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課文賞析
導語:《背影》是朱自清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煉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語,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動人的情致。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背影的課文賞析,希望有所幫助!
背影的課文賞析1
《背影》寫于1925年10月,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抒情散文。文章寫的是1917年冬,因祖母去世作者從北京至徐州,和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辦完后,父親去南京謀事,作者返北京上學,父親同行一段路以后,不得不在浦口車站分手時的情景。
《背影》的題材極其平常,表達的感情卻極為真摯深沉。它通過描繪父親為給兒子送行時無微不至的父愛,抒發了拳拳思親的感情,同時也真實地反映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一般人們的困苦生活境遇以及凄涼灰暗的社會世態。
《背影》篇幅短小,卻具有經久不衰、叩動人心的藝術魅力。首先它構思巧妙有新意,布局凝煉更精美。作者把描寫的焦點凝聚在一個極普通又典型的細節--父親的"背影"上。作品開門見山地寫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文章全篇寫提真切感人的父子之情,開頭卻只說忘不了他的"背影"。這是用詩的具象方法來構思并點題的。但是點題的,作者也沒有扣住背影寫下去,而是由遠及近地、層次有序地描述了祖母的喪事,父親的虧空,并再三強調父親對遠行兒子的慈愛溫情。在這簡潔的敘述中,籠上了一層濃郁的悲切氣氛,這為下文重點描寫父子離別情景作了鋪墊,十分自然地為主題的展現起了過渡作用。作品在著力刻畫背影時,避免平均著墨,盡量做到濃淡相宜,虛實結合。如作品中除開頭以背影點題外,又三次提到背景。第二次是為給兒子買橘子父親過鐵道,作品飽含深情,用筆較重,具體細膩地勾畫了父親的背景,實中有虛。第三次是寫離開車站時,父親一剎那的背影,只虛帶一句:"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這淡淡的一筆,將父子不忍分離的悲酸悵惘都活畫了出來,是對前面描寫的有力補充,這里虛中又有實。第四次則是結尾,作者引用父親來信中的話說明父親晚年心境的凄涼,仿佛又一次見到父親的背影,這完全是記憶中的背影,是多年后由強烈的思念而產生的景象,是幻覺,也是實情,它把全篇情感升發到不可逾越的高峰,并與開頭呼應。可見作者非常重視剪裁藝術,緊扣前影這一中心來提煉素材,精心構思,布局詳略得當,虛寫實寫結合,緊湊而和諧地表現了豐富的思想內容。
其次,作者以簡潔有力的文筆,透過背影描寫,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親復雜的內心世界。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特寫境頭,作者沒有靜止地描繪父親的背影,而是通過白描的手法,層次分明地先描摹他的形態:身體肥胖、穿著臃腫、步履蹣跚,這簡樸的形體素描,不僅給背影提供了實感,而且寫出了父親老態、憨厚。接著作者深情地寫出了父親的一系列動作,字里行間充溢著父親對兒子的慈愛。父親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探身下去","穿過鐵道","爬上月臺","兩手攀著","兩腳向上縮","身子向左傾"……父親艱難的舉動,肥胖的背影打動了兒子的心,使他禁不住落下淚來。這里背影的描寫,把父親對兒子的一腔愛憐之情以及兒子的心理變化和盤托出。
第三,抒情和敘事有機結合。《背影》是一篇至情文章,是作者在讀了父親的來信后,"淚如泉涌",感情十分沖動的情況下寫成的,作者的感情和父親的背影完全融在一起了。對于父親的深切眷念,作品在追敘之中巧妙地以自己悔恨的情緒加以反襯,這樣使思念之情格外深沉。
第四,《背影》的語言,追求用詞的樸實和口語化,文字簡約素淡,體現了朱自清散文自然、樸素、雋秀的風格。全篇用字惜墨如金,話短情深,父親的話雖然只有六句,卻有力地表達了主題。
背影的課文賞析2
全文共7段。
第1段只有一句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是樸素的敘述,但其中蘊含著深切的思念之情。特別是“已”和“了”中包含著極其復雜的感情,是敘述,但有遺憾,更多的是思念。“最”字突出了背影對自己印象之深,自然引起下文對父親“背影”的回憶。
作者開篇點題,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
第2~6段是全文的主體,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第2、3段),交代這次父子離別時的家庭境況,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2段一開頭就交代了“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兩件不幸的事情。“禍不單行”指不幸的事情往往不止一件,接連而來。一個“也”字正突出了“禍不單行”的現實。徐州“滿院狼藉的東西”更增添了悲涼的氣氛。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這是第一次寫“我”流淚。這是為家庭的不幸而流淚,是悲哀的淚。父親在這樣的處境下,強抑悲苦,反過來勸慰兒子,更可見父親的體貼。
第3段開頭兩句只是淡淡的敘述,卻淋漓盡致地勾勒了家庭光景的慘淡。“很是慘淡”是關鍵詞語。最后一句交代行蹤。
這一層寫父子一同回家奔喪,從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為了交代事情的開端,和“背影”沒有什么直接關系。其實不然,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家境衰敗,這個開頭為整篇作品設置了慘淡的環境,渲染了悲涼的氣氛,父親的“背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氣氛中出現的,這慘淡的環境、悲涼的氣氛,與父親對兒子的滿腔溫情形成對照,更顯示出父愛的崇高。父親在這千難萬苦的逆境中為兒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別是順境中所做的不知要可貴多少倍。在這種特定背景、環境下的父親的“背影”便完全不同于隨處可遇的普通的背影,而是充滿感情、飽含深意的背影。
第二層(第4、5段),寫父親在送行時對“我”的悉心關照,為寫“背影”作鋪墊。
在南京的“游逛”,一筆帶過。然后寫了三件事:
一是終于決定送“我”去浦口車站。本已“說定”不送,加之有“熟識”的茶房陪同前去,可后來終于還是送了,這就很好地表現了父親“不放心”的心理。為什么這樣“不放心”呢?完全是因為對兒子深摯的愛。“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是從兒子方面著筆,一是說明對父親的愛還不能理解,二是從側面表現父親的愛。“不要緊,他們去不好”一句中更包含了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
二是和腳夫講價錢。“得向腳夫行些小費”的“得”念
děi,是必須、需要的意思。“講價錢”也是“不放心”的一種表現。“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是寫作本文時,理解了父親對自己的摯愛后的自責自嘲。
三是揀座位、鋪大衣和囑托茶房照應。“揀定”說明是經過多次比較后才定下的,可見其細心、認真。在辦喪事還須借錢的慘淡光景下,“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就更為可貴。平平常常的詞語中洋溢著濃烈的愛。“我”的心理活動再次表現了“我”對父愛的不理解,側面表現父親的愛子心切。“真是太聰明了”是反語,和“真是聰明過分”意思相同,都是對父親臨行前的細心關照中所蘊含的愛子之心不能理解的追悔,“真”表示強調。這里用感嘆句式再重復一下,不僅行文上有所變化,更增強了“我”對“那時”態度的不滿和追悔的色彩。
這一層寫父親送兒子上車站,用質樸的語言,通過一些具體而細微的事情表現父親無微不至的悉心關照。在敘述時,從父子兩方面著筆。父親在為謀事忙得不可開交之際,躊躇再三,還是非親自送兒子不可,兩個“忙著”,兩個“囑”等對行動、語言細針密線的描寫,突出了父親對兒子的體貼、關懷,真真切切地樹立了一個慈父的形象,為下文老態蹣跚地去買橘子作了鋪墊。兒子這一方面,此刻對父親的愛還不能理解,對父親的送行并不怎么在意。父子在此時內心感情的差異,使得文章起伏有致,為下文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愛以后感情發生變化也作了鋪墊。
第三層(第6段),描寫父親艱難地穿鐵道、爬月臺去買橘子的“背影”,抒發真摯的感情。
這一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課文開頭說的“最不能忘記”的“背影”就在這一段中。事情說來也很平常,不過是寫父親送行臨別前去買了幾只橘子,給兒子在路上吃。但是寫得非常感人,文字卻又樸實無華。為什么寫得這么感人,值得好好揣摩。
父親已把“我”送上車,揀定座位,囑“我”小心,托付茶房,一切停當,而且“我”已催他走,可他還戀戀不舍,還要去為兒子買橘子,已使人感動。但買橘子的過程更令人感動。先烘托父親去買橘子的費事,一則“須跳下去又爬上去”,二則父親是一個胖子。接著寫父親的穿著,勾畫一個大體的外貌:“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這里三次突出“布”字,呼應了前文所述的慘淡家境。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忘為兒子買橘子,又使人感動。再接著寫父親穿過鐵道的情況和爬上月臺的“背影”。“蹣跚”是父親平地走路的樣子,可見他的肥胖體衰、步履艱難。平地走路尚且如此,過鐵道、爬月臺的艱難就可想而知了。“下去”只寫了“慢慢探身下去”,一個“探”字就極其準確地寫出了下去的過程:先兩手撐地,把兩腳伸出月臺邊,然后身子向外沿月臺慢慢往下挪,直到腳踏到地。爬那邊月臺的“背影”寫得比較詳細。“攀”是寫手的動作,顯示了對父親來說,月臺的高、陡;“縮”是寫腳的動作,表現了父親的年老體衰、動作遲緩,不可能像年輕人那樣動作靈活,一撐即上;“向左微傾”是寫身子的動作,“向左微傾”有兩個原因,一是右手支撐比較有力,二是要把右腳跨上月臺有困難,要借助身子的傾斜。這里連用“攀”“縮”“傾”三個動詞,細膩而又簡練地寫出了父親爬月臺的整個動態過程,表現了父親爬上月臺的艱難。如此艱難地去買,這就感人至深了。橘子買回來以后,父親“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撲撲衣上的泥土”補充了前面爬上月臺的形象,“心里很輕松似的”是“我”的眼光看出來的,把撲泥土的動作襯托得非常生動。這種輕松的心情正是一種愛心,道出了父親不肯讓“我”去,一定要自己去的道理:越是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心里越是感到踏實滿足。為了照顧好兒子,什么災禍、勞累,全都置之度外了。
這個背影寫得所以感人,還因為作者寫出了自己的感情。作者當時是20歲的人了,上文又幾次寫到對父親的行事不以為然的心理,而現在“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正因為這背影太感人了。這一筆特別富有感染力,當時作者想到的一定很多,但一概不寫,只用眼淚烘托這感人的背影。這是第二次寫“我”流淚,這是為父親的愛所感動而流淚,是感動的淚。這時兒子終于完全理解了父親對自己的愛。兒子感情的變化,顯示了“背影”感人的力量。再如寫“背影”時對父親的穿著、體態、動作都觀察得十分仔細,父親買橘子回來“我趕緊去攙他”,這都是因為動了感情,對父親的疼惜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的告別主要用語言、動作描寫。“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是告別,惦念兒子旅途的平安;“回頭”是依依不舍;“進去吧,里邊沒人”是細心的關照。話和動作都是很平常的,沒有什么特別,但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因此容易引起聯想,增進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由此發現人世間平平常常而又最為珍貴的美好感情。
段末再提“背影”。因為對父親已有了深切的理解,這回的分別就感到特別的憐惜、悵惘、依戀。“再”字表現了對父親的眷戀。“我的眼淚又來了”,這是第三次寫“我”流淚。“又”照應上文。這是因父親“背影”的消逝而流淚,是惜別的淚。這一結尾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
從買橘子到分別的整個過程寫得都很具體,但取材的詳略上又有所取舍。因為是寫“背影”,所以去買寫得比較詳細,回頭寫得比較簡略;去買時又因為下去“尚不大難”,所以寫得比較簡略,而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所以爬月臺又寫得比較詳細。回頭時的爬月臺一則不是“背影”,二則有我“攙”,沒有去時那么吃力,就從略了。這樣處理材料,更突出了“背影”的感人力量,也避免了行文的重復,使文章更為精練。
通過一件細小的事情,捕捉到生活中最美的形象,寫出自己對父愛的突然感悟,從而引發讀者更深地感受生活,增進一種普遍需要的“良知”,正是這一段文字令人感動的原因。
第7段是對“背影”描寫的深化。
“近幾年來”再次轉入對家庭境況的回憶,接著自然地進入對父親一生的回憶,字里行間充滿淡淡的哀愁。家境的衰落并非是父親的無能,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而是當時社會衰敗、民不聊生,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生活境遇每況愈下的一個縮影。從父親的老境中可以想見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千百萬知識分子困頓的身影。然后寫父親老年性格的變化。這里有兩個“觸”,“觸目傷懷”的“觸”是接觸的意思,“觸他之怒”的“觸”是引起的意思。如果深究一下父親的性格為什么會變得這樣呢?這是家境和社會狀況日益惡化在父親身上的反映,這里所要說明的并非是父愛的減退,而是表現生活對父親的壓力和磨難。這里所寫的對父親的理解,比“我”在浦口車站時的感觸又深化了一層。
行文至此,作者用“但”字一轉,寫父親的心情由郁悶怒怨到“終于忘卻”,“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這并非是父親的心境已經變好,“只是”一詞就深刻地表明,父親對前途、對社會已經絕望,只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兒子和孫子身上的無可奈何的心情。這一句在前文的基礎上揭示了父親更深沉的痛苦和無望,與開頭“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的情緒形成強烈的對照。再寫接讀父親的來信。父親來信中的這句話是作者寫作本文的觸發點。“我身體平安”是怕兒子不放心的安慰的話,“大去之期不遠”才是真實的情況。按照常理,“膀子疼痛”與“大去”之間相去甚遠,但父親由膀子疼痛就想到了死,這是老境頹唐的表現,是對生活絕望的反映。“我”由父親的這句話,想起了父親坎坷的一生,想起了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不由得百感交集,寫下了這篇《背影》。
讀至此處,“我”的淚光中又再現出父親的背影。這是第四次寫“我”流淚,這是因為疼惜父親而流淚,是傷心的淚。這也是第四次寫到“背影”,不僅回應標題和前文,使文章結構嚴密,也從兒子疼惜父親的角度反襯出父愛的力量,進一步深化了主題。最后直接抒發對父親的懷念之情,余音裊裊,情思綿綿。一個“再”字蘊含了無限的情意。
背影的課文賞析3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與《悼亡婦》,被稱為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 他能夠在淡淡的筆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沒有半點矯柔造作,而有動人心弦的力量,特別是《背影》,表達了作者對其父朱鴻鈞的深情和絲絲的懷念,深深感動著每一位讀者,并長期以來,一直作為現代經典散文被收錄在中學、大學語文課本中。
但是,近來,有些人在網上對先生的這篇美文大加指責,并斥之為病態文學,叫囂應當把斯文從中學、大學的語文課本中裁掉等等。看罷這些人在網上發布的文字,我心中不免有些凄惶,也有幾番哀嘆,眼前也不由得浮現出一群赤膊叉腰,張口唾沫四濺,閉嘴白沫滿唇,翹足延頸,當街謾罵的潑婦形象來。如果按照這些人的說法去衡量,中國五千年來的璀璨文化藝術幾乎無不是病態的文化藝術,都入不了他們的法眼了。而他們自己卻又拿不出一篇,或者一件,他們自己的非病態的作品來供人們一飽眼福,這又是為什么呢?于是,我不僅聯想起魯迅先生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戰士和蒼蠅》)的話來,并以此饋贈那些當街叫囂的潑婦們。
一、寫作背景:
《背影》一文,寫于一九二五年。斯文乃追憶其八年前的一件往事。講述作者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念書期間,得知祖母去世后,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老家奔喪。辦完喪事后,其父到南京找工作,而作者則回北京念書,父子倆在今南京市浦口區惜別的情景。此文后來收在了開明書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它是自清先生早期一篇極為有名的文章,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杰作。作者僅以一千五百字描寫了一個生活片斷,卻能感人至深,膾炙人口,自清先生的寫作技巧,焉不敬服人哉!
二、思想主題:
通過對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熱愛和兒子對父親百般的懷念。
本文作于1925年,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的一段經歷。而在這一時期,中國的社會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斗爭中,但作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會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凄涼的情緒。作者以自己的家庭為例,講述了其家庭因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閑,后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凄慘的現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現的灰暗的基調。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寫出了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三、文章分析
《背影》是記實散文。它描述了在家庭遭受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經過。通過樸素真切的語言,表現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里的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這話道出了《背影》的寫作緣由、描寫重點和寫作特點等,可以作為理解文章的鑰匙。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乃開篇點題。思念父親,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即從那年冬天至我的眼淚又來了。以回憶往事,追述在車站與父親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子的真摯感情。
然此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從那年冬天到我們便同行。旨在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其主要交代此次父子分別時的家庭情況。
第二層:自從到南京時到太聰明了。寫父親送行前的細心關照,為寫背影作鋪墊。
第三層:始于我說道止于又來了。描寫父親爬過鐵道去買橘子的背影,抒發真摯的感情。
3.第三部分:即最后一自然段。寫別后對父親的思念。以在淚光中再現背影作結,直接抒發深切懷念之情。
四、藝術分析
《背影》記事頗簡單,一個丟了差使的小吏送子北上讀書,在火車站送別。在軍閥統治的舊中國,這種事是極平常的事,在那黑暗的社會里,即使這種小康之家,也經不起天災人禍的打擊。文章記述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當時的灰暗世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這種社會雖早已不存在了,但其記述的情景,對我們來說依然有著歷史的認識作用。
其寫作特點:本文通過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的命題以立意,組織材料,在敘事中抒發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中反復出現四次,然每次的情況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則是一脈相承。第一次,在文章開頭,旨在開篇點題背影。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以籠罩全文。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此為寫作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第三次,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第四次,在文章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本文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然又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寫人物肖像、神情、音容笑貌等,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背影,不惜筆墨作具體細致的刻畫。作者這樣處理,主要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一、父親老境頹唐,飽經憂患,半生潦倒;二、父親在家境慘淡、祖母逝世、奔走謀職之時,還不辭辛苦,不怕麻煩送兒子上北京,還艱難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而且反復叮嚀一路小心。三、當時父親的心境不好,兒子的心境也不好。因此,作者抓住父親這樣一個背影集中描繪,抒發特定環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強烈的藝術效果。也正因為作品寫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間相愛相憐,字里行間有淡淡的哀愁,顯得更加真摯動人。
具體說來,
1.民族化。《背影》的語言非常忠實樸素,又非常典雅文質。這種高度民族化的語言,和《背影》所表現的民族的精神氣質,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結構,恰成和諧的統一。沒有《背影》語言的明麗典雅、古樸質實,就沒有《背影》的一切風采。
2.簡潔。本文通體干凈,沒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個的字、一個了字,也是必須用才用。除了夾入了一些文言詞語以外,沒有華美的辭藻,生僻的詞語,都是質樸自然的家常話,生活氣息非常濃厚,提煉得非常簡潔。
3.樸實。《背影》全用白描記敘事實,不作任何修飾、渲染。通篇寫父親多么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大樸正是大巧的表現。文中用詞造句都經過認真考究,絕不隨便。如送行那一段: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這里的說定,如果用說過似乎也通,但遜色多了。說定不送,后來終于還是送了,實際上是說而不定,很好地表現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理。熟識一詞,說明父親囑托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囑咐,表明囑咐茶房遍數之多,不厭其煩,反復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甚是仔細,表明囑咐內容之詳,把送行中應該注意的細微末節都提到了。這些用語,強調說明父親已經為兒子上車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字眼雖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處,使父親愛子之心躍然紙上。
4.感人。語言平實簡潔,卻能傳達出無限深情是文章語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實實,但字里行間滲透著一種深切懷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話都是很平常的,沒有什么特別,讀者都有這種生活經驗,因此也容易引起聯想,由此發現人世間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為珍貴的美好感情,給人以性情的陶冶,增進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5.文白夾雜。文中出現文言的原因: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基礎,當時的語體文中常有夾入文言詞句的情況,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章中使用文言詞句,可能也與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有關,例如不說失業或丟了差使,而說賦閑,似乎賦閑不象失業那樣刺耳和使人難堪,有失體面;最后一節既因父親來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見真實,也因所表達的盡是家庭和父親的困境和滄涼的心情與復雜的感受,所以也用了許多文言詞句,這也籠上了一層時代賦予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特殊語言色彩。在寫法上,《背影》的主要特點是白描,作者寫父親的背影,描寫那買桔子時過鐵道的場面,完全用白描的手法。所謂白描,照我的理解,就是不設喻,不加形容和修飾,用質樸的文字,把當時的情景如實地記寫出來,給讀者以身臨目擊之感。換句話說,白描是用敘述的方法進行描寫,達到再現實景的藝術效果。
6、白描的技巧極高。如: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父親的背影,兒子是太熟悉了。但這次要描寫的,卻不是那常見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場合下,使他極為感動、終生難忘的那個背影!作者不施濃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再如作者寫父親當時的穿著打扮體態動作,特別著重描繪了過鐵道的情景。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臺,攀上爬下,移腳傾身,都細細地如實寫下,我們讀后有身臨其境之感,仿佛我們當時也在場,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對兒子的關懷和體貼的情景。
背影的課文賞析4
《背影》取材于生活中常見的父子送別的小題材,著力于叮嚀、囑托、買水果等細節,沒有重大的主題和宏偉的結構,沒有華麗的文字和刻意的雕飾,但卻極其生動地抒寫了純真圣潔的骨肉之情,再現了人倫之中深邃幽微的生活情趣,確是一篇敘寫實境、抒發真情的文藝珍品。
羅丹曾經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文學藝術是以情感人的,作家在形象思維時,只有將自己深切的情意滲透在自己所描繪的富有情感的形象中,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才能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強烈共鳴。朱自清在回答《文藝知識》編者關于散文寫作的八問時,曾經這樣談到《背影》的寫作:“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里的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期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章只是寫實,似乎說不到意境上去。”由此可見,《背影》的藝術魅力,首先在于寫真情和實境。
那么,朱自清是怎樣抒寫真情實境的呢?感情是比較抽象的東西,要用文字把它抒發得具體可感是不容易的。高明的作家往往在敘述事實之中,讓感情通過事實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并結合自己的經驗、印象以及知識去理解和補充,這樣的作品,便會使人覺得意味無窮。雖然作家并不特意去寫感情,然而歡愉慘惻之思自會沁人心脾。《背影》就是緊扣生活細節,加以著重渲染和深刻發揮,通過“爬月臺買桔子”作為文章核心,對父親背影的簡敘,使父親的形象躍然紙上,把深厚的抒情和具體事件的敘述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首先,作者寫了父親的老態和老人的衣著。做兒子的從背后看著去買桔子的父親,映入眼簾的是父親的穿戴:“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而且是“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接著,就以細膩的筆觸刻畫老人過鐵道爬月臺的動作:“他用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攀”、一“縮”、一“傾”和那“努力的祥子”,逼真地再現了一個年老體衰、動作笨拙的老年形象。作者流淚了,讀者似乎也要流淚了。寥寥幾十個字,都是敘事,但卻那樣地傳神。這里寫的是“背影”,從背影中,人們真切地看到了父親為了兒子辛勤操勞的深情。另一方面,作兒子的,看到眼前的情景,心中自然會從深深感到父親的慈愛轉為對父親充滿疼愛和憐憫,因而聯想到父親平時如何在艱難的生活中掙扎著。此時此刻,做兒子的怎能不動情呢?所以,作者的感情這時也達到了高潮,“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一句既是作者對自己感情的正面抒發,也是作者對自己流淚這一客觀事實的敘述。
接著,作者寫父親買了桔子歸來時的情景:“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然后“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通過這些實境的敘述,把父親為兒子做了一件對他來說是十分艱難的事情之后輕松愉快的心情逼真地表現出來。說心情輕松,為什么還要加“似的”呢?這是因為父子馬上就要分別,父親的心里其實并不輕松,只是為了不傷兒子的心,故意做出輕松的樣子。臨走的時候,父親心里本來有許多話,但說出來只是“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里邊沒人”這樣平淡的話,但是這比用許多語言直接抒情更加感人。這些敘寫看起來都很平常,但實際上其中每一個微小細節都是經過作者精心選擇的,里邊包含著很深的感情。
當然,文章并沒有只在主要細節中著力寫人,還處處注意了人物心靈的點染。作者對父親的緬懷崇敬,是由于老人的許多美德。只有這樣,主要細節才能煥發出動人的光彩。父親不但是慈愛的長者,又是生活的強者,在禍不單行的日子里,作者禁不住簌簌地流下了眼淚,老人卻壓抑住內心的苦楚安慰“我”:“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文章還運用了反襯對比,使感情抑揚有度,波瀾起伏。例如父親同腳夫講價錢,作者總覺得他說話不漂亮,非自已插嘴不可;父親囑咐茶房好好照顧作者,作者心里暗笑父親的迂。這種父親對兒子的愛與兒子對父親的誤解所產生的矛 盾,使后來感情的進發更有力量。文中“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表達了作者深深的內疚、自責和后悔之情,巧妙地把內心深沉的思念反襯了出來。《背影》就是這樣緊扣主要細節著意描繪,前鋪后墊,反復渲染,筆筆含情,步步有意,在敘寫實境中抒寫真情。父子之情叩人心扉,千種情思回味無窮!
背影的課文賞析5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能讓我們感受深深的父愛,這篇散文的特點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在敘事中抒發父子深情。“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開頭,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背影段落層次與中心思想
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這是寫作的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這篇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不同于一般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去描寫人物肖像,著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繪,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背影”,不惜筆墨作具體細致的刻畫。
背影的課文賞析6
朱自清是現代中國著名的詩人和散文大師,讀朱自清《背影有感》。大多數人對朱自清的詩并不是很了解,但說起散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篇《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這篇散文短小得只有千余字,為什么會給人留下這么難忘的印象,它的藝術魅力究竟何在?俄國作家高爾基回憶自己在少年時,讀完福樓拜的小說《一顆單純的心》后,曾被這個樸素的故事感動得如癡如醉,《背影》比起福樓拜那篇小說來,篇幅更短小得多,情節也更加簡短,卻同樣也激起了讀者的感情。
《背影》所以能感動讀者之處,在于對父親的這種回憶,最重要的是他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許多讀者一樣,印象最深的是兩個片段:一是胖胖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就是為了給兒子買橘子;二是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著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寫得平靜自然,我們吟于心間,會與作者發出一樣的感想。我們不能忘記這兩個動人的情景,我們不能忘記那父慈子愛的誠摯之情。
我不知道,也無法預測,將來還會有多少人會被《背影》所感動。
【背影的課文賞析】相關文章:
背影課文原文08-10
課文背影教案03-31
背影課文課件03-31
課文讀《背影》有感04-05
課文背影的課后習題01-14
課文背影教案模板03-31
課文《背影》教學設計03-15
課文《背影》教學反思03-04
散文背影賞析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