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白鷺課文原文及賞析
《《白鷺》一文描寫了白鷺顏色的適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白鷺課文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文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然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白鷺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的鏡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于小樹的絕頂,看來像是不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
——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文學賞析
白鷺,一種普普通通的鳥,經過郭沫若寥寥數筆的描摹,就顯得那么栩栩如生。
作者開篇把白鷺比作一首詩,優美而有富有意境,而且是一首精巧的詩。由此,這已經在讀者心中播下了一顆美的種子,等著它發芽,成長,開出美麗的花來。
作者僅僅對白鷺寥寥數筆的描繪,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鶴、朱鷺和蒼鷺作比照,彰顯了白鷺“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這就突出白鷺一種無與倫比的獨特的美,頗有點兒“百鳥之中我為首”的意思了。白鷺“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真讓人驚嘆白鷺的獨特之美,自然,那些美麗的白鶴、朱鷥、蒼鷺定會自嘆不如了。
再看,白鷺“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夠讓人提心吊膽了,可白卻處之泰然,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讀到這兒,才發現郭沫若表面是寫白鷺,其實是在寫人。這實在是想告訴大家,做人就算做普普通通的人,也要勇于進取,于攀登,永遠給自己一個堅強的笑。這自然也是郭沫若的自我寫照。因為,他在革命的激流漩渦中,卻永葆白鷺的一身清白,更有處之泰然的風采。
有人認為,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本身就是一首歌。生命如歌,要他在瞬間創造了輝煌,這首歌就不會停止,永遠,永遠。生活中許多像白鷺一樣默默無聞的人,只要盡心盡力地活著的勞動者,雖不能創造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也一樣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全文語言精練、有種清新淡雅之美,沒有一句直接抒情,卻句句含情。作家對白鷺的喜愛與驚嘆之情,隱潛在字里行間,這樣的感情流露才是自然的、真摯的。
《白鷺》一曲已終,仍讓人感到余音裊裊,繞梁不絕。
閱讀欣賞
《白鷺》是著名作家和詩人郭沫若的一篇散文,介紹了白鷺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說它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短小精練,語言優美、生動,是一篇適合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文質兼美的散文。教學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課堂成為學生與美的形象、美的語言、美的情境親密接觸的陣地,讓學生成為美的發現者和創造者。
一、名言導入,古詩引路,激發學生的審美欲望。
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確,美無處不在,大自然中有美的動物、植物,生活中有美的言行、心靈、環境,就連我們的語文課本中也蘊涵著不少美,美的詞句、美的插圖、美的意境、美的情感……語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
為了讓學生成為美的發現者,懂得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發現語文課本中的美,發現大自然中的美,我在教學《白鷺》時,首先引用了羅丹的那句名言,讓學生說說對名言的理解,從而懂得生活中有許多的美,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就會發現美無處不在,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審美欲望。接著,出示了杜甫的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讓學生讀讀詩句,說說發現了什么美,感悟詩句中的語言美、意境美、色彩美、節奏美。再出示白鷺的圖片進行介紹,讓學生觀察后說說發現了什么美,從直觀上初步感受白鷺的形象美,然后告訴學生杜牧還專門寫過贊美白鷺的詩,結合出示杜牧的《鷺鷥》:“霜衣雪發青玉嘴,群捕魚兒溪水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結合古詩的引路,進一步感受了白鷺身上體現出來的美。最后揭示課題,介紹作者郭沫若也曾用優美的文字來贊美白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和審美的欲望。
二、初讀感知,自我發現,培養學生的閱讀審美習慣。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此,一篇好的,應主要讓學生去讀懂,去發現的美,能感受其中的美,會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懂得將一些優美的詞句摘錄下來,學會在書上批注自己的閱讀體會,養成良好的閱讀審美習慣,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在教學《白鷺》時,我讓學生用大量的時間自己去讀課文,先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自我檢測;再默讀課文,自讀自悟,并盡可能地將中的美尋找出來,如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句、段落做上記號,寫上自己喜歡的原因或自己的理解,以便為交流做準備,同時也要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準備請求同學、老師的幫助;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質疑,通過合作討論解決部分疑問,確定一些重點問題,準備在精讀課文時重點突破,為教師的指導明確了方向,避免教師教學的盲目性和主觀性,真正體現教師工作的靈活性和服務性,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和實踐性。
三、再讀感悟,交流感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自信心。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也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主要讓學生自己去與文本進行對話,再與老師、同學進行對話。
老師的主要任務是要組織好對話活動的過程,保證對話渠道的暢通,及時調控對話中的參與面、對話時間的長短、對話方式的選擇等等。由于學生個體能力、水平的差異,對文本的審美、理解感悟必然會存在著差異,甚至出現偏差,這就要求老師組織并引導學生進行審美交流,相互補充,相互糾正,以達到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目的。對出現的審美偏差,老師也能及時進行矯正,以便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在教學《白鷺》這一課時,我在讓學生自讀感知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了審美交流活動,讓學生將自己從課文中發現的美說給同學聽,可以是本身的美,如語言的美,用詞的美,句式的美,情感的美;也可以是從語言文字中體會到的白鷺的美,如外形的美,生活習性中體現出的自然的美,悠閑的美。只要學生能說出美的存在,存在美的理由,老師都可以及時加以鼓勵和肯定,增強學生的審美自信心。老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交流,出示一些圖片、視頻資料,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加深對美的感悟。
學生通過交流讀書收獲,再在交流的基礎上賞讀文本語言,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自信心。相信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必然會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事物,會發現身邊存在的各種形式的美,真正成為美的發現者。四、加強積累,注重表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康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不應忽視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應結合學生的審美交流,加強表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工作,讓學生能借用文本中的優美語言進行表達,能通過觀察流暢地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贊美審美對象,表達自己的審美情感。另外,對文本中的優美語言應引導學生加強積累和內化,逐步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以便在需要時能脫口而出。
在教學《白鷺》這一課時,我安排了多次的語言表達訓練,如說說對名言的理解、對古詩的審美感悟、觀察圖片后的審美表達、對文本語言的自我解讀、審美交流以及對審美對象白鷺的個性化贊美等。讓學生或借用文本語言,或利用原有的語言儲備,進行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由于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美生動形象,適合學生積累背誦,我在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積累文本語言,熟記于心。在此基礎上,我還要求學生將杜牧的《鷺鷥》這首詩背一背,進一步加深對白鷺的美的認識。“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各種形式的美,讓學生成為美的發現者,成為美的鑒賞者,也成為美的創造者。
作者簡介
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四川省樂山客家人,文學家、劇作家、詩人,是中國新詩奠基人之一。同時,還是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學者、社會活動家,致力于世界和平運動。郭沫若著述頗豐,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
五年級白鷺課文說課稿
說教材:
本文的體裁是童話故事,以“建設開發與保護環境同等重要”為主旨,敘述了坪林村的山豬潭因為興建高級山莊,環境遭到破壞,白鷺鷥也被迫陸續搬走,環保人士大聲疾呼:還給大自然原來的面貌的事!
位于山豬潭邊的坪林村,住著幾十戶人家,棲息著好多美麗的白鷺鷥,昔日的那里有綠茵茵的草地,無邊的相思林,迷人的山豬潭。在這種生命綠洲里,人們也一直引用潭里的水,世世代代以耕種為生,過著平靜愜意的生活。而今這一切不復存在。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濫用自然資源,最終一定是導致破壞生態環境,釀成嚴重的生態惡果。正是因為缺乏環保意識所造成的悲劇。
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6個字;理解“痛心疾首”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充分品讀重點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白鷺鷥飛走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文章中尋找答案,在品讀重點詞中理解文章,在反思中感悟主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學生已有的環境保護認識的基礎上,明白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并重的道理。
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白鷺鷥心理變化的過程,了解白鷺鷥飛走的原因。
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我這兒有一則獨特的遺失啟事(出示遺失啟示的燈片),哪位同學愿意為我們讀讀!你認為它獨特在什么地方呢?
(預設:坪林村的湖泊、山林、鷺鷥不見了,人們感到很痛心,想把它們找回來。人們遺失的是大自然的景物,而不是一般的物品)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就從第22課中尋找答案吧!(出示課題燈片和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生字燈片)認準文中的生字,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讀完后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坪林村、山豬潭、售房、湖泊、域)
三、再讀課文,初步理解:
瀏覽全文,想想: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學法指導:抓線索歸納內容
(燈片出示鷺鷥的變化:議論紛紛—都先搬走—急著飛走了—立刻就搬家)
四、品讀課文,深入體會:
1、你看,多么可愛的鷺鷥呀!多么美麗的景色呀!(欣賞美麗風景圖片和鷺鷥短片)
(過渡語:真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坪林滿山翠,天光云影映碧潭呀!)
2、(出示燈片)現在,藍色的湖泊不見了,綠色的山林不見了,美麗的白鷺鷥不見了。撿到的人還給了坪林村,還給了山豬潭,還給了大自然沒有?(沒有)是沒有還?還是不可能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通過對文中語句的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默讀時,老師提示學生邊讀邊找句子時,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學習寫批注)
3、學生談看法。
預設1:工程車來來往往,整天轟隆轟隆的,塵土飛揚……巨大的看板擋住了鷺鷥回家的路線……整個潭邊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們都跑出來大叫:“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里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導學生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讀出的感受,得出因為環境被嚴重破壞,而且還有人類的威脅,所以白鷺鷥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學生體會一句就指導讀一句,特別是“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和“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里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3句:我們在這里遺失了一群白色的鷺鷥。教師接:是呀,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
預設2:加上工人抽取潭里的水,不到半個月工夫,山豬潭變小了……水田不見了,潭邊筑起了堤防,堤邊正在修建環潭公路……潭面越來越小,越來越小,小到當白鷺鷥去喝水的時候,整個潭邊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們都跑出來大叫:“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里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導學生抓住“藍色”一詞,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讀出的感受,得出山豬潭會變為一潭死水、一潭黑水、一潭臭水,會干涸,會消失,所以藍色的湖泊也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學生體會一句就指導讀一句;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追問,比如:一個月后呢?半年后呢?此時的山豬潭是什么顏色呢?)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1句:我們在這里遺失了一個藍色的湖泊。教師接:是呀,藍色的湖泊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那么,還會有白色的鷺鷥嗎?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教師引讀遺失啟示的第1、3兩句。)
預設3:……草地不見了,相思林被砍光了。
(引導學生抓住“綠色”一詞,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感悟,得出山林被開發建山莊了,綠色的山林也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2句:我們在這里遺失了一片綠色的山林。教師接:是呀,綠色的山林也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那么,還會有白色的鷺鷥嗎?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教師引讀遺失啟示的第2、3兩句。)
4、再看看現實社會中,我們人類的所作所為吧!
(燈片放映破壞環境的資料:干涸的河床、受污染的湖泊、砍光的山林、焚燒垃圾、日本捕鯨)
5、(出示遺失廣告的燈片),此時,你覺得我們僅僅遺失了藍色的湖泊、綠色的山林、白色的鷺鷥嗎?
6、說說:你此時心情如何?
(預設1:氣憤、著急、沉重、憂慮、無奈)
(預設2:學生答到“痛心疾首”一詞,先理解,在著重指導學生朗讀遺失啟示的最后一句,體會痛心疾首的感情,采用指名讀、教師補白(不可能啊)與學生個別對讀、教師補白與全體學生對讀、換讀)
五、情感升華:
1、當最后一只白鷺鷥被迫離開自己家園的時候,我非常同情它,可同時我又有些疑惑:它怎么當初不和其他鷺鷥一起走,而要等到再也不能住下去的時候才離開呢?
預設1:生答“如果這里變成了山莊,那我們不是更熱鬧了嗎?”
(過渡:哦,原來鷺鷥認為建“鷺鷥灘山莊”不僅對坪林村的人有好處,對白鷺鷥也有好處呀!所以,它才沒那么緊張呀!)
預設2:生答:廣告語讓鷺鷥認為人類會在開發的時候能保護環境的。
(出示廣告語)追問:從這則廣告你讀懂了什么?(人類開發與動物、與大自然會和諧相處。)
2、可人類只想著發展,而肆無忌憚的破壞環境,讓鷺鷥們一次次的失望,乃至最后只能絕望的離開自己的家園,此時,最后一只鷺鷥最想對人類說什么呢?
(引導學生的發言最后落在本文“和諧相處”的主旨上。)
六、結束語:
鷺鷥有美好的愿望,我們人類也有美好的愿望,本文的作者用童話故事告訴我們:人類的發展和環境保護同等重要,人類和大自然要和諧相處。最后,讓我們飽含激情朗讀這則能代表我們共同心愿語段吧(燈片:將廣告語的最后一句改為:給我們一個和諧的家園!)
我相信:如果最后的鷺鷥聽到了,它一定會回來的!
說板書設計:
最后一只白鷺鷥
沒那么緊張實在太可怕了和諧相處
五年級白鷺課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鷺、嫌、喙”等8個生字,會寫“素、宜、鶴”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能邊讀邊想象畫面。
3.聯系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2.難點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白鷺課件共四組。
第一組:白鷺與朱鷺、蒼鷺、白鶴的對比圖。
第二組:白鷺的外形圖及文字描述。
第三組:白鷺生活場景圖三幅及文字。(覓食、棲息、低飛)
第四組:白鷺全部生活場景圖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出示謎語讓學生猜:嘴長頸長腳也長,愛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邊結伙伴,田野溝渠尋食糧。(打一動物)謎底:白鷺(師出示圖片)
2.我國現代杰出的文學家郭沫若以清新雋永的筆墨描寫了白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詩《白鷺》,看他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如畫的美妙境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小聲自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質疑交流。
3.重點區分翹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導“鶴、嫌”的書寫。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思考:作者從哪幾方面寫出了白鷺的美?
(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
3.理清文章脈絡,指導分段。
第一部分(1)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第二部分(2—5)白鷺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適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鷺在覓食、棲息、飛行時充滿韻味,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鷺實在是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請學生背誦有關白鷺的詩句。
二、賞讀1-5自然段,感悟白鷺的“精巧”美。
1.直入開篇,抓住中心:白鷺這種常見的鳥,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卻是一首--“精巧的詩”。
板書:精巧的詩
2.指名回憶詩的特點:在你們印象中,詩有哪些特點呢?(語言精煉形象,節奏感強,富有意境。)
3.自由朗讀課文1-5自然段,體會白鷺詩一般的“精巧美”。
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呢?打開課本,讀讀1-5小節,邊讀邊想邊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鷺的精巧?
[整體感知,讀出學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鷺外形的詩一般的精巧美。]
4.集體交流,引導,感悟。相機使用多媒體展示白鷺的外形圖和對比圖。
第二小節--概括描寫:白鷺顏色、身段搭配的和諧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并通過觀察課件中的白鷺感受它外形的和諧優美,讀出和諧美。)
第三小節--對比描寫:白鷺與白鶴、朱鷺、蒼鷺相比,有其獨特的小巧美和尋常美。(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受白鷺的美:小巧、玲瓏、柔和、平常。伴隨音樂,讀中感受如詩般精巧、美麗的白鷺。)
第五小節--具體描寫:白鷺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奪!(引導學生觀察白鷺的近景圖,說出白鷺的外形,讀中體會白鷺形體一切都很適宜,像詩一樣精巧,優美。)
▲白鷺真是一首“精巧的詩”啊!古往今來,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聽聽課文6-11自然段,也許大家能從“白鷺”這首詩中找到優美的、富有詩意的畫面!
三、賞讀6-11自然段,感悟白鷺的“韻味美”。
1.范讀課文6-11小節。(音樂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關于白鷺生活的畫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鷺生活的哪些畫面呢?(覓食、棲息、低飛)
3.布置學生自讀自悟:哪些畫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讀一遍,畫出使你回味無窮的詞句,并寫下你的感受!
4.學生自讀自悟自寫,教師巡視指導。
5.指名學生集體交流,相機使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師生導讀導悟。
第一幅圖--白鷺覓食(第6小節)
(1)指名讀或說出讀后的感受。
(2)展示畫面“覓食圖”:是啊,白鷺覓食恬靜安詳,如詩般迷人!
(3)欣賞畫面并取畫名:多美的一幅畫,你們能給它取個畫名嗎?
(4)精讀第一句,體會擬人手法的絕妙,體會白鷺與水田的和諧搭配。
文中不說白鷺“叼魚”,卻說它“站著釣魚”,你是怎樣理解的?
(5)指名給畫配上畫外音,指導有感情地配樂朗讀課文,讀出詩一般的韻味。
第二幅圖--白鷺棲息(第7小節)
(1)指名讀或說出讀后的感受。
(2)展示畫面“棲息圖”是啊,白鷺垂釣美妙絕倫,白鷺登高棲息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3)看看圖,讀讀畫面下的文字,再說說你們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點擊畫面隱藏的文字“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質疑激趣,啟發想象:你們說,在晴天的早晨,白鷺悠然登高,獨處小樹的絕頂,真的是在瞭望嗎?
(6)指名給畫配上畫外音。
(7)配樂齊讀課文。的確,郭沫若的這一疑問,真能引起我們讀者無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尋味的生活畫面啊!用心讀一遍,讀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圖--白鷺低飛(第8小節)
(1)指名讀或說出讀后的感受。
(2)展示畫面“低飛圖”及第8小節的內容。
(3)指導朗讀,讀出內心的悠然和快樂。白鷺低飛,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以無窮的樂趣!看白鷺乘著夕陽歸去,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4)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目睹白鷺的親身經歷。
▲當我們再次聚焦白鷺生活的畫面,不得不驚嘆于白鷺全身流瀉的、詩一般的美!
第四幅圖--白鷺全部生活場景
(1)展示白鷺生活場景組合圖,配樂讓學生靜靜地欣賞。
(2)質疑:此時此刻,你覺得白鷺美嗎?它美中還有不足嗎?
(3)指名集體交流,體會“白鷺本身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4)教師描述:是啊,白鷺真是如詩如畫如歌!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5)全景圖中顯示第11小節文字: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6)齊讀第11小節。讓我們和郭老一樣,面對這可愛的小精靈,發出內心的贊嘆吧!
(7)板書:韻味無窮的詩
四、賞讀全文,總結全文。
1.賞讀全文。
也許白鷺這首精巧的詩,這首韻味無窮的詩,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誕生了這篇如詩如歌如畫的美文,細細品讀,感覺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對白鷺深深的贊美和喜愛。讓我們伴著音樂,齊讀全文,盡情享受白鷺無盡的美!
2.齊讀。(音樂漸高)
3.指名說說欣賞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師總結:老師最想說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們人類發現美的眼睛。真誠地祝愿同學們人人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鷺這樣如詩如歌如畫的美!
五、布置課外作業。
1.背誦課文,抄寫你喜歡的自然段。
2.閱讀類似課文《白鷺》這樣的美文,寫下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略
教學反思:
1、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學設計中舒緩優美的輕音樂,意蘊無窮的白鷺外形及生活的畫面展示,為本堂課的學習創設了一個極富詩情畫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和諧悅耳的音樂聲中,直觀地欣賞白鷺的生活畫面,感受白鷺無窮的韻味,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以讀為主,以讀為本,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訓練。
引導學生個別入情朗讀,集體入境誦讀,努力達到詩意化的最高讀書境界。在讀中積淀課文詩一般的文學語言,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3、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五年級白鷺課文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白鷺課文原文07-20
白鷺課文主要內容01-15
山雨 課文原文09-20
爭吵原文課文09-04
《臺階》課文原文01-15
《雷雨》課文原文01-15
荷花課文原文11-25
西湖課文原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