感恩報恩”的教誨;更是文學中給予你以人生品德的修養之路。
我們家的家風是一股“讀書風”,因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
跟著這股家風,我的讀書好比串門。有時你與諸葛亮一同“把酒談論千家事”;有時與劉勇一起體會“竟無語凝噎”的兒女情長;有時又會包攬“亂石穿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榮。
在之前,我一直不理解“讀書風”是何物,直到我七歲時,父親給我買了一本書,那是一本嶄新的書的,封面上赫然印著幾個大字《格林童話》注音版。父親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把咱們家的家風傳下去。”我懵懂的點頭,便拋在腦后。
隨即,我打開了這本僅僅有100多頁的書,映入眼簾的是一副圖畫,這幅圖畫很是好看時,我情不自禁的翻到下一頁。下一頁是一個風趣幽默的小故事——《金孩子》,我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僅僅讀了一篇,我就完全被征服了。它就像是通往天堂的路徑。讀到最后愈發驅使我的好奇把它讀完,邊看邊在腦子里腦補——小紅帽是怎樣躲避大灰狼的?青蛙王子是怎樣遇到白雪公主的?睡眠是怎樣蘇醒的……
直到現在,我才慢慢的理解父親語句中的意思,讀書,能使人變得靈慧,所謂“粗增大布裹天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下午茶時間,無事時變拿起一本書來品讀,就像雄鷹向往藍天,魚兒向往大海,麋鹿向往森林一般。
我的家風——讀書風,我會傳承并發揚,因為它就如一位老師,這是一種風俗,更是一種無聲的教誨。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80
我們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而家規便是為了維護良好的家風,我們需要傳承良好的家風。
家風的一個重要表現,便是在于這個家庭的氛圍。如果一個家庭始終是抑郁不振的,每個人都很消極,沒有陽光只有陰霾,那么這個家庭便是不樂觀的家庭,他的家風也不會很好。有良好的家風首先體現在這個家庭是陽光積極的,是活潑的,具有朝氣的無論是父母一代還是孩子,一代都擁有奮斗的動力和堅定的信念,敢于面對生活上的苦難和不可預知的挫折。
一個家的家風是否優良,還體現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如果一個孩子出口成臟,而他的家人還不及時指正,反而帶頭說臟話,那么這個家就是不文明的家庭,他也是沒有家風的家庭。家風不僅僅表現在家內,還表現在對外的行為舉止上面,如果家長不好好的教導孩子,不注重培養孩子的道德修養和素質,反而帶頭做一些很沒有素質沒有道德的事情,那么這個家的家風就是敗壞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還體現在對孩子是否負責,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毫不過問,甚至不怎么參與孩子的日常生活,與孩子就像是隔絕的世界一樣,那么怎樣形成融洽和睦的家風呢?所以形成良好的家風,需要家長帶頭做事,需要家長并成有擔當,有責任心的態度,好好的教育孩子,為孩子立好榜樣,培養孩子的道德心,公德心,鼓勵孩子做一個有教養有禮貌,有修養的人。
一個家的家風最能表現在孩子的身上。如果一個孩子成績不好,那并不能說明他品德敗壞,但如果他在生活中總是欺凌年紀小的孩子,欺負別的同學,在生活中不講道德,不講禮貌,不講誠信,在家里喜歡窩里橫,那么這個家的家風也不會很好,即使家長有比較好的修養,但是孩子也敗壞了家的風氣。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81
家,給人以溫暖。它是人們的唯一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我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作為高級工程師的爸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媽媽會時常念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圣詔”,也可以說成是我的家風。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弟弟則端茶遞水,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獎:“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識分子,就是與眾不同。”但是平時,淘氣的我和弟弟會時不時“犯二”的,例如突發奇想直呼爸爸的姓氏,女孩子吹個口哨,自然這些少不了爸媽的訓斥。在那個年代,父親總是用傳統教育方法來教育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法,使我和弟弟在學習上養成了愛讀書、勤思考的習慣。
每當夜晚,從左鄰右舍傳來嘩啦啦的搓麻將聲,也有地動山搖的電視音響聲,而在我家只有我和弟弟寫作業的沙沙聲和父母翻書報的聲音。有時,全家人也會為了一道數學題而爭得面紅耳赤。長大后,我和弟弟都陸續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父母對我們的影響依然承續著。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媽媽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
這就是我的家風,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落腳于我家。我的家庭將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82
我的家風來源于我的祖輩,經過我的父親,傳給我。優良的家風使我受益無窮。
我在家排行老二。自從我記事時開始,我的父母便告誡我要尊老愛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我家的家風。每當過年時,我都會主動的向大姐打招呼,我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我的弟弟妹妹。正因如此,家中的長輩、親戚都夸我懂事。
在我父親那輩,父母都只初中畢業就不再上學了,所以父親希望我考上高中。父親從小就受到爺爺的影響,喜歡讀書看報。父親沒有考上高中,現在在工作,但只要一閑下來就仍會讀書看報。爺爺曾說,讀書是為了增長自身的才干見識,看報是為了了解國家大事。父親幾乎原封不動地將這句話告訴了我,傳給了我。直到今日。我只要一有機會閑下來,也會讀書看報。
尊老愛幼,喜歡讀書看報,這是我們的家風的兩個內容,是從我父親身上學到的。但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我的母親,她也教會我些好的作風。
母親從小就告訴我,一定要尊重他人,分清楚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過年全家在一起吃飯時,在長輩說話時要認真傾聽長輩所說的話。媽媽的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直到今天,反正是每遇到一個人我都會去尊重他。
除了尊重他人,那么在我身上還傳承了母親身上的許多良好的家風,比如說三思而后行,比如說誠信、友善、樂于助人等等。
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家庭的家風。我相信優良的家風會成就一個一個的家庭。優良的家風,最后也會形成優良的社會風氣。一個優良的社會風氣,最終也必然使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國家強大。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83
家庭是花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成人成才。
小時候,我們家被評為五好家庭,家里一共五口人,所以懵懵懂懂覺得應該是表揚我們家五口都是好人,呵呵~長大才明白就是文明家庭稱號,現在社會依然在評選文明家庭,文明是中華的優良傳統,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爸媽在鄰里間,遇見誰家需要幫忙,總是能幫就幫。也常聽到別人說,(爸爸的名字)的筐里沒有爛柿子。小時候親朋好友來我家,帶來一箱箱,一兜兜好吃的,我們姐弟三個從來不會未經允許就去拆封,因為通常一多半都是要回禮的,哪些幸運地留下來了,一定是爸媽用家里更好的東西作為替代,回了禮。
路邊的野花你不要采。在我家爸爸也是這么要求我們的,他常說:”路邊的花那么漂亮,那么香,你們摘走了,后邊的人看什么,聞什么花香啊?”還記得初中時,看到一個名人的頭像石雕,我想跟他合照,便站到他旁邊,順手擺起姿勢,摸著他的肩膀。爸爸敢忙擺手提醒:“”快放下,不夠尊重。
爸媽的為人處世風格,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現在為人父母,有時候把這些許道理告訴女兒,我覺得我也走在了踐行文明價值觀的道路上,而且多了一位同行的女兒。
文明是雨,洗滌著人們心靈的塵埃;文明是雷,震撼著人們虛偽的靈魂。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面鏡子,時刻讓我發現自己的有待改進之處。傳承優良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正能量,讓文明之花開滿全世界,使文明真正地成為文明者的通行證。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84
孟子說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每個細胞正常運行,國家機體才會健全。而良好的家風,則是治國安邦的基礎,天下大治的根本。
家風是一個人成才的根基。孩子好比樹苗,根栽得正不正,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他是否可以成為國家之棟梁,所以家庭教育應從兒童時期做起。一來因為孩童尚未經人世,心性單純,教育很容易奏效。二來,古有諺語:“教婦初來,教兒嬰孩。”由古至今,家風都是孩子的指明燈。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的精神文化,包含父母的殷殷期盼和諄諄教誨,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告誡他的兒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短短一封家書,蘊含了諸葛亮對兒子的愛。家風規范家庭成員的行為,使每個人在良好的家風的暈染下發展成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利之才。自然就會形成和諧的社會風氣,進而國家安定,天下大治。
古人重視家風的培養和孩子的教育,古時的家庭教材多貼近日常生活,如《弟子規》、《三字經》。每日涵泳其中,久而久之內化于心,再外化于興。
家風首要便是重視讀書與交友。《治家格言》中有:“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讀書是一場內心的修行,而朋友則是修行中的靈丹妙藥。自然藥到病除;反之,則引導你走上歪路,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者是要有社會責任感。我們都是國家、社會中的一員,維護國家安定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責任。福建永定各家《胡氏族規》的第一條便是:“錢糧為國家正供,自應遞年完納,不得拖欠。”反映了良好的社會擔當。
由此可見,家風傳承著中華傳統美德,是國之興盛的基礎。家風正氣興,則民風必定良善,自然國家盛昌,天下太平。
【以家風為話題的議論文】相關文章:
以家風為話題的優秀作文05-16
以家風為話題的作文怎么寫?02-17
以堅持為話題的議論文08-22
以關懷為話題的議論文08-23
以愛為話題的議論文09-30
以擔當為話題的議論文04-04
以教育為話題的議論文04-05
以讀書為話題的議論文04-02
以失敗為話題議論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