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教案1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神奇的克隆》課文
《西游記》里的孫大圣,緊急關頭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氣,毫毛立刻變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孫悟空。這當然是神話,不過用今天的科學名詞來講,那就是孫悟空能夠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們知道,高等動物一般要通過雄性和雌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才能繁殖后代,人們把這種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換句話說,每只動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如果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無性繁殖,也稱克隆。
許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例如,從一棵大柳樹上剪下幾根枝條插進土里,枝條就會長成一株株活潑可愛的小柳樹;把馬鈴薯切成許多小塊種進地里,就能收獲許多新鮮的馬鈴薯;把仙人掌切成幾塊,每塊落地不久就會生根,長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還可以通過壓條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種種,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單細胞微生物,如細菌,經過20分鐘左右的時間,就可以一分為二,再分為四個、八個……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從20世紀開始,科學家在這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國科學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轟動了當時的科學界。科學家借用一名鄉村歌手的名字,給這只克隆羊起名為“多利”。
克隆技術是一項可以造福于人類的科技成果。
人們將克隆技術與其他科技成果結合,可以根據需要培育出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質優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飼養效率。
克隆技術還可以挽救一些瀕危物種,讓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免遭厄運,從而調節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人們利用克隆技術能夠培植人體的皮膚進行植皮手術;能夠“制造”出人的耳朵、軟骨、肝臟和心臟等人體“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裝配”……
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神奇的克隆》教案
一、教材解讀: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說明文,通過學習引導學生了解克隆的意義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并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這篇文章中心突出,條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類舉例說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類,前景誘人的順序鋪排展開。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關鍵。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課文的條例,理解課文電腦內容不,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敘述的條例,知道克隆的意思,大致了解當前世界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總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學習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條例。
2、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初步理解克隆的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板書“克隆”――讀!
質疑討論:你知道克隆嗎?(生交流)
師:克隆是英語單詞clone的譯音,源于希臘文klone。原來指的是用植物的幼苗或嫩枝進行的一種繁殖方式。現在我們說的克隆就不再是那么簡單的一回事了。
而今天意義上的克隆,我們的祖先早就想到了。你信不信?為什么指名說呢?究竟什么是克隆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閱讀第一、二自然段,看誰最先找到答案。
2、交流:你知道什么叫克隆了嗎?
二、初讀課文
1、過渡導讀:
我們已經有點知道什么是克隆了。那么自然界的生物又是怎樣進行克隆的呢?科學家又是怎樣應用克隆技術為人類服務的呢?
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從課文中讓我們去尋找答案。
2、學生初讀課文,明確初讀要求:
(1)默讀課文,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生字的音讀準,聯系課文內容想一想詞語的意思。
(2)讀課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所講的內容,用自己的話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3、檢查自讀課文情況。
(1)讀生字詞語,進行詞義質疑。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指導讀好長句。
(2)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我知道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條例。
1、交流概括課文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1)孫悟空快速克隆自己。(2)克隆就是無性繁殖。(3)植物的克隆。(4)低等生物的克隆。(5)高等生物的'克隆。(6)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7)克隆技術可以用以培育優質產品。(8)克隆技術的其他廣泛應用。(9)克隆技術正在展示誘人前景。】
2、練習根據自然段意義之間的關聯給課文分段
根據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將相關的或者關系比較密切的合為一段,這樣,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三大部分(三段),你能做到嗎?
(學生思考分段,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第一段:什么叫克隆;第二段: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第三段: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前景誘人。)
3、教師小結。
四、學習課文的一段――什么是克隆
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討論:孫悟空真的能夠用自己的毛變出許多個自己嗎?
“用今天的科學名詞來講,那就是孫悟空能夠快速地自己科隆自己。”這是作者說的,可見我們的祖先早就懂得克隆這種技術了,對吧?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克隆?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讀了課文第二段,你知道什么是克隆了嗎?能舉個例子嗎?
(生交流。)
質疑:我們知道,孫悟空的變化其實根本就不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克隆,與克隆也沒有任何關系,所以老師覺得,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完全可以刪去,你認為呢?有什么理由?
(用形象化的內容巧妙有趣地說明克隆的含義,可以引起讀者的興趣。)
五、課堂小結,完成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語。
3、從課文中找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迅速()復制()繁殖()臨近()
噩運()協調()奇特()成效顯著()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9自然段,了解植物和一些低等生物是怎樣進行自我克隆的,了解科學家對高等生物的克隆情況。知道克隆技術對于人類的好處。
2、理解課文是如何有條理地進行介紹的,通過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文字去感受克隆技術的奇妙之處。
3、初步懂得,科學的發展,其根本宗旨就是為了造福人類。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討論
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你知道什么是克隆嗎?(生交流)
二、導入新授
(一)學習課文第二部分(3-5節)
1、我們知道克隆就是無性繁殖。那么在自然界有沒有這樣的生物,它們就是通過克隆來繁殖的呢?
請同學自讀課文3-5小節,找找答案。
2、討論1: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自然界生物自我克隆情況?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1)課文從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三個方面來介紹自然界的生物克隆情況。
(2)課文運用了舉例說明的方法,通過我們比較熟知的一些例子如:柳樹扦插成活、馬鈴薯、仙人掌等的繁殖,細菌的分裂等來說明自然界植物的克隆情況。3
3、討論2:高等生物的繁殖都是有性繁殖,但是科學的發展,使得高等生物的繁殖也出現了成功的克隆。
讀課文第三段。請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段的內容。
(1996年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師: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它為動物的克隆開辟了廣闊的道路。那么克隆技術的發展究竟對于人類又有什么意義呢?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6-8節)
1、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六至八自然段,想一想: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
2、交流:
出示句子:克隆技術是一項可以造福人類的科技成果。
朗讀,為什么這么說?課文是如何具體向我們作介紹的?
(交流:可以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品質優良的家畜。可以挽救瀕危物種,培植人體“配件”。)
齊讀:奇妙的克隆技術正在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3、小結:
這一段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克隆技術對于人類的意義,課文采用了怎樣的結構方式來進行說明的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一段按“總—分—總”的結構來說明問題,前后呼應,條理清楚。)
三、回顧全文,歸納總結。
1、《克隆之謎》是按怎樣的順序向我們介紹有關克隆的知識的?你能用自己的話把課文內容概括一下嗎?
2、關于克隆,你還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神奇的克隆》教學反思
初讀第七課《神奇的克隆》,說實話自己對克隆的概念也是知之甚少,所以開始在網上不斷搜索有關克隆的資料,惡補這方面的知識。再和年級組的老師交流一番后,頓時清晰了許多。在學生這方面,我布置他們在預習的同時充分利用好身邊的教學參考書,鼓勵他們可以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請教什么是壓條什么是嫁接,哪些植物也有先天克隆的本領。
在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我和孩子們一起走進了課堂。雖然這是一篇我布怎么擅長執教的課文,但是走上講臺的我依然自信,因為有了先前的準備工作我的底氣足了!孩子們也不曾因為這是一篇科普類的說明文而感到乏味,他們依然高舉著激動的小手爭先恐后地與我交流。我想這樣的情景不就是我們教師一直追求的教育幸福嗎?
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對于人類來說,克隆是有利還是有弊?學生們分成兩派,各抒己見,爭得面紅耳赤,最后全班同學達成一致意見:克隆技術對于人類來說,有很大的作用,會造福人類,但無限制地克隆動物或人,也會給地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這堂課就在大家的感慨中結束。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慰藉”的含義。
2、體會天窗的神奇以及給孩子帶來的慰藉,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真諦,理解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
3、學會課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慰藉”,感悟“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并喚起孩子們與課文的共鳴。
2、理解課文第九段,進而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真諦,感悟作者寫作上的`獨具匠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每棟房子都離不開——窗,可是在許多年前的中國南方農村,窗是怎樣的呢?(出示圖片)鄉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怎樣?(學生齊聲回答:木板窗扇扇打開,光線和空氣就都有了。)碰著大風大雨,或者北風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又會怎樣?(學生齊聲回答:木板窗只好關起來,屋子就黑得像地洞似的。)于是鄉下人在屋頂上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出示:天窗這樣一扇簡陋的,只能透些陽光和空氣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茅盾先生寫下這篇文章呢?這小小的一方空白又對活潑好想的孩子們意味著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二、初讀感知
1、通過同學們的自讀,誰來說說你覺得這是一塊怎樣的天窗?你是從那一段看出來的?你能讀一讀這樣的句子嗎?(指名讀,分組讀,齊讀,輕聲讀)
2、情境描述,感悟天窗是孩子們的慰藉。
①當夏天陣雨來臨,你被父母勒令不得外出淋雨時,隨著木板窗一塊塊被關起來的時候,眼前一片黑暗,猶如地洞。那小小的天窗是什么?(慰藉)晚上,當你被逼著上床去休息的時候,你輾轉反側不能入眠。你偷偷地從帳子里伸出頭來,你仰起了臉。那小小的天窗又是什么?(慰藉)當你忘不了雨中的嬉戲,草地河灘上玩耍,當你滿肚子委屈,孤枕難眠,無言以對時。那小小的天窗還是什么?(慰藉)
②的確,這簡陋的,在黑暗中透出些許陽光和空氣的天窗,是你可以看到外界的窗,它又怎能不是慰藉呢?那么誰給“慰藉”找一個近義詞?(安慰、撫慰、安撫、寬慰)
③誰來說說你在什么情形下,最需要慰藉?
三、精讀體悟
1、配樂朗讀4-7段。
這小小的天窗,如此讓人神往,它在你最需要慰藉時,給了你快樂、安慰和無盡的溫暖,伴你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漫漫長夜。老師禁不住也想讀讀它,想走進它。請同學們邊聽邊閉上眼想象,你從這小小的天窗中看到了什么?
2、描述情境,充分發揮想象,讓學生看到天窗以外的事物。
①補充句子:從那小小的天窗,你會看見,你想象到,這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
(想象雨腳、閃電、樹影、星空??,想象狂風暴雨、綿綿細雨、雨過天晴??下看到的不同情景;用“也許??也許??也許??”造句。)
②我們說這天窗不但給人以慰藉,還是一塊神奇的天窗。那么我們說這一方小小的空白真是值得我們贊頌。請以“天窗啊!天窗,是你??”開頭,給天窗寫一段話。
3、總結:天窗讓我們從“無”中看到了“有”,又從“虛”中看到了“實”,并且比任何時候看到的更真切,更闊達,更復雜,更確實。這是想象的魅力,也是作者茅盾先生用精煉的筆觸寫作豐富內蘊的獨到之處,讓我們領略到了世間不一樣的神奇。
四、家庭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完成課后第3題。
板書設計:
天窗
“無”“有”“虛”“實”(精煉)
(豐富)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中的重點字詞及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誦讀并背誦詩歌。
3、情感目標:領會作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誦讀并背誦詩歌。
難點:
領會作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一年,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曾經強大的清帝國行將沒落;這一年,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百姓民不聊生;這一年,力主改革時弊的龔自珍憤然辭官南下,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在了315首日記體組詩——《己亥雜詩》中;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農歷己亥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龔自珍寫于己亥年的`雜詩當中的一首。
二、呈現目標
三、解題
《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一十五首雜詩,統名曰《己亥雜詩》。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
四、作者簡介
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__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五、朗讀全詩
1.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2.全體學生齊讀并背誦。
六、理解詩句
①句:在無邊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離開京師回南方,馬鞭東指,從此便同朝廷遠隔了。
③④兩句: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有新花生長。
七、理解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
八、小結全文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著態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完成練習冊。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讀音、字形,重點理解并積累“慰藉”、“掃蕩”、“神奇”、“真切”等詞語。
2、從“天窗是什么樣的”和“天窗成了孩子們的慰藉”兩個方面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天窗的神奇以及給孩子帶來的慰藉,通過質疑、解答,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含義。
3、體會課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培養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根據“說寫雙通道”的練習,開展說話訓練。背誦課文第7節。
4、理解作者對天窗的喜愛之情,感受想象的樂趣。
教學重點:
從“天窗是什么樣的”和“天窗成了孩子們的慰藉”兩個方面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進行說話訓練。
教學準備:
老師
課件
學生
1、讀課文,自學下列詞語:“慰藉”、“掃蕩”、“神奇”、“真切”等
2、依據“閱讀新體驗”要求預習課文
3、查找資料:認識作家——茅盾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演示:天窗
(1)啟發學生思考:“天窗”的特別之處
(2)出示:于是鄉下人在屋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齊聲讀
2、在許多年前的中國農村,這樣的窗戶隨處可見。給在那里的活潑好想孩子帶去了不一般的生活。一位作家也對它留下深刻印象,寫下了文章《天窗》。板書課題
說明
通過圖片引入加深學生對天窗的感性認識,使思考更直接,直奔主題,為感知環節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整體感知,概括課文內容
過渡:天窗為什么要開在屋頂上呢?這樣一扇簡陋的天窗對孩子們意味著什么,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寫下這篇文章呢?
(一)自讀課文思考
天窗是什么樣的?
天窗在什么情況下成了孩子們的慰藉?
1、交流問題一,出示課文1-3節
(1)師引讀:鄉下的房子只有——碰到大風大雨,或者北風呼呼叫的冬天——于是——
(2)出示句子,再讀:鄉下人為了采光在屋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板書:一個小方洞
2、交流問題二,學習詞語“慰藉”
出示句子:這時候,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1)“藉”的讀音、字形(與“籍”區分),“慰藉”的意思
課文中“慰藉”指的是?
板書:慰藉
(2)理解:“這時候”是什么時候?
(3)讀句子
(二)從課文的這兩個方面,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說明
“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課后的一個練習要求,此環節幫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即“天窗的樣子”“天窗是孩子們下雨天,晚上不想睡時的慰藉”。這樣的指導才有層次,學生的概括才會有條理,使老師的指導體現過程。
三、結合朗讀,學習感受
(一)文中兩次提到“天窗是孩子們惟一的慰藉”,請你默讀第四節,用因為……所以……說說夏天陣雨時,為什么天窗是孩子們的慰藉?
1、出示比喻句:“孩子們跟著木板窗的關閉,也就被關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讀一讀
討論:這句話是怎么寫的?寫出了什么?(用比喻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寫出了關閉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嚴嚴實實的情景。)
想象一下孩子此時此刻的心情(沮喪、孤寂、無奈)
朗讀指導,體會當時的情景。
小結:屋子四周嚴嚴實實的,活潑好動的孩子只有通過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們的慰藉。
2、學習第五小節
這時,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怎樣的慰藉?(小組合作學習,出示要求)
(1)出示比喻句:透過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雨腳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會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瞥。
體會“卜落卜落”(聲音輕巧)閃電“帶子似的、一瞥”(動作快捷、
利落)在作者的眼里雨點是可愛的,會跳躍,閃電像頑皮的孩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有趣啊!
指名讀
(2)出示句子:你想象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烈地掃蕩了這世界,你想象它們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這么十倍百倍。
在孩子們的想象中,這些風雨雷電的威力比他們真實看到的要大十倍百
倍,我們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猛烈的風雨雷電呢?
讓我們來聽聽這些風聲、雨聲和雷聲。出示課件
理解:掃蕩
(3)指導讀第五節(指名讀——師范讀——男女同學對讀)
小結:天窗很小,看到的外面世界也極有限,但小小的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豐富的想象,從看到下雨想象到風聲、雷電之聲。通過想象忘卻了內心的郁悶與無奈,得到了樂趣,得到安慰。
板書:看到想象到
(二)而當夜晚來臨的時候,對于那些被家長逼著上床去休息的孩子們來說,透過這扇小小的天窗,又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呢?
1、學習第六、七小節
晚上,透過天窗我們總覺得離夜空好近,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又會帶給我們什么呢?讓我們讀讀作者當時的感受。
指名讀課文的第六、七節
作者透過天窗,看到的是一顆星,想象到的是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
看到的是一朵云,想象到的是無數奇幻的云彩;看到的是一條黑影,想象到的是蝙蝠、夜鶯、貓頭鷹。
學習句中寫作方法——排比、想象
孩子的想象是豐富的,富有變化的,他們將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
縱即逝的黑影組成一體,構成了一個美麗、神奇的夜的世界。讀讀課文,試著把下面這段話說具體。
滿天的繁星就像,又像,還像。
奇幻的云彩好似的山,的馬,的巨人
齊讀:這該是多么美麗的一幅夜景啊!
引讀,讀出氣勢:偶爾那小玻璃上面掠過的一條黑影,孩子們就想象到
這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總之——
2、小結:這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都是從天窗獲得的。孩子們從天窗里得到的安慰,就是想象所帶來的無窮的,也是的樂趣。
3、指導學生背誦第7節
說明
第5、7節的教學設計運用媒體促讀,句式訓練,想象說話等多種手段突破教學難點——體會學習比喻、排比修辭方法的作用,并充分給予學生說的機會,老師以讀代講,學生有感而發,達到訓練的目的。
四、總結升華,引導質疑,認識作者
(一)學習第八節,體會“神奇”
出示句子:啊唷唷!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情!
1、怪不得作者感嘆——指導讀句,注意三個感嘆號!(指名讀,男女生讀)
2、交流對這句話的理解——“神奇”體現在哪兒?
板書:神奇
(二)引讀第九節,質疑
1、引讀: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當——感謝的。因為——
2、學生質疑:為什么說活潑會想的孩子會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廣闊,更復雜,更實在?(出示最后一句話。)
3、引導學生思考:在你無奈的時候,什么是你的慰藉?把閱讀和生活結合起來
4、學生自讀第4——7節討論,交流
①出示句子: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情!
②解疑:“有”和“實”是指想象出的事物。文中孩子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經驗,又可以自由聯想,自由組合,所以會更真切、廣闊、復雜、實在。
理解:真切
5.總結:第八節中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機會,我們要抓住這些機會,積極動腦,展開想象。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更快樂。
(三)認識作家茅盾,出示資料
說明
對第9節的理解,是全文的難點,引導學生質疑反而會使學習水到渠成。在討論釋疑時,學生可以通過對課文的回顧來再次體味作者寫文的真意所在——要學著自己發現生活中的美,進而創造美好的生活。在學完課文后,再來介紹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學生對作者的敬仰才會更真切,對文章的理解也更透徹。
五、學習方法,布置作業
1、思考:文中的孩子是如何想象的?小結:通過仔細的觀察從聲音、數量、形狀、顏色等多方面展開的合理想象。
2、“說寫雙通道”練習指導。(根據以上“小結”引導思路。)
3、作業:乘汽車或火車時,仔細看看窗外的世界,說說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可以用上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把它寫具體。
說明
本文的修辭是一大特點,特別是有關想象的描寫。但學生會將多角度的合理想象與胡思亂想混為一談,結尾時有章法的提煉是很有必要的。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教案5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作文《口語交際習作四》
學習目標
1.圍繞“感動”這個話題,訴說故事,暢談想法,感動心靈。
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的習慣,做到表達時有條理、有感情;在聽他人說話要認真,有耐心。
3.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選一件令人感動的小事記下來。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感情要真實。
4.能把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力爭寫得具體、生動。
課前準備
1.“洗腳”公益廣告片段的課件。
2.本單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圖。
3.公益廣告片段;劉翔的圖片;音樂《丹頂鶴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讓自己感動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電視廣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輕的媽媽打好熱騰騰的水,給年邁的老奶奶洗腳。她日復一日不變的行為,溫暖了奶奶蒼老的`心靈。她不知道,無意中,她教會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這則公益廣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開拓視野,感受“感動”
像電視廣告中這樣的令人感動的故事還有許多許多。古代歷史上就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請同學們來說說這些故事。
1.講古代感動的故事。如黃香溫席、孔融讓梨……
2.隨機設問:你為什么而感動?
3.不僅我國古代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層出不窮。小組說說感動的故事。推選其中說得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講講。
4.不僅有許多感動的故事,我們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動的圖片或音樂。
5.配樂引出《丹頂鶴的故事》:有一個女孩,她從小就愛養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以后,她仍回到她養鶴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為了救那只受傷的丹頂鶴,卻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音樂響起)
聽了這個故事和音樂,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劉翔的圖片。這是誰?你喜歡他嗎?說說他的故事。
再聽劉翔獲冠時響起的國歌聲。同學們,當我們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臘雅典,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你感動嗎?為什么?
7.小結:感動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為我們善良,所以我們學會了感動,學會了感恩。
三、互動交流,重溫“感動”
1.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經歷過讓自己感動的事呢?
指名說話。
一位同學說完后,請其他同學當記者,現場進行“答記者問”。引導學生說最感動的地方,說清感動的原因。
2.組織小組進行“感動20xx”比賽活動(根據上課時間自由調整),評選出最讓人感動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擬定評選條件:把感動的事件說清楚,說具體;表達時口齒清楚,聲音響亮。
3.開展活動。在音樂《感恩的心》中結束。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刷子教案03-31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案04-06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教案(通用11篇)05-26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望月課文09-14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早教案03-05
五年級下冊語文26課文教案02-28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案11-15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口語交際習作四》教案03-31
五年級語文下冊《冬不拉》課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