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昭君出塞的歷史典故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昭君出塞的歷史典故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昭君,名嬙,漢元帝時宮女,封為昭君,晉因避司馬昭諱,改稱為明君或明妃。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興山)人。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選入宮。她相貌出眾,品格高貴。可“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正當此時,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請求和親,昭君自愿請求嫁于匈奴。得到同意,她嫁到匈奴,被單于封為“寧胡閼氏”。生育有一男孩,名伊屠智牙師,后為右日逐王。成帝建始二年(前31)呼韓邪死,成帝命她遵從匈奴風俗,昭君繼為復株累若鞮單于閼氏。又生二女,長女名云,為須卜居次,次女為當于居次。
昭君死后,匈奴為其建宮立碑。它就是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城南10公里的“青冢”,即昭君墓。墓總高33米,占地約1.5公頃。上有青松翠柏,繁花環繞。墓前有涼亭。墓園內姹紫嫣紅,花團錦簇之中,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的塑像巍然屹立,威武雄健,又不乏溫情。秭歸縣城也立有“漢昭君王嬙故里”的石碑。
昭君出塞和親,為漢匈之間結束戰爭,安定邊陲,對加強漢與匈奴和好關系,使呼韓邪后裔長期親漢作出了重要貢獻。
她的故事成為后來詩詞、戲曲、小說、說唱等的流行題材。如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其實,早在杜甫之前,對王昭君身世的悲嘆,就已經成為不少詩歌樂曲的主題。宋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卷五十九“琴曲歌辭”有托名“漢王嬙”的《昭君怨》一首。卷二十九“相和歌辭”更收有以《王明君》、《王昭君》、《明君詞》、《昭君嘆》等為題的多首吟嘆曲。唐李白、白居易,宋蘇軾、王安石等詩人均有吟詠昭君的詩作。元曲四大家之一馬致遠創了的著名的雜劇《漢宮秋》。
但也有很多詩詞是歌頌昭君出塞的。如董必武參觀昭君墓后,作詩贊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見識高”。劇作家曹禺劇本《王昭君》中,表現了昭君義無反顧地擔當民族友好使者的重任,歌頌了她高尚的情懷。史學家翦伯贊也在《游昭君墓》的長詩中,贊美昭君的功績,指出“和親政策”的重要意義。自她出塞后的六十多年內,漢匈相安無事,長城內外出現了“劍戟歸田盡,牛羊繞塞多”的祥和景象。
【王昭君出塞的歷史典故作文】相關文章:
王昭君出塞09-15
歷史典故作文02-12
劃粥割齏的歷史典故01-13
狗尾續貂歷史典故09-28
成語歷史典故07-21
成語的歷史典故11-03
李白的歷史典故11-16
歷史典故《賣狗嫁女的典故》08-10
歷史典故精選:破釜沉舟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