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課文講義
《秋天的懷念》中國當代作家史鐵生于1981年創作的散文。此文敘述了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了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對母愛的贊美,以及史鐵生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對先年對母親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動,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七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課文講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課文講義1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十一冊第12課。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設計思路及關鍵處處理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關于課題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作者借助對幾件平常小事的細致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深情。文章語言樸素真切,意味深遠,寄悲觀于從容,蓄智慧于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二)教學目標: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文章的主題并不難,但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呢?依據教材特點、學情以及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所作的三維要求,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感悟母愛的無私、偉大
3、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
(三)重點和難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從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關注,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
悟人生之道。
2、緊扣新課標的閱讀訓練重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對話為主線。
(二)學法:
1、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思路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為藝術,因此,我的教學過程預設為五個環節。(課件)
(一)課外引讀,激情導入
教師先簡介史鐵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歡樹》中懷念母親的句子:
(幻燈片《合歡樹》片段)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他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合歡樹》
讓學生默讀這段話,并說說從中讀懂了什么?介紹作者的同時也介紹作者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課外讀物引入課堂,讓學生對史鐵生的作品有一個初步印象。再從這一段話引伸到本文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愛”。
通過第一遍初讀課文,梳理課文內容,討論對母親的初步印象,使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印象,抓住文章中心“母愛”。
(三)精讀課文,深層感悟母愛的偉大。
在這篇文章中,“好好兒活”出現了兩次,體現的是母親對孩子的愛,體現的是子女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念,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擁有的人生態度,這就是本文的社會意義所在。所以,我抓住“好好兒活”這句話,層層深入進行如下三個層次的教學設計。
1、理解兩次看花,感受“娘倆”的好好兒活;
這一層次重點探討媽媽說的“咱娘兒倆兒好好兒活”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母親為什么幾次三番要帶兒子去看花?適時出示課件,介紹作者資料,幫學生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會怎樣?同時指導學生體會母親所說的“好好兒活”的含義,從而體會母愛。
2、指導閱讀賞菊部分,探究“我倆”的好好兒活;
先指導學生讀書,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母親非要兒子去看菊花的用意。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帶著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再讀這句話。最后,通過賞析作者作品和交流查閱的作者近期資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我倆兒要好好活”的內涵。
3、升華感情色彩,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
回過頭來再看課題,讓學生思考《秋天的懷念》中懷念的究竟是什么?跳出文本,指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好好兒活”的社會意義,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四)總結全文,回扣中心,拓展思考
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準備通過“談感受,送名言,悟母愛”三個環節來進行。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同時,送給學生泰戈爾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每次,醒來之后發現自己還活著,這本身就是奇跡。
七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課文講義2
一、文常
《秋天的懷念》體裁:散文 ,選自《史鐵生作品集》。
作者:史鐵生,北京人,當代作家。代表作: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務虛筆記》;散文集《我與地壇》《病隙碎筆》。
作者與背景
史鐵生(1951—2010),當代作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原籍河北涿(zhu)縣,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出血逝世。史鐵生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
二、字詞
殘疾 焦躁不安 憎恨(zng) 暴怒無常 砸碎 墻壁 沉寂
癱瘓(tn huàn) 侍弄(shì) 捶打 整宿(xu) 翻來覆去
唰唰啦啦 憔悴(qiáo cuì) 央求 神色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豌豆 仿膳 踩扁 敏感 訣別 淡雅 深沉 潑潑灑灑 爛漫
創傷(chung)
詞語解釋:
1、癱瘓(tnhuàn):由于神經機能發生障礙,身體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喪失活動能力。
2、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臉色不好。
3、整宿:整夜,整個晚上。
4、訣(jué)別:分別(多指不易再見的離別)。
5、絮絮叨叨(xùxùdodo):形容說話等連續不斷。
三、問題鞏固
(一)下面是課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現了母愛的`偉大。試結合上下文做具體分析。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解析:面對“我”的“暴怒無常”,母親逆來順受,表現出極大的理解、忍耐和寬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詞語,形象地表現出母親的慈愛。
2、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解析:面對厭世自棄的“我”,母親盡其所能地勸撫、安慰“我”。“撲”“抓”等詞語,表現了母親反應的強烈;“忍住哭聲”說出的話語,字字沉重,句句貼心,讀之令人愴然。
3、 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解析:“憔悴的臉”表明母親積勞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見出母親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無常”的“我”,也不由得為之感動了。
4、 “……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解析:僅僅因為“我”勉強(qing)同意出游,母親就“喜出望外”,展開話題,提起“我”兒時的趣聞逸事,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暫時忘記了眼前的煩惱,直到她突然意識到犯了“禁忌”,才從“夢”中驚醒。母親“忽然不說了”,她意識到她說多了,因為現在的“我”,完全喪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親怕又勾起“我”的煩惱。“她比我還敏感”,說明她的內心比“我”還沉重。
(二)“我”的“暴怒無常”有哪些表現?對此應該怎樣理解?
解析:“我”的暴怒無常,主要表現在不能以欣悅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本來美好的事物。無論是春天的歸雁,還是甜美的歌聲,或是外出賞花,都不能喚起“我”對生活的熱情。其本質是面對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認識和正確的態度,因而喪失了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親的苦衷。
(三)找出文中直接表現“我”懊悔的語句,體會其深層意思。
解析:第2自然段“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為自己沒能關心母親的健康而難過。第5自然段“我沒想到她已經炳成那樣。”為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而悲傷,為自己的“暴怒無常”而懊悔。“我”正是在這樣的反思與醒悟中變得成熟了。
(四)找出第1段中的疊用詞語,說說其表達效果。
疊用詞語: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解析:兩個“悄悄地”,描寫母親來去時小心謹慎的動作,其中包含了無限的寬容和忍耐;“偷偷地”,表現了母親不忍打擾“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靜下來的心理和情態;(眼邊)“紅紅地”,含蓄地表明母親剛剛哭過,面對“我”的不幸,她比“我”更為痛苦,又無可訴說;“去走走”極為口語化,看似不經意的話語,掩飾不住高度緊張的期待心情,因為對這樣的提議,“我”是不容易響應的;“好好兒活”口語化表達,樸實而真切,萬千牽掛與不舍,盡在不言中。
【七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課文講義】相關文章: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11-25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05-04
讀課文《秋天的懷念》有感04-06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04-03
人教版七年級上《秋天的懷念》課文12-17
語文《秋天的懷念》說課稿03-17
七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教案03-28
七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說課稿12-21
七年級語文《秋天懷念》說課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