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文化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文化作文1
李子柒的視頻是以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中國農家的衣食住行展開的,這看似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卻使得全世界的人為之瘋狂。這其中反映了一個問題:在這個人類文明飛速前進的時代,太多的東西都被科技簡化了,人們忘記了事物原本的過程,讓一些很普通的事物在現代人看來是聞所未聞的,甚至覺得神奇。面對這樣的現象,對于處在這個世俗世界的我們來說,保留內心以及文化質樸與純真是最珍貴的。
李子柒的視頻描繪的是在物質方面完全比不上城市的鄉村生活,但這卻受到了全世界粉絲的喜愛,其原因首先是她鏡頭下世界格外美麗。安寧靜謐的田園生活讓我們想起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想起了孟浩然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甚至想到了桃花源。這種能治愈人的自然風光是不可能不吸引人的。其次,在這個對很多人來說是衣食無憂的時代,人們已經得到了物質上的滿足,更渴望追求精神上的滿足。雖然李子柒所描繪的生活雖然沒有很好的物質條件,卻可以算接近返璞歸真,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滌,這也正是現在人們追求、向往的生活。
李子柒的走紅也說明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雖然在這個城市化水平很高的`時代,依舊存在著自然的農村生活,但是它們大多數已經和利益與世俗有所掛鉤。像農家樂是為了迎合人們旅游需要而產生的,它們雖然能夠反映鄉村生活,卻已經丟失了它的真,并不能讓人真正的體驗農家生活。但是李子柒的視頻將人們已經漸漸遺忘的寶貴的東西記錄下來,傳播開來,像這種幾千年來的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被幾分鐘的視頻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才是有靈魂的農家生活。
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應當將自然的純真記錄下來,更將人內心的淳樸保留下來,盡量不被世俗沾染。李子柒的視頻吸引人的不僅僅是生活的美好,她在視頻中展現的干凈的心靈和發自內心的微笑是最打動人的地方。這也正是人們在世俗世界中漸漸失去的東西。有的網友質疑,認為李子柒將中國落后的一面展現給了外國人。我認為事實并非如此。李子柒展現的并不單單是中國的農家生活,她展現的是整個人類處于農業時代的生活狀態,這與國家沒有關系,也并沒有專門強調中國。相比起這些表面的東西,李子柒展現給我們的生活與人心的真是我們更應去關注和追尋的。
隨著時光的流轉,李子柒的花瓶中變換不同的花,春天的桃花,夏天的格桑花,秋天的桂花,以及冬天的棉花枝。這些不像是城市里的花,它們都不是單純的擺設,并非單純用作觀賞,它們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有著自己的一生。李子柒記錄著它們的一生,記錄著生活的真,更保留了自己內心的真。若有一天,在世俗世界里,人們也能保留著它們就好了!
中國文化作文2
中國多么廣大,中國多么富有,中國多么龐大。我極其愛哺育我的黃河。因為她美麗,因為她慈愛,因為她養育了我。
不知多少萬年前,萬里黃河就猶如一條巨龍橫在祖國中原大地上。在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的北麓,開始為涓涓細水,流淌大地,而后匯成排山倒海之勢的巨流,踢開層巒疊嶂,穿過三門峽谷,在河南鄭州邙山腳下的桃花峪進入下游,形成了開闊的河面。遠遠望去,波涌連天,浩浩蕩蕩。
盡管如此,黃河也有過憤怒的時候。黃河從大禹腳下流到我們這里,也曾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多少次黃河泛濫,無數次黃河改道,使人民嘗盡了苦頭。但是在這同時,黃河也鍛煉培育了人民堅韌不拔的性格,同黃河進行了數不清的搏斗。這喚起中華民族奮勇向前的黃河濤聲,記錄著兩岸人民與天奮斗、與地奮斗的種種英雄業績。
我夢中漫步在黃河的故道邊,聽著那日夜不停的咆哮聲。順著時間的經線追尋著,追尋著孕育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曲大河文明的頌歌,在炎黃子孫的心中永遠傳唱著。
那岸邊的泥土,曾燒成一個又一個的彩陶,上下翻滾的波浪,曾鑄成青銅器上多姿多彩的花紋。那千佛洞里飛天壁畫,是先人用這黃河之水調配的。那神奇的甲骨文,是先人在黃河岸上構想的。那蜿蜒萬里的長城,莫不是這黃河東去的身姿?那萬里波濤的長江,莫不是這東去黃河的姐妹?在黃河流淌的`土地上,孕育了無數的神奇:從黃河的血液里,不僅流淌出《詩經》、《離騷》、《長恨歌》,還流淌出哲人孔子,詩人李白,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更會流淌出千古不息的民族精神。我們把黃河稱作“母親”,她不僅孕育了一個偉大的民族,而且書寫了一部悠長的文明史。正因為如此,人們愛她、戀她、頌她。中華民族離不開黃河--母親!
黃河,咆哮,奔涌,跳動著永恒的心律,唱著不知疲倦的歌。黃河浩蕩,峰回路轉,滾滾滔滔,一瀉千里。黃河洶涌,九曲十八彎,曲曲折折,勇往直前,任它“山重水復”,定會“柳暗花明”。今日的黃河大堤巍峨雄偉:堤坡上青草覆蓋,河堤兩側林帶蒼翠。古人幻想的“河清海宴”為時不遠了!如今,它又以嶄新的面貌向世人訴說著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今非昔比,中華民族是偉大的,能夠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業績!
奔涌吧,黃河!中華大地上將重寫一部嶄新的黃河史,黃河兒女將重唱一曲高亢的華夏歌!黃河呼嘯著,奔騰著,奏出時代的凱歌,奏出改革的樂章和那民族覺醒的意識!它將以前所未有的雄姿步入更廣闊的天地。
我以她為榮,以她的磅礴氣勢為榮,以它的獨特魅力,慈愛為榮。
中國文化作文3
隨著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國首次摘下了久違的桂冠。是時候讓中國文學走出國門,與國際文化接軌了。最近有人提出設立"李太白文學獎"讓我們的作品走向世界,從而促進文化交流,的確,對此我十分贊同。
反對者會認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會是設立此獎項的巨大障礙,中國文化的現狀也對此限制嚴重。但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形勢的不清,將左右他們正確的判斷而釀成大錯。沒有兩種文化是完全相同或是截然不同的。不要忘記曾經的日耳曼人、匈奴、哥特人。這些在古羅馬古希臘文明看做是野蠻人的群落,最終還是相互融合,但至今歐洲列國仍存在大大小小的差異。這就好比我們的文學作品,文化差異總能消除。至于我國文學現狀,設立此獎的目的就是解決這一頑疾,如果我們一再推脫,只會加速我們的文學陷入深淵。
當然設立"李太白文學獎",并不是像某些野心家一樣,爭奪文學上的話語權,再擬定一套以自己價值觀為基礎的判定標準,用苛刻的眼光去判定外國人的好文章。因為我們的`目的只是將自己的好文章好作品推向世界,讓人們共同去欣賞去享受。而不是像殖民者,同堅船利炮打開殖民地的市場,推銷商品。
因為莫言作品的獲獎,我們的作品已經引起了外國人的興趣,趁此時機,大可以乘著莫言的東風,將更多的作品與外國友人交流,這樣東西方相對獨立的文化氛圍可以融合起來,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我國昔日的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不都是在相互的交流中博采眾長,在討論時,無形地推動了文化發展。試想,如果他們像現在一樣封閉自守,哪還有諸子百家流傳下來的眾多經典之作。
在我們加強文化交流的同時,是一個西方人了解我們的過程,我們與西方人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讓他們在潛意識里對我們有抵觸。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消除這種隔膜。而只有在他們了解我們的思想方法之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將我們的《四書》《五經》送入西方,讓他們了解無形中影響著我們的儒文化或是看看更接近天下蒼生的《墨子》亦可以在修養身心時讀讀《老子》《易經》,潛移默化中西方人慢慢接受我們,以后就能拿公正的眼光判定我們。
當然在國際間作用巨大,在國內最廣泛的群眾文化,此舉也算一步好棋。乘勢而上,我們可以鼓勵更多有才情的人投入文學,喚醒人們心中對本土文化的熱愛。當群眾有了文學基礎,提升中國文壇自然指日可待,接著中國文學的地位將穩步提高,明顯這儼然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也是每一位有志之士希望看到的。
所以我認為設立"李太白文學獎"是一個有益的舉動,對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與在國際上的地位都幫助很大。
中國文化作文4
作為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中國傳統節日蘊含著豐富、深邃的人文內涵,是炎黃子孫共有的精神財富,中國文化話題作文。然而,隨著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的快速轉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發生了改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不再強烈:曾歷經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積淀逐步流失,儀式感日漸淡化,節日正演變為簡單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頭。在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漸次消逝的今天,如何善待每一個節日,讓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中煥發生機,應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
節日不僅僅是假日
從20xx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翻開了中國傳統節日保護的新篇章。這一改變固然對保護民族傳統節日起到了積極作用,卻也面臨著“雞肋”的尷尬境地:文化傳承的斷層,導致增設假日的初衷并未真正實現,節日出現了“假日化”的趨勢。
對于傳統節日“假日化”的情況,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指出,節日和假日是不同概念:假日是為了實現公民休息的'權利,是一種福利,不包含特定的文化內涵。節日則大有不同,如春節,意味著全家團聚,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含有避邪、迎福的內容。又如中秋節,表達了人們對團圓的渴望。增設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是為了創造條件讓民眾更好地度過這個節日,而不僅僅是增加了休息日那么簡單。
被“瘦身”的文化內涵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多種多樣,如春節的祭灶、掃塵、放鞭炮、貼春聯、掛年畫,端午的祭祀、劃龍舟、懸艾葉菖蒲,清明節的踏青、插柳等,人們通過這些行為表達愿望、敬畏自然、親近血緣、懷念祖先、體現價值觀,它們也是節日文化的重要支撐。然而,在現代文明背景下,節慶活動的簡化導致儀式感淡漠,節日文化內涵大打折扣。
城市化進程令大多數百姓住進了鴿子籠似的高樓,賞月的理想環境已不復存在。至于七夕,被扭曲為“中國情人節”;重陽,對于年輕人來說越發陌生……無怪乎有人驚呼,中國傳統節日似乎就剩下飲食文化了,中秋節、端午節更是被戲稱為“月餅節”、“粽子節”。
對于一個民族來說,傳統節日具有增強凝聚力、樹立核心價值觀、加深文化認同的重要作用,是集體的文化記憶。如何拯救這些流傳千年、意蘊豐富的文化記憶,讓它們在新時代重現活力,是近年來包括專家學者、普通百姓在內的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陶思炎說:“節日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節日風俗的傳承可以并行不悖,不一定構成前者對后者的破壞,而是一種對節日文化生活的適時補充。把‘產品’、‘產業’與‘傳統節日’相提并論,既順應了時勢的需要,也體現了文化創新精神。”
拓寬民眾了解節日文化的渠道,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據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八成的被訪者主要通過“老一輩說的”這一途徑了解中國傳統節日,選擇“媒體上了解”的僅占四成;同時,近七成受訪者呼吁,網絡、電視、報紙、雜志、書籍等媒體要擔起文化責任,加大宣傳力度和廣度,營造更積極的節日氣氛
中國文化作文5
中國文學源遠流長,萬古傳頌。自周朝出現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后,隨著時代的變遷,朝代的變遷,朝代的更替、地域的不同等,隨之出現了各類文化形式的高峰。如: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致明前小說等,層出不窮。
而在先秦說理散文中,《莊子》首屈一指。《莊子》以寓言結構為主,怪筆生端的想象,以及富有詩意的寓言的語言等在中國文化史上占了一席之地,被稱為“哲學的詩意表現”后人李白、李賀等浪漫主義詩人受了《莊子》一定的影響。清代一位文人曾說“太白先生詩與莊子敬有異曲同工之妙”《莊子》氣勢蓬勃,“天地與我一體,萬物與我為一”沖破了渺小的束縛,展望寬闊的宇宙。我國偉大文學家魯迅曾說“諸子散文未有及也”。可見《莊子》地位非同一般。
漢朝散文當推《史記》,《史記》不僅開創記傳史書的先詞,而其平易簡潔、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更是在文學上占據了一定的地位。魯迅曾贊美《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用簡潔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人物,在刻畫人物中體現了作者對此人的看法、贊貶。如《史記——項羽本紀》中在寫到項羽敗于核下后說“此天之亡我,非戰之過”作者認為這是項羽推脫責任之詞。《史記》在記錄史實的基礎上,加上傳記的寫法,便一個個人物充滿了傳奇色彩。
《史記》出了是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以外,還被稱為是漢朝散文的最高成就!先秦的散文、漢朝的《史記》、而唐代當論詩歌。唐朝將詩歌推向了頂峰,其中出現了無數優秀的詩歌與偉大詩人。而我認為其中成就最高者,當推李白和李商隱。其中李白的詩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豪放充滿想象力,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是何等的豪放,大氣。而李商隱的'詩歌中表現出的是對愛情的贊美,對愛情的堅貞不愉。當然除了學習中國文化的經典以外,我認為更要去學習其作者。
我們當代人更應該去學習莊子的淡泊名利,富貴于我如浮云。去學習司馬遷面對失敗、挫折、甚至遭受宮刑時也要一如既往的去完成自己的夢想。我想“剛正不啊,留得正氣凌霄漢”。這是對司馬遷的最高評價。我們更應該去學習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樣的藐視權貴。學習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自信。學習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去領會李商隱筆下“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曾經滄海難為水,卻出巫山不是云”,“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美妙愛情,和對愛情的堅貞不移。中國文學博大精深,意韻深邃。即使我有百口,口有百舌也不能名其一外。為此,我們廣大學生應多去閱讀中國文學的經典,去感悟中國文學的經典,去和先人們的思想碰撞,去領悟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
中國文化作文6
一個國家最首要的是它的文化,文化是所有居住在這個國度的人民的價值觀與奮斗、夢想與期望的總和。要了解一個國家,必須了解這個國家的夢想以及那些懷抱夢想的人。
揚·馬特爾《斯蒂芬·哈珀在讀什么》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底蘊的東方古國,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運用他們深厚的文化積淀暈染了歷史上一副一副真實的畫卷,不僅給當今社會的我們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名篇,更是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了當時歷史最真實的部分。
從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中,我們能感受到他的桀驁不馴,充滿自信;從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中,我們能感受到他的高視闊步,氣勢豪邁然而讓我們為之癡迷的,何止是這些古代名人的佳作?顧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何不透露出在那個封建黑暗的社會里,人們心中通過沉沉烏云射出來的一道光?海子的路上萬人都要將火熄滅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我們難道體會不出其中青春的絕唱?
中國已經踏著豪邁而沉穩的步伐,走過了無數個春秋,在這片土地上,展示出了無數絢麗的風采,譜寫出了無數浪漫的樂章。然而中國的文化,始終是許許多多外國人對中國的第一印象。
很多的外國人認為中國的文化是神秘的,保守的,難以理解的。但通過這些年來的對外交往,以及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前來中國,他們對中國會逐漸改觀。在20xx年英國研究協會的專項報告表明,文化與歷史的吸引力,風土人情與自然風景,城市,藝術,安全感等等這些是眾多國民選擇的重要因素。這些統統都是可以通過新聞報紙,網絡等途徑來獲取的。
但是從中國文化符號的認知現狀來看,外國人對帶有古老中國文化符號的'概念認知較多,這些往往是在中國文化宣傳片,中外合作片中出現率較高的,其有著濃厚的中國色彩。可是這樣的中國文化漸漸變成了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以至于現在很多的外國人一提到中國就是熊貓,長城,算盤,絲綢,中醫
而這種的中國文化是未嘗不可的。但是我認為在我們宣傳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進一步讓外國友人來更全面的了解我們新時代的中國文化。從傳統文化出發,積極闡釋當代中國的現象與做法,讓更多的外國友人在了解到中國豐富的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體會到當代中國的新穎和先進。
然而這些,我們中國已經早就有人在探討以及做出方案了。但是如果要真正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就要投入這個環境。就像開頭引用的要了解一個國家,必須了解這個國家的夢想以及懷抱夢想的人。我們作為生活在當今新時代的少年,應該主動擔負起祖國的責任,主動在各個方面祖國做奉獻。而不管是對祖國的文化輸出還是祖國與國際上的交往,都需要我們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深遠的目光。因此,要想讓別人了解我們的祖國,我們首先要自己了解我們的祖國,相信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祖國,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滿腔熱血,奉公克己。
中國文化作文7
中國文化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的!比如說:中國的詩集、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都具有中國文化,這說明我們中國文化多么被人們接受和喜愛啊!
中國的詩集是棒的;中國的戲劇是棒的;中國的書法是棒的;中國的語言是棒的;中國的人民也是棒的……這些都是中國文化所創造的奇跡。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中國的詩集;中國的詩集有唐詩三百首,有弟子規、有千字文、還有三字經等等。這些都是活脫脫的例子。這里面每一個詞,每一個字都蘊涵著中國文化的底韻;也蘊涵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中國的戲劇是棒的:你看京劇、秦腔、河北梆子等等,都具有我們的靈魂,中國的精華,也不例外表現出了各個民族的特點,各個民族的智慧。
中國的書法是棒的:你看古時候多少人為了練好書法,寫壞了多少毛筆,寫滿了多少張紙啊!咱們書法被多少外國人學習,多少外國人敬仰我們的書法啊!
中國的語言是棒的:你看成詞、生字和各種修辭方法都能提高我們說話時的文明和生動,每一個都出口成章,人們都利用說話推選出了律師、辨者,這不都是咱們中國的語言嗎?
中國人民也是棒的:你看古時候的`人民多么落后啊!都被外國人侵略了國土,外國人當時很強大,而我們中國卻十分弱小。但是,我們中國人民靠意志,靠精神,靠我們中國人民的團結,把他們狠狠地打出了中國的境區。可是,當別的國家發生自然災害時,我們不計前嫌,一如既往的幫助他們,關心他們,沒有絲毫的怨言,沒有絲毫的抱怨,中國派出了多少警員,多少人死于他鄉,他們為和平付出生命的代價。
同學們,中國文化多么富有中國人民的精神啊,中國文化是我們的國粹,是我們的靈魂,是我們的精髓,請大家多多宣傳我們中國的文化,讓一怕紅色,二怕火光,三怕聲響。于是人們一到嚴冬家家戶戶就在門口掛個桃紅色木板,燒起木柴,敲鑼打鼓,把年驅趕到別的地方。后來,就演變成鐵春聯,放鞭炮了。現在,人們貼春聯、放鞭炮,則是寄予一種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掃巡,是莆田人的傳統。據說我們祖先曾經以船為家,過水上生活。每年歲末人們都要把所住的船打掃洗滌一遍,名曰“掃船”。后來雖移居岸上,筑屋而住,這一習俗卻遺傳了下來。因為莆田方言“船”與“巡”同音,逐漸變成掃巡,其實就是掃除的意思。一年到頭,的確該進行一次大掃除。
這些習俗是祖先們傳承下來的,我們應當好好繼承和發揚光大。而現在,年文化遭受到空前的猛烈沖擊。現在,人們對闖入生活的外來文化更有興趣,不愿再遵循傳統的繁縟習俗,現代人的觀念與年文化的傳統含義格格不入,各種習俗從年的活動中“撤退”。有一種說法,過年只剩下吃合家飯,看春節聯歡晚會和拜年三項內容了。
中國文化作文8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占領了亞歐的東部,那是文化深厚的四大古國之一。
村頭的戲劇
每至新春之時,在村頭的一角,一個鋪著紅綢的戲臺便依約出現,仿佛是與新年簽訂了一場亙古不變的契約。
我總是纏著爺爺帶我去那里聽戲,臺上是一張張花臉,他們“哇啊呀呀呀”地唱著我聽不懂的曲調,也咧嘴又瞪眼地演著我看不懂的故事。爺爺帶著個小馬扎,翹著二郎腿看得很是癡迷,而我看著這樣的爺爺滿眼焦急——爺爺什么時候才能看完這場戲呢,那紅艷艷的糖葫蘆快被別人買完了!可是爺爺似乎醉了,陶醉于這并不華麗卻又華麗異常的表演中。
后來經過爺爺的講解我才知道,什么腔是豫劇、什么調是曲劇、什么又是河南墜子。也知道了,這些文化經典就像甘醇美酒一般,醉了多少達官貴人或小老百姓的心。
方塊字組成的詩詞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文化之源,在晚上時,一縷月光散在床邊,不禁使我吟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是我最崇拜的詩人,他的灑脫豪邁更是令我敬佩,小時候,老師總是就叫背《古詩五百首》,這也令我頭疼不已,而爸爸對這很感興趣,說道:把這當成一次穿梭時空,而你便是那山峰中的詩人,每讀到“塞下秋風來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時,仿佛自己便站在邊塞上,秋日的風景在邊塞顯得十分奇異,望著飛往衡陽的大雁沒有一絲留戀之意,”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好似自己向那高聳入云的方向前進,聽著北風的呼嘯,漸漸埋沒了戰馬的嘶鳴聲,而我對這浩渺宇宙,紛繁人生以及無常世事的感慨,”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使我以一位游子,面對著煙波浩渺的大江,眺望遠方,深深思念自己的家鄉,有時,也渴望像陶淵明那樣隱居避世,不問世俗,在唐詩,每一個中國方塊字都包含著不同的意思,而這,也是中國文化上妙處之妙了。
流傳千年的故事
孟姜女常常是在睡前在奶奶的故事中了解道的,這是具有浪漫愛情注意的傳說,在民間也令人常常向往,而長城,是歷史上古人建筑最偉大之一,它蜿蜒綿延幾千里,從空中望去,似一條龍橫臥在中國的.大陸上,那是由秦始皇的帶領下,修筑的風景線,堅硬的石壁抵得住敵人的炮火,腳下的石磚埋沒了多少農民的汗水與鮮血,毛澤東也曾說道: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的每一塊石磚似乎如同一個王朝,每一個階梯見證了復興與毀滅,它穿梭在各個山丘上,是中國文化悠久的建筑。
中國文化的路途,是永遠也走不到盡頭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五千年文化沉淀過程中,為民族積淀了豐富的民族文化,中國,是一座文化的古堡,它會隨著黃河生生不息,發揚光大。
中國文化作文9
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著,中國文化也不斷積淀。五千年來,在這黃河大地上,文人大家層出不窮。孟子就曾說過: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然而也有一位文人說過:大丈夫能屈能伸。這給后人留下許多思考。一個說大丈夫不能屈,另一位說能屈。這該做何解釋呢?看起來這的確是一對矛盾。而我卻認為,這并不矛盾,在不同的環境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而這正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明確觀點:看似矛盾,恰恰體現出了文化的多樣性。開頭擺出矛盾,然后化解矛盾,體現了思辨的特點。)
南宋詩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被世人所稱贊。當時元軍攻入南宋首都,身為丞相的文天祥組織軍隊堅決抵抗,最后失敗被俘。元朝一直勸他投降,文天祥誓死不屈,便留下了這傳誦千古的詩句,終于在公元1282年被殺。這就是文天祥的選擇,在民族大義與個人私利面前,文天祥毫不猶豫地為了民族利益而死。在當時的`環境下,文天祥沒有屈服于元朝,試想,若文天祥投降于元朝,以他個人的力量也是不能挽救南宋的,所以他才選擇了從容就義。
當然,我并不否認“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意義,有時,能屈能伸也能給我們帶來成功。(一般議論文在正面論述后彌補邏輯漏洞、體現辯證思維的經典表達方式)
西漢名將韓信以“忍”字著稱。曾有一次,韓信在路上遇到一個拿著匕首的小混混,他對韓信說:“有種你就殺死我,不然就從我的跨下爬過去。”韓信忍耐了這個恥辱,從那人跨下爬過。之后韓信找到劉邦,最終和劉邦一起打敗項羽。這就是韓信跨下受辱的故事。這是很多人難以做到的事,俗話說的好:忍的一時之怒,免得百日之憂。假如韓信殺了那人,殺人償命,韓信也就不會和劉邦一起建功立業。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耐并不等于懦弱,不意味放棄,而是在積蓄力量等待反擊的機會,最終取得成功。你能說韓信不威武嗎?恐怕我門都不能吧!韓信與文天祥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愛國,去成就事業,他們兩個都沒有錯,這也只是他們選擇不同的方式罷了。(看似矛盾的選擇,其實是達成統一目的的兩種不同路徑,思考更顯深度。)
這就是中國文化,表面上看,充滿著許多難以解釋的矛盾,其實不然。尋其根本,會發現每一句話都有其適用的地方,何時何地如何選擇就是自己的 決定了。(每一句名言都不是絕對真理,都是有條件的,體現了思維的辯證色彩。)在不同的環境下,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去獲得成功,這正彰顯了中國文化的魅力,中國文化的豐富多彩。所以,我并不認為其中存在著矛盾,其實更多的是它們之間的共性。
中國文化作文10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這優美熟悉的旋律,瞬間讓我們一遍遍想起親愛的祖國——中國!
自遙遠的曾候乙編鐘到司馬相如的“綠綺”古琴;自李白的“人生得意須盡歡”到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自《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到各種華美大氣的“釉彩大瓶”,自京杭大運河到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中國,用悠久、跌宕的歷史譜寫了一曲跨越五千年的、磅礴不朽之歌!
中國是詩歌的王國,正因為有了詩歌的滋養,中國人的生活才會如此有滋有味,豐饒多姿。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一代詩仙李白,他的豪情萬丈,樂觀向上讓我折服。他借酒澆愁愁更愁,他舉杯望月月更明,對酒當歌,月下獨舞,抒發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和“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憤懣。他“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他對酒是真摯的`愛,對山河是熱切地戀。他才華橫溢、憂國憂民;他懷才不遇、憤世嫉俗;他直爽率真、放蕩不羈……也正因如此,才為中國詩歌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身處亂世,仿佛一片浮萍四處飄零的杜甫,仍然懷揣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每時每刻關注國事和天下事。“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52歲的杜甫為國而樂,與國同慶,讓人敬佩!“安史之亂”雖然讓杜甫國破家亡、流離失所,可他很少自怨自艾,詛天咒地。他更關注的達官顯貴的“朱門酒肉臭”和蕓蕓眾生的“路有凍死骨”。他著就的“三吏”、“三別”,是迄今為止,仍然為人們傳誦的、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以她清風拂柳般的柔情婉約,令人牽腸掛肚的惆悵凄苦,小橋流水般的和風細雨使人過目不忘。還有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精忠報國,劉禹錫“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豪邁樂觀等,讓我們的祖國處處都有詩意,人人都有詩情。
中國詩美詞美,畫更美。
《洛神賦圖》、《步輦圖》顯中華之文采,《韓熙載夜宴圖》、《唐宮仕女圖》示人物之形象;《五牛圖》、《百駿圖》現動物之姿態;《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展中華之風貌;《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露秀麗之美景。還有齊白石游動的蝦,徐悲鴻奔騰的馬,黃胄淳樸的驢……一個個,一幅幅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讓中國充滿畫意。
一詩一畫,詩情畫意;一山一水,山清水秀。這就是中國,一個處處山清水秀的國家,一個時時詩情畫意的國家。
中國文化作文11
中國,常被譽為一只正在沉睡的巨龍。它沉睡在中國的大陸上,紅色的鎧甲在熠熠生輝的陽光下閃耀著不斷的光芒。是什么讓它生生不息?是什么讓它昂首屹立?是古老悠久的鎧甲!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巨龍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來自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巨龍由兩個重要的部分組成,一是堅固的鎧甲,二是它的靈魂。這兩個部分支撐了這條龍度過了數百年時間,從而使它的能量不減不老,并且一直不斷的成為世界上的一根不可獲缺的重要支柱。
龍的鎧甲是牢不可固的是讓人夢縈魂牽的。巨龍的鎧甲是由長期歷史發展中累計的傳統文化形成的。主要形式是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和傳統思想。它們是中國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積累而形成的,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鑄造加固這個堅硬的鎧甲。傳統習俗所產生的古代的風尚、禮節和習慣在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傳統建筑被成為凝固的藝術,在世界建筑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是展示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傳統文藝是以古代文學、傳統戲曲、傳統繪畫等為代表的。傳統文藝是由我國人民不斷的積累的經驗所凝結所形成的精華,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帶給我們積極的影響。傳統思想包括長期歷史沉淀中形成得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巨龍的鎧甲也有脆弱的地方,傳統文化也有不好的地方。
“人非生而知之,熟能無惑?”它并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的強大,而相反的是在過去它也是弱小的。傳統文化也曾在過去受到打壓。原來的百家爭鳴的社會場景為它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但在秦始皇統治時期,學術思想受到了壓制的最大話。這正是這條巨龍最脆弱的時候。到了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變成文化主流,私學風氣興起。于是,巨龍蘇醒了,它的筋骨又增強了。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傳統思想的雙面性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窗花、剪紙等是精華為巨龍的成長提供了能量。酒桌文化等就是我們文化中的糟粕,阻礙了巨龍的成長。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辨證的分析來傳承。
巨龍的魂是屹立不倒的,是強大的。它是維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強大精華支柱。巨龍雖沉睡千年,但它經過千錘百煉后依舊銳氣不減反而斗志更堅。巨龍的力量熔煉于近代人民救亡圖強、前仆后繼的奮勇斗爭之中,是存在于輝煌的古代中華文化之中的。引領了我們創造出了偉大的文藝作品,傳承了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建設了氣勢恢弘的偉大工程。讓我們的創造精神前無未有的迸發出來,推動我國日新月異向前發展,大踏步的走在世界前列,凝聚著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不斷發展。
一株牡丹,在晨光熹微中,透露著生命的活力;一群辛勞的人,在昏黃的斜陽中,記錄下時間的傳奇;一條東方的巨龍,在朝陽的映射下,煥發蓬勃生機。
中國文化作文12
歷史的長河中從不乏為復興中華而做出巨大成就的偉人,如周恩來,毛澤東,鄧稼先,陳毅等人,可我們有沒有思考過,有沒有追問過:一定要這些開天辟地的名人才有資格復興中華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我們身邊也不乏用點滴詮釋大愛的人……
林中深情
上學路上,我總要穿過一片幽暗的樹林,陽光透過樹網,在小道上投下斑斑駁駁的光影,路上很安靜,只是偶爾聽見幾聲鳥鳴與風卷樹葉的沙沙聲。我不禁加快了步伐,林中似乎有三個人影,走到近米處,才看清了,是一位老奶奶帶著她的兩個孫子,那個老奶奶神色安詳,而那兩個小孩也不過9歲,稍大一點的孩子手里正拿著一把小紅傘,稍小一點的孩子手里拿著一把小藍扇,而身后的奶奶正背著他們的書包,拉著他們的小手,一步一步蹣跚的走著,那兩個孩子也微笑著望著他們的奶奶,稍大一點的孩子用手中小紅傘遮住奶奶頭上的驕陽,而另一個孩子也懂事地用手中的藍扇為奶奶驅趕著暑氣,還時不時的用胖乎乎的小手擦著奶奶頭上的汗,一陣微風吹來,讓人心曠神怡,我看著,想著,我不想也不忍出聲,這幅溫馨的畫面遭到破壞,我于心何忍,于是我就這樣看著,默默地看著,嘴角不自主的.揚起了弧度,直至他們的身影消失在密林深處,形成一道絕美的風景線……
尊老愛幼,老幼互愛,即中華之大德,盡顯淋漓!
紅十字,筑起生命的長城
2013年4月20日8點零2分,四川雅安發生了7.0級強力地震,房塌了,人傷了,大地的芳華逝去,整座城市籠罩著死亡的氣息,渾濁的空氣中傳來一聲又一聲的無助的哭喊,讓人感到壓抑,讓人不自主的想要逃離。可是,卻有這樣的一群人,她們卻終日在廢墟中穿梭,與死亡擦肩而過,她們在用自己柔弱的雙翅筑起生命的長城,她們永遠工作在震中一線,她們是離死神最近的人,卻帶給無數人生的希望。她們在人們眼中如圣潔的天使一般,柔弱雙臂,可容生命之降臨;柔弱雙肩,可擔生命之重任,他們有著一個信念:“沒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貴!”她們不能等,她們害怕等的代價太大,因為在她們眼中,時間就是生命,她們無法為一己私欲,而去放棄他人生命,他們做不到。所以即使在余震頻發時,她們也不曾離開自己的崗位,傾盡所有,只為守候每一個生命,即使是用她們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也在所不惜。她們不是別人,她們就是我們可親可敬的醫護人員,她們是陽光下最圣潔的存在,她們用那潔白得羽翼飛離了死亡的邊際,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堅守崗位,舍己為人,即中華之大美,盡顯其身!
復興中華,有時很大,如浩瀚無邊的宇宙長河;有時卻很小,如世間悠悠的一粒微塵。復興中華,點點滴滴,從我做起!
中國文化作文13
我們是中國人,講著中國話,寫著中國字,做著中國事,講著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靈魂,是我們的血脈,是我們奮斗的精神力量!我們應當珍惜,重視起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別像馮驥才感嘆如今青少年對中華文化漠視那樣:“春節過得沒意思,只想過情人節;不喜歡端午節,卻喜歡在感恩節里吃火雞,雖然不知道感恩誰”,我們要尋根,尋找我們丟失的中國文化根!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本來是一個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后來楚國詩人屈原于端午節這天想到這污濁的塵世,雖自己不能挽救,但也絕不允許它玷污了自己,因此懷石自沉,所以端午節就變成了追憶和紀念屈原的日子了。
粽子的香,是清新中帶著淡淡的甜香。
每到端午前夕,媽媽總帶我回鄉下取粽葉,洗粽葉,包三角粽,圓鼓鼓的頭,粽葉被棉線纏繞成了“可愛多”的樣子。粽葉雖然不及荷葉的濃郁,但也有竹葉的清香。里面裹著家鄉本地產的糯米,白白亮亮的,晶瑩剔透,熟了以后,咬一口,清芬香甜。
艾葉菖蒲的香,是清新中帶著獨特的草藥香。
媽媽把兩把艾葉和菖蒲分別掛在大門的兩側,菖蒲的根處是白嫩白嫩的,葉子是翠綠扁長的,艾葉圓圓的莖上布滿了綠綠的絨絨的葉子。掛了一段日子,那原本亮澤的綠變得黃綠,變得枯干,隨之驅蚊的的艾草香彌漫在空氣中。不僅如此,媽媽總拿一些艾草菖蒲來煮水給我洗澡,艾草香在滿身溢開。滿身的艾葉香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溫情。
雄黃酒的香,是清新中帶著回味的醇香。
雄黃是一種礦物,把它調和在米酒中,制成雄黃酒。端午節臨近酷暑,按古人的話來說,蟲類和一些細菌都會在這個時期紛紛快速繁殖,活躍起來。爸爸也仿效古人,端起酒杯把雄黃酒一飲而盡,為了解毒防疫。媽媽也拿著那雄黃酒在家里到處灑,拿著桃枝,蘸上雄黃酒,在我的'身上灑了幾滴,又在腦門上畫了個“王”字來驅毒避邪,一整天我都沉浸在這雄黃酒香中,昏昏欲睡時,仿佛回到了古代,不禁欣喜,醒后便回味無窮。
端午節的中國文化根,裹在溢滿鄉情的粽葉中,懸在滿含溫情的艾草菖蒲中,飄在回味的酒香中……
我們守住根,就是熱愛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讓我們懂得生活,懂得感恩,懂得傳承。傳承和弘揚我們的中國文化,正是祖先對我我們的希望和要求。
守住中國文化根,就是守住了我們的靈魂!
守住中國文化根,就是守住了我們的血脈!
守住中國文化根,就是守住了我們的精神力量!
讓我們一起守住中國文化根,創造中國文化的輝煌!
中國文化作文14
在魯迅先生的筆下,“拿來主義”是一柄鋒利尖銳的劍,狠狠的刺穿了舊時中國腐朽沒落的瀕死的壽衣,把當時人性中愚昧的角落挑入陽光下暴曬。他說“我們要運用腦髓,自己來拿!”這不可不謂是一口警鐘,即使對在如今經濟飛速發展,在國際漩渦中沉浮的中國社會來說,也犀利的很。
只是,魯迅先生說到的“智慧的拿來”似乎已經變了味。誠然,并非所有人都是圣哲。可以萬分保證拿來精華,褪去糟粕,但對文明精華的基本敬畏還在。尚且不論“拿來”的西方文明,但是中國傳統的文明,沉淀了千百年后。其中醇厚的文化氣息足以使人心靈通透眼眸擦亮些。但我們能感受到什么?草率地“拿來”。附上華麗外衣的中國文化正在一可怕的速度失去活力!這種異形的`“拿來主義”在蠶食文化原來的魅力!這真叫人“想對漢語一大哭”了。
譬如,名人文化。上古有明君堯舜,下次諸子百家爭鳴,儒佛道三家各顯神通,創造了無數瑰寶。孔子、孟子等圣賢為無數學子開啟了新的視野。剔去其中封建殘余,積淀的人文關懷足以使人耳目為之一明。可是,就是這樣的精神領袖,被奇思異想的某些人“拿來”,包裝包裝,貼上文明的標志推向眾人視野。更有甚者,為了名人大打出手,“堯舜遍地開花,諸葛四海為家”。于是乎西門慶,潘金蓮等史書丑角都被拿來作噱頭賺眼球了。這種“拿來主義”真有智慧啊,名人成為華麗的傀儡,被再多文化浸染也染不透赤裸裸的金錢氣味。商品經濟的浪潮中,只要有金錢價值的就“拿來”!才不管什么傳統文化的,眾人也樂在其中,狂歡后商家盆滿缽盈,游客似乎也受到了洗禮,“上了個檔次!”皆大歡喜后只有孤零零的文化與一地雞毛。
再如,文化亂象。有些“拿來主義”的奉行者,“拿來”了文化的形式,卻對其筋骨棄如敝履。所謂的“國學班”、“禮儀班”被捧的極高,可是論學員真正體味到其中含義了嗎?卻要打個大大的問號。追捧漢文化的人也極多,今天祭祖,明日尋根,后天拜炎黃,忙的不亦樂乎,問到其中深意有否?真正有幾個人不是在意形式的?又是個問號。他們拿來了文化的外殼,填充了浮躁的物欲,他們拿來了歷史的塵灰,又精心砌成了虛無的文化幻影。可悲的今日之“拿來主義”!
中國傳統文化,本就不該與物欲和金錢掛鉤,一旦變質,有人嘲諷之,有人嫌惡之,卻不想文化何其無辜?“拿來主義”,當是拿來個中精髓,去咀嚼消化“信”、“義”、“孝”、“悌”、“敬”、“勇”,去掀開歷史外衣,品讀古人雅韻。否則,這樣變味的“拿來”,真是使精華變成了糟粕了。
我們當拿來清風朗月,于清寒赤壁上吟下“天地之間,物各有主”;拿來纖纖海棠,品讀“唯恐夜深花睡去”;或與學習時,拿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天道酬勤,厚德載物”,而此時,中國文化才真算得上與“拿來主義”強強合璧了。
中國文化作文15
滴答——滴答——,水聲和切石聲牽引我走向遠處的一篇詩文,其上字形圓潤飄逸,卻又不失剛勁有力。字里行間,一股神奇的力量將我帶進他們的年代。
跨進偌大的宮殿,轉角繞過屏風,,一位不怒自威的帝王正在提筆作畫,旁邊批注著精美小巧的篆體詩文。他握住手中雕刻著精美花紋的玉石,往紙上一按,一塊方正紅墨中顯現出幾個同樣圓潤有力的白色小篆體。我不由深思:一塊堅硬的玉石上怎會出現這樣精妙細致的紋路。在宮廷盤曲交錯的青石小路上,走著走著,來到僻靜一處,我前方正對著一座充斥著淡雅氣息的殿宇。我躡手躡腳,推開這古老的大門。
我抬頭一睜眼,木香,石香,玉香迎面而來。呈目前眼前的是各種精美的印。一位老師傅正在石上落字,嫻熟有力地寫著小篆,仿佛能入石三分。伴隨時間推移,我來到印章最繁盛的年代——漢朝。
漢朝的漢印從內容、形式上變得愈加的豐富,字體上頁看上去愈加的考究。漢印從繆篆體入印,結體簡化,筆畫平整方直,也有以鳥蟲書入印的,裝飾性非常強,也是對印刻師的需要頗高,他們需集書法,章法,刀法于一體,方能鑄就一枚好印。
到了清朝,篆刻流派之多為前所未有,其中以程邃最為出色。在他的刀鋒下一枚又一枚的印章誕生,摸著印上的紋路,仿佛親身看到他的制作過程。一塊平平無奇的青石切割成他想要的形狀,玉塊在他手中經過千萬次的打磨,變得光滑,才露出它玉石應有些氣息。他提筆蘸墨,在玉石上書寫下他所要的`字形。墨跡仿佛鑲嵌在玉石上,一點也不敢動彈,字形更工整優美,筆鋒堅挺有力,與書法大伙也是有得一比的。到了最為繁瑣與重要的一步,他起身喝了口茶,是打算坐上幾個時辰吧。他將刻刀袋展開,成列這大小不一,各種各樣的刻刀。將玉石固定在印床上,他開始了雕刻。他揮動手中的刻刀,全神貫注的看著刀鋒的起落,推移。他數千萬遍地重復著,好像只能聽到刻刀與玉石碰撞摩擦的聲音,除去手中的刻刀,所有都像是靜止了。仔細一看,果然無與倫比,他的篆刻能“力變文,何舊習”,富有創造性,他手中所作的自文印師法漢印,厚重凝練。
印還是那印,人已不是那人。一位老者雕刻著手中的玉石,他花鬢間滑落的汗珠,掛在那滿是紋路的臉上,一雙精神有力的雙眼注視著。蒼老干瘦的手掌中的刻刀刀鋒,數千萬遍地重復著千年不變的動作,卻不顯枯燥與乏味。正如像他們如此的傳承,才將中國文化保留到今天。
追隨文化的根源,在我看來就是千萬匠人一代又一代物歇止的古心傳承。歷史由人創建,文化由人傳承。從剛開始的由來,道義步步的興盛,再到一步步的衰弱,需要有人去拾起,攜帶它重建輝煌。這部分人便是民間技術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人,是他們使中國文化多姿多彩,是他們用他們的匠心與工匠精神,引領傳統民族文化的進步與革新。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文化多姿多彩,耐人尋味;中國文化獨領妖嬈,千年傳承。歷史由先人創造,文化由你我傳承!
【中國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中國文化的作文10-20
作文中國文化06-03
中國文化遺產作文05-17
談談中國文化07-07
中國文化作文(精選60篇)04-03
中國文化遺產優秀作文07-13
誰來拯救中國文化07-06
誰來拯救中國文化07-06
【經典】中國文化遺產作文15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