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部編版《觀潮》課文原文
《觀潮》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部編版《觀潮》課文原文,一起來看看吧。
部編版《觀潮》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看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觀潮》同步練習
一、注意帶點字的讀音,把()里不正確的音節劃去。
悶(mēn man)雷漲(zhǎng znàng)潮飛奔(bēn bèn)而來
恢復(hù fù)踮(diǎn diàn)著腳風號(háo hào)浪吼
二、判斷正誤,對的在()里打√,錯的打X。
1、鼎字第一個筆畫是/。()
2、鼎字用部首查字法,查目部。()
3、鼎沸的意思是喧鬧、雜亂。()
4、鼎立和鼎力讀音和意思相同。()
三、在()里填上合適的字,再按要求作答。
山()地()()天()地七()八()
若()若()風()浪()東()西()
以上填的字構成近義詞的有:。
四、讀下面的句子,找出比喻句,在()里打√表示。
1、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2、浪潮的聲音如同山崩地裂。()
3、浪潮的聲音很響,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4、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5、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五、找出()中與帶點詞語意思相近的詞,并畫上。
1、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度(一次一回一日)的觀潮日。
2、寬闊(寬敞寬廣遼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
3、江面上依舊(依然仍然果然)風號浪吼。
4、那聲音如同(猶如相同宛如)山崩地裂。
5、頓時(一時霎時一剎那間)人聲鼎沸。
6、過了好久(許久很久不久),錢塘之江才恢復了平靜。
《觀潮》教案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認真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錢塘江大潮在“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點,從而認識到錢塘江大潮是洶涌澎湃的天下奇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潮汐”的成因及相關知識。
情感目標:
使學生在錢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從而激發學生對錢塘江大潮、乃至祖國的大好河山、錦繡風光的無比熱愛。
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能深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段。學著按時間寫作的辦法仿寫片段《雷雨》。
教學重點:
1.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2.理解并主動積累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言,并讀出感情。
教學難點:
1.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2.仿寫一個片段《雷雨》。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愛旅游嗎?哪些地方的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時積累的語句來描繪這些令自己難忘的景象,真不錯,老師也積累了一段與大家一起分享。師深情背誦課文第三段。
3.出示課題,齊讀。
二、整體感悟:
1.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誦讀,對錢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請同學們也來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劃出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反復讀讀,推薦給同桌。
3.師按學生回答歸納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
4.交流學生喜歡的語句,及時糾正讀音。并讓學生說喜歡的理由。
三、精讀課文:
1.錢塘江大潮為什么會被稱為“天下奇觀”。(并板書)我們一起去看看。
2.指名讀課文第二段,你讀懂了些什么?師歸納板書:江面平靜,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3.“望”字在課文里除了看,還有一層意思——等著、盼著。該怎樣讀讀人們的這種心情?出示圖片“江面平靜”,配上音樂,學生自己讀讀。
4.交流讀,引導學生抓住“橫臥、籠罩、屹立”等詞把當時的氣氛讀出來,注意及時請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
5.師生對讀,請學生體會朗讀成功的原因,總結學法。
理解重點詞句。
讀出人們的心情。
選折合適的音樂。
6.自由讀讀第三段,在學習小組中按學習方法自學課文。
7.交流理解的詞語,并讀讀該句句子。
8.師歸納板書:悶雷滾動,出現一條白線,人聲鼎沸、沸騰。
9.重點交流“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的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
10.體會人們的心情。板書。配樂誦讀,學生自由選折音樂,組成小組讀讀。
11.集體學習課文最后一節師生對讀。
四、拓展、探究
1.關于錢塘江大潮,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引導學生網上學習。并試著向外國游客介紹一下“你眼中的錢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觀點介紹具體。
說話練習:“錢塘江有著( )的大潮,( )。
2.仿寫《雷雨》
出示媒體“雷電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運用恰當的語句寫出雷雨的氣勢。
五、回家作業: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寫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觀的資料、圖片。
《觀潮》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江面、齊頭并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2、難點:
(1)能聯系上下文體會詞句的含義。
(2)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結合第一幅圖片展現大潮風光,了解觀潮的盛況。
二、教學重難點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通過觀潮者的表現體悟觀潮盛況。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昨天老師看到一幅美麗的畫卷,今天老師把它請進課堂,一起來觀看。它有個名字叫:觀潮(出示課題)
2、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難懂的詞語做上標記。
2、同桌間互相檢查。
3、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讀了一遍課文后都有答案了嗎?
(三)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1、自由讀1、2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假設你就是圖片中的觀潮者,此時你看到了什么?
『1』指導朗讀句子(美的感受)
『2』當時你的心情怎樣?(焦急)
『3』做解說員介紹
3、設疑引思
讀到這兒,老師不禁想問,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去觀潮呢?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下還堅持,等著、盼著?(天下奇觀)
(四)小結
這天下奇觀是以怎樣的姿態展現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從聲音與形態的變化兩方面,體會到潮的壯觀。
2、邊讀邊記憶大潮的變化過程,練習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1、分別能找出大潮聲音與形態變化的詞語。
2、結合詞語體會潮的氣勢雄偉與壯觀。
3、通過反復閱讀從中體會觀潮人的驚喜之情。
三、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想象畫面
1、默讀3、4自然段,思考:大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氣勢雄偉、壯觀、難忘、兇猛……)
2、你又是從哪些語句中看出氣勢雄偉、壯觀呢?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壯觀)
你能壯觀的讀一讀嗎?
指導朗讀。
3、適時發問:這是從聲音方面描寫大潮,這兩段中還有哪些語句也是從聲音方面來寫的?
4、當悶雷滾動時,人們——
當響聲越來越大時,人們——
(二)看誰本事大,能看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些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看到的詞語寫下來。
感悟發現:作者是按從遠到進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三)講讀最后一段
潮退了之后的景象
(四)全課小結
經過同學們的認真學習與觀察,我們把這幅美麗的圖畫看完了。來,把掌聲送給自己。
《觀潮》教學反思
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一詞多義等的訓練就稍顯不足了。另外,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于提高。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通過這次教學,有滿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彌補我的不足,盡全力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
在對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回憶對比后,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1、《觀潮》一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語言優美,詞匯豐富,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為了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課前要求學生搜集有關材料,并用錄像引入課文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2、“潮來之時”的景象是全文的精華。教學時我采用變序教學方法,直奔重點,突破難點。為了加深對一部分精彩語言的理解和記憶,我幫助學生在理解和辯析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深入體會潮來時的聲間和氣勢,注重朗讀,做到讀中悟,悟中讀。
3、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著眼點。本節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探索“潮水從遠處涌來的形態和聲音是怎樣變化”這個問題,并要求學生畫一畫,讀一讀,在不明白的地方打問號等,學生在合作中體現了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探討氛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4、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給予學生思考問題,朗讀課文的時間,耐心等待學生思維的結果,同時,延緩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最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當一回講解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5、值得探討的問題:
⑴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嘗試,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存在著矛盾,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⑵課堂上有一些學生的思維敏捷,搶著發言,而一些學生卻反應遲鈍,可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參與面、而對這兩個極端,我們又該如何協調?
《觀潮》說課稿
一、說教材。
《觀潮》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組課文是圍繞“自然奇觀”的專題來寫,《觀潮》是這組課文的第一課,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本文通過作者對潮的生動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更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魅力,體會大自然那種魔術般的神奇。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為了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錢塘潮之“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為了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并通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根據農村中年級學生的特點:知識內容廣泛了,很多事情都處于好奇,似懂非懂,開始有獨立性,自尊心逐漸增強,思想從單純走向復雜,開始有自己意向。根據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我認為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應該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2、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3、有感情的課文內容課文,背誦課文地3、4自然段。
4、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
為了完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要突出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這個重點,突破體會課文中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這個難點。
二、說教法。
四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識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因此,我采用創設情境法、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我還將采用朗讀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是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我將讓學生采用自主探究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我對農村學生的了解,我認為本課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講了什么,引導學習生字,并且學習第3、4自然段。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讀懂重點詞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受到美的熏陶,同時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由于時間關系,我著重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意圖。
(一)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課一開始,我就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潮嗎?因為我們這里遠離大海,可能大部分學生沒有見過,所以我就以課件的方式播放錢塘江大潮的畫面,讓學生形象地感知。教師解說:我們剛才看到的就是錢塘江大潮,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想知道為什么嗎?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找出答案。
板書:觀潮(齊讀課題)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懸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問、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是啟發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有效途徑,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
中年級的課文篇幅比較長,如果讓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課前預習,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讓學生在課前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預習的基本內容是這樣的:
1、大聲朗讀課文,邊讀課文邊畫出本課的生字,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
2、遇到不認識或不懂的詞語,通過修竹語文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還不能解決的做個記號請教老師或同學。
3、思考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過渡語:昨天老師已經布置預習了,預習得怎么樣?老師來檢查檢查。
1、采用多媒體的形式出現本課的生字詞,以檢查的形式,指名學生讀一讀,當讀到“罩”時教師強調翹舌音讀到位,讀到“鼎、崩”時強調后鼻音讀到位。接著,讓學生齊讀鞏固字音。
2、讓學生說說那個生字記起來有困難,如“鼎”字,筆畫復雜,字不常見,我用字理來講,“鼎”是古代煮東西的鍋,上部裝東西的部分演變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變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來講的話學生很難理解。
3、讓學生通過開火車讀、賽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進行鞏固生字詞。這樣,多種形式的讀,既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的生字掌握得太棒了,老師真高興!接著讓老師看看你們更棒的表現,好嗎?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
因為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
2、學生模仿老師朗讀的方法進行朗讀,要求讀出正確的節奏、停頓和速度。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聽,然后評一評同學讀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在這評價的過程中,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為了評價別人而主動學習,既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習的能力。
4、教師及時肯定:“同學們讀得真不錯,接下來讓我們找找文中描寫得具體形象的句子,再來讀讀好不好?”作為一個教師,我們不要吝嗇自己贊美,賞識的語言,多給學生表揚,激勵。因為教師正確使用激勵語言,能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如“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想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的飛奔而來。”這些句子讓學生展示讀,教師再指導讀。
5、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
(教師隨機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
這樣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理清課文的脈絡,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中、潮來后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我們知道每個同學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課文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匯報的過程就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體現他們自己從課文獲取知識的過程。
在這個環節,通過教師范讀、學生模仿讀、指名讀、自由讀、展示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四)品讀重點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一自然段講的是什么?讓學生找出文中表示時間、地點、人物的詞語。
2、引導學生結合第一幅插圖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說說“人山人海”說明了什么?
3、再讀:體會江面的特點和人們此時的心情。
(五)感情升華,拓展訓練。
想想假如你在場會是什么心情?
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六)指導書寫。
中年級的教學目標主要是:
1、獨立識寫課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
2、通過老師指導,能夠掌握難寫、易錯的字。所以,在這一課我就重點指導“蒙、薄、昂”這三個字,“蒙”中間的短橫不能丟,“薄”不能寫成左右結構,“昂”下半部分的左邊不能加點。
五、板書設計。
1、觀潮
【部編版《觀潮》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部編版鳥的天堂課文原文08-23
部編版《月光曲》課文原文07-29
部編版落花生課文原文07-21
觀潮課文原文07-19
小學語文《觀潮》課文原文09-04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蟬》課文原文07-20
部編版小蝌蚪找媽媽課文09-13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藤野先生》課文原文05-25
四年級《觀潮》課文原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