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命題作文的審題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命題作文的審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命題作文的審題1
一、前言
作為語文水平的一大重要考查對象,寫作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培養目標之一。不管是應試還是實用,寫作能力都不容忽視,尤其是初中階段,結合學生的自身發展特點,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熟悉多種表達方式,對于解決各種作文命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半命題作文,是中考作文的一種常見命題形式。即命題人僅僅給寫作者提供一個不完整的作文題目,也就是去掉完整題目的一部分,讓考生來填補所缺的部分。這種作文命題形式給予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無論是在選材上,還是在立意上,都會有更多的選擇性自由,對學生思維的限制較少。
二、半命題作文常見的審題誤區
(一)雷同
在半命題作文中,出現填題雷同的概率非常之高。比如半命題作文“ 的`味道”,大部分學生都會填補成“愛的味道”“父愛的味道”“母愛的味道”這就出現了填題方面的雷同。再比如半命題作文“一路與 同行”,該題目大部分學生都會補題目為:一路與父愛同行,一路與老師同行,一路與月亮同行。再看2014年江蘇省的中考作文半命題題目“不錯過 ”,這個題目很多學生會想到用類似于“機會”這樣的詞語去補充,也是容易發生雷同的。而黃石市的作文題是二選一,其中就有一個半命題形式的作文題目,即“又到一年 時”,學生可以填的題目非常之多,“又到一年花開時,又到一年畢業時,又到一年中考時,又到一年端午時……”雷同題目也不少。
(二)過大
半命題作文不像命題作文,給予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于是很多學生就開始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天馬行空,泛泛而談,首先表現在補題上是填題過大。以上面所舉的例子為例,半命題作文“一路與 同行”,如果學生填題為:一路與大自然同行,一路與愛同行,一路與青春同行……那么題目就顯得非常之大,導致泛泛而談,缺乏真情實感。這種填題方式沒有新意,范圍大,很容易導致內容空洞無物,不能打動人。就以今年黃石市的選題之一的半命題作文來看,如果填題為“又到一年花開時”,則顯得大了一些,當然這只是從題目來看,如果學生的寫作功底深厚,還是可以化大為小的。但是作為中學生,普遍涉世尚淺,無論是對于生活感悟還是對于情感把握都還不夠深刻獨到,并且作為中考考場作文,既受到時間的限制,還受到字數版面的限制,是很難寫出深刻、透徹的文章的。
三、半命題作文的審題方法探討
針對學生容易出現的以上兩種審題誤區而導致的填題雷同或是過大現象,筆者提出以下審題以及填題方法。
(一)填題的虛實探析
有的學生面對一個較為抽象的題目無從下筆,而有的學生卻能利用這種抽象寫出妙趣橫生的文章來。因此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需要學生掌握這樣的兩種方法,一種是化虛為實,一種是化實為虛。通常情況下,要采取化虛為實的方法來審題、填題。而第二種化實為虛則需要寫作功底較厚的學生來充分發揮其作用。所謂化虛為實,就是要求學生擅長細節描寫,尤其是心理描寫,這種寫法可以更好地表達出真情感,能夠以情取勝。比如2014年湖北省黃石市的中考題,若填題為“又到一年花開時”,這個題目本身是大而虛的,如果學生能夠掌握化虛為實的審題方法,就可以將“花開時”進行實化,細節化,比如花開時節發生的某件感人之事,讓人難忘的事等等,這樣就能成功轉化到自己的擅長上來。所以擅長散文化語言的學生不妨使用這種審題法,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比如半命題作為“不錯過 ”,如果要化實為虛,就可以填成“不錯過那一米陽光”“不錯過那美好春光”等等,學生就可以肆意揮灑自己的詩化語言,寫出動人的文章。
(二)以小見大填題法
點滴之水折射七彩陽光。筆者認為以小見大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審題方法。在審題過程中做到內容要熟悉、立意要新穎。在審題過程中,可以尋找一個小的切入點,以不斷縮小定作范圍。比如某地中考半命題作文“我與 的親密接觸”,如果填題為“我與真善美的親密接觸”,是個這么寬泛的題目。不過即便是擬了一個這樣的題目,在寫作過程中,也還可以將其縮小為一件可以體現出真善美的事。另外擬題時,一定要避生就熟,無論是哪一個題目,都必須能和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聯系起來,否則難以下筆。比如某地的中考半命題作文“ 在其中”,就可以從自己熟悉的題材來定題目,緊緊扣住“愛、真情”之類的關鍵詞來填題,學生就可以避生就熟,做到胸有成竹。
四、小結
總之,在半命題的作文審題中,擬題填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要想提高學生半命題作文審題能力,就需要在平時多多訓練審題擬題方法,在不斷的訓練中,讓學生能夠駕輕就熟地運用在考場中。
參考文獻:
[1]吳平安.半命題作文的審題和立意[J].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2009,(04).
[2]周雪桂.半命題作文審題擬題技巧訓練之“變形記”[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07).
命題作文的審題2
一、審準詞語含義
示例:馥郁是丹桂的格調,溫潤是美玉的格調,寂靜是錢鐘書的格調。正如性格決定命運一樣,格調也影響著人生,錢鐘書先生一生安于寂靜,卻創造了不寂靜的人生。請以“生命的格調”為題寫一篇文章。
“生命的格調”,從詞語結構看,題目是偏正式詞組,重心在“格調”,它是文章的立足點;“生命”是修飾成分,規定著寫作的范圍。在現代漢語字典中“格調”有兩種義項:①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藝術特點的綜合表現;②指人的風格或品格。由此我們可以很明顯地判斷,此題中的 “格調”應取第二種義項,“生命的格調”即相當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這樣看來“生命的格調”不僅有高低雅俗之分,甚至有正確邪惡之別。在寫作時可以涉及這樣一些相關概念:人生境界和品位(審美趣味、人生追求)、思想情操(高尚、卑鄙、誠實、虛偽等)、個性特點(沉靜、豪放、張揚、內斂、灑脫等)、處世態度(樂觀、積極、悲觀、消極等)。應該說命題的取材的范圍是寬泛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寫作時極易犯兩種錯誤:一種是“偷換論題”,比如先提出“生命的格調是奉獻”,接下來一直圍繞“奉獻”來寫,而把“生命的格調”扔在一邊。第二種是“貼標簽”,就是先敘述一個故事,結束時加上一句“這就是生命的格調”之類的話語,以示所謂的“扣題”。
二、善于化大為小
示例:見證是一種經歷,也是人生、社會記憶的凝聚。在生命歷程中,我們見證了人生的悲喜、社會的變遷;在歷史長河中,許多人或事物又成為歷史的見證。請以“見證”為題,寫一篇文章。
題目提供的材料共兩句話。第一句是解釋 “見證”這個詞的含義。“見證是一種經歷,也是人生、社會記憶的凝聚”,明確指出“見證”既可指個人的經歷,也可是社會、人生、歷史的經歷,這個“凝聚”一般指重大的社會歷史事件。第二句給我們指明了寫作的范圍,“在生命的歷程中,我們見證了人生的悲喜、社會的變遷;在歷史長河中,許多人或事物有成為歷史的見證”,我們即可寫現實人生,也可追溯歷史人物或事件。可大可小,可遠可近,可古可今,可實可虛。也就是說,這個題目既可關注現實,又可回顧歷史。
從學生的角度而言,作文的開口越小越好寫,內容越具體越感人。比如可以寫姓名的.變化見證國家社會和人們意識的變化。例如爺爺叫趙發財,父親叫趙愛國,我叫趙改革,聯系時代背景,應該能寫出好文章;再比如身上的穿著、家里的電器,村里的小河、樹林、老碾、道路等等都能見證家鄉的變化與社會的發展等等。
三、注重虛實結合
示例:有人說,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說,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沒了路。還有人說……
請以“人與路”為題寫一篇文章。
從命題思想看,作文題直面考生即將到來的人與路的選擇,具有現實指導意義。“路”可以坐實理解,也可以擬虛想象。坐實理解,即從路的本意探討人與路的關系。如有鑒于行人缺乏交通規則意識,可以談“人應該怎樣走路”;有感于先進國家或城市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可以談“人應該如何管路”;還可以就一條路的變遷談社會的發展變化等等。擬虛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義,運用發散性思維將“路”分解成奮斗路、求學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強國路、愛心路、失敗路、成功路等等。可以寫路上的風景、故事、得與失,還可以寫“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路”、“人可以開辟自己的事業路”、“人改變自己的成功路”;或者寫“退路”和“出路”,提醒人們“人在得意時不忘給自己留退路,失意時不忘給自己找出路”等等。
四、理清材料關系
示例:有人說,生命仿佛一場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將自己交給了俗世,用別人和社會的既定的軌道羈絆自己前行的腳步。其實,內心的聲音——那些關乎靈魂、關乎真我的聲音,時時在向我們發出召喚!請以“做自己”為題寫文章。
材料共兩段文字,第一段表現出“大部分都將自己交給了俗世”這樣一種普遍現象,第二段強調“那些關乎靈魂、關乎真我的聲音”,“其實”兩字構成轉折,突出強調后者。前者是“做自己”的必要性,后者提示“做自己”的內涵。在寫作時應先闡述“做自己”的必要性、重要性,然后再談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樣的自己”,這樣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如果只談“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樣的自己”視為符合題意;只談“做自己”的必要性(材料的第一段)視為基本符合題意。
很明確,這要求考生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角度立意,強調精神文明的重要性。遵紀守法、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熱愛集體、勤奮工作……都是精神文明的具體內容,只有人們都注重自己的心靈美,才會變得美麗無比,整個社才會遍開文明之花。
命題作文的審題3
審題就是對題目要求進行全面、具體的分析,準確領會其含意,把握寫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顧此失彼,舍本逐末。一篇文章在審題上站穩了,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寫起來一般不會出太大問題。
一、審題的關鍵是準確
審題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題全面、細致地讀清楚,同時注意關鍵字詞,把這些關鍵字詞反復咀嚼并仔細揣摩,還要細讀命題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們全都體現在文章當中。考場上,怎樣才能做到準確審題呢?審題的過程與構思作文又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1.審清“標志”,確定文章體裁
審題首先是確定文章體裁。一般情況下,每種體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標志”,抓住了體現體裁“標志”的關鍵詞語,就可以確定所給題目屬于哪種體裁,應寫成什么體裁的文章。
2.審清要求,確定文章范圍
審題不僅要確定文章的體裁,還要確定題目所劃定的范圍。在題目所給的范圍內選材,才能使文章內容切題,重點突出。
3.審清“題眼”,確定寫作重心
審題還要根據題目所給的條件來確定文章的重點,而確定文章重點的關鍵就是抓住“題眼”,比如關鍵詞、重點句、暗示語等。把握住了“題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點。
4.審清因素,確定文章內容
有些作文命題所給因素較少,表意也比較概括寬泛,有的甚至抽象朦朧,這就給審題增加了難度。對于這類題目,只要審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關聯的新的因素,就能準確地確定文章的寫作內容,題旨就能清楚地顯現出來,審題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了。
用“戴著鐐銬跳舞”來形容考場作文可謂形象而熨帖。這個比喻已經形象地告訴大家,考場作文是一種選拔人才的考試,它有自己的規則,不可能讓你信馬由韁、天馬行空,因此,拿到題目后,務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審題,使作文題意明確和觀點鮮明,完全是能夠做到的。
審題年年有,年年有跑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有時是因為考生的態度不夠端正,缺少了一點耐心和細心。因此,審題時一定要端正態度,做到耐心、細心,力求快速、全面、準確。
(一)命題作文
命題作文不同于話題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后兩種作文的題目是考生自擬的,而命題作文的題目是命題者確定的,是唯一的,是不容變更、置換的。這是命題作文與其他兩種作文最大的區別。為此,考生在審題時,必須牢牢圍繞這個“所命之題”展開。如何展開呢?八字要決——字字落實,有所側重。
字字落實,實際上就是把題目中每一個字(詞)的含義寫清楚。
如作文題:《我與小王的'一件趣事》。
事:寫作對象。一件事:寫作范圍和文體。我和小王:取材的范圍,必須關于“我”與“小王”兩個人。趣:題旨,審題的要害,什么是“有趣”,怎樣寫才算是“有趣”。把上面逐字(詞)的理解合起來,審題就算審準、審透了。
有所側重,就是分析文題結構,找準寫作的重心,即題眼。
①主謂式結構,如“我能”,題眼是謂語“能”。
②偏正式結構,如“詩意地生活”,題眼是修飾或限制語“詩意”。
③動賓式結構,如“品味時尚”,題眼是動詞“品味”。
④并列式結構,也稱關系型命題,如“走與停”、“一步與一生”、“我與故事”等,審題時要寫清楚幾個概念間的關系。題眼就是“關系”。即要“兩點論”,兼顧兩面,不可只抓一面,不顧其余;又要“重點論”,應有所側重,分清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銳地捕捉重點,敢于突出重點。
⑤獨字(詞)式,如“見證”、“常識”,它們既有表面意義,又有隱含意義,既可實指,也可虛指,審題時要虛實結合。
如何審題眼呢?務必要“咬文嚼字”,可以判明詞性,可以直接解詞釋義,可以進行近義詞辨析,可以進行置換比較……總之,一定要審到吃透它的內涵和外延為止。如“見證”,首先想它是什么意思。“見證”一詞的含義有兩點:一是“見”,是親身經歷、親眼目睹;二是“證”,可以作證。再依據材料分析。也有兩層:第一句話講的是它作為動詞的含義,第二句話講的是它作為名詞的含義。據此思考:(誰)見證——見證的主體(見證者),見證(什么)——見證的對象(或是歷史進程、歷史事件或是身邊小事,這是“實”),見證的意義——見證的意義、價值(這是“虛”)。經過這一番咀嚼、思考后,題意自然就把握準了。
邊練邊悟1
請以“主流和另類”為題目,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寫這篇作文,首先要注意其思辨性。請從“主流和另類”的關系的角度進行審題立意。
審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從辯證地看待“主流”與“另類”的關系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審題:“主流”是大眾化的,“另類”則是個性化的。“主流”與“另類”單一來看是對立的、矛盾的,但實質上它們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和諧統一的。如“主流也罷,另類也罷,它們都是人們思想的外化,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評判標準,只要是積極的、向上的,有利于社會健康發展的,都應該支持,都要懷著一顆寬容的心去包容它,特別是另類,它可能是孕育新思想、創造新秩序的火種”。
立意:①“另類”“主流”可以和諧共存;②“主流”與傳統,“另類”與時尚;③“主流”“另類”都是潮流;④“另類”終將匯聚成“主流”。
命題作文的審題4
從總體來看,命題作文有以下規律:
第一,絕大多數文題涉及的內容充分貼近學生生活;
第二,大題、寬題大大多于小題、窄題,便于考生自由選材;
第三,記敘文題大大多于說明文、議論文題;
那么,我們都應該注意一些什么呢?
1.要審題上,要做到“瞻前顧后、一字不漏”
對于題目應從頭至尾反復領會、研讀,不得忽略一處。
要審讀的內容包括:
①文題的大、小、寬、窄、虛、實、顯、隱。
②文題中有沒有點示主題的字詞。
③文題中有沒有點示重點的語言標志。
④文題中的的標點或其它符號及其含義。
⑤有沒有副標題,其作用是什么?
⑥各種寫作要求、限制。
⑦能否從題目以外的語言材料中品味出一點隱含信息。
在寫作中,要緊緊抓住審題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緊扣文題,緊扣要求。
另外,在具體的審題過程中,對這樣幾種內容的題目不可掉以輕心:
第一種,看似很淺顯的題目
如“我長大了”這個文題,是一個寬泛的中考作文題,誰也不會在取材上發生困難,看樣子真是淺得不能再淺了,但實際上,這個題的關鍵在于對“長大”的理解。如果在審題之中認為“長大”的含義只是生理、身體的變化或是學會了某種生活技能、能夠料理自己、膽子變大了,或者能對付別人的欺負等,這種理解就很膚淺,寫出來的文章在選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檔次。如果說能寓理于事,從不同的角度寫出正處于花季年齡的初中生成長中的追求、向往、煩惱和困惑,以及對人生的初步認識,寫出人生中的各種各樣的責任感已經在心中出現,那么,這樣的思考就是準確地把握了文題的含義。
第二種,看似很熟悉的題目
如“美在課余”這個文題,是一個寬題。可供取材的內容也是不少的。其實這個題目有一個“迷惑點”,這個“迷惑點”在“美”字上。稍不注意就會由于覺得這個文題似曾相識而忽視對“美”字的品讀。沒有抓住這個“美”字,就會寫出“豐富多彩的課余”、““有趣的課余”、“熱鬧的課余”等內容。
第三種,看似很形象的題目
如“風景這邊獨好”這個文題,也是一個寬題,題目似乎很“形象”,但遠不是從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簡單。它既可以寫實,如寫一個地方的風景,寫一個地方的景物特點,寫一個地方的景物的.變化,但更重要的是應該寫這個地方的發展,寫這個地方的特色,寫這個地方表現出的時代的進步。再換一個角度思考,它不僅可以寫“地方”,還可以寫人,還可以寫事,等等。
第四種,看似很直觀的題目
如“禮物”這個題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但在具體的寫作中,它可能是實指——某種物,
第一,將寬題變“窄”
所謂寬題,就是從內容上看,可以包含許多題材、許多素材的題目。由于它的“寬”,似乎許多材料都可以用來寫作文,我們就必須選準材料,把作文的內容“濃縮”到一個點之上,使之變“窄”,以便順利成文。
如“火柴的聯想”是一個寬題,它可以讓你聯想到非常多的事,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現象。但這種豐富的聯想只能是在構思過程中,必須從這豐富的聯想中決定一個供展開的“聯想點”,才能開始考場作文的寫作。
第二,將大題變“小”
所謂大題,其實也是一種寬題。從“意義”上看,有些題目的主題比較直露,
比較追求一定的“意義”。如文題“變了”,從這個“變”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點示出某種“意義”。
對于這樣的題,我們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將其變“小”。
如“變了”這個題,我們可以在題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語言,如“我們家變了”,也可以在題目后面加上副標題,如“變了——從一件小事看我們的班風”。
3.在構思上,要做到“或一點式伸展,或多點式鋪陳”
“或一點式伸展,或多點式鋪陳”,是中考作文構思的總策略。
“一點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內只將一個內容寫好、寫細、寫完整,“多點式鋪陳”就是在文章中多寫幾個內容,將它們有機地組合。
4.在表達上,要做到:注重文體特征,表現個性特點
注重文體特征,就是要充分準確地表現文體特點,而不要出現將“讀后感”寫成“讀后敘”、在“家鄉變了”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議論、將“自強的我”寫成自我介紹等模糊文體色彩的錯誤。
表現個性特點,要表現出運用語言文字的技能技巧,認真遣詞造句,穩妥布局謀篇,從語氣、結構、主題等方面磨練文章。
【命題作文的審題】相關文章:
審題作文03-05
高考話題作文審題方法11-06
審題作文3篇【推薦】03-10
高三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訓練05-23
淺談高考作文如何審題立意01-26
失誤評說高考作文歷屆審題06-09
中考命題作文05-01
童話的命題作文06-24
半命題作文02-26
關于命題作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