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北京是我國的首都,那兒有許多名勝古跡,但真正吸引我的并不是這些,而是北京那迷人的秋天!下面是關于北京的秋天作文600字,歡迎參考。
【第一篇】:北京的秋天
北京城的秋天,最美的地方應該就是在郊外了。它那種美,美不勝收。
這時候乘坐汽車在八達嶺以北的公路上行駛,車窗外就呈現出不斷變換畫面的自然景觀。繞過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繞過一道山梁是一幅馬奈。色彩從四面八方聚攏來,個個都活蹦亂跳,都有生命。黃的黃得徹底,紅的紅得透明,綠的綠得蒼郁,就連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雞毛狀,在瓦藍瓦藍的天空中飄蕩。坐在車里的人們不由得興奮起來,帶著淡淡的傷感:“好個秋天呀,怎么如此倉促,還沒把你看夠就要走了呢?”時序已進11月,難免會生發出這種眷戀的傷感情緒。但是這種情緒之所以發生,倒不是由于經歷了太久的夏季單調綠色的浸泡,也不僅是由于秋陽下大自然呈現出來的美麗色彩和對于溫暖秋季的眷戀,而是因為眼前的和諧與美實在令人銷魂,在于這些似乎未曾見過的燦爛色彩是如此豐滿、充足,它們在特定的角度里因陽光的照射而擴散出來的鄉土情調和文學韻味竟然如此深沉、如此濃烈。因此說秋天是色彩的世界或者說秋天是色彩錯雜光影幻動的世界就都遠遠不夠了。為什么呢?因為生命才是最可寶貴的,沒有生命的世界總是僵死的。我們說某人畫得好,那是因為他的畫有靈氣,而所謂靈氣也就是生命。秋天并非平靜如水,秋天也非只聞蟲吟。秋天是熾烈的、喧鬧的、跳動的。生命在這個季節唱出了它的全部美麗,唱出了它最高亢的生命之歌。而且愈是接近秋與冬的交界處,生命愈是頑強地表現自己,竭力要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面擠進或者留下自己的一滴顏色、一種聲音或一份韻味,就像一位老畫師在他的晚年把畢生功力都畫到畫布上去一樣。
請看公路兩旁的白楊樹吧。白楊樹已經老了,雖然樹葉開始脫落,有的已經老得不成樣子,枝椏畢露,依然昂首向天。這白楊樹生性倔強,就連它掉在地上的葉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殘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翹出堅硬的不規則形狀,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黃色的看似綿綿的絨毯定會發出抗議的叫堿。
在金色的秋天的陽光下,坐在車里的人們心頭顫動了,即將或正在逝去的秋天使人們沉默無語,都沉入對于生命的偉大力量的贊嘆。藍天、白云,近處的白楊、遠山的紅樹、山坳里的油松以及不知名的雜樹亂草,車子真好像馳進印象派畫家的油畫里來了。色彩是如此調和,畫面是如此豐滿,汽車的發動機醉意朦朧地哼著,人們都不說話,好像也醉了,好像這一切,山、石、林、樹、人,以及鋼鐵制成的車身,都有了生命,都在表現,都在使自己成為這些風景畫中不可缺少的寶貴組成部分。于是車子里的人們開始坐不住了,都在心里問自己,怎么住在北京城這么多年卻從未見過真正的秋天,怎么平庸到把北京的秋天只局限于樓頂碧空下盤翔的鴿群和夜晚天上被兩棵棗樹刺得眨眼的星星和蒼白的月亮了呢?
原來北京城的秋天這么美,讓人如此眷戀。
【第二篇】:北京的秋天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那兒有許多名勝古跡,但真正吸引我的并不是這些,而是北京那迷人的秋天!
秋天,北京的天空是那么明朗,那么湛藍。陽光從這藍寶石的天空中灑下來,讓人感覺不到刺眼的光芒,而是異常的溫暖與舒服。沐浴在這樣的陽光中,深深地吸一口氣,你會感到神清氣爽,一切疲憊與不快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秋天的風,是暖色調的。它匯集了白樺樹葉的微黃,匯集了楓樹葉的深紅,匯集了白楊樹葉的金黃,一陣一陣地輕撫著你,讓人覺得猶如是在一張巨大的色彩艷麗的畫布上徜徉。這暖色調的風,搖晃著樹葉,抖落無數依然是暖色調的細碎的陽光,于地上,于行人的身體上,十分詩意。尤其是漫步在紫禁城的紅墻下,背景是國都特有的紅色,眼前是明凈的陽光,微微地呼吸著暖色調的空氣,你會感覺自己仿佛是皇親國戚的后代,或者是剛剛中了狀元的學子,至少也是一個不知愁為何物的京都少年。
秋天的水,也是格外有情調的。在頤和園、在北海、在紫禁城的護城河、在避暑山莊、在熱河……總之,在北京有湖有河的地方,一律靜綠得十分優雅與大度。漫步在頤和園的長廊,望著煙波浩淼的昆明湖,完全沒有一丁點兒混沌與狹隘的感覺。那是一片清晰而明媚的壯闊,是一種浩然于天地的氣度。若是蕩舟在昆明湖上,你就會發現湖水猶如一塊明鏡,要不是岸邊的綠柳和紅楓的倒影,你會完全感覺不到蕩舟湖上。這可謂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啊!
秋天的香山更加引人注目,其中紅葉最為出名。漫步于盡染的層林,欣賞落葉飄然而下,猶如洋洋灑灑的紅雨,舞姿翩躚的蝴蝶,喧鬧暮歸的群鳥。站在長城上,望著被紅葉簇擁的香山,仿佛眼前是熊熊燃燒的大火。秋風在楓葉上調配暖色調,把紅顏料都擠上去了,流淌著燦爛的火焰,正像一位詩人所描繪的“殘陽的碎片掛滿枝頭,鮮紅的火苗焚燒著黃昏的寂寞”。在這里,沒有一點秋的蕭條、憂愁與悲涼,有的只是那火紅的深沉的滾滾嫣紅。
秋天的月亮,無論是瘦弱的,還是豐滿的,都是最明亮的。她孤單單地懸在天上,但不覺得她寂寞,反而感到她在沒有遮攔的天空中,異常地自在與舒坦。上弦時,她在明明朗朗地笑,下弦時,她依然在明明朗朗地笑,似乎從來就沒有不開心的時候。她渾圓的時候,就覺得她是一面十分明凈的鏡子。這面鏡子高懸著,一塵不染,她照著北京,照著紫禁城,也照著圓明園的廢墟和長城上的烽火臺……
秋天,國都的秋天,是你令我陶醉,是你令我著迷,是你令我想獻出一切來留住你!
【第三篇】:北京的秋天
前些天,有朋友問我,中國有那么多城市,你喜歡哪一個?我毫不猶豫地說北京。他問喜歡北京的什么?我說:喜歡北京的秋天。
的確,是北京的秋天讓我喜歡上北京這座城市的。
在一年四季里,北京的春天,應該說是最糟糕的,因為風沙太大。據說當年魯迅在北京演講,一張嘴,立刻被灌進去滿嘴巴的沙子,弄得魯迅只顧一個勁地吐沙子,無心再作演講。
而北京的秋天,就完全是兩回事了,她有一種很大氣的通透,天空藍得一瀉千里,而且很高朗,很靜遠,很明媚。從這湛藍的天空上灑下的陽光,讓人感覺不到陽光,只感覺到異常的溫暖與明亮。而這明亮又不刺眼,不倦人,亦不煩人,十分地柔和、親切,像是被什么刻意過濾過似的,一塵不染的樣子。在這樣的陽光里,作一個深呼吸,立刻會感到五臟六腑都明亮起來,整個精神狀態就空前地好和愉快。這時就想,如果當年魯迅是秋天來北京演講,說不定會講出空前絕后的效果來的。
北京秋天的風,是暖色調的。它匯集了白樺樹葉微黃的色彩,匯集了楓樹葉深紅的色彩,匯集了白楊樹葉金黃的色彩,一縷一縷吹了過來,讓人覺著猶如是在一張巨大的色彩艷麗的畫布上徜徉。這暖色調的風,搖晃著樹葉,抖落無數依然是暖色調的細碎的陽光,于地上,于行人的身體上,十分地詩意。尤其是漫步在紫禁城的紅墻下,背景是國都特有的紅色,眼前是明凈的陽光,然后微微地呼吸著暖色調的空氣,就感覺自己仿佛是皇親國戚的后代,或者是剛剛中了狀元的學子,至少也是一個不知愁為何物的京都少年。
在這樣明凈的陽光下和暖色調的風里,若是站在高處,比如站在故宮后面的煤山頂上,四下一望,那感覺簡直沒法表述。首先會感到自己突然變得大氣起來,偉岸起來,既可以窮盡千里,又能夠一覽眾小。遠處的燕山山脈,可以清晰地看見,似乎就在眼前,呼之欲出,即可攀援;正面遼闊的平原,可以一直望到天際,一棵樹的動靜,一頭牛的行走,都可清晰地辨別。在這樣的時候,不僅能夠從視覺上感到無限的豪邁,甚至能夠在精神上一下子就把整個中國盡收眼底了。其次是俯瞰北京古城的色彩。紫禁城的紅墻、金色的琉璃瓦、深紅的廊柱、墨綠的古柏、漢白玉的雕欄……這些色彩都異常分明,沒有一絲半點兒黏糊或是含糊。被這些大色彩裝點和勾勒出的紫禁城,就充滿著霸氣,顯示著浩蕩而威嚴的皇家風范。站在這樣的高度,望著這樣的風景,既感到偉岸,又感到渺小。渺小于它明凈的開闊,渺小于它厚重的色彩,更渺小于它的神圣與莊嚴。雖然有渺小的感覺,但我依然喜歡這樣的明凈與開闊,因為我可以看清所有,明察所有,我可以獲得一種心靈與精神上的清晰,不至于在迷蒙中困頓和茫然。這也許就是明清兩代要定都北京的緣故吧?據說,當年朱熹在指點北京的建設時,就把這一切都考慮了進去。站在金鑾殿的大門口,目光穿過一道道大門,可以一直看出去,一直看到中原的大地。當年的皇帝,坐在他的龍椅上,是否就是這樣望出去的?是否就是在這樣的了望中批下了一道道奏折?一次次確定了中國的命運?
北京秋天的水,是格外有情致的。在頤和園、在北海、在紫禁城的護城河、在避暑山莊、在熱河……總之,在北京有湖有河的地方,那些水,一律靜綠得十分優雅與大度。漫步在頤和園的長廊,望著煙波浩淼的昆明湖,完全沒有一丁點兒混沌與狹隘的感覺。那是一片清晰而明媚的壯闊,是一種浩然于天地的氣度。若是蕩舟在昆明湖上,就發現這水清澈得就像沒有水似的,要不是岸邊的綠柳和紅楓的倒影,就完全以為是在空氣中蕩漾了。在這樣的水面上,才可以知道北京秋天真正的好,才能夠深刻理解北京這個國都。
這樣的秋天,是在我居住的成都看不到的。由于成都是盆地氣候,天上的云,一年四季都很厚,灰蒙蒙的,難見天日。有個成語叫做“蜀犬吠日”,說的是蜀地的犬偶爾見了太陽都萬分詫異,十分驚恐,非常不解,以為怪物,于是,就對著太陽狂吠不止。“蜀犬吠日”這個成語,很形象地說明了成都一年四季的天氣。因此,在成都低矮的云層下生活得久了,就感到壓抑,有一種灰溜溜的、小里小氣的感覺。而在北京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在秋天,所有的舒展、爽朗、愉悅、輕松、豪邁……全都可以在北京的秋天里得到。
在北京的秋天里登長城,是最好的時節。這個時候,空氣異常地明凈,視野異常地開闊,不僅能夠一覽眾山小,而且能夠獲得渴望奔馳的欲念。站在長城上,最享受的,是眼睛了。成片的紅葉紅了,成片的樹葉黃了,大塊大塊的綠草坡和莊稼地也黃了,而遠處的河流,是那樣的靜綠,天空是最純凈的湛藍,太陽是最亮麗的粉紅。在如此繽紛的色彩里,間或有一行南遷的白鷺,優雅地滑過天空,潑灑下陣陣鳴叫,甚是悅耳;在山水間,那一點一點的小小農舍,被色彩擁著,炊煙裊裊,或白或藍,在山水間悠然地纏纏繞繞……當然,最直得看的是蜿蜒于群山之巔的長城,一直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從這山蜿蜒到那山,又從那山蜿蜒到那那山,再從那那山蜿蜒到更遠更遠的山。因此就覺得她真的是一條青色的巨龍,似在作騰飛前的小憩,又似在山凹處孵育龍種。有如此萬里之長的巨龍,鎮住群山,護著江河,在北京的秋天里,就可以看得更遠、看得更清了。
到了夜晚,又是另一番光景。由于異常地明凈與明朗,北京秋天的月,無論是瘦著,還是豐滿著,都最是明亮了。她孤單單地懸在天上,但不覺得她寂寞,反而感到她在沒有遮攔的天空中,異常地自在與舒坦。上弦時,她在明明朗朗地笑,下弦時,她依然在明明朗朗地笑,似乎從來就沒有過不開心的時候。她渾圓的時候,就覺得她是一面十分明凈的鏡子。這面鏡子高懸著,一塵不染,她照著北京,照著紫禁城,也照著圓明園的廢墟和長城上的烽火臺……這時候,讀著這面碩大的鏡子,就能讀出幾許沉默,幾許憂傷,更多的時候,就讀出如此的詰問來:北京,你為什么是北京?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