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韓信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韓信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韓信的作文 篇1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蘇軾《留侯論》
讀古書,常感嘆古人之隱忍與耐心,每讀必擊股稱絕。
史記中我最愛的就是《淮陰侯列傳》,為韓信的人生感概萬分。一個落魄皇族,好帶刀劍,卻不得不過著最下等人的生活。堂堂男兒,只能寄宿在別人家里,卻被嫌棄。無技傍身,河邊垂釣也不得法,最后還幸得漂母分食,許以回報,卻被怒斥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韓信何人也?高祖曰:“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中國古時四大名將,白韓李岳,韓即為韓信。韓信雖不可稱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卻有戰無不勝之計。當是時,不能自食,空有一生本事,遭人嫌棄,他的內心之悲,不是吾輩所能夠想象的。李白杜甫同樣懷才不遇,但他們享有世之盛名,韓信呢?司馬遷寫道:“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
我們可以想一想,韓信領兵,多多益善,一戰破代,一戰破趙,遣使降燕,一戰破齊,一戰亡龍且,十面埋伏破項羽十萬大軍,四面楚歌誘西楚霸王倉忙出逃。自拜將開始,無一敗績,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定三秦,帳下請兵獨當一面而平黃河以北。從拜將之時用“匹夫之勇,婦人之仁”精確概括項羽性格弱點的察人之力,到滎陽之戰領兵向北開辟北方戰場的戰略膽識,再到大小戰役尋不到痕跡的計謀運用,這樣一個可以與孫武孫臏共推謀戰派代表人物的韓信,何以不能自食?
以韓信之才,難道沒有能力學會農耕么?如果努力,真的如史記所寫“不能治生商賈”么?非也。韓信是堅信自己的使命,絲毫不敢懈怠而已,是不愿向現實低頭,不愿分散精力僅僅為了飽食,不愿放棄自己多年胸中的大志啊。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韓信受胯下之辱,司馬遷用一個“孰視之”把韓信的整個神態和心理活動全部寫出來了。韓信不能殺了這個人么?當然可以,但是真若如此,韓信必然被官府緝拿,日后何以成大事?于是韓信低頭匍匐從人的胯下鉆過,常人尚不能忍受,韓信乃王孫,古時候地位高卑之別與我們今日相差甚大,這一鉆,對韓信而言更難。
多年以后韓信封楚王,衣錦還鄉,賜給當年分食給他的漂母千金,不僅沒有殺這個當眾侮辱他的人,反而封了他做中尉,告訴諸將士說:“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韓信少時的隱忍,磨練了他的心性,而韓信胸中志向之高遠,可以窺見。也正是這些經歷,給了韓信翅膀。
韓信善于示弱,滅趙一戰,敵眾我寡,韓信背水而乘,士兵無路可退,有昔日孫臏上屋抽梯計策之妙,趙軍大笑之,韓信詐敗,趙軍見狀傾巢出動,大營空虛,韓信事先埋伏好的兩千輕騎兵沖進趙軍大營把所有趙旗換成漢旗。韓信背水一戰,士兵無路可退都拼死作戰,趙軍見一時不能取勝便想回營,結果看到整個軍營都已易幟,大驚失色,軍下士兵四處散逃,韓信再以兵兩面夾擊,趙軍潰不成軍,趙王被殺。僅此一戰,趙國平定,韓信兩次欺騙了對方,玩弄敵軍的心理,前后毫無痕跡,而且對戰事的發展過程完全了如指掌,開戰頭一天晚上命令手下人做飯,說道:“今日破趙會食!”當日果然破趙,將士無有不服。
韓信戰龍且,再次示弱,引龍且追擊然后中計,龍且見韓信逃走大笑道:“固知信怯也!”早就知道你是個鼠輩了,也不知道是誰把韓信鉆跨的事情告訴了龍且,龍且引兵追擊中了埋伏,自己戰死,手下潰逃。這一站的勝負,在多年前韓信鉆跨的那天下午,就已經決定了。
韓信戰項羽,還是示弱,項羽何許人也?力能扛鼎,巨鹿一戰以少勝多消滅秦軍主力,彭城之戰三萬人打敗劉邦五十六萬人殺敵十萬,劉邦倉皇出逃,竟然兩次把親生孩子踹下車去,滎陽會戰兩失兩得,劉邦走在生死邊緣,自號西楚霸王,戰無不勝的軍事天才,自恃才高。見到韓信遁逃,項羽當然凌大兵追擊,卻不知道韓信早就在左右翼布下伏兵,項羽追擊,左右受敵,韓信再引兵回擊,打的項羽只能潰逃。
韓信鉆胯時,一市人皆笑。就是因為所有人都覺得他膽小如鼠,所以總想很快殲滅他,反而中計。
韓信年輕的時候隱忍如此,日后方成大事,他的成功與他的隱忍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韓信雖能忍,卻還不夠能忍。韓信年少時雖能忍,但是胸中卻從未把這份痛苦放開,項羽和劉邦在滎陽僵持不下的`時候,北方已經被韓信平定,韓信如果愿意,大可以在北方自立為王,天下鼎足而立,這個時候,韓信幫項羽,劉邦就得死,韓信幫劉邦,項羽就得死。項羽派使者勸韓信倒戈,韓信說道:“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從中看出,韓信一直很需要受到別人的尊重,他的隱忍并不是真正的放下,而是一直在把這種需求推后,總在想著用現在暫時的恥辱換取以后的飛黃騰達,他心中一直有很強的被別人尊重的需求。他在項羽帳下,做個小職位,項羽剛愎自用,從來不聽他的建議,而劉邦直接把他拜作大將,這中間的落差,把韓信死死地釘在劉邦這邊。韓信說:“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可見韓信乃是一個重情義的人,他在最后為什么謀反呢?還是因為劉邦剝奪了他的地位,沒有滿足他的需求而已。
這個時候,齊國有個辯士叫蒯通對韓信說了兩段話,非常精彩:
“天下初發難也,俊雄豪桀建號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霧集,魚鱗襍鹓,熛至風起。當此之時,憂在亡秦而已。今楚漢分爭,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膽涂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勝數。楚人起彭城,轉斗逐北,至於滎陽,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間,迫西山而不能進者,三年於此矣。漢王將數十萬之眾,距鞏、雒,阻山河之險,一日數戰,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敗滎陽,傷成皋,遂走宛、葉之間,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夫銳氣挫於險塞,而糧食竭於內府,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以臣料之,其勢非天下之賢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禍。當今兩主之命縣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臣原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圣,有甲兵之眾,據彊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割大弱彊,以立諸侯,諸侯已立,天下服聽而歸德於齊。案齊之故,有膠、泗之地,懷諸侯以德,深拱揖讓,則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齊矣。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慮之。”
這是說,當今天下之勢,全系于韓信的決定,韓信幫誰就贏,不如韓信自立為王,然后平衡天下的勢力。韓信答道:“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可見韓信確實是一個知恩必報的人。
蒯通于是繼續說:“足下自以為善漢王,欲建萬世之業,臣竊以為誤矣。始常山王、成安君為布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後爭張黡、陳澤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項王,奉項嬰頭而竄,逃歸於漢王。漢王借兵而東下,殺成安君泜水之南,頭足異處,卒為天下笑。此二人相與,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於漢王,必不能固於二君之相與也,而事多大於張黡、陳澤。故臣以為足下必漢王之不危己,亦誤矣。大夫種、范蠡存亡越,霸勾踐,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已盡而獵狗烹。夫以交友言之,則不如張耳之與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則不過大夫種、范蠡之於勾踐也。此二人者,足以觀矣。原足下深慮之。且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臣請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
這段話說的非常精彩,舉了常山王成安君兄弟相屠,勾踐滅吳之后殺了文種的典故。現在韓信和劉邦的交情,絕對比不上常山王和成安君的交情,韓信對劉邦的忠信,絕對比不上當年文種對勾踐的忠信,但是韓信卻功高震主,這實在是太危險了。深刻地點出了爭奪天下必須是每個人的利益所在,不應該拘泥于俗世的道德倫理,因為劉邦并不會念及韓信的舊情。再加之,韓信想要的是裂土為王,劉邦想要的是稱帝天下,兩者政治追求相左,遲早要爆發沖突。
不過韓信最后還是沒有采納蒯通的建議,替劉邦打下了天下,最后卻被呂后一介女輩殺死,臨死時大呼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韓信雖然少時能夠隱忍,但是胸中卻沒有消卻爭強斗狠之氣,所以多年后才會對分封地位非常執著并且身上多了不少傲慢之氣。為了保住自己的楚王之位,殺了鐘離昧,并且天真的以為這樣劉邦就不會動他,結果還是被貶為淮陰侯。有次他去拜訪樊噲,樊噲跪拜相送,韓信卻笑著說:“生乃與噲等為伍!”我竟然要跟樊噲這樣的人為伍了。
多年的隱忍,在韓信胸中埋下了一個必要出人頭地的種子,這樣的種子,使他奮發向上,終成千古名將,這樣的種子,也使得他在胸中存下了許多怨氣,最后想要通過造反來改變被貶謫的地位。功成之后的韓信,開始放縱自己對名利的欲望,再也不見當年的隱忍。
韓信的人生,起點非常低,成就非常高,最后不是死在戰場上卻是死在女子手上,這大起大落,每每讀起都讓我唏噓不已,而我對韓信的人生也從崇拜到同情再到理性的批判。人都說韓信“成也蕭何敗蕭何”,我覺得韓信“成也鉆跨,敗也鉆跨。”
另外兩個非常能忍的人,張良和司馬懿又要比韓信略高一籌。張良功成之后不要封賞,自己研究成仙之術去了,可見張良得太公兵法之時,已從老者處學得隱忍,所以蘇軾說他“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功成身退遂得善終。司馬懿七十歲時滅曹爽,曹芳年幼,魏國實際權力已經盡在他的手中,司馬懿一生所求已經得到,但是司馬懿卻仍然不動手奪位,實在是城府極深。如果司馬懿立即奪位,難免背負罵名,但是司馬昭之心,天下皆知,等到天下人都已經麻木之后,司馬炎逼魏元帝退位,國號晉。司馬懿一生裝病多次,幾十年懷才不遇,直到七十歲才撥開云霧見日出,比起韓信的隱忍,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在成功之后仍然不忘形,考慮地仍然如此周全,實在是古今第一人。
秦末漢初之時,天下群雄并起,然而真正的軍事天才卻只有兩人,項羽和韓信,項羽因為剛愎自用而敗給了隱忍善示弱的韓信,韓信又因為欲求不滿而敗給了自己。這真是讓人感嘆!
韓信的作文 篇2
在中國的歷史名將中,有一顆閃亮的星——韓信。韓信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他巧妙運用計謀幫助劉邦占四國,敗項羽,奪天下。同時,在我眼中,韓信是一位奮發進取、能屈能伸的大英雄。
由于窮困的原因使韓信在饑餓中知道了奮發進取,他也不想因為一時的怒氣而被官府殺頭,從來懂得能屈能伸。我所欽佩的.正是他這種虛懷若谷與逆境求生的精神。
在歷史上,能不被窮困所屈服,在侮辱中奮發向上的人少之又少。在絕境中取得成就的人更是萬里挑一。
韓信令我欽佩還在于他的機智果斷,擁有百戰百勝的才智。除了奮發進取,能屈能伸之外,他的誠實也令我十分敬佩,在饑餓的交迫下,一位老媽媽援助了他。他說以后會好好報答他,盡管老媽媽拒絕了他,但他幫助劉邦奪得天下之后,便來到家鄉,兌現自己的許諾,賞給老媽媽一千兩黃金,這種知恩圖報的品格真是不可多得呀!
“書劍機鋒藏胯下,曲伸道理貫寰中”。“一池存無雙國士,十年展萬古胸襟。”到現在,我才感受到韓信奮發進取、能屈能伸,胸懷若谷的闊大胸懷。
韓信的作文 篇3
眾所周知,韓信發跡之前、混跡鄉野的時候曾受過屠中少年的“胯下之辱”,但很少有人知道或者關心,當他發跡之后、榮歸故里時,是如何對待這個曾經羞辱過自己的少年的:沒有抓來槍斃,沒有關進大牢,沒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他也來個當眾的、更大的羞辱,反而以禮相待,稱他為“壯士”,甚至還給其加官進爵,讓他作了“楚中尉”。知道這事的人或許也都覺得,韓信以德報怨,很有君子氣度,很有容人之量。而我以為不然。
在他人生低谷之時,下鄉南昌亭長(一個基層村官,本身并不富足)免費供應了他好幾個月的飯食,這是多大的幫助!即使當時不懂事,因為亭長妻子不給他做飯吃生了點氣,(人家應該也是考慮到自己的家庭狀況難以維持,由“晨炊蓐食”可見,睡的床也極普通。)經歷過許多風雨之后,也應該知道這份人情的難得,然而他是怎么對待亭長的呢?不僅只賞了人家百錢,(還當年的飯錢嗎?恐怕也未必夠!)而且還羞辱人家:“公小人也,為德不卒!”這是一個懂得感恩、富有君子氣度的人應該做的嗎?此事讓我想起了曾經很流行的一個故事,說一個孩子跟媽媽賭氣離家出走,身無分文,餓得實在不行,走過一個面攤很想吃碗面,老板問明情況,便給他免費做了碗面,吃完后孩子感恩戴德地表達謝意,老板說,我只給你做了一碗面,就這么謝我,你媽媽為你做了這么多年的飯,你有沒有好好謝謝她啊?一個免費給讓他吃了好幾個月的飯,最后他卻要生人家的氣,羞辱人家;一個傲嬌地讓他從自己的褲襠下鉆過,最后他還稱贊人家,給人家官做。這中間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么?恐怕絕不是君子氣度、容人之量所能解釋的。
我認為,韓信之所以如此寬容羞辱過自己的“屠中少年”,最根本的原因是出于某種政治考量,以及為給自己曾經的生活鍍上一層色彩,讓自己人生的起承轉合看上去更加自然。說白了,韓信贊美、封賞“屠中少年”,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更多的是想借對這件事的處理來鞏固自己新到楚國的統治基礎,也讓自己更加有面子,進一步樹立自己的威望。(因為這是當年的一個公眾事件,無人不知,再加上韓信如今已是雄霸一方的楚王,街談巷議,根本沒法回避,能做的只有正確處理,擴大積極影響,消除負面影響。)
試想一下,如果韓信盛氣凌人地殺掉那個屠中少年,或者將其處以重罪,那會是什么結果?自然,他有這樣的權力,但父老鄉親怎么看?大家肯定要說:小人得志!這些年了,還是不改癟三本色!哪有當君王的樣子?!同時,那些曾經得罪過自己的人也會戰戰兢兢,唯恐哪天也罪至罔加,大難臨頭,從而與自己離心離德。他眼前的例子就有一個——
劉邦初建大統,群臣爭功,而由于人員復雜,頭緒紛繁,朝廷封官定爵的詔令遲遲未下,大家整日私下里憂惑惶悚、議論紛紛,劉邦對此非常擔心,張良獻計:先厚賞陛下最討厭的人,其他人看到此人都得到了這么好的封賞,就知道自己將來肯定也不會差,這樣便會安定下來,耐心等待了。劉邦于是立馬封自己最厭惡的雍齒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戶,群臣遂安。
作為一個領導人,智不足以任人,德不足以附眾,即使沒有眼前之憂,也必然會有將來之患,是絕對不可能走多遠的,韓信統帥三軍多年,這個道理不可能不知道。
我們再來審度一下韓信封賞屠中少年的好處。首先,讓那些昔日效命麾下的人和新到楚國即將為己所用的'人看到,他韓信絕非睚眥必報、不講情面的人,因此新老部下大可不必因為曾經與其有什么不愉快的往事而擔心。還有那楚地的老百姓,當年韓信流落街頭時遭過不少人的白眼和嘲弄,《史記》上也明確寫到:“人多厭之者。”“一市人皆笑信。”大家看到給他胯下之辱的人尚且不受追責,那自己就更不必擔心了。也就是說,這等于給楚地所有人吃了一顆定心丸。其次,韓信免罪封官之后對眾人說:“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于此。”言下之意就是:能跟我做對手的都不是一般人,而且我當時也只是讓他,絕非怕他!這樣一來,當初人們眼中的那個“癟三”形象便瞬間高大英武了起來。忍一時之氣,換來政治穩定和個人形象地巨大轉變,利孰大于此?!
順帶一提,韓信為什么對給自己吃了幾十天飯的漂母報以千金,卻要會對當年讓自己吃了好幾個月飯的下鄉南昌亭長極盡羞辱呢?我想,大概是“恨屋及烏”的緣故。劉邦過河拆橋,剛滅掉項羽,便剝奪了韓信的齊王軍權,然后又很快將他由占據軍事要津的齊王改封作曾是自己傷心之地的楚王,面對由巔峰到谷底的巨大落差,韓信心中定有極大的怨氣和悔恨,但是天下大勢已定,為時已晚,聯想到自己在下鄉南昌亭長的不快經歷,再想到劉邦曾經也干過泗水亭長,他大概覺得:當亭長的沒一個好東西!此謂“非暴力不抵抗”,一笑。
【韓信的作文】相關文章:
韓信之死的故事05-21
韓信點兵08-16
蕭何追韓信09-15
名人故事韓信11-24
兵仙韓信08-02
韓信分油的典故介紹08-25
蕭何追韓信的故事05-07
韓信胯下忍辱的故事05-07
韓信拜將的故事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