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將相和》課文原文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將相和》課文原文,歡迎閱覽。
《將相和》課文原文: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有一回,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寫一封信給趙王,說愿意拿十五座城換這塊璧。
趙王接到了信非常著急,立即召集大臣來商議。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又怕他派兵來進攻。
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藺相如,他勇敢機智,也許能解決這個難題。
趙王把藺相如找來,問他該怎么辦。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趙王和大臣們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秦王聽他這么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藺相如知道秦王絲毫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一回到賓館,就叫手下人化了裝,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
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為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
趙王到了澠池,會見了秦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
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沒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么樣,只好讓趙王回去。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這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么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
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于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擴展資料:課文解析:
【難句講解】
1.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
這句話從表面上看,提出交和氏璧必須舉行隆重的典禮是合情合理的,使秦王無法拒絕;實際上是,藺相如為了贏得時間完璧歸趙,而采取的對付秦王的辦法。
2.趙王封藺相如做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趙王為什么封藺相如為上卿,因為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職位比廉頗高”這句話引出了“負荊請罪”的故事。這句話在課文中起過渡和承上啟下的作用。
【佳句賞析】
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地位就不顧國家利益,真不應該。于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廉頗起先為個人名利而鬧,有居功自傲的缺點。但他后來知錯了竟毅然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去向藺相如請罪,這種誠懇、坦率、直爽的性格,作為古代一位堂堂的大將軍,確實不可多得。藺相如的這一舉動,既表現了他為國家利益著想的思想,也從側面突出了他的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品德。
【句式變化】
一、擴句:
秦王沒占到便宜。
在澠池會上,秦王沒占到便宜。
二、將間接引語改成直接引語:
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么怕他呢!
他們對藺相如說:“您怕廉頗就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么怕他呢”?
三、將直接引語改成間接引語:
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藺相如說,秦王他都不怕,怎么會怕廉將軍。
【內容提要】
本文主要講了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
【章法結構】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10節):講的是完璧歸趙的意思。
第二段(第11—14節):講的是澠池會的故事。
第三段(第15—18節):講的是負荊請罪的故事。
【中心思想】
本文講了“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的臨危不懼、足智多謀和顧全大局、注意團結的品質,也贊揚了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
【寫作特點】
本文通過幾件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刻畫人物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知識擴展
司馬遷(公元前145—公元前87年):夏陽(今陜西省韓城縣)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將相和》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爭吵原文課文09-04
《楊桃》的課文原文11-22
翠鳥的課文原文11-24
翠鳥的課文原文[經典]01-23
觀潮課文原文07-19
背影課文原文08-10
白鵝課文原文07-27
《趙州橋》課文原文03-10
《草原》課文原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