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課文詹天佑原文
課文《詹天佑》講述了詹天佑在政治背景黑暗的情況下,不怕困難,在經歷了許多困難后終于修建完京張鐵路的故事。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于六年級課文《詹天佑》原文。歡迎閱讀!
六年級課文《詹天佑》原文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二百千米,是聯結華北與西北的交通要道。當時,清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也得不到解決。他們最后提出一個條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筑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后還得求助于他們。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筑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消息一傳出來,全國轟動,大家說這一回我們可爭了一口氣。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外國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哪里要開山,哪里要架橋,哪里要把陡坡鏟平,哪里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與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居庸關與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巨。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詹天佑決定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采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兩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外面兩端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么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后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計劃提早了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今天,我們乘火車去八達嶺,過青龍橋車站,可以看到一座銅像,那就是詹天佑塑像。
相關閱讀:《詹天佑》課文簡說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為題,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紹,再具體敘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為四部分,先概括介紹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接著,通過當時的社會環境介紹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重大意義;然后,按照工程進展的順序,從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與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來敘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最后,寫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對詹天佑的懷念,點明事件的意義──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民的藐視與嘲笑。
詹天佑的愛國精神貫穿全文。在介紹修筑京張鐵路面臨的阻力與困難時,著重講了詹天佑面對帝國主義者的狂妄自大與對中國人民的極端藐視,為維護祖國的尊嚴而勇敢受命。在講修路過程時,著重強調,愛國主義精神是他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動力;創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他愛國精神與科學態度、創造才能相結合的產物。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說明了他杰出的成就,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者的威風。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通過詹天佑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報國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實踐中大膽創新的意識;二是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三是以詹天佑這個人物為拓展點,為本組綜合性學習積累素材。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通過描寫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難點是理解兩種開鑿隧道方法的好處以及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妙處。
句子解釋
①有一家外國報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還沒有出世”本意是人沒有出生。這句話集中反映了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張鐵路任務的壓力。外國報紙稱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生,實則是他們瞧不起中國工程技術人員,是對中國人的蔑視和嘲笑。在他們眼里,任命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是個不切實際的空想,只有依靠外國人才能完成這個工程。他們的話里還隱含著說明京張鐵路沿線地理環境惡劣,修筑鐵路的工程十分艱巨。課文這樣寫,更能反襯出詹天佑為國分憂的愛國主義品質。
②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員勘測、繪畫、計算等都要精確、嚴密,決不能含糊、馬虎,這句話表現了詹天佑對工程一絲不茍、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③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失掉信心。
這是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內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難,完成艱巨任務的動力。京張鐵路是中國人靠自己的技術力量修筑的第一條鐵路。這條鐵路修建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的聲譽。修得不好,外國人譏笑中國人的陰謀得逞,我們中國工程師也會喪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擊帝國主義者的蔑視,提高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工程師的自信心。充分表現了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
④火車怎樣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
這是一句設問句。首先提出如何讓火車爬上陡坡的問題,接著用詹天佑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來回答。詹天佑順著山勢,創造性地設計了一條“人”字形線路,采用兩個火車頭一推一拉的辦法,解決了火車爬陡坡的重大難題。這是他對鐵路建設作出的杰出貢獻,也是 他卓越的創造才能的體現。
⑤京張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計劃提早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回擊”,指對攻擊者進行反擊。修筑京張鐵路前,帝國主義者曾千方百計阻撓我國工程技術人員修筑,攻擊我國任命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是個笑話”,甚至狂稱“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京張鐵路提前兩年全線竣工,用鐵一樣的事實,證明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點明了修筑京張鐵路的結果,再一次說明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與首句呼應。
詞語解釋
主持:負責掌握或處理。
干線:指主要線路。
過問:參與這件事,參加意見。
勉勵:勸人努力的意思。
要挾:利用別人的弱點,強迫別人滿足自己的要求。
嘗試:試或試驗。
高山深澗:澗:山間流水的溝。高山深澗指山很高,山間的水溝很深,形容山勢險要。
懸崖峭壁:懸崖,高而陡的山崖。峭壁,陡直的山崖。懸崖峭壁形容山勢險峻。
勘測:施工前對地形、地質等進行勘探和測量。
精密:精確而周密。
狂風怒號:猛烈的風大聲吼叫。
標桿:測量的用具,用木桿制成,上面涂有紅白相間的油漆,主要用來指示測量點。
攀山越嶺:攀,攀登。越,跨越。攀山越嶺就是攀越山嶺。
譏笑:譏諷和嘲笑
藐視:輕視、小看。
贊嘆不已:已,止、完。不斷地稱贊。
人物簡介
詹天佑: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漢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屬江西),生于廣東南海。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習鐵路工程,畢業論文為《碼頭起重機研究》獲得哲學學士學位;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造“中部鑿井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二百千米,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當時,清朝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得不到解決。他們最后提出一個條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筑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后還得求助于他們。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六年級課文詹天佑原文】相關文章:
詹天佑課文原文01-15
《詹天佑》課文原文01-18
求詹天佑課文原文啊11-11
課文詹天佑書本原文08-27
《詹天佑》課文內容04-20
爭吵課文原文06-14
爭吵原文課文09-04
山雨 課文原文09-20
山雨課文原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