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屈指而算,今天已經是1月25日,也就是除夕了。我甩去昨日的疲憊,期待著12點鐘聲敲響的時刻。心情有難以言表的激動。再怎么說,今天也是XX年的最后一天了,也許我應該有些許的留念,但XX年確實給我留了太多悲傷地印記,只是希望它能早早的被抹去。把視線投向窗外,被玻璃窗局限的的景色也變得生動而美麗。剛過8點鐘,屋外的孩童們已經準備好鞭炮,放起了炮竹,小區一下子充滿了過年的味道!
每次回家過年,年貨當然是頭等大事。我們一家人手里拎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回家過年。因為是除夕的緣故,回家老家的路上顯得格外冷清,想必是因為大人孩子都在家中陪老人過年,路上的行人也就稀少了下來。路邊的白楊,芬芳的泥土,蔚藍的天空都因為是除夕的記憶所顯得刻骨銘心。讓我難以忘懷這被新年的氣氛渲染的一草一木。
冬日的家鄉有些荒涼,有些寂寞,但我的第一感覺卻是刺骨的寒冷,仿佛是由體內散發的寒氣,讓我止不住的的打著哆嗦,更使我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也許是新春的年味喚醒了我,加入新年忙碌的步調,漸漸忘卻了寒冷。屋門外,大紅燈籠高掛在當頭,春聯福字也已經被糨糊黏在墻頭門檻。
過年當然少不了放鞭炮,小孩子們把自家的鞭炮拿到門前,村民們架上稻草,點上篝火,圍攏在熊熊燃燒的火焰旁,放鞭炮。過大年。禮花炮竹,“竄天猴”一個都不少。在火的溫度中,人們忘卻了寒冷,捂住耳朵,縮起頭,那驚天的炮竹聲似忽視年獸的嘶吼。偶爾仰望天空,鄰村的禮花像綻放在夜幕中的花朵,渲染著自由的芬芳之美。
過除夕,村子里的必要的習俗是要邀請祖先一同分享節日的氣氛。家中的長輩把記錄著祖先姓名的的卷軸展開,掛在客堂的對門的墻頭。全家人意義為祖先叩首。這個卷軸說是一個名錄,還不如說是一幅畫。只不過這畫并非山水人物,而是一個庭院,即是靈魂的歸宿,墓地。這畫中的景分三層,劃分成一個個長方形的區域,上面寫著名字。家人們把祭品擺在桌上供先人享用。年三十是不能睡覺的,因為要祭祀祖先的原因,燈也要開一夜。我們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邊炸著這個種年貨,有炸年糕。炸帶魚,炸辣椒,還要炸整整一箱子,在正月當零食吃。
當12點的鐘聲敲響的時候,耳邊又響起了鞭炮聲和人們的祝福聲,XX,祝您牛氣沖天!
篇二:
一年一度的春節終于在人們的期盼下,來臨了。大家都忙著做很多事情。
白天,我吃完早飯,換上了新衣服后,就和媽媽出去買菜了。大街上的人可真多,人們急匆匆的在路上走著,大家都為過年忙活著,大街上一片繁榮的景象。回到家,媽媽和奶奶就開始準備著年夜飯,媽媽和奶奶是我們家的大廚,我幫不上什么忙,只好自己去玩兒了。爺爺和太奶在門外貼對聯。爸爸在打掃房間,他把房間打掃的非常干凈。老叔和老嬸在看電視。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做。
晚上,姑奶,姑爺和小姑都來了。原來覺得非常大的屋子,頓時顯得非常擁擠。姑爺、姑奶和太奶臉上帶著微笑,不知道在聊些什么。老叔和老嬸在互相打鬧著。我在津津有味的看春晚。在我家最大的屋子里,放了一張很大很長的桌子,桌子四周擺滿了凳子,坐著非常擁擠。啊,好豐盛的年夜飯啊!我迫不及待的吃了起來。大家都興致勃勃的坐在一起吃飯,大家站起來舉起杯子很有興致的干杯。
來到桌前最晚的是媽媽和奶奶,這時,喝酒的人都有幾分醉意。個個臉上紅撲撲的。我們一起邊吃著飯,邊看著春晚。春晚的魔術我是最愛看的。一枚戒指在魔術師的手中,像施了魔法似的,非常神奇,瞬間就變到了雞蛋里。魔術師讓主持人打開雞蛋,戒指碰的一聲掉到了盤子里。在春晚的小品中《不差錢》也非常有意思。
出現了兩個生面孔,小沈陽和毛毛,他們說的都很精彩,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我覺得演的最突出的是趙本山和小沈陽,趙本山非常風趣幽默,更令人捧腹大笑的是小沈陽,兩條腿的褲子穿進了一條腿里,像女人穿的裙子一樣,他學刀郎和阿寶唱的歌,非常像。我很羨慕他。
吃完飯,姑奶姑爺還有小姑走了,桌碗撿去以后,我們開始包餃子。奶奶和面,和陷,大家包。餃子里還包了硬幣,誰吃到了硬幣,誰就有財運。老嬸包的最好,媽媽包的也很好,我包的最不好,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包好的。之后我就擺餃子,擺餃子可比包餃子好多了,奶奶還夸我擺的好呢!包完餃子,奶奶就去煮餃子。
啊,熱騰騰的餃子來了,好香啊!吃完餃子,我就和老叔老嬸出去放禮花。天上什么樣的禮花都有,五顏六色的真好看。有的像寶石,直升天空,然后像一朵朵牡丹花在天空中開放了;在手里點燃的禮花,有的像雪花一樣;還有的像幸運球直升上了天空,把幸福的星星灑向人間。
這是我最開心的一個除夕,也是我最開心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