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眼淚并不都是悲傷的,眼淚也可以是幸福的流露,我們的幸福可以用酣暢淋漓的眼淚來表達,那是一份美好!
作文一:
眼淚,是一種表達,是內心中情感的一種宣泄,是一種印記,是一種見證。
還記得,玉樹地震時,我們流淚了,那是為同胞們的痛悼;南方旱災時,我們流淚了,那是對大地的哀吟。淚水,滿載著苦楚,但也凝聚著幸福的希翼。
印象中最深刻的節日氣氛,我們和大家約好共聚晚餐。小學的回憶是美好的,每個人都在回憶,回憶著值得留戀的以往。
我們突然攜手走過許多,如今想想卻依然歷歷在目。屋外皎皎月光映著喧鬧的街頭,屋里是我們一齊歡歌敘舊。特別留意大家的目光,不同昔日,已縈著太多的牽掛、期許。
愉快的時光總過得飛快,又要同大家分別,都說離別是下一次的歡聚,可這還是掩不住心中的不舍。回憶是最美好的事,回望以前的忙碌,以前的喜悅,感覺總是大不一樣,不覺已潸然淚下。相聚如此不易,又怎奈告別時的留戀呢?
離別的淚往往是幸福的,此時,它是一種交雜的回憶,是不凡的經歷。雖然滿含著離愁,卻又同樣是美好幸福的下一次回憶。是感情最真實的流露。
眼淚的幸福在于它所寄予的感情,幸福的眼淚便是如暖風般溫暖人心的美麗的祝福與期望。也是如花般美麗的印記,會是漫漫黑夜中一份充滿美好的慰藉,猶如親臨曾經的溫暖、惆悵與愁韻,是最值得回味的溫存。
作文二:
眼淚,現在已經成為了悲傷的代名詞,可我認為有的眼淚也是幸福的。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這本書里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畫家,他隔壁住著一位少女,畫家非常愛慕她。可是,有一天少女患上了一種怪病,畫家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她。可是少女的病一天比一天重,畫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天,少女對畫家說:“我每天躺在床上,看著窗外的那盆騰花,它開了又謝,謝了又開,現在它只剩下一片綠葉了,當它凋零的時候,也是我生命結束的時候。”畫家聽了非常著急,他對少女說:“這片綠葉一定不會掉!”當天晚上,大雨傾盆,少女一夜未眠,她想:“唉,這么大的雨,那片綠葉肯定承受不住。但當她第二天早上一看,那片綠葉被雨水沖刷得翠綠,而少女的怪病也奇跡般好了。當她病好后,卻沒有看到畫家,詢問家人后才知道,畫家為了不讓少女擔心,那天雨夜,他在窗外用油筆畫了一片綠葉,而畫家卻因淋雨而生了病,少女得知后,被畫家的真心所感動。畫家也在少女的悉心照料下,病慢慢好了。他們兩個有情人終于走到了一起。
當我讀到這兒的時候,我流下了眼淚,而這眼淚卻不是悲傷的,而是激動幸福的眼淚。我為他們感動高興,同時也為他們感動幸福。是畫家的真心打動了少女,打動了上帝,是畫家的真心使他和少女走到了一起。
就是這些讓我流出了眼淚,而這眼淚是快樂的,是幸福的!
作文三:
這是一個瘦小的男孩,他的衣著同他的臉一樣蓬亂、土里土氣。他吃力地在山路上跋涉,破書包在他背后蕩來蕩去。云南山區的酷暑,使他汗流浹背,不住地抹汗。但他不顧這些,兩眼直瞪前方,仿佛他能看到那山后的學校。
電視上的這一幕呈現在我的眼前,記者訴說著他的悲慘經歷:父親早逝,母親患病臥床在家,生活重擔幾乎壓在了這個十歲孩子的肩頭。生活苦,苦得幾乎沒有希望。然而他愣是在困境中擠出了一條生路,還上了三年級。說是上學,不如說是受罪。他上午要割草、喂豬、準備午飯和晚飯、給母親熬藥,直到中午,才能背起書包,頂著正午烈日翻山上學去,晚上筋疲力盡地回家。在那些年里,他從未有過幸福。
節目繼續播放,他的書包更鼓更重,補丁也更多了。生活仍然艱辛,他的手上有了老繭,臉越來越呆板,即使那全班第一的成績單也從未使他露出過笑臉。就這樣他,被同學們譏笑為“木頭人”的家伙提前一年畢業,考進了鄉立中學。
困難緊跟而來:母親病情惡化,連動手的力氣也沒有了,家里也沒有錢讓他到遙遠的鄉里去上學。怎么辦?他想了很久,最終決定輟學,留在家里陪伴母親。他的眉頭皺得更緊了,時常仰天長嘆。
奇跡發生了——深入山區的記者采訪了他,并制成節目播放,引起了巨大反響。從各地飛來的捐款像一股股溫暖的細流,最終匯到他的手中。他黑黑的臉上,第一次有了笑容。
當我從電視上看到這一切時,他已是一個成績優異的高中生了。有記者問他第一次收到捐款的感受,他回答:“當時我感覺就像在水里快要沉底時,摸到了有力的大手,很幸福,真的。”說著說著,他的眼眶濕潤了,有晶瑩的東西在里面打著轉兒。
我兩眼也濕潤了,感覺真的是很感動。怎么說呢?可惜我的文采有限,無法把那種感情用文字表達,只感覺想哭。我突然明白了,幸福時流出來的眼淚,也像我的感動之情那樣,難以用寥寥數語就寫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