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力 《談語言》課文原文
上學的時候,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力 《談語言》課文原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文原文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們進行文學創作、新聞寫作和其他一切寫作的工具。我們既然愛好寫作,又想在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這個工具,而且要像木匠愛斧鋸、畫家愛顏料、戰士愛武器那樣愛我們賴以進行工作的工具。
許多寫文章的人,從中學生到大學教授,從新聞記者到作家,拿起筆來總想我現在是寫文章,跟說話不一樣,要把語言裝飾得“華麗”一點,把語句表達得“文雅”一點,把文章寫得“美妙”一點。于是總想造一些時髦的句子,東拐西纏多繞一些彎子。實際呢?弄巧成拙,適得其反。他們不懂得,文章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眾的語言,就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
有一篇描寫英雄到大海救人的報道說:“他冒著刺骨的寒風,邁著凍僵的雙腳跳入了沸騰的大海。”這是一個很費解又不準確的句子,作者在說話時絕不會這么說,這叫“故作姿態”。
還有篇報道,出現“他冒著七月流火在圩堤上東奔西走”這樣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詩經》,指夏歷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動,并不指天氣炎熱。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氣炎熱就不對。我們平常說話從不這樣說,可能說“冒著烈火”、“頂著烈日”,如果說“我冒著七月流火怎樣怎樣……”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讀者歡迎,我自己就愛看他晚年的作品。這是什么原因呢?我認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他早年的作品語句過于修飾、做作,讀起來很繞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樸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讀者歡迎。這對我們后人是一種啟發。
是不是說口語與書面語沒有區別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組織的語言,在這一點上,也可以說文章和語言不一樣。我們平常說話的時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有時候語言不連貫,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邏輯,不合語法。有的同志在小組會上發言頭頭是道,娓娓動聽,但是人家把他的話記錄下來,仔細看一下,卻又會發現毛病百出,缺乏邏輯性和科學性。所以,我不反對對口語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張口語要經過加工才能上升為書面語。
報刊上使用的語言更要認真推敲,反復斟酌,不要以訛傳訛。報刊上的語言往往要被讀者仿效,因而更應該強調準確性,規范化。否則,會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上制造混亂。
比如,我曾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過意見,認為“最好水平”這個說法在口語中運用勉強說得過去,而在報刊上運用就不對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遠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沒有好壞之分。因此,說“最好水平”,是違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報刊還在使用“最好水平”這個詞。
又比如,有的報刊批評某些人對事情采取滿不在乎的態度時,習慣用“不以為然”這個詞。這也是不對的。“不以為然”是“不以為如此”或“不以為對”的意思,而不是“滿不在乎”的意思。從這里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隨便運用口語。
但是在將口語上升到書面語的時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發點是什么,這就是要使讀者能讀懂。在對口語進行加工時,既要考慮規范化,又要考慮大眾化,要能夠被讀者領會、理解。否則,這種上升就失去了意義!
有些話本不符合書面語的要求,不準確,也不規范,但由于說習慣了,改不過來,叫什么“約定俗成”。誰“約定”的呢?恐怕總是從少數人說錯開始,一直不去糾正它,變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約定俗成”拿來作語病的擋箭牌,該規范化的,能夠規范化的,還是要盡量規范化。
語言應該是發展的,規范的標準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不可能一勞永逸。
《談語言》知識點整理
一、文學常識
本文作者王力,語言學家。有《漢語史稿》、《中國語言史》、《中國現代語法》、《漢語音韻學》等大量著作和論文。
二、字詞拼音
時髦(á) 圩(wéi)堤 娓娓動聽(wěi) 斟酌(zhēn zhuó) 以訛傳訛(é)
弄巧成拙(zhuō):想要巧妙的手段,結果反而壞了事。
適得其反:結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不假思考:不經過思考。假:憑借,通過。
頭頭是道:這里形容說話很有條理。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
以訛傳訛: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下去,結果越傳越錯。
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的名稱或社會習慣是由人們經過長期實踐而認定或形成的。
一勞永逸:辛苦一次,把事物辦好,以后就不再費事了。
三、思想內容
本文談論的是書面的使用問題,作者談了書面語和口語的關系,談話中闡述了“書面語言是口語的規范化”(也可以說成:書面語應該是經過加工的口語)的觀點。
四、寫作特點
⒈大雅似俗的風格。
⒉平實易懂的語言。
五、重點問題
⒈是如何提出中心論點的?
闡述的是“書面語應當是口語的規范化”的中心論點。課文沒有直接提出中心論點,而是化解為兩個分論點:“書面語言不能脫離口語”和“書面語言應當是規范的”。
⒉可分為幾部分/全文的結構提綱如下:(1)(第一段)
第一部分(1):愛好寫作的人應當愛語言,掌握好語言。
第二部分(2~5):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⑴第2自然段:某些人華而不實,弄巧成拙。⑵第⒊4自然段:例證某些人的華而不實、弄巧成拙。⑶第5自然段:朱自清的做作的不好,樸實的好。
第三部分(6~12):書面語應當是規范的。⑴第6、7自然段:書面語應當是規范的。⑵第8、9自然段:例證某些用語的不規范。⑶第10自然段:既要規范,又要大眾化。⑷第11自然段:不應以“約定俗成”反對規范化。⑸第12自然段:規范的標準是發展的。
【王力 《談語言》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滕王閣序課文原文05-28
馬及時《王幾何》課文原文03-06
大自然的語言課文原文06-19
《楊桃》的課文原文11-22
翠鳥的課文原文08-11
山雨課文原文07-21
爭吵原文課文09-04
窮人課文原文11-06
草原課文原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