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觀潮》課文原文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人教版《觀潮》課文原文,希望有所幫助!
【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中傳統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課文分析】
《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課文主題】
本文描寫了作者觀看錢塘江大潮的盛況,展現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與壯觀,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寫作特點】
本課運用形象的比喻,生動地描繪了錢塘江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 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句話繪聲繪色地描繪出浪潮浩蕩的氣勢,令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如何寫好比喻句呢,首先,要恰當使用好比喻詞(如:好像、像、猶如、仿佛等),其次,比喻要形象貼切,富有新意,不落俗套。第三,本體和喻體之間要有相似性比喻要通俗易懂不能牽強附會。
【知識點總結】
一、生字組詞
潮cháo(熱潮、觀潮、心潮澎湃)
據jù(據守、據說、據為己有)
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
闊(廣闊、寬闊、高談闊論)
籠lǒng(箱籠、籠罩、籠絡人心)
罩zhào(罩住、口罩、罩起來)
盼pàn(期盼、盼望、左顧右盼)
滾gǔn(翻滾、滾動、滾瓜爛熟)
頓dùn(頓悟、頓時、茅塞頓開)
逐zhú(追逐、逐漸、隨波逐流)
漸jiàn(漸漸、漸變、循序漸進)
猶yóu(猶豫、猶如、雖死猶生)
崩bēng(崩潰、土崩瓦解)
震zhèn(地震、震動、震耳欲聾)
余yú(剩余、余波、高興之余)
二、多音字
籠:lónɡ(雞籠 、蒸籠)
lǒnɡ(籠罩 、籠絡)
悶:mēn(悶熱 )
mèn(煩悶 、悶悶不樂)
號:háo(號叫、風號浪吼)
hào(號令、括號)
隆:lōnɡ(轟隆、黑咕隆咚)
lónɡ(隆隆 、興隆)
觀:ɡuān(觀看 、奇觀)
ɡuàn(道觀 、白云觀)
薄bó (薄弱 、單薄 、薄霧) bò (薄荷)
三、近義詞
頓時——立刻 奔騰——奔馳
依舊——依然 屹立——矗立
猶如——如同 寬闊——寬廣
四、反義詞
寬闊——狹窄 平靜——喧鬧
人聲鼎沸——鴉雀無聲
風號浪吼——風平浪靜
五、四字詞語積累
天下奇觀 若隱若現 人山人海
昂首東望 悶雷滾動 人聲鼎沸
風平浪靜 水天相接 白浪翻滾
齊頭并進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六、理解詞語
霎時:形容時間極短。
余波:指事件結束以后留下的影響。課文中指潮頭過去以后留下的水浪。
籠罩: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本文形容霧很大。
顫動:短促而頻繁地振動。
屹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常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搖。
悶雷:聲音低沉的雷。
涌來:急速地流過來。
橫貫:橫著通過去。課文里是說大潮滾滾而來,橫著漫過整個江面。
漫天卷地:布滿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勢很大。
人聲鼎沸:人群發出的聲音像水在鍋里沸騰一樣,形容人聲嘈雜、喧鬧。
浩浩蕩蕩:課文里是講大潮滾滾而來,水勢很大的樣子。
風平浪靜:沒有風浪,水面很平靜,比喻平靜無事。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縫。文中形容浪潮聲音巨大。
風號浪吼:狂風號叫,波浪怒吼。形容風浪大,聲音響。
七、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紹錢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潮來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寫潮退后的景象。
八、句子解析
1.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這句是本課的中心句,一開頭作者就把觀潮后的感受寫得清清楚楚。
2.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昂首東望”、“等著”、“盼著”說明了人們急切的心情。
3.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
“人聲鼎沸”“踮著腳”生動地寫出了觀潮人迎接大潮的驚喜之情,從側面襯托了江潮的奇特、壯觀。
4.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齊頭并進的千萬匹白色戰馬,寫出了錢塘江大潮到來時奔騰的形態特點。
5.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用夸張的手法把潮來時的聲響說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寫出大潮到來時的巨大聲音,這樣有聲有色的描繪,使人如身臨其境,讓人無不驚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
6.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
這句話寫潮頭過后的余波。從余波“漫天卷地”和“風號浪吼”可以想象出潮頭到來時大潮的氣勢是何等的巨大。
九、問題歸納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
課文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退之后”的時間順序記敘的,重點描寫了潮來之時潮水的壯觀景象;從聲音和樣子兩方面寫出了潮水的宏偉氣勢。
2.“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不一樣。“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奇觀”,指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或出奇少見的事情。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們由衷地贊嘆其為天下奇觀。
3.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悶雷的響聲是怎么樣的?“轟隆隆”這個響聲,作者用哪個詞來形容?
悶雷的響聲是低沉的;“轟隆隆”這個響聲,作者用悶雷滾動來形容的。
4.你理解“人聲鼎沸”嗎?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在什么時候或什么情況下會出現“人聲鼎沸”的情景?
喧鬧的場面就可以用這個詞語來形容。人聲鼎沸,人 們說話的聲音就像水在鍋里沸騰一樣,形容人聲嘈雜喧鬧。例如:開運動會時;大型集會時;六一活動等。
【說課稿】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說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松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導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2、放錄像,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3、請學生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于學生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系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并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有同學說那情景像發生了海嘯,有同學說像發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動,有的同學感受到大潮涌動的速度。“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4、賞。再次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的氣勢。
5、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后,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后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大潮的雄壯,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五、結束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六、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效果
可以看到,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觀潮》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讀“鹽、屹”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潮、據”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奇觀、農歷”等詞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句子的含義。
4.學習作者按照時間順序,通過對錢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突出大潮給人帶來的震撼的寫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并且練習把這種方法運用到習作中去。
重點
知道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邊讀書邊想象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宏大氣勢。
難點
學習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事物發展的過程;學習通過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突出景物特點的寫法;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知道錢塘江大潮嗎?課前我讓大家搜集了關于錢塘江大潮的資料,大家肯定對錢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錢塘江大潮吧。
2.學生交流看到這些資料和圖片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這些圖片,我感到非常震撼。錢塘江大潮真是洶涌澎湃、宏偉壯觀。
生2:錢塘江大潮讓我感到震撼,讓我感到激動,同時也讓我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美。我更熱愛祖國的河山了。
3.同學們,我們從圖片和資料中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那么,作者是怎樣用文字把這種洶涌澎湃的景象表現出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字詞,整體把握
1.生字學習。
(1)請同學們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圈出生字。
(2)課件出示本課生字。
(3)學生認讀生字,教師重點指導易讀錯的字、易寫錯的字,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引導學生注意:“闊”是半包圍結構,里面的“活”字要寫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結構,書寫時左窄右寬,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圍結構,“豕”要寫得略窄。
(4)學生書寫生字,教師投影學生書寫的生字,同步指導。
2.詞語學習。
(1)課件出示本課生詞,學生讀一讀。
(2)學生交流自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如在理解“山崩地裂”時,可以聯系上下文去理解。上文提到“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想象畫面,錢塘江大潮如同萬馬奔騰而來,其聲勢之浩大,有如天地崩裂一般,令人神往而敬畏。
(4)通讀課文,你可以用哪些成語來描述錢塘江大潮?
預設:氣勢磅礴、洶涌澎湃、排山倒海、驚濤駭浪、波瀾壯闊等。
(板書:氣勢磅礴)
三、再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理清寫作順序
1.學習一篇課文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讀。從讀中弄懂文意,從讀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下面就讓我們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吧。
2.說說你從課文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觀潮的最佳日期。
生2:我知道了觀潮的最佳地點是鹽官鎮。
3.帶著問題再讀課文。
學生讀課文,找關鍵詞,并回答問題。
教師指導:本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通過下列詞語可以看出來(課件出示):
這一天早上→午后一點左右→過了好久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宏大氣勢。
2.學習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體現大潮的特點的寫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引導探究主題
1.復習生字詞,聽寫。課件出示詞語,學生自查聽寫情況。
2.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描述這一“天下奇觀”的?(板書:時間順序)
二、精讀課文,品讀重點句子,感受澎湃之美
1.上節課,我們通過圖片了解了錢塘江大潮。這節課,我們就通過文字描述來了解這一“天下奇觀”。請同學們朗讀第1自然段,說說從第1自然段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學生根據自己獲取的信息各抒己見。
預設1:從“自古以來”這個詞語中,我知道了錢塘江大潮存在了許多年。
預設2:從“天下奇觀”一詞可以看出,錢塘江大潮是奇特的、世間少見的景觀。
師總結:第1自然段,一句話就蘊含了豐富的信息,“自古以來”,從時間上告訴我們,錢塘江大潮由來已久;“天下奇觀”則告訴我們錢塘江大潮的奇特世間少有。(板書:天下奇觀)
2.賞析第2自然段,想象潮來前的景象。
(1)教師范讀第2自然段。
(2)學生自讀這段文字,交流:觀潮的最佳時間是什么時候?最佳地點在哪里?潮來前的情景是怎樣的?(課件出示問題)
課件出示:
(3)學生自讀,思考問題。
(4)教師指名回答,其他學生認真聽,并及時進行補充。
師總結:這段文字描寫了潮來前的情景。具體交代了觀潮的最佳時間——八月十八,最佳地點——海寧市的鹽官鎮,運用成語描寫了潮來前的情景——若隱若現、人山人海。
3.賞析第3~4自然段。
(1)放錄音,聽范讀第3~4自然段。
(2)品析第3~4自然段的朗讀方法。
師總結:讀第3自然段時,語速要略慢一些,聲音要稍微平靜一些,要把“平靜”體現出來。讀第4自然段時,語速要快,聲音要高亢,要體現出緊張的氣氛。
(3)學生自讀第3~4自然段,指名讀,全班同學進行評價。
(4)默讀并思考:這兩個自然段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了潮來時的情景?采用了哪些方法進行描寫?
學生讀課文,思考問題,并在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補充、糾正。
課件出示:
(5)細讀第4自然段,找出重點語句,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大潮的。
學生讀第4自然段,找重點語句,并在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
師總結:作者詳細描寫了大潮的變化:從遠處的白線到近處的白浪再到近前的“千萬匹白色戰馬”;聲音:“山崩地裂”。這樣的直接描寫讓我們對大潮的認識更加清晰,對大潮的恢宏氣勢感受得更加深刻。
(6)邊讀邊想象畫面,說說你讀了這兩段文字,對錢塘江大潮有了怎樣的新認識?
學生讀第3~4自然段,想象畫面,并描述頭腦中想象的畫面。
4.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潮過后,江面是什么樣子的?試著找出重點詞語并進行分析。
學生讀課文,思考問題,并在全班交流。
預設:“霎時”表明時間很短,點明潮涌速度之快。“奔騰西去、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等詞語體現出潮頭洶涌,余威猶在。“依舊”寫出了“潮前靜→潮來動→潮過靜”的變化。這段文字更加襯托出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表達出作者對這一奇觀的贊美之情。
三、總結課文,學習寫法
1.學習了這篇文章,你對景物描寫方法有了怎樣的認識?
2.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景物的?
學生找關鍵詞,并在全班交流,教師及時引導。
預設:運用時間順序描寫了錢塘江大潮。從“早上”“午后”“過了好久”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四、拓展延伸
古往今來,有很多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詩詞。我們來欣賞其中的一篇。(課件出示陳師道的《十七日觀潮》)
五、布置作業
1.背誦第3~4自然段。
2.積累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詩句或名句。
【《觀潮》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觀潮課文原文03-12
小學語文《觀潮》課文原文09-04
部編版《觀潮》課文原文09-04
四年級《觀潮》課文原文03-13
四年級語文《觀潮》課文原文09-04
四年級上冊《觀潮》課文原文07-11
課文《觀潮》教學設計06-06
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課文原文01-29
小學觀潮課文內容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