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人生作文
茶道人生作文
對于茶文化,我從小就耳濡目染。我并不十分懂茶,但十分喜愛它,因為我喜歡茶淡淡的苦澀與品后留在口中的清香。仔細斟酌思量,茶不就是人生的縮影嗎?
取出一點茶葉,置于杯中,倒入沸水將它們洗禮。我們來到世上,就是來接受困難挫折的洗禮的。開始都會很痛苦,而后,干癟的茶葉在沸水中上下翻騰,漸漸回復綠色,舒展開來,釋放出四季的風韻。世間眾生,又何嘗不是這茶葉?經歷過困難之后,往往會變得更加富有生機、更加堅強、但不要因為這而沾沾自喜,浮在水面上的茶葉往往會被喝掉。而沉在最下面的茶葉,直到被倒掉時還散發著茶香,如同那些萬古流芳的偉人。
人生的意義就在于經歷。只要我們經歷過,體驗過,我們來到世上的意義就更加明確了。往往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才會將人生看得很透徹,而那些碌碌無為,處處逃避困難的人就好比冷水泡茶,難以散發出清香。
每次經歷過后,有的人猝然倒下,有的人站得更直了。只有經受得住考驗的人才能散發清香。我想大概茶道的興起就是因為茶具有別的飲品無法比擬的品質吧。
古今中外多少偉人都有過不幸的人生。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從小就生活拮據,并患有先天性的癲癇,但我們可以看到他一部部名著:《白癡》、《罪與罰》、《死屋手記》;貝多芬、愛迪生耳朵都有殘疾,但前者譜寫了一篇篇華麗的樂章,后者帶來了約兩千多項發明。我們除了驚嘆他們的堅強,還應該審視自己的不足。我不敢確定他們是否感悟過茶,但我敢確定他們一定感悟過茶一般的人生。想必如果他們見過茶,一定會被這飽含哲理的葉片所折服,所震撼。茶之道,就是經歷一切,最后回味一切。
為什么接待客人都要以茶水侍侯,想必這是在寄托對友人的一種希望吧。中國的傳統美德“艱苦奮斗”恐怕就是由領悟茶之道德一代人傳承下來的。
我品了品茶,回味自己所經歷的一切,雖然略帶苦澀,但依然回味無窮、芳馨誘人。
茶道人生作文
人生,如茶般淡雅、清香、濃郁,素雅的筆廬,在滿是清香的香木桌上,一只只小巧玲瓏的茶杯中,鐵觀音、云南滇紅,賦予了它清新麗人的.香醇。
茶宴,由一塊紅色錦繡鋪成,5只茶杯特別吸引我的目光,紫砂光滑、細膩,淡雅的氣息充盈在里面,獨特的造形,使人贊不絕口,青瓷的外表迷人,特色的各式條紋和斑點為它穿上了一件光彩的外衣,使人感受到一種純潔神圣的力量注入了人體;而灰燒、花斑、彩點,交雜在一起,但看上去并沒有雜亂的跡象,用手摸上去,舒適極了。
人生如茶,當然,泡茶也富有韻律。
俗話說“一泡三起”,筆主用兩根手指,提起小巧玲瓏的茶杯,通過網過濾茶杯,記得剛才,盛在竹節、花瓣形的小碟子中,縷縷絲絲清香令我陶醉其中,令我感嘆那縷縷濃郁、淡雅、香醇,或清純的人生滋味,使我的手,始終不愿松開那只碟子。
自然的泥土味兒,青竹味兒,山間最甘甜的山泉與田野里,一株最嫩的芽的味道,好似都在這杯人生的茶中,滿載著芬芳來到筆廬,淡中帶甜,香間帶甜,似乎已經帶我來到了這美妙芬芳的大自然,帶我游山玩水似的,給予我一種最舒適,令人最陶醉的身臨其境的感覺。
漸漸的,杯中沸水的翻滾平息了,茶葉宛若剛剛從狂風驟雨覆蓋著的大海里脫險的小船,此時此刻,安靜地在岸邊休息,卷起的茶葉,仿佛是小傘兵,自然的撐開了降落傘,從水面上努力的往下跳,最終沉入水底。一副副斑斕的畫面在腦海中一頁頁的翻開,使我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中,久久回不過神來,綠茶卷在一起的身軀,漸漸展開,沉入水底,只有還未展開的一兩團兒,還好不動搖的輕浮在平息的水面上。
當我目光呆滯,兩眼無神的坐在那兒發呆,不知不覺,一只只小巧玲瓏的茶杯中,盛滿了清香的茶水,人們說:“茶要三口喝完。”我謝過,端起茶,迫不及待的品上一口,臉上的期待神情轉眼消逝,我皺著眉,癟著嘴的難堪神情出現在臉上,我奇怪了:“剛剛明明聞到的是一股清香的氣息!怎么會在這樣呢?”過了一陣,又一縷清香的氣息從嗓子眼兒里倒轉回來,甜滋滋的,那復雜的味道之間,夾雜著雨露的氣息、山泉的滋潤、花草的芬芳、園丁的汗水與明媚的春光……深吸一口氣,靜靜地閉上疲勞不堪的眼,所有煩惱被遠遠的拋在腦后,只留下一天的心情的愉快與美好,明媚的陽光暖暖地照進心里。
是啊,人生如茶,先苦后甜,才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事物的本質,理解它的含義。
品味第二口茶時,從入口到消盡,口中唯獨有清醇的回味,使我不由自主地閉上雙眼,深呼吸,享受的回憶著過去。
是啊,人生如茶,在遇到挫折解決之后,往往都會給人一種甜蜜、知足的安慰。
正當我再次端起茶杯,預備最后一次享受時,心中充滿了不舍,往往,我會將它包在嘴里,細細地品味,戀戀不舍的回憶。
是啊,人生如茶,當你喝下最后一口時,會責怪自己,為什么不珍惜?
【茶道人生作文】相關文章:
高考人生作文12-22
感悟人生作文05-13
人生感悟作文05-09
感悟人生_關于人生的作文600字05-22
人生高一作文08-20
人生高二作文05-22
人生高一作文08-20
理想點亮人生作文08-24
人生的路標作文08-24
感悟人生優秀作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