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詞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主持詞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主持詞教案1
教學目標
1.領會燈籠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2.理解作者從不同方面表達的燈籠對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
3.認識文中所表現出的鄉情民俗,詩詞典故,進而升華出的情感變化。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這首詩體會詩歌所深寓的感情。
2、引導學生掌握比興、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學生掌握比興、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燈籠在如今人們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節日喜慶的象征;但在電燈尚未出現和普及的時代,卻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吳伯 蕭的燈籠。
二、作者簡介 作者
吳伯蕭(1906-1982),原名熙成,山東萊蕪人,散文家,教育家。
三、品讀課文,對話文本
1、課文寫的是什么時期的事?是從哪些角度來抒寫燈籠的?
【交流點撥】作者寫于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散文的自由筆法抒寫了他關于燈籠的一些記憶。從文化和情感兩個角 度來抒寫 燈籠。
2、簡析作者喜愛燈籠的原因。
【交流點撥】
①燈籠寄托著祖父、母親等親人的慈愛和牽掛,也寄托著作者對親人的感激之情;
②許多鄉情民俗與燈籠結下太多的緣分,給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③燈籠能為夜行人指路,溫暖他人;
④ 記錄、傳承著家族歷史;
⑤引發作者聯想起古代將領挑燈看劍,抗擊敵人的情景,激發愛國熱情。
3、分析并評價第11段所表現的作者的觀點態度。
【交流點撥】
作者熱烈贊頌古代將軍塞外點兵,挑燈看劍,英勇殺敵的氣概;他們激發了自己的愛國情懷,作者熱切希望沖上前線,奮勇殺敵,打擊日寇;同時表達了對時局的擔憂和對未來的期望,希望有更強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團結抗戰,打敗敵人,保衛好自己的家園。
4、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話所表現的作者的觀點態度?
作者熱烈的歌頌了古代將軍塞外點兵,挑燈看劍,英勇殺敵的氣概,他們激發了自己的愛國情懷,作者熱切希望自己能夠沖上前線,奮勇殺敵,打擊日寇;同時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擔憂和對未來的期盼,希望有更強大的力量,又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團結抗戰,打擊敵人,保衛好自己的家園。
小結
作者的愛國情懷值得肯定。在回憶童年生活的篇章 里也回蕩著愛國主 義的激越旋律,催人奮進。作者沒有只是沉浸在對美好童年生 活的回憶中,也沒有單純追慕古代名將挑燈看劍、塞外點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業績,而是由追憶歷史轉而表現國難現實,并大 聲疾呼,表達了愛國的熱情。這種情感在我們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主持詞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規律排列的循環問題。
2.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理解。
3.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夠根據循環出現的規律列出除法算式求出余數,再根據余數得出所求問題的答案。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循環出現的規律列出除法算式求出余數,再根據余數得出所求問題的答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
一、復習1.用豎式計算。
9÷4 48÷5 64÷8 46÷7 2.有37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要裝幾袋?還剩幾個?
二、新課
出示例6:一個黃色旗,兩個紅色旗,有規律的排列。問:你知道了什么?小旗是按什么規律擺放的?求的是什么?怎樣解答?
分析題意:從圖中可以看出,小旗是按照黃紅紅的規律循環排列的,每3面小旗為一組,要想知道滴16面小旗是什么顏色,就是看16里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
列式:16÷3=5(組)……1(面)
余數是1,就說明第16面小旗是下一組的第1面,應該是黃色。口答:第16面小旗是黃色的。歸納總結:
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事物按照一定的規律循環出現,這樣的問題稱為周期問題,在解決周期問題時,可以根據題中循環出現的規律,列出除法算式求出余數,再根據余數得出所求問題的答案。
三、鞏固練習1.書p68做一做
1.問:這道題的循環排列的規律與例6相同嗎? 要想求第27面小旗的顏色怎么列算式? 指名學生回答訂正。
2.補充練習
元宵節到了,學校要在教學樓上掛一串彩燈,彩燈是按紅、黃、藍、綠、紫的順序排列的,算一算第38只彩燈應是什么顏色的?讓學生讀題后,說出解題思路,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主持詞教案3
一、班會背景
我在做轉化后進小群體的工作時發現我們班級中的B同學穿著時尚,紅T恤上衣,小暗格子長褲,雪白球鞋,一個耳朵上有兩個耳洞,紅色白色耳釘輪換著戴。一番感慨后,再看其他的同學一些日常生活中儀表儀容也不規范:有的同學服裝不整齊,內衣比外衣長;有的同學上衣拉鏈不拉好,敞胸露懷;還有的外衣上畫有不健康的圖畫。有的同學的發型不合格,頭發偏長,還用啫喱水,頭發根根豎立,像獅子頭;還有的同學鬢角特意留長一些,時不時的用手捋一下;還有的同學戴首鉓,染指甲、這些事里有著許多與文明不合拍的東西。現在縣局大力倡導生態德育,我想抓住這個時機,開一個以“儀表儀容”教育為主題的班會,以引起同學們尤其是后進小群體的內心的震動,逐步提出合理的嚴格要求,使之心悅誠服。
二、活動目的
針對個別同學一些日常生活中儀表儀容不符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現象,決定召開一個以“儀表儀容”教育為主題的班會,通過主題班會的召開,進一步規范個別同學的服飾打扮,使同學們對文明禮儀樹立正確的認識。
三、活動準備
1、組織學生圍繞這次班會主題搜集本班同學遵守或者違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正反面材料
2、選取有代表性的材料指導學生編寫故事、編排成小品。
四、班會紀實
主持人甲:各位同學,“儀表儀容”教育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主持人乙:文明,始終是我們校園發展的主流。上學期我班按照教育局“新 心”德育的總體部署,配合學校政教處,在班級深入開展了展文明新儀,講文明新語,唱文明新歌,走文明新路,做文明新事的活動,相信大家對文明禮儀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主持人甲:可是,現在冬去春來,天氣轉暖,班中個別同學的衣著打扮很不規范,個別同學一些日常生活中儀表儀容不符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現象,或許我們認為某些事情已是司空見慣的,已是熟視無睹了,甚至麻木了。可是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些事里有著許多與文明不合拍的東西。 主持人乙:下面請看“情景再現”
1、五個同學以小品的形式表演了男生留長發、怪發、染發,女生涂指甲、戴耳環、戴腕飾、穿耳洞的不文明現象;
2、另外五個同學穿上課前準備的不文明衣服,模仿時裝模特走起了臺步,諷刺了那些不規范的中學生著裝。
(臺下的大部分同學笑成一團,B同學很尷尬,想鼓掌又放下手,還裝作若無其事的捏捏鼻子向周圍看一看,俏皮的伸著舌頭縮著脖子笑一笑)
3、B同學的同桌朗讀:扎耳洞的由來
(有個別同學聽說最初和買牲口有關時都偷笑起來,B同學認真地說:別笑!這是真的,是我專門在老師的電腦上查的,不信,問問班主任?同學們笑得更響了)
主持人甲:謝謝B同學對班會的支持,掌聲鼓勵!
主持人乙:下面就請同學們積極發言,談談你見過的文明服飾和不文明穿著,或者談談你有何感受,或者說說我們該怎么辦。
學生活動:參與討論,踴躍發言。
班主任發言: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學生應該規范儀容儀表!希望同學們自覺對照櫥窗中張貼的中學生儀表儀容要求,明確《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規定和我校的具體要求,從自身的穿著做起,做一個講文明、守禮儀的好公民、好學生。另外,希望我們班委會、團支部以“儀表儀容”教育為主題,自擬題目,出一期黑板報,團支書作好記錄。
主持人甲:剛才我們已經聽過了許多同學的精彩發言和班主任老師的肺腑之言,相信同學們也從中得到不少啟發。
主持人乙:相信同學們已經立志要做一個講文明、守禮儀的好公民、好學生。那么,讓我們拿出勇氣,莊重地許下諾言!(略)
主持人甲、乙:讓一朵朵燦爛的文明禮儀之花在我校蓬勃盛開!
主持詞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2、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
技能目標:認識文中所表現出的鄉情民俗,詩詞典故,進而升華出的情感變化。德育目標:1.理解作者從不同方面表達的燈籠對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
2.體會作者的抗日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1、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
2、領會燈籠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教學難點:
1、學習揣摩文章句子含義。
2、理解作者從不同方面表達的燈籠對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
教學方法:
7〃12模式。(教師引導點撥,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討論)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積累生字詞,了解作家作品。
2、感知梳理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感知課文內容。教學難點:梳理本文的內容。
教學方法:
7〃12模式。(教師引導點撥,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環節:
一、德育專題:
校園里值得注意的環保問題真不少:亂扔垃圾、亂倒飯菜、亂扔紙屑、亂寫亂畫等。特別嚴重的是,很多同學亂踩草坪,習以為常,至今已有幾片綠草如茵的草坪變成了寸草不長的黃土地,要是每人人都放縱這種破壞環保的行為,用不了多久,綠草坪就會變成灰塵滾滾的黃土地,整潔的校園就會變成骯臟膩人的污濁地。
二、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導入新課
燈籠在如今人們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節日喜慶的象征; 但在電燈尚未出現和普及 的時代,卻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
2、明確目標
(1)解決字詞,了解作家作品。
(2)整體感知內容,理清結構。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務
出示小組討論任務要求:
(1)、解決生字詞;了解作家作品。
(2)、課文寫的是什么時期的事?是從哪些角度來抒寫燈籠的?
(3)、理清課文結構。
4、小組探究
5、(教師)檢查指導。
(三)釋疑解惑
6、(師生)釋疑解惑。
(四)梳理歸納
7、(師生共同)梳理歸納(相關知識點)。
(1)字詞
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爭訟(sòng)領域(yù)斡旋(wò)靜穆(mù)思慕(mù)幽悄(qiǎo)霍驃姚(piào)悵惘(chàng wǎng)鏘然(qiāng)
燎原(liáo)熙熙然(xī)暖融融(ró ng)馬前卒(zú)神龕(kān)犬吠(fi)龐大(páng)
解釋下面詞語。
調停,調解。家來:方言,即回家來。
垂珠聯瓏:懸掛、裝飾有連串珠玉寶石,形容宅第的奢華。幽悄:幽深寂靜。
人情世故:為人處世的道理。
司馬懿探山 司馬懿(179—251 年),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今河南溫縣招賢鎮)人,三國時期魏 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權臣。
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孫司馬炎稱 帝后,追尊為晉宣帝。
《司馬懿探山》 就是司馬懿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在攻打街亭之前到敵營巡視的故事。
作者簡介:
吳伯簫(1906-1982),原名熙成,山東萊蕪人,散文家,教育家。任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 長、《寫作》主編、中國寫作研究會會長等職,并參加郭沫若著作編輯委員會領導工作。
1981 年 10 月,出訪英國,不久,當選全國文聯理事。1982 年 8 月病逝。
60 年代初期創作的以表現延安生活的名篇《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歌聲》、《窯 洞風景》以及《難老泉》、《 “早” 》被收入散文集《北極星》。
在新時期以創作了《天涯》、《忘年》等佳作,1982 年出版了最后一部散文集《往年》。
吳伯簫逝世后,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了《吳伯簫散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兩卷本《吳伯簫文集》。
(2)、作者寫于 20 世紀 30 年代中期,以散文的自由筆法抒寫了他關于燈籠的一些記憶。
從文化和情感兩個角度來抒寫燈籠。
(3)、一(1-2)、由小孩子喜歡火、光引出燈籠。
二(3-11)、回憶小時候與燈籠有緣的事。
三(12)、由燈籠聯想到火把,探海燈,燎原的一把烈火,鮮明地表達抗敵衛國的感情。
(五)討論鞏固
8、小組討論(根據其他同學整理歸納的板書,查漏補缺)
(1)、第一段敘寫了小時候喜歡火、光的情景,請說說這樣寫的作用。豐富了文章內容,增添了情趣,避免敘述的呆板和結構的單調,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引出下文,為下文敘述喜愛燈籠做鋪墊。
(2)、文章結尾說:“唉,壯,于今燈籠又不夠了。應該數火把,數探海燈,數燎原的一把烈 火!”結合文章,分析并評價這句話所表現的作者的觀點態度。作者熱烈贊頌古代將軍塞外點兵,挑燈看劍,英勇殺敵的氣概;他們激發了自己的愛國 情懷,作者熱切希望沖上前線,奮勇殺敵,打擊日寇;同時表達了對時局的擔憂和對未 來的期望,希望有更強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團結抗戰,打敗敵人,保衛好 自己的家園。
(六)目標檢測
9、目標檢測(檢測學生完成目標的情況)
同步練習積累運用
10、講解點評
教師對學生做題的情況進行講解點評。
(七)總結評價
11、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是熟讀課文內容,掃除字詞障礙,梳理課文內容。
12、布置作業:
抄寫詞語和注釋 板書設計:
一(1-2)、由小孩子喜歡火、光引出燈籠。二(3-11)、回憶小時候與燈籠有緣的事。
三(12)、由燈籠聯想到火把,探海燈,燎原的一把烈火,鮮明地表達抗敵衛國的感情。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領會燈籠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2、學習揣摩文章句子含義。
教學重點:學習揣摩文章句子含義。
4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從不同方面表達的燈籠對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教學方法:
7〃12模式。(教師引導點撥,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環節:
一、德育專題:
講誠信已經成為社會的需要,講誠信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但是當今社會中不講誠信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人們喝牛奶時擔心摻了水。人們買東西是擔心是偽劣產品。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相互提防。而在我們一方的凈土——學校,學生個性中也暴露出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傾向。多希望人人能講誠信,每個人從小學會講誠信。當誠信形成一種氛圍,成為一種習慣,深入到我們的骨髓里,烙在我們的靈魂深處。那個時候,誠信教育就可以悄然退場了。
二、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初步感悟了作者的感情,今天,我們繼續走進文本體會作者對燈籠的深情。
2、明確目標
(1)、領會燈籠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2)、學習揣摩文章句子含義。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務
出示小組討論任務要求:
(1)默讀課文,并思考文章為什么以《燈籠》為題。
(2)找到文本圍繞“燈籠”記敘事情的段落,并說說圍繞“燈籠”具體寫了哪些事。
(3)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寫了他關于燈籠的一些記憶,諸此記憶從不同方面表達了 燈籠對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請你做簡要說明。
4、小組探究
5、(教師)檢查指導。
(三)釋疑解惑
6、(師生)釋疑解惑。
(四)梳理歸納
7、(師生共同)梳理歸納(相關知識點)。
(1)“燈籠”是文本的線索,作者正是通過描寫有關燈籠的事情以表達自己的情感。
(2)第③段,挑燈迎祖父回家,聽祖父講進京趕考的掌故;第⑤段,母親接過紗燈,遞給消夜食品;第⑥段村頭紅燈高照,慰藉孤行客;第⑦段元宵節看燈;第⑧段,進士第的 官銜燈高照朱門;第⑨段,紗燈上描紅;第⑩段,由宮燈、唱詞聯想漢獻帝;第11 段,聯想到“挑燈看劍的名將”,表達做“燈籠下的馬前卒”的誓愿。
(3)、有文化上的:在紗燈上描紅,愛的是那份雅致;對宮燈的想象,體驗的是深長的 歷史況味。
有情感上的:挑著燈籠,迎回祖父,長幼情篤;接過紗燈,上下燈學,母子情深;跟著 龍燈跑個半夜,伴著小燈入夢,綻放著飛揚的青春;族姊遠嫁,進士第的官銜燈映照著褪色的朱門,是對歲月滄桑的感慨; 引述歷史上保家衛國的名將,表達自己做 “燈籠下的馬前卒” 的誓愿,是悲壯激越的家國情懷。
(五)討論鞏固
8、小組討論(根據其他同學整理歸納的板書,查漏補缺)
賞析文本,體會文本寫作特色
特色一: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在回憶的諸事中寄寓情感,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征,而能達到寓情自然的目的,還在于作者擅長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請結合文本,分析作者綜合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作用。例如;第③段寫“我”去接祖父和祖父講故事是記敘第③段“正蕭還在院子里亮著嗎?那種熙熙然庭院的靜穆,是一輩子思慕著的”是抒情。
第11段“正蕭班馬鳴也,我愿就是那燈籠下的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寫。
多種表達方式 的綜合運用,既創設了感人的意境,又抒發了強烈的情感。特色二:結構嚴謹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分析開頭兩段和結尾一段的作用。明確:開頭兩段由小孩子喜歡火,三家村的往事,既寫出人們對光明的渴望,又自然引 出下文對有關燈籠往事的回憶;結尾一段又由燈籠聯想到 “ 燎原的一把烈火 ”,再用一 “壯”字,再次升華中心,贊頌蓬勃發展的中國革命。可見,文本前兩段與結尾聯想的兩段 緊密聯系,中間諸段落俱為回憶,不可不謂作者之為文獨具匠心,巧設結構。
(六)目標檢測
9、目標檢測(檢測學生完成目標的情況)
結合全文,簡析作者喜愛燈籠的原因。
①燈籠寄托著祖父、母親等親人的慈愛和牽掛,也寄托著作者對親人的感激之情; ②許多鄉情民俗與燈籠結下太多的緣分,給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③燈籠能為夜行人指路,溫暖他人;
10、講解點評
教師對學生做題的情況進行講解點評。
(七)總結評價
11、課堂小結:
《燈籠》這篇散文,回憶了作者與燈籠有關的往事,寄寓著豐富的情感。文章以 小見大,融記敘、抒情、描寫于一體;語言自然樸素、清新練達,既樸實平易又生動傳神,娓娓而談,侃侃而論,有著無窮的藝術魅力,是我們學寫散文的典范。
12、布置作業:
練習冊
板書設計:
挑燈迎祖父回家,聽祖父講進京趕考的掌故 母親接過紗燈,遞給消夜食品 村頭紅燈高照,慰藉孤行客
進士第的官銜燈高照朱門,感悟歷史滄桑 首尾呼應
紗燈上描紅,承載傳統文化
聯想愛國名將,做燈籠下的馬前卒 家國情懷 燎原的火把 小孩子愛火天性
【主持詞教案】相關文章:
婚禮主持詞:簡潔婚禮主持詞02-06
年會主持詞:公司年會主持詞02-06
婚禮主持詞:網絡婚禮主持詞06-06
學術會議主持詞主持詞10-22
精選婚禮主持詞:簡潔婚禮主持詞08-17
主持詞01-24
文藝晚會主持詞禮儀主持詞03-06
晚會主持詞:公司合唱比賽主持詞02-04
婚禮主持詞:結婚儀式主持詞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