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課文《馬》
《馬》是布封的作品之一。被選入七年級人教2008年7月第三版七年級下冊第29課。主要對馬的剽悍的風格做了介紹,表達了對馬的贊美之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課文《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課文《馬》
人類所曾做到的最高貴的征服,就是征服了這豪邁而剽悍的動物--馬:它和人分擔著疆場的勞苦,同享著戰斗的光榮;它和它的主人一樣,具有無畏的精神,它眼看著危急當前而慷慨以赴;它聽慣了兵器搏擊的聲音,喜愛它,追求它,以與主人同樣的興奮鼓舞起來;它也和主人共歡樂:在射獵時,在演武時,在賽跑時,它也精神抖擻,耀武揚威。但是它馴良不亞于勇毅,它一點兒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動作:它不但在駕馭人的手下屈從著他的操縱,還仿佛窺伺著駕馭人的顏色,它總是按照著從主人的表情方面得來的印象而奔騰,而緩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動作都只為了滿足主人的愿望。這天生就是一種舍己從人的動物,它甚至于會迎合別人的心意,它用動作的敏捷和準確來表達和執行別人的意旨,人家希望它感覺到多少它就能感覺到多少,它所表現出來的總是在恰如人愿的程度上;因為它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所以它不拒絕任何使命,所以它盡一切力量來為人服務,它還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棄生命以求服從得更好。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獲得發展的馬,是天然品質被人工改進過的馬,是從小就被人養育、后來又經過訓練、專為供人驅使而培養出來的馬。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對這種動物的奴役或馴養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們看到它們時,很少是處在自然狀態中。它們在勞動中經常是披著鞍轡的;人家從來不解除它們的羈絆,縱然是在休息的時候;如果人家偶爾讓它們在牧場上自由地行走,它們也總是帶著奴役的標志,并且還時常帶著勞動與痛苦所給予的殘酷痕跡:嘴巴被銜鐵勒得變了形,腹側留下一道道的瘡痍或被馬刺刮出一條條的傷疤,蹄子也都被鐵釘洞穿了。它們渾身的姿態都顯得不自然,這是慣受羈絆而留下的跡象:現在即使把它們的羈絆解脫掉也是枉然,它們再也不會因此而顯得自由活潑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狀況最和婉的馬,那些只為著擺闊綽、壯觀瞻而喂養著、供奉著的馬,那些不是為著裝飾它們本身,卻是為著滿足主人的虛榮而戴上黃金鏈條的馬,它們額上覆著妍麗的一撮毛,項鬣編成了細辮,滿身蓋著絲綢和錦氈,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作者簡介
布封(1707~1788),十八世紀法國博物學家、作家。生于孟巴爾城一個律師家庭,原名喬治·路易·勒克來克,因繼承關系,改姓德·布封(Buffon)。布封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主任。他用畢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并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巨冊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中常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課文中的馬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士。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體會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3.抓住關鍵,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聯系當時情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法、講授法、問答法 學習方法:讀寫結合法、朗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用激情昂揚的語言贊馬,強烈感染學生,引入文本學習。
2.作者簡介:布封,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中慣常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像課文中的馬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重點字詞音形義;綴詞成句(以挑戰對手的形式進行)
2.概括文章寫作內容: 明確:本文寫了人工馴養的馬和天然野生馬的兩種不同生存狀態。
三、精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師配樂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你從老師的朗讀當中聽出了什么? 明確:就所聽到的內容而言,我聽出了家馬的勇毅、馴良的特點。
2.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勾畫出描寫馬的形貌的語句。 明確:被奴役的標志:披著鞍轡 嘴巴變形 腹側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標志:帶黃金鏈條 編項鬣細辮 蓋絲綢錦氈。
3.學生默讀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野馬特點的詞語? 明確:天性:自由自在 精力充沛 精神高貴 品德:豪邁獷野 樂于群居 和平生活
4.快速閱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找出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對野馬的形貌進行描寫的?(以搶答的形式進行) 明確:身材勻稱優美 頭部比例整齊 眼睛閃閃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襯托裝飾 尾巴下垂茂盛 皮膚堅實敏感
四、聯系自己實際,體會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馬,你愿意做哪一種馬呢?你會怎樣想呢? 明確:是的,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么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曉聲《如果我為馬》中的片段)
2.怎樣看待人類對馬“高貴的征服”? 明確: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人類對“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人類還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更悲慘的是,許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把馬變成了自己的玩物。
3.你體會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傾向了嗎? 明確:對家馬深深地同情,對野馬由衷地贊美
五、品詞析句,發現亮點
1.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美(修辭美 韻律美 畫面美)
2.品味文章對比手法的運用 明確:被人工改進的家馬與美麗天然的野馬進行對比野馬的形貌與其它動物的形貌進行對比,作者對家馬的深深同情與對野馬的由衷贊美進行對比。
3.找出你認為有疑難或者蘊含深意的語句,進行解讀賞析。 如:“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討論明確:首先,“教育”是擬人化用法,指人類對馬的馴養。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
(1)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
(2)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這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拓展延伸,總結存儲
1.拓展延伸:用傾訴性的語言寫一段話,表達你對馬的情感,學生當堂深情朗讀,師生共同分享。
2.與牛漢的《華南虎》寫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3.總結存儲:課文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文,也是一篇禮贊自由的優美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兩種馬的特質,而且,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被奴役之馬的深切同情。
七、作業布置
1.收集有關馬的成語、典故
2.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你喜歡的一種動物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課文《馬》】相關文章:
初一下冊語文第六單元作文:馬02-17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作文:馬,人類無言的朋友04-06
七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教案01-21
七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04-17
七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知識點08-12
語文第六單元教學反思03-24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作文11-04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考試試題08-26
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鶴群》課文欣賞09-09
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語文作文(精選78篇)05-13