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果樹瀑布課文原文
《黃果樹瀑布》一文主要描寫的是貴州黃果樹瀑布的景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黃果樹瀑布課文原文,歡迎參考閱讀。
黃果樹瀑布課文原文
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就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
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落在瀑布右側的黃果樹小鎮上,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銀雨撒金街”的奇景。
黃果樹瀑布瀉落在一片群山環抱的谷地里。我們自西面順著石階往下走,一直來到谷底。坐在水邊一塊巖石上,離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間只隔著一口小小的綠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過來洗洗臉。瀑布瀉入谷底濺出的水珠直灑到我們臉上,涼絲絲的,舒服極了。
黃果樹瀑布雖不如廬山瀑布那樣長,但遠比它寬得多,所以顯得氣勢非凡,雄偉壯觀。瀑布從巖壁上直瀉而下,如雷聲轟鳴,山回谷應。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個圓形的樂池里。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
我們久久地坐著,任涼絲絲的飛珠撲上火熱的臉龐,打濕薄薄的衣衫。聆聽著訇然作響的瀑布聲,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就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
離開潭邊,循著石徑登上溪旁的一個平臺。綠樹掩映間,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遙對瀑布,仿佛在凝神諦聽遠處的瀑布聲。他完全沉醉了。此時此刻的我們,也完全沉醉了。
教材內容:
《黃果樹瀑布》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以“寫景為主題”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寫了作者在黃果樹瀑布景區游覽時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這一景觀的壯美和氣勢的宏偉,充分表現出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和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的寫作特色十分鮮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換景的方法,將黃果樹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繪;二是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如詩如畫。
《黃果樹瀑布》教案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了解黃果樹瀑布的形態、聲音的特點。
2、細細品味,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閱讀課文,了解黃果樹瀑布的形態、聲音的特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展示黃果樹瀑布的形態與聲音,填補學生經驗的空白,讓學生多感官體會黃果樹瀑布的壯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學生齊讀課題)。
2、同學們讀過課文了嗎?是不是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老師來考考大家。
出示:黃果樹瀑布氣勢非凡,雄偉壯觀。(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氣勢非凡 雄偉壯觀)
那么作者是通過哪兩個方面的描寫來表現出黃果樹瀑布的氣勢非凡和雄偉壯觀的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形態 聲音)
二、古詩引路,緊扣重點,讀悟瀑布形態的美
(師過渡:說到瀑布氣勢非凡、雄偉壯觀,大家是否記起一首寫瀑布的古詩來——學生接講《望廬山瀑布》)
1、指名背誦古詩:誰來為大家朗誦這首詩?
2、師述: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真是氣勢磅礴,那黃果樹瀑布飛流直下的景象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3、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用曲線劃出寫黃果樹瀑布飛流直下的句子。
指名交流
出示: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
4、讀悟句子,體會瀑布飛流直下的氣勢。
(1)請同學們認真讀讀這句話,邊讀邊思考:從哪兒感受到了瀑布的飛流直下的氣勢?
(2)指名交流。(重點詞:懸掛 寬幅白練 瀉下來)(瀉:很快地流)
從這些重點詞語中體會到黃果樹瀑布的什么特點?(不僅寬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所以黃果樹瀑布是氣勢非凡,雄偉壯觀啊。
(3)你能通過朗讀把黃果樹瀑布的氣勢非凡和雄偉壯觀表現出來嗎?學生練讀句子:再讀讀句子,讀出飛流直下的氣勢。
(4)指名讀句子。
(過渡:剛才我們欣賞了黃果樹瀑布飛流直下的形態,而黃果樹瀑布飛流直下撞擊巖石后又會形成一種更為奇特的景觀——學生接:銀雨撒金街)
5、讀悟課文第四自然段,體會“銀雨撒金街”的美。
(1) 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
出示:第四自然段
(2) 交流感悟: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
黃果樹瀑布傾瀉而下,速度非常快,撞擊巖石的力度非常大,不然怎么會濺起數百米高的水花?
(3)理解“銀雨”與“金街”(“銀雨”讓學生自己說后追問:為什么稱水珠為銀雨?讓學生體會作者對景觀的喜愛之情。“金街”教師講解。黃果樹小鎮正對黃果樹瀑布。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使小鎮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之中,這便是書中所講的金街。)
(4)請一個小游客讀,把大家帶入“銀雨撒金街”的境界。評價 在指名讀
(5)女生齊讀,男生閉目感受。
剛才我們領略了瀑布的形態美,接下來我們來感受瀑布的聲音美。
三、自讀自悟,從瀑布的聲音中感受瀑布的壯美
1、學生自學。
要求
(1)讀讀課文。用直線劃出自己喜愛的描寫瀑布聲音的句子。
(2)讀讀劃出的句子,想想感受到了什么?
2、集體交流。
出示: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就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
(1)學生交流感受。
剛進入時聽到的瀑布聲音很輕,越靠近瀑布聲音越大。
(2)那你能把這種變化讀出來呢。指名朗讀
(3)齊讀:女生讀到“就像微風拂過樹梢”時,男生加入一起讀。
出示: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1)學生交流感受。 (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足以讓我們感受到黃果樹瀑布的氣勢非凡和雄偉壯觀)
(2)指導朗讀。
出示:瀑布從巖壁上直瀉而下,雷聲轟鳴,山回谷應。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個圓形的樂池里。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
(1)學生交流體會。瀑布的聲音大,而且充滿活力
引導學生交流重點詞語:直瀉而下 雷聲轟鳴 山回谷應 樂聲奏鳴
(2)這瀑布是多么富有生命力呀,每一顆跳動的小水珠,就是一個歡快的音符,仿佛在沖擊著游人的每一個細胞,你有沒有感受到你的細胞在跳動呀?(引讀: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
(3)我們一起投入地讀一讀這句話。
過渡:聽得出來,同學們已經和老師一樣深深的愛上了黃果樹瀑布,已經把自己和黃果樹瀑布融合在一起了。作者也和我們一樣呀。你體會到了嗎?
出示:聆聽著訇然作響的瀑布聲,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
(1)學生交流體會(作者覺得自己的胸腔已經打開來了,瀑布流到自己身體里來了,水和人,瀑布和人已經融為一體。)
(2)誰來讀讀,把這種奇妙的感覺讀出來。指名朗讀。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傾吐胸中之感
1、我們欣賞了黃果樹瀑布的形,聆聽了黃果樹瀑布的聲,大家一定有許多感觸,請你用一兩句話來說說自己的感觸。
2、學生交流。根據學生所講板書:大自然的杰作。
3、如此壯美的景象是人工無法雕琢的,只有大自然這位杰出的大師才能鑄就。
4、齊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心中的感受,讀出心中的贊美)
出示: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五、整體感悟課文,升華情感
1、黃果樹瀑布氣勢非凡,雄偉壯觀,讓人心胸開闊,難怪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的塑像會沉醉,我們也都沉醉了。
六、拓展訓練
1、請大家欣賞一首小詩,師出示葉圣陶的《瀑布》,配樂范讀。
出示
瀑布
葉圣陶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山路忽然一轉,
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
這般景象沒法比喻,
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時時來一陣風,
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黃果樹瀑布課文說課稿
一、說教材內容:
《黃果樹瀑布》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以“寫景為主題”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寫了作者在黃果樹瀑布景區游覽時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這一景觀的壯美和氣勢的宏偉,充分表現出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和對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的寫作特色十分鮮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換景的方法,將黃果樹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繪;二是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比喻,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如詩如畫。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課標對第三學段的要求,“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在對教材仔細分析解讀的基礎上,據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實際,特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仿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一處你曾經游玩過的一個地方。
4、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和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三,教學重、難點
課標提倡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但感悟與體會是不能泛泛而談的,要結合具體的詞句來談。因此,根據課文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自主研讀課文重點段落——“瀑布的壯美”和“谷底時的感受”。
難點:引導學生揣摩重點段落中的關鍵詞句及短語,體會其表達效果,品味黃果樹的壯美。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因此教學時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學生對于黃果樹瀑布這種氣勢雄偉的水肯定缺乏直觀的認識和充分的了解,教學起來有一些困難。《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地收集一些資料,同時我也收集一些錄象資料,便于學生充分的理解和感悟課文。
2、從關鍵詞句入手,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
3、運用情景教學法,以讀為本,以學為主,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質疑,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4、運用啟發式教學,精心設計富有啟發性,針對性,層次性的問題;
5、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精心選擇運用讀書,質疑、勾畫、想象等方法,以讀促寫,以讀學寫。(運用以上方法,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五、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別具匠心、引人入勝的導語,也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課一開始,我用飽含激情的語言引入:同學們,瀑布你們見過嗎?最大的瀑布是什么樣的?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觀一下《黃果樹瀑布》,讓大家飽一下眼福。借助掛圖或錄象,向學生簡介黃果樹瀑布,讓學生對這一自然奇觀先有個直觀印象。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初讀,拿成塊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感悟。因此我通過:
1、輕聲自由讀,通過自由放聲讀,同桌相互聽讀等環節,讓學生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整體感知課文思考:為什么作者把黃果樹瀑布稱為“大自然的杰作”?真的來到黃果樹瀑布景區,身臨其境聽到瀑布的聲響、看到它的雄姿,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2、分段聯系讀:讓學生逐段默讀,邊讀邊找出 “進入黃果樹景區”、“通過樹的縫隙”、“銀雨灑金街”、這些詞句,達成目標三:領會作者“移步換景”的記敘方法,同時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段。
(三)精讀感悟 理解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注重開發學生創造的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中想象”是學習寫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發揮想象,將優美的文字在腦子中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這有助于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能力的提高。
1、研讀“瀑布的壯美”
自由輕聲讀課文,請大家找出描寫瀑布形態和聲響特點的語句,并做好記號,然后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相機出示有關語句:如“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步機上瀉下來。”、“剛進入黃果樹景區……天地間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那嘩嘩的水聲就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等等語句,指導學生反復朗讀以上一些語句,說說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些句子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再結合實際情況相機出示板書“聲響——大,形態——寬”,指名讀讀喜歡的段落,引導學生讀,配合看錄象,讓學生感受和想象瀑布激出的水化為“銀雨灑金街“的奇妙景象。
2、研讀“谷底時的感受”。
學生自由讀第五至七節,找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語句,等候交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四周樂聲奏鳴,人就象漂浮在一片聲浪中,每個細胞中灌滿了活力。”和“聆聽著訇然作響的瀑布聲……挾來大自然無限生機”等語句。三個自然段,一是寫“舒服極了”,二是“灌滿了活力”,一是寫“無限生機”。這是寫實,也是寫虛;寫實景,也是寫感受。讓學生談理解并反復誦讀,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達到陶冶身心情操的目的。
(四)質疑理解 合作探究
1、在重點句段教學時,我們要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前瞻后聯,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整體理解文章的好習慣。
最后一個自然段,與第一自然段呼應。重點抓住“沉醉”一詞,進一步感受黃果樹瀑布的神奇魅力。
2、學了本文,學生一定會對大自然的杰作——美麗壯觀的黃果樹瀑布產生濃厚的興趣,獲得美的體驗。老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探討問題:為什么大自然的美景能夠陶冶人的性情,使人心胸開闊,充滿活力?你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體驗?讓學生聯系課文內容,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體會。目的是讓學生在自由的討論探究中獲得啟發和領悟。
(五)讀寫結合 運用積累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閱讀能力但不能忽視寫的能力,語文要崇讀學寫,結合閱讀教學順著思路引導學生寫作,由讀到寫。
因此我讓學生仿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一處景物。
(六)以讀促講,升華情感
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討論交流一下,做一下小導游給大家介紹一下黃果樹瀑布的壯美,挑選自己的最喜歡的部分介紹,要設法激起別人想去游玩的興趣。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的縮影,是課文的精華,為此我的板書設計如下,簡潔明了,提綱挈領。
形態 寬大
黃果樹瀑布 聲響 巨大 感受 舒服 活力
【黃果樹瀑布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觀潮課文原文03-12
《翠鳥》課文原文05-27
《白楊》課文原文01-25
背影課文原文03-27
草原課文原文09-04
《草原》課文原文08-21
荷花課文原文05-03
豐碑課文原文05-27
《趙州橋》課文原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